KR1d0068 欽定禮記義疏-清-高宗弘曆 (master)


[00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禮記義疏卷二
 曲禮上第一之二
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
長上聲操/七刀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從猶就也長者問當謝不敏若曾
 子之為案孝經孔子問至徳要道曽子辟/席而對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孔氏頴
 達曰操執持也几杖俱是飬尊者之物故於謀議之
[002-1b]
 時持就也 吕氏大臨曰問者皆以不能問能以寡
 問多則少者當問長者今長者反問之少者不辭讓
 而對則敬不足也 陳氏澔曰謀於長者謂往就長
 者而謀議所為也長者之前當執謙虚不辭讓非事
 長之禮
 通論彭氏曰古之飬老乞言授几七十杖於朝八十
 不俟朝欲言政者君就之國家優禮賢者猶爾况少
 者乎
[002-2a]
 餘論陳氏祥道曰辭者無所受於己譲者有所推於
 人曽子之謝不敏所謂辭也子路之對率爾非所謂
 譲也
凡為人子之禮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醜夷不争
 凊七正反/省息井切
 正義鄭氏康成曰安定其牀衽省問其安否何如醜
 衆也夷猶儕也四皓曰陛下之等夷孔疏四皓漢時/隐人一東園公
 二綺里季三夏黄公四甪里先生髙祖令太子擊黥/布四皓說建成侯曰諸将皆陛下之等夷莫肯為用
[002-2b]
  孔氏穎達曰冬温夏凊是四時之法昏定晨省一
 日之法晨旦也應臥當齊整牀衽使親體安定之後
 退至眀旦既隔夜早来視親之安否如何先昏後晨
 兼示經宿之禮醜夷皆等類之名貴賤相臨則有畏
 憚朋儕等輩喜争勝負故戒之以不争 方氏慤曰
 冬則温之以禦其寒夏則凊之以辟其暑昏則定之
 以奠其居晨則省之以問其安 朱子曰温凊定省
 雖有四時一日之異然一日之間正當随時随處省
[002-3a]
 察其或温或凊之冝也 朱氏申曰於相儕之衆相
 抗之等猶且不争則他可知 呉氏澄曰昏定晨省
 所以養其親在醜夷不争所以安夫親
 通論呂氏大臨曰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
 不争孝經引此三者此獨云在醜夷不争者上下驕
 亂之禍為少而醜夷之争多也孝子一出言舉足不
 敢忘父母茍好勇鬭很以危父毋一朝之忿忘其身
 以及其親則所以養親者安在哉
[002-3b]
 呂氏祖謙曰孝子以親之心為心故以親之體為體
 冬温則當體其温之之理如古人置宻室之類是也
 夏凊則當體其凊之之理如古人扇枕之類是也昏
 時則安其父母晨時則雞鳴而起問其安否在醜夷
 不争此又見孝子涵養之熟頃刻不忘大凡人子在
 父母前固有孝敬之心不在父母前便移易了故起
 争心惟養之熟此心常存所以不争
夫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故州閭鄉黨稱其孝也兄
[002-4a]
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執友稱其仁也交逰
稱其信也
 正義鄭氏康成曰三賜三命也孔疏公羊云命者何/加我服錫者何賜也
 是命賜/相將凡仕者一命而受爵再命而受衣服三命而
 受車馬孔疏約周禮大宗伯文宗伯一命受軄軄則/爵也三命受位鄭云始列位於王朝三命受
 位即受/車馬受車馬而身所以尊者備矣卿大夫士之子
 不受不敢以成尊比踰於父孔疏以公侯伯卿三命/ 案此言其父為卿而
 子受車馬則比於父父非/卿而子受車馬并踰於父天子諸侯之子不受自卑
[002-4b]
 逺於君孔疏以其父位既尊/不得言不敢比踰也不敢受重賜者心也如
 此而五者備有焉周禮二十五家為閭四閭為族五
 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僚友官同者執友志同
 者 孔氏穎達曰周禮大宗伯三命受位受位即受
 車馬人子受三命之尊謙卑不敢受車馬不云不受
 而云不及者心不及於此賜也親指族内戚言族外
 慈者篤愛之名兄弟内外通稱弟者事長次第之名
 交逰汎交也本資信合故稱信也 吕氏祖謙曰何
[002-5a]
 故爵與服受車馬不受盖外而為卿大夫内而依然
 是人子爵雖尊在朝廷之上服雖華在朝祭之時用
 時却不同惟車馬則偪近父母人子之心所不安也
 雖然大夫不徒行又不可以私廢公在朝不妨但至
 門不用 吕氏大臨曰五者之稱不同各以其所見
 言之州閭鄉黨觀其行者也見其所以敬親故稱其
 孝兄弟親戚貴其恩者也順於父母者親親之愛必
 隆故稱其慈僚友見其有所譲者也有遜弟之心故
[002-5b]
 稱其弟友者友其徳徳莫盛於孝孝者仁之本故稱
 其仁交㳺主於信知其誠心於孝故稱其信 朱子
 曰左氏𫝊叔孫豹聘於王王賜之路豹以上卿無路
 而不敢乗疑此不及車馬亦謂受之而不敢用耳若
 尊者之賜又爵秩所當得豈容獨辭而不受之邪
 陳氏櫟曰孝為百行之原稱其孝者出乎鄉黨州閭
 之公論則孝弟慈信皆孝者之所兼備故各随所見
 而稱之
[002-6a]
 通論吕氏大臨曰三賜有車馬君之所以寵臣也三
 賜不及車馬子之所以敬親也受位則有車馬之賜
 矣受位而不及車馬者位在朝廷而車馬入於私門
 也坊記云父母存饋獻不及車馬盖車馬家之重器
 也親之所無子不敢以受於人親之所有子不敢以
 予於人辟親而不敢加奉親而不敢專其義一也事
 宗子者不以富貴入宗子之家雖衆車徒舍於外以
 寡約入事宗子猶舍衆車徒於外則事親者車馬之
[002-6b]
 盛宜在所不受也黨正以飲酒正齒位一命齒於鄉
 里再命齒於父族三命不齒庶子之正於公族雖有
 三命不踰父兄其所以敬於族人之長者猶如是况
 於父母乎能如是則事親之意誠矣
 存疑胡氏銓曰賜與也三賜貨財衣服車馬也鄭謂
 三賜三命非也大宗伯三命受位不言受車馬含文
 嘉九賜一曰車馬則非三命公羊説九賜之次則四
 曰車馬亦不在三何由三命受車馬乎又車馬賜由
[002-7a]
 君命君子辭位不辭祿車馬安可辭哉鄭誤矣 呉
 氏澄曰胡氏盖謂人之所以與人者有三輕則貨財
 重則衣服最重者車馬為人子者己仕有祿而欲以
 物與人如貨財衣服猶可白之父而稱尊者之名以
 與之車馬重物有父在則人子不敢以之與人也三
 賜不及車馬與坊記饋獻不及車馬同意
 辨正王氏炎曰不敢受重賜者心也而五者備有焉
 反此則其失亦多是以孝子不敢輕受重賜臨川王
[002-7b]
 氏乃曰若謂人子辭譲而不敢受則百官牛羊倉廪
 之奉舜未嘗辭其説不然禮者聖人之中制天下可
 以通行堯之待舜與舜所受於堯非可律於天下也
 案古者車服所以旌勲庸非有功弗賜也君賜之非
 更有命弗敢即乗也所以榮君賜而致其敬也其平
 日所乗依所當得而自造之耳玉藻曰年不順成大
 夫不得造車馬明常法得自造矣又曰君賜車馬乗
 以拜賜衣服服以拜賜君未有命弗敢即乗服也明
[002-8a]
 常所乗不待賜矣若以車馬不可不受不受則大夫
 之有車馬者少將大夫之車馬皆君之賜乎亦難為
 繼矣記所云三賜不及車馬盖謂宣力國家功效應
 科於法得賜而辭譲弗受不居其成功本之於君父
 故為人臣人子之盛節而名譽著聞若此耳諸家之
 説似有未盡
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
敢對此孝子之行也行下/孟反
[002-8b]
 正義鄭氏康成曰敬父同志如事父 孔氏穎達曰
 父之執謂執友與父同志者也或故往見或路中相
 見也 王氏安石曰心存於父者見父之執猶父也
  呂氏大臨曰進退問答不敢專焉敬之至也見父
 之執猶極其敬况於父乎 陳氏澔曰謂之命之也
 通論陳氏祥道曰坊記曰睦於父母之黨可謂孝矣
 又曰於父之執可以乗其車不可以衣其衣廣孝也
 盖父之同類謂之父黨父之同志謂之父執見父之
[002-9a]
 黨無容孝也此見父之執廣孝也
 餘論呂氏祖謙曰孝子愛親之心推原使之廣涵養
 使之厚若雖知愛親不能推原涵養則在親前雖屏
 氣下色供洒掃應對勞而不怨離父母便驕很傲戾
 在親前時不多外面驕很多則連親前亦愈薄所以
 孝子必於親愛之心推廣之涵養之見父之執退然
 躬弟子之職如此則此心廣大
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逰必有常所習必有業
[002-9b]
 夫音扶告/古毒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告面同爾反言面者從外来宜知
 親之顔色安否有常有業緣親之意欲知之 方氏
 慤曰出必告者欲親知其所至之方也反必面者欲
 親知其所至之時也 陳氏櫟曰人子事親出必告
 以所之還必見其父母之面有常㳺必有方也有業
 所學必有正業二者恐貽親之憂辱也 陳氏澔曰
 逰有常身不他往也習有業心不他用也
[002-10a]
 通論戴氏溪曰為人親者無一念而忘其子故有倚
 門倚閭之望為人子者無一念而忘親故有出告反
 面之禮生則出告反面沒則告行飲至事亡如事存
 也
恒言不稱老
 正義王氏子墨曰慮動親之感也 黄氏幹曰教人
 子對父母常言湏避老字一則傷父母之心一則孝
 子不忍斥言非謂人子自身稱老也 陳氏澔曰恒
[002-10b]
 言平常言語之間也
 通論吕氏大臨曰出必告反必面受命於親而不敢
 專也所逰必有常所習必有業體親之愛而不敢貽
 其憂也恒言不稱老極子之慕而不忍忘也出入而
 無所受命是遺親也親之愛子至矣所逰必欲其安
 所習必欲其正茍輕身而不自愛則非所以養其志
 也君子之事親親雖老而不失乎孺子慕者愛親之
 至也孟子曰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故髧彼
[002-11a]
 兩髦為孺子之飾茍常言而稱老則忘親而非慕也
 存疑鄭氏康成曰不稱老廣敬 孔氏穎達曰老是
 尊稱稱老是己自尊大非孝子卑退之情 李氏曰
 孝子愛日不以老自稱如曰天子之老寡君之老則
 稱之不稱於常言而已 黃氏震曰不敢自老恐傷
 親心也
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
肩随之長知兩反/下竝同
[002-11b]
 正義鄭氏康成曰年長以倍謂年二十於四十者肩
 随者與之並行差退 孔氏穎達曰此謂鄉里之中
 非親非友但年長倍已則以父道事之即父黨随行
 也十年以長謂二十於三十者半倍故兄事之則止
 差退而鴈行也若二十於二十五者肩随之則齊於
 鴈行也 呉氏澄曰此謂道路同行長幼之節父事
 之者王制所謂父之齒随行也謂正當尊者之背随
 其後而行也兄事之者王制所謂兄之齒鴈行也謂
[002-12a]
 斜出其左右而稍向後如飛鴈之行次也肩随王制
 所謂朋友不相踰也謂兩肩相並而差退不踰越其
 肩也 陳氏澔曰此汎言長幼之節
 通論呂氏大臨曰貴老為其近於親也敬長為其近
 於兄也闕黨童子與先生並行孔子知其欲速成疾
 行先長者孟子知其為不弟皆不知敬長之義而已
  張子曰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又視其雅素如何若
 本在兄弟之列則止可兄事之而已 應氏鏞曰此
[002-12b]
 言貴老敬長之道凡年長以倍則執父禮以事之不
 必限以二十也若曰二十崇行孝弟能盡此禮姑自
 此而始則可爾君子推敬親敬長之心則凡一日之
 長於我者皆吾所當敬而年有髙下則敬有等差不
 可毫釐之紊以此反觀於一身之間則幼而名二十
 冠而字五十以伯仲而常自省焉以此施於九族之
 内則服有齊斬功緦之異制居有東西南北之異宮
 食有族食世降之異等而常加謹焉近而推之鄉則
[002-13a]
 五十者立侍六十者坐七十者四豆而鄉之所敬者
 各不同逺而推之國則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
 十杖於朝而國之所敬亦不一所以為文理宻察也
  朱子語類問年長以倍則父事之這也是同類則
 可曰他也是説得年軰當如此又問如此則不必問
 徳之髙下但一例如此否曰徳也隐微難見徳行底
 人也自是尊敬他又問如此則不必問年之髙下但
 有徳者皆尊敬之曰若是師他則又不同若朋友中
[002-13b]
 徳行底也自是較尊敬他 戴氏溪曰庸敬在兄斯
 湏之敬在鄉人彼固有等差也 胡氏銓曰此謂鄉
 里之中父兄之黨也
 案此節説行下節説坐行坐正自相對若不在行路
 上説則父事兄事不止斯湏之敬恐説不去
 餘論鄭氏康成曰人年二十弱冠成人有為人父之
 端今四十於二十者有子道内則曰年二十惇行孝
 弟
[002-14a]
羣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長知/兩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席以四人為節因冝有所尊 孔
 氏穎達曰羣朋友也謂朋友居處法也古者地敷橫
 席席容四人則推長者居席端若有五人應一人别
 席因推長者一人異席也 陳氏櫟曰此敬長之義
 見於坐席之閒者也 魏氏了翁曰羣居之席四人
 為節禮席則異 呉氏澄曰居謂坐也上文言行而
 弟長之禮此言坐而弟長之禮因是推之六人則第
[002-14b]
 三人以下共下席其第一第二人居上席也七人則
 第二第三居上席之下半其第一則居上席之上半
 也
 通論馬氏睎孟曰徐行後長謂之弟疾行先長謂之
 不弟堯舜之道孝弟而已夫孝弟於歩趋徐疾之閒
 而聖人之道乃始於此者盖達事長之禮無所往而
 不為順也推其齒而以父兄事之者謂其愈長而愈
 加敬也長之五年則肩随者不敢與先生並行也其
[002-15a]
 出也不敢與之並行則其居也可以同席乎盖五人
 之羣當有所長推其長者必異席以敬之古人敬長
 如此則民之犯上而踰禮者冝鮮矣
 案賔主禮席皆無同坐法此羣居兼飲食講説言之
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
 正義鄭氏康成曰不敢當其尊處室中西南隅謂之
 奥道有左右中門謂棖闑之中央 孔氏穎達曰主
 猶坐也室户近東南角則西南隅隐奥無事故名為
[002-15b]
 奥尊者居必主奥人子不冝處之一席四人則席端
 為上獨坐則席中為尊尊者冝獨不與人共則坐居
 席中卑者不得坐也男女各路路各有中尊者常行
 正路卑者不得行也門中央有闑兩旁有棖棖闑之
 中尊者所立故人子不當之而立也 朱子曰古人
 室在東南隅開門東北隅為窔西北隅為屋漏西南
 隅為奥人纔進便先見東北隅却到西北隅然後始
 到西南隅此是至深宻之地 徐氏師曽曰居必別
[002-16a]
 室坐必偏席行必近左右立必倚棖闑皆自卑以尊
 其親也
 存疑鄭氏康成曰謂與父同宮者也内則曰由命士
 以上父子皆異宮 孔氏穎達曰四事與父異宮者
 不禁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有命既尊各有臣僕
 子孫應敬已故也
 辨正應氏鏞曰父子異宮固各有西南隅之奥然親
 在而自主之亦有不安焉非特以同宮而避之也若
[002-16b]
 同宮則父自主之矣且道路之間豈父之所統哉而
 行不敢中者盖無往而不寓其敬親之意也
食饗不為槩食音/嗣
 正義鄭氏康成曰槩量也不制待賔客饌具之所有
  孔氏穎達曰大夫士或相往來不制設饗食饌具
 由尊者所裁人子不得輙豫限量多少 張子曰凡
 於父母賔客之奉必極力營辦亦不計家之有無不
 為槩量為子者不有其身不有私財凡人子為飬又
[002-17a]
 湏使其不知勉强勞苦茍使見其為而不易則亦不
 安矣 陳氏澔曰食饗如奉親延客及祭祀之類皆
 是不為概量順親之心而不敢自為概量也
 存疑熊氏安生曰食饗不為槩為傳家事任子孫若
 不傳家事則子孫無待賔客之事
 辨正游氏桂曰正義引熊氏説未妥盖𫝊家正欲省
 事方為子孫裁食饗之量是煩尊者也大概為人子
 假如士庶人朋友相往来茍欲為之設醴必先白父
[002-17b]
 母乃可而設醴之意又當聼於父母也 胡氏銓曰
 食饗不為概此未傳家事者㮚氏概而不税
祭祀不為尸
 正義鄭氏康成曰尊者之處為其失子道然則尸卜
 筮無父者朱子曰尸用/無父者為之 陳氏櫟曰尸取主人之子
 行而已父在而已為尸父將北面事之子所不安故
 不為也案惟主祭者有北面事尸之禮餘子孫與祭/者俱東階之東西面其父在與祭之列即不
 為/尸
[002-18a]
 餘論孔氏穎達曰尸用適而無父者非其宗廟之祭
 則其尸不必同姓石渠論云周公祭天用太公為尸
 是用異姓也白虎通又云周公祭太山用召公為尸
 盖天地山川得用公也
 案尸者神像也此尸謂宗廟之尸外祀之尸可異姓
 宗廟之尸必同姓尸必以昭穆從其類也必以正適
 不敢以賤者溤吾親也天子尸不以公而以卿諸侯
 不以卿而以大夫明嫌之義也大夫士尸以無爵者
[002-18b]
 避君也又必擇皆無父者為之不使父拜其子也將
 祭祀尸服卒者之上服祝從尸主人從祝尸入即席
 東面而坐祝主西面而立皆拜妥尸遂坐而祭焉則
 儼然以神道事之矣故父在不為尸亦不敢當尊之
 意也
聼於無聲視於無形
 正義鄭氏康成曰視聼恒若親之將有教使然孔疏/父母
 雖無聲無形然常於心想像似見/形聞聲謂父母将有教使已然 呂氏大臨曰視
[002-19a]
 聼於無形聲則誠於事親專心致志可知也 方氏慤
 曰聼於無聲則常若親之有所命也視於無形則常若
 親之在其前也無聲且聼况聞親之聲乎則召之無諾
 可知矣無形且視况視親之面乎則顔之無犯從可知
 矣 陳氏澔曰先意承志也
 通論真氏徳秀曰聼於無聲視於無形此戒慎乎其所
 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之意乎盖孝子之心惟恐纖芥
 之差湏臾之失故其潛觀黙察至於如此非誠於事親
[002-19b]
 者能若是乎 戴氏溪曰此孝子之極至也念念不置
 與親為一常若親之在吾前而謦欬於其旁也記曰先
 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絶乎耳自其生也聼於無
 聲視於無形及其沒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絶乎耳念慮
 之積非一日矣 楊氏鼎熙曰聼不於有聲於無聲視
 不於有形於無形分眀有潛孚黙喻志意相通意
 案或云孝子心與親融渾合無閒必待想像之下方
 似見形聞聲則恐鄰於擬議窺測然鄭氏所謂恒若
[002-20a]
 原非擬議窺測也至真氏戒慎不睹恐懼不聞則君
 子存飬之全功戴氏色不忘乎目聲不絶乎耳則就
 祭祀時説雖理無所不通然不若鄭氏注之親切有
 味也
不登髙不臨深不茍訾不茍笑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懼
辱親也訾音紫闇/烏紺切
 正義鄭氏康成曰登髙臨深茍訾茍笑為近危辱也
 孔疏危登髙臨/深辱茍訾茍笑人之性不欲見毁訾不欲見笑君子
[002-20b]
 樂然後笑服事也闇冥也不於闇冥之中從事為卒
 有非常且嫌失禮也男女夜行以燭 孔氏穎達曰
 茍且也相毁曰訾不樂而笑為茍笑彼雖有是非而
 已茍譏毁訾笑之皆非彼所欲必反見毁辱也不服
 闇者不行事於暗中一則為卒有非常二則生物嫌
 故孝子戒之 呂氏大臨曰身也者親之枝也履不
 安以危之是危親也行不善以辱之是辱親也登髙
 臨深危道也茍訾近於讒茍笑近於謟是辱道也服
[002-21a]
 闇者欺人所不見也登危者行險以僥倖也孝子之
 心將為不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服闇登危是忘
 親也非特忘之不令之名且將加之是辱親也 方
 氏慤曰茍訾則為惡於人矣愛親者其可惡於人乎
 茍笑則為慢於人矣敬親者其可慢於人乎 朱氏
 申曰不服闇不服闇昧之事不登危不登危險之地
 恐二者為親之辱
 通論陳氏祥道曰聼於無聲一傾耳不敢忘父母也
[002-21b]
 視於無形一舉目不敢忘父母也不登髙不臨深一
 舉足不敢忘父母也不茍訾不茍笑一出言不敢忘
 父母也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
 為大聼於無聲視於無形則善於事親矣不登髙不
 臨深不茍訾不茍笑不服闇不登危則善於守身矣
  又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則不茍訾不茍
 笑不服闇所以全其行不登髙不臨深不登危所以
 全其體
[002-22a]
 案不登危比不登髙臨深進一層髙深有形之危也
 行險僥倖無形之髙深也行未光明皆属暗昧居非
 坦易即渉險危故記者特舉孝子以為法
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
 正義鄭氏康成曰為忘親也死為報仇讐 孔氏穎
 達曰家事統於尊財闗尊者故無私財 戴氏溪曰
 髮膚以上皆親之體豈敢許友以死粒粟縷絲以上
 皆親之物豈敢私有其財髙者輕死卑者重財皆非
[002-22b]
 孝也 陳氏澔曰親在而以身許人是有忘親之心
 親在而以財專已是有離親之志
 辨正呂氏大臨曰不許友以死者不敢受其託也先
 儒謂許報讎雖父母沒亦不可也患難相死兄弟之
 道也詩云鶺鴒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
 又曰兄弟鬩於墻外禦其侮每有良朋烝也無戎朋
 友以道義相成患難之事無相及故曰無戎也戰國
 游俠以氣相許結私交報讐怨流俗尚之此先王之
[002-23a]
 所必誅君子謂之不義者也
 餘論黃氏震曰記禮者漢人雜取後世豪侠之言人
 子髮膚以上皆親之有豈敢私 林氏光朝曰父母
 存不許友以死戰國閒傳習之語不可以為訓
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純之準/反下同
 正義鄭氏康成曰為其有喪𧰼也純緣也玉藻曰縞
 冠𤣥武子姓之冠也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深衣曰
 具父母衣純以青 孔氏穎達曰冠純謂冠飾衣純
[002-23b]
 謂深衣領緣 呂氏大臨曰人子之服必盡乎孺子
 之飾者所以説其親也故髧彼兩髦飾其首也衣純
 以繢以青飾其身也冠衣純以素孤子之服非所以
 事親也
孤子當室冠衣不純采
 正義鄭氏康成曰孤子謂年未三十者蚤喪親雖除
 喪不忘哀也三十壯有室有代親之端不為孤也當
 室嫡子也 孔氏穎達曰孤子雖除服猶素然深衣
[002-24a]
 云衣純以素嫡庶皆然今當室謂嫡子似庶子不同
 者但嫡子内理烝嘗外交宗族代親既備嫌或不同
 故特明之 呂氏大臨曰深衣云孤子衣純以素此
 云孤子當室冠衣不純采者少而無父者雖人之窮
 然既除喪矣冠衣猶不改素則無窮也先王制禮行
 道之人皆不忍也豈可獨遂其無窮之情哉故惟當
 室者行之非當室者不然也深衣之言畧矣
 通論馬氏睎孟曰孟子曰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
[002-24b]
 也樂於中者必稱於外冠衣不純素所以為文也孤
 子當室者謂嫡室也冠衣不純采者異於諸子也盖
 父之於長子冠於阼以著代也服之三年以稱情也
 則嫡子之於父其可以不加隆乎 呂氏大臨曰當
 室謂為父後者問喪曰童子不緦惟當室緦亦指為
 父後者所謂不純采者雖除喪猶純素也唯當室者
 行之非當室者不然也
 案儀禮純博寸純以為口緣盖尊者存以多飾為貴
[002-25a]
 故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若惟具父母則飾少而
 純以青故不純素者一堂具慶見天倫之樂事不純
 采者終身孺慕見至性之篤誠
幼子常視毋誑誑九/况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視今之示字小未有所知常示以
 正物以正教之毋誑欺 孔氏穎達曰小兒常效習
 長者長者常示以正事不冝示以欺誑 劉氏彜曰
 幼子之性純明自天未有外物生其好惡者無所學
[002-25b]
 而不可成也故視之以誠信則誠信篤於其心矣視
 之以詐偽則詐偽篤於其志矣故曰幼子常視毋誑
  楊氏時曰人之生也直是以君子無所往而不用
 其直直則心得其正矣古人於幼子常示毋誑所以
 飬其直也 陳氏澔曰常示之以不可欺誑所以習
 其誠 徐氏師曽曰幼子之性本無不誠然習於偽
 則為惡易而為善難常示毋誑然後詐偽不滋而真
 純可全矣
[002-26a]
 通論呂氏大臨曰書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則不義
 非性矣然以不義成性則習有以移之故習不可不
 慎也古之教子者其始生也擇諸母之慈良恭敬慎
 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教之
 之慎如此况可示之誑乎
 餘論孔氏穎達曰曽子兒啼妻云兒莫啼吾當與汝
 殺豕兒聞輙止妻後向曽子説之曽子曰勿教兒欺
 即殺豕食兒是不誑也 黃氏裳曰禮云士無故不
[002-26b]
 殺犬豕為示幼子小信而干先王大禮哉 呂氏祖
 謙曰人多謂孟母能示子以信不知買肉以實其信
 所以為誑也母當直以前言為誑而語之乃買肉以
 成其誑本是一誑即成兩誑大抵所以䧟於小人者
 多因要實前言盖實前言三字最是入小人之徑路
 案常視毋誑兩句對説鄭孔得之陳謂示之以不可
 欺誑其義一也常示則日見日聞不習於一毫之偽
 則其誠若固有之矣盖教止於言而示則以意言有
[002-27a]
 盡意無窮也孟母殺猪事朱子小學亦載入然呂氏
 駁義亦正故附録之
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傾聼衣去/聲
 正義鄭氏康成曰裘太温消隂氣使不堪苦不衣
 裘裳便易立必正方不傾聼習其自端正 孔氏穎
 達曰童子非成人之名衣猶著也童子體熱不冝著
 裘又應給役著裳則不便故童子並緇布襦袴内則
 二十則可以衣裘帛立冝正嚮一方不得傾頭属聼
[002-27b]
 左右 程子曰裘裳成人之服也不衣者不能衣也
 不帛襦袴不帛則是用布也襦今之襖不衣裘帛則
 常所衣者襦袴而已 呂氏大臨曰裘裳與冠皆成
 人之服未成人者服亦有所未偹也立必正所向之
 方或東向西向或南向北向不使之偏有所向也士
 相見禮云凡燕見於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
 方不疑君疑君者謂斜嚮之不正方也不傾聼者頭
 容直
[002-28a]
 通論戴氏溪曰常示毋誑所以養其心也不衣裘裳
 所以養其體也盖不開其情偽之端以育其正性不
 傷其陰陽之和以長其夀命此古之成人所以多有
 徳也立必正方不傾聼則敬以直内無傾邪之患矣
  方氏慤曰立必正則坐不至於跛矣聼不傾則聼
 不至於淫矣後又言毋側聼者側未至於傾此教童
 子故責之畧後教成人故責之詳盖不傾則容或側
 毋側則不傾可知
[002-28b]
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負劍辟咡詔之則
掩口而對長知兩反奉芳勇反/辟匹亦反咡如至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提擕謂牽將行奉長者之手習其
 扶持尊者辟咡詔之謂傾頭與言口旁曰咡掩口而
 對習其向尊者屏氣也 何氏休曰口耳之閒曰咡
  孔氏穎達曰非惟教之聼立至於歩行亦冝教之
 謂兒長大當扶持長者因牽行之時教之奉長者之
 手先使學者令習便也豈但在行在抱時亦湏教之
[002-29a]
 長者或若負劍兒之時而與之語當傾頭不正向之
 令氣不觸兒亦令見長者所為而後習之童子雖未
 能掩口而對長者亦教其為之習向尊者屏氣也
 呂氏大臨曰長者與之提擕則兩手奉長者之手以
 長者之意不可以不承也負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
 對以氣之逼人人或惡之也 馬氏睎孟曰就而擕
 之則奉其手近而詔之則掩口而對者事長之禮盖
 自幼穉而已知禮譲矣 劉氏曰長者俯與童子語
[002-29b]
 有負劍之狀非真負劍也
 通論方氏慤曰少儀言有問焉則辟咡而對者彼言
 幼者對之之時此言長者詔之之時詔對雖不同其
 所以辟咡之容則一也
 存異鄭氏康成曰負謂置之於背劍謂挾之於旁
 胡氏銓曰歐陽子阡表劍汝立於旁 劉氏彜曰長
 者從童子背後而俯首與之語則童子如負長者然
 長者以手挾童子於脅下則如帶劍然 黃氏裳曰
[002-30a]
 嬰兒可置於脅下如帶劍者豈能教之對長者禮是
 長者或負劍不便屈身但偏就近耳而詔之
 案此童子能行能對則非懐抱之童或負之於背帶
 之於脅可知而劉謂若童子背負長者與長者手挾
 童子若帶劍負屬童子劍屬長者則又非也盖劍長
 而室堅不可猝拔必推之背左手下持其室邪俯其
 身右手從腦旁拔其靶乃出今邪俯其身就童子語
 形似之非長者真負劍也又負劍乃拔之𫝑黃謂即
[002-30b]
 帶劍亦非
 總論㳺氏桂曰古之人所謂匹夫匹婦皆有孝弟之
 行非皆生而知之亦由父兄長者教之使有方也欲
 其長毋誑欺也則自其幼而常視毋誑矣欲其長而
 知事長洒掃應對進退之節也則自其幼而使之堪
 忍勞苦給役便易矣欲其長而視聼之正也則自其
 幼而教之正方不傾聼矣欲其長而扶持供飬也則
 自其幼而教之提擕奉手之禮矣欲其長而觧事尊
[002-31a]
 者屏氣也則自其幼而教之對長者掩口之禮矣凡
 此不獨自其幼而教之也父兄長者又以己身而先
 之焉常視毋誑則先以己之無誑示之也辟咡詔之
 則先以己之辟咡教之也古之教人者茍欲教人先
 正其身至於教子則尤其所當謹者也
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邅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
拱手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從才用反/下並同拱
 俱勇/反
[002-31b]
 正義鄭氏康成曰不越路與人言尊不二也先生老
 人教學者拱手為有教使趋退為其不欲與已並行
  孔氏穎達曰從謂從行時先生師也謂師為先生
 者言彼先已而生其徳多厚也邅逢也疾趋而進就
 之又不敢斥問先生所為故正立拱手而聼先生之
 教 吕氏大臨曰弟子之於師聼教聼役而已故正
 立拱手以待也與言則對不與言則退應對進退不
 敢專也 戴氏溪曰禮無二敬從先生而越路與人
[002-32a]
 言則敬有所分趋進者懼先生之有教令也趋退者
 不敢與先生並行也遇而引避雖足致敬而非所以
 承命也不與言而随行不置亦非所謂承意也
 通論呂氏大臨曰先生則他人稱之長者則無嫌於
 自稱 馬氏睎孟曰先生者齒長而有徳之稱古之
 冠者見於鄉大夫鄉先生鄉飲酒之禮主人就先生
 而謀賔尊爵貴徳之義也
 存疑胡氏銓曰前云必辭譲而對此云則對畧道路
[002-32b]
 也
 案論語問孝而曰有酒食先生饌則先生之稱初惟
 屬父耳其兼言兄則由父推之謂同為父所生而其
 生先於我也其以稱師則又由父兄推之謂教我比
 於生我故自稱亦曰弟子也其以稱大夫致仕者則
 又由師推之為古致仕大夫士教於鄉里也其以稱
 鄉人之老者則又推之為其年亦近於父也然此亦
 必年與徳兼耳若長者則但以年而言 又案相從
[002-33a]
 則歩趋不違所以專致其敬相遇則進退必謹所以
 曲盡其敬與之言與有所問不同問我立志問我所
 長故必謙遜乃對若但與言則直對而已無所用謙
 也胡氏畧道路之説非
從長者而上丘陵則必鄉長者所視上時掌反/鄉去聲
 正義鄭氏康成曰鄉長者所視為逺視不察有所問
  孔氏穎達曰長者東視則東視西視則西視 戴
 氏溪曰從長者而升髙非以逺覽也所以承教也違
[002-33b]
 長者所視則志在覽物敬長之意失矣况長者欲有
 所問乎 陳氏澔曰髙而有向背者為丘平而人可
 陵者為陵鄉長者所視恐有問則即所見以對也
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呼火/故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不指不呼為惑人 陸氏徳眀曰
 呼號呌也 方氏慤曰不指為其惑人之見也不呼
 為其惑人之聞也言城者士民之所㑹而聞見者衆
 故也
[002-34a]
 通論戴氏溪曰論語曰車中不疾言不親指在車上
 猶不可况於登城乎
 案不指不呼非特不駭人亦以自約其不謹也
將適舍求毋固
 正義鄭氏康成曰適舍謂行而就人舘 孔氏穎達
 曰舍謂主人家也 陳氏櫟曰將適館舍有求於主
 人不可有固求必得之心
 存異鄭氏康成曰固猶常也求主人物不可以舊常
[002-34b]
 或時乏無周禮土訓辨地物原其生以詔地求其類
  張子曰將適舍求毋固固求休息有似厭怠然
 陳氏櫟曰一説將欲退而就舍長者或留之不可固
 求必退 呉氏澄曰暮而求舍舘一宿而已随所在
 而安不敢必求適意之所也
 案鄭訓固為常所引周禮亦不類若謂不可以我常
 如是而求必遂則可耳又經文由適舍而上堂由上
 堂而入户由入户而即席是適舍者乃自外入非從
[002-35a]
 内出也陳氏謂先生長者未許而固求必退則似身
 在户内而出就館舍呉氏謂暮而一宿又似旅行投
 宿恐與下上堂入户皆不類
將上堂聲必揚户外有二屨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
 屨紀具反聞/音問又如字
 正義鄭氏康成曰聲必揚警内人也 陳氏澔曰上
 堂升主人之堂揚其聲者使内人知之也 徐氏師
 曽曰複下曰舄單下曰屨古者即席則去屨不以屨
[002-35b]
 踐席 楊氏鼎熙曰言者聲徹曰聞 又曰此必師
 弟朋友親戚無擯介將命者
 存疑熊氏安生曰一人之屨在户内其户外有二屨
 則三人也下文云離坐離立無往参焉則知户内二
 人不得参之故知户外二屨當有三人 孔氏頴達
 曰户外二屨謂兩人體敵故鄉飲酒賔主皆降脱屨
 堂下以體敵故也若尊卑不同則長者一人脱屨户
 内若内人語聞於户外則非私事外人乃可入也
[002-36a]
 陳氏澔曰三人而所言不聞於外必是宻謀故不入
 存異孔氏穎達曰無非法之私事乃可入 戴氏溪
 曰嫌疑者禍之階也故禮者所以别嫌疑而免於人
 道之患將上堂聲不揚而黙上則人得以疑乎我將
 入户言不聞而遽入則我有以窺乎人此二者禍之
 階也
 案此節自是上堂入户之通禮即由外寢入内寢亦
 然而上他人之堂入他人之户更可知孔氏非法戴
[002-36b]
 氏禍階立論不無太過至户外有二屨自謂二人之
 屨熊氏謂户外有二屨一人之屨在户内則有三人
 但自外來者不見户内之屨又烏知其有無乎至熊
 引離坐離立無往参以證則義殊別盖離並也彼二
 人並坐並立我不可出其閒非謂坐與行必不可有
 三人也孔引脱屨堂下以証則事更不同此偶相過
 非賔主行禮且入室非升堂或卑幼自來主人不必
 出迎至户同脱屨入也
[002-37a]
將入户視必下入户奉扃視瞻毋囬户開亦開户闔亦
闔有後入者闔而勿遂奉上聲扃古螢/反闔胡臈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言聞則入視必下不干掩人之私
 也奉扃敬也開亦開闔亦闔不以後来變先勿遂示
 不拒人 孔氏穎達曰扃所以關鼎者關户之木亦
 得稱扃凡當奉扃之時必兩手向心而奉之今入户
 雖不奉扃木以其手對户若奉扃然言恭敬也初入
 時視必下不得廽轉廣有瞻視也若户本開則今入
[002-37b]
 者不湏闔若户本闔則今入者不湏開已先入後猶
 有應入者雖已應闔當徐作闔𫝑以待後入不得遂
 闔以拒後人 方氏慤曰視以下為敬上於面則傲
 視近而瞻逺視詳而瞻畧不可囬旋恐其掩人之私
 也 陳氏祥道曰闔之所以敬其主於内勿遂所以
 敬其人於外
 存異姚氏舜牧曰户之開闔皆主人事也方主迎客
 而其户或閉必先舉手以開户客亦随身與開之既
[002-38a]
 入主或闔其户客亦舉手與闔之皆致不敢當主之
 意但恐猶有後入者則闔之而勿遂耳
毋踐屨毋踖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踖在亦反摳苦侯/反趨七俱反唯云
 癸反諾/努各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趋隅升席必由下也 孔氏穎達
 曰踐蹋也既並脱屨户外其人或多若後進者不得
 蹋先入者屨踖猶躐也席既地鋪當有上下將就坐
 當從下而升以就已位若𤼵初從上為踖席摳提也
[002-38b]
 趋猶向也隅猶角也既不踖席當兩手提裳之前徐
 徐向席之下角從下而升已位也唯諾應對也坐定
 又謹於應對 呂氏大臨曰毋踐屨毋踖席敬其物
 所以敬其人也摳衣趨隅必慎唯諾不敢為賔聼命
 於先生長者唯所以應也諾所以許也 陳氏澔曰
 摳衣與論語攝齊同 徐氏師曽曰欲便於坐故摳
 衣欲示其譲故趨隅此即席之儀也既坐定又當謹
 於應對無往而非敬也
[002-39a]
 通論戴氏溪曰凡升堂者脱屨於堂下唯祭則否凡
 入户者脱屨於户外有尊長在則否就屨取屨納屨
 遷屨皆有禮法即席之禮由下以序而升賔客之席
 讀書之席飲食之席徒坐之席亦有禮法不失尺寸
 過此則為非禮矣
 存疑鄭氏康成曰慎唯諾者不先舉見問乃應
 存異孔氏穎達曰玉藻云升席不由前為躐席自是
 不由席前升與此別鄉飲酒云賔升席自西方注云
[002-39b]
 升由下也升必中席彼謂近主人為上故以西為下
 也衣裳也 陳氏澔曰趨由席角而升坐也
 辨正朱子曰毋踐屨毋踖席此是衆人共坐一席既
 云當己位上即湏立於席後乃得當己位上盖以前
 為上後為下也正與玉藻義同鄉飲乃是特設賔席
 一人之坐故以西為下西自席下之中升而即席與
 此異也 彭氏曰摳衣則連裳提之訓衣為裳非也
 總論孔氏穎達曰自從於先生至唯諾眀事師長之
[002-40a]
 禮
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右不踐閾闑魚列反/閾音域
 正義鄭氏康成曰臣統於君闑門橛閾門限也 孔
 氏穎達曰門以向堂為正右在東也主人位在門東
 客位在門西大夫士是臣皆統於君不敢自由故出
 入君門恒從闑東踐履也出入不得踐履門限一則
 自髙二則不净並為不敬 陳氏祥道曰門以向内
 為常由闑右則由闑東也天子適其臣由阼階大夫
[002-40b]
 士出入君門由闑右盖天子無適而不為主大夫士
 無時而不純臣也故賔客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東
 盖公事則以公禮入私事則以臣禮入 馬氏睎孟
 曰由闑右不敢為賔也 朱子曰疏門中有闑兩旁
 有棖棖如今衮頭相似闑當中礙門者今城門有之
 古人常掩左扉人君多出門外見人當棖闑之閒為
 君位又曰只是自外入右邉門中乃君出入之所自
 内出亦右 陳氏澔曰當門之中闑東為右主人入
[002-41a]
 門而右客入門而左大夫士由右者以臣從君不敢
 以賔敵主也 陳氏櫟曰闑之右門之東也
 存異饒氏魯曰大門兩旁之木為棖中閒兩扉相合
 處又有一木常設而不動曰闑東西兩扉君出入則
 皆由左出以東扉為左入以西扉為左若大夫士出
 入君門則皆由右出以闑西為右入以闑東為右避
 君出入處也 湯氏道衡曰君出入皆由左大夫避
 君出入故由右
[002-41b]
 案天子五門郭門謂之皐門皐門内謂之庫門庫門
 内謂之雉門雉門内謂之應門應門内謂之路門諸
 侯三門庫門内謂之雉門雉門内謂之路門詩曰乃
 立皐門皐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明堂位言魯
 庫門天子皐門雉門天子應門言其制如之耳書言
 王出在應門之内春秋書魯雉門災家語言衞有庫
 門諸書皆無言諸侯有皐應二門者鄭注諸侯宮門
 外曰皐門朝門曰應門誤矣至於三朝内朝在路門
[002-42a]
 内所謂圖宗人嘉事之朝每日視朝退聼事於此周
 禮太僕宰夫所謂掌其復逆論語所謂過位升堂皆
 在此也治朝亦名正朝在路門外周禮所謂司士正
 治朝之位玉藻所謂天子皮弁以日視朝諸侯朝服
 以日視朝者皆在此也其左右則為官府治事之所
 天子自此而出為應門為雉門諸侯無應門即雉門
 矣故曰魯雉門天子應門也雉門天子兩觀諸侯一
 觀魯亦兩觀僭也左宗廟右社稷之門亦在雉門以
[002-42b]
 内故禮運仲尼與於蜡賔事畢出逰於觀之上孔氏
 謂孔子出廟門往雉門榖梁傳送女母不出祭門諸
 母兄弟不出闕門范寗謂祭門廟門闕門兩觀也自
 此又出為庫門府庫皆在其門内魯桓僖災而季桓
 子命蔵𧰼魏曰舊章不可無曰財可為也以府庫與
 𧰼魏相接也鄭謂廟門在庫門内亦似小誤至於外
 朝則天子在庫門外諸侯在庫門内而魯一門内外
 兩向故曰庫門天子皐門也詢萬民則在此周禮所
[002-43a]
 謂朝士掌外朝之法小司冦掌外朝之政是也鄭謂
 外朝在雉門外或就諸侯言則可耳至門以向堂為
 正東為右西為左故治朝之位以東為尊王族故士
 虎士在路門右大僕大右小臣在路門左畢公率東
 方諸侯入應門右召公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王出
 入必以右也諸侯則西一門常掩謂之賔門惟客至
 乃啟君臣出入皆於東故曰臣統於君不敢自由也
 朱子説甚明陳用之饒雙峯之説皆誤
[002-43b]
 總論孔氏穎達曰此一節明大夫士出入君門之法
凡與客入者每門譲於客客至於寢門則主人請入為
席然後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
 正義鄭氏康成曰每門譲下賔也敵者迎於大門外
 聘禮曰君迎賔於大門内為席猶敷席雖君亦然固
 辭又譲先入孔疏聘禮及廟門公揖入於中庭是也/若敵則更出迎不敵則不出迎如此得
 君行一臣/行二也肅進也進客為道之 孔氏穎達曰言凡
 者通貴賤也每門者天子五門諸侯三門大夫二門
[002-44a]
 客敵者主人出門外迎客主人遜不先入自謙下敬
 於賔也此云凡與客入謂燕也故下文云至寝門謂
 燕在寝也若相朝饗食皆在廟寝門最内門也主人
 嚮已應正席今客至内門方請先入敷席者一則自
 謙示不敢逆設席以招賢二則重謹更冝視之禮有
 三辭初曰禮辭再曰固辭三曰終辭客已再辭故主
 人進道客公食大夫禮公揖入賔從是也 陳氏櫟
 曰肅客而入俯手揖客而入也
[002-44b]
 通論孔氏頴達曰聘禮君使卿歸饔餼于賔賔迎于
 門外及廟門賔揖俱入是敵禮不重出迎者尊主君
 之命不敢當也聘禮賔見主國大夫及廟門大夫揖
 入不出迎者尊聘君之命不敢當也案主尊非賔敵/故主入為席賔
 即從入主不出迎此卿與大夫賔主本敵而皆/不出迎非主自尊正以尊兩君不敢用敵禮也 呂
 氏大臨曰每門遜於客者門不一也有大門有寝門
 若行禮於廟則有廟門敵者則迎于大門之外士冠
 士昏聘禮賔皆行於廟主人迎賔於大門外是也敵
[002-45a]
 以下則迎於大門之内聘禮公皮弁迎賔於大門内
 是也肅客謂俯手以揖之周官大祝九拜所謂肅拜
 也春秋傳曰三肅使者是也杜預云肅/手至地
 餘論方氏慤曰寝門在人君則稱路門主人請為席
 將以行禮也請起事也於主人之將有為則曰請辭
 止事也於客之不敢當則曰辭 陳氏祥道曰主人
 於賔迎之無不拜每門每曲無不揖此言迎而不言
 拜則拜可知每門譲而不言每曲揖則揖可知 劉
[002-45b]
 氏彜曰子男以上相為賔之禮則如諸公司儀之職
 皆以車迎車送無主人先入為席之事此諸侯大夫
 士相為賔之禮也
 存疑孔氏穎達曰入鋪席竟後更出迎客
 案請入為席只是請之之辭客固辭則即俯手肅拜
 而偕入耳孔疏入鋪席竟後更出迎客恐未然
主人入門而右客入門而左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
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後客復就西階復/音
[002-46a]
 服/
 正義鄭氏康成曰右就其右左就其左降下也謂大
 夫於君孔疏謂他國/之大夫也士於大夫也不敢輙由其階卑
 統於尊不敢自專也復就西階復其正也 孔氏穎
 達曰降等卑下之客也不敢亢禮故就主人階繼屬
 於主人 方氏慤曰與主共階則以卑從尊而於禮
 為殺與主異階則以此敵彼而於禮為亢客若降等
 則為殺矣故就主人之階 陳氏櫟曰東階在右西
[002-46b]
 階在左客降等則不敢抗禮就西階而殺禮就主人
 之階從主人後以登卑統於尊不敢以賔自居也
 通論孔氏穎達曰聘禮公迎賔賔不就主人階公食
 大夫禮公迎賔賔入門左此皆是降等不就主人階
 者奉已君之命不可茍下主人故從客禮也若君燕
 臣命宰夫為主人則主人與賔皆從西階升與此異
 又聘禮賔面主國大夫賔亦入門右見私事猶謙若
 降等然 方氏慤曰就主人之階與大夫士出入君
[002-47a]
 門由闑右同義
主人與客譲登主人先登客從之拾級聚足連歩以上
上於東階則先右足上於西階則先左足拾音渉上時/掌切下同
 正義鄭氏康成曰拾當為渉聲之誤也級等也渉等
 聚足謂前足躡一等後足從之併連歩謂足相随不
 相過重蹉跌也先右先左近於相鄉敬也 孔氏穎
 達曰客主至其階又各譲不先升也譲必以三三竟
 而客不從故主人先登亦肅客之義主人前升至第
[002-47b]
 二級客乃升中較一級故云從之拾級聚足者上階
 法也連歩以上者上上堂也在級未在堂後足不相
 過故云連歩渉而升堂故云以上 張子曰拾級聚
 足此等事但敬事自至如此非著心安排而到
 通論孔氏穎達曰公食大夫禮公升二等賔升是從
 之也燕禮大射禮賔先升者公以宰夫為主人賔尊
 也聘禮君使卿歸饔餼於賔館卿升一等賔從者卿
 銜主君之命尊也至於賔設醴禮卿賔升一等卿從
[002-48a]
 升者以賔作主人道之也
 存異呂氏大臨曰拾更也射者拾𤼵投壺者拾投哭
 踊者拾踊皆更為之也拾級者左右足更上也 胡
 氏銓曰拾級聚足拾掇也拾物必俯言躡等級必俯
 視地若拾物然 陳氏澔曰先右先左各順入門之
 左右也
 案拾級若如呂説則不聚足矣顯與經文背胡謂俯
 視地則東西階賔主不相顧亦非陳謂順其門則不
[002-48b]
 應有就東階諸禮
 總論孔氏穎達曰凡與客入至左足眀賔與主送迎
 相譲及升堂行歩之法
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堂上接武堂下布
武室中不翔薄平/博切
 正義鄭氏康成曰帷薄之外不見尊者行自由不為
 容也入則容行而張足曰趨堂上不趨為其廹也堂
 下則趨執玉不趨志重玉也聘禮曰上介授賔玉於
[002-49a]
 廟門外孔疏引此証賔於堂下有/執玉時不疾趋而為徐趋武迹也迹相接謂
 每移足半躡之中人之迹尺二寸布武謂每移足各
 自成迹不相躡行而張拱曰翔不翔亦為其廹也
 孔氏穎達曰帷幔也薄簾也張足疾趨而行敬也貴
 賤各有臣吏故其敬處亦有逺近禮天子外屏諸侯
 内屏卿大夫以簾士以帷臣来朝君至屏而加肅屏
 外不趨也帷薄外不趨謂大夫士外不趨則内可趨
 為敬也堂上廹狹故亦不疾趨下階則趨故論語云
[002-49b]
 沒階趨執玉湏慎疾趨則或蹉跌失玉故不論堂之
 上下皆不疾趨也堂上不疾趨故迹相接每進六寸
 也 呂氏大臨曰凡見尊者以疾行為敬然有不必
 趨者帷薄之外非尊者所見可以紓其敬也有不可
 趨者堂上地廹不足以容歩執玉之重或虞於失墜
 也 方氏慤曰趨足容也翔手容也堂上不趨則未
 必不翔室中不翔則不趨可知
 通論孔氏穎達曰爾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
[002-50a]
 下謂之歩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出
 廟入廟不以趨為文若迎賔則趨以采齊行以肆夏
 行謂大寝之庭至路門趨謂路門至應門 陳氏祥
 道曰足在體下曰武緌在冠下亦曰武
並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肱古/横切
 正義鄭氏康成曰不横肱為害旁人不跪不立為煩
 尊者俛仰受之 孔氏穎達曰授立不跪者謂尊者
 立之時卑者以物授尊者不得跪煩尊者俯受若尊
[002-50b]
 者形短雖卑者得跪以授之 方氏慤曰授立不跪
 者為煩尊者之俯也授坐不立者為煩尊者之仰也
  陳氏澔曰横肱則妨並坐者不跪不立皆為不便
 於受者 徐氏師曽曰立與坐皆謂尊者不立謂跪
 也
 通論陳氏祥道曰公食大夫禮贊者坐取黍興以授
 賔授立不坐也聘禮賈人坐取圭不起而授上介君
 子不以為非禮者賤不足以為禮也 方氏慤曰少
[002-51a]
 儀言受立授立不坐則不特授尊者而然雖受卑者
 亦然矣 姚氏舜牧曰授立不跪授坐不立則在受
 者又可知
 案並坐不横肱謂敵體者下二句則皆為尊者言之
 古人跪與坐皆兩膝著地而有小異者反蹠坐其上
 而以股就足謂之坐伸腰及其服而挺身直起謂之
 跪跪以致敬而以物授尊者則禮有不同當尊者立
 之時則不必跪若當尊者坐之時則又湏跪而不可
[002-51b]
 立皆以便於受者為禮也
 總論孔氏穎達曰此二節眀歩趨授受之儀
 
 
 
 
 
欽定禮記義疏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