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68 欽定禮記義疏-清-高宗弘曆 (master)


[04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禮記義疏卷四十三
 玉藻第十三之三
凡侍於君紳垂足如履齊頤霤垂拱視下而聽上視帶
以及袷聽鄉任左齊音咨本又作齋頤以支反霤/力救反袷居業反鄉許亮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紳垂則磬折也齊裳下緝也袷交
 領也 孔氏穎達曰謂臣侍君法也凡者臣無貴賤
 皆然紳大帶也身直則帶倚磬折則帶垂身折則裳
[043-1b]
 前下緝委地故行則足恒如踐履裳下也霤屋簷身
 俯故頭臨前垂頤如屋霤垂拱者拱沓手也身俯則
 宜手沓而下垂也視下者視高則傲故下矚也聽上
 謂聽尊者語宜諦聽視帶以及袷者視尊者之處也
 視君之法下不過帶髙不過祫故曲禮云凡視上於
 面則傲下於帶則憂是也聽上及聽鄉任左皆備君
 教使也鄭注少儀曰立者尊右則坐者尊左也侍君
 之時君坐故侍者在右是以聽鄉皆以左爲任謂以
[043-2a]
 左耳近君也 輔氏廣曰垂而必拱不盡垂也
 存異孔氏穎達曰仰頭而面鄉上以聽之
 案視下聽上只承頤霤垂拱總言其身容之俯蓋人
 之耳目本平頭俯則見其目卑而耳髙視下而聽上
 矣孔反謂仰面非也
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在官不俟屨在外
不俟車
 正義鄭氏康成曰節所以明信輔君命也使使召臣
[043-2b]
 急則持二緩則持一周禮曰鎮圭以徵守孔疏典瑞/文謂徵召
 守國諸侯/以鎮圭其餘未聞今漢使者擁節案周禮地官掌/節掌守邦節而
 辨其用以/輔王命必有執隨授之者官謂朝廷治事處案考工/記外有
 九室九卿治/之此其地也不俟者趨君命也 孔氏穎達曰此論
 臣被君召之儀節以玉爲之君使召臣隨事緩急急
 則二節臣故走緩則一節臣故趨也外謂其室及官
 府也在官近不須車故言屨在外逺故云車庾氏曰
 謂急緩不出於三耳不謂節盡於三也 應氏鏞曰
[043-3a]
 豈終跣足而徒歩哉倉猝承命而屨與車隨之而後
 耳 余氏心純曰以趨以走一節二節之所異不俟
 屨不俟車一節二節之所同皆敬承君命也
 通論方氏慤曰孟子言旌以招大夫旂以招士皮冠
 以招虞人皆召以節之義也凡趨疾於行走又疾於
 趨
 案君召以節為信節以三為度禮也然臣之奉君命
 弗遑不待三也雖二節以走矣不惟二也即一節以
[043-3b]
 趨矣
士於大夫不敢拜迎而拜送士於尊者先拜進面答之
拜則走
 正義鄭氏康成曰不敢拜迎者禮不敵始來拜則士
 辟也孔疏大夫詣士禮既不敵故士不/敢迎而先拜大夫雖拜士則辟之士往見卿大
 夫卿大夫出迎答拜亦辟也 孔氏穎達曰此明士於
 尊者之法而拜送者按儀禮鄉射鄉飲酒公食聘禮
 但是主人送賓皆再拜賓不答拜鄭注云禮有終故
[043-4a]
 也士於尊者謂士詣卿大夫即先於門外拜之拜竟
 乃進面親相見也答之拜則走者若大夫出門而答
 拜士士走辟之也 輔氏廣曰拜迎則勞尊者之答
 已拜送則盡己之敬
 存疑方氏慤曰尊者不必大夫凡在己上者皆是
士於君所言大夫歿矣則稱諡若字名士與大夫言名
士字大夫
 正義鄭氏康成曰君所大夫存亦名 孔氏穎達曰
[043-4b]
 此論士於君及大夫之所言羣臣之法君前臣名若
 大夫已歿而士於君前則稱諡無諡則稱字士賤雖
 已死猶呼名若士與大夫言及他大夫士士呼名大
 夫呼字若大夫士卒則字士諡大夫 應氏鏞曰大
 夫歿而舉諡與字所以體君尊賢貴貴隱卒崇終之
 心也 陸氏佃曰春秋書孔父夷伯此歿矣則稱字
 之證
 案君所與大夫所異其地也言大夫言士異其人也
[043-5a]
 言大夫同而或歿或生異其時也禮即因之異惟其
 宜與稱耳士與君大夫言名士自卑其類也與大夫
 言不名大夫敬大夫之類也
於大夫所有公諱無私諱凡祭不諱廟中不諱敎學臨
文不諱
 正義鄭氏康成曰公諱若言語所避先君之名祭廟
 不諱謂祝嘏之辭中有先君之名者凡祭羣神廟中
 上不諱下孔疏有事於祖則不諱/父有事於父則諱祖教學臨文不諱為
[043-5b]
 惑未知者 孔氏穎達曰士及大夫言但諱君家不
 自私諱父母敬大夫故不重敬也教學即師長也若
 諱則疑誤後生臨文謂簡牒及讀法律之事諱則失
 於事正
 通論方氏慤曰曲禮言君所此止言大夫舉卑以見
 尊也此言教學曲禮不言以詩書見之也凡祭則廟
 在其間而重言之者廟中上不諱下與凡祭異也曲
 禮不言凡祭舉親以見疏也
[043-6a]
 案禮入門而問諱敬人之親猶已之親以廣孝也是
 入大夫之門必諱大夫之諱即入士之門亦必諱士
 之諱矣而於君所無私諱者當君之前稱己之祖父
 必曰先臣某雖已易名不敢稱諡以尊君也若他大
 夫既歿則稱諡若字矣在大夫之所當大夫之諱而
 曰於大夫所有公諱者君之諱必諱之君之尊無往
 而不在也至他大夫之諱似可不諱然大夫尊亦不
 斥其名故曰於大夫所字大夫也若士之所則亦諱
[043-6b]
 士之諱若於君於大夫所雖此士在不諱之士卑也
 孔釋私諱為自父母甚明而宋元諸儒必曰大夫之
 諱皆不諱何耶
 存異孔氏穎達曰崔云無私諱謂伯叔之謂耳若至
 親則不得言
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趨以采齊行以肆夏
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
也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
[043-7a]
之心無自入也徵張里反趨七須反本又作趣齊鄭作/薺疾私反還旋通中竹仲反折之設反
 鏘七羊反/辟僻通
 正義鄭氏康成曰君子士已上也玉比徳焉孔疏詩/秦風言
 念君子温其如玉聘義温潤而澤仁/也至孚尹旁達信也是玉以比徳也徵角宫羽謂玉
 聲所中也齊當為楚薺之薺采齊路門外之樂節孔/疏
 路寝門外至應門謂之趨/於此趨時歌采齊詩為節至應門謂之趨孔疏爾雅/宫中謂之
 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歩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/奔此對文耳若總言之門内謂之行門外謂之趨
 肆夏登堂之樂節孔疏路門内至堂謂之行/於此行時歌肆夏詩為節周還反
[043-7b]
 行也宜圜孔疏反行謂到行反而行假/令從北嚮南或從南嚮北折還曲行也
 宜方孔疏曲行謂屈曲而行假令/從北嚮曲折而東嚮西嚮也揖之謂小俛見於
 前也孔疏行前進/則身小俯揚之謂小仰見於後也孔疏郤退/遷行則身
 微/仰鏘聲貌鸞在衡和在式孔疏韓詩外傳文此謂平/常所乗之車若田獵之車
 則鸞在馬鑣故秦詩注/云置鸞於鑣異於乗車自由也 孔氏穎達曰自此
 以下廣明佩玉之事 聶氏崇義曰舊圖上有雙衡
 長五寸博一寸下有雙璜徑二寸衝牙長三寸 朱
 子曰上橫曰珩下繫三組貫以蠙珠中組之半貫一
[043-8a]
 大珠曰瑀末縣一玉兩端皆銳曰衝牙兩旁組半各
 縣一玉長博而方曰琚其末各縣一玉如半璧而内
 向曰璜又以兩組貫珠上繫珩兩端交貫於瑀而下
 繫於兩端行則衝牙觸璜而有聲也 方氏慤曰中
 規仁也中矩義也環佩以玉為之陽精之所生鸞和
 以金為之隂精之所成陽主仁隂主義君子存心以
 仁故行則鳴佩玉制事以義故在車則聞鸞和之聲
 有仁義則所習者是所從者正是以非辟之心無自
[043-8b]
 入也心内也而言入何哉蓋心雖在内有物探之而
 出及其久也則與物俱入矣 朱子曰周還是直去
 却回來其回轉處欲其圜如規也折還是直去了復
 橫去如曲尺相似其橫轉處欲其方如矩也 又曰
 五音無一則不成樂非無商音但無商調先儒謂商
 調是殺聲也 吳氏澄曰徵謂聲中林鐘角則中姑
 洗也宫謂聲中黃鐘羽則中南吕也林鐘為徵隂聲
 之首故居右徵三變生角角間二律與徵近故以徵
[043-9a]
 配角黃鐘為宫陽聲之始故居左宫三變生羽羽間
 二律與宫近故以羽配宫
 通論孔氏穎達曰鄭注樂師云行謂於大寢之中趨
 謂於朝廷然則王出既服至堂而肆夏作出路門而
 采薺作其反入至於應門路門亦如之此謂歩迎賔
 客王如有車出之事登車於大寢西階之前反降於
 阼階之前 陳氏祥道曰書傳曰天子左五鐘右五
 鐘出撞黃鐘右五鐘皆應然後大師奏登車告出也
[043-9b]
 入撞蕤賓左五鐘皆應然後少師奏登堂就席告入
 也周禮樂師行以肆夏趨以采齊自其出言之出撞
 陽鐘而隂鐘應之動而節之以止則無過舉入撞隂
 鐘而陽鐘應之止而濟之以動則無廢功所謂禮樂
 不可斯須去身者此也古之君子必佩玉其色有蒼
 白赤之辨其聲有角徵宫羽之應其象有仁智禮樂
 忠信道徳之備或結或垂所以著屈伸之理或設或
 否所以適文質之儀此所以純固之徳不内遷非僻
[043-10a]
 之心無自入也
 存疑鄭氏康成曰徵角在右事也民也可以勞孔疏/樂記
 角為民/徵為事宫羽在左君也物也宜逸孔疏樂記宫/為君羽為物
 案歩之中節與射之中節不同射必歌詩為節故曰
 何以聽何以射歩不必有人隨之歌詩也孔謂於趨
 歌采齊行歌肆夏之詩天子容有之而鄭謂君子士
 以上亦概言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耳士以上之君子
 無不佩玉者其佩玉必無不中徵角宫羽之節者趨
[043-10b]
 行雖不必如天子之歌詩其歩之疾徐要無不中兩
 詩之節者玉之鏘鳴因其周折揖揚而孔尤畫地以
 計二節以走一節以趨而執玉不趨執龜不趨則異
 其事也君行一臣行二大夫繼武士中武則異其人
 也孔謂寢門外至應門趨寢門内至堂行則異其地
 也至右徵角左宫羽則大約言玉聲所中以起下鏘
 鳴之意必以左右分尊卑勞逸似迂又言玉最厚者
 宫最薄者羽則衝牙所觸而有聲者止兩璜無四璜
[043-11a]
 也諸儒論音不已且進而論律以兩璜而中十二律
 恐無是理其説每有求之太過者姑存而附論之
君在不佩玉左結佩右設佩居則設佩朝則結佩齊則
綪結佩而爵韠齊側皆反/綪側耕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謂世子也孔疏臣之朝君備以盡/飾當佩玉今云君在不
 佩玉故知非臣下云世子/佩瑜玉是以知世子也出所處而君在焉孔疏下/云朝則
 結佩謂朝時明此出所處/與君同在一處非朝處也則去德佩而設事佩辟徳
 而示即事也孔疏去玉佩示已無徳設事佩/示有勞役之事以奉於上也結其左
[043-11b]
 者若於事有未能也結者結其綬不使鳴焉居則設
 佩謂所處而君不在焉朝則結佩朝於君亦結左也
 綪屈也結又屈之孔疏謂結其佩/又屈上之也思神靈不在事也
 爵韠者齊服𤣥端 孔氏穎達曰右設佩者謂事佩
 木燧大觿之屬也朝結佩及設佩亦皆謂世子齊則
 綪結佩則謂凡應佩玉之人非唯世子也 又曰熊
 氏皇氏並謂諸侯以下皆以𤣥端齊而以爵韋為韠
 同士禮以其齊故不用朱韠素韠義或然也 方氏
[043-12a]
 慤曰言君在不佩玉又言左結佩右設佩則知所結
 所設者非徳佩也事佩而已居則設佩者此言徳佩
 也居謂燕居朝謂朝於公侯之時居則設以示徳音
 孔昭雖燕而有所不忘朝則結以貊其徳音自謙而
 有所未發也既曰君在不佩玉又曰朝則結佩者所
 謂朝則在朝之時所謂在則退朝之所也退朝之所
 父子之道也在朝之時君臣之義也子有代父之嫌
 而臣無代君之禮故退朝不佩玉者子避嫌於父也
[043-12b]
 在朝必佩玉者臣盡禮於君子亦臣也蓋各有所主
 而已朝雖佩玉然猶結之則又有别於羣臣焉齊則
 綪結佩而爵韠凡致齊者皆如是當是時君不得以
 朱大夫不得以素佩之聲則静而不譁服之色則幽
 而不著凡以隂幽思而已 陳氏祥道曰齊所以著
 精明之徳佩既結矣又從而屈之不以徵角宫羽之
 聲散其志也
 存疑陳氏祥道曰古者有徳佩有事佩徳佩則左右
[043-13a]
 皆玉事佩則左紛帨右玦捍之類先設事佩次加徳
 佩以事成而下徳成而上故也詩言佩觿佩韘乃言
 容兮遂兮是先設事佩後徳佩也 孔氏穎達曰去
 徳佩非全去也結之使不鳴焉爵韠者謂士𤣥端齊
 故爵韋為韠也
 案佩有三徳佩一玉在中事佩二所謂左佩紛帨刀
 礪右佩玦捍管遰也玉佩無有左右者陳用之謂加
 徳佩於事佩之上誤也世子居常毓徳為要故設瑜
[043-13b]
 玉而習其聲朝則雖設而結之無聲示徳未成也燕
 居侍父則并不設而去之并不敢言有徳也左右兩
 事佩恒結其左并於事有未能也鄭注本明孔疏以
 左之結佩為君在不鳴玉誤矣先儒惟方氏最悉
 又案齊服之韠無考鄭因春官司服有齊服𤣥端士
 冠禮有𤣥端爵韠此記言齊爵韠故以齊服𤣥端言
 之孔疏因𤣥端爵韠為士冠之服故據士言之然據
 士冠禮疏引大戴禮公冠四加合緇布冠皮弁爵弁
[043-14a]
 𤣥冕而不言與士異韠則士以上凡服𤣥端皆用爵
 韠明矣又司服言諸侯孤卿大夫士之服而繼之以
 齊服𤣥端素端則𤣥端素端不特士之齊服矣或謂
 天子𤣥冕齊又樂記明言魏文侯端冕而聽古樂則
 冕亦用端也
凡帶必有佩玉惟喪否佩玉有衝牙君子無故玉不去
身君子於玉比德焉衝昌/容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凡謂天子以至士喪主於哀故去
[043-14b]
 飾衝牙居中央以前後觸也故謂喪與災眚 孔氏
 穎達曰衝牙前後觸璜而為聲所觸之玉其形似牙
 故曰衝牙
天子佩白玉而𤣥組綬公侯佩山𤣥玉而朱組綬大夫
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
而緼組綬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綬音受純讀為/緇側其反瑜羊
 朱反綦音其瓀而兖反徐又作礝/同玟武巾反又作砇同緼音温
 正義鄭氏康成曰玉有山𤣥水蒼者視其文色所似
[043-15a]
 也孔疏玉色似山之𤣥而雜有/文似水之蒼而雜有文也綬者所以貫佩玉相
 承受者也純當為緇綦文雜色也孔疏顧命綦弁注/云綦青黒色鄭風
 縞衣綦巾注云綦蒼/艾色是綦為雜色緼赤黃 孔氏穎達曰尊者玉
 色純公侯以下玉色漸雜世子及士惟論玉質不論
 玉色則玉色不定也瑜是玉之美者故世子佩之承
 上天子諸侯則世子天子諸侯之子也然諸侯世子
 雖佩瑜玉亦應降殺天子世子也瓀玟石次玉者賤
 故士佩之 陳氏祥道曰玉之貴者莫如白賤者莫
[043-15b]
 如瓀玟山𤣥以象君徳之静水蒼以象臣職之動山
 𤣥水蒼其文也瑜與瓀玟其質也世子佩瑜則士佩
 瓀矣士佩瓀則世子而上佩瑜矣瓀或作礝以其多
 石故也玟或作珉以其賤故也組綬之佩謂之綬以
 其貫玉相承受也 方氏慤曰君以無為而體道道
 則純臣以有為而用事事則雜諸侯雖有君道以對
 天子則為臣故綬以朱之純而山𤣥則雜之矣世子
 亦有君道以有父在則為臣故玉以瑜之純而綬以
[043-16a]
 綦則雜之矣此非隆殺之辨歟 陳氏澔曰象環五
 寸燕居佩之非謂禮服之正佩也
 存疑鄭氏康成曰孔子佩象環謙不比徳亦不事也
 象有文理者也環取可循而無窮 孔氏穎達曰象
 環五寸法五行也
童子之節也緇布衣錦縁錦紳并紐錦束髪皆朱錦也
 并必正反/紐女丑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童子未冠之稱也冠禮曰將冠者
[043-16b]
 采衣紒也 孔氏穎達曰此以下論童子之儀童子
 之節謂未成人之禮節用緇布為衣尚質故也用錦
 為緇布衣之縁又紳帶及約帶之紐皆用錦并以錦
 為總而束髪其錦皆用朱色之錦示將成人有文徳
 一文一質之義也 徐氏師曽曰前言弟子縞帶則
 此亦縞帶以錦為紳并紐也
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
 正義鄭氏康成曰肆讀為肄餘也餘束約紐之餘組
[043-17a]
 勤謂執勞辱之事也此亦亂脱在是宜承無箴功
 孔氏穎達曰身充勤勞之事則收斂在手須趨走則
 擁抱之於懐
童子不裘不帛不屨絇無緦服聽事不麻無事則立主
人之北南面見先生從人而入絇其俱反/見賢遍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皆為幼小不備禮也絇屨頭飾也
 雖不服緦猶免孔疏問䘮云免者不冠者之服故知/未成服童子雖不當室猶著免也童
 子不當室不免而此注云猶免者崔氏熊氏並云不/當室而免者謂未成服而來也問䘮云不當室不免
[043-17b]
 者謂據成/服之後也深衣無麻往給事也 孔氏穎達曰不裘
 不帛為大温傷壯氣也不屨絇未成人不盡飾為節
 也童子唯當室與族人有恩相接之義故遂服本服
 之緦若不當室則情不能至緦故不服也主人喪主
 也此童子来聽事若有事則使之若無事則立主人
 之北南面而立先生師也童子不能獨為禮若徃見
 師則隨成人而入也 方氏慤曰不裘即不衣裘裳
 是也不帛即不帛襦袴是也 陸氏佃曰童子於有
[043-18a]
 喪者之家當事則不麻為其幼也故謂之聽事而已
 少儀曰童子曰聽事 陳氏澔曰童子未能習禮且
 緦輕故父在不緦父歿則本服不可違矣從人而見
 先生不敢以卑小煩長者為禮也
侍食於先生異爵者後祭先飯客祭主人辭曰不足祭
也客飧主人辭以疏主人自置其醬則客自徹之一室
之人非賓客一人徹壹食之人一人徹凡燕食婦人不
飯扶晚反/飧音孫
[043-18b]
 正義鄭氏康成曰後祭先飯謙也客祭者盛主人之
 饌也客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客自徹敬
 主人也徹奠於序端一室之人同事合居者也賓客
 則各徹其饌壹猶聚也為赴事聚食也婦人不徹質
 不偹禮 孔氏穎達曰此論侍食及徹饌之節異爵
 謂尊於已者饌不為已故後祭先飯示為尊者嘗食
 也客飧者若食竟作三飯飧也主人敬客自置其醬
 則客宜報敬故自徹之曲禮主人親饋是也同事而
[043-19a]
 合居一室既無的賓主故必少者一人徹饌赴事壹
 聚共食則亦不人人徹亦推一人徹也 方氏慤曰
 先生尊者異爵貴者也
 存疑輔氏廣曰徹亦徹醬也曲禮卒食客自前跪徹
 飯齊以授相者鄭云齊醬屬也公食大夫禮賔卒食
 北面取粱與醬以降然則主人不自置醬則客猶徹
 飯與
食棗桃李弗致於核瓜祭上環食中棄所操凡食果實
[043-19b]
者後君子火孰者先君子有慶非君賜不賀有憂者核/行
 隔反操匕刀反後/胡豆反先悉薦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弗致於核恭也上環頭忖也孔疏/忖切
 謂切瓜頭/切去疐果實隂陽所成非人事故後君子火孰偹
 火齊不得故先君子非君賜不賀者惟君賜為榮也
 有憂者下絶亡非其句 孔氏穎達曰弗致於核謂
 懐核不置於地也食瓜亦祭先環者橫斷形如環也
 斷則有上下環上環是疐間下環是脱華處祭時取
[043-20a]
 上環祭之而食中操謂手所持者棄之不食有慶謂
 或宗族親戚燕飲聚㑹雖吉不相賀唯受君賜為榮
 故相賀拜 朱子曰注云頭忖謂疐頭所切一環也
 以其所生之本味最甘美又先斷而不汙故以為祭
 中者中環也亦甘且潔故以奉尊者所操下環為手
 所持處以其味薄而不潔故棄之而不食也
 通論方氏慤曰自然之味以先食為新使然之味以
 後食為慎周官膳夫品嘗食王乃食而不及果實者
[043-20b]
 亦此之意
 存疑陸氏佃曰有慶非君賜不賀言有憂者有慶惟
 君賜然後賀
 案有憂者三字陸氏連上文不賀為句不如鄭氏下
 闕亡為正
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
 正義鄭氏康成曰此補脱重
孔子食於季氏不辭不食肉而飧
[043-21a]
 正義鄭氏康成曰以其待已及饌非禮也孔疏凡客/將食興辭
 而孔子不辭者必是季氏進食不合禮也凡禮食先/食胾次食殽乃至肩至肩則飽乃飧孔子不食肉仍
 為飧者是季氏/饌失禮故也
 通論應氏鏞曰聖人待陽貨之禮婉而深待季氏之
 禮直而簡意者季氏猶可以微意警而陽貨不可與
 語與
 總論范氏鍾曰食之節俎豆庶羞非不備禮也而置
 與徹惟以醬貴食味之主也左右給使非無以供役
[043-21b]
 也而賓主必自置與徹蓋取親於其身之為敬且重
 也尊者逸卑者勞少長有禮矣男子徹婦人不徹男
 女有别矣一食之間曲盡如此古人非為飲食也為
 行禮也賜果懐核敬君也瓜祭上環敬先也薦新與
 火孰異尊賢也一果之微皆有法安敢肆情於禮節
 之外乎
君賜車馬乘以拜賜衣服服以拜賜君未有命弗敢即
乘服也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酒肉之賜弗再拜
[043-22a]
 正義鄭氏康成曰乘服以拜敬君惠也稽首致首於
 地據掌以左手覆按右手也酒肉之賜弗再拜輕也
 受重賜者拜受又拜於其室也 孔氏穎達曰凡受
 君賜賜至則拜至明日更乗服所賜往至君所又拜
 重君恩也酒肉但初賜至時則拜明日不重往拜也
  馬氏睎孟曰車服之賜庸賜也是故乘服而再拜
 酒肉之賜斯須之賜也是故有拜而不再
 存異鄭氏康成曰君未有命謂卿大夫受賜於天子
[043-22b]
 者歸必致於其君君有命乃服之孔疏卿大/夫為使臣
 辨正陸氏佃曰謂非輕賜雖有車馬衣服不敢輙乘
 服也若後世三品雖應服紫五品應服緋必君賜而
 後服 應氏鏞曰凡君之賜服有命矣而曰君未有
 命者蓋車馬衣服皆視爵命以為賜臣聞君命則必
 謙遜而致辭詩所謂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者正以
 受而不辭也辭焉而又再命之然後乘服以拜況車
 馬重賜為人子者三賜不及焉則其必辭以待命可
[043-23a]
 知 王氏圻曰必待君命自是人臣敬慎之禮若依
 注作諸侯之卿大夫為使臣説則其方受天子賜時
 已乘服拜賜而歸又獻於其君待君命之而後乘服
 是二天子矣此説難通
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
 正義鄭氏康成曰慎於尊卑也 方氏慤曰王者之
 賜與於其賢足以爵則賜之爵以馭其賢庸足以禄
 則賜之禄以馭其庸至於其賢不足爵庸不足禄而
[043-23b]
 恩私施焉則與之以馭其幸而已謂之君子則於賢
 庸為有餘小人則於賢庸為不足此君子小人賜與
 之别也 周氏諝曰賜君子以徳與小人以力賜與
 均之者恩也不同日者義也
 通論陳氏祥道曰事不同不可同日語人不同不可
 同日賜故詩勞還率則歌出車勞還役則歌杕杜凡
 以明貴賤辨等列也昔虢公晉侯之朝於周也同賜
 以五瑴之玉君子猶以位之不同為譏秦后子楚子
[043-24a]
 干之寓晉也同食以百人之餼君子猶以富之不同
 為譏况君子與小人乎
凡獻於君大夫使宰士親皆再拜稽首送之膳於君有
葷桃茢於大夫去茢於士去葷皆造於膳宰大夫不親
拜為君之答己也葷許云反茢音列去/起呂反為于蒍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再拜稽首送之敬也葷桃茢辟凶
 邪也大夫用葷桃士桃而已葷薑及辛菜也茢菼帚
 也造於膳宰皆致命而授之葷或作焄大夫不親拜
[043-24b]
 者不敢變動至尊 孔氏穎達曰此論臣獻君物及
 致膳於尊者之儀大夫尊恐君拜已之獻故自不往
 而使已膳宰往獻士賤不嫌君拜案下記言士待諾/而退又拜弗答拜
 疏為君不答士拜所/謂不嫌君拜者以此故身自親送皆再拜稽首者雖
 大夫使人初於家亦自拜送而宰將命及士自送之
 君門付小臣之時宰及士皆再拜而送之也天子諸
 侯之臣獻孰食於君恐邪氣干犯故用辟凶邪之物
 覆之大夫之臣以食獻大夫則除茢士之臣吏以食
[043-25a]
 獻士又去葷桃桃枝也皆皆於君大夫士也造至也
 膳宰主飲食官也獻孰食者操醬齊以致命致命竟
 而以所獻之食悉付主人之食官也大夫自獻則屈
 君答己解所以不自獻義也 方氏慤曰桃以其性
 葷以其氣茢以其形形不如氣氣不如性故貴賤多
 少之數去其一者去茢去其二者又去葷惟桃為不
 可去無貴賤一也皆造於膳宰者則以不敢専達必
 待主膳之人達之也
[043-25b]
 存疑鄭氏康成曰膳美食也
 辨正陳氏祥道曰膳於君大夫士者致福之膳也非
 致福之膳則無事於桃茢
 案少儀有為己祭而致膳於君子曰膳之文則陳説
 為是不然而大夫士以美食進君不㡬於謟且䙝乎
 存異徐氏師曾曰造於膳宰不言拜恐授小臣時不
 必拜
 案士拜送在家拜送其所獻以往也其造於君所則
[043-26a]
 又拜大夫則惟拜於家至造於膳宰時則使者代拜
 徐謂造於膳宰不必拜未然
大夫拜賜而退士待諾而退又拜弗答拜大夫親賜士
士拜受又拜於其室衣服弗服以拜敵者不在拜於其
敵音/狄
 正義鄭氏康成曰大夫拜賜小臣受大夫之拜復以
 入告大夫拜便辟也孔疏大夫往拜至門外告小臣/小臣入白大夫乃拜拜竟乃退
 拜受又就拜於其家是所謂再拜也衣服弗服以拜
[043-26b]
 異於君惠也拜於其室謂來賜時不見也見則不復
 往 徐氏師曽曰於士言弗答拜則大夫為答拜而
 退可知
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士於大夫不承賀下大夫
於上大夫承賀親在行禮於人稱父人或賜之則稱父
拜之
 正義鄭氏康成曰有獻而弗敢以聞謂獻辭也少儀
 曰君將適他臣若致金玉貨貝於君則曰致馬資於
[043-27a]
 有司是其類也承受也士有慶事不聽大夫親來賀
 己不敢變動尊也稱父事統於尊 孔氏穎達曰凡
 謂賤者也謂臣有獻於君士有獻於大夫其辭不敢
 云獻聞於尊者但當云贈從者之屬不承賀不受賀
 也下大夫於上大夫尊卑近故受也 輔氏廣曰有
 獻致其誠也弗聞恐其瀆也 方氏慤曰行禮於人
 稱父不敢私交也人或賜之稱父拜之不敢私受也
  徐氏師曽曰有獻而弗敢以聞即造於膳宰之義
[043-27b]
禮不盛服不充故大裘不裼乘路車不式
 正義鄭氏康成曰禮盛者服充大事不崇曲敬也大
 裘路車謂祭天也周禮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
 冕乘玉路或曰乘兵車不式 孔氏穎達曰充猶襲
 也服襲是充美於内唯盛禮乃然聘及執玉龜皆襲
 也禮盛服充不見美也路車謂玉路郊天車過門閭
 不式亦禮盛不為曲敬也 周氏諝曰以文為敬則
 不敢充其美以質為敬則不敢見其美大裘不裼以
[043-28a]
 質為敬也乘路車不式所敬不貳也 馬氏睎孟曰
 充其服者内心也以徳將者也然則致其飾者非禮
 之盛者也禮不足然後致其飾 陸氏佃曰大裘不
 裼則襲可知
 通論方氏慤曰執玉有藉者裼無藉者襲圭璋則無
 藉以之聘璧琮則有藉以之享聘禮在先享禮在後
 因聘而後有享故也則聘禮固盛矣 呉氏澄曰此
 章前後有四充字記者雜取非必出於一人一時之
[043-28b]
 言然其意亦不異蓋充者偹也滿也偹滿有盛之義
 焉不充其服如衛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自抑損
 而不充盛其服也服之襲也充美也使美藏於内而
 不露美之在内偹滿充盛也若露裼衣而見其美則
 不得為盛矣臣之於君不敢以充盛自處惟自抑損
 乃為敬君故臣以見美不充為敬也不敢充服不充
 亦同此義
 存異孔氏穎達曰郊禮盛服大裘則無别衣裼之是
[043-29a]
 不見美也
 案此不裼謂充美其為襲無疑孔子曰至泰壇服衮
 戴冕璪十有二旒而孔疏云無别衣裼之是表裘也
 表裘則裘全露不惟見美而已而反以為充美可乎
父命呼唯而不諾手執業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走而
不趨親老出不易方復不過時親癠色容不盛此孝子
之疏節也唯于癸反徐以/水反癠才細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不諾不趨至敬也易方為其不信
[043-29b]
 已所處也復反也不易方不過時不可以憂父母也
 疏節言非至孝也癠病也王季有疾文王色憂行不
 能正履是也 孔氏穎達曰此明子事親之禮父命
 呼父召子也命謂遣人呼應之以唯而不稱諾唯恭
 於諾也急趨父命故投業吐食也趨疾趨也但急走
 往而不暇疾趨也案趨則有容走則無容不/暇疾趨謂不暇為容也方常也
 若啓往甲則不得往乙若覓不見則老人易憂愁也
 復還也旦啓云日中還不得過中 方氏慤曰出不
[043-30a]
 易方有定所也復不過時無愆期也孝子事親豈必
 老而後如是以親老者尤不可不知也孝子之事親
 也飬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故親癠色容不盛
 存疑孔氏穎達曰親之病孝子當憂愁危懼行不能
 正履也今親病唯色容不充盛而已不能顦顇憂愁
 危懼此乃是孝子疏簡之節言孝心不篤也
 案疏通也疏節猶言通禮如此鄭引文王色憂証色
 容不盛而云非至孝正使人由可見處思其至處而
[043-30b]
 孔疏分為二等失鄭義矣
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母沒而杯圈不能
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圈起/權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圈屈木所為卮匜之屬見親之器
 物哀惻不忍用也 孔氏穎達曰手澤謂父平生所
 持手之潤澤在焉口澤謂母平生口飲潤澤之氣在
 焉不能謂不能忍為此事也 方氏慤曰書謂書冊
 君子所執以誦習故於父言之杯圈飲食器也婦人
[043-31a]
 惟酒食是議故於母言之手澤汗之所漬也口澤津
 之所漬也口有氣焉故又以氣言之 輔氏廣曰於
 其疏者苟不及焉則其餘不足觀矣親亡而澤猶存
 惟篤於孝者覺之上為疏節而此為至性也
 總論范氏鍾曰孝子之事親也聽於無聲視於無形
 況父之所命呼乎父母在不逺遊遊必有方一舉足
 不敢忘況敢易方過時此生而盡其情也及其疾病
 色憂不滿容中心達於面目不自知此病而致其憂
[043-31b]
 也然皆疏節爾致愛則存致慤則著思其居處思其
 所嗜覩物動心有不忍焉此終身不能忘沒而致其
 思也
君入門介拂闑大夫中棖與闑之間士介拂棖賓入不
中門不履閾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東闑魚列反棖直/衡反閾音域
 正義鄭氏康成曰君入門謂兩君相見也棖門楔也
 君入必中門上介夾闑大夫介士介鴈行於後示不
 相沿也孔疏鴈行參差節級崔氏皇氏並云君必中/門者當棖闑之中主君在闑東賓在闑西主
[043-32a]
 君上擯在君之後稍近西而拂闑賓之上介在賓之/後稍近東而拂闑大夫擯介各當君後在棖闑之中
 央義或當然/今依用之君若迎聘客擯者亦然不中門不履閾
 辟尊者所從也閾門限此謂聘客也公事聘享私事
 覿面也 孔氏穎達曰此明兩君朝聘卿大夫入門
 之儀入門謂入大門此謂兩君相見主君在闑東賓
 君在闑西皆當棖闑之中介謂上介稍近君故拂闑
 大夫之介微逺於闑故當棖與闑之間士介卑去闑
 逺故拂棖闑謂門之中央所豎短木也棖謂門之兩
[043-32b]
 旁長木所謂門楔也介者副也此明朝又明聘賓入
 者謂聘賓也不中門謂不當闑西棖闑之中央不履
 閾足不履踐門限之上也聘享是奉君命而行故謂
 之公事自闑西用賓禮也私覿私面非行君命故謂
 之私事自闑東者從臣禮也
 通論方氏慤曰入門左而自闑西以就西階故也入
 門右而自闑東以就東階故也公事為國而與主君
 敵故自西焉私事為己則從主君而已故自東焉曲
[043-33a]
 禮又言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右則一自東而已與
 此異者彼言為臣此言為賓故也 朱子曰案此云
 門只有一闑賈氏儀禮疏獨云門有二闑故中庭之
 處及君與賓介行之次第皆有不同未知孰是當更
 攷之
 案聘禮行聘時納賓賓入門左介皆入門左是公事
 自闑西禮畢而請覿賓覿入門右北面奠幣擯者辭
 則承幣入門左介皆入門左其上介請覿奠幣奉幣
[043-33b]
 禮亦如之惟士介初入門右擯者辭士介終不敢入
 門左是私事自闑東者從其初之入門右而奠幣言
 之
君與尸行接武大夫繼武士中武徐趨皆用是疾趨則
欲發而手足毋移圈豚行不舉足齊如流席上亦然端
行頤霤如矢弁行剡剡起屨執龜玉舉前曵踵蹜蹜如
毋音無圏舉逺反豚徒渾反説文從彖篆文從肉豕/作豚齊音咨頤音移霤力救反剡以漸反蹜色六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接武尊者尚徐蹈半迹孔疏二足/相躡每蹈
[043-34a]
 於半未得/各自成迹繼武迹相及孔疏兩足/迹相接中武迹間容迹也
 孔疏中猶間也毎徙足/間容一足地乃躡之也徐趨謂君大夫士之徐行皆
 如與尸行之節也疾趨謂直行也疏數自若發謂起
 屨也孔疏屨頭恒起/無復繼迹之異移之言靡迤也孔疏靡/摇動也 毋移
 欲其直且正孔疏雖屨恒欲起而手足/猶宜直正不得邪低摇動欲或為數圈
 轉也豚之言若有所循孔疏轉足/循地而行不舉足曳踵孔疏/足不
 離/地則衣之齊如水之流矣孔子執主則然此徐趨也
 席上亦然尊處亦尚徐也端直也頤或為䨨此疾趨
[043-34b]
 也執龜玉舉前曳踵著徐趨之事 孔氏穎達曰君
 天子諸侯也武迹也徐趨遲行也皆皆於君大夫士
 也圈豚行者釋上徐趨之形齊裳下緝也足既不舉
 身又俯折則裳下委地曳足如水流狀也端行覆上
 疾趨之節端行謂直而行頤霤者行既疾身乃小折
 而頭直俯臨前頤如屋霤之垂也矢箭也身趨前進
 不邪如箭也弁急也剡剡身起貌疾行欲速而身屨
 恒起也踵謂足後跟也執龜玉徐趨之時初舉足前
[043-35a]
 後曳足跟行不離地蹜蹜言舉足狹數也 方氏慤
 曰凡行歩廣則疾而勞狹則緩而逸尊者逸而卑者
 勞故君至於士尸行之節其别如此圈豚行不舉足
 者謂回旋而行也席雖以坐其行而就坐之時亦以
 是為節焉剡剡則如火之趨上固異乎流之趨下矣
  輔氏廣曰趨雖疾而布武未改故曰足毋移併言
 手者亦不改其拱也故曰張拱而趨舉前曳踵若所
 謂不舉足則前亦不舉矣
[043-35b]
 存疑陸氏佃曰豚行盖言冕行知然者以端行弁行
 知之也端行謂服𤣥端而行弁行謂服爵弁皮弁而
 行
 案武専以足跡言行兼以身容言就足而視其跡則
 有接武繼武中武三者之異而君大夫士之貴賤以
 殊此各人尋常行歩之法也就身而視其容則有圈
 豚行端行弁行三者之異而趨之徐疾亦見此臣與
 君行之法也尊君故行舒緩惟有接武一法臣恭君
[043-36a]
 命故有徐趨疾趨二法盖君行一臣行二徐趨二歩
 而始如繼武之一歩疾趨二歩而始如中武之一歩
 總以反覆形容行歩之節爾其言尸者君不迎尸而
 事尸於堂禮堂上接武故因言君而並及之恐不當
 謂大夫與尸行繼武士與尸行中武也
凡行容愓愓廟中齊齊朝廷濟濟翔翔愓音傷又音陽/齊才兮反賀在
 啟/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愓愓直疾貌凡行謂道路也孔疏/道路
[043-36b]
 雖速疾不忘於直/故其容疾而直齊齊恭慤貌孔疏齊齊自收持嚴/正以對神不敢舒散
 也/濟濟翔翔莊敬貌孔疏濟濟有嚴儀矜莊翔翔/行而張拱並朝廷所需也
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
口容止聲容静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徳色容莊坐如尸
燕居告温温齊音咨又側/皆反遫音速
 正義鄭氏康成曰齊遫謙慤貌遫猶蹙蹙也足容重
 舉欲遲也手容恭髙且正也目容端不睇視也口容
 止不妄動也聲容静不噦欬也頭容直不傾顧也氣
[043-37a]
 容肅似不息也色容莊勃如戰色坐如尸尸居神位
 敬慎也告謂教使也詩云温温恭人孔疏詩小雅/小宛之篇
 孔氏穎達曰舒遲閑雅也雖尋常舒遲若見所尊之
 人則自斂持迫促不敢自寛奢也燕居謂私燕所居
 色尚和善教人使人之時惟須温温不欲嚴慄 應
 氏鏞曰立容徳中立不倚儼然有徳之氣象 輔氏
 廣曰莊有不動之意謂不輕喜易愠
 通論方氏慤曰舒遲所以脩容也若夫父黨無容則
[043-37b]
 無事舒遲矣故曰見所尊者齊遫齊則不舒遫則不
 遲告温温則所謂載色載笑匪怒伊教是也 陸氏
 佃曰口容止足容重則言行可知後言燕居則以上
 非燕處之容也孔子曰居不容
 總論朱子語類問禮記九容與論語九思一同本原
 之地固欲存飬於容貌之間又欲隨事省察朱子曰
 即此便是涵飬本原這裏不是存飬更於甚處存飬
 存疑鄭氏康成曰立容徳如有予也孔疏徳得也如/人授物於己巳
[043-38a]
 得之已授物於/人人得之形 徐氏邈曰德音置
凡祭容貌顔色如見所祭者
 正義鄭氏康成曰如覩其人在此 孔氏穎達曰凡
 祭謂諸祭也容貌恭敬顔色温和如似見所祭之人
 謂祭如在也
 案容貌見於一身顔色獨見於面致誠信與忠敬則
 視無形於有形聽無聲於有聲矣
喪容纍纍色容顛顛視容瞿瞿梅梅言容繭繭纍良追/反顛音
[043-38b]
 田視又作目瞿紀/具反繭古典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纍纍羸憊貌顛顛憂思貌瞿瞿梅
 梅不審貌繭繭聲氣微也 孔氏穎達曰顛顛謂顔
 色不舒暢也瞿瞿驚遽貌梅梅謂微昧也 輔氏廣
 曰纍纍顛顛皆隕落崩壊之貌繭繭鬱結而未有緖
 也 陸氏佃曰張則瞿瞿收則梅梅經曰見似目瞿
戎容暨暨言容詻詻色容厲肅視容清明暨其記反/詻五格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暨暨果毅貌詻詻教令嚴也厲肅
[043-39a]
 儀形貌清明察於事也 孔氏穎達曰厲嚴也肅威
 也視容清明瞻視之容須清察明審也
立容辨卑毋讇頭頸必中山立時行盛氣顛實揚休玉
辨讀為貶彼檢反又方/犯反讇音諂舊又音鹽
 正義鄭氏康成曰讇謂傾身以自下也頭頸必中頭
 容直山立不摇動也時行時而後行也詩云威儀孔
 時顛讀為闐玉色色不變也
 案立容辨者賈子誼曰固頤凝視平肩正背端股整
[043-39b]
 足體不摇肘是謂經立因以微磬曰拱立因以磬折
 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經立天子宜之拱立國君
 宜之肅立大夫宜之卑立士宜之所當辨也立至於
 卑則易讇故又戒之頭頸必中即平肩正背之意統
 言之也下又合行容言之言人立則静行則動其静
 如山之凝其動如時之運此必有盛徳之氣闐實於
 中故休美之光著揚於外如玉有温潤縝宻之徳自
 有孚尹旁達之色非有意為之也
[043-40a]
 存疑鄭氏康成曰辨讀為貶自貶卑謂磬折也揚讀
 為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休物也
 存異孔氏穎達曰立容謂軍中立之容山立者立則
 嶷如山之固樂記總干而山立 輔氏廣曰山立重
 也時行敏也兵法曰來如處女去如脱兔
 辨正吳氏澄曰舊注以立容辨止玉色合上戎容四
 句共為一節今案上文記喪容先總一句乃分三句
 記喪之色喪之視喪之言記戎容亦先總一句乃分
[043-40b]
 三句記戎之言戎之色戎之視喪容之哀先觀顔色
 故色容先於視言戎容之嚴先在號令故言容先於
 色視立容以下五句於戎容無所當宜别為一節
 黄氏曰立容辨謂所立之容明辨尊卑左右之分無
 僣上也又慮其卑退失分則近乎諂媚故云卑無讇
 案鄭訓辨卑為貶卑謂磬折孔謂在軍當貶損卑退
 不驕士卒又引樂記總干山立以釋山立不貶卑與
 上異訓矣輔氏黄氏皆指為戎容吳氏别為一節黄
[043-41a]
 氏於立容辨斷句辨字不改讀得之
凡自稱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諸侯之於天
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其在邊邑曰某屏之臣某其於敵
以下曰寡人小國之君曰孤擯者亦曰孤守手/又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予一人謙自别於人而已伯上公
 九命分陜者邊邑謂九州之外大國之君自稱曰寡
 人擯者曰寡君孔疏春秋大夫出使/之時稱己君為寡君 孔氏穎達曰
 此以下明天子至士自稱及擯者傳辭之法天子與
[043-41b]
 臣下言及遣擯者接諸侯皆稱予一人言我於天下
 祇是一人而已若臣下稱一人則謂率土之内惟有
 此一人尊之也伯目稱於諸侯言已是天子運力之
 臣曲禮謂二伯擯於天子則云天子之吏也諸侯身
 對天子自稱曰某土之守臣某若諸侯之上介致辭
 於天子之擯者亦當然其天子之擯告天子則曰臣
 某侯某其在九州之外邊鄙之邑自稱於天子曰某
 屏之臣某若使上介告天子之擯亦當然其天子之
[043-42a]
 擯告天子則曰臣某子某某男某曲禮云其在東夷
 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男者亦曰男也諸侯於敵
 以下自稱曰寡人言以下通及民也小國謂夷狄子
 男之君自稱及介傳命云某土之孤某擯者告天子
 亦應云某孤也其在國自稱亦曰孤 方氏慤曰於
 後言小國則前所言皆大國也
 存異陸氏佃曰予一人求助之辭伯言力而已亦謙
 也不言之於天子著其於敵以下自稱如此據諸侯
[043-42b]
 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且言天子言伯以臨下
 之辭稱之亦言之法諸侯言之於天子則非是也若
 後世上表與據諸侯見天子曰臣某侯某且曰某土
 之守臣某則在國可知其在邊邑自兹以往非王土
 且非守也為屏而已故曰某屏之臣某其於敵以下
 同姓異姓小邦諸侯自稱如此知然者以天子同姓
 異姓大國自稱於諸侯曰天子之老知之也然則小
 國之君即前所謂庶邦小侯是也
[043-43a]
 案某屏之臣某依疏為自稱於天子之辭其在邊邑
 云者緊承上語也陸氏據諸侯見天子曰臣某侯某
 而疑此為非謂若後世上表非也據鄭注曲禮謂臣
 某侯某為嗇夫承命告天子辭則此為自稱於天子
 可知且邊邑何嘗不是守土屏亦有守衛之義虞書
 外薄四海安見邊外即非王土
上大夫曰下臣擯者曰寡君之老下大夫自名擯者曰
寡大夫世子自名擯者曰寡君之適適丁/歴反
[043-43b]
 正義鄭氏康成曰擯者之辭主謂見於他國君下大
 夫自名於他國君曰外臣某孔疏如此言下大夫自/名為對己君則經云上
 大夫曰下臣/亦對己君也 孔氏穎達曰上大夫卿也自於己君
 之前稱曰下臣若出使他國在於賓館主國致禮上
 大夫設擯禮待之此擯者稱大夫為寡君之老雖以
 擯為文其實為介接主君之辭亦當然擯介通也下
 大夫對己君稱名而已不敢稱下臣卑逺於君也出
 使設擯者以待主國此擯者稱下大夫云寡大夫不
[043-44a]
 敢稱寡君之老世子對己國之君稱名擯者曰寡君
 之適謂對他國之辭也 輔氏廣曰上大夫既曰下
 臣矣下大夫非名則無稱 方氏慤曰世子亦公子
 爾以為適而傳世故名世子而擯者亦曰寡君之適
 通論孔氏穎達曰出使之臣在客曰介當云介而云
 擯者謂出使他國在於賓館主國致禮己為主人故
 稱擯也且擯介散則通
 案孔氏據君前臣名謂宜曰下臣某是也經其省文
[043-44b]
 與抑與下大夫自名互偹與
公子曰臣孽士曰傳遽之臣於大夫曰外私大夫私事
使私人擯則稱名孽音枿五葛反徐五列反傳/陟戀反遽其庶反使色吏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孽當為枿聲之誤孔疏枿是樹生/之餘故盤庚云
 若顛木之有由孽是也子方氏慤曰世子為適則知/公子為庶庶子孽也適 本也故公子曰臣孽謂之
 孽者以其自本旁出/若木之有孽故也傳遽以車馬給使者也孔疏士/位卑給
 車馬役使故稱傳遽遑方氏慤曰周官行夫下士掌/𫝊遽之小事急而不 曰遽士以事人為事故自言
 服傳遽之賤役類案傳遽特謙辭如下/走及牛馬走之 非必盡掌傳遽也士臣於大夫
[043-45a]
 者曰私人孔疏此下文云大夫私事使私/人擯故知大夫之臣曰私人也 孔氏穎
 達曰公子曰臣孽謂對已君也若對他國當云外臣
 傳遽亦謂對已君也大夫家臣稱私此士既不與大
 夫為臣故對大夫稱曰外私私人擯則稱名者謂以
 己之屬臣為擯相雖是上大夫及下大夫擯者則皆
 稱大夫之名以其非公事正聘故降而稱名也 輔
 氏廣曰公子曰臣孽常使其自别於適也案大夫得
 臣士而士稱於他大夫不敢曰外臣辟君也 方氏
[043-45b]
 慤曰公子與士皆不言擯則以卑而畧之
 存疑鄭氏康成曰私事使謂以君命私行非聘也若
 魯成公時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於齊之
 類
 辨正劉氏敞曰鄭説非也此乃謂若趙襄子使楚隆
 弔吳夫差之類爾凡大夫聘而傳命則當稱寡君至
 於私臣擯於君命不得言主故名之也楚隆之辭曰
 寡君之老無䘏使陪臣隆敢展謝之此則名者也
[043-46a]
 案此言私事所以别於公也若奉君命則公矣故不
 曰君事而曰大夫私事然大夫交不出竟兹記固春
 秋之變禮與
公士擯則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與公士
為賓也賓必/刃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謂聘也大聘使上大夫孔疏案聘/禮及竟張
 旜周禮孤卿建旜/故知大聘使卿小聘使下大夫孔疏聘禮小聘曰/問其禮如為介案
 大聘大夫為上介今云如/其為介故知小聘是大夫公士為賓謂作介也往之
[043-46b]
 也 孔氏穎達曰正聘之時則用公家之士為擯不
 用私人稱下大夫曰寡大夫上大夫曰寡君之老大
 夫正聘者有所往適之時必與公士為賓賓介也言
 使公士作介也 輔氏廣曰寡大夫官也寡君之老
 君之所尊也私事使固不可稱矣
 案非正聘降其所稱用臣禮也正聘隆其所稱用賓
 禮也大夫正名於他國重本國之體以不辱君命也
 使公士擯則稱寡君之老寡大夫而此擯者亦得受
[043-47a]
 賓禮使私人擯則稱名而此擯者亦不得受賓禮也
 公私之辨其嚴如此
 總論范氏鍾曰凡自稱孤寡不穀純乎謙也稱人與
 擯贊雖謙而有體如寡君之老之適曰寡謙也曰老
 曰適未嘗不明徳與序矣對尊者極其謙如某守臣
 屏臣曰孽曰傳遽是也對敵之辭謙不失已
 案戴記如曲禮少儀雜記諸篇多係掇拾不甚條貫
 又有後來爛脱者元熊氏朋來吳氏澄各有考定本
[043-47b]
 不妨互觀猶大學有古本二程子本朱子本石經本
 也
 
 
 
 
 
欽定禮記義疏卷四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