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d0068 欽定禮記義疏-清-高宗弘曆 (master)


[060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禮記義疏卷六十
 祭義第二十四之一
  正義孔氏穎達曰案鄭目錄云名曰祭義者以其
  記祭祀齊戒薦羞之義也此於别錄屬祭祀 方
  氏慤曰陳乎外者祭之法存乎中者祭之義君子
  於祭豈徒法為哉亦有義存焉爾郊特牲曰禮之
  所尊尊其義也若冠昏射燕聘與鄉飲酒皆言義
[060-1b]
  也亦此意 吳氏澄曰凡儀禮經中有其禮者後
  人釋其經而謂之義若冠義昏義燕義聘義等篇
  是也儀禮正經無天子諸侯祭禮止有卿大夫士
  祭禮三篇此篇總説天子諸侯以下之祭與諸篇
  引儀禮經文而釋之者不同
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
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
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
[060-2a]
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徃故禘有樂
而嘗無樂數色角反悽音妻愴初亮反/濡音儒怵敕律反惕他歴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忘與不敬違禮莫大焉合於天道
 因四時之變化孝子感時念親則以此祭之也春禘
 夏殷禮也周以禘為殷祭更名春祭曰祠孔疏王制/春礿夏禘
 周禮春祠夏禴故鄭謂此夏殷禮鄭於郊特牲春禘/注當為礿則此亦同 案天子犆礿春物未成祭品
 薄也則於春言礿者是此與郊/特牲皆言春禘或舉以該夏歟非其寒之謂謂悽愴
 及怵惕皆為感時念親也霜露既降禮說在秋此無
[060-2b]
 秋字蓋脫爾迎來而樂樂親之將來也送去而哀哀
 其享否不可知也小言之則為一祭之閒孔疏一祭/比一年為
 小/孝子不知鬼神之期孔疏不知鬼神去來故祭初/若來故樂祭末若去故哀
 推而廣之放其去來於隂陽孔疏由一祭推一年春/夏陽生長似神之來故
 有樂秋冬隂斂似/神之去故無樂 孔氏穎達曰此篇總論祭事此
 節明孝子感時念親四時設祭之意禘陽之盛也嘗
 隂之盛也隂陽氣盛孝子感而思念其親故君子制
 禮合於天道秋不言如見春不言非其煖互文也先
[060-3a]
 秋後春以悽愴為甚周禮四時祭皆有樂殷烝嘗之
 祭亦有樂故那詩云庸鼓有繹萬舞有奕下云顧予
 烝嘗則殷秋冬亦有樂義具郊特牲疏吳氏澄曰儀/禮少牢特牲
 大夫士四時皆不用樂此蓋天/子諸侯之祭然亦不知所據 方氏慤曰數疏言
 其時煩怠言其事不敬與忘言其心君子之於祭自
 外入者因時以舉事因事以生心由中出者因心以
 行事因事以從時以時對月則時不為近以時對歲
 則時不為逺然朔月有告以於禮為小而不嫌於數
[060-3b]
 也三年有祫以於禮為大而不嫌於疏也禘非不送
 徃而哀也然順陽出之義故以迎來為主而有樂嘗
 非不迎來而樂也然順隂入之義故以送徃為主而
 無樂一祭之閒神未嘗不來亦未嘗不往人未嘗不
 樂亦未嘗不哀也經之所言特各有所主爾 輔氏
 廣曰以一祭言之則始為來而終為往以一歲言之
 則陽為來而隂為往
致齊於内散齊於外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
[060-4a]
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齊三日乃見其所為齊者齊/側
 皆反散悉但/反樂五孝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致齊思此五者也散齊七日不御
 不樂不弔耳見所為齊者思之熟也所嗜素所欲飲
 食也春秋傳曰屈到嗜芰孔疏楚語云屈到嗜芰有/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
 我必/以芰 孔氏穎達曰此明祭前齊日之事五事先思
 其麤漸思其精故居處在前樂嗜居後思念其親精
 意純熟目想之若見其所為齊之親也 方氏慤曰
[060-4b]
 齊於内所以愼其心齊於外所以防其物散齊若所
 謂不飲酒不茹葷之類齊三日則致齊而已必致齊
 然後見其所為齊者思之至故也
 存疑程子曰凡祭必致齊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
 語此孝子平日思親之心非齊也齊不容有思齊者
 湛然純一方能與鬼神接然能事鬼神已是上一等
 人 張子曰齊須是屏絶思慮至祭之日便可與神
 明交若如此思之却惹起無窮哀戚如何接神所謂
[060-5a]
 思其居處笑語惟當忌日宜如此
 辨正眞氏德秀曰程氏謂齊不容有思有思非齊也
 蓋齊與戒異當七日之戒凛然祗懼容有思焉及齊
 三日則湛然純一無所思矣此齊與戒之分也愛慕
 之極儼乎其若存誠慤之極昭乎其有見敬則有不
 敬則無矣故親在而養必以敬親没而享亦以敬親
 之存没有異而孝子之敬則同夫如是則終身弗辱
 其親矣 黄氏震曰齊之言齊也齊者致一也齊而
[060-5b]
 一於思親則外事絶矣思親不害於為齊也若謂齊
 不可有思恐淪於莊子心齊之說後世竊之為禪學
 者也程氏講明正學而門人多流於禪往往多附益
 之學者宜謹孔子云祭思敬
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周還出户肅然必有
聞乎其容聲出户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歎息之聲僾/音
 愛還音旋本亦/作旋愾開代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周還出户謂薦設時也無尸者孔/疏
[060-6a]
 若特牲少牢主婦設/豆及佐食設俎之屬闔户若食閒孔疏案士虞禮無/孫行為尸則祝闔
 户牖如正祭尸/一食九飯之頃則有出户而聽之 陸氏德明曰僾
 微見貌 孔氏穎達曰此明祭之日孝子想念其親
 也入室謂祭之日朝初入廟室時也髣髴如見親之
 在神位也出户謂薦饌時孝子薦俎酌獻行歩周旋
 或出户當此時必有悚息肅肅然如聞舉動容止之
 聲設薦已畢孝子出户而静聼愾愾然必有聞乎其
 歎息之聲也 慕容氏彥逢曰前言致思於未祭之
[060-6b]
 始此又言祭之日也僾然者以愛之至則存不忘乎
 心故必有以見乎其位肅然者言思之静於無聲之
 中而有所聞周旋出户者以親之在此不忍遽退也
 出户而聼者己祭出户猶疑而聼焉悵親之將往而
 不得見也既愾然矣又有聞焉則思不能忘也歎息
 之聲逺而微矣此其所以為至也 馬氏睎孟曰僾
 然言其貌肅然言其容愾然言其氣
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絶乎耳心志嗜欲
[060-7a]
不忘乎心致愛則存致慤則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
不敬乎慤苦/角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存著則謂其思念也 孔氏穎達
 曰此覆說孝子祭時念親之事孝子致極愛親之心
 則若親之存以嗜欲不忘於心故也致其端慤敬親
 之心則若親之顯著以色不忘於目聲不忘於耳故
 也如親有在當想見之何得不敬乎 方氏慤曰色
 不忘乎目常若承顔之際也聲不絶乎耳常若聼命
[060-7b]
 之際也愛言追念之思慤言想見之誠致其愛矣親
 雖亡而猶存致其慤矣神雖微而猶著 馬氏睎孟
 曰存者有在乎内也著則有見乎外也 輔氏廣曰
 存雖若存於内著雖若著於外然誠不可以内外言
 故終之以著存不忘於心
 案此一節結上文兩節之意色不忘乎目則入室僾
 然必有見乎其位矣聲不絶乎耳則周旋出户聞其
 容聲出户而聼聞其歎息之聲矣心志嗜欲不忘乎
[060-8a]
 心即上文思其居處笑語志意所樂所嗜是也致愛
 則存以下總見先王之孝存著皆本於誠
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思終身弗辱也君子有終身
之喪忌日之謂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
至而不敢盡其私也養羊尚反/夫音扶
 正義鄭氏康成曰享猶祭也饗也忌日親亡之日忌
 日者不用舉他事如有時日之禁也祥善也志有所
 至至於親以此日亡其哀心如喪時 孔氏穎達曰
[060-8b]
 此明孝子終身念親不忘之事 方氏慤曰生事之
 以禮所謂敬養也死祭之以禮所謂敬享也然猶未
 也父母既没愼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
 故曰思終身弗辱也練祥則止於又期而已忌日則
 比年有焉故曰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以於
 是日志於親而有所至故不敢盡情於他事 輔氏
 廣曰一息不敬則絶於理絶於理則辱其親志有所
 至謂思念於親必極其至 吳氏澄曰此因上文安
[060-9a]
 得不敬而以養享二字言君子終身之敬又因終身
 二字而以忌日一事言君子終身之哀
 通論張子曰或問忌日有薦可乎曰古則無之今有
 於人情自亦不害
唯聖人為能饗帝孝子為能饗親饗者鄉也鄉之然後
能饗焉是故孝子臨尸而不怍君牽牲夫人奠盎君獻
尸夫人薦豆卿大夫相君命婦相夫人齊齊乎其敬也
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鄉去聲盎烏浪/反相息亮反齊
[060-9b]
 如字愉/羊朱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能饗帝能饗親謂祭之能使之饗
 也帝天也中心鄉之乃能使其祭見饗也奠盎設盎
 齊之奠也勿勿猶勉勉慤愛之貌此時君牽牲將薦
 毛血孔疏皇氏疑君制祭夫人酌盎齊以獻此於事/太早以奠盎為洗牲勘諸經傳無據則即言制
 祭無/妨君獻尸而夫人薦豆謂繹日也儐尸主人獻尸
 主婦自東房薦韭菹醢孔疏此有司徹文上大夫/儐尸則天子諸侯之繹也
 孔氏穎達曰此明孝子祭祀欲親歆饗之意饗帝為
[060-10a]
 難故聖人能之饗親不易故孝子能之此本為饗親
 而發欲與饗帝同也孝子歸鄉然後能使神靈歆饗
 齊齊整齊之貌愉愉和悅之貌忠謂忠心也 方氏
 慤曰孝子之饗親鄉之以心而人道盡矣故臨尸而
 不怍 馬氏睎孟曰饗帝饗親致其誠而已聖人體
 其道之盡也蓋德不足以與之對則亦非鄉之之盡
 也聖人盡天道也孝子盡人道也 慕容氏彥逢曰
 書曰靣稽天若靣天所若而不背所謂鄉也孟子曰
[060-10b]
 大孝終身慕父母則其心之所鄉可知 項氏安世
 曰以人而交於神非惻怛純至與之俱化者不能逹
 也故曰惟聖人為能饗帝孝子為能饗親仁人之心
 與天地為一體孝子之心與父母為一人也 輔氏
 廣曰德與天同然後能饗帝心與親一然後能饗親
 内直之謂敬盡已之謂忠内直則外自齊盡已則盡
 人無不順
 存異鄭氏康成曰色不和曰怍孔疏曲禮云容無怍/怍謂顔色變即不和
[060-11a]
 之/意
 案此緊承上終身弗辱來人之生也性受之天形受
 之親全而受者全而歸聖人者天之孝子也終身一
 有所辱則當祭何以對天何以對親此心必有愧赧
 而不自安者故惟聖人孝子乃能不怍也蓋心有所
 怍則心已不在祭而敬忠皆失豈復能鄉親而欲親
 饗之不可得已鄭專以色言似隔 又案說文勿字
 似旂脚一麾三軍盡退勿勿者雜念盡除專一鄉之
[060-11b]
 之意先儒謂戒禁他念亦稍隔此說亦可備一解
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
哀稱諱如見親祀之忠也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其
文王與詩云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文王之詩也祭之明
日明發不寐饗而致之又從而思之祭之日樂與哀半
饗之必樂已至必哀樂音/洛
 正義鄭氏康成曰如不欲生思親之深也明發不寐
 謂夜而至旦也祭之明日謂繹日也孔疏案宣八年/六月辛已有事
[060-12a]
 於太廟壬午繹是/祭之明日為繹也言繹之夜不寐也二人謂父母
 孔氏穎達曰此一節明文王祭思親忠敬之甚文王
 思念死者意欲隨之而死似不復欲生也廟中上不
 諱下於祖廟稱親之諱如似見親也如見親之所愛
 如欲色然解祀之忠敬之事惟文王能如此與與是
 不執定之辭詩乃幽王小雅小宛之篇而云文王詩
 者記者斷章取義詩人陳文王之德以刺幽王亦得
 為文王詩也饗而致之又從而思之者既設繹祭之
[060-12b]
 饗而致於神其夜又從而思之也饗之必樂已至必
 哀者孝子想神之歆饗故必樂又想及饗巳至之必
 分離故必哀也 方氏慤曰事死如事生所謂如在
 也思死如不欲生所謂至痛極也忌日必哀所謂有
 終身之喪也稱諱如見親所謂聞名心瞿也明發者
 發夕至明也祭之明日猶且如此而况祭之正日乎
 於將祭而齊焉則逆思其所以去故曰饗而致之又
 從而思之祭之日樂與哀半者以其饗之必樂已至
[060-13a]
 必哀故也饗之必樂則樂致其來已至必哀則哀思
 其去前經言樂以迎來哀以送徃正謂是矣 慕容
 氏彥逢曰此言惟文王然後能盡饗親之義自事死
 如事生以下皆言至誠之盡非文王孰能之生者人
 之所欲思死者至於不欲生則其至性可知矣忌日
 必哀稱諱如見親者心有所屬也凡此皆本於心非
 由外作故曰祀之忠也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言
 非特見其身而已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如生事
[060-13b]
 之先意承志也没而思之猶如此非文王其孰能之
 明發不寐言未祭也饗而致之言方祭也又從而思
 之言既祭也自未祭至於既祭思親之誠續而不絶
 無須臾忘焉其愛敬之心至也歟其饗也如見親之
 在焉故必樂已至矣則念其將往也故必哀饗之必
 樂申前文饗而致之之義巳至必哀申前文又從而
 思之之義朝與陽俱來夕與隂俱徃因其往來而哀
 樂從之朝踐主享饋孰主食亦禘嘗之義也一日而
[060-14a]
 隂陽分焉故樂與哀半 陳氏祥道曰生事之以禮
 故事之之日喜與懼半死祭之以禮故祭之之日樂
 與哀半 陳氏澔曰如不欲生似欲隨之死也宗廟
 之禮上不諱下故有稱諱之時如祭髙祖則不諱曾
 祖以下也如欲色然言其想像親平生所愛之物如
 見親有欲之之色也詩小雅小宛之篇明發自夜至
 光明開發之時也文王之詩言此詩足以咏文王也
 饗之必樂迎其來也已至而禮畢則往矣故哀也
[060-14b]
 存疑鄭氏康成曰如欲色然以時人於色厚假以喻
 之二人容尸侑也 孔氏穎達曰王肅解欲色如欲
 見父母之顔色鄭何得比父母於女色又案有司徹
 上大夫儐尸别立一人為侑以助尸似鄉飲酒禮介
 之副賓也繹祭與儐尸同故知二人容尸與侑也
 案二人只指父母為是云尸侑非也事死者四句統
 論平日所謂終身之憂也稱諱如見親方氏聞名心
 瞿之說為是不必粘定廟中祀之忠也二句方說祭
[060-15a]
 時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十字一句言如見親於
 所愛之人其色若欲接之於所愛之物其色若欲玩
 之若欲食之也鄭說可通王說欲見於上如見字反
 隔
仲尼嘗奉薦而進其親也慤其行也趨趨以數已祭子
贛問曰子之言祭濟濟漆漆然今子之祭無濟濟漆漆
何也子曰濟濟者容也遠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容以
逺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濟濟漆漆之
[060-15b]
有乎反饋樂成薦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君子致
其濟濟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豈一端而巳夫各
有所當也趨音促數色角反贛貢同濟子/禮反樂音岳慌況往反愡音忽
 正義鄭氏康成曰嘗秋祭也親謂身親執事時也慤
 與趨趨言少威儀也趨讀如促數之言速也漆漆讀
 如朋友切切孔疏漆非形貌/之狀故讀如切自反猶言自脩整也容
 以逺言非所以接親親孔疏凡接親親不/事容貌又相親近容以自反
 言非孝子所以事親也及與也此皆非與神明交之
[060-16a]
 道也天子諸侯之祭或從血腥始孔疏卿大夫以/下從饋熟始
 反饋是進孰也孔疏皇氏云初祭尸入於室後出在/堂尸更反入而設饋故云反饋定本
 又作/及薦俎豆與俎也慌惚思念益深之時也豈一端
 言不可以一槩也禮各有所當行祭宗廟者賓客濟
 濟漆漆主人慤而趨趨 孔氏穎達曰此記仲尼嘗
 祭之儀濟濟是容貌自疏逺漆漆謂容貌自反覆而
 脩整也容以逺若容以自反此賓客之事何得神明
 之與交更覆結云孝子何得濟濟漆漆之有言不得
[060-16b]
 有也樂成謂設饌進孰合樂成畢薦俎謂薦其饋食
 之豆并牲體之俎也進饋之前與神明交貴其誠敬
 進饋之後人事之盛故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君子謂
 助祭之人於此特致其濟濟漆漆賓客之事若孝子
 自濟濟漆漆此乃賓客之事何得恍惚思念之有乎
  方氏慤曰奉薦而進謂子奉所薦之時物而進之
 於其親也案其親也鄭注與其行也對謂身親執事/方直指其親而言以奉薦而進其親也為
 句與注/異亦通慤言奉之之容完實而無文趨趨以數言行
[060-17a]
 之之節收攝而不疏濟濟者威儀之齊而逺則優游
 而不廹漆漆者威儀之飾自反則反覆而不茍濟濟
 者之逺則異乎趨數者矣漆漆之自反則異乎慤者
 矣序其禮樂則先後得以不失其倫備其百官則小
 大得以各正其事故君子於是致其濟濟漆漆也致
 其濟濟漆漆則非以慌惚與神明交矣故曰夫何恍
 惚之有恍焉若無惚焉若有神人之道幽明之際以
 誠心交之其狀如此
[060-17b]
 存異王氏肅曰容也逺也容當為客案容字連上謂/濟濟之容漆漆
 之容王/說非是
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虛
中以治之宫室既脩牆屋既設百物既備夫婦齊戒沐
浴盛服奉承而進之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如將失之
其孝敬之心至也與薦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奉
承而進之於是諭其志意以其恍惚以與神明交庶或
饗之庶或饗之孝子之志也比必利反屬音燭/勝音升與音餘
[060-18a]
 正義鄭氏康成曰比時猶先時也虛中言不兼念餘
 事也既脩既設謂掃除及黝堊百官助主人進之也
 諭其志意謂使祝祝饗及侑尸也或猶有也言想見其
 彷彿來 孔氏穎達曰自此至成人之道廣明孝子
 祭祀之義虛中以治之言心中惟思此祭而已廣雅
 洞洞屬屬敬也恭敬心甚如舉物之弗勝心所奉持
 如似將失於物此孝子心敬之至極也既薦其俎於
 是使祝官啓告鬼神曉諭鬼神以志意其思念情深
[060-18b]
 恍惚似神明交接庶望神明或來歆饗是孝子之志
 意也 方氏慤曰前期十日帥執事而卜日遂戒此
 慮事之所以豫也天之所生地之所產苟可薦者莫
 不咸在此具物之所以備也豫則無不及之時備則
 無不足之用齊者心不苟慮必依於道凡以致其虛
 而已脩以葺其舊設以飾其新百物既備則凡祭所
 用之物無所不備矣祝以孝告而諭人之志意於神
 嘏以慈告而諭神之志意於人神人相諭如是而祭
[060-19a]
 庶幾乎神或饗之庶者幸而不必之辭或者疑而不
 定之辭郊特牲言豈知神之所饗也主人自盡其敬
 而已正謂是也 吳氏澄曰此一節其節有三虛中
 以治之一也此祭之先也奉承而進之二也此祭之
 始也夫婦奉承致愛也而又洞洞屬屬以致其忠敬
 焉奉承而進之三也此祭之中也百官奉承致敬也
 而又諭神交神以致其愛焉
 案如弗勝如將失之是極擬其奉承而進之之容也
[060-19b]
 疏謂如弗勝是祭事如將失其親容而弗獲見非然
 也
孝子之祭也盡其慤而慤焉盡其信而信焉盡其敬而
敬焉盡其禮而不過失焉進退必敬如親聽命則或使
之也
 正義鄭氏康成曰言當盡已而己如居父母前將受
 命而使之 孔氏穎達曰盡慤謂心盡其慤也而慤
 焉謂外亦慤焉其信與敬皆處内内有其心外著於
[060-20a]
 貌禮包衆事故不云而盡其禮云不過失則是禮也
 孝子祭時進之與退必恒恭敬如似親聼父母之命
 而父母或使之也 陳氏澔曰禮有常經不可私意
 為隆殺故曰盡其禮而不過失焉
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詘其進之也敬以愉
其薦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將受命已徹而退敬齊之
色不絶於靣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詘固也進而不愉疏
也薦而不欲不愛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徹而退
[060-20b]
無敬齊之色而忘本也如是而祭失之矣詘求勿反齊/如字又側皆
 反敖五/報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詘充詘形容喜貌也進之謂進血
 腥也愉顔色和貌也薦之謂進孰也欲婉順貌齊謂
 齊莊固猶質陋也而忘本而衍字也 孔氏穎達曰
 此明孝子之祭觀其貌而知其心孝子之祭可知也
 以下諸事是也其立之也言孝子尸前而立也已徹
 謂祭畢已徹饌食 方氏慤曰孝子之祭可知者言
[060-21a]
 觀其祭可以知其心也立之言方待事而立也進之
 言既從事而進也薦之言奉其物而薦也退而立言
 其進而後退也巳徹而退言既薦而後徹也蓋退而
 立則少退而已已徹而退則於是乎退焉詘身之屈
 愉色之愉欲則心之欲也退而立如將受命則順聼
 而無所忽焉已徹而退敬齊之色不絶於靣則愼終
 如始矣 陸氏佃曰立而不詘以其恃親故謂之固
 進而不愉以其憚親故謂之疏薦而不欲若不得已
[060-21b]
 而後薦也不愛莫大於是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始
 立如此是固也非敖也凡祭以齊為本方祭嫌於不
 愉祭已嫌於不齊已徹而忘之是之謂忘本 輔氏
 廣曰立以身言故曰詘進以貌言故曰愉薦以心言
 故曰欲退而立如將受命誠敬屬屬乎進退之閒也
 已徹而退有敬齊之色誠敬屬屬乎終始之際也色
 非可以偽為也
 案親者身之本也已徹而退無敬齊之色謂吾事畢
[060-22a]
 矣則已忘其親故曰忘本先儒謂本於德本於孝由
 其心之不誠故如是則以本字屬人子說當云無本
 非忘本也
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
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執玉如奉盈洞洞屬屬然如弗
勝如將失之嚴威儼恪非所以事親也成人之道也奉/芳
 勇反儼魚檢/反恪苦各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和氣謂立而詘成人既冠者然則
[060-22b]
 孝子不失其孺子之心也 孔氏穎達曰嚴謂嚴肅
 威謂威重儼謂儼正恪謂恭敬四者非事親之貌事
 親當和順卑柔也 方氏慤曰愛者心也心動則氣
 隨之氣形則色隨之色見則容隨之故言之序如此
 和也愉也婉也皆生於愛之深者也 陳氏澔曰和
 氣愉色婉容皆愛心之所發如執玉奉盈如弗勝將
 失皆敬心之所存愛敬兼盡乃孝子之道
 通論方氏慤曰夫為人子者髮必髧髦衣必青純居
[060-23a]
 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財不私有也
 言不稱老也貴為世子而齒讓必行於學尊為大夫
 而車馬不敢受於朝凡以成人之道非所以事親而
 已 慕容氏彥逢曰君子所性本於仁深愛則仁之
 心和則仁之氣愉則仁之色婉則仁之容故曰仁人
 之事親
 存疑孔氏穎達曰言孝子對神容貌敬愼如執持玉
 之大寳如奉盈滿之物
[060-23b]
 案此節是孝子事生之容朱子訓色難全引此可見
 記者言祭而以此結之正見孝子事死如事生也孔
 氏亦以祭言泥矣又如執玉四語固是敬然敬正由
 深愛出非謂愛又須敬愛敬闕一不可也
 總論吳氏澄曰以上十節皆言祭之義此一節總言
 孝子事親之愛敬或生而事之或死而祭之一皆如
 此也
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貴有德貴貴貴老敬長慈幼
[060-24a]
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貴有德何為也為其近
於道也貴貴為其近於君也貴老為其近於親也敬長
為其近於兄也慈幼為其近於子也長竹丈反/為于偽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言治國有家道 慕容氏彥逢曰
 先王所以治天下者在順乎民所以順民者在因其
 性五者民性之所有人道之所先天下莫不貴者道
 也尊無二上繼天而為之子位莫貴焉者君也道者
 所由而行君者所恃而治孰有大於斯凡有德者能
[060-24b]
 得道者也凡有爵而貴者佐君而理者也為其近而
 貴焉則所貴者廣矣親生我者也兄先我者也子承
 我者也人之所以為人盡於此三者於親致其孝於
 兄竭其敬於子盡其慈人道備矣貴老則凡在已上
 者欲其同於親所以廣孝也敬長則凡在已右者欲
 其同於兄所以廣敬也慈幼則凡在已下者欲其同
 於子所以廣愛也先王推其所為至於如此則天下
 之大莫能外焉宜其可以運諸掌
[060-25a]
 總論孔氏穎達曰自此至國家也一節論貴德及孝
 弟之事
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至孝近乎王雖天子必
有父至弟近乎霸雖諸侯必有兄先王之敎因而弗改
所以領天下國家也王于/況仄
 正義鄭氏康成曰天子有所父事諸侯有所兄事謂
 若三老五更也天子衰諸侯興故曰霸 孔氏穎達
 曰以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故雖天子之尊必有事
[060-25b]
 之如父者謂養三老也敎民禮順莫善於弟故雖諸
 侯之貴必有事之如兄者謂養五更也因人心之孝
 弟即以孝弟敎人是因而不改案天子諸侯俱有養
 老之禮皆事三老五更故文王世子注云三老如賓
 五更如介但天子尊故父事屬之諸侯卑故兄事屬
 之 方氏慤曰於天子言父於諸侯言兄者以弟不
 足以盡天子之德而諸侯未足以盡孝之道故也先
 王之敎因而弗改者因其良知良能而敎之也孩提
[060-26a]
 之童無不知愛其親故先王因而弗改則敎之以孝
 焉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先王因而弗改則敎之
 以弟焉先王有孝弟之敎如此則上足以承父兄下
 足以令臣庶而刑於四海矣故曰所以領天下國家
 也 輔氏廣曰孝生於仁弟生於義仁可以包義義
 未足以盡仁故有近王近霸之說
 存疑王氏曰王孝霸弟此非孔子之言
 存異項氏安世曰古人謂事親為仁敬長為義王者
[060-26b]
 以仁覆天下故至孝近之君之道主乎仁也覇者以
 義尊王室故至弟者近之臣之道主於敬也不曰君
 臣而曰王霸者極其至者而言之也王者君位之極
 霸者臣位之極也古之所謂霸者即伯字也諸侯之
 長也自孟子荀子推明王霸之辨而後學者以霸為
 羞故此章遂不可通殊不知孟荀所闢謂春秋時五
 霸耳由威文以前堯舜之四岳夏殷之二伯文武時
 周召為二伯成王時太公為侯伯康王時召公畢公
[060-27a]
 為二伯是亦可羞乎
 案各經不言霸惟孔孟于桓文之屬謂之霸祭法言
 共工氏之霸亦因孔孟之說而追稱之非古誠有所
 謂霸也項混霸于伯致以周召二伯為霸此與援儒
 入墨者等耳堯舜四岳夏殷二伯之說又直以注疏
 傅㑹語為墨守矣尚謂學者考古不精不亦過歟
子曰立愛自親始敎民睦也立敬自長始敎民順也敎
以慈睦而民貴有親敎以敬長而民貴用命孝以事親
[060-27b]
順以聽命錯諸天下無所不行錯干/路反
 正義鄭氏康成曰親長父兄也睦和厚也尊長出敎
 令者 孔氏穎達曰人君欲立愛於天下從親為始
 言先愛親也已愛親則人亦愛親是敎民睦也欲立
 敬於天下從長為始言先自敬長已能敬長民亦敬
 長是敎民順也睦則恩慈故云慈睦民既慈睦則貴
 所有之親民心和順不有悖逆故貴用在上之敎命
  馬氏睎孟曰愛所以為仁敬所以為義事親者仁
[060-28a]
 之實故立愛自親始從兄者義之實故立敬自長始
  方氏慤曰相親之謂睦不悖之謂順堯典曰以親
 九族九族既睦則睦固出於愛親矣孝經曰以敬事
 長則順則順固出於敬長矣能慈睦則相親而不離
 能敬順則從命而無逆
 總論孔氏穎達曰此一節明愛敬之道自此以下皆
 展轉相因廣明其事者蓋記者雜錄以事類相接為
 次非本相因之辭也
[060-28b]
郊之祭也喪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國門敬之至也
 正義鄭氏康成曰祭者吉禮不欲聞見凶人 孔氏
 穎達曰此論郊祀之禮以是吉禮大事故喪與凶服
 皆辟之 方氏慤曰吉禮莫重於祭祭禮莫大於郊
 故不敢以凶事干吉禮焉然非敬之至又安能如是
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既入廟門麗於碑
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膋乃退爓祭祭
腥而退敬之至也從才用反碑彼皮反袒徒旦反鸞力/端反刲苦圭反膟音律膋力彫反爓
[060-29a]
 音/尋
 正義鄭氏康成曰祭謂祭宗廟也穆子姓也孔疏姓/生也子
 孫是昭穆所生言穆者文不備言方氏/慤曰父為昭則子為穆故以穆 之答對也序以
 次第從也序或為豫麗猶繫也毛牛尚耳以耳毛為
 上也膟膋血與腸閒脂也孔疏膟血也/膋牛腸閒脂爓祭祭腥祭
 爓肉腥肉也湯肉曰爓孔疏腥肉即禮運腥其俎爓/肉即禮運孰其殽此先爓便
 文耳湯肉不全熟以鬼神異於生/也若小祀則煮熟之所云一獻孰 孔氏穎達曰此
 明祭廟牽牲致敬君牽牲時子姓對君共牽牲卿大
[060-29b]
 夫佐幣士奉芻依次從君也牲以紖繫著中庭碑將
 殺牲卿大夫袒取牛毛薦之耳主聽故以耳毛欲使
 神聼之用鸞刀刲割牲體又取血及腸閒脂血以供
 薦而膋以供炙肝及爇蕭也乃退謂殺牲竟而取卿
 大夫所刲血毛膟膋薦之竟而退也祭有三節此一
 節竟故退薦膟膋之後以俎載爓肉腥肉而以祭祭
 卒而退是恭敬之至極也 方氏慤曰答君必以穆
 示父子合敬而致其力也卿大夫從君而在穆後故
[060-30a]
 曰序從言不失先後之序也袒示其用力之勞也毛
 牛則告全故也尚耳欲神之聽之雜記周官謂之衈
 也郊特牲言肉袒親割此言卿大夫者卿大夫相君
 故也鸞刀以刲取聲和而後斷也取膟膋將以染蕭
 而焫之也爓則向乎孰矣腥則全乎生而巳夫祭之
 日内之父子外之君臣周旋反覆從事至於如此故
 曰敬之至也 葉氏夢得曰牽牲而入廟門麗於碑
 所謂納牲詔於庭也毛牛尚耳者所謂升首於室也
[060-30b]
 刲取膟膋以合羶香所謂臭陽達於牆屋也祭爓腥
 而退所謂至敬而不享味也
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
其陽周人祭日以朝及闇
 正義鄭氏康成曰主日者以其光明天之神可見者
 莫著焉以朝及闇謂終日有事孔疏周人尚文祭百/神禮多故以朝及闇
 彼季氏大夫之家禮儀應少/亦以朝及闇故夫子譏之 孔氏穎達曰自此至致
 天下之和論郊祭及日月之義郊之祭者謂夏正郊
[060-31a]
 天於此郊時大報天之衆神天無形體懸象著明不
 過於日月故以日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自日以下
 皆祭特言月者但月為重以對日耳 馬氏睎孟曰
 周官掌次職云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注云大次始
 往所止居小次既接祭退佚之所是與諸臣代有事
 也惟其與諸臣代有事故雖以朝及闇而不繼之以
 倦也
 存疑鄭氏康成曰闇昏時也陽讀為曰雨曰暘之暘
[060-31b]
 孔疏洪範庶徴暘謂亢暘乾燥日中乾燥異於/昏明恐人以晝陽夜隂終日而祭故讀從暘謂日
 中時也朝日出時也夏后氏大事以昏殷人大事以
 日中周人大事以日出亦謂此郊祭也孔疏檀弓大/事非止是喪
 亦兼諸祭故/云亦謂此郊 孔氏穎達曰蓋天地獨為壇其日月
 及天神等共為一壇故日得為衆神之主也 劉氏
 敞曰周人祭日以朝及闇此言周人尚赤先日欲出
 之初猶逮及闇則可行祭事矣稍後則晝晝則與殷
 人日中相亂 楊氏秀曰或謂郊祀上帝則百神從
[060-32a]
 祀然乎曰郊之祭也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傳記屢
 言之竊意垂象著明莫大於日月日月之明即天之
 明也故祭天而主日配以月非必百神悉從祀也
 案郊為大祭儀節應多非終日不能畢上闇字以日
 未出時言陳氏澔所謂昧爽以前是也若如鄭昏時
 說不幾于禮器繼燭之譏耶陽以日出言即禮器質
 明蓋平旦之氣斯可以交神明日中則太晏矣下闇
 字以昏時言以朝及闇者謂日出行禮至昏而畢即
[060-32b]
 疏所引禮器質明及晏是也劉說約略大意以日欲
 出而其時猶闇其說亦近但只說得以朝闇未說到
 以朝及闇要知鄭注終日之說本確不可移劉有心
 求異宜其戾耳 又案周禮大司樂冬至圜丘以天
 神皆降為說則天神無不在矣楊說未安
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東祭
月於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於東月生於西隂陽
長短終始相廵以致天下之和别彼列反廵依/注讀沿又如字
[060-33a]
 正義鄭氏康成曰幽明者謂日照晝月照夜端正也
 廵讀如㳂漢之㳂謂更相從道陸氏佃曰廵讀如字/致若冬夏致日春秋
 致月其相廵也以相濟也義陳氏澔曰終始相廵只/是終始往來周流不息之 不必讀沿 案三說相
 兼乃備蓋相沿故不/息不息故相濟也 孔氏穎達曰此經皆據春分
 朝日秋分夕月祭日於壇謂春分也祭月於坎謂秋
 分也月為幽日為明日在壇月在坎是殊别幽明制
 定上下也日為陽在外月為隂在内今祭日於東用
 朔旦之時是為外祭月於西用鄉夕之時是為内是
[060-33b]
 以别外内以正其位也隂謂夜陽謂晝夏則陽長而
 隂短冬則陽短而隂長是隂陽長短也月之與日同
 行黃道其晦朔之日月與日同處自朔之後月與日
 先後而行至月終日還與月同處是終始相廵也隂
 陽和會是致天下之和也 方氏慤曰壇之形圜而
 無所虧以象日之無所虧而盈也坎之形虛而有所
 受以象月之有所受而明也且封土為壇其形高而
 顯鑿土為坎其形深而隠一顯一隱所以别隂陽之
[060-34a]
 幽明一髙一深所以制隂陽之上下東動而出西静
 而入出則在外入則反内故東西所以别隂陽之外
 内東為陽中西為隂中中則得位故東西所以端隂
 陽之位别幽明之道然後能制上下之分别内外之
 所然後能端隂陽之位言之序如此且壇坎者人為
 之形故言制東西者天然之方故言端日出於東言
 其象出於天地之東也月生於西言其明生於輪郭
 之西也日言出於東則知為入於西堯典於東曰寅
[060-34b]
 賓出日於西曰寅餞納日者以此月言生於西則知
 為死於東揚雄言月未朢則載魄於西既朢則終魄
 於東者以此日之出入也歴朝夕晝夜而成一日月
 之死生也歴晦朔弦朢而成一月日往則月來月往
 則日來而隂陽之義配焉陽道常饒隂道常乏故運
 而為氣賦而為形凡屬乎陽者皆長屬乎隂者皆短
 一長一短終則有始相廵而未嘗相絶故以是致天
 下之和者隂陽相濟之效也獨隂而無陽獨陽而無
[060-35a]
 隂是同而巳又何以致乎 慕容氏彥逢曰北雖為
 陽生之方然隂居其半則出而未離乎内南雖為隂
 生之方然陽居其半則入而未離乎外故惟東西然
 後可以别内外也東南為陽而東陽中也於陽為純
 西北為隂而西隂中也於隂為純至於南北則隂陽
 雜矣隂陽雜則非所以正其位也故惟東西然後謂
 之端其位
 存疑劉氏彝曰冬至大報天於圜丘而主日位日於
[060-35b]
 壇東以象其所出位月於壇西以象其所生東為主
 故曰内西為賓故曰外 葉氏夢得曰日月既以並
 祭不可不别其方日陽也陽主乎闢闢則壇升而在
 上以别乎明月隂也隂主乎闔闔則坎險而在下以
 别乎幽
 案郊之祭主日配月以祭天而及之此從祀也春分
 祭日於壇秋分祭月於坎此專祀也孔疏甚明劉氏
 謂冬至位日於壇東位月於壇西反汩而亂之且與
[060-36a]
 本經祭月於坎違矣所云日東為主曰内月西為賓
 曰外是男内女外也於義不悖乎葉氏言日月並祭
 不可不别其方既並祭矣如何一壇一坎竊意從祀
 則皆壇陽為主而隂從之專祀則一壇一坎辨隂陽
 也
 通論陳氏祥道曰古者之祀日月其禮有六祭義曰
 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一也玉藻曰朝日於
 東門之外祭義曰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二也大宗伯
[060-36b]
 四類於四郊兆日於東郊兆月於西郊三也大司樂
 樂六變而致天神月令孟冬祈來年於天宗天宗者
 日月之類四也覲禮拜日於東門之外反祀方明禮
 日於南門之外禮月於北門之外五也雪霜風雨之
 不時於是乎禜之六也夫因郊蜡而祀之非正祀也
 類禜而祀之與覲諸侯而禮之非常祀也春分朝之
 於東門之外秋分夕之於西門之外此祀之正與常
 者也日言朝則於日出之朝朝之也月言夕則於月
[060-37a]
 出之夕夕之也日壇謂之王宫以其有君道故也月
 壇謂之夜明以其昱於夜故也其次則大次小次設
 重帟重案其牲體則實柴其服則𤣥冕𤣥端其圭之
 繅藉則大采小采禮之之玉則大圭邸璧祀之之樂
 則奏黄鍾歌大呂舞雲門玉藻十有二旒龍衮以祭
 𤣥端以朝日於東門之外則龍衮𤣥端皆言其衣也
 衣𤣥端之衣則用𤣥冕矣鄭氏改𤣥端為𤣥冕不必
 然也虞氏釋國語謂朝日以𤣥冕然祀上帝以衮冕
[060-37b]
 而朝日以圭璧與張次設帟一切殺於上帝則其不
 用衮冕可知矣周禮於掌次之次帟案於典瑞之大
 圭鎭圭繅藉言朝日而已則夕月之禮又殺乎此也
天下之禮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義也致讓
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
民紀也致義則上下不悖逆矣致讓以去爭也合此五
者以治天下之禮也雖有竒邪而不治者則微矣悖布/内反
 去起呂反竒紀宜反/邪似嗟反治直吏反
[060-38a]
 正義鄭氏康成曰因祭之義汎說禮也致之言至也
 使人勤行至於此也至於反始謂報天之屬也至於
 鬼神謂祭宗廟之屬也至於和用謂治民之事以足
 用也物猶事也變和言物互文也孔疏事必須和和/能立事故云互也
 微猶少也 孔氏穎達曰此明禮之大用凡五事若
 能行之得理則天下治矣和謂百姓和諧用謂財用
 豐足義謂斷制得宜讓謂遞相推讓反始報天是厚
 重其本祭祀鬼神是尊嚴其上民豐物用則知榮辱
[060-38b]
 禮節故可立人紀義能除凶去暴故上下不悖逆合
 此五者以治理天下之禮雖有竒異邪惡異行不從
 治者亦當少也 吳氏澄曰和用猶言利用和者利
 於人而不乖戾之謂義謂君臣之上下父子之尊卑
 兄弟之長幼夫婦之外内各得其義也讓則宗族鄉
 黨相推遜也致和用者利民之用厚民之生也致義
 致讓者正民之德也先言和用富而後敎之也 方
 氏慤曰用志不至不足以立禮用力不至不足以行
[060-39a]
 禮故每以致言之致反始致鬼神所以盡天道致物
 用致義讓所以盡人道天人之道可合而不可離必
 合此五者然後足以治天下之禮竒言其無常邪言
 其不正 劉氏彝曰聖人正徳以事天敬祭以迎氣
 是以大報天而主日其致者五焉一曰致反始者萬
 物成性必始於天聖人受命亦始於天將篤其末必
 厚其本此郊祭所以敎天下反始之敬也二曰致鬼
 神者天地有神以司其化育宗廟有鬼以基其治平
[060-39b]
 惟聖人為能尊祖配天必致其饗致天下敬於鬼神
 也三曰致和用者郊祭天地所以致隂陽之和而民
 人康矣所以致萬物之豐而邦用足矣四曰致義者
 天地者萬物由之以生也父母者子孫由之以生也
 聖人郊祀所以父母乎天地也兄姊乎日月也致人
 倫之義於天下而知所以勉乎孝弟矣五曰致讓者
 平治天下敎化天下衣食天下革其悖亂之心而納
 之中和之域弭其六極而錫之五福皆聖人為之具
[060-40a]
 是五德莫與比隆而弗敢有其功乃嚴郊祀讓德於
 天俾天下力行其善而弗敢有其善郊使之然也合
 此五善以為禮之本則天下之禮不失其本矣在其
 微末不足道也
 案此節鄭氏泛說平說劉氏因上言郊并而屬之郊
 似偏說經却透闢經脈尤貫注即以此結上兩節可
 也
 
[060-40b]
 
 
 
 
 
 
 
欽定禮記義疏卷六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