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a0046 厚齋易學-宋-馮椅 (master)


[02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厚齋易學卷二十三    宋 馮椅 撰
易輯傳第十九
經下篇萃升/
坤下/兌上

 賛曰萃聚也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 又曰觀其
 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
[023-1b]
 雜卦曰萃聚而升不來也
  程伯淳曰澤上于地水聚也故為萃不言澤在地
  上而云澤上于地言上于地則為方澤聚之義
  案對夬立象猶屯之於觧不以卦定序反對為定
  也澤上于天則決上于地則聚
  楊廷秀曰萃者天下生聚全盛之極也天地聚而
  隂陽和萬物聚而食貨充君臣聚而大道行萬民
  聚而天下泰此豈一日所致哉
[023-2a]
  李子思曰以畫觀之二陽得位四隂聚而歸之故
  曰萃三隂已升在上二隂在下有應隨之以升故
  曰升臨萃二體相反二陽在下近民有臨之之𫝑
  而未有萃之之權及以兊而加之反之坤上而二
  陽位在上卦然後斯民可得而聚
  趙氏曰陽居五而五隂從之故卦為比陽居五與
  四而四隂從之故為萃二卦若相似也然比者衆
  隂始附之初聖人作而萬物覩之時也故曰原筮
[023-2b]
  元永貞无咎而又曰不寧方來後夫㓙皆始附之
  意也萃者二陽相比羣隂聚而歸之君臣同徳而
  萬物盛多之時也非下順而上說則不足以為萃
  豈特二五相應而已哉
  毛伯玉曰萃似比然則何以異乎曰水在地上固
  相親也而散漫未有所歸故其卦曰不寧方來其
  爻曰失前禽名分未定不必其皆比也夫澤上於
  地則水固鍾於澤者也故曰王假有廟利見大人
[023-3a]
  蓋天下一家極盛之時也
  馮當可曰非有擾攘傾覆之變安得舍彼而取此
  三代之時厯世載徳以有天下非一時萃於我者
  之所謂萃也
  案萃與比近葢地上之水與地上之澤亦不甚逺
  也然水聚而成澤則比者萃之初萃者比之後其
  象甚明比則一陽居尊位而五隂爭比之上六最
  後則為後夫凶為失前禽此正聖人作而萬物覩
[023-3b]
  之時所謂鳯凰景星始見爭先覩之者也萃則二
  陽而四隂聚之有君有臣其民聚於臣以歸於君
  此名分已定聚而不散之時也此其大凡也若夫
  聚天下之民日中為市何以聚人曰財所欲與之
  聚之方以𩔖聚何莫非聚而又豈止以天下定未
  定為説哉先儒之言雖異同而各有理不得不辨
   右明象義
 象賛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
[023-4a]
   右明卦用
 序卦曰遘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
  林黃中曰自遘之萃巽反為兊乾變為坤上下相
  易
   右明卦序
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
 賛曰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
 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
[023-4b]
 之情可見矣
  張舜元曰全卦之體有廟之象
  朱子發曰艮為門闕上為宗廟
  李子思曰二陽在衆隂之中有建立宗廟總攝衆
  志之象豫之象亦為重門葢艮之上又有三耦畫
  也今此卦象如豫特多九五一竒畫耳故為有廟
  而九五至之之象
  耿睎道曰萃之時以言乎人則四海之歡心得矣
[023-5a]
  以言乎物則九州之美味備矣王者之所以致孝
  享於是乎在
  朱子曰廟所以聚祖考之精神又人必能聚已之
  精神則可以致于廟而承祖考也 又曰人之精
  神萃於己祖考之精神萃於廟
  陸希聲曰氣聚而生故精氣為物氣散而死故游
  魂為變魂氣有散无所依歸故聖人於萃聚之時
  立宗廟以致孝享
[023-5b]
  胡翼之曰夫人之生則精神萃之於身及其死也
  雖欲見其容貌而不得聖人觀萃之卦設為宗祧
  以萃祖宗精神於其間以盡孝子之心
  程伯淳曰萃渙皆享帝立廟因其精神之聚而形
  於此為渙散故立此收之 又曰古者祭祀用尸
  盖人之魂氣渙散孝子求神而祭无尸則不享无
  主則不依故易萃渙皆言王假有廟魂氣必求其
  𩔖而依之人與人既為𩔖骨肉又為一家之𩔖已
[023-6a]
  與尸既已潔齋至誠相通以此求神宜其饗之
  程正叔曰羣生至衆也而可一其歸仰人心莫知
  其鄉也而能致其誠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致
  其來格天下萃合人心總攝衆志之道非一其至
  大莫過於宗廟故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
  萃道之至也祭祀之報本於人心聖人制禮以成
  其徳耳故豺獺能祭其性然也
  李子思曰天地之氣浮游于大空之中絪絪緼緼
[023-6b]
  漠然而无形也下騰上降往來聚散而不常也因
  其忽然而聚之際必求有以凝之然後既聚而不
  散譬之林林之衆紛然不齊一其耳目而堅其心
  志者其唯建邦立都置宗廟社稷之為先務乎
  李季辨曰宗廟者人心所系武王伐商載主而行
  髙帝初興立漢社稷皆以系人心也
  張子厚曰與渙卦義同故繫辭互見
  案聖人行禮有經有緯因萬物之萃而致享宗廟
[023-7a]
  禮之經也以祖考之神萃于廟而萃已之精誠以
  格之所以系衆心而使不渙散禮之緯也
  李子思曰九五具陽剛之徳有大人之象當萃之
  時出履正位而上下羣隂聚而利見以求享此聚
  之以正者也 又曰二陽得位而專賛九五者四
  為五之輔出而為九五聚民以歸於君上則可而
  分以自專則不可
  李季辨曰必得九五之位然後為萃之主故曰利
[023-7b]
  見大人萃不以正其終必離故曰利貞
  李氏曰人不能无羣羣不能无爭必有善羣者為
  之主利見大人者求其所為主也
  程正叔曰人聚則亂物聚則爭事聚則紊非大人
  治之則萃所以致爭亂也萃不正則人聚為苟合
  財聚為悖義安得亨乎故利貞
  案貞利利貞兩言利義本不相蒙孔子合言之謂聚
  之利于亨者以見大人則為所聚之正是乃利貞
[023-8a]
  也説者第釋孔子之傳而文王之經意隠矣
  林黃中曰坤為牛故有牲之象
  李子思曰隂聚而歸陽有萬物盛多能備禮之象
  程正叔曰祭祀人心之所自盡也萃天下之心者
  无如孝享用大牲承上有廟之文以享祀而言凡
  事莫不如是豐聚之時交於物者當厚稱其宜也
  李季辨曰君位既正方用大牲如湯用𤣥牡之𩔖
  用大牲則天命定矣
[023-8b]
  王景孟曰當此之時凡事皆吉於用大亦不特大
  牲而已也成大功立大事興大利凡此皆吉於用
  大者也故繼之以利有攸往
  程正叔曰物聚而力贍乃可以有為故利有攸往
   右明卦象占
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
  説者謂孚四而三間之易无隂間隂之義
 賛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
[023-9a]
  林黃中曰在一卦之下應乎九四四在臣位能萃
  而不居是有孚而不終也初孚四而不終將萃於
  五五既逺而非應而初之所居又陽也是以其志
  惑亂於其所欲萃焉如號咷之人一握其手而為
  笑也四五皆兊體為口舌故有先號後笑之象
  李季辨曰初與四應以隂求陽宜相孚也四位不
  當終不成萃故有孚不終心不能定去就不決故
  乃亂乃萃萃而以理不約而合若嬰兒之號泣然
[023-9b]
  為父母者一握其手則為笑矣此見天理之萃也
  四既无位進而萃五得萃之正勿恤而往可以无
  咎
  程可乆曰號與笑哀樂之見於外與同人旅稱號
  笑同意
   右明象占
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
 賛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
[023-10a]
  李季辨曰五為萃主已為正應下連三隂相引萃
  五萃之吉也
  案説者多以牽於羣隂之間不能自達於九五唯蘭
  惠卿李子思以其礙於九四其説然矣而謂必待
  九五引之則又非文義盖凡下卦中爻多引其𩔖
  如泰與大畜之二是也初六牽於正應六三限於
  相比皆為九四所萃唯本爻與五為正應引初六
  六三以萃於五為得君臣之大義故吉而无咎咎
[023-10b]
  以九四之當其前取象也
   右明占
  程可乆曰用大牲者萃之主也用禴者六二而已
  朱子曰卜祭者有其誠則雖薄物亦可以祭矣
  案禴固言祭然象也與坎九四之義相似為六二
  者苟不阻於九四而孚于九五則可以闊略禮文
  而得享上之義矣
   右明象
[023-11a]
  王介父曰升之九二以剛升孚乃能无咎故先言
  孚乃利用禴而後言无咎
   右明爻義
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
 賛曰往无咎上巽也
  耿睎道曰比于九四而求聚者也雖有剛柔相與
  之道然非正應而求之不得所欲故萃如嗟如无
  攸利
[023-11b]
  李仲永曰三隂皆進是萃如也三隂皆進而已獨
  无應故嗟如也不當位而應故无攸利
  李季辨曰三應上六既齎咨涕洟故萃而嗟如往
  而萃五則无咎
  馮當可曰物方萃已安得散但萃道不足故有小
  吝咎則无也三隂皆萃于九四是萃如也然四非
  已應又非君位於心不安嗟如也九四權臣也而
  萃之上六本應也而不應之故无攸利然九五在
[023-12a]
  上往而聚之斯无咎矣若必欲踰五而求上六之
  應則終吝也小謂六之隂也
   右明象占
九四大吉无咎
 贊曰位不當也
  朱子發曰陽為大大者吉也
  胡周父曰无他辭而直謂大吉无咎夫萃之世弱
  趨於彊闇依於明四臣位也而陽處之以説而接
[023-12b]
  三隂民樂歸之者也若不專君位吉非大者乎
  郭立之曰卦有二陽下皆有應四又上比於君得
  其所萃莫吉於斯
  李氏曰下比三隂有得民之象上承九五有得君
  之象在萃而得君得民人臣之盛者也故大吉无
  咎
  程可乆曰人臣與君分其所萃安得无咎惟其與
  五同徳不植私黨使大者尊榮而吉始見補過之
[023-13a]
  義大字義/與郭合
  林黃中曰以九居四不當其位能萃而不居非與
  九五爭民者也此所以大吉无咎 又曰萃之六
  爻皆言无咎而四言大吉无咎明萃之无咎皆九
  四之功也
  案説者率謂大吉然後无咎或者又不謂然今以
  爻義考之衆隂歸五多阻於四而九五亦无大得
  志之辭易於九四系之以无咎可矣而曰大吉云
[023-13b]
  者似予之過何也曰聖人盖變文以示訓也使九
  四以其位之隂而如比之六四則九五安得有匪
  孚悔亡之辭豈非大吉使九五制於九四而如豫
  之六五則安得有有位元永貞之辭九四豈非有
  咎當知萃之四五善於豫而弗若於比曰大吉以
  示其勸曰无咎以示其戒讀九四之辭者黙喻於
  辭意之表可也
   右明象占爻義
[023-14a]
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
 賛曰萃有位志未光也
  馮當可曰聖人於萃卦雖二五中正无大與之之
  辭者四在側以爭萃為五者不可不勉其所以為
  萃之道矣元永貞則四必為大吉无咎
  朱子曰陽剛中正當萃之時而居尊固无咎矣若
  有未信則亦修其元永貞之徳而悔亡戒占者當
  如是也
[023-14b]
  李季辨曰渙而方萃人情未孚必元永貞然後悔
  亡葢萃而得君其卦為比元永貞之道也萃而成
  比則悔亡矣
   右明象占
  趙氏曰比以九五一陽為主故卦有元永貞之辭
  萃有兩陽爻故元永貞獨歸之九五亦可見易中
  卦爻彖象之辭無非一理所貫也初與三不當位
  者自萃於四是物有匪孚者矣故必元永貞然後
[023-15a]
  悔亡
  案二陽爻所以萃衆隂也九四臣位九五之位則
  君也故五之萃為有位以四之位不當故也匪孚
  以衆隂孚四也悔為匪孚也必盡君道元永貞然
  後匪孚之悔可亡盖四近民而已巍然處其上也
  易窮則變變則通以卦變言之九四之變則比也
  比吉也九五之變則豫也豫則貞疾也故四之辭
  吉而五之辭多戒云
[023-15b]
   右明爻義
上六齎咨涕洟无咎
 賛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
  胡翼之曰居卦之外而下无其應是以齎咨涕洟
  也
  李仲永曰以兊說在上而齎咨涕洟者説極而憂
  也憂之如何無位而窮也
  李季辨曰五居正位以六居上失萃之時
[023-16a]
  張舜元曰兊為口舌為雨澤之象
   右明象
  程可乆曰知危懼禍物亦不我咎也
  王景孟曰萃乆則散説極則悲君子以為无足咎
  也
   右明占
  林黃中曰上者萃人下者萃於人以隂柔處卦之
  窮是其无萃人之材物莫之與而又不能萃於人
[023-16b]
  者也是以窮至於齎咨而涕洟焉
  案易窮則變萃澤萃於下也上窮則澤潰矣夫成
  卦萃聚也聚極而散上卦兊説也説極而悲故其
  象如此至於爻之變則成否夫萃之不早而窮焉
  无所復入徒有悲嘆何所咎也且萃者極盛之時
  也極盛之時宜物情和説順適以應坤兊之象今
  觀之六爻初則號三則嗟上則涕洟而且不止於
  號齎咨而又不止於嗟何也禍福倚伏而盛滿難
[023-17a]
  居故六爻止于无咎而大象所以有不虞之戒也
   右明爻義
  蘇子瞻曰方以𩔖聚有𩔖必有黨有黨必有爭故
  萃者爭之大也盍以爻觀之五能萃二四能萃初
  近四而无應則四能萃三近五而无應則五能萃
  上豈非交爭之際哉
  林黄中曰六爻以相應相比為義盖當説順萃聚
  之時説極則易憂順極則易乖聚極則易散君子
[023-17b]
  所當警戒不虞而尤惡於不相親也 又曰六爻
  以隂聚於陽為義夫陽剛者人之所聚也隂柔者
  聚於人者也為上者人之所聚也為下者聚於人
  者也是故萃之二陽其居陽位者應萃之義居隂
  位者能萃而不居也
  李季辨曰卦四隂二陽以陽為主三應於上二爻
  皆隂非萃之善初應於四聚而得吉無萃之位二
  應于五君臣正位成萃之功
[023-18a]
  都聖與曰相忘而相與本无咎也方以𩔖聚則相
  攻相感相取而吉凶悔吝生焉故所謂无咎者本
  皆有咎善補其過則所謂咎者亡矣此六爻所以
  皆言无咎也
   右明六爻
巽下/坤上

 賛曰柔以時升
[023-18b]
 雜卦曰萃聚而升不來也
  鄭康成曰木生地中日長於上故謂之升
  李氏元量曰剛以上為位其在下非其所也故於
  剛在上曰止其來自下曰復柔以下為位其在上
  非其所也故於卦柔在上曰見其進自下曰升
  蘭惠卿曰邵堯夫易圖謂升者臨之生萃之反柔
  以時升非獨六五蓋萃則四五皆陽而升則陽降
  隂升四五皆隂自萃之反而言也或曰升與晉何
[023-19a]
  異曰升者自下升髙故謂之升故大象曰地中生
  木升晉者自近進逺故謂之晉故大象曰明出地
  上晉取義各不同也
  案木在地之下自下而方升明在地之上出地而上進
  李子思曰隂陽二氣迭為升降隂升則陽降隂降
  則陽升未有陽常升而不降亦未有隂常降而不
  升者反萃而升是二陽反居于下而三隂反居于
  上也故曰柔以時升 又曰左右前後四隂乃扶
[023-19b]
  二陽以俱升六爻蓋无一之不升也
  郭立之曰天地萬物皆有升在人則位之升謂之
  升徳之升亦謂之升
  楊廷秀曰升則足以行道
  李季辨曰古之賢者升進而上其道不一有自司
  徒命鄉論秀而升者自司徒升之樂正樂正升之
  司馬司馬升之王所有自侯方嵗貢而升者天子
  則試之射宫中多者得與於祭有自三年大比因
[023-20a]
  賢能之書而升者天子拜受登于天府其條目見
  於周官王制而其義則隠於易之升盖木之升也
  其勾未萌甲未拆之時枝柯榦葉皆備於未升之
  時故其升也莫能禦猶賢者之未進也道徳藴畜
  皆當素備故一出而名實遂孚矣此卦辭元亨之
  道也
  案自下而上騰者謂之升觀孔子之傳唯柔以時
  升地中生木之二說諸儒不過祖述之而已大抵
[023-20b]
  主巽之自下而升柔亦巽也木亦巽也
 象賛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髙大
   右明卦用
 序卦曰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
  林黃中曰自萃之升坤反居上兊反為巽二五相
  易而成也
   右明卦序
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
[023-21a]
 賛曰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
 慶也南征吉志行也
  案賛曰大亨則元主九二也九二以巽二順上以剛
  中而應上是以大亨乃上升之象也六五升之主
  也知九二之材足以升也乃用順應之道以見之
  勿憂其不見也南面而治天下者六五也九二之
  大人既見六五之大君乃偕進而上行南征之象
  也諦觀卦義似皆主巽而用見大人獨不主巽者
[023-21b]
  陽為大未有六五而稱大人者无此象也
  王輔嗣曰陽爻不當尊位无嚴剛之正則未免於
  憂故用見大人勿恤也
  代氏曰尊爻无此人故不云利見
  程正叔曰凡升之道必由大人升於位則由王公
  升於道則由聖賢用巽順剛中之道以見大人必
  遂其升勿恤不憂其不遂也
  林黄中曰巽東南也坤西南也自巽升坤必渉乎
[023-22a]
  離離南方也自南而征斯為吉矣
  程可乆曰陽以上行為南杜元凱謂陽氣起于南
  行是也
  李氏曰明夷九三曰南狩升曰南征征與狩皆有
  事之大也
  案用見大人主六五言蓋用元亨之道以見大人
  也人主之升於位與徳皆用見大徳之臣也此以
  已升言也南征乃以自下而升為義主九二之陽
[023-22b]
  爻以象君子之升以方升為象也明夷升征與狩
  皆稱南以坤位西南嫌其為隂晦故以南目之大
  凡人背北面南南前進之義也
   右明象占
初六允升大吉
 賛曰上合志也
  鄭少梅曰初傅二陽而升三隂又與之一體故有
  允升之象
[023-23a]
  趙氏曰以柔居一卦之下又巽之主合乎上卦之
  坤柔宜升者也
  案卦以柔以時升為義初六之柔與三隂同徳而升
  无間言者也而二陽閡之然陽本上升之物三隂
  不能拒則亦與初六同體而升亦无問言者也是
  五爻皆欲與同升夫是之謂允其大吉可勿問而
  知也諸說不明卦之大義多曲而不當
   右明象占
[023-23b]
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
 賛曰九二之孚有喜也
  朱子發曰升萃之反也升之九二即萃之九五故
  升萃二爻反復同象明二五之交孚也
  李子思曰萃之六二以隂柔而應九五之剛升之
  九二以陽剛而應六五之柔其以至誠相感而相
  應則一也故爻辭皆有孚乃利用禴之義而彖傳
  皆有剛中而應之辭
[023-24a]
  李氏元量曰萃之二柔也則疑於進之易故引吉
  无咎而後孚乃利用禴升之二剛也剛則能審義
  以進焉故即其材孚乃利用禴而无咎也
  林黄中曰二卦不言於五而言於二者貴賤之位
  也
  馮當可曰二中也五亦中也中誠相應雖五升而
  不來以二之誠而格之不能不守貞以待二而為
  之升階也二能感五五能待二乃成升道故賛二
[023-24b]
  為有喜五為大得志
  毛伯玉曰古者卿大夫皆世禄然卑踰尊踈踰戚
  者有之矣其大者為舜為傅説為吕望其次如大
  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此皆升之謂也匹夫而升
  于朝亦不偶然矣故曰孚乃利用禴无咎彼固孚
  於未禴之先者也
  案萃之六二无咎以閡九四升之九四无咎以閡九
  三本皆有咎唯二五中正故交孚而二陽爻不能
[023-25a]
  為之間其所薦雖薄而必饗也萃之情下趣故引
  吉无咎者以其交孚乃利用禴也升之情上騰故
  必交孚乃利用禴而後无咎
   右明象占爻義
九三升虚邑
 賛曰无所疑也
  蘭惠卿曰陽實隂虚邑者位也升自臨生三之位
  本隂爻居之虚邑也今以九升三居隂爻所居之
[023-25b]
  地故曰升虚邑
  案二陽之卦在下者為臨也在上者為觀也今以
  臨之初九升六三之位而為升是升虚邑也邑虚
  則无所閡於升也 説者以坤為邑謂前无陽實
  以閡之或又謂三諸侯之位邑國也皆非
   右明象占
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
 賛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
[023-26a]
  張舜元曰坤西方之卦岐山之象也
  李子思曰其事頗𩔖太王文王或者遂以爻辭非
  文王語然而易中王用之辭非一如王用三驅王
  用出征王用亨于帝皆泛言之未嘗指名其人况
  稱王而不稱號邪
  李氏曰體順又以隂居隂順之至也故於升之道
  有吉而无咎
  案象與隨上六相似特西為岐耳隨上體兊兊正
[023-26b]
  西故曰西山此卦上體坤坤位西南羑里視岐其
  方也故曰岐山山皆以在上卦取象今觀太王遷
  岐之詩披荆棘通道路竊意太王未卜宅之先必
  有負固不庭之國王者乃用此順巽之道以通之
  故著此象所謂知以藏往者也若曰文王自稱太
  王之徳則羑里之時太王一諸侯耳未稱王也追
  王太王在武王有天下之後若曰文王自稱與爻
  辭非文王作則又失之甚矣
[023-27a]
   右明象占
六五貞吉升階
 賛曰大得志也
  李去非曰柔居尊守正而二以剛應之降接如賔
  主之於階揖遜以升焉接賢者之禮至矣
  程可乆曰虚中下應於剛徳之臣自二而升五如
  階之有級焉此人君升進賢臣而𫉬其輔賛故以
  貞吉先之
[023-27b]
  案貞吉言二五正應之吉也升階自三至五自下
  卦升上卦有升階之象或以為如舜之厯試自匹
  夫而升六位然賛為大得志則指九二也
  李季辨曰至此則進于天子之階矣或升之王所
  或試之射宫或登之天府皆升階也則升道亨矣
   亦有此義
上六㝠升利于不息之貞
 賛曰㝠升在上消不富也
[023-28a]
  蘭惠卿曰㝠者晦也升豫皆以隂升居上故豫曰
  㝠豫升曰㝠升
  朱子曰以隂居升極昬㝠不已者也
  李季辨曰處升之極知進而不知退君子知進退
  存亡故宜貞守貞守乃所以不息也猶木升之極
  必歸根復命雖華實剥落而生生之意又寓於中
  矣
  李氏曰天下之理消息盈虚不可以為常升而不
[023-28b]
  已則必困唯持以不息之貞則无驕盈之患此所
  以為利也
   諸説似覺支離
  案上无所之進而不已故為冥升猶㝠行也夫升
  極則困困則息若以進徳言之息則非利也故利
  于不息之貞
   右明象占
  趙氏曰艮有不自滿之意故内艮外順而為謙巽
[023-29a]
  有不自髙之意故内巽外順而為升謙之六爻言
  吉者三言利者三而无凶悔咎之辭升之六爻言
  吉者三言利者二九三雖不言吉利而亦无凶悔
  吝之辭雖上六之㝠升亦利于不息之貞則巽順
  之效也
  馮當可曰萃聚而升不來隂陽當此時俱升而不
  降六爻之象如人相逐而行
  林黄中曰升六爻以自下而上往而不來為義何
[023-29b]
  則升之為言上也譬猶木焉有長而无退也故既
  至六五而謂之升階焉唯九二閡於九三以應六
  五而遂升上六前无所瞻視以進故謂之㝠升
   右明六爻
 
 
 
 厚齋易學卷二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