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a0046 厚齋易學-宋-馮椅 (master)


[05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厚齋易學附錄一     宋 馮椅 撰
  先儒著述上
古經
 易學外傳云中興書目周易古經一卷盖未有傳注
 前經彖象繫分上下并文言説卦序卦雜卦各不相
 屬不著名氏謂後人倣之類為一書非舊古經也按
 劉向嘗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至蜀李譔又
[051-1b]
 嘗著古文易今皆亡惟成都府學官有元豐五年壬
 戌嵗吕微仲自序其書十二篇與古經同晁氏讀書
 志云二卷今李仁父再刻者止一卷建中靖國元年
 辛巳嵗晁以道著古周易八卷亦與吕氏合特不分
 經彖象繫上下篇縮十二為八爾李仁父謂吕晁二家
 不相祖述盖其篇次暗合也漢藝文志易經十二篇
 顔師古曰上下經及十翼此其本之田何最為近古
 吕晁所以倣之以釐正王輔嗣之易而反之古也近
[051-2a]
 世沙隨程可久作古周易程氏考十二篇别為章句
 不與正經相亂正同田何而名同於以道邵堯夫作
 百源易其次序亦如此與吕文字句讀初無增損以
 道以諸家及説文等九十五書是正有增有損專主
 北學朱子著周易本義謂吕氏更定晁氏著為經二
 卷傳十卷乃復孔氏之舊此指東萊吕伯恭非指㣲
 仲伯恭亦但謂近世晁氏所編其刊補離合之際或
 以為未安故釐正之皆不及㣲仲也淳熙十五年戊
[051-2b]
 申嵗知蘄州羅田縣吳斗南因二家復加訂正名亦
 循晁氏自上下經外而傳合彖大象上下止各一卷
 分上下小象為繫辭傳二卷以王弼繫辭上下與説
 卦通為説卦上中下三卷以實隋志之説餘並同二
 家自謂博攷深求凡二十八年而後定然以繫辭為
 周公作未脱承襲之舊又每卦必占覆卦為難從也
 吕名大防汲郡人謚正愍公晁名説之嵩山人自號
 景迂生吳名仁傑稱河南氏平江崑山人程名逈宋
[051-3a]
 州人號沙隨由紹興府登大學第終於鄱陽又有古
 占法并圗一篇外編一篇博采諸家之説參以己意
 多所發明朱子自號晦菴謚文公贈太師其學出扵
 周程為一代宗師本義前有九圗後有五賛筮儀讀
 書志成於紹興二十一年辛未晁名公武號昭徳自
 序其書有得於井氏者井氏名資知興元府領四川
 轉運常以俸之半傳錄時巴蜀獨不被兵民間多有
 異本力求之甚富載歸廬山以子孫稚弱付之晁氏
[051-3b]
周易緯
 崇文總目周易緯九卷漢鄭康成注隋志有宋𠂻志
 唐四庫書有宋均注按中興館閣書易緯七卷又有
 李淳風等續注其一推天元甲子之術其二推易天
 地人之元術又乾坤鑿度上下二卷題包犧氏先文
 公孫軒轅氏演古籀文蒼頡修為上下二篇首稱黄
 帝曰又易通卦驗上下二卷上卷題扵七經第一於
 河洛第九亦首稱孔子曰其下卷所論卦氣方位雖
[051-4a]
 畧本説卦至其論氣候病症脉理與今素問所謂黄
 帝岐伯對問相類此其為假託不必辨也按緯出漢
 哀平世載占驗災祥隂陽符䜟光武以䜟立故篤信
 之鄭康成何休引以解經桓譚張衡之徒深疾之自
 苻堅之後其學殆絶易正義引易緯乾鑿度等書而
 漢儒引君子正其始萬事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程
 可久曰此緯書通卦驗之文也按館閣本通卦驗有
 曰故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其文特
[051-4b]
 小異爾黄魯直云其中多有不可曉者獨九宫之法
 頗明崇文總目云皆述隂陽日辰數䜟今攷三書凡
 十一卷盖無足深据云
子夏傳
 隋志周易二卷魏文侯師卜子夏傳殘缺梁六卷按
 唐志題卜商亦止二卷亡全文諸儒請不帖經然則
 梁有六卷至隋殘缺止存二卷唐盖承隋本也崇文
 中興書目乃有十卷崇文謂非子夏所傳故剟去子
[051-5a]
 夏名以祛後人誤惑中興亦云或謂卜子夏傳程可
 久曰子夏傳京房謂之箋近世有陋儒用王弼本為
 之注鄙淺之甚凡先儒所引子夏傳此書皆無之熙
 寧中房審權萃訓故百家凡稱子夏者皆取後贗本
 按正義引子夏傳云雖分上下二篇未有經字此説
 不可謂不近古也至崇文總目云篇第畧依王氏易
 決非舊文元豐二年楚州連水縣丞張聘賢論次者
 亦止王本自以為出於近世而信其以為子夏不疑
[051-5b]
 反謂唐孔頴達陸徳明所引止見其偽本且引歸妹
 六五傳云古者王女下嫁於諸侯衣服不繫其夫下
 王侯一等為出詩小序不知詩小序衛宏之徒所作
 非卜氏也中興書目則謂陸徳明所引與近本間有
 合者若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比今本地蔵水
 而澤也水得地而安也但小異爾至束帛戔戔作殘
 殘又云五匹為束三𤣥二纁象隂陽則今本無此先
 儒疑非卜商遂謂漢杜子夏作然漢又有梁丘家鄧
[051-6a]
 彭祖亦字子夏非有明据也晁以道云唐張弧偽作
 劉知幾直以為易無此傳竊謂卜子夏未嘗傳易正
 義所引亦無卜字京房之箋恐亦是後人託其名以
 行梁隋唐乃京房所箋及唐初孔頴達本而崇文中
 興張聘賢房審權本則唐初本已亡而張弧書也所
 謂比卦與陸徳明稍合者依倣為之以求信於世爾
 京房箋本不復可見矣
田何易
[051-6b]
 前漢書田何以上下經十翼離為二十篇而解者自
 為章句何以授王同周王孫丁寛服生皆著易傳數
 篇何字子装自魯商瞿受易於孔子五傳而至何丁
 寛之學最盛寛字子襄梁人從何受易後從周王孫
 受古義號周氏傳作易説三萬言訓故舉大綱而已
 寛再傳而得施讐孟喜梁丘賀繇是易有施孟梁丘
 之學讐字東卿沛人一傳張禹再傳彭宣皆有傳而
 施氏有張彭之學喜字長卿東海蘭陵人好自稱譽
[051-7a]
 得易家占候隂陽烖異書詐言田生死時枕喜膝獨傳
 喜按隋志喜章句八卷殘缺梁十卷喜授白光翟牧
 而有翟孟白之學賀字長翁琅邪諸人從京房學易
 更事田王孫王孫受丁寛學三傳而得王孫張鄧彭
 祖衡咸而梁丘又有王孫鄧衡之學又有髙氏之學
 葢髙相也無章句專説隂陽烖異自言出於丁將軍
 將軍寛也
焦贛易林 六十四卦變
[051-7b]
 讀書志焦贛延夀易林十六卷費直題其前曰六十
 四卦變唐王俞序每卦變六十四總四千九十六首
 皆為韻語程可久曰於乾之姤云仁政不暴鳳凰来
 舍四時順節民安其處乾之同人云子號索哺母行
 求食返見空巢訾我長息與潜見之義了不相蒙至
 泰之需云東隣好女為王妃后莊公築館以尊主母
 歸於京師季姜喜悦莊公築館乃王姬下嫁非妃后
 也其用事已不可据紹興辛巳完顔亮入㓂沈丞相
[051-8a]
 判明州用以筮之遇比之隨云過時不歸若悲雄雌
 徘徊外國與叔分離又有以筮之者遇解之大壯云
 驕胡大形造惡作㓙無所能成還自滅身其占驗如
 此崇文中興書目不著而今卜肆有之或者卜筮家
 託之贛以行爾然崇文總目云第述隂陽災異之言
 與聖人之經不類若非晁程之所見者大抵術數家
 毎託之古人以為信如素問謂之黄帝岐伯命書謂
 之東方朔地理書謂之李淳風盖無足怪贛得隐士
[051-8b]
 之説託之孟喜而孟氏之徒不肯自以為喜之學又
 詭託之田何毛氏所謂彼亦自愧其不經更相假借
 以為重者要之不過卜筮家術不足以語聖經也
京房章句 約象 貞悔 互體
 隋志漢京房章句十卷唐同舊題京房傳吳陸績注
 晁氏曰皆星行氣候之學非章句也程可久曰房易
 積數初為下貞二為中貞三為上貞四為下悔五為
 中悔上為上悔二三四為互體三四五為約象今傳
[051-9a]
 注未有約象之名唯術數家見之崇文中興書目不
 著其書當在民間按漢書房受易焦延夀以明災異
 得幸為石顯所譛誅其學授殷嘉姚平乗𢎞而易有
 京氏之學與田焦費並行毛伯玉曰房本李氏推律
 自定為京氏房不難更其氏姓則祖其學者固宜傅
 會假合乾坤相易坎離相奪以為當然也房字君明
費直易分彖象傳入經/
 隋志漢單父長費直周易注四卷唐同按費直傳徒
[051-9b]
 以彖象繫辭十篇之言解説上下經崇文總目云以
 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自費氏始盖誤以之言為文言
 且鄭康成易猶以文言説卦序卦合為一卷則不始
 於直明矣吳斗南云解經但用彖象繫辭似於每卦
 之後列彖象繫辭去其篇第之目而冠傳字以總之
 正如杜元凱春秋解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也然
 彖象繫辭之名一没而汨亂古經則始扵此劉向以
 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或脱去无咎悔亡惟費氏
[051-10a]
 經與古合然則易之篇名次第雖亂於直而田何之
 易傳之衆而易差古文惟直本未失也特未聞直有
 注者唐亦云章句十卷恐未真也方田學盛行費氏
 只傳民間至後漢陳𤣥鄭衆康成馬融荀爽之徒皆
 學費氏費興而田焦京諸易微矣
鄭康成注
 隋志後漢大司農鄭𤣥注周易九卷唐十卷未知何
 縁増一卷也崇文總目止有一卷唯文言説卦序卦
[051-10b]
 雜卦合四篇餘皆逸指趣淵確本去聖人之未逺也
 中興亡
王肅注
 隋志魏將軍王肅注周易十卷唐同崇文總目乃十
 一卷題王肅傳云後人纂陸徳明釋文所取者附益
 之非肅本書中興亡肅字子雍
晉易髓
 中興書目易髓八卷卦及繫辭題晉人撰按前志無
[051-11a]
 之中興得於民間
王弼注 韓伯注 略例 大衍論
 隋志周易十卷魏尚書郎王弼注六十四卦六卷門
 人晉大常韓伯注繫辭以下三卷弼又撰略例一卷
 弼字輔嗣山陽人伯字康伯潁川人唐志七卷又有
 大衍論三卷然則弼注六卷其一略例也獨大衍論
 隋既無之唐本恐亦後人託之者也中興書目弼又
 有易辨一卷論易論彖論象亦類略例或言弼著此
[051-11b]
 書已亡晉得之王羲之承詔録此書藏於祕府世莫
 得見自漢以来言易者為隂陽烖異符䜟卜筮星歴
 象數無復近正至弼始歸之人事無隐祕竒怪之説
 自是學者靡然從之至唐而弼易專行衆學盡廢唯
 梁有晉揚州刺史顧夷等難輔嗣義一卷至隋已亡
 孫盛謂六爻變化五氣相推弼皆擯落多所不闗李
 鼎祚云天象難尋人事易習折楊黄華學徒多從之
 程正叔曰弼元不見道盖以老莊之意解之也毛伯
[051-12a]
 玉曰弼未生時荀爽陸績虞翻皆以易名家大同小
 異京房焦贛之餘波也翻等既死而後弼始作易傳
 弼死裁二十四惜哉獨喜其少年有髙識亦恨其所
 見未審而鋭於著述也
正義 𤣥談
 唐貞觀中國子祭酒孔頴達奉勑為正義十四卷初
 號義賛詔改正義顔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談于志
 寧與焉馬嘉運駮正其失序云與博士馬嘉運太學
[051-12b]
 助教趙乾時等參定頴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永徽
 中詔太尉長孫無忌與諸儒刊定序與前修䟽人及
 四門博士蘇徳融等對詔更令裁定功未就復詔中
 書門下與國子三館博士𢎞文館學士考正序云勅
 使趙𢎞智覆更詳審以為王輔嗣之注獨冠古今所
 以江左諸儒並傳其學河北學者罕能及之其江南
 義疏十有餘家義涉於釋氏唯以輔嗣為本采衆説
 傅益之本朝端拱初國子司業孔維等奉詔再是正
[051-13a]
 主申王學云頴達又以所得撰周易六十四卦𤣥談
 六卷
正義補闕
 崇文總目周易正義補闕七卷不著撰人名氏自謂
 禆頴達之闕盖出於近世云
周易外義
 中興書目周易外義三卷不知作者多案諸經傳以
 釋注疏之言
[051-13b]
易訓
 中興書目易訓三卷本朝至和中屯田郎中宋咸撰
 咸以既補注易以其餘義百餘篇大可疑者三十有
 六題曰易訓謂訓其子而已
李鼎祚集解
 中興書目唐著作郎李鼎祚周易集解十卷按唐志
 集注周易十七卷子夏孟喜京房馬融荀爽鄭康成
 劉表何晏宋𠂻虞翻陸績干寶王肅王弼姚信王廙
[051-14a]
 張璜向秀王凱冲侯果蜀才翟𤣥韓康伯劉儼何妥
 崔璟沈麟士盧氏崔覲孔頴達三十餘家又引九家
 易乾鑿度義所謂蜀才者人多不知按顔之推云范
 長生也隋志所錄易類六十九部今所有七部而已
 乾鑿度是緯書焦贛易林又屬卜筮闗子明不載書
 目子夏傳干寶王肅之書多是偽本然則隋志所錄
 捨王弼皆未得見也自餘獨鼎祚所集者時可見其
 大指今又亡七卷惜哉其所取荀虞之説為多崇文
[051-14b]
 總目云大抵以卦互體縁爻索變盖本易家師承之
 舊其自序云自卜商之後傳注百家唯王鄭相沿頗
 行於近代鄭則多參天象王乃全釋人事易之道豈
 偏滯於天人哉而天象難尋人事易習折楊黄華學
 徒多從之今集諸家刊輔嗣之野文補康成之逸象
 盖宗鄭學者也
隂𢎞道新論䟽
 崇文總目周易新論疏十卷唐隂𢎞道撰𢎞道仕為
[051-15a]
 臨渙令世其父顥之學雜采子夏孟喜等一十八家
 之説參訂其長合七十二篇於易家有助云中興井
 氏皆無之豈軼於兵間邪
一行傳
 中興書目周易傳十二卷唐沙門一行撰采前代諸
 儒古説無闕者凡四卷郭兼山父子因論歴云論歴
 取一行則可論易取一行則不可彼所謂大衍歴者
 強名之耳非真大衍也
[051-15b]
舉正
 崇文總目唐蘇州司户郭京撰稱家藏王弼韓康伯
 手札周易本及石經校正一百三十五處二百七十
 三字其序言今所習者或將經入注用注作經小象
 中間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辭注内移後義却處於前
 舉正其訛讀書志云盖以繇彖相證託之王韓手札
 與石經耳知渙之繇利涉大川下有利貞而彖辭無
 之則增入漸之繇女歸吉下無也字而彖辭有之則
[051-16a]
 削去它皆類此
演聖通論
 中興書目周易演聖通論十六卷本朝前知制誥胡
 旦撰其説多引注疏及王昭素論為之商𣙜旦字周
 父濵州人
口義
 中興書目周易口義十卷本朝直集賢院石介撰建
 本作解義説本王弼介字守道號徂徠先生兖州人
[051-16b]
 傳孫明復之學
王洙言象外傳
 崇文總目周易言象外傳十卷中興書目云十二篇
 本朝王洙撰洙字原叔應天人以通經侍講天章閣
 集諸儒易説折𠂻其理依卦變為類自序云論次舊
 義傅以新説以王弼傳為内摘其異者表而正之故
 云外傳
張弧王道小疏
[051-17a]
 中興書目周易上經王道小疏五卷唐大理評事張
 弧撰其説周易有王道為治國治家治身之鑒誡其
 所疏並依王弼意廣義𤣥者則略而取之注簡義眀
 者則全而取之先賢不言者則添而疏之號曰小疏
 舊十卷今止存上經
要削
 中興書目周易要削三卷題丘園子王隠撰自序謂
 綜康成輔嗣軰所説曰要削者言撮其要也稱天寶
[051-17b]
 庚寅知為唐人
李翺易詮
 中興書目易詮七卷唐李翺撰先説八卦次列六十
 四卦并雜卦翺字習之案本傳不言著此書
陸希聲傳 㣲㫖
 中興書目易傳上下經分為六卷唐太尉中書門下
 平章事陸希聲撰希聲蘇州吳縣人大順中棄官居
 陽羡自號君陽遁叟按後説云著易傳十篇上經第
[051-18a]
 一下經第二又有演文伸係等八篇又撰易圗指説
 釋變微㫖四卷通為十卷又撰文證一卷非十編之
 目今止存上下經二篇分為六卷又㣲㫖一編分為
 三卷設為問答崇文總目云初隴西李阮學其説以
 為上下經傳二篇思屬近妙故希聲自為之解餘篇
 差顯不復為注盖近世之名家歟
甘棠正義
 崇文總目周易甘棠正義三十卷五代梁任正一撰
[051-18b]
 据孔頴達正義而申演其説正一為陜州大都督
易論
 崇文總目易論三十三卷本朝處士王昭素撰以注
 疏異同互相詰難蔽以己意太祖時嘗召令講易昭
 素開封酸棗人後有徐徽撰易論纂要一卷王介父
 題云予嘗苦王先生易論晦而難讀徐徽生刪取其
 略以示予又取其義可傳及雖不足傳而猶可論者
 存之
[051-19a]
劉牧王弼易辨
 中興書目劉牧王弼易辨二卷凡二十八篇石介撰
 又云宋咸撰其説取王弼謂劉牧以五十五數天五
 退藏為四象者為鈎隐圗之精義非是獨摘乾坤二
 卦以見其餘
胡安定口義
 中興書目周易口義十卷又有繫辭説卦三卷本朝
 國子監直講胡瑗撰援以易説授其弟子因記之為
[051-19b]
 口義大抵祖王弼瑗字翼之號安定先生泰州人
史氏口訣義
 崇文總目周易口訣義六卷河南史徴中興書目作
 史文徴撰讀書志曰唐人直抄孔氏䟽以便講習故
 題曰口訣
王逢傳
 讀書志易傳十卷王逢撰逢為國子直講其學宗王
 弼號廣陵為王介父客年雖不夀著述甚富
[051-20a]
蘇軾傳
 中興書目易傳九卷讀書志云毘陵/易傳當是蜀本本朝翰林學士
 蘇軾撰父洵作此傳未竟疾革命軾卒其業軾字子
 瞻眉州人晁氏云謂卦不可爻别而觀之其論卦必
 先求其所齊之端則六爻之義未有不貫者未嘗鑿
 而通也
王荆公解
 中興書目易解十四卷讀書志云易義二十/卷建本二十七卷本朝司
[051-20b]
 空王安石撰安石字介父臨川人始封荆公後封舒
 王有上下經至雜卦外有卦象論統解易象讀書志
 云介父三經義皆頒學官謂之新經獨易解自謂少
 作不專以取士故紹聖後復有龔原耿南仲三書偕
 行於塲屋
耿南仲解義
 中興書目周易解義十卷國子祭酒耿南仲撰讀書
 志云注二十卷建本題進周易解義南仲字晞道開
[051-21a]
 封人
龔原續解義
 中興書目周易續解義十七卷讀書志云注二十卷
 工部侍郎龔原撰原字深之括蒼人學者多師之一
 十五卷後乃雜義有釋卦釋彖釋象辨重卦辨上下
 位辨上下繫辨古今篇按二家解義而晁氏為之注
 且卷數多於書目豈蜀本以注行邪楊中立頗不然
 之
[051-21b]
伊川傳
 中興書目易傳六卷解六十四卦本朝崇政殿説書
 程頥撰元符二年自序頥字正叔河南人號伊川先
 生其學出於周茂叔自漢以来言易者局於象數之
 偏展轉推測流於方技自王輔嗣一掃羣説獨據義
 理人事言之雖未能盡識經㫖而易可尋矣本朝諸
 君子如胡石亦只是依近注疏王蘇又太濶略至正
 叔傳出義理彰明而輔嗣之學淺矣其答張閎中書
[051-22a]
 易傳未傳自量精力未衰尚覬少進其不苟如此嘗
 以易傳示門人曰止説得七分後人更須自體究也
 正叔兄顥字伯淳號明道先生亦有説易處載之語
 錄曾穜裒之為大易粹言云
鄭氏翼傳
 周易翼傳原/缺卷近時鄭汝諧撰盖謂孔子翼文王之
 經此則翼伊川之傳也汝諧字舜舉自號東谷
横渠説
[051-22b]
 易説三卷題横渠先生韓元龍刊於建康府漕臺主
 管文字胡大元校勘按張載字子厚秦人號横渠先
 生舊坐虎皮與諸生講易一日見程伯淳兄弟及講
 易輒徹去虎皮謂諸生曰有二程眀易前此所講説
 未是可往見之不知此書子厚晚年以所得刪正邪
 或好學者以門人所記錄與正蒙類為此書也多所
 發明有二程未到處
芸閣解蜀本三家/解之一
[051-23a]
 讀書志芸閣先生易解一卷吕大臨撰有統論數篇
 無詮次未成書也大臨字與叔藍田人自號芸閣學
 出程氏
㳺定夫易説粹言/之一
 廣平㳺氏易説㳺名酢字定夫建安人學出程氏
龜山易説粹言/之一
 龜山楊氏易説楊名時字中立延平人號龜山先生
 學出程氏
[051-23b]
漢上集傳 卦圗 叢説
 中興書目易集傳十一卷紹興初翰林學士朱震撰
 震字子發荆門人晁氏云自謂其學以程伊川為宗
 和會邵康節張子厚之論合鄭康成王輔嗣之學為
 一多采先儒之説以成故曰集傳又有叢説一卷卦
 圗三卷毛伯玉力詆其卦變互體伏卦反卦之失謂
 如乾五為坎坎變離離為飛故曰飛龍之類又如蒙
 六三一爻五變爻無定象頗中其膏肓云
[051-24a]
四學淵源
 中興書目四學淵源論三卷凡四十篇曰總論曰諸
 卦論曰諸卦雜説本朝郭忠孝撰忠孝字立之河南
 人號兼山先生曾穜獻之以二程張子厚㳺定夫楊
 中立并忠孝父子合七家易解為一書題曰大易粹
 言刊於龍舒郡齋以忠孝之解為易説與四學淵源
 之目不同未知館閣所藏異同也其子雍字子和號
 白雲先生放浪長楊山谷間嘗詔不起亦著易説自
[051-24b]
 序其先人受業伊川二十餘年念其學殆將冺絶於
 是更潜稽易象以述舊聞紹興辛亥嵗序不以彖為
 卦辭而直循王弼之名以為孔子自言其彖泥於卦
 變毛伯玉不以為然竊謂郭氏雖嘗學於伊川之門
 而其學不著至其子自相祖述為一家之學未為無
 得於易而非復伊洛之舊聞尹和靖云忠孝自黨事
 起不與先生往来及卒亦不致奠
鮑極重注
[051-25a]
 中興書目周易重注十卷治平中建昌軍司户鮑極
 撰右司諫鄭獬表進祕閣校理錢藻序宣和中祕書
 少監孫近重行改定取翼賛附經之末以全一家之
 書
陳瑩中易説
 中興書目易説一卷本朝贈諫議大夫陳瓘撰瓘字
 瑩中南劍人自號了翁竊嘗從其孫大應見了翁有
 易全解不止一卷也多本卦變與朱子發之説相類
[051-25b]
鄒志完繫辭義
 中興書目易繫辭義三卷本朝兵部侍郎鄒浩撰浩
 字志完常州人
房審權義海
 讀書志周易義海一百卷本朝熙寧間蜀人房審權
 撰集鄭𤣥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專明人事者為
 一編諸家説有異同輒加評議附之篇末程可久云
 所取子夏傳贋本也至紹興庚辰江都李衡又刪削
[051-26a]
 其文義之重疊者而益之以伊川東坡漢上龔深父
 之説謂之義海撮要云衡字彦平
顧思叔義類
 中興書目周易義類三卷題顧思叔撰以先儒論易
 不同因取其辭説同者分目而聚之凡九十五條
劉鄭注
 中興書目劉鄭注周易六卷集劉牧鄭夬二家所注
 集者不知其名
[051-26b]
凌唐佐集解
 中興書目周易集解六卷本朝朝奉大夫凌唐佐撰
劉槩繫辭解
 中興書目周易繫辭解十卷劉槩撰有論以括其大
 意槩字仲平
陳禾傳
 中興書目易傳十二卷本朝正言陳禾撰
張舜文易索
[051-27a]
 中興書目易索十三卷本朝承議郎張汝明撰每卦
 以索曰釋經外有觀象觀變玩辭玩占叢説通十三
 卷汝明字舜文吉州太和人登元祐壬申第知岳州
 卒㳺酢定夫志其墓其説亦支離盖以意逆之者也
葆光解
 中興書目易解十卷紹聖中泉州教授張弼撰弼字
 舜元莆陽人按紹聖二年章惇劄進其周易解義九
 卷今建本二十五卷賜葆光處士三年授福州司户
[051-27b]
 參軍充泉州州學教授黄裳龔原皆序之稱其明於
 象數古今之説閲之殆盡未能當意黙誦繫辭二十
 年一日釋然而悟得大例幾百條毛伯玉云其易專
 主輔嗣今觀其義亦主卦變如朱子發
太學十先生易解
 林疑獨慎㣲吳子進袁志行李元量劉仲平路純中
 洪成季陳子明鄭正夫閻彦升共成一書凡十二卷
 又有説卦以後論三卷亦有發明處
[051-28a]
四李全解
 四李先生周易全解十卷説卦以後三卷李彦章元
 達端行聖與舜由彦安士表元卓合成一書宣和四
 年序者不著其名謂四人者俱有職於庠序則太學
 講義也
大學周易新講義
 大學周易新講義三十七卷統例一卷不著其人紹
 聖丁丑中都本
[051-28b]
大學直講繫辭
 繫辭即説卦也大學直講繫辭十二卷不著其名
  右四書皆三舍時學舎講義也
 雜見旁證 房𤣥齡龍昌期盧穆孫坦句徽代淵薛
 温其陳文佐陳皋劉巘子珪楊繪元素汪沿于弇見
 房審權義海又有白氏集氏范氏亡其名陸績虞翻
 仲翔虞喜王符王廙王嗣宗馬融季長徐邈荀悦荀
 柔之荀爽慈眀崔憬劉向子政劉歆劉表劉昞劉遵
[051-29a]
 向秀子期董遇姚信張璠張賔張晏張軌董頴侯果
 孟康崔子𤣥服虔宋𠂻見晁以道古易虔薛音注見
 陸徳明引又有傅氏不著其名皇甫謐見正義
李授之經解通義
 中興書目周易經解通義三十卷紹興初知簡州李
 授之撰每卦之首各著論一篇以言一卦之大要又
 著論十篇明易之指趣
解微
[051-29b]
 中興書目周易解微三卷不知作者言八卦繫辭
易傳
 中興書目易傳四卷不知作者自乾至益
易樞
 中興書目易樞十卷不知作者釋六十四卦
劉翔解義
 易卦解義二卷貴州文學劉翔撰紹興十五年表進
 監學官看詳云通達經㫖附近人情間出新意議論
[051-30a]
 不詭旁涉史傳援證眀白特差福州教授藏其書禁
 中翔福州人鄱陽洪邁序以上下經離為二卷據王
 弼本繫辭以下卷頗多盖非翔之舊云邁字景盧
沈丞相小傳
 中興書目易小傳六卷紹興中左僕射沈該撰每卦
 别為一論都聖與作周易變體推廣其説
李莊簡易詳説
 莊簡名光字泰發謚莊簡紹興中謫嶺南著書十卷
[051-30b]
 自號讀易老人淮漕錢冲之序其後云其學自劉元
 城元城名安世字器之學於司馬君實
解東卿疑難圗解
 周易疑難圗解三十卷二十九卷内十/三卷分上下鄭東卿撰一
 本稱合沙漁父紹興丁巳自序云為朋友講習而作
 始得富沙丘先生告東卿曰易理皆在於畫於是日
 畫一卦寘之座右周而復始厯五朞而後有所入醫
 算卜筮之書神仙丹竈之説經傳子史凡與易相涉
[051-31a]
 者皆博觀之不泥其文字而一采其意㫖以求吾之
 卦畫東卿字少梅丘先生名程字憲古建陽人嘗有
 詩云易理分明在畫中誰知易道畫難窮不知畫意
 空箋注何異丹青欲畫風少梅學傳潘冠英潘説十
 三卦數處内象極當而少梅所撰無之盖聞之鄉人
 于公梁國輔于親受之潘也
吳園解
 周易解九卷題吳園先生又有序論五卷雜説泰論
[051-31b]
 張根字知常饒州徳興人吳園所居地名也
 
 
 
 
 
 
 厚齋易學附録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