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a0046 厚齋易學-宋-馮椅 (master)


[01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厚齋易學卷十一     宋 馮椅 撰
易輯傳第七
經上篇同人大有/
離下/乾上
同人
  朱子發曰三畫以初為地二為人三為天重卦四
  猶初也五猶二也上猶三也九五應乎六二同人
[011-1b]
  也
  勾氏曰上居位之貴肯同其下
  程可久曰同者同其不同如春秋書同盟同圍之
  同
  司馬君實曰君子樂與人同小人樂與人異與人
  同者人亦同之與人異者人亦異之 又曰草木
  鳥獸不可同也
  李去非曰同人與比異比為人所比同人與人同
[011-2a]
  者也
  案上乾君也下應六二在下卦之中人位也故曰
  同人言君上之同乎人此包犧文王命卦之旨也
  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聖人與人同欲皆其義也
 贊曰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
  李子思曰一隂疑可以綂衆陽矣而位則居二故
  止可以為同人之象而不可以為大有
  趙氏曰一隂居二是柔得中而有謙以下同乎人
[011-2b]
  之象
  朱子發曰父子君臣夫婦朋友長幼其位不同而
  相與㑹於大同者中也過與不及睽異而不同矣
 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未始不同得其所同然則心
  同心同則徳同
  李季辨曰天下之人所稟各異等倫則相絶也然
  其中有不約而同者天理之一也目有同視耳有
  同聽至於心獨无所同然乎以應乎/乾為義
[011-3a]
   三說各以贊之一明之大抵孔子贊易五陽一
   隂之卦則以一隂為主明卦名義自是孔子之
   例非經之本旨也至序卦乃云與人同者物必
   歸焉則經之本旨孔子非不知之
 雜卦曰同人親也
   右明卦義
 象贊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
  陸希聲曰日離于天其體同也火炎而上其性通
[011-3b]
  也
   此亦孔子新意
   右明卦用
 序卦曰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
  程正叔曰不交則否相同則為同人義相反故相
  次 又曰世之方否必與人同欲乃濟同人所以
  次否也
  胡周父曰天下否塞之久人人欲其亨通是必君
[011-4a]
  子同志以興天下之治則天下同心歸之
  李子思曰乾坤六子迭相用事而象顯卦成獨中
  女之卦其象未見故作易者以離交乾設為同人
  大有二卦以盡之 又曰離之性上傅乎乾而乾
  之性亦下同乎離非復如向者乾上坤下兩不相
  交而否塞不通此同人之卦辭所以與否相反也
  案即否之乾上以離易坤初三兩爻變也序卦有
  正意而諸說旁通皆可以推之
[011-4b]
   右明卦序
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
 贊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
  陸希聲曰同人于野亨道大公也利涉大川應乎
  天也
  程正叔曰天下大同之道則聖賢大公之心也常
  人之同者以私意所合乃暱比之情耳故必于野
  而无逺不同也天下皆同之何險阻之不濟哉
[011-5a]
  馮當可曰以卦體言之則有大同之義以卦爻言
  之則示阿黨之戒野外也二之從五離之麗乾皆
  自内而外理契至公則雖胡越之殊為一心私狥
  於己則雖室家之壼有異志
  薛氏曰自朝及野君人之道也故門无咎郊无悔
  野方亨
  楊中立曰人之常情暱近遺逺則其同不廣矣
  李仲永曰以乾健而涉難无所不利陽以隂為難
[011-5b]
  五陽一隂故不足以為難而利涉焉
  正義曰與人同心足以濟難
  聞之曰古之聖人唯能通天下之志故能成天下
  之務際天所覆志无不通則成大事濟大難立大
  功无往而不利也以象言之野天際之象坤龍戰
  于野是也離中虚舟虚之象乾健行之象也際天
  所覆皆與人同則志无不通以健行舟則雖有大
  川涉无不利健以言其合衆力也
[011-6a]
   右明卦象
 贊又曰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
 通天下之志
  李子思曰卦辭反否昔也不利君子貞而今也利
  君子貞
  案君子貞以乾在上言否隔大同所以為利不利
  之别也
  鄭舜舉曰人臣為羣陽之宗易失之私故同人之
[011-6b]
  彖爻多戒辭人君為羣陽之宗上下順從故大有
  之彖爻多吉
   右明卦占
初九同人于門无咎
 贊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
  蘭惠卿曰處同人之初始出門而同人者也
  李季辨曰一隂在二衆陽所欲同也初最近之出
  門而相遇
[011-7a]
  劉氏曰六二在外門之象也
  程可久曰六隂數耦動闢有門之象
  案同人之時五陽皆同一隂在二初出即遇之六畫
  一門之象也隨之初九節之九二皆前遇六取象
  於門
   右明象
  林黄中曰二五正應也初九六二以近而同宜若
  有咎矣然初在二下不隔五路无乘陵之象又誰
[011-7b]
  咎之哉
  案初九六二各當其位近而相得出門相遇非邀求
  結約以為同者也衆陽在外未嘗涉害誰得而咎
  之
   右明占
六二同人于宗吝
 贊曰同人于宗吝道也
  林黄中曰異體為配同體為宗二於五為配於初
[011-8a]
  三為宗何者同離體也
  李季辨曰衆陽皆欲同二而二與下體同同于宗
  也然非正故吝
  張舜文曰親其所親則疎者隔矣黨其所黨則逺
  者疑矣不亦吝乎
  案初與三皆近而其情相得又離之為卦本以一隂
  麗於二陽之間其相與之同決非乾之三陽所能
  間矣特同人之義貴乎大同不貴乎自私也
[011-8b]
   右明象占
  程可久曰當同人于野之時僅同于宗所以吝也
  張敬夫曰同人于野則曰亨同人于門則曰无咎
  同人于宗則曰吝推此則聖人之心可見矣
  案卦曰同人于野亨與二也爻同人于宗吝不與
  二也同比六二而一與一不與何也卦論成卦之
  體爻論一爻之義也
   右明爻義
[011-9a]
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髙陵三歲不興
 贊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
  朱子曰剛而不中上无正應欲同於二懼九五見
  攻故有此象
  胡翼之曰以剛據陽志好强暴欲私六二而奪其
  應以不正加人不敢顯然興戎但伏於草莽又升
  髙陵以望之
  張舜民曰離為甲胄為戈兵戎之象也諸陽莫不
[011-9b]
  願同二而五以正應專有之三以炎上之剛欲與
  之戰自度内虚之力不足以當乾之剛健至于三
  嵗不敢興也
  都聖與曰愛惡相攻逺近相取物之情也六二柔
  中草莽之象也伏戎于莽下据六二之象也
  劉子珪曰用壯而强欲人之同乎已居下體之上
  故謂之陵有憑上之志故謂之升三嵗不能興則
  五與二通矣
[011-10a]
  李季辨曰三與五隔三爻故曰三嵗
  案内据乎二伏戎以待五之至而敵之升髙陵以望
  五雖三嵗之久而不敢興何者下固不能以敵上
  私固不能以勝正也同人者師之伏也故因離之
  外剛為甲胄戈兵而取伏戎之象三嵗不興猶屯
  六二之十年乃字也其必待三嵗十年何也逺近
  之勢異也其三歲十年之久近又何也屯者塞同
  者通時不同也
[011-10b]
   右明象占
  程正叔曰卦惟一隂諸陽之志皆欲同之然以中
  正之道正應乎五三與之比而欲奪之故其象如
  此深見小人之情狀不曰凶者不敢發未至於凶
  也
  司馬君實曰三四者上下之際異同之分也故迭
  爭而交不勝也伏戎于莽下襲上也乗其墉上陵
  下也三不興而四弗攻吉逆順之勢也
[011-11a]
  李子思曰天下之理聚則必爭卦以相同為義而
  三則伏戎四則乘墉五則大師克何也二應五而
  三四据之所以爭也嗚呼出而與人同至易至簡
  之事而乃如此故易中必知險簡中必知阻不學
  易者殆不可以涉世變也
   右明爻義
九四乘其庸弗克攻吉
 贊曰乘其庸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
[011-11b]
  王介父曰墉保内以扞外也
  程可久曰墉限内三之象
  李季辨曰四欲同二而隔九三故乘九三之墉
   右明象
  都聖與曰剛不中正犯義以陵人之象也位本隂
  柔則知義不勝之象也
  程可久曰與迷復者異矣
  張知常曰不曰悔亡而言吉聖人貴遷善如此
[011-12a]
   右明占
  朱子發曰三非犯已二非已應乘墉豈其宜哉
  胡周父曰二為卦主五為君位君臣同心三乃升
  陵而敵五四又乘墉而攻三則積嵗不興弗克攻
  宜也
  朱子曰乘其墉矣非其力之不足也特以義之弗
  克而不攻耳故吉
  郭子和曰三四居二五之間故有爭奪之象乘墉
[011-12b]
  之逼過於伏戎弗克之攻過於不興何吉之有本
  爻言此深罪三之伏戎也
  案三四皆欲同二而二五正應君臣之義也誰能
  奪之然三之不興僅免凶咎而四之弗克乃吉何
  也三之所欲敵者五也四之所欲攻者三也逆順
  異也四之失在乘九三耳弗克攻則吉矣故曰吉
  吉以弗克攻言不計其乘墉之失也抑又觀之同
  人六爻皆无吉義聖人似太不恕也故於衆爻之
[011-13a]
  中擇其可吉者以九四當之
   右明爻義
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
 贊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
  林黄中曰詩不云乎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
  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夫人乖離則悲遇合則喜
  此天下之至情也
  程正叔曰五同於二而為二陽所隔自以為義直
[011-13b]
  理勝憤抑至於號咷然邪不勝正終必得合故後
  笑也
  案此與旅上九笑號先後正相反萃初六亦言號笑
   右明象
 贊又曰大師相遇言相克也
  代氏曰三四敵強大興師方可克之傳曰如二君
  故曰克
  王介父曰兩剛雖俱抗五然各欲擅其私而非同
[011-14a]
  心者也是以不能克五而為五之所克商周之不
  敵此之謂也
  程可久曰卦反變為師故三四五皆言兵戈以此
   右明占
  程正叔曰不取人君同人之義者不與天下大同
  而獨私一人非君道也
  王氏逢曰以剛居上非所以善同于下而又同乎
  己之應失同人于野之義九三九四所以悖之
[011-14b]
  楊中立曰雖克相遇止於後笑亦不言吉也
  李子思曰物將有合也而或間之則不可以不去
  故頤中有物必噬而求合同人之卦柔得位得中
  而應乎乾豈知有是事哉唯自二之五不免歴三
  四兩爻而後至經歴險阻而激起爭端此涉世之
  常也爭既息而二五自合豈終能為間也哉
  案九五大君當與天下相孚於大同之世而乃今
  私繫所應是以彊弗友之徒競起而爭之夫以上
[011-15a]
  伐下直舉而錯之爾何至動大衆而僅能勝之哉
  私故也作易者以為失君人大同之道故備言其
  私昵之狀而以敵國交兵之法言之其訓嚴矣
 說卦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黙或語二人同心
 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
  案五於二其悲哀之極至於號咷征戰之爭至於
  大師不至於笑而相遇不止者以隂陽之至情君
  臣之正應有真同者存也孔子是以發明言外之
[011-15b]
  意曰其利斷金以見大師之必克也
   右明爻義
上九同人于郊无悔
 贊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
  案上去二逺孔子又發此占外之旨
  朱子發曰乾天際有郊之象
  張舜元曰需于郊亦乾之象也郊野皆以天際取
  象或乾之初或乾之上唯其時物而已同人于宗
[011-16a]
  以其親也同人于門以其近也同人于郊以其逺
  也若夫同人于野則與衆大同矣邑外曰郊唯取
  在外之象
   右明象
  劉氏曰非无同二之志以逺而外不與五爭是以
  无悔
  毛伯玉曰有悔者悔而无及也乾之亢豫之遲是
  也无悔者无使有悔也同人之于郊咸之其脢是
[011-16b]
  也悔亡者无所可悔也恒之久中晉之衆允是也
   毛說雖未必盡當一經之義亦可以推矣
   右明占
  楊廷秀曰君子之於人異勿處先同勿處後
   右明爻義
  林黄中曰同人之時二五同心天下莫不同矣苟
  非憑陵强暴之徒皆有同人之義是故初在二之
  下不為九五之難自門而出即同於二同於二則
[011-17a]
  同於五矣上在五之上不為六二之難自郊而入
  即同於五同於五則同於二矣故唯初上之爻不
  罹於悔咎也
  案五陽欲同乎一隂而一隂不能皆同乎五陽則
  以其同體者親之然失大同之義矣故曰于宗吝
  若夫五陽之情九五以其正應且居尊而臨下必
  欲同之而九三以同體而近以抗五九四又以九
  三之隔也而攻三然終不勝乎九五之正應故終
[011-17b]
  於相遇而九三之伏戎不興九四之攻不克也若
  夫初上之逺近雖異而皆處不爭之地是以无悔
  咎之失
   右明六爻
乾下/離上
大有
 贊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
  程正叔曰居尊執柔物之所歸
[011-18a]
  楊中立曰以虚受之能有其大也
  馮當可曰上下五陽皆為己有所以謂之大有也
  林黄中曰大有者有天下之大也剛為大而柔有
  之乾為大而離有之也
  案贊言尊位大中則諸侯大夫不與焉而止据卦
  義言之則大小不同而其為富有之義一也
  蘭惠卿曰凡物非其有而有之則為大有若以天
  子富有天下言之則有礙若以卦義言之則有理
[011-18b]
  盖以陽有隂以大有小于理為順而以隂有陽以
  小有大于理非所當也今五陽乃為一隂之所有
  迹若可疑然以其得尊位大中然後可以奄有天
  下而不為過也不曰有大而曰大有其㫖微矣若
  夫序卦曰有大者則又就卦中别取義非命卦之
  本指也
  鄭少梅曰以陽統隂可謂有衆不可謂大有
  李子思曰衆陽象君子其出應文明之主者乎
[011-19a]
 説卦曰大有衆也
  案此以五陽言之
   右明卦義
 象贊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
   右明卦用
 序卦曰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
  鄭少梅曰能大同然後能大有
  林黄中曰同人之時天下莫不同矣然而未能有
[011-19b]
  之何也為其以九居五无含容之義衆陽並爭而
  未有歸也反而易之以六居五則并包兼容五陽
  雖欲无歸不可得也
  毛伯玉曰天下之亂常生于不一故同人者諸侯
  之離合而大有者天下之元亨也
  案傳曰同者有同也亦有不同者矣至大有然後
  天下一統故大有之六爻與同人之義相反盖反
  對也聖人之大寳曰位一隂得尊位大中而同人
[011-20a]
  之爭奪息矣
元亨
 贊曰其徳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
  程正叔曰以卦之材可以元亨即能元亨也大有
  而不善者與不能亨者有矣註云不大通何由得
  大有此不識卦義也 又曰卦名自有其義者比
  吉謙亨是也有因卦義為訓戒者師貞丈人吉同
  人于野亨是也有以卦材言者大有元亨是也
[011-20b]
  朱子發曰有其大者未必元亨致元亨者由其材
  也
  李子思曰大有蠱升鼎四卦言元亨者皆以柔應
  剛陽剛有應進而為亨通也
  案元者以有乾也應離故亨
  程可久曰大有為太平至盛之時人君虚己以任
  衆賢以保盈成之業固自有元亨之道
  鄭少梅曰大有之時盛徳在火萬物赴亨嘉之㑹
[011-21a]
   二說皆可旁通
  毛伯玉曰元亨二字盡一卦之義辭約而博矣
   右明卦象占
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
  案或以无交害為未涉于害然施於同人則爻義有
  之大有无之也又以孔子九三小人害也例之則
  不通
 贊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
[011-21b]
  郭立之曰羣賢彚升已最下而无應
  楊中立曰以剛健之才而困於一卦之下无交故
  也君子厄於陳蔡之間无上下之交也
  張舜元曰上下咸應以柔接下之君已獨窮處有
  害君臣之義得无咎乎
  案六五之君厥孚交如上下並交也已獨逺處而
  无交有害於應君之義
   右明象
[011-22a]
  李仲永曰四不當位而不為之應匪我咎也
  袁氏曰匪咎本非有咎也艱則无咎矣
  都聖與曰无上下之交非其咎也唯待時而不易
  進焉然後无咎
  郭子和曰難進易退士之常也當大有為之時為
  君子者豈不欲與衆賢並進哉疎逺而无交非其
  咎也然賢人在上必引其類乾非在下之物終必
  上進特進少難於諸爻爾終无咎也
[011-22b]
   右明占
  蘇子瞻曰二應於五三通於五四與上近五獨立
  无交者唯初而已張子/厚同
   右明爻義
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
 贊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
  馮當可曰二應於五是不居其有以奉上故為大
  車以載有攸往之象
[011-23a]
  劉長民曰下乘陽為動上承陽為實得中之位為
  安五以虚中接下往則无咎
  張舜元曰乾為圜為剛有輻有輪之象輅車之飾
  以金玉者盖取諸乾也
  林黄中曰六五有之而九二載之二五相應陽志
  上行故有有攸往之象五之所及者四上兩爻而
  已初與三逺非其應近非其鄰五雖有之勢所不
  及必得九二之臣自下而載之則初與三雖欲違
[011-23b]
  之不可得已
  案中隔九四況五非正應往宜有咎特以大有之
  時乾之三陽皆為五有況非在下之物未有不上
  進者三陽同體本爻居中承上乘下行之以健與
  之俱進何咎之有
   右明象占
  李子思曰大有元亨之治九二之力居多
   右明爻義
[011-24a]
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
 贊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
  李子思曰居下卦之上為三陽之長以君子而當
  公侯之任者也
  馮當可曰上九既不應己五居尊位衆陽宗之是
  其道可應而應之之象
  程正叔曰以其有為天子之有乃諸侯之常義
  張敬夫曰公侯所有之民物所有之土地皆天子
[011-24b]
  與之者也必以是而通于天子若小人則認為已
  物至有不供苞茅不修朝貢者也
  朱子曰剛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虚中下賢故為
  亨于天子之象
  案位下之上長乎三陽居髙而能望六五大君之位
  以其剛正之徳應之此公侯之為方伯賢而能率
  諸侯以通于天子者也不曰應而曰亨者以上无
  正應能自通者也是爻變則為兊隂小人也全卦
[011-25a]
  為睽不克通於天子之象
  李子思曰君子道亨之時猶著小人之戒作易者
  真不忘於退小人者也
  愚亦曰小人道長之時猶言大人之亨真不忘於
  進君子者也
  王介父曰易之辭有王有先王有帝有天子有后
  又有大君王以徳業言先王以垂統言也帝以主
  宰言天子以正位言也后者天子諸侯之通稱大
[011-25b]
  君天子之尊稱也
   右明象占
  鄭舜舉曰二應五四比五皆五之所能有也三於
  五无相得之義固當自通于天子
  案大有之時五陽皆應六五有可通之義故易言
  之又疑其終於不通故著小人之戒
   右明爻象
  昔秦伯師于河上將納王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
[011-26a]
  侯莫如勤王公曰筮之遇大有之睽爻九變/六為睽曰吉
  遇公用亨于天子之卦也戰克而王亨吉孰大焉
  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乾變兌天為澤也上體/離當日日之在天垂曜
  在/澤天子降心以逆公天子在上說心在/下降心逆公之象不亦可乎
  見左氏僖公/二十五年此因其時物而變亨為享古字通用
  則義亦相通又以公用亨于天子為天子亨公也
  六五以虚中下接諸陽亦有此象
   右明占法
[011-26b]
九四匪其旁无咎
 贊曰明辨晳也
  正義曰謂九三在九四之旁
  程可久曰本爻先於衆賢最近於君
  郭子和曰賢者居近君之位自進於君而无外交
  者九四是也
  袁氏曰四與三疑於近而相得然離性炎上上承
  而不下比匪其旁可知也
[011-27a]
  都聖與曰比于三焉疑貳於君而有下比之咎然
  其體則明其材則剛其性則趨上而不趨下
  案以全體言之五陽同徳應五四近君宜引類以
  進也以二體言之下三畫乾自為一卦上三畫離
  又為一卦四五同體自相附麗彼乾之三陽自為
  一朋四无與焉此大臣之逺權勢者也與同人之
  九四乘墉異矣何咎之有
   右明象占
[011-27b]
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
 贊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
  程正叔曰虚中孚信之象上以信接下下以信事
  上故厥孚交如或謂與/二交非五陽交孚于六五夫是之
  謂大有五中有剛處之以柔故五陽親之愛之而
  无敢犯敢慢之心所謂威如而吉也與同人之先
  號後笑克以大師者異矣
   右明象占
[011-28a]
  馮當可曰當大有之世爻爻皆有五為大有之主
  下當以有歸於上故諸爻皆以不自有為義唯五
  則言處大有之道倘下或有不歸於上則烏得為
  大有之時哉
   右明爻義
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
 贊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
  李氏曰孔子贊象曰應乎天與此爻辭其意通也
[011-28b]
  又于說卦觀象玩變十三卦通變皆引此爻之辭
  以明之
  案易窮則變大有至上宜變矣而反吉焉其變之
  善者乎夫一爻變則為大壯六爻變則為比序卦
  變則為謙无一之不善者也抑觀凡乾下之卦至
  終未有不上進者至此則乾之三陽至矣所以有
  自天祐之之象衆陽歸五而已麗其上吉无不利
  之象
[011-29a]
   右明象占
  勾氏曰豐盛之時以无累于位為賢
  馮當可曰衆陽宗于六五不宗上九是處有之極
  不有其有也
  朱子曰滿而不溢故其象占如此
  李季辨曰合六爻皆善善處大有者也宜其得天
  之祐故于卦終贊之如此總一卦言也
  楊廷秀曰八卦乾為尊至上亢而悔六十四卦泰
[011-29b]
  為盛至上復而吝盛治備福孰如大有之上九者
  乎
 說卦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
 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
 不利也
  李子思曰爻辭不言所以致自天祐之吉无不利
  之由孔子然後申述之
  王輔嗣曰五徳有孚而已履焉履信之謂也五徳
[011-30a]
  柔順而已乘焉思順之謂也
  王介父曰大有大畜皆尚賢之卦乾陽物所謂賢
  也
  張舜元曰人欲而天必從天祐而人亦歸信順之
  至天人交與故祐之以吉而焉往不利哉
  案爻止言自天祐孔子并及人助何哉以天道言
  之則乾陽上進為天助也以人事言之則三陽並
  進為人助也其實皆以乾之上復言也乾之三陽
[011-30b]
  又為衆賢之象已立乎卦外而上之亦為尚賢也
  然所以致此者亦豈氣數之必然哉下履六五交
  孚之信而近思六五柔中之順又能尊乾之賢而
  尚之所以自天之祐助不唯吉而且利而其利又
  无往而不然葢得君而不有其有也古之三公復
  政厥辟而享有備福者其應此爻乎
   右明爻義
  楊廷秀曰六爻亨一吉二无咎三明主在上羣賢
[011-31a]
  畢集无一敗治之小人嗚呼盛哉
   右明六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