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a0046 厚齋易學-宋-馮椅 (master)


[005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厚齋易學卷五     宋 馮椅 撰
易輯傳第一
經上篇乾坤/
乾下/乾上
  案舊注乾下乾上六十四卦皆然然三代以前用刀
  刻方冊无小字此後人所増也
 説卦曰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又曰陽
[005-1b]
 卦竒隂卦耦 又曰聖人設卦觀象 又曰八卦成
 列象在其中矣 又曰八卦以象告 又曰成象之
 謂乾
  易緯曰卦者掛也正義曰言縣掛物象以示人故
  謂之卦但三畫之體雖象隂陽之氣未成萬物之
  象於萬物變通之理猶未盡故重之而有六畫備
  萬物之形象
  程可久曰易起數以定畫因畫以生辭定辭以明
[005-2a]
  象立象以盡意
  案自大造言之則有理而後有象有象而後有數自
  包犧言之則起數以定畫因畫以明象立象以盡
  意而文王則因意以繫辭者也盖大造自源而沿
  流包犧自流而遡源爾程説謂文王之易也
  朱子曰包犧仰觀俯察見隂陽有竒耦之數故畫
  一竒以象陽畫一耦以象隂見一隂一陽各有生
  一隂一陽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
[005-2b]
   又曰包犧乃未有卦時畫出成卦文王則就已
  成之卦而衍爻非是畫一畫而又始思第二畫也
  方一畫時畫畫皆具
  馮當可曰觀易於畫可見一隂一陽之道易之畫
  不過竒耦竒耦進退而四時成八卦備八卦備而
  六十四卦備天人事物之理變化消息之道盡於
  此 又曰易之象在畫易之道在用知所用則畫
  不徒設矣
[005-3a]
   此乾坤所以立用九用六之例也一隂一陽之
   謂道可謂至論
  麻衣曰无窮妙義盡在畫中
  陳圖南曰犧皇卦畫若今經書正文文王孔子之
  辭乃是注䟽始畫八卦重為六十又四不立文字
  使天下之人觀其象而已能合象焉則吉凶應違
  其象焉則吉凶反鄭康成略/知此説後世卦畫不明易道
  不傳聖人於是不得已而有辭學者謂易止於是
[005-3b]
  而不復知有畫矣
  案易有象謂竒耦之畫雜居六位之象非止有物
  之象也是故觀畫則知象觀象則吉凶悔吝可知
  矣抑聞之曰易有内象有外象内象理也外象物
  也
  楊中立曰讀易必先識根本竊謂易之根本在隂
  陽隂陽之象在畫一竒一耦徃来更代有无窮之
  變
[005-4a]
  李子思曰方一隂之生於時為午於節為夏至隂
  氣之所激宜其為寒也而反熱一陽之生於時為
  子於節為冬至陽氣之所激宜其為熱也而反寒
  盖一隂之氣萌於地下推出陽氣而發見於外故
  熱一陽之氣萌於地下推出隂氣而發見於外故
  寒此隂陽之氣自下而上而六畫象之非聖人之
  私意也
   右論六畫之位始終之序如此凡静則自上而
[005-4b]
   墜下死道也動則自下而升上生道也觀植物
   之生可見矣
  正義曰王輔嗣等以為包犧既畫八卦即重為六
  十又四按重卦或以為神農或以為禹其非有不
  待辨者獨司馬遷之徒以為文王夫八卦不足以
  盡天下之變明矣使包犧之畫止於八卦則亦大
  踈矣况夏商之時卦已六十又四見於周官明甚
  十三卦尚象制器亦有見於神農黄帝堯舜之時
[005-5a]
  者盖包犧畫此八卦以具其體使筮者因而重之
  以盡其變有六十四卦之畫而无其辭文王則具
  六十四卦之體而衍三百八十四爻之變各占其
  動而繫之以辭云爾彼盖誤以文王衍卦之六爻
  為重六爻而不深考也嗚呼生蓍以衍七八九六
  者文王也乃以為始於包犧以卦重卦者包犧也
  乃以為始於文王衍爻而繫之辭者文王也乃以
  為周公至於易之名義亦錯亂无據甚矣秦火之
[005-5b]
  烈而諸儒之失其傳也
 説卦曰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
  案此言畫卦之始一畫之奇即已成象坤則畫耦盖
  效乾之畫而法之者也
   右明卦畫

  程正叔曰乾坤古无此二字畫卦者特立此二字
  以明難明之道
[005-6a]
  按古文䷋乃立乾坤之畫至於水火之文亦是
  立坎離之畫盖包犧畫八卦之後文字始生乃象
  卦之義以立名非先有此而後有卦畫以象之也
  程可久曰乾之為名八卦之一也乾陽物也為天
  為君為父者皆其所告之象所類之情也
  呉斗南曰筮易之法揲蓍求畫畫備為卦所畫者
  卦爾揚子雲有言觀易者見其卦而名之文王於
  每卦為之彖辭故題卦名以繫之焉盖所畫之卦
[005-6b]
  即其名也左氏循文王之題既畫卦而又名之正
  義反謂左氏不畫卦今畫卦者後學私畫以備忘
  非也
   右明卦名
 象贊曰天行健
 説卦曰乾陽物也 又曰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徳行
 恒易以知險 又曰乾健也 又曰乾剛坤柔
  陳圖南曰凡天下之所謂健者皆乾也順者皆坤
[005-7a]
  也入者皆巽而動者皆震也陷者皆坎而麗者皆
  離也止者皆艮而説者皆兑也仲尼特舉八卦之
  大者以為宗本爾
  案乾純陽故其徳剛其行健
  李季辨曰四徳見性六爻見情
  成之者性謂健也四徳猶性之有仁義禮智故即
  仁義禮智以見性
   右明卦義
[005-7b]
 説卦曰乾天也 又曰乾為天
  程正叔曰天者乾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
   正義謂天與乾為體用程可久曰倫類不通如
   艮兑不可為山澤之用也
  李季辨曰乾天之理也未有天先有乾之理太極
  既判天就易中禀得剛健中正之徳故曰乾
  蘭恵卿曰天地者形也乾坤者所以法象天地者
  也天徳剛健地勢卑順故聖人畫為乾坤以法象
[005-8a]
  天地之健順
  案太極未判已有健順之理動而生陽静而生隂乃
  有健順之氣積陽上浮成形而為天積隂下墜成
  形而為地天地者盖禀乾坤之氣以成形者也包
  犧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於是即陽之
  純而剛健者法天行之健畫卦而名之曰乾即隂
  之純而柔順者法地勢之順畫卦而名之曰坤是
  天地禀乾坤之氣以成形包犧法天地之象以畫
[005-8b]
  卦二説初不相悖也故曰法象莫大乎天地
 説卦曰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氷
 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
  趙氏曰古今説者徃徃直以乾坤為天地不復玩
  味其辭以求消息盈虚之理胡不以未有十翼之
  前觀之乎二卦爻彖之辭凡百二十七字自飛龍
  在天一字之外皆未嘗以天地為言至孔子乃始
  詳陳天地之理特舉其得健順之大者以明之耳
[005-9a]
   右明卦象
 象贊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
  石守道曰乾下乾上純剛至精之氣无一隂以雜
  之人君固當法乾使朝廷上下皆君子不可使一
  小人亂之也
  楊廷秀曰人君體乾之剛則必力於行道勇於進
  徳明於見善決於改過用賢必堅去邪必果建天
  下之大公破天下之衆私聲色不能惑隂邪不能
[005-9b]
  奸矣
   右明卦用 等而下之隨其分量皆當知所用
 説卦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又曰乾知大始 又
 曰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諸乾坤 又曰
 乾以君之 又曰乾天也故稱乎父
  李子思曰説易者謂无極之前以隂含陽隂為陽
  母毎以坤先乾此歸藏學也諸儒論卦氣所起從
  坤而来大抵宗本此説夫无極之前未有兆眹也
[005-10a]
  而孰分其後先太極肇分坤體寂然之初乾陽之
  氣先動而坤從之乾之一陽交於坤而為震坤之
  一隂於是乎感而從之交於乾而為巽則是乾之
  一索實先乎坤故説卦之序曰萬物出乎震齊乎
  巽此乾之所以先坤而為文王之易之序也 又
  曰孔子於乾坤二卦彖象文言訓釋㫖義既已曲
  盡而又論天尊地卑之位天一地二之數乾父坤
  母之分乾剛坤柔之徳天地君臣之序上下禮義
[005-10b]
  之錯大率以乾先坤後為義遂使乾之道行乎天
  下而天地位萬物育至今訓義之著於人心與春
  秋書元書王書正之法相為表裏則孔子之易學
  於天地兩間之功用豈曰小補之哉
   右明卦序
元亨利貞
  林黄中曰六十二卦彖辭以二體與剛柔雜居言
  其性情乾坤純體无剛柔之雜自初至上以始終
[005-11a]
  為序故文王繫之以元亨利貞之辭李子思謂文
  言字字有位置噫豈唯文言哉易之一書皆然林
  氏之論深得其㫖元亨下乾之象利貞上乾之象
  也
  郭子和曰乾道也元亨利貞其徳也
  李子思曰此所謂和順於道徳
  林慎㣲曰繼道者善繼乾者元
   二説皆得其指以和順於道徳言之則乾道也
[005-11b]
   元亨利貞徳也以一隂一陽之謂道繼善成性
   言之則乾道也元亨利貞善也健性也故曰元
   者善之長亨利貞皆善也元乃其長耳
  朱子曰此聖人所以作易教人占筮而可以開物
  成務之精意餘卦放此
  或疑辭變象占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今専以筮占
  言易可乎曰人心皆有此易聖人先得此心之同
  然者不待占而已知來物故其以言以動以制器
[005-12a]
  无非易也然或有大疑則決之蓍龜舜有官占洪
  範有稽疑周官大卜簭人初不廢此况夫百姓日
  用而不知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設教焉
  可誣也
   右明彖指即象占也
 贊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
 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乗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
 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寜
[005-12b]
 文言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
  楊廷秀曰彼異端者以空言性命為元其究窒於
  亨之用以詭遇事功為利其究賊於貞之體
   右以元亨為一義利貞為一義
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㑹也利者義之和
 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㑹足以合
 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徳者
 故曰乾元亨利貞
[005-13a]
  都聖與曰在天為四時在地為四方在人為四端
  程正叔曰讀易必先識卦體四徳闕一不成乾如/兀
  子少一足/即不成又曰唯乾坤具此四徳在他卦則隨事
  而變焉
  李仲永曰他卦或具得之而孔子不言利者不足
  以盡乾所利之大也
  王氏逢曰始降氣而造物者元也著明其分而達
  之者亨也因所宜而成之者利也固其本而終之
[005-13b]
  者貞也
  李季辨曰元胚腪也亨發達也利成遂也貞不變
  也
  李仲永曰元則始萬物也亨則長萬物也利則遂
  萬物也貞則成萬物也非健而不息安能若是
  又曰乾如斗焉斗指於東則為春指於南則為夏
  指於西北則為秋冬四時行而不息所謂健也
  李子思曰一人之身天地咸具以心言之元者一
[005-14a]
  念之始生者也亨者出與物交者也利者舉斯心
  而加諸彼者也貞者人與物辨者也以氣言之昧
  爽之氣即所謂元晝日之氣即所謂亨與利而夜
  氣則反本而歸正者也
   右析為四徳
  程正叔曰四徳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之則一事
  専言之則包四者
  郭立之曰元之在乾猶人之有首
[005-14b]
  林黄中曰四者其本一一者何元之謂也元則亨
  而利利則貞
  耿睎道曰近取諸身乾元者元氣也周流於身豈
  非亨乎榮潤其身豈非利乎邪氣不受受則為疾
  豈非貞乎
   右主元
 文言曰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
 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
[005-15a]
 乗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
  李子思曰孔子於四徳多言元而貞繼之罕言利
  也至此總歸於利以見乾之為利如此之大也
   右主利
  李子思曰一陽之氣運轉於太虛之中健而无息
  者也元亨利貞乾道之始終也乾之生出唯一元
  字而乾之歸宿唯一貞字若夫亨與利則其間之
  功用也乾元一氣之動唯其有所歸宿之地是以
[005-15b]
  周流今古運用不窮易之所以為易者此也 又
  曰孔子論文王八卦始震終艮震者乾陽在下為
  動之始艮者乾陽在上動極而止者也震之動即
  乾之元而艮之止即乾之貞貞内伏元艮申起震
  故曰萬物之所以成終而成始者也
   右主貞
  程可久曰徳也者合而言之則大亨以正分而言
  之則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析而言之
[005-16a]
  則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㑹也利者義之和也
  貞者事之榦也亦猶四時兩而言之則曰隂陽一
  而言之則曰嵗或合或離各當其時物而已
  案易道廣大聖人之言亦廣大縱衡曲直皆可推而
  通凡彖象所繫自正意之外皆可旁通曲暢故孔
  子於文言説卦敷陳而推明之
  毛伯玉曰易者象也不正言之而以象言盖无徃
  而不在也文王孔子各以己意互明之至於序卦
[005-16b]
  雜卦又所謂旁通曲暢者然則易未嘗有定説而
  亦未嘗定為一説也今之傳解累數百家不勝其
  異然短長乗除苟不至於穿鑿无理安知不得其
  旁通曲暢者哉
   是説深得其指盖以三百八十四爻包括古今
   萬事之變非事之所能盡而舉其象焉則以言
   不盡意而立象以盡之也觀左氏所載占辭出
   於文王繫辭之後而不専用文王之辭而孔子
[005-17a]
   十翼亦多出於辭之外盖文王之辭特舉一隅
   耳麻衣曰辭外見意方審易道斯言得之
  或曰易以天道明人事者也他卦之彖言天道必
  繼之以人事而乾獨不及之何也曰乾天也専以
  天道明之故不及人事也此特例也自六十二卦
  言之則乾坤特為一例自乾坤二卦言之則乾又
  特例焉如六爻之備三才孔子大象之不言乾例
  也
[005-17b]
   右推廣彖義
初九
  都聖與曰以時言之有初則有終以位言之有上
  則有下以數言之有二三四五則有一六三者互
  文以見也初不謂之下者一陽數而下之位卑非
  所宜居也曰初則有克終之意上不謂之終者終
  則窮矣曰上則有反下之意初以時言上以位言
  各舉其盛者也
[005-18a]
  李季辨曰一言初六言上始終不隸乎數所以相
  循而无窮
  林黄中曰不曰九初而曰九二盖以初攝九則始
  終之義明以九攝二則體用之情著
   右明位
  先儒曰七八卦數九六爻數
  吕與叔曰爻稱九六而不稱七八盖變者有占占
  必有辭故繫辭於爻之下以定吉凶
[005-18b]
  程可久曰竒數一二三四䇿數七八九六五與十
  不用此四徳四時/四象之驗變數九六卦數七八陽升而隂
  降九六者易數之窮也
  案蓍生百莖而聖人用其半以衍數虛其一以四
  十九數分掛揲扐三變而成一爻其揲數之竒則
  一二三四而扐之則不用也其扐之餘數則六七
  八九盖以四乗之二十四䇿則六也二十八䇿則
  七也三十二䇿則八也三十六策則九也聖人又
[005-19a]
  以天地五行生數合之天數一三五參之則九也
  地數二四兩之則六也而七八不與焉况陽浮而
  升隂沉而降自七而升九猶陽數也自八而降六
  猶隂數也數未窮則静而不變故无眹无眹則不
  占爻以占卦卦以彖名七八不用矣若夫陽升至
  九則數窮而下變六隂降至六則數窮而上變九
  一曰九下變/八六上變七此隂陽徃来循環之運而不窮者也
  故九六隂陽之數已窮則動而生變故用此占之
[005-19b]
  所以題九六於六位而繫之辭
   林黄中畧知此説其餘隂陽饒乏盈縮進退諸
   説皆似之而未真也唯隂陽老少一説轉相傳
   襲莫有悟其非者夫謂七少九老可也謂八少
   六老可乎唯胡翼之謂陽以老為尊隂以少為
   貴差為有理而亦非易窮則變之義
   右明爻
  林黄中曰初二三四五上以為經六七八九以為
[005-20a]
  緯而後易之義有所錯矣
  李子思曰九六爻錯於六畫周流於六位所以象
  隂陽氣數運行之所寓其或竒或耦或當或否或
  中或不中或應或不應吉凶悔吝之事皆可推求
  於爻位之間聖人因取其象以論情之愛惡數之
  得失而托於辭以明其理之是非而占其事之吉
  凶悔吝是則不爽而何必雜取後世隂陽推測數
  術之説以混古聖人作易之指哉
[005-20b]
  馮當可曰三百八十四爻非一時畢陳也方一爻
  用事則易在此爻而餘爻俱廢卦猶嵗也爻則猶
  月卦猶月也爻則猶日卦猶日也爻則猶時方有
  是月日時也餘月日時之在前者則既徃矣後乎
  此則未至也
   右總明爻位
濳龍勿用
 贊曰陽在下也
[005-21a]
 文言曰下也
  程正叔曰理无形也故假象以顯義龍之為物靈
  變不測故以象乾道變化陽氣消息聖人進退
  蘭恵卿曰不謂之陽不謂之聖人而獨取於龍者
  盖龍為陽類而善變化又可以象聖人此乃作易
  者立象以盡意者也凡三百八十四爻之言象者
  皆類此
  王介甫曰龍行天之物也故以象乾馬行地之物
[005-21b]
  也故以象坤
  李仁父曰龍之鱗八十一為九九之數亦以象乾
  也
  李子思曰六爻之象皆取於龍者陽體而健者也
  其所以潛見惕躍飛亢者初終之序而變化之迹
  也
  陸農師曰乾為馬而謂之龍盖馬以行地言龍以
  行天言也周官廋人八尺以上為龍六尺以上為
[005-22a]
  馬古者天子乗龍諸侯乗馬馬之稱龍尚矣
  案天子六馬八尺以上取六龍之象也
 文言曰陽氣潛藏
  李仲永曰龍當蟄而蟄不可見也
  程可久曰水經注龍以秋日為夜埤雅龍秋分而降
  則蟄寢於淵聖人擬諸形容象其物宜如此
  李子思曰方龍之潛於深淵也涵養神氣養其全
  力異時見躍而飛者皆張本於此
[005-22b]
  房喬曰陽氣㣲勿可暴進暴進則為羣隂所抑
  馮當可曰居下位而欲為上禍斯及之矣時方潛
  藏而欲發泄所謂反時為烖也
  張舜文曰其爻為復其畫為震其位為子陽動乎
  水中其潛龍之象乎
   此亦可以言象但以六爻配十二辰以月則一
   陽之生配建子可也餘必有不通者以乾六爻
   配六陽月則建丑不可為履霜以陽生子終已
[005-23a]
   配乾隂生午終亥配坤則建午豈有霜乎
 文言子曰龍徳而隠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
 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
 可㧞潛龍也
  朱子曰孔子以人事言之欲其用也
  石守道曰龍潛於淵養其神也聖人潛於道養其
  徳也
  李去非曰陽氣始動於九地之下潛而勿用所以
[005-23b]
  養陽也
  程正叔曰當養晦以俟時
  張舜元曰聖人君子豈无心於天下哉時未可用
  宜隠以待時而已
   右明象
 文言曰君子以成徳為行曰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
 也隠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
  都聖與曰止之所以勿用也
[005-24a]
  朱子曰取象各不同以告筮者或筮者非所當得
  則謂他人矣 又曰六爻不必限定説人君且如
  潛龍勿用庶人得之自當不用
  程正叔曰若一爻當一事則三百八十四爻只當
  得三百八十四事
   右明占
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
 贊曰見龍在田徳施普也
[005-24b]
 文言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
  正義曰陽氣發見故曰見龍
  郭立之曰龍之潛也有必見之理
  石守道曰六位下兩畫為地中兩畫為人上兩畫
  為天
  李去非曰二為地上故曰田
  程可久曰坤已配地故抑坤而稱田
  案乾坤易之門類例尤嚴不稱地别嫌乎偪下也
[005-25a]
 文言曰見龍在田時舍也
  都聖與曰田以利養言也非龍之宜居猶聖人以
  君徳而居下位也
  毛伯玉曰田非變化之地也雖然謂之龍矣非田
  之所能留也
  李子思曰田者喻聖人應世之迹爾龍豈真在是
  哉
  按易之有象盖以見天下之賾爾非必真有是物
[005-25b]
  也如載鬼一車臀困於株木皆假象也龍之在田
  以象陽氣之見於地上耳龍豈在田之物哉原本/缺
  郭立之曰大人者其道大之人也乾徳以大為主
  故曰大人
  李子思曰文言兩稱君徳盖大人之徳充實而有
  光輝著見於外為一世之所利見者孔子之意也
   右明占
  李季辨曰在他卦二五為君臣唯乾坤為純卦乾
[005-26a]
  六爻皆君徳二不取臣坤六爻皆臣位五不取君
  乾坤自為一例與屯蒙以下剛柔雜居之卦不同
  故其所以垂世立教之義如此君臣之不可紊猶
  天地之不相亂也若夫以占筮者則隨其所筮之
  人以為之斷爾
  程正叔曰或問乾坤之六爻聖人之事乎曰盡其
  道者聖人也得失則有吉凶焉豈惟乾哉諸卦皆
  然也
[005-26b]
  程可久曰唯二五得中聖人事也他爻失中非聖
  人也
  案二五中之位故其徳為中非中之道也若當潛
  而潛則潛為中當躍而躍則躍為中特處時之亢
  則欲其无首爾无首亦中也善乎馮當可曰中猶
  皇極也用於五事則皇極在五事用於八政則皇
  極在八政二五中之位非中也所以機括初上三
  四而成一卦亦猶皇極上總下貫而成九疇者也
[005-27a]
  當潛而潛則初得中矣知亢无首則上得中矣中
  見於事為而用中者在君子之心
   右明爻義
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
  劉長民曰三四俱明人道故不稱龍
  程可久曰非龍徳故稱君子夫是之謂曲而中
  朱子曰君子指筮者而言
  楊中立曰其曰君子行此四徳者盖乾之所謂君
[005-27b]
  子也所以為君子者乃行此四徳之人耳
  案正義居不得中故不稱大人乾坤者君臣之分
  聖賢之徳也然乾不言聖者作經立教使夫婦之
  愚皆可與知與行若以聖人言之天下之望絶矣
  故自二五大人之外止言君子使天下之為父為
  夫為子者皆可勉而至也六十四卦之大象不言
  聖人亦謂此耳
  林黄中曰下卦為晝上卦為夜上下之交日之終
[005-28a]
  夜之夕也
  王景孟曰下三卦之終也故乾之三曰終日坤之
  三曰有終
  案日陽之象故於乾言之
  都聖與曰乾乾者健之至也凡言謙謙蹇蹇之類
  皆謂其至也
  王景孟曰間乎二乾之間徃来皆乾是能盡乾乾
  之道也
[005-28b]
  朱子曰性體剛健有能乾乾惕厲之象
  李子思曰此爻不言龍而取二乾字以繫之以其
  本真而易其似者則是聖人於此辭猶致意也要
  之六爻皆龍其用皆乾而其徳則皆君子也
 贊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
 文言曰終日乾乾行事也又曰終日乾乾與時偕行
  耿睎道曰君子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自
  朝至夕皆有所事之時也故以惕若言夕
[005-29a]
   右明象
 説卦曰无咎者善補過也
  朱子曰凡言厲多於陽爻見之
  王氏曰安其危則必危危其危則无危易之道也
  王輔嗣曰凡言无咎者本皆有咎者也處得其道
  故得无咎也
  郭立之曰凡言吉凶悔吝者皆人道之辭
  李仲永曰三四曰无咎者立人之道其要无咎也
[005-29b]
   右明占
 文言曰君子進徳修業忠信所以進徳也修辭立其
 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
 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
 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
  蘭恵卿曰處下卦之極當上卦之下居嫌疑之地
  禍福之機成敗之決正在於此故乾乾惕若則雖
  危厲而可免咎
[005-30a]
  毛伯玉曰離乎二矣而未達乎四猶可止也故於
  其未至於四也深危之夫潛也見也躍也飛也亢
  也皆以一言盡其義九三之危非一言之所能盡
  也故曰終日乾乾曰夕惕若曰厲而以君子當之
  聖人之戒深矣其意深故其言微學者可以理曉
  不可以辭盡也
 文言曰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
 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
[005-30b]
  揚子雲曰過中則惕
  李仲永曰居過中之位行過中之事夕者過中也
  過中而懼懼而修徳以補過故雖危无咎
  李子思曰龍以不見為神重淵之下乃其棲神之
  宅也自潛而見則未免渉世而有人道之患故作
  易者易龍之名而寄之君子以終日乾乾夕惕若
  厲无咎戒之
  程正叔曰君徳已著天下將歸之其危懼可知雖
[005-31a]
  言聖人事苟不示戒則何以為教作易之義也
  聞之曰易為天下作不為聖人作也唯其為天下
  而作故雖天地聖人亦必設為警懼戒謹之辭所
  以立教也
   右明爻義
九四或躍在淵无咎
  程可久曰初與二皆稱龍本爻即上文知其為龍
  也亦猶大壯九三羝羊觸藩羸其角而九四稱藩
[005-31b]
  決不羸是也
  李去非曰六位三四為立人之道三言君子其人
  可見也四稱或則其人在有无之間或之者疑之
  也乾之龍至於飛非天地之合豈易以人力而致
  而四以人事為疑其唯四之多懼乎 又曰或躍
  者陽使之也在淵者隂繫之也
  揚子雲曰不及則躍
  張子厚曰位非所安故曰或躍處隂故曰在淵
[005-32a]
  都聖與曰隂善疑陽善斷故有或躍之象
  劉長民曰龍將出反諸淵
   右明象占
 贊曰或躍在淵進无咎也
  案然則九三之進或有咎矣
 文言曰或躍在淵自試也
  李子思曰龍之飛天一息不留也而可以試躍邪
  作易者特借此以示飛龍變化之漸云爾乾龍之
[005-32b]
  健方其潛淵之初已有飛天之力不獨今躍淵時
  也至此氣數將滿或躍出而不自知其有自試之
  象焉
 文言又曰或躍在淵乾道乃草
  耿睎道曰不言龍何也九三雖有可至之道然有
  可終之義九四雖有或躍之勢然有在淵之時故
  不稱龍就二者論之九四乾道革矣有必飛之勢
  无或終之義故以龍事言焉
[005-33a]
 文言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
 君子進徳修業欲及時也故无咎
  李仲永曰畸於人而侔於天矣故進徳修業以及
  時為无咎
 文言又曰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
 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
  毛伯玉曰躍者飛之漸或者不必然之辭自四言
  之則有必躍之勢自三言之則有可終之理三可
[005-33b]
  以終者理之常也而或有躍者焉以為凡至於三
  者不必皆達於四也
   右明爻義
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
 文言曰飛龍在天上治也 又曰飛龍在天乃位乎
 天徳
  正義曰陽氣盛至於天猶聖人有龍徳飛騰而居
  天位為萬物所瞻覩
[005-34a]
 贊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
 文言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
 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
 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又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
 其徳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
 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况于
 人乎况于鬼神乎
  李子思曰潛見躍飛其迹不同同此一龍耳向以
[005-34b]
  大人之徳為一世之所利見今以大人之徳居大
  人之位為天下之所利見所謂聖人作而萬物覩
  也
  李季辨曰人心利見已在二矣况正九五之位乎
  文言大人正謂九五程正叔又曰聖人既得天位
  則利見在下大徳之人
   右明象占
  毛伯玉曰五為君位他卦皆然唯乾之九五卦與
[005-35a]
  爻徳與位皆為君道之正故以飛龍在天象之利
  見大人言之
  林慎微曰飛以下為順五稱飛言不宜復上上則
  亢矣
   此說亦通
   右明爻義
上九
  耿睎道曰上不言終何也曰終者時之窮易之所
[005-35b]
  貴變通而不窮故不言也
亢龍有悔
 贊曰盈不可久也
 文言曰與時偕極 又曰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
 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䘮
  毛伯玉曰龍非有亢也託於龍云爾
   右明象
 文言曰窮之烖也 又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賢人
[005-36a]
 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
  李季辨曰五居中位過中則亢六陽已極物極必
  反故亢則有悔
  都聖與曰凡言有者不宜有也乾聖人之象不宜
  有悔以其盈也是以有悔焉
  正義曰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故凡悔之為文必
  以餘字配之其悔若在則言有悔謂必有此悔也
  其悔若无則言悔亡言其悔亡也其悔雖亡或更
[005-36b]
  取他文結之若不逺復无祗悔之類也
  程可久曰不言凶者在馴致之後
  案當悔而不悔則凶當悔而知悔則吉聖人於吉凶
  之外復有曰悔吝云者盖悔者自凶而之吉吝者
  自吉而之凶夫理有是非則事有得失有得失則
  有吉凶知其非而欲改則有悔知其非而不改則
  為吝書改過/不吝此爻之有悔者以其失在亢也若處
  此而不亢則悔亡矣所謂无首是也
[005-37a]
   右明占
  李子思曰乾元之運不免於亢則何以為乾其曰
  亢龍云者盖慮人主龍飛之後以滿亢自居而或
  至招悔故記乾之上九以垂戒云耳天為剛徳猶
  不干時則乾元一氣之運安有至於亢者若夫物
  極則亢亢則悔此氣數之常而㳺於氣數之内徇
  溺而不知變者每每蹈之
  耿睎道曰隂陽之運積息而成盈盈則反消積消
[005-37b]
  而成虛虛則反息此自然之機天且弗違而上知
  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䘮是乃
  所以有悔吝小疵也有悔可變而趨吉也是用九
  也
  張舜元曰天地之道以六陽逓相徃来生成萬物
  而无窮也陽氣至此而盛極隂氣將生而推之苟
  不能窮上反下以知變是之謂亢非久而不窮之
  道也
[005-38a]
  案乾坤六陽六隂之氣一寒一暑萬古不忒寒徃則
  暑來暑徃則寒來此理之常安有亢而悔者聖人
  為天下而作易推造化以明人事使知者觀之而
  知監愚者筮之而知戒也
   右明爻義
用九
  李子思曰乾純於九坤純於六故可以用九六他
  卦則隂陽之雜不可以指名也易窮則變變則通
[005-38b]
  者也易以用為主用者變而通之之謂
  㳺定夫曰揲蓍之法數遇九六則變乾以純陽陽
  極而亢坤以純隂隂極而戰如其不變則亢而烖
  戰而傷不能免也乾以用九則陽知險而變故无
  首而吉坤以用六則隂知阻而變故永貞而利
  案用九之説又有四焉一謂六十四卦陽爻之通例
  然蔡墨曰乾之坤止謂乾一卦也二謂併於上九
  然曰羣龍則六爻並陳也三謂即純坤牝馬先迷
[005-39a]
  後得之義然曰羣龍則非指坤也四謂用九而不
  用十為无首之義然則坤當用六不用五為永貞
  之義也
見羣龍无首吉
 贊曰天徳不可為首也
 文言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又曰乾元用九乃見
 天則
  都聖與曰陽為首而隂為之後者爻之常也上為
[005-39b]
  首而下為之後者位之常也其所以不可為首者
  變也於窮而能變變則通矣
  李氏曰處其窮則亢用其變則通唯變而通則潛
  見飛躍適時而為故曰見羣龍不居於亢故曰无
  首
  李去非曰不敢為天下先此箕子沈潛之義
   右明象
  李季辨曰天道功成者退陽至上則亢故退不為
[005-40a]
  首則吉盖天道盈虛消息自如此
  程可久曰易以道義配禍福故為聖人之書隂陽
  家獨言禍福而不配以道義故為伎術如以詭遇
  獲禽則曰吉得其正而斃則曰凶故王仲淹曰京
  房郭璞古之亂常人也
   右明占
  李去非曰陽動而進故以七隂動而退故以八一
  隂一陽合而為十五陽自七之九隂自八之六亦
[005-40b]
  合於十五此數之祖也
  案河圖數縱横十又五參天兩地之數亦十又五
  此五行之生數也以五行之生數分配隂陽為七
  八九六之成數而用之此聖人揲蓍生爻起例之
  義也
  石守道曰卦本三畫上一為天中一為人下一為
  地三才之象備矣變而動三才之道也一不能動
  動必須兩何也盖相偶然也
[005-41a]
   此所謂兼三才而兩之
  李去非曰易氣從下生動於地之下則應於天之
  下動於地之中則應於天之中動於地之上則應
  於天之上
  案此内卦三爻與外卦三爻為應也盖動於内則
  必應於外雖有剛柔之殊閒閡之異而大槩如此
  若八卦之純雖无剛柔之應而爻義亦未嘗有不
  應者初潛則四躍二見則五飛三惕則上亢盖各
[005-41b]
  有升降顯晦之異也
  程正叔曰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時也分三而又兩
  之足以包括衆理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
  能事畢矣
  張舜元曰聖人重卦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
  焉天道貴乎下覆故上言亢五言在天人道尊天
  而親地故三言君子四言中不在人地道貴乎上
  承故初言勿用二言在田
[005-42a]
  揚子雲曰龍之潛亢不獲其中矣過中則惕不及
  則躍二五其中乎故有利見之吉
  李氏曰乾陽物也消息盈虛必有時龍陽類也潛
  見飛躍亦有時聖人龍徳也升降進退亦有時六
  爻之序可考而知也
   右明六爻
坤下/坤上
  李子思曰包犧畫卦之初乾中連而坤中斷何也
[005-42b]
  曰陽盈而隂闕乃自然之象非作意而為之也天
  地隂陽之氣一盈而一闕故月之生也亦然乾坤
  之畫象之坤之畫則純隂竅闕之象也
  聞之曰天一地二故乾畫竒坤畫耦乾一而圓其
  精為日坤二而闕其精為月故於文日圓而一月
  闕而二日月為易隂陽相代之義也

 説卦曰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徳行恒簡以知阻
[005-43a]
 雜卦曰乾剛坤柔
  李季辨曰未有隂先有坤之理大極判隂就易中
  禀得柔順之理故曰坤
   右明卦義
 説卦曰坤地也故稱乎母 又曰坤也者地也萬物
 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
  程正叔曰今所指地者乃土也土特天中一物耳
  不可言地也
[005-43b]
  石守道曰不謂之地謂之坤者取順義也坤地道
  也隂道也臣道子道妻道也地必承順於天隂順
  於陽臣順於君子順於父妻順於夫天下之大順
  也
 説卦曰坤道成女 又曰坤作成物 又曰坤以簡
 能 又曰夫坤其静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
 又曰效法之謂坤 又曰闔户謂之坤 又曰坤隂
 物也 又曰坤以藏之 又曰坤為牛 又曰坤為
[005-44a]
 腹 又曰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釡為吝嗇為均為子
 母牛為大輿為文為衆為柄其于地也為黒
   右明卦象
 象贊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徳載物
   右明卦用
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徃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
朋東北䘮朋安貞吉
 贊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徳合
[005-44b]
 无疆含𢎞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
 利貞
  李子思曰一元之氣乾坤同得之然而乾元之氣
  禀陽之剛健出入動息之間无能撓之者故文王
  卦下之辭直曰元亨利貞而已无他語也若乃坤
  之隂其體寂然待陽而應陽先動而坤後隨之將
  以其所得於太極一元之氣者而申乾以成元亨
  之徳苟非柔順後天而行則失其所以承乾故曰
[005-45a]
  元亨利牝馬之貞
  程正叔曰坤乾之對也四徳同而貞體異乾以剛
  固為貞坤則柔順而貞也
  正義曰牝對牡為柔馬對龍為順不云牛而云馬
  者牛雖柔順不能行地无疆无以見坤廣生之徳
  李仲永曰行地莫如馬而又牝馬柔順之至也
  李季辨曰乾為馬坤為牛不言牛而言牝馬象乾
  之配也牝馬能載而又能生育所以為坤之貞
[005-45b]
  李氏曰别其隂之匹於陽也
  案元者坤之元盖太極動極而静隂所自生也以
  順承乾同此亨利也乾剛坤柔其貞則異也乾稱
  龍坤稱馬行天行地之辨也馬稱牝别嫌乎乾且
  明其為乾之配也周制天子乗龍諸侯乗馬君臣
  之義也乾之稱龍者六坤之稱馬者一詳乾畧坤
  也乾稱龍矣而又稱馬坤稱馬矣而又稱牛此易
  之取象所以象其物宜不可以一説定也
[005-46a]
   右明卦象
 贊又曰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
 與類行東北䘮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
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静而徳方後得主而有
 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
  郭子和曰自君子有攸徃以下皆人道也凡言吉
  凶皆人道之辭
  張舜元曰坤者乾之配君子體之不為事先盖先
[005-46b]
  則迷而失為坤之道後則得主有為臣為子之利
  隂之所主者陽也
  陸希聲曰隂以陽為主當後而順之則利
  李季辨曰君子體之而有行為先則迷為後則得
  主而利以隂道不為倡也
  龍氏曰巽離坤兊隂之朋也乾坎艮震陽之朋也
  楊廷秀曰乾之彖止言其體謂四/徳自坤以下併與
  用言之坤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皆欲以隂從陽
[005-47a]
  不欲以隂從隂隂從隂則造化消隂從陽則造化
  息
  案坤之六隂其朋盛矣易乃欲其䘮朋復之一陽无
  朋矣易乃欲其朋来聖人抑小人之朋而進君子
  之朋如此
  李子思曰利貞之間加牝馬二字天下唯剛者為
  能貞而柔順者一失其守則徃徃溺而為邪是以
  彖言君子體坤之事反復告戒歸於安貞而後吉
[005-47b]
  其亦謹乾坤上下之位著君臣先後之戒而使天
  下凡居坤位者一守之以正邪
  案此卦於君子之體坤複言利貞盖前言利貞者
  坤之徳也後言利貞者君子之體坤也元亨屬陽
  利貞屬隂坤隂物也故於利貞再致意焉
   右明卦占
  案乾坤一隂一陽之配也坤之四徳同乎乾坤順
  與乾健合也然陽道常饒隂道常乏故陽得兼隂
[005-48a]
  隂不得兼陽此坤之所以異於乾也且以成形之
  大者言之天形如雞子地如其黄則天盖包地也
  天包地者陽饒而隂乏也則其氣數何獨不然是
  以文王合乾六爻之徳一言而足至於坤則分而
  為二下卦言其徳上卦言其事則以人道觀地也
  徳止於三畫者隂乏故也言人事者備三才也元
  初也亨二也利牝馬之貞三也君子有攸徃自内
  卦而徃外也先迷上在五前也後得主利四在五
[005-48b]
  後也西南言下卦也隂在下故得朋東北言五也
  五君位故䘮朋安貞吉上也觀於孔子之贊昭然
  明甚而世儒未之察也卦有兩利貞謂此也
   右明彖義
初六履霜堅氷至
 贊曰履霜隂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氷也
 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
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
[005-49a]
 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氷至盖言順也
  朱子發曰震為足自下而進履也此爻下卦震之
  變也
  張舜元曰方夏至之初一隂初生於地下露氣方
  凝未結為霜也而言履霜堅氷者知微知彰之意
  李去非曰乾之初言潛龍而戒之以勿用其愛養
  微陽之生如此坤之初言履霜而戒之以堅氷至
  其逆防盛隂之極又如此乾為氷以氣而結坤之
[005-49b]
  形也月之建亥/乾之所位人見坤之為氷也豈知其中有乾
  哉隂之始凝為霜其微易散也馴致堅氷則隂陽
  難判矣
  毛伯玉曰堅氷至者積而至於无君也
  林慎微曰初之隂有陽在上以止之則无堅氷之
  事上无陽則有馴而无止至堅氷也孰禦哉
  朱子曰隂陽者造化之本不能相无而消長有常
  亦非人所能増益也然陽主生隂主殺則其類有
[005-50a]
  淑慝之分焉故聖人於易其不能相无者既以健
  順仁義之屬明之而无所偏主至其消長之際淑
  慝之分則未嘗不致其扶陽抑隂之意焉所以贊
  化育而參天地者其㫖微矣
  案初九乾潛龍勿用而此稱履霜堅氷至何也曰
  陽主發見故稱潛龍以明其未見也隂主隠伏故
  稱履霜以彰其已至也戒之以勿用所以愛之戒
  之以堅氷所以憂之也是又聖人扶陽抑隂之意
[005-50b]
  蘭恵卿曰下卦内也坤之時一小人居内引至朋
  類終至於盡去君子而為剥為坤故聖人於一隂
  之始生知其生至於堅氷也故曰國之治不治於
  已治之日國之亂不亂於已亂之時其所由来者
  漸也
  楊廷秀曰陽始萌則曰勿用隂始生則曰堅氷至
  可以知君子之難進而小人之易盛矣有國者其
  亦思所以求君子於隠而防小人於早也哉
[005-51a]
   右明象占
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
 贊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
  正義曰得其位極地之質
  程可久曰四方不易者直也四維有所者方也不
  可以中繩中矩者大也
  郭子和曰居无不當之位而上无異道之應故可
  以直可以方不疑其所行凡以順道故也
[005-51b]
  張舜元曰地道貴乎上承二居地上地道之正也
  履中居正故全於坤之直方大之徳也雖居坎位
  異於坎之待習而後行也
  案六二坎之變坎險則習險變而順則不習矣
   此以地道言之
 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
 外敬義立而徳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
 所行也
[005-52a]
  蘭恵卿曰居中履正所以為直陽為仁仁則其徳
  圓隂為義義則其徳方直而不方與方而不直皆
  孤也孤則徳不大
  司馬君實曰不孤則大也
   此以人道言之
   右明象占
  程子曰二與六地道之精純者若六與五則異矣
  蘭恵卿曰乾之六爻唯九五為中正坤之六爻唯
[005-52b]
  六二為中正
  李子思曰居中守正故爻辭以直方形容之直方
  者中正之别名也文言又以敬義形容之敬義者
  又直方之别名也推本而言六二之徳无出乎中
  正
  案乾之六爻莫盛於五坤之六爻莫盛於二何也中
  而且正乾尊而坤卑各盡其道也然徳成於二而
  發揮於五二卦則同也文王於此故以與乾合徳
[005-53a]
  者言之直方而大剛健中正純粹以精之配也夫
  直方則多礙礙則必習而後行唯其大故不習而
  无不利也雖然乾坤者聖賢之辨也大矣而未化
  利矣而未至於安聖人論六二之徳視乾猶有等
  也
   右明爻義
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
 贊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
[005-53b]
 文言曰隂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
 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
  九家曰以六居三下有伏陽坤隂含藏不顯待乾
  之命不敢自成也
  程伯淳曰章外見之物
  郭子和曰含則不茹終於必吐待時之義也故或
  有王事則從之
  劉氏曰三隂生則文明者皆斂藏之故有含章之
[005-54a]
  辭
  朱子曰位有陽所以言含章若无陽何由有章為
  有陽故半動半静
  蘭恵卿曰姤九五无所發行其明亦云含章
  案章辨也下體與上體分辨之際位陽顯著或含
  藏之不自止於下而有從上之志也文言明陽盛
  則包隂隂盛則含陽自重卦言之三隂浸盛陽明
  斂藏含章之象也
[005-54b]
   右明象
  程正叔曰可貞固守之常久而无悔咎非含藏終
  不為也
  蘭恵卿曰貞者事之幹在他卦以六居三則為不
  當位而招悔咎在坤則五無陽明之君苟又以陽
  居三則或為權首而致凶咎今剛柔相濟可以貞
  幹王事或者未必然之辭從者自我從人非先倡
  也王事云者明其上有君父也
[005-55a]
  劉氏曰隂以斂藏為事故含章可貞又當應陽而
  發之應陽猶臣之從王事也
  朱子曰居下之上不終含藏故時出而從上之事
  始雖无成後必有終
  邵堯夫曰陽知其始而圖其成隂効其法而終其
  勞
  馮當可曰乾成之坤從而終之猶乾始之坤從而
  生之
[005-55b]
  林黄中曰嵗功出乎震勞乎坎成乎艮非隂之所
  敢成也
  案居内卦之終可貞有終之象也夫下卦終則上
  卦繼焉此筮易之定序也而易每於下卦之三若
  欲終之何也易以六爻明始終之序而以二體嚴
  上下之分盖欲上下各安其分而不相陵躐此聖
  人作易設教之微意也是故孔子於乾之三言知
  至知終之兩端而文王於坤之三言可貞從事之
[005-56a]
  二説乾陽也性趨上而健進三有君徳而未正君
  位故多恐懼之辭坤隂也性趨下而順止是以從
  陽為善故有勸勉之語陽以進為懼隂以退為安
  也
   右明占
  程可久曰乾九三動以趨中者也本爻静以守正
  者也
  林黄中曰乾之九四坤之六三皆隂陽之雜也是
[005-56b]
  以或之
  李子思曰三與五其陽功則同而上下之位則異
  是以乾坤唯九三六三之辭最費盖處此地之難
  也
   右明爻義
六四括囊无咎无譽
 贊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
 文言曰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隠易曰括囊
[005-57a]
 无咎无譽盖言謹也
  林黄中曰坤為囊見荀慈/明説卦三在内為含四至外括
  之矣
  案象下卦之坤為囊羣隂在上閉塞其路四當囊
  之口故有括之之象抑下卦之隂不使上進乃得
  无咎无譽盖不能辨之於早是以僅能如此
   右明象
  朱子曰重隂不中故其象占如此或事當謹宻或
[005-57b]
  時當隠遁也
  林黄中曰隂當其位是以无咎嫌无陽焉是以无
  譽
  李子思曰譽者咎之招六四之所以无咎者以其
  无譽也隂晦之世其法當隠身將隠焉用名世之
  託隠以求名者皆不能无意於世者也名之一出
  而辭之不可則人世吉凶之患將廹逐而不去為
  君子者不可以不謹也
[005-58a]
   案此説亦通
   右明占
  劉長民曰夫坤其静也翕應四之位其動也闢應
  二之徳
  毛伯玉曰方其初也辨之於早以絶其害及其盛
  也深晦其迹以避其禍
  馮當可曰坤宜在下而反居上非括囊謹宻其能
  免於禍哉聖人首乾坤以定君臣之分使乾常不
[005-58b]
  失在上而坤常不失在下則君臣之分定而禍亂
  不作矣
   此義亦通陽貴上進故至四而或躍隂惡上行
   故至四而括囊
  石守道曰隂之為道聖人惡之故彖欲其䘮朋而
  六爻並不言羣隂惡其黨盛而類滋也
  陽為君子隂為小人乾言君子則坤宜言小人也
  今六爻无小人之辭何也曰易不為小人作也初
[005-59a]
  言堅氷上言龍戰以見小人之情狀而中爻每每
  為君子慮焉
   右明爻義
六五黄常元吉
 贊曰文在中也
 文言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
 四肢發于事業美之至也
  李子思曰居坤位之中得地之正色故謂之黄
[005-59b]
  林黄中曰乾為衣坤為裳黄帝堯舜垂衣/裳盖取諸此五雖尊
  配乾為下矣
  案乾純陽坤純隂兩卦對立為兩儀六十二卦之
  父母也故乾配天坤配地曰黄以明其為地之色
  曰裳以明其配乾之衣嫌其為君位而正其名分
  也或謂坤妻道也臣道也五君位也以妻與臣居
  君位猶女媧王莽之流李子思曰此最係名教之
  大者不可以不辨
[005-60a]
   右明象
  朱子曰春秋傳南蒯將叛筮得此爻以為大吉子
  服恵伯曰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外强内温忠
  也和以率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
  下之飾也元善之長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
  不得其飾事不善不得其極且夫易不可以占險
  三者有闕筮雖當未也後蒯果敗此可以見占法
  矣
[005-60b]
  案古之占者辭吉而事反之則凶辭凶而事反之
  則吉不専以辭之吉凶悔吝斷也恵伯之意以忠
  中釋黄以信共下飾釋裳以善釋元配為三徳曰
  吾嘗學此必有所授也至孔子則變其説以為大
  臣之美
  張舜元曰凡元吉者以元為吉貞吉者以貞為吉
  也亦有以元訓大者如元亨之為大亨是也
   右明占
[005-61a]
  石守道曰乾九五君位之盛坤六五臣位之盛
  案以徳言之乾九五得陽之精純坤六二得隂之精
  純也以位言之則乾坤之位皆以五為盛
  李子思曰辭但言其吉之元文之顯而不言其徳
  者盖六二之徳即六五之徳也大凡位之盛者不
  以徳稱盖曰居此位而獲吉則其徳可知矣
  李季辨曰人臣之極位可以有為矣故辭但贊其
  美由直方大之徳藴蓄於中者素備故能如此
[005-61b]
  程可久曰坤臣道五君位有臣道達於君所之象
   案此説亦通
  張舜元曰周六卿分職各率其屬六六三百六十
  職盖本諸坤與天官冢宰其當六五與
  馮當可曰天下之變无常社稷有綴旒之危莫不
  頼腹心大臣從權制變而社稷以安君薨百官總
  己以聽於冢宰三代之常制然則人臣而行君事
  无世无之坤之六爻於初戒之四戒之上又申戒
[005-62a]
  之而五復為戒懼之辭世不幸而至大變則為臣
  者不敢犯難而任事為君者終疑其臣於下誰與
  寄社稷之計不可之大者也亦唯忠誠純至臨大
  節而不可奪如黄裳者是頼焉而後成社稷之功
  矣
  案易道廣大无所不通程張説理象亦然况以盛
  徳居尊位守人臣之常分大節焉當平世以為經
  綸之純懿當禍變則為方正之節操要不外乎黄
[005-62b]
  裳之象也
   右明爻義
上六龍戰于野其血𤣥黄
 贊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
 文言曰隂疑于陽必戰為其嫌于无陽也故稱龍焉
 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𤣥黄者天地之雜也天
 𤣥而地黄
  正義曰説卦戰乎乾是也戰於卦外故曰于野
[005-63a]
  九家曰坤行至亥下有伏乾
  李去非曰乾位西北而隂窮以薄陽而戰焉曰龍
  戰則是乾來戰不以坤敵乾也春秋書王師敗績
  于茅戎以自敗為文龍戰之義深矣
  王介甫曰隂盛於陽故與陽俱稱龍陽衰於隂故
  與隂俱稱血
  林黄中曰乾為馬坤稱馬者牝也龍戰于野是龍
  與龍鬭也坤之龍其牝矣乎 又曰外卦之外故
[005-63b]
  稱野野者天地之際而戰者隂陽之敵也隂陽有
  敵故雖坤而稱龍隂陽俱傷故雖乾而稱血主陽
  而言戰故曰龍主隂而言傷故曰血乾為赤坤為
  黒天地之正色也震為𤣥黄天地之始交也赤變
  於黑為𤣥黑變於赤為黄坤終而陽出乎震故其
  象為龍其色𤣥黄也
  盧氏曰云戰者盖罪陽之失於防漸至无陽之嫌
  云野者又罪隂不能退避非所處之位
[005-64a]
  案主龍而言則知隂不可亢亢則陽必伐之戒隂也
  以戰而言則知隂不可長長則與陽敵矣戒陽也
  啓與有扈戰于甘之野正應此象
   右明象占
  郭立之曰坤道之窮而不知變亡其所謂坤順者
  也由是言之六爻之順者時焉而已凡易貴陽而
  賤隂非賤之也陽知進退之義隂无過亢之悔是
  以非克之不去也始也履霜則難與之進終也龍
[005-64b]
  戰則難與之退不知進退存亡是以賤之也
  案陽亢則知反求諸已而有悔隂窮則不知自反而
  有戰此君子小人之情狀也
  李子思曰聖人寓堅氷之戒於初盖所以救其終
  龍戰之禍
  案龍戰即所謂堅氷之至也初六之爻義可見矣
  孫氏曰乾之上九陽之亢極不言隂戰之者所以
  抑臣僣也坤之上六隂之過極則與陽戰者所以
[005-65a]
  警君防也指其微乎
  案以八卦配方位言之乾居西北其辰則亥也以隂
  陽配十二辰言之隂終於亥其位則坤也隂陽之
  氣行乎天方位之氣鍾乎地以天氣之坤乗地氣
  之乾其勢不順其氣相薄故乾陽激而上戰坤隂
  此萬物蟄藏所以待隂陽之定也其蟄蔵者避/隂而就陽也
  乾君也坤臣也王者有征无戰戰者兩相敵之謂
  也不曰與龍戰而曰龍戰于野以乾為主猶曰君
[005-65b]
  之討臣云爾抑又聞之乾變至上則為坤故用九
  謂乾之坤是也易乃曰見羣龍存陽也坤變至上
  則為乾故龍戰當於用六言之易乃言於上而至
  用六則戒之以利永貞抑隂也
   右明爻義
用六利永貞
 贊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
  劉氏曰易之道窮則變變則通上六不知通其變
[005-66a]
  使隂道已窮故至於與陽戰而受傷苟能通變以
  用六而知永貞於柔順之為利則无戰傷矣
  林黄中曰上隂位六柔徳以柔居隂永以為貞配
  乎純乾斯為利矣
  馮當可曰乾極矣九將變而為六能用九則不失
  其為君之道坤極矣六將變而為九能用六則不
  失其為臣之節用九在无首用六在永貞永貞所
  以用六者也
[005-66b]
  或謂乾用九不用七坤用六不用八是則然矣而
  於文王繋辭未有義也當可之説與繋辭之㫖合
  李子思曰乾不䘮其乾體者要在用九坤不䘮其
  坤體者要在用六用六之辭曰利永貞則是慮其
  侵陽而欲永守其牝馬之貞以保其柔順之利也
  程可久曰乾以元為本所以資始故曰乾元用九
  坤以貞為主所以代終
  朱子曰自坤而用六故不足於元亨云
[005-67a]
   右明象
  李季辨曰中四爻坤之徳也初戒履霜終戒龍戰
  本末之義也
  趙氏曰初與四有履霜括囊之戒以不得中也三
  與上有无成龍戰之戒以過中也唯二五居中故
  无不利而元吉由是觀之乾坤之畫雖純要必相
  濟而後可一失其中聖人必為之慮也
  林黄中曰乾之六爻皆以龍言而坤之六爻雜舉
[005-67b]
  其物者隂陽之情也
  郭立之曰乾一以健坤一以順而六爻之義不齊
  非異也時物之不同也
   右明六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