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1a0046 厚齋易學-宋-馮椅 (master)


[048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厚齋易學卷四十八    宋 馮椅 撰
易外傳第十六
文言
 此錯雜彖象之言以文之故曰文言盖孔子門人之
 所題以志篇目者也朱子發曰錯雜彖象反復成文
 問答往來相錯亦文也故大𤣥凖之以𤣥文林黄中
 曰聖門以學者執文害意故於乾卦問答而再釋之
[048-1b]
 将使學者觸類而長深思而得至於坤則申言之而
 已他卦亦時舉一二見於説卦學者明乎乾則通乎
 坤明乎坤則六十二卦皆可通矣
元者善之長也
 彖爻全以人事明之長張丈反首也元者仁也為衆
 善之首一隂一陽之謂道乾道也繼之者善則元亨
 利貞也亨利貞皆自一元而出故曰善之長以長釋
 元義林黄中曰穆姜云體之長以物象為義此云善
[048-2a]
 之長以訓詁為義也
亨者嘉之會也
 㑹者交相見之禮亨言情好之通也古稱賔客曰嘉
 亦以㑹聚之好言之以㑹釋亨
利者義之和也
 言順物之宜而不相悖也以和釋利
貞者事之幹也
 貞者固守事理之正而不可奪所謂天下之動貞夫
[048-2b]
 一猶城築之楨幹也楨言其貞謂木之堅者故立以
 為幹以幹釋貞林黄中曰立本之謂幹
君子體仁足以長人
 體去聲今俗作替非穆姜无君子二字仁者元之善
 也長善故足以長人李子思曰果木之實其中有生
 性者皆謂之仁此造化之本而生物之元也朱子曰
 體仁如體物然仁是道理以人立骨程可久曰湯武
 身之是也
[048-3a]
嘉㑹足以合禮
 㑹穆姜作徳嘉好相㑹則禮可合謂朝聘㑹同燕享
 冠昏之事李子思曰猶隂陽之㑹而嘉生也
利物足以和義
 利物者順適物情使之各得其宜而不相妨故曰足
 以和義
貞固足以幹事
 朱子曰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謂知而弗
[048-3b]
 去者也故足以為事之幹游定夫曰事以知謀物以
 知創而不貞則事不立李仲永曰四徳不言知藏諸
 用也此古占語春秋時穆姜嘗言之於隨故孔子述
 之盖析為四徳以推廣乾之在人者也
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元亨利貞
 此孔子之所以文彖之言也游定夫曰行此四徳則
 乾道在我矣故曰乾元亨利貞
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徳而隠者也
[048-4a]
 乾之潛龍在人則有龍徳而隠者隠諸潛也此爻内
 卦變巽隠伏之象楊廷秀曰龍徳具矣所潛者時與
 位耳
不易乎世
 易讀如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之易三人道世也九二
 比之則足以善世本爻逺之則不可得而易之也游
 定夫曰龍徳而隠故不易乎世龍徳而中正故善世
 耿睎道曰不易乎世則獨善而已无善世之功也
[048-4b]
不成乎名
 君子者人之成名也見則名成隠則名泯名者人之
 所稱亦以去人道之逺也一无乎字非
遯世无悶
 遯徒頓反逃也悶門遜反心懣貌去人道之逺是遯
 世也陽舒而明故无悶
不見是而无悶
 亦以逺人故人不我知所為不見是於人也夫世不
[048-5a]
 能易雖遯去而何憾名不可成雖非之而何損故皆
 曰无悶
樂則行之憂則違之
 樂聲洛行之則不終隠也違之則勿可用也此復釋
 无悶張子厚曰主於求吾志而己无所求於外也
確乎其不可㧞
 釋勿用也確苦學反堅實貌㧞蒲八反手出之也如
 朝㧞一尤之㧞言不為世用
[048-5b]
潛龍也
 此章文初九之言總結龍徳而隠之義也不易乎世
 不成乎名身潛也遯世不見是而无悶心潛也至於
 樂行憂違則志亦潛矣身以心為主心以志為主志
 潛則心潛心潛則身潛此見之決而守之固雖欲㧞
 而出之不可得矣李子思曰此盖負天下至剛之徳
 不出則處而无躊躇之志者朱子曰六爻皆以聖人
 明之有隠顯而无淺深也
[048-6a]
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徳而正中
者也
 云以正中明見與大人之義盖以正中之徳處正中
 之位也正中言正當中也朱子曰不潛而未躍之時
庸言之信庸行之謹
 行去聲庸平常也朱子曰常言亦信常行亦謹
閑邪存其誠
 鄭邪下有以字閑限之也以言行之信謹限其邪則
[048-6b]
 誠存矣盖乾陽之誠自潛而見未嘗亡也唯防邪之
 害誠耳三接人道過中則邪故限之於外也蘭惠卿
 曰邪自外入故閑之誠自我有故存之程正叔曰得
 正中之義處无過之地唯在閑邪閑邪唯在語黙動
 静與人交接之際如人有室藩墻不修不能防宼
善世而不伐徳博而化
 夸功曰伐相忘曰化唯存誠故言行足以善世而其
 徳能博夫是之謂見然乾健不息使伐善而不化則
[048-7a]
 其徳不進矣三四言進徳以此
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
 此章文九二之言以君徳結正中之義也石守道曰
 更舉易曰者欲見九二雖非君位有君之徳也夫庸
 言庸行者言行之中也閑邪言其正存誠保其中也
 善世而不伐徳博而化得中而不敢過也凡以中正
 言之曰信曰謹曰閑曰誠曰善世曰徳博皆九之象
 曰庸曰不伐曰化皆二之象李季辨曰君徳始著於
[048-7b]
 二終盛於五大人之徳當如九五質之天地日月四
 時鬼神无一之不合然後為君徳之備然聖學自有
 源委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而聖學之始則
 常言必信常行必謹閑去邪念實理自存此正心誠
 意之學也正心誠意即治國平天下之事行言謹信
 之始即欲善世而徳博盖君徳之發源也唯无一毫
 自足之心不伐而化然後進徳不息竊嘗謂大易一
 書萬世人主聖學之用而純乾一卦萬世人主聖學
[048-8a]
 之源也大抵易者理學之宗而乾坤者又易學之宗
 也子思孟氏言誠者天之道而先儒亦每言誠敬其
 源實出於此李子思曰乾之畫一一則誠坤之畫中
 虚虚則生敬故乾之九二言誠坤六二言敬誠敬二
 字盖始於包犧之心畫而天地自然之理見於形象
 者也
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
子進徳修業
[048-8b]
 以徳進業修明日夕乾惕之義徳以心言業以事言
 謂乾之徳業已著於二至此當進修不已不可自安
 也
忠信所以進徳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
 此言進徳修業之實以明終日乾乾之行事也盡己
 之謂忠以實之謂信書云恭儉惟徳无載爾偽徳者
 對偽之名主忠信則不偽而進於徳矣修辭則言不
 妄立誠則行不欺言行不貳則業有可居之地矣陽
[048-9a]
 為實忠信與誠之象此爻變兑為口舌有修辭之象
 游定夫曰言而忠信則言為徳言行而忠信則行為
 徳行盖謂自九二之庸言庸行謹信充之進於忠信
 居於辭誠也程伯淳曰若以修省言辭為心則偽也
 唯立誠則有可居之地有可居之地則可以修業矣
 劉氏曰三未免危疑當以忠信與誠為徳業之本修
 辭使人見信則誠立矣
知至至之可與㡬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
[048-9b]
 㡬平聲及也義者當然之分也此覆言進徳居業之
 義以明夕惕若之實也以進徳言之則徳无止法知
 可至而至之可以與之㡬及也盖如九五之與天地
 日月四時鬼神无不合可也以居業言之則業有成
 績知其可終而終之可以與之存大義也盖如周文
 王之終於西伯可也接乎上卦故可以進終乎下卦
 故可以居審於所處惕厲之道也或曰三居人臣之
 極知前有可至之位而至之此害教之大者也李子
[048-10a]
 思曰二已具君徳矣而况於三乎乾坤純體與諸卦
 異乾為君六爻皆君事无臣位也坤為臣六爻皆臣
 事无君位也世儒未識乾坤之體安識乾坤之義此
 係名教之大者不可不辨
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
 是故因上文之辭縁知至知終之義以不驕不憂明
 无咎也上位謂下體之上下位謂上體之下爻之有
 位猶人之有位也徳之所至則前有餘地位雖居上
[048-10b]
 无足驕也不驕則能進徳矣業知所終則分所當守
 位雖在下无足憂也不憂則能居業矣程可久曰居
 者不失其所之謂在則寓焉而已矣春秋書昭公之
 出於本國曰居它國曰在今下位稱在言其可進非
 常處也或曰九三之位危疑如此烏知其在下位而
 不憂林黄中曰以其乾乾而知之也夫乾天下之至
 健而徳行恒易反復皆乾不離於道君子居易以俟
 命夫何憂之有
[048-11a]
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
 此章文九三之言以爻辭結進徳修業之義謂因其
 進徳居業之時而惕於至之終之之事也君徳著於
 二君位尊於五自三以徃无非養其徳業之日而在
 上下之間處之尤難進徳修業惕厲以趨時求為无
 過以合於道可也李季辨曰進此一位已有卓立之
 地始也庸信庸謹今則忠信已立可以為進徳之基
 始也閑邪存誠今則修辭立誠言修辭則暴慢自逺
[048-11b]
 邪不待閑言立誠則已履實地誠不待存言修誠立
 則有業可居然聖學无止法進徳一念不容少息中
 間多少工夫何暇驕且憂哉
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
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
 上下並上聲言升降也為離並去聲以上下進退明
 躍與在淵以非為邪離羣明无咎之義上與進言其
 躍下與退言在淵也上下宜有常度今无常度疑其
[048-12a]
 為邪而志在於徳則非為邪也進退宜有恒所今无
 恒所則疑其離羣而志在於業則非離羣也躍有邪
 正之分淵為羣龍之宅位不當非正也躍則離羣也
 故以非為邪離羣言之常猶定恒久也
君子進徳修業欲及時也
 所以上下進退者以此
故无咎
 此章文九四之言以徳業欲及時結爻辭之義朱子
[048-12b]
 曰内卦以徳學言外卦以時位言進徳修業九三備
 矣此則欲及時而進也毛伯玉曰明其不可中止李
 氏宏曰三四皆中爻其辭畧同然三下體故詳於徳
 業四上體故上下進退之時不可失也蘭惠卿曰與
 進无咎之意同有勉之之意林黄中曰以九居四有
 上下進退之象以九居上有得䘮存亡之義夫豈苟
 云乎哉
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
[048-13a]
氣相求
 此下以同類相感明天下利見大人之義應去聲後
 不再出者並同如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是也謂之相
 應則此鳴彼應彼鳴此應也同氣相求如下文是也
 借上句以發此句之指
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
 此皆同氣相求以明同類之感也卑則濕水潤下故
 流之水求濕也髙則燥火炎上故就之火求燥也雲
[048-13b]
 水氣龍水族故雲求龍也猛虎嘯谷風生故風求虎
 也
聖人作而萬物覩
 聖人言大人也道曰大徳曰聖作起也龍飛之象萬
 物者人民夷狄鳥獸之總稱覩謂利見也程可久曰
 贊言聖人者七皆以政教及乎天下者言之
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
 此章文九五之言此覆釋上意以結爻辭之義本乎
[048-14a]
 天謂火與雲也親上謂就燥從龍也本乎地謂水與
 風也親下謂流濕從虎也上下各從其類火從燥雲
 從龍水從濕風從虎也亦舉一隅以言之聖人與萬
 物並生於天地上下之間是亦同類故利見而覩之
 盖全舉六爻之象也水坎象乾再索九二也下濕則
 謂初矣火離象九五之變也髙燥則謂上矣雲坎氣
 之上騰謂九三之變也龍者上卦之乾一索得震之
 象下體之上則親上也虎者九三變兑之象風者九
[048-14b]
 四變巽之象上體之下則親下也或曰聖人之於民
 類也不曰萬民而曰萬物覩何也曰以殊分言之則
 有人物之别以三極言之則命於上下之間者皆同
 類也舉物則兼人舉人則遺物矣聖人者民物之主
 苟作於上則下斯覩之民物何擇焉韓退之原人粗
 知此意而語焉未粹者也或謂萬物覩乃欲見之楊
 中立曰非也如日在天萬物皆見聖人不作作則萬
 物覩之矣李仲永曰聖人不作父子兄弟妻子有不
[048-15a]
 相保者况於物乎聖人有作山川鬼神亦莫不寧鳥
 獸魚鱉咸若况於人乎
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賢
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
 貴而无位謂尊於一卦之上而无五之位髙而无民
 謂極於一卦之上而逺於初之民賢人在下位而无
 輔謂九二應五而不應上
是以動而有悔也
[048-15b]
 此章文上九之言以九之動結爻辭之義盖七則无
 朕九則動而吉凶悔吝之所生也以貴髙者亢之義
 而上之象无位與民輔者有悔之義也盖位者九五
 之位民者九五之民賢人者九五之輔過五則亢固
 應有悔如此然用静吉用作凶苟能謹守静處不交
 物渉害雖凶其如子何孔子以動之一辭發明文王
 占外之意然則不動則雖亢而悔可亡矣
潛龍勿用下也
[048-16a]
 此至用九一節以位明人事盖文用九之言也下去
 聲經中唯此與井初二兩爻贊皆讀如今聲在下位
 故不可用馮氏曰居下位而欲為上禍斯及之矣
見龍在田時舎也
 舎去聲止也與出舎於郊之舎同適止此位非久安
 也
終日乾乾行事也
 行其位之事楊庭秀曰必有事焉非事則乾乾為无
[048-16b]
 益之勤
或躍在淵自試也
 四位近五未遽有為故試其可如試可乃己之試謂
 躍也
飛龍在天上治也
 上去聲治平聲居上位而治天下
亢龍有悔窮之災也
 烖将來反天烖曰烖位窮於上而不知變則烖至窮
[048-17a]
 極也數極而位亦極
乾元用九天下治也
 治叶平聲陽上窮之亢窮則變而反本反本則亨故
 乾以元而用九之變天下所以常治九不自用必有
 乾元之徳乃能用之此孔子發明辭外之意李子思
 曰孔子贊彖曰大哉乾元此曰乾元用九四徳獨舉
 一元何也曰亨利貞同出於一元如循環然乾道之
 終則一元復用矣都聖與曰見言在中将有為也潛
[048-17b]
 而勿用以其在下而已飛龍而在天乃其所也見而
 在田則時舎而已過中故行事而不敢怠有疑故自
 試而不能釋得位則居上而治過上則勢窮而烖夫
 天下治亂未嘗不在乎君也中則治過則亢居尊位
 大中而能用九以通其變則不至於亢矣此所以積
 上治而成天下之治也馮氏曰乾道始於初九之潛
 馴致九五而成上九而極以人事言之人君非一身
 遽能有此天下亦祖宗垂統相承以至於今然則氣
[048-18a]
 之始乾之元也氣之極乾之亢也草昧創業者有國
 之元也極治而驕侈者有國之亢也使人主當極治
 之時能用其祖宗艱難創業之心為心體乾用剛内
 以制一己之欲外以裁天下之過則其極无極其窮
 无窮亦猶四時循環而天道自若安有危亡之事哉
潛龍勿用陽氣潛藏
 此下一節以時明天運申文用九之言也藏與下韻
 明行皆張口聲陽氣入伏地下乃潛藏之時故不可
[048-18b]
 用亦内卦變巽之義孔子釋潛曰隠曰下曰藏隨事
 制義无不可也
見龍在田天下文明
 陽氣外達乃文明之時故曰見内卦變離之象文謂
 物之鮮榮明謂化之光顯
終日乾乾與時偕行
 天運将變乃與之偕行之時故終日乾乾天運有變
 而无頃刻之息聖人懼夫人徳業之止故欲其與時
[048-19a]
 偕行而无有間斷也卦變履有行象
或躍在淵乾道乃革
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上卦更始乃乾道革變之時故
 必躍而无咎革言更始也即所謂乾道變化也以卦
 言之筮得乾下復筮上卦革之義也以氣言之天地
 相去八萬四千里上四萬二千里為陽位下四萬二
 千里為隂位冬至之後陽氣自地下而升凡五日一
 候三候一氣一氣升七千里至春分十八候六氣為
[048-19b]
 四萬二千里乃入陽位變寒為温乾道之革也卦變
 小畜夫妻反目之象
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徳
 陽氣在天乃位天徳之時以當大人之造五應天之
 徳位乎五是乃位乎天徳也卦變大有元亨之象
亢龍有悔與時偕極
 氣數以窮乃與之偕極之時故亢而有悔極者室柱
 之最髙者也此卦變夬之象此一節全體以卦變言
[048-20a]
 之蘭惠卿曰過此則一隂生故時之極此章多以氣
 候明之楊廷秀曰暑極不生暑而生寒治極不生治
 而生亂故戒之程正叔曰時極則處時者亦極矣李
 氏宏曰時行而偕行可也時極而偕極則為不知變
乾元用九乃見天則
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則者法之體如權衡有則而不
 可過也時不極則變不用有元以用變則得中不過
 而天道之則見矣不用七而用九九變七不變故也
[048-20b]
 游定夫曰将來者進功成者退天之則也都聖與曰
 孔子釋乾之六爻者三贊言其理以爻義明之而前
 章言其位以人事明之此章言其時以天運明之盖
 孔子文言凡再釋乾義此章當在其唯聖人乎之後
 今繼前章者以其義相蒙也夫有其位必有其時二
 者相遇然後為之而成王景孟曰位者人之所居也
 時者天之所運也即天與人互明之而用九之義著
 矣李仲永曰此二章文用九之言用九不可見見於
[048-21a]
 六爻在潛而下在見而舎在乾乾而行事在躍自試
 在飛則治在亢則窮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故用九
 在六爻而天下治也此以人事言也潛藏於初文明
 於二時行於三道革於四位天徳於五時極則終矣
 終則有始天行也天行有度故用九在六爻而乃見
 天則此以天運言也斯言也意必有所授云張知常
 曰此章以天運申前章之義陽氣潛藏聖人所以在
 下天下文明所以時出而舎與時偕行所以行其能
[048-21b]
 事乾道乃革所以進而自試乃位乎天徳所以居上
 而治與時偕極所以處窮而烖乃見天則所以常治
 而不亂林黄中曰此章言上下卦之應初四為始初
 則潛藏而四乃革矣言革潛為躍也二五為中二則
 文明而五乃位天徳矣言徳稱其位也三上為終三
 則與時偕行而上則偕極矣言道窮而當反也此章
 二節皆協韻
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
[048-22a]
 此至天下平一章因用九而申乾元之義以文彖之
 言而繼以乾之體用明之元者四徳之首故夫子常
 以配乾盖乾道至頥其流行發見者皆一元之氣也
 天地之間萬物所資以始所謂乾知大始者一元主
 其事也始則必亨不亨則熄矣至於收藏歸斂乃情
 性之實盖元亨者氣形之始而亨也利貞者性情之利
 而正也互文以見爾毛伯玉曰元亨利貞於人為氣
 形情性朱子曰乾唯一性情爾始而亨是性情發用
[048-22b]
 處至利貞則一物具一性情百榖草木皆然李子思
 曰孔子每兼利貞言之者性情合為一也性情合一
 乃見天命知此則凡孔子於易所言性命皆可通矣
 性情鄭作情性意以情言利以性言貞也殊不知四
 徳性則皆性情則皆情氣形性情各以其盛者言之
 爾性情情性初无後先孔子但協韻語猶正中中正
 止取其聲之協也馮氏曰孔子於易多為韻語亨情
 精情天下皆協
[048-23a]
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
 能鄭作而孔子於四徳每以元為主而繼以亨貞罕
 言利也懼人以利為可畧至此合而為一歸宿於利
 以見乾之利如此之大而包亨貞言之凡以明四徳
 之不可一闕也亨者嘉之會合而言之所謂美利也
 不言利者對坤而言如言利牝馬之貞則貞不足於
 乾矣文王不言貞之所利者舉天下之貞无一非乾
 始之利不可指名也大矣哉云者嘆而有不盡之意
[048-23b]
大哉乾乎
 因嘆乾元之大而悟乾之全體若是其大也乾猶父
 元猶長子觀子而知父也
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
 此乾之大之體也剛健中正乃元亨利貞之所從出
 也六爻發揮乃旁通元亨利貞之情也剛者純陽之
 精无一毫之隂故融而為元健者純陽之運无一息
 之止故達而為亨中則不倚而利為天下之平正則
[048-24a]
 不偏而貞為萬事之幹以六畫觀之内剛健外中正
 凡内乾之卦雖遇艮止坎險亦必上進剛健故也在
 外卦則以九居五以上臨下故為中正程可久曰大
 有大畜乾在内曰剛健訟乾在外曰中正是也剛健
 中正散在諸卦未有不雜於隂者乾則純粹而精純
 言不雜粹言不駁精言純粹之極也内外皆乾故謂
 之純无隂駁陽故謂之粹内外合一故謂之精唯其
 四者之純粹而精所以出為四徳也凡孔子之所以
[048-24b]
 反復言四徳者於此盡發其緼以詔天下萬世焉程
 可久曰乾之為時者一所以發越揮散旁通其情者
 六相對相變以合天之十二次或曰純坤亦有四徳
 不言純粹精諸卦發揮亦有六爻何以乾獨言旁通
 情也曰坤畫耦耦則不可言粹耦則二二則不可言
 精至於諸卦六爻止各通其一卦之情旁通元亨利
 貞之情則唯乾也馮氏曰純粹精旁通情以御天皆
 以三語結上文或以為七徳六徳者過矣朱子曰旁
[048-25a]
 通猶言曲盡
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
 此乾之大之用也乾各以其時乘此六陽之氣以御
 天運則雲行雨施天下均被其澤所謂能以美利利
 天下此其功用也彖賛天字亦協成字韻意古語之
 音協也毛伯玉曰以元包亨利貞猶春秋以春包四
 時也李氏宏曰彖賛言雲行雨施而後言六位六龍
 者盖以雲行雨施起其用而六位六龍繼其用於後
[048-25b]
 也此言六爻六龍而後言雲行雨施者盖以雲行而
 施終其功而六爻六龍致其功於前也李仲永曰此
 一章文乾元亨利貞之言元始而亨者一元之出也
 利貞性情者一元之入也剛健中正純粹精者一元
 之合也六爻發揮旁通情者一元之散也時乘六龍
 以御天者一元之升也雲行雨施天下平者一元之
 降也出入合散升降不離乎一元所以見乾元之大
 也竊謂剛健中正以下槩言乾而元在其中李子思
[048-26a]
 曰孔子之論元亨利貞或分而言之或繼而言之或
 離而言之或合而言之縱之衡之而於理无一不契
 盖其胷中元自有乾坤所以流出於議論之間而辭
 无不達也
君子以成徳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隠而未
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
 此下再文六爻之言以釋前章未盡之意此初九也
 行並去聲見並清聲前章言徳之潛此言行之潛徳
[048-26b]
 潛則不求用行潛則未可用成徳成人之徳如仁人
 善人信人之類乃以仁善信為行也徳成者行日可
 見雖欲隠而不可得已今徳隠於下而未見於世行
 在於己而未成其名世莫之知故未可用也文王言
 勿用謂不可用也孔子言弗用謂未肯用也李氏宏
 曰不成乎名則方且退藏不欲其名之彰也至於徳
 行君子雖處幽潛未嘗一日廢也行无隠而不形曰
 未見曰未成者終於見且成也九二是已李子思曰
[048-27a]
 行見而成則可用未見未成則弗用也潛藏於下不
 汲汲於用所謂龍蛇之蟄以存身也
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
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
 此申前章君徳未盡之意深明九二之為大人也四
 之字皆指君徳朱子曰由四者以成大人之徳李季
 辨曰言行信謹閑邪存誠學問之功也善世不伐徳
 博而化寛仁之騐也都聖與曰外剛故言學問内柔
[048-27b]
 故言寛仁劉氏翔曰四者皆田之象基於積土聚之
 也成於敷菑辨之也地必平衍寛也功主利養仁也
 郭子和曰學聚問辨寛居者期於仁以行之耳初九
 行而未成故仁以行之為九二之事仁以行之則徳
 之所施者普矣大抵乾之六爻君徳具焉養於初著
 於二日新於四而輝光於五至上終焉竊嘗因文言
 合乾坤而觀之於九二六二之傳有以知聖學之淵
 源有自來也九二言誠而六二言敬則誠敬之學本
[048-28a]
 乎此也九二言仁而六二言義則仁義之學本乎此
 也此子思孟氏之學所為傳得其宗也與孔子又懼
 後世以乾坤為聖賢之辨而賢者以下不可企及於
 聖人亢聖人於髙明而不知尊徳性道問學也則又
 於乾九二言學問以見聖人不可以无學而坤六二
 言不習以見賢者亦可以造聖人之域此所以為孔
 氏之易之學而有功於天下萬世也
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
[048-28b]
而惕雖危无咎矣
 上去聲九四同此以位申前章徳業未盡之義以明
 其位之危故不能无憂懼也九三九四題爻位者諸
 爻以君子大人起義此兩爻不可遽言重剛不中故
 題爻位以代大人君子之稱也因其時謂日夕之時
 李去非曰以六爻言之則三四為中今以居重剛之
 間則中在二五而不在三四李季辨曰卦重乾故曰
 重剛上不在九五之天下不在九二之田其位危而
[048-29a]
 不安故惕李仲永曰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則中在人
 矣故稱乾乾之君子而不言龍也不得中而行過中
 之事恐懼修省以補過故无咎都聖與曰聖人與人
 為徒不能无憂疑也然憂其所當憂乃卒乎无憂疑
 其所當疑乃卒乎无疑此三四所以皆无咎也李子
 思曰初二兩爻以徳言三四兩爻以位言此所以錯
 雜成文以盡六爻之義也鄭舜舉曰聖人亦有不中
 乎曰聖人之徳无不中也時與位之不中聖人之所
[048-29b]
 以兢兢也所遇然爾竊觀孔子論六位之中初无定
 説以八卦言之則下卦之中在二上卦之中在五以
 六位言之則初上為上下而中在二三四五故大過
 謂剛過而中説卦謂非其中爻不備以三極言之初
 二在下為地五六在上爲天而三四在中為人故中孚
 以三四為中今乾乃以三四為不中者以二體取中
 也中无定用故无定位亦无定説故曰君子而時中
 執中无權猶執一也
[048-30a]
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
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
 此以位申前章徳業未盡之義以明其疑於上下之
 間也天人與田皆不在者明其在淵也疑者謂疑於
 所處隨時而未定也劉氏翔曰三於下之中也過之
 四於上之中也不及故皆不中孔仲達曰人道親地
 三居之矣四下逺於地上近於天非人所處蘭惠卿
 曰居偪近之地使其彰灼自顯安能免咎唯其進退
[048-30b]
 疑慮不輕所發所以无咎也
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徳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
序與鬼神合其吉凶
 夫聲符發語之端後皆倣此此至况於鬼神乎一章
 以大人之徳申九五前章未盡之意此言其徳合造
 化之體也以此合彼猶符節然謂之合程可久曰天
 地之徳生成萬物日月之明照臨萬物四時之序運
 行萬物鬼神之吉凶禍福萬物盖聖人作而萬物覩
[048-31a]
 以此
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况于人乎
况于鬼神乎
 此言徳合造化之用也先後並去聲造化莫大於天
 或先或後无徃不合盖在天在我者同此乾道也時
 之未至則先天以為之而天不違我非不違我不能
 違乾也時之既至則後天以奉之而我不違天非不
 違天不能違乾也天且不違况人與鬼神聽命於天
[048-31b]
 者尚得而違之乎无恠乎日月四時无一之不合也
 李子思曰太極分而為隂陽隂陽分而為萬類九五
 之所謂大人者能充太極而體乾之大而黙運隂陽
 故凡受隂陽之氣者无不合也天也日也春夏也神
 也則陽也地也月也秋冬也鬼也則隂也蘭惠卿曰
 聖材使隂陽則可以位置天地明昭日月序正四時
 驅役鬼神夫豈有不合者哉竊謂九五一卦之主故
 文言每兼一卦之象先天者謂乾下先乾上之天也
[048-32a]
 後天者謂乾上後乾下之天也徳合天地者初上卑
 髙以陳也明合日月者二五中正坎離之位也序合
 四時者六位之序也吉凶合鬼神者文之當不當也
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
知䘮
 䘮去聲聖或作愚非此章至終申上九前章未盡之
 義以三者明亢而因嘆非聖人不能處此孔子於初
 上之潛亢曰之為言以其為本末而表出之
[048-32b]
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
 始若設問而卒自應之也一説以前其唯聖人乎至
 此為申文用九之言不言得䘮者知進退存亡則无
 得䘮矣進退者身也存亡者位也得䘮者物也天下
 之理未有有進而无退有存而无亡者唯處之得其
 正則斯无悔矣本爻窮上反下則退矣九變六則亡
 矣无民无輔則䘮矣正者貞也元亨利貞貞配上九
 也易於乾先言君子通上下言之也次言大人以徳
[048-33a]
 位言之也孔子至此再三感嘆而歸之聖人盖非有
 聖人力量地位不能處此也李子思曰易之道一言
 以蔽之曰中而已天數中於五隂極則剥乾上則亢
 昔之知易之道者觀進退存亡得䘮之象於爻位之
 表每每達權而用中不待其至於亢而後用夫然故
 進退存亡之際而不失其正也正者貞也此乾元之
 用之所歸宿而孔子論聖人之體乾亦歸於正也故
 予每以利貞為乾之性情而易學之根抵云都聖與
[048-33b]
 曰唯聖人乃能用九而不亢是猶天之氣不能无愆
 陽而天之道則變通而未嘗有弊也李氏宏曰堯舜
 相禪所以髙乎千古者其知此乎雖然必得九五之
 大人然後可以去亢而知退特堯舜之細爾張知常
 曰持滿有道天下所以常治而不亂也毛伯玉曰志
 得意滿般樂怠傲是之謂亢夙夜祗懼不敢荒寧是
 之謂乾九五之重在位故曰大人上九之戒在亢故
 曰聖人同是一人也所從言之者異耳竊謂合為一
[048-34a]
 人觀之可也各為一人言之義亦有在也李之説進
 退之正也張毛之説存亡之正也
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静而徳方
 此文坤彖元亨利牝馬貞之言至柔而動剛者坤之
 元而亨也至静而徳方者利於牝馬之貞也至柔者
 坤之材也而剛則其材之動也動則一元之氣闢而
 亨矣至静者坤之性也而方則其性之徳也静則一
 元之氣翕而貞矣孰不為柔而坤則柔之至也孰不
[048-34b]
 為静而坤則静之至也以六畫觀无一非耦則其材
 之柔其性之静可謂至也已矣故一爻動則一爻剛
 矣使有一畫竒則動不為剛矣竒數圓而生耦數方
 而成使有一畫竒則静不為方矣此純坤之象也方
 謂生物有常石守道曰若播榖求黍不可得也張子
 厚曰柔亦有剛静亦有動但舉一體則有屈信動静
 終始李子思曰以天為陽地為隂天為剛地為柔亦
 各指其盛者而言之爾要之隂陽之氣剛柔之體在
[048-35a]
 兩間大率均有蘭惠卿曰坤之静翕動闢立地之道
 曰柔與剛
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
 此文彖先迷後得主利之言順故自後而得乾之主
 静故有常以隂含陽萬物生生之理具焉故其化生
 光明此坤之所以為利化猶卵之孚也六三曰隂雖
 有美含之以從王事應此美也
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
[048-35b]
 此文彖東北䘮朋安貞吉之言且以結坤彖之義也
 東北䘮朋乃順乾而承之也故安於坤道之貞承之
 而時行乾之所至者時也乾行則坤亦行未見乾行
 而坤止也此坤之所以為順也李去非曰二分王於
 四季者以時行也蘭惠卿曰承天之施而與之偕行
 馮氏曰乾之文言則賛曰四徳至坤則含四徳而賛
 牝馬柔順之意坤之所以别於乾者特以加牝馬二
 字爾此别乾健坤順君尊臣卑之綱領也始以柔終
[048-36a]
 以順是坤之文言專為牝馬二字而設朱子曰此章
 申彖賛之意
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
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
不早辯也
 此下至盖言順也文初六之言猶曰積陽之後必有
 餘暑積隂之後必有餘寒也盖霜至堅氷者積隂之
 所致也程正叔曰善惡萌於初而積善見於六五積
[048-36b]
 惡見於上六林黄中曰説者皆以餘慶餘殃言子孫
 報應之事非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斯為慶矣臣弑
 其君子弑其父殃莫大焉李子思曰善不善之積於
 隂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又曰以易道而占知吉凶之
 事於将來者无如是之不爽也弑式志反或作殺聲
 同辯鼂云今變王符作變初六在下臣子之象上六
 在上君父之象自初至上則由姤至剥而成坤歴變
 諸爻非一朝一夕之故也自姤而遯遯而否否而觀
[048-37a]
 觀而剥剥而坤其所由來者有漸使節節有變之者
 則不至純隂矣由變之不早遂至於純隂履霜而至
 堅氷臣子而弑君父也又以八卦之方位與重卦十
 二月之氣參之乾位西北正十月之時也卦氣至此
 為坤以坤之氣乘乾之位尊卑倒置爻象為龍戰於
 野此臣子弑君父之象也聖人移上六之象於初六
 言之所以丁寧告戒使人知漸不可長變必早速履
 霜而即備其堅氷也
[048-37b]
易曰履霜堅氷至盖言順也
 結此爻之意坤為順自下而徃上以隂消陽无陽爻
 以阻之故其勢順爾朱子曰古順慎通用此義當作
 慎
直其正也方其義也
 此以下至不疑其所行也文六二之言此謂直方大
 也盖直者六二之正而方者六二之義也蘭惠卿曰
 以隂居隂正也隂為義義則方京氏曰坤以至順為
[048-38a]
 正乃能因物之性以為直坤以有常為義乃能循物
 之分以為方林黄中曰由爻象而言則直為正方為
 中由徳而言則直為正方為義
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徳不孤直方大
 明君子體坤六二之徳見於修身者也敬主一而无
 適之謂正在六二君子體之而為敬義在六二君子
 體之而為時措之宜都聖與曰坤者地道也君子者
 人道也人道以敬存心則不舎正以從邪内外不可
[048-38b]
 以孤立必敬立於内義立於外並立則為徳不孤此
 直方之所以至於大也楊廷秀曰爻辭止言直方文
 言以正釋直以敬釋正以義釋方其曉學者至矣敬
 以直内則養心主一而不分義以方外則處物適宜
 而不隨朱子曰正謂本體義謂裁制敬則本體之守
 也不孤言大也程正叔曰敬立而内直義形而外方
 義形於外也敬義既立其徳盛矣不期大而大矣程
 伯淳曰乾卦言聖人之學坤卦言賢人之學李子思
[048-39a]
 曰文言字字皆有位置乾之二言誠而坤之二言敬
 誠敬者乾坤之别也先儒論誠敬之學起於此乾之
 二言仁而坤之二言義仁義者隂陽之辨也先儒論
 仁義之用取諸此劉器之曰君子敬以直内敬當作
 政深衣篇云直其政政者正也古當通用敬與政文
 相似故傳之者訛爾未知孰是
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
 明君子體坤之徳而行之不疑以釋不習无不利且
[048-39b]
 總結此爻之意隂善疑以隂居隂本有疑也以中正
 故不疑朱子曰疑故習而後利不疑則何假於習都
 聖與曰地之所以生物者直方而已何習之有君子
 之所以事君者直方而已何疑之有李季辨曰坤之
 徳二已盡之矣自三以徃則出而見於事業者也故
 三即從王事
隂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
 此以下至代有終也文六三之言以美釋章含藏之
[048-40a]
 而弗敢成其美以從王事也荀慈明曰坤隂也位有
 伏陽含藏不顯以待乾命李子思曰天地之間萬物
 粲然而陳者皆隂麗於陽其美外見者也六三六五
 皆以隂居陽故三有美而五美在其中三方進而位
 不中故雖有美而含之五正位而居體故美在其中
 而發於事業耿睎道曰弗敢者於分有所不敢非其
 材有所不能也
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
[048-40b]
 李去非曰地道妻道臣道者皆主乾也地終天功臣
 終君事婦終夫業李氏曰初言地道妻道以明臣道
 而終獨言地道者互見也程可久曰自陽始生而至
 於極隂特輔陽而行弗敢成也及陽静而專隂乃代
 陽終其事
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隠易曰括囊无咎无譽
盖言謹也
 此文六四之言蕃伐袁反盛多貌李仲永曰乾至四
[048-41a]
 乾道乃革則天地交而泰矣草木尚蕃况於人乎坤
 至四天地閉則天地不交而否矣賢人且隠况於物
 乎李去非曰括囊非以全身也時至於不可奈何則
 謹以待之林黄中曰天地閉塞賢人遁藏殺其身而
 无益也是以杜其口而不出
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
事業美之至也
 文六五之言暢敕亮反黄者色之美在中其文理通
[048-41b]
 暢於外也此釋黄義也黄地之色也以明臣道也正
 臣之位而不辭居臣之體而不僭此釋常義也謂是
 所以為元吉也恐人難曉又覆釋之曰黄中者美在
 其中也通理者暢於四肢也正位居體者以此發於
 事業也其美如此之至是以謂之元吉也馮氏曰唯
 其由𠂻之誠表見於外如黄之染絲自中通理表裏
 如一斯有以釋天下之疑理者肌理之理自中通表
 故曰暢於四肢也程可久曰道窮則變中則通位過
[048-42a]
 則危正則安亦一説也李子思曰美在其中根諸純
 懿此臯夔稷契之徳孔子所謂正位居體者人臣之
 正也説者謂五君位在臣則猶新室在妻則猶武氏
 然得為正位居體者乎此係名教之大者不可以不
 辨又曰誠而見於變化者乾之九五也敬而見於事
 業者坤之六五也乾之九五堯舜之君也坤之六五
 臯夔稷契之臣也坤六五之應在乾之九五堯舜臯
 夔之遇合也堯舜之典謨即乾坤二卦之辭見於功
[048-42b]
 用者也乾坤定體一純而不雜與諸卦六爻自為配
 應之例不同李季辨曰六五之事業設施非一日之
 積也盖自六二坤徳以備事業自當如此説者謂黄
 中色常下服五君位故有居中處下之戒然文王孔
 子无此意也初上已戒之而五又有戒是坤无徳之
 可取也當從象贊文言
隂疑于陽必戰為其嫌于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
類也故稱血焉夫𤣥黄者天地之雜也天𤣥而地黄
[048-43a]
 文上六之言疑或作凝嫌或作謙嗛皆非離去聲朱
 子曰疑謂鈞敵无小大之差王介父曰嫌與春秋不
 以嫌代嫌之嫌同疑與臣疑於君之疑同蘭惠卿曰
 凡物各當其分則无疑為臣而疑其君則自歉而反
 疑其君為下而抗其上則自歉而反其上臣而疑其
 君下而疑其上則必戰李子思曰隂極无陽於理為
 嫌故稱龍龍出而戰隂必先傷故稱血郭子和曰上
 六之戰不稱龍以明之无以知其與陽戰也為其嫌
[048-43b]
 於无陽而言戰也故稱龍盖俱隂无戰故也因其稱
 龍故稱血因其稱血故稱𤣥黄從其類而言此爻辭
 之大法也
 
 
 
 
 厚齋易學卷四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