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057 經濟文衡-宋-朱熹 (master)


[069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濟文衡續集卷十九
             宋 滕珙 撰
 刑獄類
  謂當先正尊卑上下之分
 事目詳見財賦類第二段
 此篇專論犯上之辭風教所係不宜輒用擬貸乞詔
 儒臣博采經史要語為一書以教學古入官之道
[069-1b]
臣聞昔者帝舜以百姓不親五品不遜而使契為司徒
之官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㓜有
序朋友有信又慮其教之或不從也則命臯陶作士明
刑以弼五教而期于無刑焉盖三綱五常天理民彛之
之大節而治道之本根也故聖人之治為之教以明之
為之刑以弼之雖其所施或先或後或緩或急而其丁
寧深切之意未嘗不在乎此也乃若三代王者之制則
亦有之曰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
[069-2a]
以權之盖必如此然後輕重之序可得而論淺深之量
可得而測而所以悉其聰明致其忠愛者亦始得其所
施而不悖此先王之義刑義殺所以雖或傷民之肌膚
殘民之軀命然刑一人而天下之人聳然不敢肆意於
為惡則是乃所以正直輔翼而若其有常之性也後世
之論刑者不知出此其䧟於申商之刻薄者既無足論
矣至於鄙儒姑息之論異端報應之説俗吏便文自營
之計則又一以輕刑為事然刑愈輕而愈不足以厚民
[069-2b]
之俗往往反以長其悖逆作亂之心而使獄訟之愈繁
則不講乎先王之法之過也臣伏見近年以來或以妻
殺夫或以族子殺族父或以地客殺地主而有司議刑
卒從流宥之法夫殺人者不死傷人者不刑雖二帝三
王不能以此為治於天下而况於其係於父子之親君
臣之義三綱之重又非凡人之比者乎然臣非敢以此
之故遂勸陛下深於用法而果於殺人也但竊以為諸
若此類渉於人倫風化之本者有司不以經術義理裁
[069-3a]
之而世儒之鄙論異端之邪説俗吏之私計得以行乎
其間則天理民彛幾何不至於泯滅而舜之所謂無刑
者又何日而可期哉故臣伏願陛下深詔中外司政典
獄之官凡有獄訟必先論其尊卑上下長㓜親疎之分
而後聽其曲直之辭凡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雖直不
宥其不直者罪加凡人之坐其有不幸至於殺傷者雖
有疑慮可憫而至於奏讞亦不許輒用擬貸之例又詔
儒臣博采經史以及古今賢哲議論及於教化刑罰之意
[069-3b]
者刪其精要之語聚為一書以教學古入官之士與凡
執法治民之官皆使畧知古先聖王所以敕典敷教制
刑明辟之大端而不敢隂為姑息果報便文之計則庶
幾有以助成世教而仰稱陛下好生惡殺期於無刑之
本意戊申延和奏/劄一孝宗朝
  謂當重州縣治獄之官
 事目同上
 此篇專論獄者民命所係至重凡州郡兩獄官宜擇
[069-4a]
 任滿有舉主關陞人
臣聞獄者民命之所係而君子之所盡心也今天下之
獄死刑當决者皆自縣而逹之州自州而逹之使者其有疑者
又自州而上之朝廷自朝廷而下之棘寺棘寺讞議而後
致辟焉其維持防閑可謂周且審矣然而憲臺之所詳
復棘寺之所讞議者不過受成於州縣之具獄使其文
案粗備情節稍圓則雖顛倒是非出入生死盖不得而
察也是故欲清庶獄之源者莫若遴選州縣治獄之官
[069-4b]
今縣之獄委於令其選固已精矣而未必皆得人其弊
未易革也若州縣則今銓格凡選人任滿有舉主闗陞
者方註繁難令録其慮盖已詳矣然注司理者乃不用
此令而近制唯進納癃老之人然後不得注擬此外則
常調闗陞雖昏繆疾病之人皆得而為之甚至於流外
補官若省部胥史亦得而為之彼以薦舉闗陞者固未
必盡得才能公正之人然比之昏繆疾病無善可稱與
夫胥史之入官者則有間矣盖昏繆疾病之人茍且微
[069-5a]
禄唯知自營其於獄事䝉成吏手漫不加省而胥史之
入官者又或狃於故習與吏為徒販鬻走弄無所不至
故州郡小大之獄往往多失其平怨讟咨嗟感傷和氣
上為聖政之累莫此為甚臣愚欲望陛下明詔銓曹更定
選格凡州郡兩獄官專注任滿有舉主闗陞人或應格
不足則次任任滿銓試中第二等以上人其常調闗陞
及省部胥史並不得注擬見在任者非舉主闗陞人即
令守倅銓量如委昏繆疾病即保明聞奏特與祠禄其
[069-5b]
未到人候赴上日亦從守倅銓量方許放上若守倅徇
私失實即許監司劾奏罷免所有省部胥史雖已注官
待次並令赴部別與擬授庶幾治獄之官其選少清各
知任職仰副陛下欽恤之意戊申延和奏/劄二孝宗朝
  乞令縣丞同行推訊
臣契勘縣獄止是知縣獨員推鞫一或不得其人則拆
換疑詞變亂情節無所不至今既未能盡變銓法則亦
不容無少更革欲望睿慈詳酌明降指揮令縣丞同行
[069-6a]
推訊無丞處即用主簿仍遇大囚到獄即限兩日内具
入門欵先次飛申本州及提刑司照㑹庶幾粗革舊弊
天下幸甚貼黄/
 學校類
  乞賜白鹿洞書院勑額
 是年淳熙辛丑閏二月除先生江西提舉然猶待次
 乃奏本職四事此居其末
 此篇專乞賜書院勑額及光堯太上皇帝御書石經
[069-6b]
 并國子監九經註疏
右臣竊嘗伏讀國朝㑹要恭覩太宗皇帝嘗因江州守
臣周述之奏詔以國子監九經賜廬山白鹿洞書院既
又以其洞主明起為蔡州褒信縣主簿以旌儒學每恨
無由一至其處仰觀遺跡又䝉聖恩假守兹土到任之
初考按圖經詢究境内民間利病乃知書院正在本軍
星子縣界而陳舜俞廬山記又載真宗皇帝咸平五年
嘗勅有司重加修繕間因行視陂塘始得經由其地見其
[069-7a]
山川環合草木秀潤真閒燕講學之區而荒凉廢壞無
復棟宇因竊惟念太宗皇帝真宗皇帝所以幸敎多士
垂裕萬世之意其盛如彼而下吏淺聞弗克原念以稱
萬分之罪其大如此駭懼震慴不遑啟居既又按考此
山老佛之祠盖以百數兵亂之餘次第興葺鮮不復其
舊者獨此儒館莾為荆榛雖本軍已有軍學足以養士
然此洞之興逺自前代累聖相傳眷顧光寵德意深逺
理不可廢况境内觀寺鐘鼓相聞殄弃彛倫談説空幻
[069-7b]
未有厭其多者而先王禮樂之宫所以化民成俗之本
者乃反寂寥希闊合軍與縣僅有一二所而已然則復
修此洞盖未足為煩於是始議即其故基度為小屋二
十餘間敎養生徒一二十人節縮經營今已了畢但其
勑額官書皆以燒毁散失無復存者不敢擅行標牓收
置輙昧萬死具奏以聞欲望聖明俯賜鑒察追述太宗
皇帝真宗皇帝聖神遺意特降勑命仍舊以白鹿洞書
院為額仍詔國子監仰摹光堯夀聖憲天體道性仁誠
[069-8a]
德經武緯文太上皇帝御書石經及印版本九經疏論
語孟子等書給賜本洞奉守㸔讀於以褒廣前烈光闡
儒風非獨愚臣學子之幸實天下萬世之幸奏狀/
  再乞賜書院勑額
 是年秋八月改除浙東提舉冬十一月奏事延和殿
 條畫七事此居其末上委曲訪問悉從其請
 此篇申言書院賜額并上件石經九經等事
臣昨任南康軍日嘗具狀奏乞賜白鹿洞書院勅額及
[069-8b]
乞以太上皇帝御書石經并版本九經注疏給賜本洞
今亦未䝉施行而朝野喧傳相與譏笑以為怪事臣誠
恐懼不敢不盡其説謹按本洞書院實唐隱士李渤所
居當時學者多從之遊遂立黌舍至五代時李氏為建
官師給田贍養徒衆甚盛迨至國初猶數十百人太
平興國中嘗䝉詔賜九經而官其洞主見於㑹要而咸
平五年有勅重修仍塑宣聖及弟子像又見於陳舜俞
所記簡牘具存可覆視也夫以此洞之興原其所自雖
[069-9a]
若淺鮮無足言者而太宗皇帝真宗皇帝眷顧褒崇至
於如此則聖意所存至深至逺必有非下吏淺聞所能窺
測者今乃廢而不舉使其有屋廬而無勅額有生徒而
無賜書流俗所輕廢壞無日此臣所以大懼而不能安
也然竊意有司所以不能無疑於臣之請固未必皆如
譏笑者之言殆必以為州縣已有學校不必更為煩費
耳如其果然則臣請有以質之夫先王禮義之宫與異
端鬼教之居孰正孰邪三綱五常之教與無君無父之
[069-9b]
説孰利孰害今老佛之宫徧滿天下大郡至踰千計小
邑亦或不下數十而公私增益其勢未巳至於學校則
一郡一邑僅一置焉附郭之縣或不復有其盛衰多寡
之相絶至於如此則於邪正利害之際亦已明矣今有
司非徒不能有所正於彼而反疑臣之請於此臣不能
識其何說也今幸䝉恩賜對故敢復以為請伏望聖慈
下臣此章特從其請既以紹承先志啟迪羣心又以丕
闡大猷昭示抑邪興正之漸實天下萬世之幸辛丑延/和奏劄
[069-10a]
七並孝/宗朝
 禮樂類
  乞頒降政和禮書
 先生守南康申部乞給降政和五禮新儀符下頗未
 詳備聞本部侍郎奏編臣民禮儀遂畫一申明乞改
 正行下
 此篇專乞檢㑹行下以憑遵守
照㑹政和五禮新儀州郡元有給降印本兵火以來往
[069-10b]
往散失目今州縣春秋釋奠祈報社稷及祀風雨雷師
壇壝器服之度升降跪起之節無所據依循習茍簡而
臣民之家冠昏䘮祭亦無頒降禮文可以遵守無以仰
稱國家欽崇祀典防範民彛之意須至申聞者 右謹
具申行在尚書禮部欲乞特賜申明檢㑹政和五禮新
儀内州縣臣民合行禮制鏤版行下諸路州軍其壇壝
器服制度亦乞彩畫圖本詳著大小髙低廣狹淺深尺
寸行下以憑遵守守南康申省/狀孝宗朝
[069-11a]
  乞増修政和禮書
 事目同上
 此篇專乞討論行下以成全書
伏見本軍昨凖尚書禮部符下政和五禮祭祀儀式竊
嘗參攷其間頗有未詳修處方欲具狀申審今覩進奏
官報近者判部侍講侍郎奏請編類州縣臣民禮儀鏤
版頒降已奉聖㫖依奏此誠化民善俗之本天下幸甚
然某竊慮其間未詳備處將來奉行或致牴牾今具如
[069-11b]
後須至申聞者
所凖行下釋奠禮儀某按其神位除正配三位外有殿
上兩廊從祀未見位號名數不委新儀全書有無具載
欲乞討論并賜行下然按祀今二月八日上下釋奠文
宣王以兖國公鄒國公配牲共用羊一豕一白幣三而
已今其所祀乃近一百餘位一羊一豕無縁可以徧及
又州縣廟學窄狹祭器獻官多不及數往往不能一一
分獻其為欺慢莫甚於斯竊欲更乞相度申明許令州
[069-12a]
學免祭兩廊諸位縣學并免殿上十位庶幾事力相稱
儀物周備可以盡其誠敬某又按行下釋奠行事儀引
三獻官詣舒王神位前一節係政和間所定後來靖康
年中已有指揮追貶王安石爵秩停罷配享訖今來上
件儀注尚仍舊文竊慮州縣奉行反致疑惑亦合申明
改正
所凖行下釋奠陳設儀云設著尊四犧尊四為二重在殿之
東南隅北向西上配位即於正/位酌尊之東著尊在前皆有坫加勺羃
[069-12b]
為酌尊著樽一實明水為上尊餘實泛齊初獻酌之犧/尊一實明水為上尊餘實醴齊亞終獻酌之
某按後章行事儀云初獻酌犧尊之泛齊亞終獻酌象
尊之醴齊與此不協竊疑兩處必有一誤尋考祭社稷
祀雨風雷師陳設儀皆設犧尊象尊為酌尊乃知正是
此章之誤其著字當作犧字犧字當作象字又既云北
向則是犧尊在北象尊在南所云在前亦是重複倒置
欲乞申明改正行下
所凖行下釋奠祭祀陳設章皆云又設太尊二山尊二
[069-13a]
在神位前大尊一實泛齊山尊一實/醴齊各以一尊實明水著尊二犧尊二象
尊二壺尊六著尊一實盎齊犠尊一實醍齊象尊一實/沈齊各以一尊實明水壺尊三實元酒三
實三酒明水元酒皆在上/五齊三酒皆以本處酒充在殿下皆北向西上内祭社/稷儀云
南向/東上加羃五齊三酒皆設而不酌某按此太尊山尊只
是都共設於殿之前楹壇之南靣其北更容獻官拜跪
酌獻非是逐位之前各設四尊所謂北向者恐是太尊
二為一行其南山尊為一行又次南階下著尊二為一
行又次南犧尊二為一行又次南象尊二為一行又次
[069-13b]
南壺尊六為三行其南向/者反此所謂西上者謂西實元酒東
實五齊三酒其東上/者反此未委是否各乞討論并賜行下
所凖行下州縣社稷風雨雷師壇壝制度某按其文有
制度而無方位尋考周禮左祖右社則社稷壇合在城
西而唐開元禮祀風師於城東祀雨師於城南未委新
儀全書有無同異欲乞討論并賜行下
凖禮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境内者又曰山川之神水
旱疫癘之灾於是乎禜之盖以其崇髙深廣能出雲氣
[069-14a]
為風雨以滋養潤澤乎一方也今州郡封域不减古之
諸侯而封内名山大川未有望祭之禮其有祠廟亦是
民間所立淫誣鄙野非復古制顧乃舍其崇髙深廣能
出雲雨之實而傴僂拜伏於土木偶人之前以求其所
謂滋養潤澤者於義既無所當又其牲牢器服一切循
用流俗䙝味燕器於禮又無所稽至於有山川而無祠
廟者其嵗時祈禱遂不復禜於山川而反求諸異教淫
祠之鬼則此尤無義理而習俗相承莫知其謬欲乞檢
[069-14b]
照五禮新儀如已有祭山川禮即與編類行下如有遺
闕亦乞討論依倣祭社禮儀立定時日壇塲方位制度
并賜行下
伏覩累降赦書歴代聖帝明王忠臣烈士有功及民者
並令致祭謹按唐開元禮享先代聖王並用禮器法服
今則未委新儀全書有無嵗時祠祭儀式欲乞檢照討
論併賜行下守南康申省/狀孝宗朝
  請乞修三禮以備制作
[069-15a]
 先生留身經筵靣陳劄子四事一論聖躬自奉且務
 抑損二論災異三論䘮服四此奏是也
 此篇專欲以儀禮為經而取禮記及諸經史雜書所
 載有及於禮者附於其下
臣聞之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遭秦滅學禮
樂先壞漢晉以來諸儒補緝竟無全書其頗存者三禮
而已周官一書固為禮之綱領至其儀法度數則儀禮
乃其本經而禮記郊特牲冠義等篇乃其義疏耳前此
[069-15b]
猶有三禮通禮學䆒諸科禮雖不行而士猶得以誦習
而知其説熙寕以來王安石變亂舊制廢罷儀禮而獨
存禮記之科弃經任傳遺本宗末其失已甚而博士諸
生又不過誦其虚文以供應舉至於其間亦有因儀法
度數之實而立文者則咸幽㝠而莫知其源一有大議
率用耳學臆斷而已若乃樂之為教則又絶無師授律
尺短長聲音清濁學士大夫莫有知其説者而不知其
為闕也故臣頃在山林嘗與一二學者考訂其説欲以
[069-16a]
儀禮為經而取禮記及諸經史雜書所載有及於禮者
皆以附於本經之下具列注疏諸儒之説畧有端序而
私家無書檢閱無人鈔冩久之未成㑹䝉除用學徒分
散遂不能就而鍾律之制則士友間亦有得其遺意者
竊欲更加參考別為一書以補六藝之闕而亦未能具
也欲望聖明特詔有司許臣就秘書省太常寺闗借禮
樂諸書自行招致舊日學徒十餘人踏逐空閒官屋數
間與之居處令其編類雖有官人亦不係銜請俸但乞
[069-16b]
逐月量支錢米以給飲食紙札油燭之費其鈔冩人即
乞下臨安府差撥貼書二十餘名候結局量支犒賞别
無推恩則於公家無甚費用而可以興起廢墜垂之永
久使士知實學異時可為聖朝制作之助則斯文幸甚
天下幸甚乞修三禮劄/子寧宗初政
 
 
 經濟文衡續集卷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