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057 經濟文衡-宋-朱熹 (master)


[03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濟文衡後集卷八
             宋 滕珙 撰
 二帝臣類
  論臯陶士師之職
 文集讀余隱之辯溫公疑孟子下
   此段謂孟子之言但設問耳非有是事也
龜山先生嘗言固無是事此只是論舜心耳愚謂執之
[033-1b]
而已矣非洞見臯陶之心者不能言也此一章之義見
聖賢所處無不用其極所謂止於至善者也隱之之辯
專以父子之道爲言郤似實有此事於義未瑩
 殷臣類
  論伊尹樂堯舜之道
 答竇從周
   此段謂尹在莘郊必一一學來不是只耕鑿飲
   食過
[033-2a]
先生問如何是伊尹樂堯舜之道竇對以飢食渴飲鑿
井耕田自有可樂曰龜山答胡文定書是如此說要之
不然須是有所謂堯舜之道如書云人心惟危道心惟
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便是堯舜相傳之道如自克
明峻德以親九族至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如欽明
文思溫恭允塞之類伊尹在莘郊時須曾一一學來不
是毎日只耕鑿食飲過了
 又據廖子晦問看伊尹升降之事亦是曾學兵法曰
[033-2b]
 古人皆如此如東漢李膺爲度遼將軍必是親履行
 陣
  論傅說說命之文
 答竇從周
   此段謂說不曾讀書何以有三篇之文
問傅說版築亦讀書否曰不曾讀書如何有說命三篇
之文舜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後來乃能作
股肱元首之歌便如顔子亦大段讀書其問爲邦夫子
[033-3a]
告以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顔子平
時於四代禮樂夏小正之類須一一曾理會來古人詳
於禮樂之事當時自有一種書後世不得而見如孟子
載葛伯事以爲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便是孟子
時有此等書今書中只有葛伯仇餉一句上古無書可
讀今既有書亦須是讀此由博以反約之義也
  論孟子商有三仁之言
 文集讀余隱之辯溫公疑孟子下
[033-3b]
   此段謂聖人言仁則義在其中
隱之云三仁於大義有闕此恐未然蓋三仁之事不期
於同自靖以獻於先王而已以三仁之心行孟子之言
孰曰不可然以其不期同也故不可以一方論之况聖
人之言仁義未嘗備舉言仁則義在其中矣今徒見其
目之以仁而不及義遂以三子猶有偏焉恐失之蔽也
  論泰伯三讓之義
 答黄直翁寅/
[033-4a]
   此段謂泰伯之讓不失其正所以爲時中之義
 問曰程子曰三讓者不立一也逃之二也文身三也
 寅切意求之繼立以嫡聞父喪而奔身體不敢毁傷
 萬世之通義也泰伯胡爲而不然耶蓋不立者泰伯
 知王季之賢又有文王之聖必能基成王業從而讓
 之亦太王之志也不奔父喪非本心也奔則王季辭
 立矣太王欲立之而未有命/王季必爲叔齊之事逃而適他國足矣必之
 荆蠻斷髪文身而後已者蓋不示以不可立則心不
[033-4b]
 安其位未定終無以仁天下繼父志而成其逺者大
 者也三者權也夫泰伯之讓上以繼太王之志下以
 成王季之業無非爲天下之公而不爲一身之私其
 事深逺民莫能測識而稱之兹其德所以無得而加
 也
答曰此說亦是但以天下讓只依龜山說推本而言之
爲是所云不示以不可立則王季之心不安而位未定
此意甚好非惟說得泰伯之心亦說得王季之心也蘇
[033-5a]
子由云漢東海王以天下授顯宗唐宋王成器以天下
授𤣥宗皆兄弟終身無間言何必斷髪文身若使王季
之心如漢顯宗唐𤣥宗則此說可也若有叔齊之心則
不能一朝居矣王季之賢豈下叔齊也哉然泰伯三讓
而不失其正是乃所以爲時中也故夫子以至德稱之
  論泰伯雖變而不失正
 答東萊
   此段謂逃父非正但事須如此
[033-5b]
泰伯夷齊事鄙意正如此蓋逃父非正但事須如此必
用權然後得中故雖變而不失其正也然以左傳爲據
便謂泰伯未嘗斷髪文身此則未可知正使斷髪文身
亦何害
  論泰伯即夷齊之心
 董銖録
   此段謂夷齊處君臣之間道不合則去泰伯處
   父子之際不可露形迹
[033-6a]
泰伯之心即伯夷叩馬之心太王之心即武王孟津之
心二者道並行而不相悖聖人稱泰伯爲至德謂武爲
未盡善亦自有抑揚蓋泰伯夷齊之事天地之常經而
太王武王之事古今之通誼但其間不無些小高下若
如蘇氏用三五百字罵武王非聖人則非矣於此二者
中須見得道並行而不悖處乃善因問泰伯與夷齊心
同而謂事之難處有甚焉者何也先生曰夷齊處君臣
間道不合則去泰伯處父子之際又不可露形迹只得
[033-6b]
不分不明且去某書謂太王有疾泰伯採藥不返疑在
此時去也
  論伯夷叔齊之心
 答王近思
   此段謂求仁得仁便見聖賢之心
伯夷既長且賢其父無故舍之而立叔齊此必有故故
蘇氏疑之觀子貢問怨乎之意似或有此意然不必疑
但看後來求仁得仁便無怨處則可以見聖賢之心便
[033-7a]
有甚死讐亦只如此消融了也
  論夷齊天倫父命之别
 答陳安卿淳/
   此段謂但各認取自家不利便處退一歩便是
 問曰伯夷何以只知有父命而不知有天倫叔齊何
 以只知有天倫而不知有父命恐是在伯夷則其兄
 弟係於已而父命係於公以二者權之則父命爲尊
 而兄弟爲卑在叔齊則其父子係於已而天倫係於
[033-7b]
 公以二者權之則天倫爲重而父子爲輕否
答曰以天下之公義裁之則天倫重而父命輕以父子
之分言之則又不可分輕重但各認取自家不利便處
退一歩便是伯夷叔齊得之矣胡氏春秋後有謹始例
說得好
  再論伯夷天倫父命之别
 同前
   此段謂伯夷只得力辭而不管叔齊只得力讓
[033-8a]
   而不爲
 問曰來教論夷齊云云/某詳此竊謂諸侯繼世襲封
 所以爲先君之嗣而爵位内必有所承上必有所禀
 而大倫大義又不至於相悖端可以光付託而無歉
 然後於國爲正伯夷叔齊以天倫言之則伯夷主器
 之嫡在法固當立然不得先君之命則内無所承烏
 得嗣守宗廟而有國也以父命言之則叔齊固有命
 矣然伯夷長也叔齊弟也叔齊之德不越於伯夷其
[033-8b]
 父乃舍嫡立少是一時溺愛之私意非制命以天下
 之公義者也亂倫失正王法所不與何可以聞于天
 子而撫國也此皆在已有礙而不利便處此在伯夷
 所以不敢挾天倫自處以壓父命之尊只得力辭而
 不受而决然不敢以或受在叔齊所以不敢恃父一
 時之命以壓天倫之重只得固讓而不爲而决然不
 敢以或爲此是據其分之所當然以求即乎吾心之
 安蓋不如是則於心終不安爲伯夷者是不受之先
[033-9a]
 君不受之天王而受之於弟爲叔齊者是成父之非
 命而干王法也豈得爲受國之正乎
答曰此說得之但更看求仁而得仁處
  論夷齊讓國諫伐之事
 答南軒壬辰六月二十八日
   此段謂夷齊二事未得爲時中
夷齊讓國而逃諫伐而餓此二事還相關否或謂先已
讓國則後來自是不合更食周粟若爾則當時自不必
[033-9b]
歸周亦不待見牧野之事又諫不從而後去也且若前
日已曾如彼即今日更不得如此此與時中之義不知
又如何
  論周公東征之義
 答汪尚書
   此段謂周公東征以身任天下之重
周公東征不必言用權自是王室至親與諸侯連衡背
叛當國大臣豈有坐視不救之理帥師征之乃是正義
[033-10a]
不待可與權者而後能也若馬鄭以爲東行避謗乃鄙
生腐儒不逹時務之說可不辯而自明陳少南於經㫖
多疎略不通檢㸃處極多不足據以爲說來教所謂周
公之志非謂身謀也爲先王謀也以身任天下之重也
此語極佳
  論周公告召公之義
 答徐元聘
   此段謂召公不說周公之留故周公告之以此
[033-10b]
召公不說蓋以爲周公歸政之後不當復留而已亦老
而當去故周公言二人不可不留之意曰嗚呼君已曰
時我我亦不敢寜於上帝命弗永逺念天威越我民㒺
尤違又厯道古今聖賢倚頼老成以固其國家之事又
曰予不惠若兹多誥予惟用憫于天越民只此便見周
公之心每讀至此未嘗不喟然太息也試於此等處虛
心求之如何
 經濟文衡後集卷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