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057 經濟文衡-宋-朱熹 (master)


[019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濟文衡前集卷十九
             宋 滕珙 撰
 仁類
  再論為仁之説
 答張南軒
   此段専務折𠂻舊説之非
某再讀别紙所示三條竊意髙明雖已灼知舊説之非
[019-1b]
而此所論者差之毫忽之間或亦未必深察也謹復論之
伏幸裁聴廣仲引孟子先知先覺以明上蔡心有知覺之
説己自不倫其謂知此覺此亦未知指何為説要之大本
既差勿論可也今觀所示乃直以此為仁則是以知此覺
此為知仁覺仁也仁本吾心之徳又將誰使知之而覺之
耶若據孟子本文則程子釋之已詳矣曰知是知此事知/此
事當如/此也覺是覺此理知此事之所以/當如此之理也意已分明不必更求
𤣥妙且其意與上蔡之意亦初無干涉也上蔡所謂知
[019-2a]
覺正謂知寒暖飢飽之類耳推而至於酬酢佑神亦只是
此知覺無别物也但所用有小大爾然此亦只是智之發
用處但惟仁者為能兼之故謂仁者心有知覺乃以仁包
四者之用而言猶云仁者知所羞惡辭遜云爾若曰心有
知覺謂之仁則仁之所以得名初不為此也今不究其所
以得名之故乃指其所兼者便為仁體正如言仁者必有
勇有徳者必有言豈可遂以勇為仁言為徳哉今伯逢必
欲以覺為仁尊兄既非之矣至於論知覺之淺深又未免
[019-2b]
證成其説則非某之所敢知也至於伯逢又謂上蔡之意
自有精神得其精神則天地之用皆我之用矣此説甚
髙甚妙然既未嘗識其名義又不論其實下功處而欲
驟語其精神此所以立意愈髙為説愈妙而反之於身
愈無根本可據之地也所謂天地之用即我之用殆亦
其傳聞想像如此爾實未嘗到此地位也愚見如此
  又論與天地萬物一體之説
 答張南軒
[019-3a]
   此段謂以下數句義皆未安
來教云夫其所以與天地萬物一體者以夫天地之心
之所有是乃生生之藴人與物所公共所謂愛之理也
某詳此數句似頗未安盖仁只是愛之理人皆有之然
人或不公則於其所當愛者反有所不愛惟公則視天
地萬物皆為一體而無所不愛矣若愛之理則是自然
本有之理不必為天地萬物同體而後有也某向所呈
似仁説其間不免尚有此意方欲改之而未暇來教以
[019-3b]
為不如克齋之云是也然於此却有所未察竊謂莫若
將公字與仁字且各作一字看得分明然後却看中間
兩字相近處之為親切也若遽混而言之乃是程子所
以謂以公便為仁之失此毫釐間正當子細也又看仁
字當并義禮智字看然後界限分明見得端的今舍彼
三者而獨論仁字所以多説而易差也又謂體用一源
内外一致為仁之妙此亦未安盖義之有羞惡禮之有
恭敬智之有是非皆内外一致非獨仁為然也不審髙
[019-4a]
明以為如何
  論克己復禮為仁之説
 答張南軒
   此段謂恐啟望空揣摸之病
説云由乎中制乎外按程集此誤兩字當云而應乎外
又云斯道也果思慮言語之可盡乎詳此句意是欲發
明學要躬行之意然言之不明反若極其𤣥妙務欲使
人曉解不得將啟望空揣摸之病矣向見吴才老説此
[019-4b]
章云近世學者以此二語為㣲妙隠奥聖人有不傳之
妙必深思黙造而後得之此雖一偏之論然亦吾黨好
談𤣥妙有以啟之也此言之失恐復墮此不可不察
  再答張南軒論仁之説
 答張南軒
   此段専欲剖析逐段言之未善處
仁説明白簡當非淺陋所及但言性而不及情又不言
心貫性情之意似只以性對心若只以性對心即下文
[019-5a]
所引孟子仁人心也與上文許多説話似若相戾又曰
己私既克則廓然大公與天地萬物血脈貫通愛之理
得於内而其用形於外天地之間無一物之非吾仁矣
此亦其理之本具於吾性者而非彊為之也此數句/亦未安
己私既克則廓然大公皇皇四達而仁之體無所蔽矣
天理無蔽則天地萬物血脈貫通而仁之用無不周矣
然則所謂愛之理者乃吾本性之所有特以廓然大公
而後在非因廓然大公而後有也以血脈貫通而後達
[019-5b]
非以血脈貫通而後存也今此數句有少差紊更乞詳
之愛之之理便是仁若無天地萬物此理亦有虧欠於
此識得仁體然後天地萬物血脈貫通而用無不周者
可得而言矣盖此理本甚約今便將天地萬物夾雜説
却鶻突了夫子答子貢博施濟衆之問正如此也更以
復見天地之心之説觀之亦可見盖一陽復處便是天
地之心完全自足非有待於外也又如濓溪所云與自
家意思一般者若如今説便只説得一般兩字而所謂
[019-6a]
自家意思者却如何見得耶又云視天下無一物之非
仁此亦可疑盖謂視天下無一物不在吾仁中則可謂
物皆吾仁則不可盖物自是物仁自是心如何視物為
心耶又云此亦其理之本具於吾性者而非强為之也
詳此盖欲發明仁不待公而後有之意而語脈中失之
要之視天下無一物非仁與此句似皆剰語並乞詳之
如何
  再論古人教人明白之意
[019-6b]
 答呂東萊
   此段謂學者求仁當實下恭敬存飬克己復禮
   之功
仁説近再改定比舊稍分明詳宻已復錄呈矣此説固
太淺少含蓄然竊意此等名義古人之教自其小學之
時已有白直分明訓説而未有後世許多淺陋𤣥空上
下走作之弊故其學者亦曉然知得如此名字但是如
此道理不可不著實踐履所以聖門學者皆以求仁為
[019-7a]
務盖皆已畧曉其名義而求實造其地位也若似今人
茫然理㑹不得則其所汲汲以求者乃其平生所不識
之物復何所向望愛説而知所以用其力耶故今日之
言比之古人誠為淺露然有所不得已者其實亦只是
祖述伊川仁性愛情之説但剔得名義稍分界分脈絡
有條理免得學者枉費心神胡亂揣摸喚東作西爾若
不實下恭敬存飬克己復禮之功則此説雖精亦與彼
有何干渉耶故却謂此説正所以為學者向望之標凖
[019-7b]
而初未嘗侵過學者用功地步明者試一思之以為如
何似不必深以為疑也自己功夫與語人之法固不同
然如此説却似有王氏所論髙明中庸之弊也須更究
其曲折畧與彼説破乃佳
 仁字之義孟子言心該貫體用統性情而合言之也
 程子言性剖析疑似分體用而對言之也
  論仁與心渾然一體之説
 答何叔京
[019-8a]
  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為心
所謂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為心雖出
於一時之臆見然某自謂正發明得天人無間斷處稍
似精宻若看得破則見仁字與心字渾然一體之中自
有分别毫釐有辨之際却不破碎恐非如來教所疑之
謂也
 再云安土者隨所寓而安也敦乎仁者不失其天地
 生物之心也安土而敦乎仁則無適而非仁矣所以
[019-8b]
 能愛也仁者樂山之意於此可見
  論仁本有是心之説
 答何叔京
   此段謂心主於身所以為體者性所以為用者
   情
仁是用功親切之效心是本來完全之物人雖本有是
心而工夫不到則無以見其本體之妙故某向者妄謂
人有是心而或不仁則無以著此心之妙以此故爾非
[019-9a]
謂旋安排也但着字差重耳然舍此又未有字可下只
此似亦不妨若下句則似初無病仁是用功親切之效/此句有病後别有説
心主於身其所以為體者性也所以為用者情也是以
貫乎動静而無不在焉以此言之己自太粗露了何得
更為無着摸乎
  論天下歸仁之説
 答楊子順
   此段謂天下歸仁亦是略以其效言
[019-9b]
天下歸仁亦是略以其效言之非是便能使天下皆知
吾之仁也但言若能如此則雖天下之大亦無異詞耳
人稱不稱固非己之所急但其效自必至此如食而飽
飲而醉亦固然之理也云天下皆歸吾仁之中却是太
作意説得張皇
  論仁説
 文集
   此篇謂仁之為道包四徳而貫四端體無不在
[019-10a]
   而用無不行
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
心以為心者也故語心之徳雖其總攝貫通無所不備
然一言以蔽之則曰仁而已矣請試詳之盖天地之心
其徳有四曰元亨利貞而元無不統其運行焉則為春
夏秋冬之序而春生之氣無所不通故人之為心其徳
亦有四曰仁義禮知而仁無不包其發用焉則為愛恭
宜别之情而惻隐之心無所不貫故論天地之心者則
[019-10b]
曰乾元坤元則四徳之體用不待悉數而足論人心之
妙者則曰仁人心也則四徳之體用亦不待遍舉而該
盖仁之為道乃天地生物之心即物而在情之未發而
此體已具情之既發而其用不窮誠能體而存之則衆
善之源百行之本莫不在是此孔門之教所以必使學
者汲汲乎求仁也其言有曰克己復禮為仁言能克去
己私復乎天理則此心之體無不在而此心之用無不
行也又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則亦所以存此心也
[019-11a]
又曰事親孝事兄悌及物恕則亦所以行此心也又曰
求仁得仁則以讓國而逃諌伐而餓為能不失乎此心
也又曰殺身成仁則以欲甚於生惡甚於死為能不害
乎此心也此心何心也在天地則坱然生物之心在人
則温然愛人利物之心包四徳而貫四端者也或曰若
子之言則程子所謂愛情仁性不可以愛為仁者非歟
曰不然程子之所論以愛之發而名仁者也吾之所論
以愛之理而名仁者也盖所謂性情者雖有分域之不
[019-11b]
同然其脈絡之通各有攸屬者則曷嘗判然離絶而不
相管哉吾方病夫學者誦程子之㫖而不求其意遂至
於判然離愛而言仁故特論此以發明其遺意而子顧
以為異乎程子之説不亦誤哉或曰程氏之徒言仁多
矣盖有謂愛非仁而以萬物與我為一為仁之體者矣
亦有謂愛非仁而以心有知覺釋仁之名者矣今子之
言若是然則彼皆非歟曰彼謂物我為一者可以見仁
之無不愛矣非仁之所以為體之真也彼謂心有知覺
[019-12a]
者可以見仁之包乎智矣而非仁之所以得名之實也
觀孔子答子貢博施濟衆之問與程子所謂覺不可以
訓仁者則可見矣子尚安得復以此而論仁哉抑泛言
同體者使人含胡昏緩而無警切之功其弊或至於認
物為己者有之矣専言知覺者使人張皇迫躁而無沉
潜之味其弊或至於認欲為理者有之矣一忘一助二
者盖胥失之而知覺之云者於聖門所示樂山能守之
氣象尤不相似尚安得復以此而論仁哉因并記其語
[019-12b]
作仁説
 
 
 
 
 
 
 經濟文衡前集卷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