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057 經濟文衡-宋-朱熹 (master)


[05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濟文衡續集卷二
             宋 滕珙 撰
 聖徳類
  論大學明徳新民之道
 先生旣除煥章待制侍講冬十月辛丑受詔進講大
 學閏月辛酉晩講先生講及數次復編寫成帙取旨
 進入上喜令㸃句以來他日請問上曰宮中嘗讀其
[052-1b]
 要在求於心先生頓首謝
 此篇專論人性有氣禀物欲之累古人必先自明其
 徳推之以盡新民之道
臣竊謂天道流行發育萬物而人物之生莫不得其所
以生者以為一身之主但其所以為此身者則又不能
無所資乎陰陽五行之氣而氣之為物有偏有正有通
有塞有清有濁有純有駁以生之類而言之則得其正
且通者為人得其偏且塞者為物以人之類而言之則
[052-2a]
得其清且純者為聖為賢得其濁且駁者為愚為不肖
其得夫氣之偏且塞而為物者固無以全其所得以生
之全體矣惟得其正且通而為人者則其所以生之全
體無不皆備於我而其方寸之間虛靈洞徹萬里粲然
有以應乎事物之變而不昧是所謂明徳者也人之所
以為人而異於禽獸者以此而其所以可為堯舜而參
天地贊化育者亦不外乎此也然又以其所得之氣有
清濁純駁之不齊也是以極清且純者氣與理一而自
[052-2b]
無物欲之蔽自其次者而下則皆已不無氣禀之拘矣
又以拘於氣禀之心接乎事物無窮之變則其目之欲
色耳之欲聲口之欲味鼻之欲臭四肢之欲安佚所以
害乎其徳者又豈可勝言也哉二者相因反覆深固是
以此徳之明日益昏昧而此心之靈其所知者不過情
欲利害之私而已是則雖曰有人之形而實何以遠於
禽獸雖曰可以為堯舜而參天地然亦不能有以自充
矣是以聖人施教旣已養之於小學之中而後開之以
[052-3a]
大學之道其必先之以格物致知之説者所以使之即
其所養之中而發其明之之端也繼之以誠意正心脩
身之目者則又所以使之因其已明之端而致其明之
之實也夫旣有以發其明之之端而又有以致其明之
之實則吾之所得於天而未嘗不明者豈不超然無有
氣質物欲之累而復得其本然之明哉是則所謂明明
徳者而非有所作為於性分之外也然其所謂明徳者
又人人之所同得而非有我之得私也向也俱為物欲
[052-3b]
之所蔽則其賢愚之分固無以大相遠者今吾旣幸有
以自明矣則視彼衆人之同得乎此而不能自明者方
且甘心迷惑没溺於卑汚茍賤之中而不自知也豈不
為之惻然而思有以救之哉故必推吾之所自明者以
及之始於齊家中於治國而終及於平天下使彼有是
明徳而不能自明者亦皆如我之有以自明而去其舊
染之汚焉是則所謂新民者而亦非有所付畀増益之
也然徳之在已而當明與其在民而當新者則又皆非
[052-4a]
人力之所為而吾之所以明而新之者又非可以私意
茍且而為也是其所以得之於天而見於日用之間者
固已莫不各有本然一定之則矣以其義理精微之極
有不可得而名者故姑以至善目之此傳所謂君之仁
臣之敬子之孝父之慈與人交之信乃其目之大者也
衆人之心固莫不有是而或不能知學者雖或知之而
亦鮮能必至於是而不去此為大學之教者所以慮其
理雖復而有不純欲雖克而有不盡將無以盡夫修己
[052-4b]
治人之道而必以是為明徳新民之標的也欲明徳而
新民者誠能求必至是而不容其少有過不及之差焉
則其所以去人欲而復天理者無毫髮之遺恨矣經筵/大學
講義寧/宗初政
  論大學傳首章釋明徳之義
 事目見前
 此段專論帝堯文王明徳之效
臣謹按此傳之首章釋經文明明徳之義其曰克明徳
[052-5a]
者見人皆有是明徳而不能明唯文王能明之也夫人
之所以不能明其明徳者何哉氣禀物欲害之也蓋氣
偏而失之太剛則有所不克氣偏而失之太柔則有所
不克聲色之欲蔽之則有所不克貨利之欲蔽之則有
所不克不獨此耳凡有一毫之偏蔽得以害之則皆有
所不克惟文王無氣禀物欲之偏蔽故能有以勝之而
無難也其曰顧諟天之明命者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
謂命也故人之明徳非他也即天之所以命我而至善
[052-5b]
之所存也是其全體大用蓋無時而不發見於日用之
間事親事長飲食起居其所當然各有明徳人唯不察
於此是以氣禀物欲得以蔽之而不能自明常目在之
無少間斷真若見其參於前倚於衡也則明徳常明而
天命在我矣其曰克明峻徳者人之為徳未嘗不明而
其明之為體亦未嘗不大但人自有以昏之是以旣不
能明而又自陷於一物之小唯堯為能明其大徳而無
昏暗狹小之累是則所謂止於至善也皆自明也者言
[052-6a]
此上所引三句皆言人當有以自明其明徳也能自明
其明徳則能治其天下國家而有以新民矣同/上
  論大學傳二章釋新民之義
 事目見前
 此段專論日新不己之功
按此傳之二章釋經文新民之義也盖沐浴之盤者常
用之器而銘者自儆之辭也古之聖賢兢兢業業固無
時而不戒謹恐懼然猶恐其意有所怠而忽忘之也是
[052-6b]
以於其常用之器各因其事而刻銘以致戒焉欲其常
接乎目每儆乎心而不至於忽忘也其辭所謂茍日新
日日新又日新者則取沐浴之事而言之蓋人之有是
徳猶其有是身也徳之本明其猶身之本潔也徳之明
而利欲昏之猶身之潔而塵垢汙之也一旦存養省察
之功真有以去其前日利欲之昏而日新焉則亦猶其
疏瀹澡雪而有以去其前日塵垢之汚也然旣新矣而
所以新之之功不繼則利欲之交將復有如前日之昏
[052-7a]
猶旣潔矣而所以潔之之功不繼則塵垢之集將復有
如前日之汚也故必因其已新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
使其存養省察之功無少間斷則明徳常明而不復為
利欲之昏亦如人之一日沐浴而日日沐浴又無日而
不沐浴使其䟽瀹澡雪之功無少間斷則身常潔清而
不復為舊染之汚也昔成湯所以反之而至於聖者正
惟學於伊尹而有得於此故有感乎沐浴之事而刻銘
於盤以自戒焉而稱其徳者亦曰不邇聲色不殖貨利
[052-7b]
又曰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又曰從諫弗咈改過不吝又
曰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皆日新之謂也至詩所謂
聖敬日躋者則其語意於自新為尤近而敬之一字又
見其所以日新之本蓋不如是則亦何地可據而能日
繼其功哉其後伊尹復政太甲復以始終惟一時乃日
新為丁寧之戒蓋於是時太甲方且自怨自艾於桐處
仁遷義而歸是亦所謂茍日新者故復推其嘗以告于
湯者告之欲其日進乎此無少間斷而有以繼其烈祖
[052-8a]
之成徳也其意亦深切矣至周武王踐祚之初受師尚
父丹書之戒而於几席觴豆刀劍戸牖盥盤莫不銘焉
則亦聞湯之風而興起者皆可以為萬世帝王之法矣
傳者釋新民之義而及於此蓋以是為自明之至而新
民之端也其曰作新民者武王之封康叔以商之餘民
染紂汚俗而失其本心也故作康誥之書而告之以此
欲其有以鼓舞而作興之使之振奮踴躍以去其惡而
遷於善舍其舊而進乎新也然此豈聲色號令之所及
[052-8b]
哉亦自新而已矣其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言周之
有邦自后稷以來千有餘年至於文王聖徳日新而民
亦丕變故天命之以有天下是其邦雖舊而命則新也
蓋民之視效在君而天之視聽在民若君之徳昏蔽穢
濁而無以日新則民徳隨之亦為昏蔽穢濁而日入於
亂民俗既壞則天命去之而國勢衰弊無復光華如人
向老如日將暮日凋日瘁日昏日暗不覺滅亡之將至
若其有以自新而推以及民使民之徳亦無不新則天
[052-9a]
命之新將不旋日而至矣其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者
盤銘言日新也康誥言新民也文王之詩自新新民之
極也故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極即至善之云用其極
者求止於是而已矣同/上
  論大學傳三章釋止善之義
 事目見前
 此段專一發明當止之道
臣謹按此傳之三章釋經文止於至善之義其曰邦畿
[052-9b]
千里惟民所止者以民止於邦畿明物之各有所止也
其曰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者言鳥於其欲止之時猶知
其當止之處豈可人為萬物之靈而反不如鳥之能知
所止而止之也其引穆穆文王以下一節則以聖人之
止而明至善之所在也蓋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是以萬
物庶事莫不各有當止之所但所居之位不同則所止
之善不一故為人君則其所當止者在於仁為人臣則
其所當止者在於敬為人子則其所當止者在於孝為
[052-10a]
人父則其所當止者在於慈與國人交則其所當止者
在於信是皆天理人倫之極致發於人心之不容己者
而文王之所以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者亦不能加
毫末於是焉但衆人類為氣禀物欲之所昏故不能常
敬而失其所止唯聖人之心表裏洞然無有一毫之蔽
故連續光明自無不敬而所止者莫非至善不待知所
止而後得所止也故傳引此詩而歴陳所止之實使天
下後世得以取法焉學者於此誠有以見其發於本心
[052-10b]
之不容己者而緝熙之則其敬止之功是亦文王而已
矣詩所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正
此意也然君之所以仁臣之所以敬子之所以孝父之
所以慈朋友之所以信皆人心天命之所以自然非人
之所能為也但能因事推窮以至其極而又推類以盡
其餘則天下之物皆有以見其至善之所在而止之矣
其引瞻彼淇澳以下其意則以明夫所以得其至善而
止之之方與其得止之驗也夫如切如磋言其所以講
[052-11a]
於學者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如琢如磨言其所以修於
身者已密而益求其密也此其所以擇善固執日就月
將而得止於至善之由也恂慄者嚴敬之存乎中也威
儀者輝光之著乎外也此其所以睟面盎背施於四體
而為止於至善之驗也盛徳至善而不能忘蓋人心之
所同然聖人旣先得之而其充盛宣著又如此是以民
皆仰之而不能忘也盛徳以身之所得而言也至善以
理之所極而言也切磋琢磨求其止於是而已矣其引
[052-11b]
於戲前王不忘以下一節則因上文民不能忘而言也
蓋賢其賢者聞而知之仰其徳業之盛也親其親者子
孫保之思其覆育之恩也樂其樂者含哺鼓腹而安其
樂也利其利者耕田鑿井而享其利也此皆先王盛徳
至善之餘澤故雖已没世而人猶思之愈久而不能忘
同/上
  論大學傳四章釋物有本末之義
 事目見前
[052-12a]
 此段專謂己徳既明而民徳自新是謂之本若分爭
 辨訟求以新之則為末矣
臣謹按此傳之四章釋經文物有本末之義也蓋言聖
人徳盛仁熟所以自明者皆極天下之至善故能大有
以畏服其民之心志而使之不敢盡其無實之辭是以
雖其聽訟無以異於衆人而自無訟之可聽蓋已徳既
明而民徳自新則得其本之明效也或不能然而欲區
區於分爭辨訟之間以求新民之效其亦末矣
[052-12b]
  論大學傳所以釋經之義
 事目見前
 此段專謂傳文所引皆發明正經以示學者用力進
 徳之地
臣又謹按自此以上大學之傳以釋前章正經之義者
也其言克明徳者欲學者自强其志以勝其氣禀之偏
物欲之蔽而能明其明徳也其言顧諟天之明命者欲
學者之於天理心存目在而不可以頃刻忘也其言茍
[052-13a]
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者欲學者深自省察一日沛然有
以去惡而遷善則又如是日日加功而無間斷也其言
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者欲學者之不以小善自足而益
進其功以求止於至善亦日新之意凡此數者其言雖
殊其意則一臣願陛下深留聖意而實致其功必使一
日之間曉然有以見夫氣禀物欲之為己害脱然有以
去之而無難則天理之明瞭然在目而有以為日新之
地矣然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如旣切而復磋之如旣
[052-13b]
琢而復磨之以至於至善在我而無所不用其極則宋
雖舊邦而天之所以命陛下者則新矣如其不然則臣
恐天下之勢將有如前章所謂向老而將暮者臣不勝
大懼惟陛下留意同/上
 按門人董銖記云初先生旣寫成冊子標貼要語皆
 畢欲寫成句讀而未敢啟上忽曰可一就㸃成句來
 旣進上久之一日講畢留身奏曰臣所進入講義冊
 子必經聖覽上頷之又奏不知於聖意如何上欣然
[052-14a]
 曰看來𦂳要處只在求放心耳先生頓首曰聖學高
 明宣諭極是老師宿儒窮年竟月不曾見得此意説
 得此語陛下天縱生知拈出此求放心語正是聖學
 要領願推之以見於實行則天下幸甚不患不為堯
 舜之君也先生出謂門人曰上可與為善顧常得賢
 者輔之天下有望矣
 
 
[052-14b]
 
 
 
 
 
 
 
 經濟文衡續集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