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057 經濟文衡-宋-朱熹 (master)


[03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濟文衡後集卷六
             宋 滕珙 撰
 漢高祖唐太宗類
  論漢祖唐宗只是暗合於道
 答陳同父
   此段謂漢唐之君全體却只在利欲上
夫人只是這箇人道只是這箇道豈有三代漢唐之别
[031-1b]
但以儒者之學不傳而堯舜禹湯文武以來轉相授受
之心不明於天下故漢唐之君雖或不能無暗合之時
而其全體却只在利欲上此其所以堯舜三代自堯舜
三代漢祖唐宗自漢祖唐宗終不能合而爲一也今若
必欲撤去限隔無古無今則莫若深考堯舜相傳之心
法湯武反之之功夫以爲準則而求諸身却就漢祖唐
宗心術微處痛加繩削取其偶合而察其所自來黜其
悖戾而䆒其所從起庶幾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有
[031-2a]
以得之於我不當坐談既往之跡追飾已然之非便指
其偶同者以爲全體而謂其真不異於古之聖賢也且
如約法三章固善矣而卒不能除三族之令一時功臣
無不夷滅除亂之志固善矣而不免竊取宫人私侍其
父其他亂倫逆理之事往往皆身犯之蓋舉其始終而
言其合於義理者常少而其不合者常多合於義理者
常小而不合者常大但後之觀者於此根本功夫自有
欠闕故不知其非而以爲無害於理抑或以爲雖害於
[031-2b]
理而不害其獲禽之多也
  再論古今漢唐之異
 答陳同父
   此段謂後世只是隨其分數多少以有所立
古之聖賢從根本上便有惟精惟一功夫所以能執其
中徹頭徹尾無不盡善後來所謂英雄則未嘗有此功
夫但在利欲塲中頭出頭没其質美者乃能有所暗合
而隨其分數之多少以有所立然其或中或否不能盡
[031-3a]
善則一而已來喻所謂三代做得盡漢唐做得不盡者
正謂此也然但論其盡與不盡而不論其所以盡與不
盡却將聖人事業去就利欲塲中比並較量見得彷彿
相似便爲聖人様子不過如此則所謂毫釐之差千里
之繆者其在此矣且如管仲之功伊吕以下誰能及之
但其心乃利欲之心迹乃利欲之迹是以聖人雖稱其
功而孟子董子皆秉法義以裁之不少假借蓋聖人之
目固大心固平然於本根親切之地天理人欲之分則
[031-3b]
有毫釐必計絲髪不差者此在後之賢所以密傳謹守
以待後來惟恐其一旦舍吾道義之正以狥彼利欲之
私也今不講此而遽欲大其目平其心以斷千古之是
非宜其指鐵爲金認賊爲子而不自知其非也若夫㸃
鐵成金之譬施之有敎無類遷善改過之事則可至於
古人已往之迹則其爲金爲鐵固有定形而非後人口
舌議論所能改易久矣今乃欲追㸃功利之鐵以成道
義之金不惟費却閒心力無補於既往正恐礙却正知
[031-4a]
見有害於方來也若謂漢唐以下便是真金則固無待
於㸃化而其實又有大不然者蓋聖人者金中之金也
學聖人而不至者金中猶有鐡也漢祖唐宗用心行事
之合理者鐡中之金也曹操劉裕之徒則鐡而已矣夫
金中之金乃天命之固然非由外鑠淘擇不盡猶有可
憾今乃無故必欲棄舍自家光明寶藏而奔走道路向
鐡爐邊查礦中撥取零金不亦悞乎
  論漢祖唐宗之起不同
[031-4b]
 答沈僴
   此段謂高祖起自匹夫唐是爲隋之官
漢高祖與唐太宗之起不同髙祖是起自匹夫取秦所
以無愧唐却是爲隋之官因其資而取之所以負愧也
要之自秦漢而下須用作兩節看如太宗都莫看他初
起一節只取他那邊濟世安民之志他這意思又却多
若要檢㸃他初起時事更不通看或曰若以義理看太
宗更無三兩分人曰然
[031-5a]
  論漢文帝除田租之令
 文集井田類說
   此段謂漢収百一之稅逾足以優豪强
漢文帝十三年六月除田租荀氏論曰古者什一而稅
以爲天下之中正也今漢民或百一而稅可謂鮮矣然
豪强富人占田逾侈此處疑/有闕字輸其賦大半官收百一之
稅民收大半之賦官家之惠優於三代豪强之暴酷於
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於豪强也今不正其本而務
[031-5b]
除租稅適足以資富强夫土地者天下之大本也春秋
之義諸侯不得專封大夫不得專地今豪民占田或至
數百千頃富過王侯是自專封也買賣由已是自專其
地也孝武時董仲舒嘗言宜限民占田至哀帝時乃限
民占田不得過三十頃雖有其制卒不得施然三十頃
有不平矣且夫井田之制宜於民衆之時地廣民稀勿
爲可也然欲廢之於寡立之於衆土地既富列在豪强
卒而規之並起怨心則生紛亂制度難行由是觀之若
[031-6a]
高帝初定天下及光武中興之後民人稀少立之易矣
就未悉備井田之法宜以口數占田爲立科限民得耕
種不得買賣以贍貧弱以防兼并且爲制度張本不亦
宜乎雖古今異制損益隨時然紀綱大略其致一也
 漢景帝類
  論文帝敎景帝術數之失
 答葉賀孫
   此段謂文帝用鼂錯敎景帝術數卒啓七國之
[031-6b]
   變
黄老之術文帝猶善用之如南越反則卑辭厚禮以誘
之吳王不朝賜以几杖等事都是術數到他敎太子鼂
錯爲家令他謂太子亦好學只欠識術數故以鼂錯輔
之到後來七國之變弄成一塲紛亂看文景許多慈祥
愷悌處都只是術數然景帝用得不好如削之則反不
削亦反者是也
 經濟文衡後集卷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