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057 經濟文衡-宋-朱熹 (master)


[05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濟文衡續集卷六
             宋 滕珙 撰
 聖孝類
  謂父子慈孝本於天性
 時夀皇退位光宗御極先生帥長沙嘗草封事欲以
 和協兩宮之情言甚切直秋七月會寧宗即位遂不
 果上
[056-1b]
 此篇專言父子天性不應以小嫌廢大倫
臣聞人之所以有此身者受形於母而資始於父雖有
强暴之人見子則憐至於襁褓之兒見父則笑果何為
而然哉初無所為而然此父子之道所以為天性而不
可解也然父子之間或有不盡其道者是豈為父而天
性有不足於慈亦豈為子而天性有不足於孝者哉人
心本明天性素具但為物欲所昏利害所蔽故小則傷
恩害義而不可開大則滅天亂倫而不可捄假如或好
[056-2a]
飲酒或好貨財或好聲色或好便安如此之類皆物欲
也清明之地物欲昏之則父或忘其為慈子或忘其為
孝然後造為䜛慝者指疑似以為真實指毫髮以為丘
山譖之於其父則使施之於其子者不無少過譖之於
其子則使施之於其父者寖失其常然後巧為利害之
説以刼之蓋謂如此則必受其利不如此則必蹈其害
利害旣有以蔽其心此心日益猜疑今日猜疑明日猜
疑猜疑不已子一舉足而得罪於其父父一出言而取
[056-2b]
怨於其子父子之情壞而禍亂作矣試於暇時或於中
夜或於觀書之際或於靜坐之頃捐去物欲之私盡袪
利害之蔽黙觀此心之本然則父子之間固未嘗不慈
且孝也臣竊觀陛下天資仁孝初政清明進退人才動
合公論一言之善天下誦之豈獨於天性至親反用其
薄況備物之養無大虧闕政事之間無大更革過宮定
省本非難行猶豫遲回動踰時月亦獨何也無乃事起
於纎微情阻於疎濶方間隙之將萌羣臣不能捄之於
[056-3a]
早及形迹旣著又不能察陛下事親之本心且無以和
陛下父子之情往往語言拙直援引過當其心雖忠於
陛下而不足以感悟陛下之聽徒以激怒陛下故近日
臨欲過宮而復輟者陛下未必不曰身為萬乘之主乃
不得一事自由乎故不肯屈獨斷之權為羣論所迫耳
而陛下父子之情所以至此者臣竊料陛下即位之初
便有姦人造為邪説離間陛下之父子如一飲宴之失
夀皇慮陛下或怠於為政一言動之愆夀皇憂陛下或
[056-3b]
至於成疾此皆愛陛下之至切故或形於言而不自以
為嫌其意惟欲陛下遷善改過正心脩身以奉天地以
承祖宗為有宋萬年無疆之休而已曷嘗有纎芥忿恨
如浚井塗廩之意哉而姦人因之造為危語往來間諜
以誤聖聽不唯使陛下之身常懷疑懼而使陛下之宮
中亦皆嚴憚重華而不敢親近日遠月疎間隙愈大天
下之人但見夀皇慈覆天下而於陛下為尤篤陛下所
以事夀皇者乃不以孝聞而以失禮聞又不知其為羣
[056-4a]
小之姦而直以為陛下之失街談巷議偶語族談至有
臣子所不敢聽者臣恐不惟如此一旦上帝震怒匹夫
流言草野僭亂將仗義而起夷狄外侮興問罪之師當
是之時六軍之情能使之親附乎萬姓之心能使之固
結而不解乎䜛邪之人雖復臠而食之其能有及於國
家之敗乎如臣之愚雖百千輩咸欲粉身赤族為陛下
死其能有補於社稷之存亡乎又聞夀皇聖躬比者小
愆和豫雖未必因此而天下後世寧不曰意念鬱鬱而
[056-4b]
至此乎夫事固有失於毫釐之間而遂至於不勝悔者
臣子之所不忍言而忠於事君者亦不敢隠也昔漢文
帝徙淮南王少失思慮而尺布斗粟之謡終身病之夫
以兄而不能容其弟雖賢主不敢自恕其過也況以天
下之大而不能容其父乎為今之計先遣大臣謝罪於
重華次發明詔告諭在廷言前日之所以不能無疑者
以䜛邪惑亂之故誅此奸人以謝天下屏斥餘黨還始
初之清明即日駕過重華問安侍膳以盡父子之懽如
[056-5a]
此則天下歌舞四夷尊仰書之信史以為美談反危而
安特在陛下反覆手之間耳今愛陛下之切者中宮也
嘉邸也忠陛下之至者二三大臣也願出臣章與之參
訂必有以知臣之惓惓於君父而其言雖陋實宗社之
至計也甲寅擬上封/事光宗初政
  謂處天下之事有變有權
 是年七月寧宗即位召先生赴行在奏事八月除煥
 章閣待制侍講先生發長沙在道聞南内朝禮尚缺
[056-5b]
 冬十月奏事便殿此第一劄也
 此篇極言聖賢處變之道
臣竊聞之天下之事有常有變而其所以處事之術有
經有權父子君臣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傳
子繼道之經也事有不幸而至於不得盡如其常則謂
之變而所以處之之術不得全出於經矣是則所謂權
也當事之常而守其經雖聖賢不外乎此而衆人亦可
能焉至於遭事之變而處之以權則唯大聖大賢為能
[056-6a]
不失其正而非衆人之所及也故孔子曰可與立未可
與權蓋言其難如此而夷齊季札之徒所以輕千乗之
國以求即乎吾心之所安寧隕其身亡其國而不敢失
其區區之節者亦為此也乃者天運艱難國有大咎天
變為之見於上地變為之作於下人情為之哀恫怫鬱
而皆有離叛散亂之心方此之時宗廟社稷危於綴旒
是則所謂天下之大變而不可以常理處焉者也是以
太皇太后躬定大策皇帝陛下寅紹丕圖未及號令之
[056-6b]
間不越須臾之頃而鄉之危者安離者合天下之勢翕
然而大定此亦可謂處之以權而庶幾乎有以不失其
正者矣然自頃至今亦旣三月而天變未盡消地變未
盡弭君親之心未盡懽學士大夫羣黎百姓或反不能
無疑於逆順名實之際至於禍亂之本又已伏於㝠㝠
之中特待時而發耳臣雖至愚亦知竊為陛下憂之而
未知其計之所出故嘗反覆以思而參以所聞則尚猶
有可諉者亦曰陛下之心前日未嘗有求位之計今日
[056-7a]
未嘗忘思親之懷而已爾嗚呼此則所謂道心微妙之
全體天理發用之本然而所以行權而不失其正之根
本也誠即是心以充之則孔子所謂求仁得仁而無怨
孟子所謂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者臣有以知陛下之
不難矣借曰天命神器不可以無傳宗廟社稷不可以
無奉則轉禍為福易危為安亦豈可以舍此而他求哉
充吾未嘗求位之心則可以盡吾負罪引慝之誠充吾
未嘗忘親之心則可以致吾溫凊定省之禮始終不越
[056-7b]
乎此而天倫可正大本可立矣陛下誠能動心忍性深
自抑損所以自處常如前日未嘗有位之時内自宮掖
燕私之奉服食器用之須不敢一毫有所加於潛邸之
舊外至百辟多儀之享恩澤匪頒之式不敢一旦而全
享乎萬乘之尊專務積其誠意期以格乎親心然後濬
發徳音痛自克責嚴飭羽衛益勤問安視膳之行十日
一至而不得見則繼以五日五日一至而不得見則繼
以三日三日而不得見則二日而一至以至於無一日
[056-8a]
而不一至焉俯伏寢門怨慕號泣雖勞且辱有所不憚
而親心猶未底豫慈愛猶未復初逆順名實之疑不渙
然而冰釋則臣不信也若夫災異之變禍亂之幾有未
盡去則在乎陛下凝神恭黙深監古先日與大臣講求
政理可否利濟惟是之從必使發號施令無一不出乎
朝廷進退人材無一不合乎公論不為偏聽以啟私門
則聖徳日新聖治日起而天人之應不得違釁孽之萌
不得作矣今日之計莫大於此惟陛下深留聖意而亟
[056-8b]
圖之若復因循日復一日所以行權者遂失其正則臣
恐禍變之來不但禮樂不興刑罰不中而已也人心易
離天命難保厥監不遠深可畏懼臣山野戇愚不識忌
諱罪當萬死惟陛下寬之甲寅行宮便/殿奏劄一
 按李國録方/子著先生年譜曰初先生行至宜春門人
 廬陵劉黼遮見請曰先生是行上虛心以待敢問其
 道何先先生云今日之事非大改更不足以悦天意
 服人心必有惡衣服菲飲食卑宮室之志而不敢以
[056-9a]
 天子之位為樂然後庶幾積誠盡孝黙通潛格天人
 和同方可有為其事大其體重以言乎輔贊之功則
 非吾之所任以言乎啟沃之道則非吾之敢當然天
 下無不可為之時人主無不可進之善以天子之命
 召藩臣當不俟駕而往吾知竭吾誠盡吾力爾外此
 非吾所能計也
  乞瑞慶節不受賀禮
 瑞慶節前一日晚闗報來日百官稱賀先生時在經
[056-9b]
 筵即欲論奏時以暮夜無及乃草劄子明日立班投
 進有旨卻賀表不受
 此篇專言夀皇在殯不當講行賀禮
臣伏覩今日瑞慶節前一日宰執率文武百僚詣行宮
便殿拜表稱賀臣已前來祗赴立班然竊惟念夀皇梓
宮在殯陛下追慕方新乃以此時講行賀禮臣當以經
術入侍帷幄覩此闕失心實未安久欲奏聞又念疎遠
不敢僭越昨晩忽奉睿旨特令宣引今日晩講仰見聖
[056-10a]
心虛懷求善惟恐不及待遇之恩復異常品感激之深
不能自已謹此密奏欲望聖慈速賜傳旨便令權免其
表亦不收接三年之内凡有合稱賀事並依此例庶幾
上廣孝治益隆聖徳風示四表垂法萬世臣不勝大願
劄子寧/宗新政
  乞就班賀指揮不受
臣今所奏雖已遲晩然羣臣班賀於外而聖主抑而不
受益見聖徳之盛可為後世法程伏乞睿照貼/黄
[056-10b]
  乞三年内並免稱賀
臣久聞前日賀表雖蒙退出而未降指揮今後合稱賀
事三年之内並與權免其節序變遷並合進名奉慰并
乞聖明先賜處分庶幾遇事免致失禮伏候聖旨同/上
  謂當務抑損以盡孝道
 先生留身講筵時有旨修舊東宮先生不勝憂懼乃
 具奏乞寬移御之期益勤定省之禮并言近習及菆
 宮卜兆事反覆數千言講畢奏之上感動為之泣下
[056-11a]
 此篇專言聖躬凡百自奉宜務節損且如藩邸之舊
臣之所言其最大者則勸陛下凡百自奉深務抑損自
宮闈之私居處服用宜如潛邸之舊以至外庭禮數僕
御恩澤亦未可遽然全享萬乘之尊庶幾有以感格親
心畢遂晨昏定省之願以為陛下必垂開納而數日來
乃聞有旨修葺舊日東宮為屋三數百間外議皆謂陛
下意欲速成早遂移蹕以為便安之計不惟未能抑損
乃是過有增加臣不知此果出於陛下之心大臣之議
[056-11b]
軍民之願耶抑亦左右近習倡為此説以誤陛下而欲
因以遂其奸心也臣恐不惟上帝震怒災異數出正當
恐懼脩省之時不當興此大役以咈譴告警動之意亦
恐畿甸百姓饑餓流離陷於死亡之際忽見朝廷正用
此時大興土木修造宮室但以適己自奉為事而無矜
惻憐憫之心或能怨望忿切以生他變不唯無以感格
太上皇帝之心以致未有進見之期亦恐夀皇在殯因
山未卜几筵之奉不容少弛太皇太后皇太后皆以尊
[056-12a]
老之年㷀然於憂苦之中晨昏之養尤不可闕而四方
之人但見陛下亟欲大治宮室速得成就一旦翻然委
而去之以就安便六軍萬民之心必又將有扼腕而不
平者矣前監未遠甚可懼也至於一離尊親之側輕去
倚廬之次深宮永巷園囿池臺耳目之娛雜然而進臣
又竊恐陛下之心未易當此紛華盛麗之熒惑感移雖
欲日親儒士講求經訓以正厥事而進徳脩業亦將有
所不暇矣此又臣之所大懼也至於夀皇定省之禮則
[056-12b]
臣嘗言之矣而其意有未盡也今聞邇日一再過宮亦
未得見而不亟為之慮如臣所謂下詔自責頻日繼往
者顧乃逶迤舒緩無異尋常之時泛然而往泛然而歸
太上皇帝聞之必以為此徒備禮而來實無必求見我
之意其深閉固拒而不肯見固亦宜矣又聞太上皇后
懼忤太上皇帝之意不欲其聞太上之稱又不欲其聞
内禪之説此又慮之過者殊不知若但一向如此而不
為宛轉方便使太上皇帝灼知陛下所以不得已而即
[056-13a]
位者但欲上安宗社下慰軍民姑以代己之勞而非敢
遽享至尊之奉則父子之間上怨怒而下憂懼將何時
而已乎父子天倫三綱所係不惟陛下之心深所未安
而四方觀聽殊為不美久而不圖亦將有借其名以造
謗生事者此又臣之所大懼也至於朝廷紀綱尤所當
嚴上自人主以下至於百執事各有職業不可相侵蓋
君雖以制命為職然必謀之大臣參之給舍使之熟議
以求公議之所在然後揚于王庭明出命令而公行之
[056-13b]
是以朝廷尊嚴命今詳審雖有不當天下亦皆曉然知
其謬之出於某人而人主不至獨任其責臣下欲議之
者亦得以極意盡言而無所憚此古今之常理亦祖宗
之家法也今者陛下即位未能旬月而進退宰執移易
臺諫甚者方驟進而忽退之皆出於陛下之獨斷而大
臣不與謀給舍不及議正使實出於陛下之獨斷而其
事悉當於理亦非為治之體以啟將來之弊況中外傳
聞無不疑惑皆謂左右或竊其柄而其所行又未能盡
[056-14a]
允於公議乎此弊不革臣恐名為獨斷而主威不免於
下移欲以求治而反不免於致亂蓋自隆興以來已有
此失臣嘗再三深為夀皇論之非獨今日之憂也尚賴
夀皇聖性聰明更練世事故於此輩雖以驅使之故稍
有假借實亦陰有以制之未至全墮其計然積習成風
貽患於後其害己有不可勝言者如陳源袁佐之流皆
陛下所親見也奈何又欲襲其跡而蹈之乎且陛下自
視聰明剛斷孰與夀皇更練通達孰與夀皇夀皇尚不
[056-14b]
能制之於前而陛下乃欲制之於後臣恐其為患之益
深非但前日而已此又臣之所大懼也臣願陛下深察
愚言而反之於心明詔大臣首罷修葺東宮之役而以
其工料回就慈福重華之間草創寢殿一二十間使粗
可居又於宮門之外草創供奉宿衛之廬數十間勿使
其有偪仄暴露之苦如是則上有以感格太上皇帝之
心而速南内進見之期又有以致夀皇几筵之奉而盡
兩宮晨昏之禮下有以塞羣下窺觀眩惑之奸而慰斯
[056-15a]
民饑餓流離之歎若夫過宮之計則臣又願陛下下詔
自責減省輿衛入宮之後暫變服色如唐肅宗之改服
紫袍執控馬前者預詔近屬尊行之賢使之先入首白
太上皇后以臣前所陳宛轉方便之説然後隨之而入
望見太上皇帝即當流涕伏地抱膝吮乳以伸負罪引
慝之誠而太上皇后宗戚貴臣左右環擁更進譬喻解
釋之詞則太上皇帝雖有忿怒之情亦且霍然雲消霧
散而歡意浹洽矣甲寅經筵留身面/陳劄子寧宗初政
[056-15b]
 聖治類
  論大學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
 事目詳見聖學類第四段
 此篇專論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後之序然必修身正
 心誠意致知格物而後足以止於至善之地辨析精
 微本末貫串無遺蘊矣
臣謹按此言大學之序其詳如此蓋綱領之條目也格
物致知誠意正心脩身者明明徳之事也齊家治國平
[056-16a]
天下者新民之事也物格致知所以求知至善之所在
自誠意以至於平天下所以求得夫至善而止之也所
謂明明徳於天下者自明其明徳而推以新民使天下
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徳也人皆有以明其明徳則各誠
其意各正其心各脩其身各親其親各長其長而天下
無不平矣然天下之本在國故欲平天下者必先有以
治其國國之本在家故欲治國者必先有以齊其家家
之本在身故欲齊家者必先有以脩其身至於身之主
[056-16b]
則心也一有不得其本然之正則身無所主雖欲勉强
以脩之亦不可得而脩矣欲脩身者必先有以正其心
心之發則意也不能純一於善而不免為自欺則心為
所累雖欲勉强以正之亦不可得而正矣故欲正心者
必先有以誠其意若夫知則心之神明妙衆理而宰萬
物者也不能推而致之使其内外昭融無所不盡則隠
微之際私欲萌焉雖欲勉强以誠之亦不可得而誠矣
故欲誠意者必先有以致其知致者推致之謂如喪致
[056-17a]
乎哀之致言推之而至於盡也至於物則理之所在人
所必有而不能無者也不能即而窮之使其精粗隠顯
究極無餘則理所未窮知固不盡雖欲勉强以致之亦
不可得而致矣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觀理以格夫物
格者極至之謂如格于文祖之格言窮之而至其極也
經筵大學講/義寧宗新政
 
 
[056-17b]
 
 
 
 
 
 
 
 經濟文衡續集卷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