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6r0185 居士傳-清-彭際清 (master)




居士傳四十七



曾端甫趙凡夫劉玉受傳



曾端甫



名大奇。江西泰和人也。篤信佛法。為文博辨
瑰偉。著書曰通翼。出入內外經傳。推闡罪福因緣。苦
空無常之旨。解愚俗之惑。其護生篇義尤深切。其辭
曰。客問。經言。人食羊。羊食人。生生世世。互來相噉。以
是因緣。歷千百劫長在生死。推之他物。亦莫不然。如
是則人之涉世。觸手成罪。亦可懼矣。將誠然乎通。曰
夫聖言如實。經旨不虗。輪廻之說報應之談。據事似
誕尋理必然。夫人之力莫大於心。心力所牽。形勿能
抗。故心悲則貌皺。心喜則貌舒。暫情猶且役貌。全力
固宜君形。孟子曰。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。庶民去之。
君子存之。幾希既去。同體禽獸。與禽獸同體。則形逐
神遷。力猛則遷於生前。力緩則遷於死後。淹速少異。
究竟理齊。若畫師之為馬。靳尚之為蠎。死後之變也。
封邵之為虎。明珍之為蛇。生前之變也。明珍化理與
畫師同。一以藝故。紆神情於騄耳。一以論故。寄觀想
[047-0272c]
於率然。神往則形隨。想成則我易蛇馬嬗矣。然或速
化而或徐受。則猛緩異也。封邵化理與靳尚同。一以
虣故。情同于於菟。一以忮故。理均於毒蟒。情同則形
符。理均則事等。蟒虎肖矣。然或速化而或徐受。亦猛
緩異也。資此而言。則輪廻之說事在不疑。輪廻無疑。
則我之為我亦將不免。何則。善境難攀。惡途易涉。即
今貪心瞋心毒心勝心憎人心忌人心愛戀心驕慢
心妄想心貢高心名心利心殺心淫心。觸事現行。流
注不斷。誰非蛇蟒之相。並是馬虎之因。然則四肢九
竅暫時人體。愛子艶妻剎那眷屬。一息不還。人物誰
辨。如此而猶恬心伊公之鼎。快意朱亥之門。殫四海
於賓筵。耗萬錢於食品。傲秦宮之連騎。美晉國之如
坻。吾恐傷心之慘。行將自及。周顒所云。不亦悲乎。夫
人與物無異。而人之所以不殺人者。其途有三。一曰
不敢。二曰不忍。三曰積習。橫目之民。遊俠之家。莫不
欲推鋒異已剚刃仇胸。然而歛手莫施。懷惡不展者。
徒以竹書可畏。刑鼎是虞。此之謂不敢。司命之君專
殺之長。勢堪逞暴。力可快心。然而一夫之獄。遲回不
上。一人之死。慘戚不寧。徒以員顱方趾。同體觸懷。寡
妻孤兒跉𨂲可念。此之謂不忍。既以不敢而又不忍。
則殺人之事世間全稀。渭水之血或終身而未覩。河
南之屠或卒歲而不聞。家習為俗。世釀為風。雖或藥
崧之徒橫觸躁君。吉頊之黨悞抵鷙后。而猶執杖莫
下。持七不前。意怯於臨殺。手柔於瀕死。此之謂積習。
[047-0273a]
三事交持而蒼蒼之民得寄命於其中矣。若夫物則
不然。屠儈之業不施禁於皐蘇之年。鮮食之民不抵
償於堯舜之日。殺心熾於異體。愛念伏於分形。聲緣
業而殊倮。故似慘似舒。而聞之者不憐肉。償負而非
參。故不臊不腥而食之者甚旨。彼命乍酬。則因已往
而難見。我仇方結。則果未來而誰知。因果雙泯。砧刃
交施。而又見殺聞殺不絕於耳目。自殺教殺無間於
歲時。漉蟲護草之慈。僧既寡二。高柴幸靈之善。俗亦
無雙。而近儒節用時取之。說吾道中正之語。又薰蒸
於其耳。浸灌於其心。於是千生入筯曾無動容。百品
充庖略不關念。萬方逞暴。四蟲亡訴。強者則搏人以
爭一旦之命。弱者則吞聲以填萬民之腹。不依人而
食者則匿於山林。寧受大獸之噬。猶十二之可逃。必
依人而食者。則豢於牢筴。以待不時之需。無萬一之
能免。嗚呼。唐人有云。生也何恩。殺之何咎。奈何令至
此極乎。然如前所稱。別幽冥報對何異王法。為日差
緩。酷踰萬倍。豈以口故而甘斯苦。縱謂不然。猶當寶
慈止殺。抑嗜全仁。觀同形於異形之中。想共體於殊
體之外。觀念既久。慈力自成。正不作子肉之想。亦何
有人物之分。若夫習心所使。尤須推破。夫薄惡之俗
生女不舉。羗胡之民男亦如之。積習使然。無分骨肉。
然則以不殺習心。雖物可不殺。何況於子以心習殺。
雖子可殺。何有於物。此之習心締業之本。將欲去殺。
先須照習。照心一起。積習自蠲。至於近儒之謬。則隱
[047-0273b]
心而求良。亦易知夫孟子言仁民而愛物。謂其愛有
媛急耳。若用之殺之而猶為愛。則與佛經所言羅剎
女事何異。羅剎女食人曰。我念汝食汝。夫食人而曰
念人。與食物而曰愛物者同乎。不同乎。中正之義。緣
督為經。逐事而求。失之巳遠。而況少殺為中。徵何典
文。有識聞之。祇足莞爾。子路鼓瑟。殺心在絃。孔子斥
之。門人輟敬開闢以來。寧有殺心未盡之聖。而邪說
橫興。錮我華夏。大雄甞言。末法之中魔道熾盛。以魔
力故。令人不覺。今之邪說亦自易曉。而地橫萬里。時
歷千年。聰明智達雷同。莫悟吾佛之言。信不我欺。昔
陶隱君修習求仙。多歷年所。而鸞鶴杳然。心甚疑之。
他日其都養先上昇者來告曰。上帝以子註本草。用
水蛭為藥。殺命良多。故他行雖滿。以是為謫。隱君乃
悟。改用他藥方。近儒箋書。不幸無天人之告。遂使世
安其說。萬物并命。號天不聞。入地無隙。世鮮孟孫之
傅。誰動孤獸之悲。旁無介氏之君。孰解三犧之恨。母
視子死。子視母亡。或鞭皮而即下。或灑乳而方終。或
臨危而護孕。或冐死以隨兒。見之慘目。言則傷心。又
公子打圍之後。將軍射獵之餘。萬肉登俎。百族失羣。
孤雌夜囀。如抱黃鵠之哀。獨雉朝鳴。似寫商陵之恨。
啁啁唽唽。踽踽煢煢。固知七情非獨人鍾。蠢蠢之物
亦爾五。常寧惟我有。林林之生皆然。念至於此。則萬
劫習心一念可灰。習心既灰。忍敢俱消。三途並宏。物
如人矣。而又大乘為心。急人猶已。一人告百。百人告
[047-0273c]
千。轉轉相告至於無筭。大慈之說曉然於世。而後排
虗無。墜[蹗-比+人*人]實不僵。雖復咸若世遠。攀巢俗邈。而物之
免者良亦多矣。嗚呼。彼既有必酧之果。此又有必造
之因。吾言雖苦。或可廻慮。夫近儒之說毋論異於孔
孟。即孔孟實然。而吾佛如此。孔孟如彼。一涇一渭。較
然自分。堯武並世。人必歸堯。孔佛並生。得不歸佛。此
其所以王於三界。奄有大千為眾父父為眾母母者
也。昔墨子兼愛。或人病之。墨子曰。今有兼士。於此兼
士。視人之父母若已之父母。視人之妻子若已之妻
子。別士則反是。請問子謂遠行當托妻子。將托之於
兼者乎。抑托之於別者乎。其人曰。吾托之於兼也。墨
子笑曰。子方托妻子於兼。言而非兼。何也。今之謂殺
為中正。謂不殺為過當者。亦幸然為人耳。使其戴角
而居。衣毛而處。縣命於郇廚之下。遊魂於羿彀之中。
羲罟前施。孔弋後逐。成湯雖仁。猶然結網。子輿誠愛。
曾不聞聲。於斯時也。大覺垂憫。倐然而現。則夫夫也
必將悲喜交懷。旁皇歸命。若抱怖之鴿。蔭影而息機。
瀕死之羊。銜刀而祈客。又何暇持前人之餘論。較孔
佛之勝劣哉通翼


趙凡夫



名宦光。太倉人也。家富於財。少豪華自喜。中
歲折節讀書。居寒山。廬親墓旁。疏泉鑿石。結構幽䆳。
居常奉佛斷肉食。客至亦設蔬果。雖豪貴人必強食
之曰。不可不令渠知此味也。巳而有疾。或言當食肉。
不爾疾且劇。答曰。若疾小加。豈須破戒。設為轉劇。便
[047-0274a]
近歸途。一朝破戒。帶業長往。悔可追乎。巳而疾亦瘳。
客有被蚿螫者。殺之曰吾以直報怨也。凡夫曰。非也。
不殺則直耳。蚿之無知。實無可怨忿。而殺之。得為直
乎。甞與客行。遇二人驅六豕赴屠。凡夫為誦阿彌陀
佛。一客稱善。凡夫曰。吾誦佛號度六豕義少。度二人
義多。何以故。豕今就屠。受一刀苦。償一債畢。償債畢
巳步步樂國。彼屠豕人。驅豕一步。刳豕一刀。心心步
步造地獄業。趣入苦境而彼恬然不知警懼。可無哀
乎。又甞勸一老人斷肉。老人曰。余年衰。不能不資肉
食。凡夫曰。老猶愛命。未老之肉先受刀砧。於心安乎。
未死防死。慘死之肉恣意吞嚼。於心安乎。著書號護
生品。廣勸世人令斷肉。其言甚痛。天啟中卒於寒山。
妻陸氏名卿子。與凡夫偕隱。能詩文蘇州府志.護生品


劉玉受



名錫元。長洲人也。為諸生。與姚孟長為友。歸
心大法。同持佛母準提呪。將赴省試。建壇持呪七日。
及入場。有蜂集其筆端而思如泉湧。遂得雋。萬歷三
十五年成進士。官廬陵教授。應雲南聘分司鄉試。過
下嶲驛宿焉。夢一偉丈夫黑而長啄。揖而就坐曰。余
宋將軍曹翰也。昔以王師破江州。憤其固守不下。屠
之。遂受報為猪。計口以償所殺。輾轉至今。痛毒無盡。
往日荷公憐愛。幸獲再生。昨又償一近縣人債。不意
今者遇公於此。言巳泣下。玉受家居時。有奴徵租於
鄉。獲猪歸。夜夢人乞命。畜之至死。即其事也。巳復言
曰。予在唐太宗朝為小吏。聽一法師說四十二章經。
[047-0274b]
親為設供。遂得世世為官及翰身。而報盡乃陷此大
惡。尚何言哉。自今乞公。凡遇我等。或當執縛或當屠
割。為持凖提呪與西方佛名。俾予得暫忍其苦。倘承
善力脫此苦報再生人中。誓不更造惡業以負公也。
玉受曰。此予夙心也。其人拜謝而去。先是玉受甞舉
放生會。其後所至必活一猪。及監蕪湖。關豢二猪於
官。會其女將歸。夢隨親作佛事。佛案下有兩人蹲踞。
問何人。曰衙中二豕也。賴往因中曾聽大乘經。得蒙
見活。故來相謝耳。女覺瞿然有省。遂誓不殺生。請於
父續舉放生會。玉受重為序以倡之。天啟中玉受官
貴州提學僉事。安邦彥反貴陽被圍。玉受與前巡撫
李橒巡按史永安等分城守。且一載糧不繼。居民死
亡殆盡。玉受守益力。賊登陴忽自退者再。墮梯死無
筭。會援兵至乃解。敘功進寧夏參政。致仕歸以頭陀
終。自玉受以持準提唱於鄉里。其後進之士。若楊子
澄及其二子維斗.公幹。李子木.徐九一.劉公旦.姚文
初諸賢。皆結準提社。擇桃花塢桃花菴故趾闢精舍。
修白業。子澄。名大濴。篤行君子也。以諸生終。維斗。名
廷樞。與應天鄉試。九一。名汧。官少詹事。公旦。名曙。以
進士授南昌縣。未赴官遭明之亡。三人者後先殉國
死矣。公幹。名廷楨。亦諸生。清真絕俗。中歲夭。士林惜
之。文初。名宗典。孟長子。以諸生貢太學。子木。名模。官
御史。國變隱居不出。與文初倡上善會。大合緇白修
西方淨業老焉憨山夢遊集.明史.姚宗典準提菴碑.廣仁品
[047-0274c]


知歸子曰。予讀孟子書拳拳然。勸導時君推不忍之
心。以生止殺。時君終巳不用。卒成戰國阬屠之慘。民
如犬豕雞鶩然。哀哉。巳而讀佛經。究因果之原。察輪
迴之本。反覆沉潛。斷疑生信。幸際太平時。人民樂康。
而毛羽鱗介之羣未甞一日得離戰國之苦。偶讀曾
端甫文。衋傷於心。因比次趙劉二君事為之傳。經言。
菩薩作大國王。於法自在普行。教令閻浮提內城邑
聚落一切屠殺皆令禁斷。常令安住三種淨戒。亦令
眾生如是安住。美哉慈善之風。自書契以來。未有能
親履其盛者也。治亂循環。冤報相復。禍由已作。業非
外至。纏蓋愈重。福智愈微。即令菩薩現身末如之何。
後之君子彰往察來。一念信心永斷殺業。生清淨心
結歡喜緣。同類異類有情無情。慈悲愛護作大饒益。
其為福德不可思議。恒河沙佛菩薩龍天。證明是言
真實非妄。


羅臺山云。佛心天眼與有高微。尚有鍼磁之契。願
生生世世與知歸道人徵逐不捨。君為司空我為
虞官。君著護生之品。我作金剛之杵。若逢魔外非
毀。我當飛起落其牙齒不令成語。
[047-0275a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