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6r0185 居士傳-清-彭際清 (master)


居士傳四十六



袁伯修中郎小修傳



袁伯修。名宗道。號香光居士。湖北公安人也。弟中郎。
名宏道。號石頭居士。小修。名中道。號上生居士。三人
同母生。母龔氏。日誦金剛經。一日有巨蛛自梁下。繞
經行數匝。俄對經蹲而伏。母曰爾聽經來耶。乃誦經。
至六如偈。蛛微動若作禮狀。終卷視之。巳化去矣。因
為龕葬之。建小塔焉。三人少以文名。長而皆好禪宗。
萬歷中先後舉進士。伯修官至右庶子。中郎為吳江
知縣。聽斷敏決。公庭鮮事輙喜遊山水。後為禮部主
事。謝病歸。築園城南。植柳萬枝。號曰柳浪。與諸禪人
遊處其中。初學禪於李卓吾。信解通利。才辯無礙。巳
而自驗曰。此空談非實際也。遂回向淨土。晨夕禮誦
兼持禁戒。伯修.小修亦同時發願。中郎因博釆經教
作西方合論。圓融性相入不二門。書成。伯修序之曰。
香光子避囂山剎。修習淨業。有一禪人闊視高步。過
舍而談。見案上有石頭居士新撰淨土合論。閱未終
篇。抗聲言曰。若論此之法門。原用接引中下之根。何
者。中下人根智慧輕微。業力深重。以憶佛念佛獲生
淨土。如頑石附舟可以到岸。誠宜念佛。至於吾輩洞
了本源。此心即是佛。更於何處覓佛。此心即是土。更
於何處見土。於實際理中覓生佛去來生死三世之
相。無一毛頭可得。纔說成佛巳是剩語。何得更有分
[046-0269b]
淨分穢。舍此生彼之事。香光子聞而太息曰。若汝所
言。止圖口角圓滑。不知一舉足將墜於火阬也。若約
理而言。世間一蚤一虱皆具有如來清淨覺體。無二
無別。乃至諸佛成等正覺。證大涅槃。本體未曾增得
一分。眾生墮三塗。趨生死海。本體未曾減却一分。如
如之體常自不動。生死涅槃等是妄見。亦無如來亦
無眾生。於此證入。亦無能證之人。亦無所證之法。泯
絕心量。超越情有。大地無寸土。佛之一字向何處安
著。至於進修法門。於無修證中修證。於無等級中等
級。千差萬別。雖位至等覺。尚不知如來舉足下足之
處。從上祖師所以呵佛斥教。一切皆遮者。止因人心
執滯教相。隨語生解。不悟言外之本體。漫執語中之
方便。所謂數他家寶已無分文。其或有真實修行之
人。不見佛性。辛苦行持。如盲無導。止獲人天之果。不
生如來之家。於是諸祖知其流弊。遂用毒手。剗其語
言。塞其解路。拶其情識。令其苦參密究。逆生滅流。生
滅流盡。取捨念空。始識得親生父母。歷劫寶藏。却來
看經看教。一一如道家中事。然後如說進修。以佛知
見淨治餘習。拜空花之如來。修水月之梵行。登陽燄
之階級。度谷響之眾生。不取寂證是謂佛種。正如杲
日當空行大王路。不同長夜趨走攀荊墮棘。豈謂一
悟之後即同極果。如供奉問岑大虫。果上涅槃天下
善知識證否。岑曰未證。奉曰何以未證。岑曰功未齊
於諸聖。奉曰若爾何得名為善知識。岑曰明見佛性
[046-0269c]
亦得名為善知識也。宏辨禪師曰。頓明自性。與佛同
儔。然有無始染習。故假對治令順性起用。如人喫飯
不一口便飽。溈山曰。初心從緣。頓悟自理。猶有無始
曠刧習氣未能頓盡。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。即修也。
不可別有法教渠修行趨向。後世不識教意。不達祖
機。乃取喝佛罵祖破膽險句以為行持。昔之人為經
論所障。猶是雜食米麥不能運化。後之人飽計禪宗
語句。排因撥果越分過頭。是日取大黃巴豆以為茶
飯也。自悞悞人。弊豈有極。是以纔入此門。便輕十方
如來。莫不自云無佛可成。無行可修。見人念佛則曰自
性是佛。見人修淨土則曰即心是淨。言參禪則尊之
九天之上。言念佛則蹂之九地之下。全不思參禪念
佛總之為了生死。同是出苦海之橋梁。越界有之寶
筏。事同一家。何勝何劣。參門之中所悟亦有淺深。念
佛之眾所修亦有高下。自達摩西來立此宗門。傳燈
錄中如麻如粟。同云入悟。其實逈別。至若般若緣深。
靈根夙植。伽陵破卵。香象截流。或見根宗於片言。或
顯威用於一喝。一聞千悟。得大總持。或有懷出世之
心。具丈夫之志。舍彼塵情。究此大事。不怙小解。惟求
實知。臥薪甞膽。飲氷吞檗。如此三十年四十年。或遇
明師痛與針劄。偷心死盡。心花始開。此後又須潛行
密修。銷融餘習。法見尚捨。何況非法。若趙州除粥飯
是雜用心。湧泉四十年尚有走作。香林四十年打成
一片。兢兢業業如護頭目。直至烟消灰滅。自然一念
[046-0270a]
不生。業不能繫。生死之際隨意自在。詰其所證。恐亦
未能超於上品上生之上。何以明之。龍樹菩薩宗門
之鼻祖也。得大智慧。具大辨才。住持佛法。故世尊數
百年前於楞伽會上遙為授記。然亦不過曰證初歡
喜地。往生安樂國而巳。而經中上品上生。生於彼間
一剎那頃。亦證初地。良以上品上生解第一義還同
禪門之悟。深信因果還同禪門之修止。是念佛往生
別耳。其或悟門巳入休歇太早。智不入微道難勝習。
一念不盡即是生死之根。業風所牽。復入胞胎。如五
祖戒出為東坡。青草堂再作魯公。隔陰之後。隨緣流
轉。道有消而無長。業有加而無減。縱般若緣深不落
三塗。而出房入房亦太辛苦。還視中下往生之眾。巳
天地不足喻其否泰矣。況後世宗風日衰。人之根器
亦日劣。發心既多不真。功夫又不純一。偶於佛祖機
鋒知識語言。或悟得本來成佛處。當下即是處。意識
行不到語言說不及處。一切不可得。即不可得亦不
可得處。將古人語句和會無不相似。既得此相似之
解。即云馳求巳歇。我是無事道人。識得煩煩如幻。則
恣情以肆煩惱。識得修行本空。輙任意以壞修行。謂
檀本空也。反舍檀而取慳。謂忍本空也。反聽隨而置
忍。言戒則曰本無持犯。何必重持輕犯。言禪則曰本
無定亂。何必舍亂取定。聽情任意。踏有談空。既云法
尚應捨。何為復取非法。既云真亦不求。何為舍之求
妄。既云修觀習定皆屬有為之迹。何獨貪名求利偏
[046-0270b]
合無為之道。愛憎毀譽之火纔觸之而即高。生老病
死之風微吹之而巳動。爭人爭我。說是說非。甚至以
火性為氣魄。以我慢為承當。以譎詐為機用。以誑語
為方便。以放恣為遊戲。以穢言為解粘。讚歎破律無
行之人。侮弄繩趨尺步之士。或至經年不拜一佛。經
年不禮一懺。經年不轉一經。反看世間不必看之書。
行道人不宜行之事。使後生小子專逞聰明。惟尋見
解。纔有所知即為一超直入。更復何事。輕狂傲慢。貢
高恣睢。父既報讐子遂行劫。寫烏成馬輾轉差謬。不
念世間情欲無涯隄之尚溢。如何日以圓滑之語大
破因果之門。決其防藩導以必流。自悞悞人。安免淪
墜。若不為魔所攝。定當永陷三塗刀山劒樹報其前
因。披毛戴角酬還宿債。莫云我是悟達之人。業不能
繫。夫謂業不能繫。非謂有而不有。正以無而自無。生
既隨。境即動。死安得不隨業受生。眼前一念嗔相即
是怪蟒之形。眼前一念貪相即是餓鬼之形。無形之
因念甚小。有形之果報甚大。一念之微識田持之。歷
千萬劫終不遺失。如一比邱以智慧故身有光明。以
妄語故口流蛆出。一言之微得此惡報。雖有智慧終
不能消。況今無明煩惱熾然不斷。欲以相似見解消
其惡業冀出三塗。無有是處。鄉使此等不得少以為
足。常如說以修行。終不自言我巳悟了。即心是佛。豈
可復同中下念佛求生。了達生本無生。不妨熾然求
生即心是土。蓮邦不屬心外。不釋禮拜。不舍念誦。智
[046-0270c]
力行力雙轂並進。方當踞上品之蓮臺。坐空中之寶
閣。朝飯香積。夕遊滿月。回視胎生之品。彳亍寶地。不
聞法語。不見法身。象馬難羣。雞鳳非類。何況人天小
果甕中蚊虻者哉。而乃空腹高心著空破有。卒以偏
執之妄解。攖非常之果報。不與阿彌作子。却為閻羅
之囚。不與淨眾為朋。却與阿旁為伍。棄寶林而行劒
樹。舍梵音而聽叫號。毫髮有差天地懸隔。可不哀與。
故知此道險難未易行遊。成則為佛。敗則為魔。王虜
分於彈指。卿烹別於絲毫。苦樂之分宜早擇矣。況今
代悟門不絕如線。禪門之中寂寥無人。止有二三在
家居士。路途端直可以流通此法。然既為居士。不同
沙門釋子。猶有戒律縛身。方置身大火之中。浸心煩
惱之海。雖於營幹世事內。依稀得一入門。而道力甚
淺業力甚深。即極粗莫如淫殺之業。猶不能折身不
行。何況其細。生死之間安能脫然。故知念佛一門於
居士尤為喫緊。業力雖重。仰借佛力免於沉淪。如負
債人藏於王宮。不得抵償。既生佛土。生平所悟所解
皆不唐捐。縱使志在參禪。不妨兼以念佛。世間作官
作家猶云不礙。況早晚禮拜念誦乎。且借念佛之警
切。可以提醒參禪之心。借參門之洞徹。可以堅固淨
土之信。適兩相資。最為穩實。如此不信。真同下愚。石
頭居士少志參禪。根性猛利。十年之內洞有所入。機
鋒迅利。語言圓轉。自謂了悟。無所事事。雖世情減少
不入塵勞。然嘲風弄月登山玩水。流連文酒之場。沉
[046-0271a]
酣騷雅之業。嬾慢踈狂。未免縱意。如前之病未能全
脫。所幸生死心切。不長陷溺。痛念見境生心。觸途成
滯。浮解實情未能相勝。悟不修行必墮魔境。始約其
偏空之見。涉入普賢之海。又思行門端的。莫如念佛。
而權引中下之疑。未之盡破。及後博觀經論。始知此
門原攝一乘。悟與未悟皆宜修習。於是釆金口之所
宣揚。菩薩之所闡明。諸大善知識之所發揮。附以已
意。千波競起。萬派橫流。詰其𣿬歸皆同一源。其論以
不思議第一義為宗。以悟為導。以十二時中持佛名
號一心不亂念念相續為行持。以六度萬行為助因。
以深信因果為入門。此論甫成。而同參發心持戒念
佛者遂得五人。共欲流通。以解宗教之惑。香光識劣
根微。久為空見所醉。縱情肆志有若狂象。去年沉湎
之後。親遊鬲子地獄。烈火洞然。見所熟談空破戒亡
僧。形容尫羸跛足而過。哭聲震地。殆不忍聞。及寤身
毛為豎。亦遂發心歸依淨土。後讀此論。宿疑氷釋。所
以今日不憚苦口。病夫知醫。浪子憐客。汝宜盡剗舊
日知見。虗心誦習。自當有入。生死事大。莫久遲疑。於
是禪人悲泪交集自云。若不遇子。幾以空見賺過一
生。子生我矣。懇求案集作禮而去。巳而中郎起故官。
再遷至稽勳司郎中。移病歸。抵家不數日。入荊州城。
宿於僧寺。無疾而卒。小修官南禮部郎中。乞休老於
家。居常勤於禮誦。一夕課畢趺坐。忽入定。神出屋上
飄然乘雲。有二童子導之西行。俄而下至地。童子曰
[046-0271b]
住。小修隨下。見地平如掌。光耀滑潤。旁為渠。廣十餘
丈。中有五色蓮。芳香異常。金橋界渠欄楯交羅。樓閣
極整麗揖。問童子此何地卿何人。曰予靈和先生侍
者也。問先生為誰。曰君兄中郎也。今方佇君有所語
可疾往。復取道抵一池上。有白玉扉。一童子先入。一
童子導過樓閣二十餘重。至一樓下。樓中人下迎。其
顏如玉。衣如雲霞。長丈餘。見小修喜曰弟至矣。諦視
之則中郎也。上樓交拜。有四五人來共坐。中郎曰。此
西方邊地。信解未成。戒寶未全者多生此。亦名懈慢
國。上方有化佛。樓臺前有大池。可百由旬。中有妙蓮。
眾生生處。既生則散處樓臺。與有緣淨友相聚。以無
淫聲美色勝解易成。不久進為淨土中人。小修問兄
生何處。中郎曰我淨願雖深。情染未除。初生此少時。
今居淨土矣。終以戒緩。僅地居。不得與大士升虗空
寶閣。尚需進修耳。幸宿生智慧猛利。又曾作西方論。
讚歎如來不可思議度生之力。感得飛行自在。遊諸
剎土。諸佛說法皆得往聽。此實為勝。遂携小修而上。
倐忽千萬里。至一處光耀無障蔽。皆以琉璃為地。界
以七寶樹。皆旃檀吉祥。出眾妙花作異寶色。下為寶
池。波揚無量。自然妙聲。其底沙純以金剛。池中眾寶
蓮葉五色光。池上隱隱危樓廻帶。閣道旁出。皆有無
量樂器演諸法音。中郎曰。汝所見淨土地行眾生依
報也。過此為法身大士住處。甚美妙千萬倍於此。神
通亦千萬倍於此。吾以慧力遊其間。不得住也。過此
[046-0271c]
為十地等覺所居。吾不得而知。過此為妙覺所居。唯
佛與佛乃能知之。語罷復至一處。光耀逾前。坐頃之。
中郎曰。吾不圖樂之至此極也。使吾生時嚴持戒律
尚不止此。大都乘戒俱急。生品最高。次戒急。生最穩。
若有乘無戒。多為業力所牽。流入八部鬼神眾去。予
親所見者多矣。弟般若氣分頗深。戒定力甚少。夫悟
理不能生戒。定狂慧也。歸五濁。趁強健。實悟實修。兼
持淨願。勤行方便。憐憫一切。不久當相晤。一入他途。
可怖可畏。如不能持戒。有龍樹六齋法見存。遵而行
之。殺戒尤急。寄語同學。未有日啟鸞刀口貪滋味而
能生此土者也。雖說法如雲如雨。何益於事。我與汝
空王劫時世為兄弟。乃至六道莫不皆然。幸我得善
地。恐汝墮落。方便神力攝汝至此。淨穢相隔。不得久
留。時伯修巳沒。因問其生處。中郎曰。生處亦佳。汝後
自知。忽凌空而逝。小修起步池上。忽若墜水。躍然而
醒。時萬歷四十二年十月望也。小修自為記如此。初
伯修有子曰登。年十三病痞將終。語中郎曰。死矣。叔
父何以救我。中郎曰。汝伹念佛即得往生佛國。此五
濁世。不足戀也。登遂合掌稱阿彌陀佛。諸眷屬同聲
助之。頃之登微笑云。見一蓮華色微紅。俄而云華漸
大。色鮮明無與比者。俄而云佛至。相好光明。充滿一
室。頃之氣促。伯修曰。汝但稱佛之一字可也。登稱佛
數聲。合掌而逝明史.明文偶鈔.西方合論序.白蘇齋集.珂雪齋外集.獪園.金剛新異錄


知歸子曰。明萬歷間。蓮池大師以淨土法門倡於雲
[046-0272a]
棲。謹持誦。嚴戒律。從之遊者彬彬多踐履篤實之士
焉。同時卓吾老人亦以禪導後進。而學喜師心。行無
轍迹。流末滔滔。老人安得不任其咎。予讀袁氏兄弟
早歲文。大率掉弄知解。依違光景。心竊病之。巳而得
見中郎西方合論。三復之不厭。而伯修所為序。懺悔
切深。闢荊榛。由坦道。甚矣。袁氏兄弟之善補過也。學
者觀此。可以自鑑矣。


汪大紳曰。夫子曰。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
也。袁氏兄弟其庶矣乎。覺心悲心怎地廣大真切。
大紳又與允初書曰。承勸看西方合論。當檢出來
看。檢不出。當借閱也。袁氏禪非敢遽斷為口頭。得
法於龍湖。龍湖不無狂魔入肺腑之證。至袁氏一
轉而為輕清魔。墜在輕安快活裏作科臼。日流在
光滑滑處。生知生見。無箇銀山鐵壁時節。後來知
無所得。歸心淨土。真是奇特。然不可以是之故於
宗門淨土妄生高下也。須知宗門中事。釋迦佛所
說是這箇。彌陀佛所說是這箇。彌勒所說也是這
箇。無二無分別也。若然則大家在這裏過活儘彀
了。為甚要生西方。要生兜率。曰此願輪也。又為甚
讚歎西方者倍於兜率。曰生人而有人欲生天。亦
有天欲生西方。則人天之欲淨矣。人天欲淨。正好
了當這箇。所以盡十方法界願輪之大。莫大於往
生西方也。乘此輪願者切不可隨語生解。隨語生
解便起一分計較心。這計較心是六道輪廻之根。
[046-0272b]
非往生淨土之因也。欲生兜率者請從布袋和尚
詩入。欲生西方者請從豐干詩入。此正因也。布袋
是彌勒化身。豐干是彌陀化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