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6r0185 居士傳-清-彭際清 (master)




居士傳二十九



李伯紀傳



李伯紀。名綱。邵武人也。父夔官龍圖待制。初為松溪
尉。與大中寺慶餘禪師往還。究心佛法。時參政呂公
謫居建安。以龍圖故致禮於慶餘。一日慶餘升堂。集
眾跏趺化去。龍圖呂公方遊武夷。歸急趨視之。距慶
餘化時越一晝夜矣。呂公痛哭。恨不及其生叩其所
證。龍圖曰。盍誠禱。倘能復反。呂公焚香再拜。就慶餘
耳擊小磬數十聲。慶餘忽開眼笑曰。巳相別。何用爾
耶。當為公留七日。遂下座。呂公咨問道要。請慶餘再
開堂說法。龍圖為之疏。辭義甚美。及期。復如前升座
而化。其後伯紀過建安。訪龍圖遺跡。書其事。勵學佛
者。政和二年伯紀登進士第。歷官中外事。徽宗欽宗
高宗三居相位。孤忠信於朝野。偉略盖世。俄頃指顧
間懾強敵持危邦。士庶恃之以為命。蔽於僉邪。屢振
屢絀。出入險阻。中心浩然。同時吳元中敏與伯紀先
後柄政。以恢復為已任。巳而先後皆遠竄。數遺書往
復。切劘大義。慷慨痛激。自擬申胥。既巳欲自效無由。
則發憤求出世法。研佛書。聞伯紀通易.華嚴二經。遺
書雷陽問二經同別。伯紀復之。其略曰。易立象以盡
[029-0235c]
意。華嚴托事以表法。本無二理。世間出世間亦無二
道。何以言之。天地萬物之情無不攝總於八卦。引而
申之。而其象至於無窮。此即華嚴法界之互相攝入
也。一為無量。無量為一。小中現大。大中現小。法界之
成壞。一漚之起滅是也。乾坤之闔闢。一氣之盈虗是
也。易有時。其在華嚴則世界也。易有才。其在華嚴則
法門也。甞觀十處九會。雖升諸天宮說法而不離普
光明殿。雖普現羣生前而常處菩提座。每會必有十
方法界諸佛菩薩同一名號來集作禮。同一威儀。慰
諭稱讚。同一言說。乃至所事之佛。所從來國。無不同
者。此何理耶。譬猶鏡鏡相照。重重相入。無有窮盡。是
故百億天地即乾坤也。百億日月即坎離也。百億山
海即艮兌也。陰極陽生君子道長。佛出世也。陽極陰
生君子道消。佛滅度也。剛柔相推以生變化。世界生
滅相依也。六爻周流循環無端。萬物輪廻互高下也。
由是言之。華嚴法界與易乾坤諸卦有二理哉。甞觀
善財之入法界徧參五十三善知識。童男童女外道
僊人醫卜船師無不求也。妙高之峯海岸曠野城邑
聚落無不至也。文殊導其前。普賢示其後。彈指而樓
閣開。攝心而佛境現。其表法之意微矣。然所以為菩
薩道。行菩薩行者。則不出諸波羅密等法而巳。六十
四卦善知識也。君子觀象。善財徧參也。卦之象無所
不取。而君子觀之無所不法。自強不息積小而大。非
精進乎。自昭明德作事謀始。非智慧乎。反身修德儉
[029-0236a]
德辟難。非忍辱乎。稱物平施施祿及下。非布施乎。懲
忿窒欲慎言語節飲食。非持戒乎。立不易方言有物
行有恒。非禪定乎。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茂對時育
萬物。所謂慈也。議獄緩死明慎用刑而不留獄。所謂
悲也。飲食宴樂朋友講習。所謂喜也。獨立不懼遯世
無悶。所謂捨也。成卦之象皆出於乾坤。君子觀象皆
得於易簡。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。由是觀之。華嚴法
門與易之易簡法門有二理哉。繫辭論八卦。必妙之
以神。八卦者菩薩也。如所謂文殊小男。普賢長子之
類是也。神者佛也。如所謂毗盧遮那是也。生生之謂
易。一陰一陽之謂道。陰陽不測之謂神。猶佛之有清
淨法身。圓滿報身。千百億化身也。八卦用事而易無
作。諸菩薩說法而佛無言。散佛之體則文殊得其理。
普賢得其行。觀音得其悲。勢至得其智。合之則佛也。
散易之體。則乾得其健。坤得其順。六子得其動止陷
麗說入。合之則易也。神無方也。易無體也。佛身充滿
於法界。無不在。無不為也。無芥子許孔中無虗空。無
一塵中無佛身。翾飛蠕動皆神之所妙。草木縷結皆
易之所存。反而觀之。則大千法界與夫天地萬物皆
在吾方寸之間。故孟子曰。萬物皆備於我矣。反身而
誠。樂莫大焉。楞嚴曰。一切世間諸所有物。皆即菩提
妙明元心。心精徧圓。含裹十方。反觀父母所生之身。
猶彼十方虗空之中。吹一微塵若存若亡。如湛巨海
流一浮漚。起滅無從。此心地法門也。為易之說。則曰
[029-0236b]
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以此洗心。退藏於密。吉凶與民
同患。為華嚴之說。則曰當觀法界性。一切唯心造。善
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。心靜而明。廓而大。虗而
通。寂而靈。建立萬法為之主宰。而物有蔽之。則明者
暗。大者小。通者礙。靈者頑。所謂操存而舍亡也。故易
立象以盡意。華嚴托事以表法。皆以其本來所有者
示之。非能與其所無也。體此道者莫若誠。至誠則不
息。不息則悠久。悠久則博厚。博厚則高明。故曰惟天
下至誠為能盡已之性。能盡巳之性則能盡人之性。
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。能盡物之性則可與天
地參。此致其誠而天地萬物得於一心者也。昔之發
無上道者。自十信始。故曰信為道元功德母。長養一
切諸善根。斷諸疑網出愛流。開示涅槃無上道。由此
充之為十住.十行.十回向.十地。成等正覺。猶育孩稚
以為成人。養根萌以為成材。其骨節枝幹初巳具足。
充大之而巳。其悲願之深。勇猛精進。為羣生入諸惡
趣。受種種苦。心不退轉。而况死生禍福毀譽足驚怖
動搖之乎。故能出入三界。遊戲十方。於夢幻中而作
佛事。此致其誠而華嚴之法界得於一心者也。二者
皆不出於心法。故吾儕之所當自事者心而巳。了此
則廓然。更有何事。夫晝之所想即夜之所夢。生之所
履即死之所為。春之所種即秋之所獲。所以處世間
者所以出世間者。儒釋之術一也。夫何疑哉。神通妙
用在運水搬柴中。坐脫立亡在著衣吃飯中。無上妙
[029-0236c]
道在平常心中。願試思之。後以江西安撫使乞祠提
舉臨安洞霄宮。紹興十年卒。年五十八。贈少師。謚忠
定。中歲甞自題其像曰。是影是形。了無差別。行年之
化。三十有八。返觀其前。膚腴色悅。從是以往。蒼顏華
髮。本來面目。不生不滅。遊戲仕塗。天付之拙。須天而
行。一無敢設。獨知其天。寧有他訣。萬里清風。一輪明
月。有來問者。默然無說李忠定集.宋史


知歸子曰。世之議儒釋者不得其本。往往知見立知。
滯迹異同之間。籓太虗。畫滄溟。汗漫精微。祇成戲論
耳。吾觀伯紀與吳元中書。周易䇿數華嚴法界涉入
圓融同一涅槃。元清淨體。彼其出入塵勞煩惱中。獨
肩世界不厭不疲。非誠得其本者其能如是乎。


汪大紳云。予讀論語。至予欲無言。及莫我知也夫。
輙為之喟然歎曰。其先師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
時乎。其釋迦氏見明星而豁然大悟之境界乎。先
師之發是言也。從天而降。不知影落何處。是言也
端木先生以上大弟子不用問。端木先生以下大
弟子不能問。惟端木先生能逆流而入曰。子如不
言。則小子何述焉。曰何為其莫知子也。是問也。香
象渡河。金翅劈海。為百萬人之橋梁。於是先師現
毗盧身為說法曰。天何言哉。四時行焉。百物生焉。
天何言哉。此華嚴重重法界也。曰。不怨天。不尤人。
下學而上達。知我者其天乎。此華嚴十信.十住.十
行.十迴向.十地成等正覺也。盖聖門之所謂天。即
[029-0237a]
佛門之所謂毗盧法身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