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k0013 册府元龜-宋-王欽若 (master)


[59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册府元龜卷五百九十四 宋 王欽若等 撰
  掌禮部
   奏議第二十二
後唐閔帝應順元年正月中書門下奏太廟見饗七室
髙祖太宗懿宗昭宗獻祖太祖莊宗今明宗升祔禮合
祧遷獻祖請下尚書省集議太子少傅盧質等議曰臣
等以親盡從祧垂於舊典疑事無質素有明文頃莊宗
[594-1b]
皇帝再造寰區復隆宗廟追三宗於先逺復四室於本
朝式遇祧遷旋成㳂革及莊宗升祔以懿祖從祧蓋非
嗣立之君所以先遷其室光武滅新之後始有追尊之
儀只此在於南陽元不歸於太廟引事且疎於故實此
時須禀於新規將來升祔先廟次合祧遷獻祖既叶隨
時之義又符變禮之文從之時議者以懿祖賜姓於懿
宗以支庶繫太宗例宜以懿祖為始祖次昭宗可也不
必祖神堯而宗太宗若依漢光武則宜於代州立獻祖
[594-2a]
而下親廟其唐廟依舊禮行之可也而議諡者㤀咸通
之懿宗又稱懿祖父子俱懿於禮可乎將來未耶三世
與唐室四廟連叙昭穆非禮也議祧者不知受氏於唐
懿宗而祧之今又及獻以禮論之始祧昭宗次祧獻祖
可也而懿祖如景皇帝豈可祧乎
末帝清泰元年四月中書門下上言太常以五月朔御
明堂受朝三日夏至祀皇地祗前二日奏告獻祖室不
坐此至是日有祀事則次日受朝今祀在五鼓前質明
[594-2b]
行禮畢御殿在始旦後請此例行之詔曰日出御殿與
祀事無妨宜依常年例
五月戊申中書門下奏太常以明宗二十日祔廟太尉
宰臣攝縁馮道在假李愚十八日私忌在致齋内今劉
昫又奏臣判三司事繁免祀事詔禮官叅酌有司上言
曰愚私忌在致齋内諸私忌日遇大朝㑹入閣宣召皆
赴朝叅今祔饗事大忌日屬私致齋日請比大朝㑹宣
召例從之
[594-3a]
六月中書門下奏㩀太常禮院申册拜王公如在京城
所司備鹵簿車輅法物皇帝臨軒行册如在外鎮正衙
命使押册赴本道行禮其車輅法物故事不出都城禮
無明文今奉制命幽州趙德均封北平王青州房知温
封東平王皆備禮册命其合用車輅法物在兵部太常
太僕寺請載徃本州行禮後送納本司從之
十一月中書門下奏二十六日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
帝忌辰羣臣奉慰行香固有常禮伏以皇帝陛下初遇忌
[594-3b]
辰不同常歳臣等商議請於忌辰前後各一日不坐朝
從之
三年二月太常禮院奏據兵部侍郎馬縞上䟽言古者
嫂叔無服蓋推而逺之按五禮精義貞觀十四年魏徵
等議親兄弟之妻請服小功五月令所司給假差錯為
大功九月太常博士叚顒稱自來給假無依令式若云
違古不獨嫂叔一條舊為親姨服小功今令式服大功
為親舅服小功今服大功為妻父母緦麻今服小功為
[594-4a]
女婿為外甥緦麻今並服小功此五條在令式與精義
不同未審依馬縞所奏為復且依令式右贊善大夫趙
咸又議曰臣聞三代制禮無降减之名五服容䘮有寧
戚之義此蓋聖人隨時設教稱情立文㳂革不同吉㓙
相變或服繇恩制䘮以禮加太宗文皇帝引彼至仁推
其大義因覽同㸑有緦之義遂制嫂叔小功之服列聖
遵行已為故事傳于令式加至大功今馬縞奏論以為
錯謬况縞昔事本朝暨至梁室曾為博士累歴歳年今
[594-4b]
始奏陳未為允當謹按儀禮凡制五服或以名加或以
尊制或推恩而有服或引義而當䘮故嫂叔大功良有
以也其如叔以嫂之子為猶子為猶子之妻叔服大功
今嫂是猶子之母安可却服小功若以名加嫂豈踈於
猶子之婦若以尊制嫂豈卑於猶子之妻論恩則有生
同骨肉之情引義則有死同宅兆之理若以推而逺之
為是即令式兼無小功既有稱情制宜之文何止大功
九月請依令式永作彛倫勅下尚書省集百官議尚書
[594-5a]
左僕射劉昫等議曰伏以嫂叔服小功五月開元禮㑹
要皆同其令式正文内元無䘮服制度只有一本内編
在假寕令後不言奉勅編附年月除此一條又檢七條
令式與開元禮相連者所司行已多年固難輕改既當
議事須按舊章今若鄙宣父之前經紊周公之徃制隳
太宗之故事廢開元之禮文而欲取差誤近規行編附
新意稱制度且違大典言令式又非正文若便改更恐
難經久臣等集議嫂叔服并諸服紀竝請依開元禮為
[594-5b]
定如要給假却請下太常依開元禮内五服制度録出
一本編祔令文從之
晋髙祖天福二年三月左僕射劉昫等奏参議册四廟
狀曰臣等據太常博士叚顒議云夫宗廟之制歴代為
難須廣按禮經旁求故實通古今之理為規式合天道
人情為楷模伏縁禮有隨時捐益各異遂至議論多别
禮出衆途今總歴代之宏規議新朝之定制謹按尚書
舜典曰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此是堯之廟也猶未載
[594-6a]
其數又按郊祀録云夏立五廟殷立六廟周立七廟漢
初立祖宗廟郡國共計一百六十七所後漢光武中興
後别立六廟魏明帝初立親廟四後重議上依周法立
七廟晋武帝受禪初立六廟後却立七廟宋武帝初立
六廟齊朝亦立六廟隋文帝受命初立親廟四至大業
元年煬帝欲尊周法議立七廟次便禪命於唐武德元
年六月四日始立四廟於長安貞觀九年命有司詳議
廟制遂立七廟後至開元十一年後創立九廟又按禮
[594-6b]
記䘮服小記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
立四廟鄭𤣥注云髙祖以下至禰四世即親盡也更立
始祖為不遷之廟共為五廟也又按禮記祭法及王制
孔子家語春秋榖梁傳並云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
三廟士二廟此是降殺以兩之義也又按尚書咸有一
德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又按疑義云天子立七廟或
四廟蓋有其義也如四廟者從禰至髙祖已上親盡故
有四廟之禮又立七廟者縁自古聖王祖有功宗有德
[594-7a]
更立始祖即於四親廟之外或祖功宗德不拘定數所
以有五廟六廟或七廟九廟要後代子孫觀其功德故
尚書云七世之廟可以觀德矣又按周捨論云自江左
以來晋宋齊梁相承多立七廟矣今顒等叅詳唯立七
廟四廟即並通其理伏縁宗廟事大不敢執以一理定
之故撿錄七廟四廟二件之文俱得其宜他所論者並
皆勿取請下三省集百官詳議勅㫖宜依者臣等今月
八日於尚書省集百官詳議伏以將敷至化以達萬方
[594-7b]
克致和平必先宗廟是以孝為教本所以𢎞愛敬而厚
人倫禮乃民防蓋欲辨尊卑而明法制故禮記王制云
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䟽云周制之七廟者太
祖及文王武王之祧與親廟四太祖后稷也殷六廟契
及湯與二昭二穆夏則五廟無太祖禹與二昭二穆而
已自夏及周少不减五多不過七又云天子七廟皆據
周也有其人則七無其人則五若諸侯廟制雖有其人
則不過五此則天子諸侯七五之異名矣至於三代已
[594-8a]
後魏晋宋齊隋及唐初多立六廟或四廟葢以定國之
始不盈七廟之數也伏惟皇帝陛下大定寰區方興教
理既先自家刑國固當率土咸賔今欲請立自髙祖已
下四親廟其始祖一廟未敢輕議伏惟聖裁恐於講德
論功有失靈源茂緒禀自中㫖共謂得宜臣等幸列明
庭獲逢景運顯奉如綸之命共詳立廟之儀雖竭討尋
慙非該博有愧上塵聖鑒實慮未恊宸衷不免迂踈仍
虞漏略又據御史中丞張昭逺奏臣前月中預都省集
[594-8b]
議宗廟事伏見議狀於親廟外請别立始祖一廟近奉
中書門下牒再令百官於都省議定聞奏者臣讀十四
代史書見二千年故事觀諸家家宗廟都無始祖之稱
惟殷周二代以稷契為太祖禮記曰天子七廟三昭三
穆與太祖之廟而七鄭𤣥注云此周制也七者太祖后
稷及文王武王與四親廟也又曰殷人六廟契及湯與
二昭二穆也夏后氏立五廟不立太廟唯禹與二昭二
穆而已據王制鄭𤣥所釋即殷周以稷契為太祖夏后
[594-9a]
氏無太祖亦無追謚之廟自殷周以來時更十代皆於
親廟之中以有功者為太祖無追崇始祖之例具引今
古即恐詞繁事要證明須陳梗槩漢以髙祖父太上皇
執嘉無社稷功不立廟號髙帝自為髙祖魏以曹公相
漢垂三十年始封於魏故為太祖晋以宣王輔魏室有
功立為髙祖以景帝始封於晋故為太祖宋氏先世官
閥卑㣲雖追崇帝號劉裕自為髙祖南齊髙帝之父位
至右將軍生無封爵不得為太祖髙帝自為太祖梁武
[594-9b]
帝父順之佐祐齊室封侯位至領軍丹陽尹雖不受封
於梁亦為太祖陳武帝父文讚生無名位以武帝功梁
室贈侍中封義興公及武帝即位亦追為太祖周閔帝
以父泰相西魏經營王業始封於周故為太祖隋文帝
父忠輔周室有大功始封於隋故有太祖唐祖神堯祖
父虎為周上柱國隋代追封唐公故為太祖唐末梁室
朱氏有帝位變四廟朱公先世無名位雖追册四廟不
立太祖朱公自為太祖此則前代追册太祖不出親廟
[594-10a]
之成例也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漢魏之制非有功徳
不得立為祖宗殷周受命以稷契有大功於唐虞之際
故追尊為太祖自秦漢之後其禮不然雖祖有功乃須
親廟今亦粗言徃例以取證明秦稱造父之後不以造
父為始祖漢稱唐堯劉累之後不以堯累為始祖魏稱
曹参之後不以参為始祖晋稱趙將司馬卬之後不以
卬為始祖宋稱漢楚元王之後不以元王為始祖齊梁
皆稱蕭何之後不以何為始祖陳稱太丘長陳寔之後
[594-10b]
不以實為始祖元魏稱李陵之後不以陵為始祖後周
稱神農之後不以神農為始祖隋稱楊震之後不以震
為始祖唐稱臯陶老子之後不以臯陶老子為始祖唯
唐髙宗皇帝則天武后臨朝革唐稱周更立七廟仍追
册周文王姬昌為始祖此當時附䴡之徒不諳故實武
立姬廟乖越以來曲臺之人到今嗤誚臣逺觀秦漢下
洎周隋禮樂衣冠聲名文物未有如唐室之盛也武徳
議廟之初英才間出温魏顔虞通今古封蕭薛杜達禮
[594-11a]
儀制度憲章必有師法夫追先祖之儀起於周代據史
記及禮經云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一戎衣而有
天下尊為天子宗廟享之周公成文武之徳追王太王
王季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又曰郊祀后稷以配天據此
言之周武雖祀七世追為王號者但四世而已故自東
漢已來有國之初多從四廟從周制也况殷因夏禮漢
習秦儀無勞博訪之文宜約已成之制請依隋唐有國
之初創立四廟推四世之中名位髙者為太祖謹議以
[594-11b]
聞勑宜令尚書省集百官將前議狀與張昭逺所陳速
再與奪聞奏者又奏曰臣等今月十三日再於尚書省
集百官詳議夫王者祖武宗文郊天祀地故有追崇之
典以申配饗之儀切詳太常禮院議狀准立七廟四廟
即竝通其理其他所論竝皆勿取七廟者按禮記王制
云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鄭𤣥注云此
周制也詳其禮經即是周家七廟之定數四廟者謂髙
曽祖禰四世也按周本紀及禮記大傳皆云武王即位
[594-12a]
追王太王王季文王以后稷為堯稷官故追尊為太祖
此即周武王初有天下追尊四廟之明文也故自漢魏
已降迄於周隋創業之君追諡不過四世約周制也此
禮行之已乆事在不疑今参詳都省前議狀請立四廟
外别引始祖取裁未為定議續准勑據御史中丞張昭
逺奏請創立四廟之外無别封始祖之文備引古今細
詳沿革合前王之茂典是厯代之通規况國家禮樂刑
名皆約唐典宗廟之制須據舊章請依唐朝追尊獻祖
[594-12b]
宣皇帝懿祖先皇帝太祖景皇帝代祖元皇帝故事追
尊四廟為定臣等考詳典禮上奉聖明雖共竭於懇誠
實倍慙於淺近從之
三年二月中書門下奏按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注
云嫌名謂音聲相近若禹與雨丘與蓲也二名不偏諱
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言徵言徴不稱在此古禮也
唐太宗𤣥宗二名皆諱人姓與國諱音聲相近是嫌名
者亦改姓氏與古禮有異廟諱平聲字則不諱側聲若
[594-13a]
諱側聲字即不諱平聲所諱字正文及偏旁皆闕㸃畫望
令依令式施行勑朝廷之制今古相沿道在人𢎞禮非天
降况以方開厯數䖍奉祖宗雖踰孔子之文未爽周公之
訓兾崇孝行永載簡編所為二名及嫌名事宜依唐朝行
四月詳定院奏太常博士叚顒進封事云臣竊見雒京
四面所有祠祭諸壇等自近年以来相次官員祭告不
住芟薙掃除漸似低平乆虧増飾今乞下太常寺牒河
南雒陽兩縣應有管係壇所方以農務未興之時各勒
[594-13b]
逐近量差三十人功添補修泥須及元格尺丈髙濶其
齋宫慮有經費據難修營稍候秋登亦望條理自然百
靈允集萬福攸歸臣等叅詳大凡祀祭事在敬恭惟於
齋壇最宜崇飾從之
四年六月司天臺奏七月一日太陽有虧缺於北極於
東復於南未盈而沒太常禮官詳舊制日有變天子素
服避殿太史以所司救日於社陳五兵五皷麾東㦸南
矛西弩北盾中央置皷服從其位百職廢務素服守司
[594-14a]
重列於庭每等異位向日而立明復而罷今所司灋物
咸不能具去歳正旦日有蝕之唯謹藏兵仗皇帝避正
殿尚素食百官守司而已中書奏欲行禮從之
八月乙巳中書奏太常禮院定來歳長安公主出降儀
太僕寺供厭翟二馬車殿中省備圓方偏扇各十六行
障三坐障二繖一大扇一團大扇二今車障傘扇是同
光年皇后灋物欲雅餙牙使厭翟之車后以四馬權去
二馬用之詔從其議
[594-14b]
十一月禮官奉詔約開元禮重定正冬朝㑹其畧曰開
元禮三品以上升殿羣臣在庭竊以九品分官隨時有
異或以卑髙定分或以清濁為資積習是常造次難議
請沿近禮依内宴列坐開元禮稱賀之後皇帝戴通天
冠服絳紗袍百官朝服以侍坐解劒履於樂縣之西北
竊以開元舊制長安廣庭故可以究皇儀而展帝容陳
百辟而贊羣后今京邑新造殿廡未更若用前規慮為
隘狹議請皇帝冠烏紗巾服赭黃袍百寮具公服候朝
[594-15a]
堂宏敞即舉舊儀二舞皷吹熊羆之案工師樂器等事
繇乆廢無次頗甚歳月之間未可補備請且設九部之
樂權用教坊伶人詔曰三品之官尚書方得升殿其餘
所議宜悉從之
是月太常禮院奏唐朝制度請以至徳宫正殿隔為五
室室三分之南去地四尺以石為塪中容二主廟之南
一屋三門門㦸二十四東西一屋一門門無棨㦸四仲
之祭一羊一豕如其中祠幣帛牲牢之類光禄主之祠
[594-15b]
祝之文不進不署神厨之具鴻臚督之五帝五后凡十
主未遷者六未立者四未諡者三髙祖太宗與其后暨
莊宗凡六主在清化里之寢宫祭前一日以殿中繖扇
二十迎置新廟以行饗禮閔帝莊宗明宗二后及魯國
孔夫人神主四座請修製祔廟及三后請定諡灋從之
五年五月宰臣馮道奏宰臣朝見辭謝在朝堂橫街之
南及至餘官即悉於崇元門内此蓋事因偶爾習以為
常又入閣禮畢之時羣官退於門外定班如初俟宣放
[594-16a]
伏唯翰林學士前任郡守等不隨百辟即時直出惟此
二者禮愆序失乞改正勑官爵之班即分髙下見謝之
位豈有異同宜立通規以為定制今後宰臣使相朝見
辭謝竝於崇元門外與諸官同行異位一時列拜假滿
橫行即從舊例又入閣之儀其翰林學士前任郡守等
今後入閣宜依百官班例不得先出
是月御史中丞竇貞固奏每遇國忌行香宰臣跪爐僧
人表讚文武百官儼然列坐今後復請宰臣跪爐百官
[594-16b]
依常位立班從之仍令行香之後齋僧一百人永為定

二月太常禮院奏長安公主以三月出降按唐徳宗朝
禮儀使顔真卿議婚用駙馬在禮無文周禮諸侯以璋
聘女禮云玉以比徳今請駙馬加以璋郡主之聓加𤣥
纁以代用馬凾書之禮出自近代事無正經請廢之勿
用詔曰納采之時主人再拜使者不答雖開元禮具載
其儀宜令答拜仍令鄭王重貴主其婚姻其婚禮中外
[594-17a]
不賀餘依太常禮院所奏
少帝以天福七年即位是年太常禮院奏國朝見饗四
廟靜祖肅祖睿祖憲祖今髙祖將行升祔按㑹要唐武
徳元年立四廟於長安至貞觀九年有司詳議廟制以
髙祖神堯皇帝神主升舊四室祔廟今髙祖神主請同
唐髙祖神主升祔從之
開運二年二月右輔闕盧夐奏曰臣聞國之大事在祀
與戎祀則必盡其誠戎則不加無罪伏見以時祭嶽瀆
[594-17b]
皆是本道觀察使親賫御降祝文詞所行禮唯中嶽頃
自故河南尹張全義年徳俱髙遂請少尹或上㕔賓席
攝祭近歳多差文叅府掾習以為常不唯有凟於靈祗
兼慮漸隳於祀典臣欲請河南尹却於華州兖州定州
孟州觀察使例親行獻禮仍令本縣令讀祝文者勑曰
盧夐請河南尹親及廟貌冀表精䖍在禱山川誠為重
事且浩穰都邑豈可闕人今後祭中嶽宜令河南尹徃
彼行禮
[594-18a]
三年六月西京留司監察使奏以祠祭所定行事官臨
日多遇疾病或奉詔赴闕留司禀勑已遲乞以留司吏
部郎中一人主判有闕便依次第定名庶無闕事從之
漢高祖即位稱天福十二年是年太常博士叚顒奏曰
伏以宗廟之制歴代為難須按禮經旁求故實又縁禮
貴隨時捐益不定今叅詳歴代故事立髙曽祖禰四廟
更上追逺祖光武皇帝為始祖百代不遷之廟居東向
之位共為五廟庶符徃例又合禮經詔尚書省集百官
[594-18b]
詳議吏部尚書竇貞固等議曰按禮記王制云天子七
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䟽云周制七廟者太祖及文王
武王之廟與親廟四太祖后稷也又云天子七廟皆據
周也有其人則七無其人則五至於光武中興及歴代
多立六廟或四廟蓋建國之始未盈七廟之數又按郊
祀録王肅云徳厚者流澤廣天子可以事六代之義也
今欲請立髙祖以下四親廟又自古聖王祖有功宗有
徳即於四親廟之外祖功宗徳不拘定數今除四親廟
[594-19a]
外更請上追髙皇帝光武皇帝共六廟從之
隐帝乾祐元年六月太常禮院准奏天福十二年六月
中勑追尊六廟當司尋各牒所司請排比法物修製冊
寶并衮龍服通天冠絳紗袍鎮圭等所司修製竝無次
第者伏縁當司勘造逐年四季嗣祭晝日内正月上辛
祈榖四月孟夏雩祭及夏至九月季秋大享明堂十一
月冬至皆祀昊天上帝夏至祀皇地祗十月孟冬神州
地祗皆以祀前二日准禮例奏告太廟一室配座并四
[594-19b]
孟月及臘饗於太廟伏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晝日無
配座之儀宗廟闕薦饗之禮今詳典墳有虧禮敬伏乞
再下所司申請修制從之
九月高祖神主將升祔太廟有司奏議文祖明元皇帝
室神主祧之置於夾室祫享即出之
二年司封郎中裴㢲上言國家郊廟社稷百神祀祭皆
在雒陽臣每見差官行事諸神壇墠多無齋宿之所以
三公之職衣冠於旅舎田家狼籍凶穢無所不有恐非
[594-20a]
精誠蠲潔展敬之道也臣請下河南府於京城四郊聊
葺屋宇充齋宿神厨之所從之
三年河南府京兆尹言差官檢校髙祖長陵世祖原陵
髙下步數言竝無祠廟初國家議立宗廟議官不詳舊
事乃以前漢髙祖後漢光武繫六廟乃修縁廟寶册太
常卿謂臣曰髙祖世祖寶册已在陵内不勞復製但告
之而已為輿言所惑竟為之
宗正卿上言諸帝陵園所祠時享須有寢殿祠官今髙
[594-20b]
祖世祖二陵竝無祠祭之所請各下本處令於陵側粗
修齋宫以當寢廟下所司計度所司引唐朝奉陵故事
所費鉅萬遂寢其事以至國亡二祖之陵不霑一奠
周太祖廣順元年正月中書門下奏太常禮院議合立
太廟室數若守文繼體則魏晉有七廟之文若創業開
基則隋唐有四廟之議聖朝請依近禮追諡四廟伏恐
所議未同請下百官集議從之
二月太子太傅和凝等奏以肇啓洪圖惟新皇室左宗
[594-21a]
廟而右社稷率繇舊章崇祖禰而辨尊卑載於前史雖
文質互變義趣各殊式觀捐益之規咸繫興隆之始伏
惟皇帝陛下體元立極本義祖仁開變家成國之基尊
奉先思孝之道言為軌範動合典墳超百代之哲王總
一時之盛業據禮議立四親廟允叶前文從之
四月中書門下奏太常禮院申七月一日皇帝御崇元
殿命使奉册四廟以舊儀服衮冕即座太尉引册案入
皇帝降座引立於御座前南向中書令奉册案進皇帝
[594-21b]
搢珪捧授册使使跪受轉授舁册官其進寶授寶儀如
册案恭以興王之始稽古為先四方見尊祖之心萬代
傳敬親之道臣等叅詳至時請皇帝降階從之
十月禮儀使言奉迎太廟社稷神主到東宮日未審皇
帝親出郊外迎奉當否縁此無禮例故實簡詳請三省
官集議勑宣令尚書省四品以上中書門下兩省五品
以上同叅議聞奏時議者以人君謁廟有時又祭服行
事若迎郊謁見難行饗獻之禮常服又恐非宜是以集
[594-22a]
議及兩省集議司徒竇貞固司空蘇禹珪主議或言吴
主孫休即位迎其祖父於吴郡入祔太廟休前一日出
城野次明日常服奉迎此其例也禮酌人情假令齋車
載主以從行未必皆須祭服行事迎之宜也司徒竇貞
固等獻議曰陛下方祗見於祖宗展孝思於迎奉酌人
情而制禮迎廟主以為宜臣等未見舊章止依情理以
車駕出城為是其迎奉之儀請下禮儀使酌量草定從
之禮儀使言来年正月一日皇帝有事於南郊合祭天
[594-22b]
地於圓丘准禮以祖廟配祭依祠令以髙祖睿和皇帝
配勑敬依典禮
三年二月内司製國寶兩坐詔太常具制度以聞有司
言唐六典符寶郎掌天子八寶其一曰神寶其二曰受
命寶其神寶方六寸髙四寸六分厚一寸七分蟠龍紐
文與傳國璽同傳國寶秦皇以藍田玉刻之李斯篆方
四寸靣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紐盤五龍二寶歴代
相傳以為神器别有六寶一曰皇帝行璽二曰皇帝之
[594-23a]
璽三曰皇帝信璽四曰天子行璽五曰天子之璽六曰
天子信璽此六寶因文為名竝白玉螭虎紐歴代相傳
或亡失則補之北朝鑄之以金至則天太后以璽字涉
嫌改之為寶八寶唐代符寶郎典之貞觀十六年别置
元璽一坐其文曰皇天景命有徳者昌白玉螭虎紐同
光中製寶一坐文曰皇天受命之寶天福四年製寶一
坐文曰皇帝神寶其同光天福二寶内司製造不見紐
象分寸製度勑令製國寶兩坐宜用白玉方四寸螭虎
[594-23b]
紐其一宜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寶文其一宜以皇帝神
寶為文命中書令馮道書寶史臣曰國以玉璽為傳授
神器䆳古無文運斗樞曰舜為天子黃龍負璽世本曰
魯昭公始作璽秦兼七國稱皇帝李斯取藍田之玉玉
工孫壽刻之方四寸斯為大篆書文之形制為魚龍鳯
鳥之狀希世之至寶也秦亾子嬰以璽降於軹道漢髙
祖得之與斬白蛇劒世世傳寶之王莾之簒使王舜求
璽於元后后怒投之於階一角㣲缺莽誅公孫賓以璽
[594-24a]
送更始劉𤣥敗以授盆子及熊耳之敗盆子以璽降光
武漢末黃門亂張讓投璽於井孫堅討董卓入雒見井
有五色氣乃杼得之持歸以授袁術術敗荆州刺史徐
璆得之詣許授獻帝漢禪魏文帝得之魏禪晉武帝得
之劉聰䧟雒陽得之聰死歸劉曜為石勒所擒璽歸於
鄴石季龍傳冉閔閔敗東濮陽太守戴施入鄴得之送
江東授穆帝晉禪宋劉裕得之宋禪齊蕭道成得之齊
禪梁蕭衍得之臺城之䧟侯景得之景敗其將侯子鑒
[594-24b]
欲以璽走江北為追兵所廹乃投於栖霞寺井中寺僧
永杼得匿之陳永定三年永弟子普智以璽上陳文帝
隋平陳隨叔寶入長安隋之始得秦真傳國寶煬帝在
江都宇文化及簒逆以璽北度至韋縣為竇建徳所敗
寶入建徳建徳擒於武牢其妻曹氏以寶獻唐髙祖禄
山之亂肅宗即位於靈武上皇遣崔圓送璽於鳯翔代
宗之避狄分陜徳宗之移幸山南皆以八寶從黃巢之
亂僖宗再幸山南昭宗播越石門神器俱在天祐四年
[594-25a]
輝王禪位於梁命宰臣楊渉送寶於大梁梁亾莊宗入
汴得之同光末内難作亂兵犯蹕寶為火所灼文字訛
缺明宗清泰復傳之清泰敗以傳國寶隨身自焚而死
其寶遂亡失其神寶者方六寸厚一寸七分髙四寸六
分蟠龍隐起文與秦璽同但玉色不及形制髙大耳不
知何代造東晉孝武十九年南雍州刺史郗恢於慕容
永部得之送於金陵東晉末傳於宋髙祖宋亡入齊蕭
道成得之齊亡入梁蕭衍得之臺城之䧟侯景得之景
[594-25b]
敗侍中趙思齊擕走江北獻齊文宣帝宇文氏滅齊武
帝得之歸長安宇文亡入隋文帝改號傳國璽又改為
受命璽開皇九年平陳始得秦氏真傳國璽仍以秦璽
後出得於亡陳以北朝所傳神璽為第一秦璽次之隋
亡竇建徳妻與秦璽俱獻長安唐髙祖得之唐末不知
所在秦初制受命寶時别製六璽一曰皇帝行璽封册
諸王公用之二曰皇帝之璽與王公書用之三曰皇帝
信璽諸夏發兵用之四曰天子行璽封册蕃國用之五
[594-26a]
曰天子之璽賜蕃國書用之六曰天子信璽徴蕃國兵
用之六璽皆白玉刻螭虎紐方一寸五分髙二寸傳之
歴代或有亡失北朝鑄之以金所謂乘輿八寶也太宗
貞觀中别刻元璽莊宗時或引元璽又别刻受命寶天
福初晉髙祖以傳國寶為清泰所焚特置寶一坐開運
末契丹䧟中原張彦澤入京城晉主奉表歸命於遼主
遣皇子延煦等奉國寶并命印三靣送與遼主其國寶
即天福初所造者也延煦等廻遼主與晉帝詔曰所進
[594-26b]
國寶騐來非真傳國寶其真寶速進來晉主奏曰真傳
國寶因清泰末偽主從珂以寶自焚自此亡失先帝登
極之初特製此寶左右臣寮備知固不敢别有藏匿也
漢朝二帝未暇修製故太祖命有司特製此二寶焉
八月太常上言祭禮宗廟之祀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
一禘以孟夏所以别尊卑審昭穆也四時之祭薦其常
事故禘祫之月則不行時饗恭惟追尊四廟經今三年
准禮合改十月孟冬薦饗為祫并徧祭七祀從之史臣
[594-27a]
曰禮官謬舉也禘祫之祭比以祧廟之主無常饗故有
三年五年合食於太祖之禮今太廟四室聫棟而承五
饗何合之有言審昭穆者禮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
祖之廟七今但三昭三穆而已無勞審也
九月將有事於南郊議於東京别建太廟時太常禮院
言准雒京廟室一十五間分為四室兩頭有夾室四神
門每門屋三間毎間一門㦸二十四别有齋宮神厨屋
宇准禮左宗廟右社稷在國城内請下所司修奉從之
[594-27b]
是月南郊禮儀使奏郊祀所用珪璧制度准禮祀上帝
以蒼璧祀地祗以黄琮祀五帝以珪璋琥璜其玉各依
本方正色祀日月以珪璋祀神州以兩珪有邸其用幣
天以蒼色地以黃色配帝以白色日月五帝各從本方
之色皆長一丈八尺其珪璧之狀璧圓而琮八方珪上
銳而下方半珪曰璋琥為虎形半璧曰璜其珪璧琮璜
皆長一尺二寸四珪有邸邸本也珪著於璧而四出也
日月星辰以珪璧五寸前件珪璧雖有圖様而長短之
[594-28a]
說或殊按唐開元中𤣥宗詔曰禮神以玉取其精潔比
來用珉不可行也如或以玉難辨寕小其制度以取其
真今郊廟所修珪璧量玉大小不必皆從古制伏請下
所司修製從之
是月禮儀使奏郊廟祝文例云古者文字皆書於册而
有長短之差魏晉郊廟祝文書於册唐初悉用祝板惟
陵廟用玉為册𤣥宗親祭郊廟用玉為册徳宗朝博士
陸淳議准禮用祝板祭已燔之可其議貞元六年親祭
[594-28b]
又用竹册當司准開元禮并用祝板梁朝依禮行之至
明宗郊天又用竹册今詳酌禮例祝板為宜從之
世宗顯徳二年八月癸卯兵部尚書張昭上言今月十
二日伏䝉宸慈召對面奉聖㫖以每年祀祭多用太牢
念其耕稼之勤更備犧牲之用比諸豢養特可愍傷令
臣尋討故事可以他牲代否臣仰禀綸言退尋禮籍三
牲八簋之制五典六樂之文著在典彛迭相沿襲累經
朝代無所改更臣聞古者燔黍捭豚尚多質畧近則梁
[594-29a]
武麵牲笋脯不可宗師雖好生之德則然於奉先之議
太劣蓋禮主於信孝本因心黍稷非馨鬼神饗徳不必
牲牢之巨細籩豆之方圓茍血祀長保於宗祧而牲俎
何須於蠒栗但以國之大事儒者乆行易以他牢恐未
為便以臣愚管其南北郊宗廟社稷朝日夕月等大祠
如皇帝親行事備用三牲如有司攝行事則用少牢以
下雖非舊典貴减犧牛是時太常卿田敏又奏云臣奉
聖㫖為祠祭用犢事今太僕寺供犢一年四季都用犢
[594-29b]
二十二頭唐㑹要武徳九年十月九日詔祭祀之意本
以為民窮民事神有乖正直殺牛不如禴祭明德即是
馨香望古推今民神一揆其祭圓丘方澤宗廟已外竝
可止用少牢者特待時和年豐然後克修常禮又按㑹
要天寶六載正月十六日赦文祭祀之典犧牲所備將
有達於䖍誠蓋不資於廣殺自今後每大祭祀應用騂
犢宜令所司量减其數仍永為常式其年起請以舊科
毎年用犢二百一十二頭今請减一百六十三頭止用
[594-30a]
二十九頭餘祠饗宜竝停用犢至上元二年九月二十
一日赦文國之大事郊祀為先貴其至誠不羙多品黍
稷雖設猶或非馨牲牢空多未為能饗圓丘方澤仍依
常式宗廟諸祠臨時獻熟用懷明徳之馨庶合西隣之
祭其年起請昊天上帝太廟各太牢一餘祭竝隨事市
供若據天寶六載自二百一十二頭減用三十九頭武
德九年每年用犢十頭圓丘方澤一宗廟五據上元二
年起請只昊天上帝太廟又無方澤則九頭矣今國家
[594-30b]
用牛比開元天寶則不多比武德上元則過其大半按
㑹要太僕寺有牧監掌孳課之事乞今後太僕寺養孳
課半其犢遇祭昊天太廟前三月養之滌宮取其蕩滌
清潔餘祭則不養滌宫若臨時買牛恐非典故謹具奏
聞奉勑祭祀尚誠祝史貴信非誠與信何以事神禴祭
重於殺牛黍稷輕於明徳犧牲之數具載典經前代以
來或有増損宜採酌中之禮且從貴少之文起今後祭
圓丘方澤社稷竝依舊用犢太廟及諸祠宜准上元二
[594-31a]
年九月二十一日制竝不用犢如皇帝親行事則依常式
四年四月乙酉禮官博士等准詔議祭器祭玉制度
以聞時國子祭酒尹拙引崔靈恩三禮義宗云蒼璧所
以禮天其長十有二寸蓋法天之十二時又引江都集
白虎通等諸書所說云璧皆内方外圓又云璜琮所以
禮地其長十寸以法地之數其琮外方内圓八角而有
好國子博士聶崇義以為璧内外皆圓其徑九寸又按
阮氏鄭𤣥圖皆云九寸周禮玉人職又有九寸之璧及
[594-31b]
引爾雅云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
之環郭璞注云好裡也肉邉也而不載尺寸之數崇義
又引冬官玉人云璧好三寸爾雅云肉倍好謂之璧蓋
兩邉肉各三寸通好共九寸則其璧九寸明矣聶崇義又
云璜琮八方以象地毎角各剡出一寸六分共長八寸
厚一寸按周禮疏及阮氏圖竝無好又引冬官玉人云
琮八角而無好崇義又云琮璜珪璧俱是禮天地之器
而爾雅惟言璧瑗環三者有好其餘琮璜之器竝不言
[594-32a]
之則璜琮八角而無好明矣時太常卿田敏已下議以
為尹拙所說雖有所據而崇義援引周禮正文其理稍
優請從之其諸祭品制度亦多以崇義所議為定
五年六月癸酉禘於太祖先是言事者以皇家宗廟無
祧廟之主不當行禘祫之禮國子司業兼太常博士聶
崇義以為前代備廟累遷及追尊未毁皆有禘祫及引
故事凡九條以為其証其畧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神
主入廟至五年二月禘祭明年又禘自兹已後五年為
[594-32b]
常且魏以武帝為太祖至明帝始三帝而已未有毁主
而行禘祫其證一也宋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
日大祠其太學博士議云按禘祫之禮三年一五年再
宋自髙祖至文帝才亦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證
二也梁武帝用謝廣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謂之大祭
禘祭以夏祫祭以冬且梁武乃受命之君才追尊四廟
而行禘祫則知祭者是追養之道以時移節變孝子感
而思親故薦以首時祭以仲月間以禘祫序以昭穆乃
[594-33a]
禮之經也非闗宗廟備與不備其證三也文多不載至
是終從崇義之議
 
 
 
 
 
 
[594-33b]
 
 
 
 
 
 
 
 册府元龜卷五百九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