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k0013 册府元龜-宋-王欽若 (master)


[48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册府元龜卷四百八十六 宋 王欽若等 撰
  邦計部
    户籍 遷徙
   户籍
自黄帝疆理天下畫為萬國而户籍之制無聞焉禹湯
之際聊可紀述施及周室六官竝建而司民掌登萬民
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太宰之職聽閭里以版圖
[486-1b]
然後計口占數之法著矣秦民之後迄于漢世書年附
籍因革或異鼎國而降逮於東晉僑居頗衆多仍舊號
爾後南北之制並立㳂襲之典既殊隋令唐式斯可遵
矣乃若比屋之登耗夫家之衆寡乘亂離之云瘼因而
削減屬承平之寖乆復以富庶皆開卷而可覿焉信乎
有司之傳史官之計不可以忽巳
夏禹平水土為九州人口千三百五十五萬三千九百
二十三
[486-2a]
周成王致理刑措人口千三百七十萬四千九百二十

莊王十三年五千里外非天子之御自太子公卿以下
至于庶人凡一千一百九十四萬一千九百二十三人
秦獻公十年為户籍相伍
始皇十六年初令男子書年
漢高帝初為沛公既至咸陽沛丞蕭何先入收秦丞相
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強
[486-2b]
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
景帝二年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傅音附著也著名/籍給公家徭役
平帝元始二年人户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口五千九百
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八
後漢光武中元二年户四百二十七萬九千六百三十四口
二千一百萬七千八百二十
桓帝永壽三年户千六百七萬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
六百四十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六
[486-3a]
魏陳留王時户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
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又平蜀得户二十八萬口九
十四萬天下户九十四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
十七萬二千八百九十一
蜀先主章武元年國有户二十萬男女口九十萬
呉大帝赤烏三年國中户五十二萬男女口二百三十

晉武帝時户一百九十二萬六千八百四口千三百八
[486-3b]
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太康元年平呉收其圖籍得
户五十二萬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萬天下户二
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口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
百六十三有司又奏男子年十六已上至六十為正丁
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已上至六十五為次丁十二以
下六十六以上為老小不事
元帝時百姓自抜奔者竝謂之僑人皆取舊壤之名僑
立郡縣徃徃散居無有土著
[486-4a]
哀帝興寧二年三月庚戌朔大閱户人嚴法禁稱為庚
戌制一說天下/所在土著
宋高祖初為晉侍中録尚書上表曰臣聞先王制治九
土攸序分境畫疆各安其居在昔盛世人無遷業故井
田之制三代以隆秦革斯政漢遂不改富強兼并於是
為弊然九服弗擾所託成舊在漢西京大遷田景之族
以實闗中即以三輔為鄉閭不復係之於齊楚自永嘉
播越爰託淮海朝有興復之美民懐思本之心經略之
[486-4b]
圖日不暇給是以寧民緩治猶有未遑及至大司馬桓温
以民無定本傷治為深庚戌土斷以一其業于時財阜
國豐實由於此自兹迄今彌歴年載畫一之制漸用頺
弛雜居流寓閭伍弗修王化所以未純民瘼所以猶在
臣荷重任恥責實深自非改調更張無以濟治夫人情
滯常難與慮始所謂父母之邦以為桑梓者誠以生焉
終焉敬愛所託耳今所居累世墳壠成行敬恭之誠豈
不與事而至請准庚戌土斷之科庶子本所𢎞稍與事
[486-5a]
著然後率之以仁義鼓之以威武超大江而跨黄河撫
九州而復舊土則戀本之志乃速申於當年在始暫勤
要終所以能易伏惟陛下垂矜萬民憐其所失永懐鴻
鴈之詩思隆中興之業既委臣以國重期臣以寜濟若
所啟合允請付外施行於是依界土斷惟徐兖青三州
居晉陵者不在斷例諸流寓郡多被并省
永初元年八月戊午詔先是開赦限内首出蠲租布二
年先有狀黄籍猶存者聽復本注諸舊郡縣以北為名
[486-5b]
者悉除寓立於南者聽以南為號
孝武大明八年户九十萬六千八百七十口四百六十
八萬五千五百一是時王敬𢎞上言舊制人年十二半
役十六全當以十三以上能自營私及公故以充役考
之見事猶或未盡體有強弱不能稱耳循吏隠恤可無
甚患庸愚守宰必有勤劇况值苛政豈可稱言至令逃
竄求免胎孕不育乃避罪憲實亦由兹今皇化惟新四
方無事役名之宜應存消息十五至十六宜為半丁十
[486-6a]
七為全丁帝從之
後廢帝元徽元年詔曰分方正俗著自虞册川谷異制
煥乎姬典故井遂有辨閭伍無雜用能七教克宣八政
斯序雖綿代殊軌㳂革異儀或民懐遷俗或國尚興徙
漢陽烈燕代之豪闗西熾齊楚之族竝通籍新邑即居
成舊洎金行委御禮樂南移中州黎庶襁負揚越聖武
造運道一閎區貽長世之規申土斷之制而夷險相因
盈晦遞襲歳饉彫流戎役惰散違鄉寓境漸至繁積宜
[486-6b]
式遵鴻軌以為永憲庶阜俗昌民反風定保夷胥山之
險澄瀚海之波括河圖於九服振玉軔於五都矣
南齊太祖建元二年勑黄門郎虞玩之與驍騎將軍傅
堅意簡定簿籍詔朝臣曰黄籍民之大紀國之治端自
頃民俗巧偽為日已乆至乃竊注爵位盜易年月増損
三狀貿襲萬端或户存而文書已絶或人在而反託死
板停私而云𨽻役身強而稱六疾編户齊家少不如此
皆政之巨蠧教之深疵比年雖却籍改書終無得實若
[486-7a]
約之以刑則民偽已逺若綏之以德則勝殘未易卿諸
賢竝深明治體可各獻嘉謀以振澆化又臺坊訪募此
制不近優刻素定閒劇有常宋元嘉以前兹役常滿大
明以後樂補稍絶或縁冦難頻起軍䕃易多民庶從利
役坊者寡然國經未變朝紀常在相揆而言隆替何速
此急病之洪源晷景之切患以何科算革斯弊耶玩之
上表曰宋元嘉二十七年八條取人孝建元年書籍衆巧
之所始也元嘉中故光禄大夫傅隆年出七十猶手自
[486-7b]
書籍躬加隠校何必有石建之慎高柔之勤葢以世屬
休明服道修身故耳今陛下日旰忘食未明求衣詔逮幽
愚謹陳妄說古之共治天下惟良二千石今欲求治取
正其在勤明令長凡受籍縣不加簡合封送州州簡得
實方却歸縣吏貪其賂民肆其奸奸彌深而却彌多賂
愈厚而答愈緩自泰始三年至元徽四年揚州等九郡
四號黄籍共却七萬一千餘户于今十一年矣而所正
者猶未及四萬神州奥區尚或如此江湘諸郡倍不可
[486-8a]
念愚謂宜以元嘉二十七年籍為正民惰法既乆今建
元元年書籍宜更立明科一聽首悔迷而不反依制必
戮使官長於簡校必令明洗然後上州永以為正若
有虗昧州縣同科今户口多少不減元嘉而板募頓闕
弊亦有以自孝建以來入勲者衆其中操干戈衛社稷
者三分殆無一焉勲簿所領而詐注辭籍浮遊世要非
官長所拘録復為不少尋蘓峻平後庾亮就温嶠求勲
籍而嶠不與以為陶侃所上多非實録尋物之懐私無
[486-8b]
世不有宋末落紐此巧尤多又將位既衆舉䘏為録實
潤甚微而人領數萬如此二條天下合役之身已據其
大半矣又有改注籍狀詐入仕流昔為人役者今反役
人又生不長髪便謂為道填街溢巷是處皆然或抱子
并居竟不編户遷徙去來公違土斷屬役無滿流亡不
歸寜䘮終身疾病長卧法令必行自然競反四鎮戍將
有名寡實隨才部曲無辨勇懦署位借給巫媪比肩彌
山滿海皆是私役行貨求位其塗甚易募役卑劇何為投補
[486-9a]
坊吏之所以盡百里之所以殫也今但使募制明信滿
復有期民無逕路則坊可立表而盈矣為治不患無制
患在不行不患不行患在不乆上省玩之表納之乃别
置板籍官置令史限人一日得數巧以妨懈怠於是貨
賂因緣籍注雖正猶強推却以充程限至世祖永明八
年謫巧者戍縁淮各十年百姓怨望世祖乃詔曰夫簡
貴賤辨尊卑者莫不取信於黄籍豈有假器濫榮竊服
非分故所以澄革虗妄式允舊章然釁起前代過非近
[486-9b]
失既徃之諐不足追咎自宋昇明以來皆聽復注其有
讁役邊疆各許還本此後有犯嚴加翦治
梁高祖天監元年土斷南徐州諸僑郡縣
陳文帝天嘉元年詔曰自頃䘮亂編户播遷言念餘黎
良可哀惕其亡鄉失土逐食流移者今年内隨其適樂
來嵗不問僑舊悉令著籍同土斷之例
宣帝時户六十萬
後主時户五十萬口二百萬
[486-10a]
後魏孝文太和十年二月甲戌初立黨里隣三長定民
户籍魏初不立三長故民多䕃附䕃附者皆無官役豪
強徴斂倍于公賦是年給事中李沖上言宜准古五家
立一隣長五隣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取鄉人強謹
者充從之
十一年九月詔曰去夏以嵗旱民饑須遣就食舊籍雜
亂難可分簡故依局割民閱户造籍欲令去留得實賑
貸平均然乃者以來猶有餓死衢路無人收識良繇本
[486-10b]
部不明籍貫未實禀恤不用以至於此朕猥居民上聞
用慨然可重遣精簡勿令遺漏一人孝明正光以前時
惟全盛户口之數比晉太康倍而餘矣按晉太康元年/户二百四十五
萬三千八百今云倍而/餘者則五百餘萬矣
孝莊末爾朱之亂其後分為二國户三百三十七萬五
千三百六十八
北齊神武為東魏孝靜相興和中頻嵗大穰榖斛至九
錢是時法網寛弛百姓多離舊居闕於徭賦神武乃命
[486-11a]
孫騰高隆之分括無籍之户得六十餘萬於是僑居者
各勒還本屬
武成河清三年定令乃命人居十家為比隣五十家為
閭里百家為族黨男子十八以上六十五以下為丁十
六以上十七以下為中六十六以上為老十五以下為

少帝承光元年為周師所滅有户三百三萬二千五百
二十八口二千萬六千八百八十
[486-11b]
後周太祖為相創制六官載師掌任土之法辨夫家田
里之數㑹六畜車乗之稽審賦役斂弛之節制畿疆修
廣之域頒施惠之要審收産之政
宣帝大象中户三百五十九萬口九百萬
隋髙祖開皇二年受周禪有户三百六十萬乃頒新令
男女三嵗以下為黄十嵗以下為小十七以下為中十八
以上為丁以從課役六十為老乃免
三年正月初令軍人以二十一成丁是時山東尚承齊
[486-12a]
俗機巧奸偽避役惰遊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詐老或
小規免雜賦髙祖乃令州縣大索貌閱户口不實者正
長逺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以下兼令折籍各為户
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二十四萬三千丁新附六十四
萬一千五百户左僕射髙熲以人間課役雖有定分年
常徴納除注常多長吏肆情文帳出沒復無定簿難以
推校乃為輸籍定様請遍下諸州每年正月五日縣令
廵人各隨便延五黨共為一團依様定户上下帝從之
[486-12b]
自是奸無所容矣
十年五月詔曰魏末䘮亂㝢縣&KR1000分役車嵗動未遑休
息兵士軍人搆置坊府南征北伐居處無定家無完堵
地罕苞桑常為流寓之人竟無鄉里之號朕甚愍之凡
是居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領宜
依舊式
焬帝即位詔男子以二十二成丁
大業二年户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
[486-13a]
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
唐高祖武德二年十二月七日勑百姓年五十者皆免
課役
六年三月令以始生為黄四嵗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
為丁六十為老是月令天下户量其資産定為三等每
嵗一造帳三年一造籍州縣留五比尚書省留三比
九年三月詔天下户為三等未盡升降宜為九等
太宗貞觀中户不滿三百萬
[486-13b]
二十年太宗問民部侍郎盧承慶歴代户口多少之數
承慶叙夏殷之後迄於周隋皆有依據太宗嗟賞乆之
高宗永徽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帝問户部尚書高履行
去年進户多少履行奏去年進户一十五萬髙宗以天
下進户既多謂無忌曰比來國家無事户口稍多三二
十年足堪殷實因問隋有㡬户今有幾户履行奏隋大
業中户八百七十萬今户三百八十五萬帝曰自隋末
亂離户口減耗邇來雖復蘇息猶大少于隋初
[486-14a]
五年二月勑天下二年一定户
顯慶二年十月髙宗問中書令杜正倫隋有㡬户正倫
奏大業初有八百餘萬户末年離亂至武德有二百餘
萬户
總章元年十月司空李勣破高麗國虜其王下城百七
十户六十九萬七千二百配江淮以南山南京西
儀鳳二年二月勑自今以後漢省籍及州縣籍
則天延載元年八月勑諸户口計年將入丁老疾應免
[486-14b]
課役及給侍者皆縣親貌形狀以為定簿一定已後不
得更貌疑有奸濫者聽隨時貌定以附手實
證聖元年鳯閣舎人李嶠上表曰臣聞黎庶之數户口
之衆而條貫不失按此可知者在于各有管統明其簿
籍而已今天下之人流散非一或違背軍鎮或因緣逐
糧茍免嵗時偷避徭役此等浮衣寓食積嵗淹年王役
不供簿籍不挂或出入闗防或徃來山澤非直課調虗
蠲闕於常賦亦自誘動愚俗堪為患禍不可不深慮也
[486-15a]
或逃亡之户或有簡察即轉入他境還行自容所司雖
具條科頒其法禁而相看為例莫適遵承縱欲糾其
愆違加之刑罰則百州千郡庸可盡科前既依違後仍
積習簡獲者無賞停止者獲原浮逃不悛亦由於此今
縱更捜簡而委之州縣則還襲舊蹤卒於無益臣以為
宜令御史督察簡校設禁令以防之垂恩德以撫之施
權衡以御之為制限以一之然後逃亡可還浮寓可絶
所謂禁令者使閭閻可保逓相覺察前後乖避皆許自
[486-15b]
新仍有不出輙聽相告每糾一人隨事加賞明為科目
使知勸沮所謂恩德者逃亡之徒乆離桑梓糧儲空闕
田地荒廢即當賑其乏少助其修營雖有欠賦懸徭背
軍離鎮亦皆捨而不問寛而勿徵其應還家而貧乏不
能致者乃給程糧使逹本貫所謂權衡者逃人有絶家
去鄉離本失業心樂所住情不願還聽於所在𨽻名即
編為户夫顧小利者失大計存近務者䘮逺圖今之議
者或不逹於變通以為軍府之地户不可移闗輔之人
[486-16a]
貫不可改而越闗繼踵背府相尋是開其逃亡而禁其
割𨽻也就令逃亡者多不能總許割𨽻猶當計其户口
等量為節文殷富者令還貧弱者令住簡責已定計科
已明户無失編人無廢業然後按前躅申舊章嚴為防
禁與人更始所謂限制者逃亡之人應自首者以符到百
日為限限滿不出依法科罪遷之邊州如此則户無所
遺人無所匿矣
萬嵗通天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勑天下百姓父母另外
[486-16b]
繼别籍者所析之户等第竝須與本户同不得降下其
應入役者共計本户丁中用為等級不得以析生蠲免
其差科各從析户祗承勿容遞相影䕶
中宗神龍元年五月十八日制二十二成丁五十九免
因韋庶/人所奏
十一月户部尚書蘇瓌奏計户六百三十五萬六千一
百四十一
景龍二年閏九月勑諸籍應送省者附當州庸調車送
[486-17a]
若庸調不入京僱脚運送所須脚直以官物充諸州縣
籍手實計帳常留五比省籍留九比其逺年依次除皇
宗祖廟難毁其子孫皆於宗正附籍自外悉依百姓例
睿宗景雲元年七月勑韋庶人所奏成丁入老宜停
𤣥宗開元九年正月二十八日監察御史宇文融請簡
察色役偽濫并逃户及籍田因令充使於是奏勸農判
官數十人使還得户八十餘萬田亦稱是
十二年八月宇文融除御史中丞充諸色安輯户口使
[486-17b]
十四年户部進計帳言今年管户七百六萬九千五百
六十五
十八年十一月勑天下户等第未平昇降須實比來富
商大賈多與官吏徃還遞相憑囑求居下等自今以後
不得更然如有囑請者所由牧宰録名封進朕當處分
京都委御史外州委本道如有隱蔽不言隨事彈奏
是月又勑諸户籍三年一造起正月上旬縣司責手實
計帳赴州依式勘造鄉别為卷總寫三通其縫皆注某
[486-18a]
州某縣某年籍州名用州印縣名用縣印三月三十日
納訖竝装潢一通送尚書省州縣各留一通所須紙筆
裝潢竝皆出當户户口内外一錢其户每以造籍年預
定為九等便注籍脚有析生新附者于舊户後以次編

二十年户部計帳管户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
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
二十二年户部計帳管户八百萬八千七百一十
[486-18b]
二十四年三月勑朕以百姓為心固非一人獨理委之
牧宰輯寜兆庶若考論政績在户口存亡不有甄明何
憑賞罰自今以後天下諸州户口或刺史縣令自離任
者竝宜分明交付州縣仍每至年終各具存亡及増加
實數同申竝委採訪使重覆報省所司明為課最具條
件奏聞隨事褒貶以旌善惡
七月勑諸州逃人先除籍帳能自歸復業者其應徵當
年租庸資課一事已上竝宜放免其隱漏舉首改正人
[486-19a]
等亦宜准此
二十六年二月勑諸州應歸首復業比來每至年終皆
當州録奏自今已後竝宜牒報本道採訪使同勘當道
歸首人每州畧單數同一狀奏仍挾名報所由
二十九年二月勑自今以後應造籍宜令州縣長令録
事參軍審加勘覆更有疎遺者委所司具本判官及官
長等名品録奏其籍仍冩兩本送户部
三月勑天下諸州每嵗一團貌既以轉年為定復有籍
[486-19b]
書可憑何至勞煩不從簡易於人非便事資釐革自今
以後每年小團宜停待至三年定户日一時團貌仍令
所司條件處分
天寳元年正月制節文如聞百姓之内或有户髙丁多
茍為規避父母見在别籍異居宜令州縣仔細勘㑹其
一家之中有十丁以上者放兩丁征行賦役五丁巳上
者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風教如更犯者准法科
罪是年户八百三十四萬八千三百九十五口四千五
[486-20a]
百三十一萬一千二百七十二一云計户八百五十三/萬五千七百六十三
三年正月十六日勑天寳三年改為三載者所論前後
年號一切為載其後造帳記嵗月云若干載自餘表狀
文章竝准此
二月二十五日制天下籍造四本京師東京尚書省户
部各貯一本十二月二十五日赦文比者成童之嵗則
挂輕徭既冠之年使當正役閔其勞苦用軫于懐自今
以後百姓宜以十八已上為中男二十三已上成丁
[486-20b]
四載三月勑朕聽政之餘而精思理本意有所得庶益
於人且什一而税前王令典農商異宜舊制猶闕今欲
審其户等極貧乏之人賦彼商賈抑浮惰之業優劣之
際有深察之明閭里之間無不均之歎頃以人不欲擾
法貴從寛所以比來未全定户今已經數載産業或成
適可因兹平於賦税自今已後每至定户之時宜委縣
令與村鄉對定審於衆議察以資財不得容有愛憎以
為髙下狥其虗妄令不均平使每等之中皆稱允當仍
[486-21a]
委太守詳覆如有不平縣令録奏量事貶降其鄉村對
定之人便與節級科罪覆定之後明立簿書每有差科
先從高等務兹不足庶叶彛倫是月户部郎中王鉷加
勾當户口色役使
七月勑今載諸郡因團貌宜便定户自今已後任依常
式應察問對衆取平是載制天下籍造四本京師東京
尚書省户部各貯一本
五載六月勑自今以後應造籍帳及公私文書所言田
[486-21b]
地四至者改為路
九載十二月二十九日勑天下郡縣雖一載定户每載
亦有團貌計其轉年合入中男成丁五十九者任退團

十二載正月勑應送東京籍宜停
十三載計户九百六十一萬九千一百五十四
肅宗至徳二載計户八百一萬八千七百一十
乾元三年計户一百九十三萬一千三百二十五
[486-22a]
代宗寳應元年九月勑客户若住經一年已上自貼買
得田地有農桑者無問於莊蔭家住及自造屋舎勒一
切編附為百姓差科比居人例量減一半庶填逃散
廣德元年七月赦天下男子二十五成丁五十五入老
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赦天下户口委輸刺史縣令據見
在實户量貧富作等第差科不得依舊籍帳是年計户
二百九十三萬三千一百二十五
大歴四年八月勑名籍一家輙請移改詐冐規避多出
[486-22b]
此流自今以後割貫改名一切禁斷
德宗以大歴十四年即位十一月己丑詔令前州府造
籍者罷之初户部奏請令造籍從之尋以為未可故罷
建中元年十二月定天下兩税户凡三百八十萬五千
七十六
貞元三年五月詔曰諸州户減耗三分去二其官員亦
令減省
憲宗元和二年十二月史官李吉甫等撰元和國計簿
[486-23a]
十卷總計天下方鎮凡四十八道管州府二百九十三
縣一千四百五十三見定户二百四十四萬二百五十
其鳯翔鄜坊邠寜振武涇原銀夏靈塩河東易定魏/博鎮冀范陽淮西淄青十五道七十一州竝不申户
口/數每嵗賦入倚辨止於浙西東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
湖南等道合四十九州一百四十萬户比量天寳供税
之户四分有一天下兵戎仰給縣官八十三萬餘人比
量士馬三分加一卒以兩户資一兵其他水旱所損徵
科妄歛又在常役之外李吉甫等又云元和中户二百/四十七萬三千九百六十三
[486-23b]
六年正月衡州刺史呂温奏當州舊額户一萬八千四
百七除貧窮死絶老㓜單孤不支濟等外堪差科户八
千二百五十七臣到後團定户税次簡責出所由隱藏
不輸税户一萬六千七伏縁聖恩録臣在道州微効擢
授大郡令撫傷殘臣昨尋舊案詢問閭里承前徵税竝
無等第又二十餘年都不定户存亡孰察貧富不均臣
不敢因循設法團定簡獲隱户數約萬餘州縣雖不増
徵科所由己私自斂率與其潛資於奸吏豈若均助於
[486-24a]
疲人臣請作此方圓以救凋瘵庶得下免偏苦上不闕
供勑宜付所司
二月制自定兩税以來刺史以户口増減為殿最故有
析户以張虗數或分産以繫户名兼招引浮客用為増
益至于税額一無所加徒使人心易揺土著者寡觀察
使嚴加訪察必令詣實
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勑天下百姓自屬艱難
棄于鄉井户部版籍虗繫姓名建中元年以來改革舊
[486-24b]
制悉歸兩税法乆即弊奸濫益生自今以後宜准例三
年一定兩税非論土著客居但據資産差卒
長慶中户三百九十四萬四千五百九十五
敬宗寳歴中户三百九十七萬八千九百八十二
文宗大和中户四百三十五萬七千五百七十三
開成二年正月户部侍郎判度支王彦威進所撰供軍
圖其表畧曰起自至德乾元之後迄于貞元元和之際
天下有觀察者十節度者二十有九防禦者四經畧者
[486-25a]
三掎角之師犬牙相制大都通邑無不有兵約計中外
兵額又至八十餘萬長慶户口凡三百三十五萬而兵
額又約九十九萬通計三户資奉一兵今計天下租賦
一嵗所入總不過三千五百餘萬而上供之數三之一
焉三分之中二給衣賜自留州使兵士衣食之外其餘
四十萬衆仰給度支伏以時逢理安運屬神聖然而兵
不可弭食或惟時憂勤之端兵食是切臣謬司邦計䖍
奉睿圖輙纂事功庶禆聖覽四年計户都管四百九十
[486-25b]
九萬六千七百五十二
武宗會昌中户四百九十五萬五千一百五十一
五年八月制朕聞三代已前未常言佛漢魏之後像教
寖興是逢季時傳此異俗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餒者一
婦不織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勝數皆待農而
食待蠶而衣貞觀開元亦常釐革剗除不盡流行滋多
中外誠臣恊予正意濟人利衆予不讓焉天下還俗僧
尼二十六萬五千餘人奴婢為兩税户十五萬人
[486-26a]
梁太祖開平三年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户部事于兢
奏伏乞降詔天下州府各准舊章申送户口籍帳允之
晉少帝開運元年八月勑夏秋徵科為帳籍一季一奏
周世宗顯德五年十月命左散騎常侍艾穎等三十四
人使于諸州簡定民租明年春使廻總計簡到户二百
三十萬九千八百一十二定墾田一百八萬五千八百
三十四頃淮南郡縣不在此數是月又詔諸道州府令
團并鄉村大率以百户為團每團選三大户為耆老凡
[486-26b]
夫家之有奸盜者三大户察之民田之有耗登者三大
户均之仍每及三載即一如是
   遷徙
周官比長之職凡徙于國中及郊則從而授之若徙于
他鄉則為之旌節而行之無節則内之圜土葢徙名移
貫之制舊矣周室之後施於列國遷徙民籍斯可槩舉
秦漢之後或充實闗輔或尊奉園邑繇是温房富室髙
訾大族或應募而徙或占數以居時加厚賜以申善誘
[486-27a]
至於畏敵國之侵擾濟窮邊之虗弱破姦猾之伍革蠻
貊之政則又僑置郡縣空其疆宇者焉若乃狥人之欲
因地之利就寛曠而為樂返舊故而攸寧優其賑給加
之蠲復斯固有如歸之美無失所之嘆也已
周武王克商成周既成洛陽/下都遷殷頑民殷大夫士心不/則徳義之經故
徙近王都/教誨之周公以王命詔稱成王命/告令之
成王既踐奄遷其君于蒲姑已滅奄而徙其君及人臣/之惡者于蒲姑蒲姑齊地
近中國教/化之所
[486-27b]
桓王十五年魯桓公/七年夏盟向求成于鄭既而背之盟向/二邑
名隠公十一年王以/與鄭故求為鄭成秋鄭人齊人衛人伐盟向王遷盟
向之民于郊
景王十二年魯昭公/九年楚然丹遷城父人於陳以夷濮西
田益之以夷田在濮水/西者與城父人遷方城外人於許成十五年許/遷葉調之許
今許遷于夷故以/方城外人實其處
秦始皇二十八年徙黔首三萬户琅邪臺下三十六年
徙民於北河榆中三萬家
[486-28a]
漢髙祖五年九月徙諸侯於闗中
九年十一月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懐氏田氏五
姓闗中與利田宅初劉敬使匈奴來因言匈奴河南白
洋樓煩王白洋匈奴/國名也去長安近者七百里輕騎一日一
夕可以至言匈奴欲/來為冦者秦中新破秦中謂闗中故秦地也/新破謂經兵革之後未
殷實/也少民地肥饒可益實夫諸侯初起時非齊諸田楚
昭屈景莫與皆二國/之士族今陛下雖都闗中實少人北近胡
冦東有六國強族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安枕而卧也
[486-28b]
臣願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傑名
家且實闗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
此強本弱末之術也帝曰善乃使劉敬徙所言闗中十
萬餘口
景帝元年正月詔曰其議民欲徙寛大地者聽之
武帝建元二年作茂陵邑三年春賜徙茂林者户錢二
十萬田二頃
元朔二年夏募民徙朔方十萬口又徙郡國豪傑及訾
[486-29a]
三百萬已上于茂陵初主父偃説帝曰茂陵初立天下
豪傑兼并之家亂衆民皆可徙茂陵内實京師外消姦
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帝從之
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邊猾狡也音/乎八切
元鼎六年開西南夷置郡縣徙吕氏以充之因名不韋
謂秦徙呂不韋子弟/于蜀漢故以為名
是年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
元封元年東越殺王餘善降詔曰東越險阻反覆為後
[486-29b]
世患遷其民於江淮間遂虗其地三年秋分徙酒泉郡
分謂不盡/徙之也
太始元年徙郡國吏民豪傑于茂陵雲陵此當言雲陽/而轉冩者誤
為陵耳茂陵帝所自起而雲陽甘泉所居故總使徙豪/傑也鈎弋趙婕妤死葬雲陽至昭帝即位始尊為皇太
后而起雲陵武/帝時未有雲陵
昭帝始元三年秋募民徙雲陵賜錢田宅
四年夏徙三輔富人于雲陵賜錢户十萬
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國吏民貲百萬以上徙平
[486-30a]

二年春以水衡錢為平陵徙民起第宅水衡與少府皆/天子私藏耳縣
官公作當仰給司農今出水/衡錢言宣帝即位為異政也
元康元年徙丞相將軍列侯吏二千石貲百萬者杜陵
成帝鴻嘉二年夏徙郡國豪傑貲五百萬以上五千户
于昌陵賜丞相御史將軍列侯公主中二千石冡地第

後漢光武建武十五年徙鴈門代郡上谷三郡民置常
[486-30b]
闗居庸闗以東前書曰代郡有常山闗上谷郡居/庸縣有闗時胡冦數犯邊故徙之
十七年趙憙為平原太守時平原多盜賊憙與諸郡討
捕斬其渠帥餘黨坐者數十人憙上言惡止其身可一
切徙京師近郡帝從之乃悉移置潁川陳留
二十六年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鴈門上谷代八郡
民歸於本土遣謁者分將施刑補理城郭發遣邊民在
中國者布還諸縣皆賜以装錢轉輸給食東觀記曰時/城郭丘墟掃
地上悔/前徙之
[486-31a]
安帝永初五年三月詔隴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陽北地
徙池陽上郡徙衙
順帝永建四年復安定北地上郡歸舊土
獻帝建安十六年曹公西征初自天子西遷雒陽人民
單盡其後鍾繇以侍中守司𨽻校尉持節督闗中諸軍
繇徙闗中民又招納亡叛以充之數年民間户稍實曹
公征闗中得以為資
十八年曹公恐江濵郡縣為呉所略徵令内移民轉相
[486-31b]
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户十餘萬皆東渡江江西遂
虗合肥以南惟有皖城
二十年曹公征張魯魯降雍州刺史張既説曹公抜漢
中民數萬户以實長安及三輔其後與曹洪破呉蘭于
下辯又與夏侯淵宋建别攻臨洮狄道平之是時太祖
徙民以充河北隴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動擾擾不安既
假三郡人為將吏者休課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
魏文帝改長安譙許昌濮雒陽為五都令天下聽内徙
[486-32a]
復五年安後又増其復
齊王以明帝景初三年正月即位六月以遼東東沓縣
吏民渡海居齊郡界以故縱城為新沓縣以居徙民
正始元年二月以遼東汶北豐縣民流徙渡海居齊郡
之西安臨淄昌國縣界為新汶南豐縣以居流民
蜀後主建興十四年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餘
户於廣都
晉宣帝為驃騎大將軍都督雍州表徙冀州農夫佃上
[486-32b]

武帝大康中杜預為征南將軍初伐呉軍至江陵因兵
威徙將士屯戍之家以實江北南郡故地各樹之長吏
荆土肅然
孝武帝大元元年十月移淮北流人於淮南後趙石勒
之在襄國勒將逯音/六明攻寗黒於茌平降之因破東燕
酸棗而還徙降人二萬餘户於襄國又徙平原烏丸展
廣劉哆等部三萬餘户於襄國劉琨長史李弦以并州
[486-33a]
降勒勒乃遷陽曲樂平户于㐮國置守宰而還又徙秦
州郡部衆五千餘户于廣宗
石季龍又徙遼西北平漁陽萬户于兖豫雍雒四州之

桞㳟為河東郡守以季龍末䘮亂乃率民南徙居于汝
潁之間故世仕江表
前秦苻堅既平鄴都徙闗東豪傑及諸雜夷十萬户于
闗中處烏丸雜類于馮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徙陳
[486-33b]
留東阿萬户以實青州諸因亂流移避仇逺徙欲還舊
業者悉聽之
後秦姚萇僭即位於長安乃徙安定五千餘户于長安
萇與苻登相持時萇以安定地狹且逼苻登使姚碩德
鎮安定徙安定千餘家于隂蜜姚興徙李閏羌三千家
於安定尋徙新安及姚泓僭立羌酋黨容率所部叛遣
撫姚讃討之容降徙其豪右數百萬于長安餘遣還李

[486-34a]
後燕慕容垂徙徐州流人千餘户于黎陽
慕容衆黨率衆三萬伐髙句驪襲其新城南蘇皆尅之
散其積聚徙其五千餘户于遼西
後梁呂光初徙西海郡人於諸郡其後謡曰朔馬心何
悲念舊中心勞燕雀何徘徊意欲還故巢頃之遂相扇
動復徙于西河樂都
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武陵王駿討緣沔蠻移一萬四
千餘口于京都
[486-34b]
二十三年遷漢川流民于沔次
二十七年使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自彭城徙流民數
千家於𤓰步征北叅軍程天祚徙江西流民於南州亦
如之
二十八年冬徙彭城流民于𤓰步淮西流民於姑孰合
萬許家
孝武帝大明中孔靈符為丹陽尹山陽縣土境褊狹民
多田少靈符表徙無貲之家於餘姚鄞鄮三縣界墾起
[486-35a]
湖田帝使公卿博議太宰江夏王義恭議曰夫訓農修
本有國所同土著之民習玩日乆如京師無田不聞徙
居他縣尋山隂豪族富室頃畝不少貧者肆力非為無
處耕起空荒無救災歉又兼縁湖居民魚鴨為業及有
居肆理無樂徙尚書令桞元景右僕射劉秀之尚書王
瓉之顧凱之顔師伯嗣湘東王議曰富户温房無假遷
業窮身寒室必應徙居葺宇疏臯産粒無待資公則公
未易充課私則私卒難具宜募亡叛通䘏及與樂田者
[486-35b]
其往經創須粗修立然後徙居侍中沈懐文王景文黄門
侍郎劉凱郗顒議曰百姓雖不親農不無資生之路若
驅以就田則坐相違奪且鄞等三縣去治竝逺既安之
民忽徙他邑新垣未立舊居已毁去留兩困無以自資
謂宜適任民情從其所樂開宥逋亡且令就業若審成
腴壤然後議遷太常王𤣥謨議曰小民貧匱逺就荒疇
去舊即新糧種俱闕習之既難勸之未易謂宜微加資
給使得肆勤明力田之賞申怠惰之罰光禄勲王昇之
[486-36a]
議曰逺廢之疇方翦荆棘率課窮乏其事彌難資徒粗
立徐行無晩帝違議從其徙民竝成良業
後魏道武天興元年正月車駕發自中山至于望都堯
山徙山東六州民吏及徒何髙麗雜夷三十六萬百工
伎巧十萬口以充京師
二月詔給内徙新民耕牛計口受田
十二月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傑吏民二千家於代

[486-36b]
二年陳郡河南流民萬餘口内徙遣使者存勞之
明元泰常三年徙兾定幽三州徒何民於京師又娥清/傳云清
為給事黄門侍郎先是徒何民散居三州頗/為民害詔清徙之平城清善綏撫徙者如歸
太武始光四年帝率輕騎襲赫連昌徙萬餘家而還徙
民在道多死其能到都者纔十六七
延和元年車駕征馮文通徙營丘成周遼東樂浪帶方
𤣥莵六郡民三萬家於幽州開倉以賑之
太延元年詔長安及平涼民徙在京師其孤老不能自
[486-37a]
存者聽還鄉
太平真君六年徙青徐之人以實河北又陸俟太武時/與高涼王那渡
河南畧地至濟南東平陵/徙其民六千家實河北
七年徙長安城内工巧二千家於京師
獻文皇興三年徙青州民於京師
孝文太和十九年詔遷雒之民葬河南不得遷河北於
是代人南者悉為河南雒陽人
宣武正始元年以苑牧公田分賜代遷之户
[486-37b]
孝明武泰元年鎮南將軍源子㳟勒衆渡淮徙民於淮
北立郡縣置戍而還
西魏文帝大統十二年獨孤信平涼州擒宇文仲和遷
其民六千餘家於長安
廢帝二年二月東梁州平遼遷其豪帥于雍州王欽若/等曰按
後周及北史西魏廢/帝㳟帝年號皆無
㳟帝元年以巴湘初附詔李賢為郢州刺史總監諸軍
畧定乃遷江夏民二千餘户以實安州并築甑山城而
[486-38a]

東魏孝靜天平元年遷都於鄴出粟一百三十六萬石
以賑貧人是時六坊之衆從武帝而西者不能萬人餘
皆北徙竝給常廪春秋二時賜帛以供衣服之費
北齊神武帝為魏相命孫騰髙隆之分括無籍之户得
六十餘萬於是僑居者各勒還本屬
文宣天保八年議徙冀定瀛無田之人謂之樂遷于幽
州范陽寛鄉之處百姓驚擾又以頻嵗不熟米糴湧貴
[486-38b]

後周武帝建德六年十二月行幸并州宫移并州軍人
四萬户於闗中
宣帝大象元年詔曰雒陽舊都今既脩復凡是元遷之
户竝聽還雒州此外諸民欲徃者亦任其意河南幽相
豫亳青徐七總管受東京六府處分
隋煬帝大業元年三月丁未詔尚書令楊素納言楊逹
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京徙豫州郭下居民以實之
[486-39a]
又詔徙天下富商大賈數萬家於東京
唐髙祖初為唐王下令曰比年冦盜郡縣饑荒百姓流
亡十不存一貿易妻子奔波道路雖加周給無救倒懸
京師倉廩軍國資用罄以恤民便闕支擬今岷嶓欵服
蜀漢沃饒閭里富於猗陶菽粟同於水火曩者儲蓄徵
歛實繁帑藏猶殷宜垂拯濟木牛流馬非可轉輸樂土
重遷理無從卜則窮通之道將由革變外内户口見在
京者宜依本土置令以下下官部領就食劍南諸郡所
[486-39b]
有官物隨至糴給明立條格務使穏便秋收豐實更聽
進止
太宗貞觀元年朝議户數之處聽徙寛鄉陜州刺史崔
善為上表曰畿内之民是謂户殷丁壯之人悉入軍府
若聽移轉便出闗外此則虗近實逺非經通議其事遂

則天天授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徙闗外雍同泰等七州
户數十萬以實雒陽
[486-40a]
𤣥宗開元十六年十月勑州客户有情願屬縁邊州者
至彼給良沃田安置仍給永年優復宜令所司即與所
管客户州計㑹召取情願者隨其所樂具數奏聞
敬宗寳歴元年五月勑黔首如有願於所在編附籍帳
者宜令州縣優恤給與閒地二周年不得差遣
 
 
 
[486-40b]
 
 
 
 
 
 
 
 册府元龜卷四百八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