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6d0008 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-唐- (master)


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卷第三十五 車五
隋天台智者大師說
門人灌頂記
唐天台沙門湛然釋


【○第七為一切法體中二先正釋次判開
初文又二初明觀經所依之體次明能依
諸法。】


「第七遍為一切法體者觀經云毗盧遮那遍
一切處。」


【初文者正指法身為經正體諸法所依。


○次文中又二初略立。】


「一切不出四諦。」


【○次引大經立相又四初舉緫明別次若
然下離開具四三當知下結成能依四淨
名下引證能依從所依立。】
[035-0742b]


「大經云佛所不說如十方土所說者如爪上
土迦葉云巳說是四諦其未說者應有五諦
佛言無也但言是四諦有無量相耳。」


【初文者以無量為能依諸法諸法無量既
不出四種四諦四諦秖是因果故下結中
通云因果即指界內界外兩種因果悉依
平等無因果體若下宗中明因果者則簡
世間唯出世間於出世中若廢權則簡三
從一若開權則一切俱是今論所攝無所
不收。
△次離開具四。】


「若然廣開即成四種四諦具如境妙中說。」

三結成能依。】


「當知苦集世間善惡因果道滅出世一切因
果悉用實相為體。」
△四引證能依從所依立。】


「淨名曰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此之謂乎。」
[035-0743a]


【次引證中無住本者如前第七記。


○然所依下判欲判先敘所判之意意判
能依。】


「然所依之體體妙無異能依之法法有麤妙。」


【○次正判亦二謂教與味及下開文但略
標而巳準上文可見。】


「諸法相待分別可知歷五味分別麤妙亦可
知開麤顯妙亦可知云云略說經體竟。」


【○三明宗中二先敘來意次開章正釋。】


「大章第三明宗宗者修行之喉衿顯體之要
蹊如梁柱持屋結網綱維提維則目動梁安
則桷存。」


【初文者此中六句前二句明宗為行之要
次四句明宗為行體之功初句者行若無
因果何殊外人無益苦行如衿如喉為身
[035-0743b]
衣之要次句者顯體之要豈過因果以因
果綜諸行諸行依體還取於體蹊字有本
作系字若作蹊者謂要路也若作系者如
衣襻系於二義中上義猶強次四句者上
二句立次二句釋初二句中上句明宗為
體功下句明宗為行首次二句釋者舉因
果則一切行俱屬因果故一乘語因果則
實相家諸行可存對下二句意亦可見。


○次開章解釋。】


「釋宗為五一簡宗體二正明宗三眾經同異
四明麤妙五結因果。」


【○初簡宗體中二先破非顯正次私廣敘
舊辨非初文二初破非次今言下顯正初
文二先破一次破異初文二先出非。】


「簡宗體者有人言宗即是體體即是宗。」
[035-0744a]


【○次今所下破破又二先破次結初文二
先法次譬初法中三初略示正相。】


「今所不用何者宗致既是因果因果即二體
非因非果體即不二。」


【○次體若下破。】


「體若是二體即非體體若不二體即非宗宗
若不二宗即非宗宗若是二宗即非體。」


【以二不二對辨宗體則知宗不一也。


○三云何下結斥。】


「云何而言體即是宗宗即是體。」
△次譬。】


「又柱梁是屋之綱維屋空是梁柱所取不應
以梁柱是屋空屋空是梁柱。」


【譬文準法可知。
△次結。】


「宗體若一其過如是。」


【○次破異中三亦先略示。】
[035-0744b]


「又宗體異者則二法孤調宗非顯體之宗體
非宗家之體。」


【○次破。】


「宗非顯體之宗宗則邪倒無印體非宗家之
體則體狹不周離法性外別有因果。」


【○三結。】


「宗體若異其過如是。」


【準前可知。


○次顯正中四初正顯。】


「今言不異而異約非因非果而論因果故有
宗體之別耳。」


【○次釋論下引證。】


「釋論云若離諸法實相皆名魔事普賢觀云
大乘因者諸法實相大乘果者亦諸法實相
即其義也。」
[035-0745a]


【○三當知下結示。】


「當知實相體通而非因果行始辨因行終論
果。」


【○四而復下重簡別因果不同又二先簡
次例先簡又三先譬。】


「而復偏圓有別者譬如銅體非始非終擬鑄
為像即名像始治瑩悉畢即名像終此譬圓
因果若擬器皿及其成就器皿始終譬偏因
果也。」


【○次發下合。】


「發七方便心謂偏因證有餘無餘名偏果開
佛知見名圓因究竟妙覺名圓果。」


【○三若識下結。】


「若識此喻不即不離宗義明矣。」


【○次例中二初以佛性涅槃為例。】
[035-0745b]


「例如正因佛性非因非果而言是因非果名
佛性是果非因名大涅槃。」


【正因如體因果如宗。
△次例。】


「又佛性非當非本而言本自有之一切眾生
即涅槃相不可復滅又言一切眾生悉有佛
性而實未有三十二相未來當得金剛之身
以其非當是故言本以其非本是故言當宗
體之義亦復如是。」


【次例者非當非本如體而當而本如宗。

次私廣敘舊辨非。】


「遠師以一乘為宗所謂妙法引文云是乘微
妙為無有上私謂為破三故一待麤非妙因
而不該始末。」


【次私廣引破古中初破遠師者所明一乘
但是破三之一待麤之妙則但因而非果
[035-0746a]
是則在始而不該末故云不該始末況所
破之三為在何教。】


「龍師云但以果為宗妙法者是如來靈智體
也眾麤斯盡為妙動靜軌物為法法既真妙
借蓮華譬之所以果智為宗也私謂果不孤
立云何棄其因又乖文也。」


【次破龍師者此經本以因果為宗龍師棄
因獨存於果言乖文者今經本迹各立因
果以為經宗具如下引本迹二文故知乖
文。】


「慧觀序云會三歸一乘之始也慧覺成滿乘
之盛也滅影澄神乘之終也什師歎云若非
深入經藏豈能作如此說。」


【慧觀師釋今無破者什公巳歎今家粗許
以遠公棄果而存因龍師棄因而存果觀
[035-0746b]
既有始有盛即是兩存仍非全當故亦不
依何者若以法華會三歸一為乘始者豈
法華部無乘終耶若無終者直至道塲為
是何等若以澄神指涅槃者涅槃部內豈
無乘始若無始者初破三修及初發心常
觀涅槃為是何等。】


「印師云諸法實相是一乘妙境用境智為宗
境無三偽故稱實相也今謂加境而闕果腫
不益肥。」


【破印師中云加境闕果者此乃從容許其
用智智通因果稍似經宗若望三法然但
在因而闕於果況復加境境屬於體將陪
宗義腫不益肥。】


「光宅用一乘因果為宗前段為因後段為果
私謂二文各有因果若互存互沒則害經文。」
[035-0747a]


【次破光宅者正釋中自立兩處師弟因果。


○次破用權實及名為宗。】


「有人用權實二智為宗私謂用權應明三是
經宗三是今經所棄云何取所棄為宗。


又師云此名妙法蓮華即以名為宗妙法是
佛所得根本真實法性此性不異惑染不與
惑同故稱妙即宗為名耳此是地師所用據
八識是極果今攝大乘破之謂是生死根本。」


【可見次破用名中言此是地師用八識極
果者指向不異惑染不與染俱今尚破攝
師攝師所破既非能破非今經宗。】


「有師云常住為宗但未極上是覆相明常私
謂都非經意常若被覆宗何所顯常不被覆
常則非宗。」


【次破常住為宗者上句且與而言非我今
[035-0747b]
宗所顯若是所顯所顯非宗不覆亦非未
為全當。】


「有師云是顯了明常與涅槃為廣略耳私謂
常為宗者常無因果常亦無宗云云。」


【破次師準上可知。】


「有言萬善為宗但使是善皆得作佛私謂若
作佛即是果何不取果為宗。」


【破萬善者責其棄果而取因。】


「有言萬善中取無漏為宗私謂太局又濫小
涅槃。」


【次破無漏者七方便之因果俱為我家之
因何得局促獨立無漏若取初住已去雖
是真因而無漏之名復濫小果。】


「有人言若稟斯異說各蒙益者眾釋無可為
非聞而不悟眾師無可為是一師之意唯貴
[035-0748a]
在悟宜以悟為經宗大經云若有定相是生
死法是魔王相佛法無定相是故如來非道
說道道說非道當知唯悟是從私謂若悟為
宗乃是果證非謂行因問南指北方隅料亂
又定以悟為宗是為定定何謂不定說者甚
多不能具出也。」


【次破悟者悟通因果仍別在真因既無的
指且以果責之又破妄引大經救立不定
門若諸法不定何得定悟。


○二正明宗中二釋結釋中二先迹次本
二文各四初列經文次正釋三定傍正四
結。】


「二正明宗者此經始從序品訖安樂行品破
廢方便開顯真實佛之知見亦明弟子實因
實果亦明師門權因權果文義雖廣撮其樞
[035-0748b]
要為成弟子實因因正果傍故於前段明迹
因迹果也從涌出品訖勸發品發迹顯本廢
方便之近壽明長遠之實果亦明弟子實因
實果亦明師門權因權果而顯師之實果果
正因傍故於後段明本因本果。」


【○次結中二先結成宗意。】


「合前因果共為經宗意在於此。」


【○次所以下結示經文。】


「所以經分二文論本論迹雙題法譬舉蓮舉
華師弟權實緫在其間也。」


【○三明諸經同異者若不辨因果將何以
明此經妙宗於中三初雙標次雙釋後雙
結。】


「三眾經因果同異者謂迹因果或同或異本
因果永異。」
[035-0749a]


【○釋中二先釋迹次釋本初文中三初通
為諸經宗次大品下別示其同相因果既
通而為宗者名隨事立三是為下緫結。】


「迹因果者實相通印諸體何經不約此論因
果。」


【初如文。


○次明別示中二初通辨諸部因果次諸
經下辨諸部中因果不同初又三初大品
次淨名次華嚴初大品中二初立宗次引
叡師證初又二初正立宗以顯別次故云
下明具因果以辨通初文二初正立。】


「大品明非因非果實相為體而但因為宗。」


【○次般若下示宗相。】


「般若遣蕩正是因意。」
△次明具因果以辨通。】


「故云菩薩心中名般若在佛心中名薩婆若
[035-0749b]
文中亦說菩薩無生無滅因獲不斷不常薩
婆若果。」


【次言通者二文俱有因果意在於因般若
是因薩婆若是果。


○次引叡師證中又二初立因果。】


「叡師序云啟玄章以不住為始歸三慧以無
得為終終始因果也。」


【○次文中下證。】


「文中亦說一切種智佛果為成般若因因正
果傍無量義宣說摩訶般若歷劫修行故知
彼經用因為宗也。」
△次淨名。】


「淨名用佛國因果兩義為宗寶積具問因果
佛備答因果故知雙用因果為宗也。」


【次淨名中言寶積具問因果者淨名序中
云爾時寶積說偈巳白佛言是五百長者
[035-0750a]
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聞得
佛國土清淨問果也唯願世尊為諸菩薩
說於如來淨土之行問因也佛言隨所化
眾生而取佛土化眾生答因也而取佛土
答果也又下文云直心是菩薩淨土答因
也菩薩成佛時答果也。
△次華嚴。】


「華嚴圓頓之教解宗不同或言用因為宗據
題言華嚴是萬行莊飾修因之義文中多說
四十地行相故用因為宗又云果為宗據題
云大方廣佛佛是極果之名華嚴是定慧萬
善莊嚴佛身非莊嚴因文中多說舍那法身
之事即用果為宗也又解云因果合為宗如
言佛即是果華嚴即是因文中具說法身亦
說諸地俱用因果為宗。」


【次華嚴者大同淨名。
[035-0750b]


○次諸經因果不同中若顯諸部中諸教
因果而諸經別故故須此文分別以顯同
異此中又二初對部。】


「諸經對緣不同故明宗互異耳般若通對三
人傍真因果此義則異別對菩薩復有利鈍
為鈍明因此義亦異利人因者此義則同淨
名佛國義兼若三種佛國因果此義則異一
種佛國因果者則同華嚴亦對兩緣鈍異利
同如前分別。」


【○次對味。】


「又將此意歷五味因果例可知。」


【○三緫結。】


「是為眾經因果與迹門同異之相也。」


【如文。


○次明本門一向異者又為三標釋結。】
[035-0751a]


「二本門因果永異眾經者。」


【○釋中二初重敘諸教諸部。】


「若三藏菩薩始行實因果無權因果乃至明
佛道樹始成非久遠本迹通教菩薩亦始行
因神通變化而論本迹非久遠本迹也大品
說菩薩有本迹二乘則無說佛始得生法二
身本迹不說久遠淨名不說聲聞有本迹但
明菩薩住不思議之本迹說佛有淨土螺髻
所見亦非久遠華嚴說舍那釋迦為本迹菩
薩亦有本迹聲聞尚不聞不解云何自有本
迹。」


【並約迹中論體用本迹故並云非本。


○次今經下正明本門因果。】


「今經發聲聞有本本有因果示為二乘迹中
因果發佛之迹王宮生身生道樹法身生乃
[035-0751b]
至中間生法二身悉皆是迹但取最初先得
真應名之為本。」


【○三故師弟下結。】


「故師弟本因本果與餘經永異。」


【○三今下雙結上迹本因果為今經宗。】


「今經迹中師弟因果與眾經有同有異本中
師弟因果眾經所無正以此之因果為經妙
宗也。」


【思之可見。


○四麤妙中二先判次開。】


「四麤妙者若半字之因道樹偏果此宗則麤
大品所明三乘共因果亦如是不共之因雖
云菩薩一日行般若如日照闇發心即遊戲
神通而猶帶麤因圓因不得獨顯雖說法身
無來無去猶帶麤果圓果不得獨顯故名為
[035-0752a]
麤方等中雖彈偏因果高原陸地不生蓮華
不辨偏得入圓圓不彰顯是亦為麤華嚴前
照高山說一圓因究竟後身說一圓果又帶
別因果所帶處麤今經聲聞受記菩薩疑除
同開佛知見俱入一圓因發迹顯本同悟實
果因圓果實不帶方便永異餘經故稱為妙
也。」


【初文者大品中指薩陀波崘見佛後曇無
竭為說者即法身也方等中二乘如高原
此等並麤今經為妙。
△次開。】


「開麤者昔緣根鈍未堪聞讚佛乘因果用方
便因果引接近情五味調熟心漸通泰決了
麤因同成妙因決諸麤果同成妙果故低頭
舉手著法之眾皆成佛道更無非佛道因佛
道既成那得猶有非佛之果散善微因今皆
[035-0752b]
開決悉是圓因何況二乘行何況菩薩行無
不皆是妙因果也。」


【開文準前可見。


○五結成中自二。】


「五結成者即為二一結因果二四句料簡。」


【○初文二初通途明一切諸經各有因果
次別顯今經因果。】


「夫經說因果正為通益生法行人。」


【初文者凡一代教門佛所說法不離因果
但有權實本迹之殊今經所論不論權迹
唯在實本所論因果。


○次文中又二初明本迹二門得益不同
二正引文證得益因果。】


「若開權顯實正令七種方便生身未入者入
傍令生法二身巳入者進若說壽量長遠傍
[035-0753a]
令生身未入者入正令生法巳入者進。」


【初文所以得益不同迹門傍正者法華巳
前巳入竟者為傍今於法華始得入者為
正本門傍正者迹門及法華巳前兩處巳
入者為正兩處未入者為傍。


○次引證者正當實相家之因果故引為
證於中又二先引證。】


「神力品云如來所有一切甚深之事者。」


【○次解釋釋中又二先緫釋。】


「非因非果是甚深之理因果是甚深之事。」


【○次從七種下別釋別中又二先示正因
果次何者下簡郤似位及以性德非今宗
意初文又二初歷別約位次復次下通緫
約位初又二初從七方便下至為果以初
因對極果釋。】
[035-0753b]


「從七種方便初得入圓登銅輪位名之為因
乃至餘有一生在若轉一生即得妙覺名之
為果。」


【○次從於下至果以分分因果釋又二初
立。】


「從於二住至於等覺中間名為亦因亦因因
亦果亦果果。」


【○次用無礙下釋。】


「用無礙道伏一分無明名之為因用解脫道
斷一分無明名之為果約此解脫復修無礙
故云因因從此無礙復得解脫故言果果。」


【言一分者是第一住中分二住巳是於因
復修三住之因故云因因初住巳得解脫
二住復得解脫故云果果是則一一位中
有因有果以解脫望無礙名之為果此解
[035-0754a]
脫望上位名之為因望後修因故名因因
此解脫望無礙名之為果望前解脫名為
果果。


○次通緫中又二先迭立因果。】


「復次初十住為因十行為果十行為因迴向
為果十向為因十地為果十地為因等覺為
果等覺為因妙覺為果。」


【○次妙覺下判釋。】


「妙覺唯果唯解脫不得名因名無礙初住唯
因唯無礙不得名果名解脫。」


【此中位既通緫因果之名亦但通緫不復
更云十行亦因亦因因等但且迭立及始
終一判。
△次簡却似位及以性德非今宗意


○次何者下明簡郤又二初明簡卻似位。】


「何者初住見真以真為因住前相似非是真
[035-0754b]
因。」


【○次若取下簡性德。】


「若取性德為初因者彈指散華是緣因種隨
聞一句是了因種凡有心者是正因種此乃
遠論性德三因種子非是真實開發故不取
為因也。」


【此簡意者正判則尚不取似位若取則性
德通立故今經文並有通別兩意初文是
通此乃下是別如開五乘及常不輕等即
通意別授聲聞記乃至本門分別功德即
別意也八界發心又通意也。


○料簡中二標釋。】


「二四句料簡者。」


【○釋中二重問答初重約兩種四句分別
次重約教互顯分別初中先問。】
[035-0755a]


「問若言初住入理名為圓因圓果何得文云
漸漸修學得成佛道。」


【○次答答中三標列釋。】


「答應作兩種四句料簡。」


【初標中云兩種四句者一漸圓四句二賢
聖四句。
△次列。】


「自有漸圓自有圓漸自有漸漸自有圓圓。」


【○次釋中三正釋引譬結益釋初四句又
為二意一者以圓對偏應作四句二者從
復次去於圓自為四句今初通列一種四
句次釋文中方兼兩義於初四句復分兩
四。】


「漸圓者此約理外七種方便同開佛知見始
見圓理見圓理者良由理外七種方便漸入
圓因故言漸圓漸圓三句云云圓漸者初入此
[035-0755b]
圓同觀三諦見實相理初後無殊然而事中
修行未能盡備復須研習據初入圓故名為
圓進修上行復名為漸漸漸者從二住去至
等覺此是圓家漸漸非理外漸漸圓圓者至
妙覺亦名漸圓亦名圓圓圓理先圓今復事
圓故名圓圓。」


【初四句中但以漸圓一句相對餘三不釋
但注云云若欲釋者圓漸謂初住巳上圓
圓謂唯妙覺漸漸謂七方便各自有因若
止觀中與此稍別不得一例彼以三教各
自有因名為漸漸各有果頭名為漸圓次
四句者亦以初文以為初句次從初發心
住進修二住為圓漸也漸漸自是圓因之
位非七方便漸家之漸是故須以兩種漸
漸簡前引文漸漸修學之難。
△次於圓自為四句。】
[035-0756a]


「復次圓漸如初住漸漸如二住已去至三十
心漸圓如初地巳去圓圓即妙覺也。」


【餘如文。


○次賢聖四句者重舉例釋漸圓四句以
申前難漸中尚有賢聖之名何得但聞漸
漸之名便一槩為漸家之漸。】


「三十心雖同有賢聖之義義稱為賢伏多斷
少故十地去名為聖伏少斷多故又十住名
賢聖二十心是聖賢十地等覺是聖妙覺是
聖聖。」


【於中初略立賢聖二句亦應更以妙覺對
住前為二句言三十心雖同賢聖義者望
於十地名之為賢斷無明故名之為聖此
準仁王立賢聖名若準此文應云住前名
為賢賢妙覺名為聖聖餘之兩意其義易
[035-0756b]
知是故文中更為異釋十住為賢聖者即
是地前為賢是賢家之聖二十心為聖賢
者約斷名聖據位仍賢即指十地為聖故
是聖家之賢十地等覺名為聖者準仁王
經地前名賢故以十地名之為聖妙覺是
聖聖者初地巳上巳名為聖故妙覺位是
聖中之聖名為聖聖。
△引譬。】


「今借喻初月匡廓巳圓光用未備此譬圓漸
從二日至十四日其明漸進此譬漸漸至十
五日此譬漸圓又譬圓圓夫月無虧盈亦約
月辨虧盈理無圓漸亦約理判圓漸耳。」
△結益。】


「此經之宗利益巨大始自圓漸終竟圓圓大
乘因果增長具足云云。」
△次重約教互顯分別。】


「問既稱圓漸復稱圓別乃至通藏亦應爾耶。」


【次問答中先問云既稱圓漸復云圓別等
[035-0757a]
者漸即同別前釋四句圓既有漸亦可名
為圓家之別若許圓家有於別者亦應許
於圓家有藏通耶故云乃至藏通。


○答中二初正答次例漸圓及開顯等。】


「答此義出四教章中其意云何三藏三藏可
解別者諦緣度也通者真諦也圓者無學辦
也通通者同無生也三藏者道諦中戒定慧
也別者正習盡不盡也化他不化他出假不
出假之別也圓者同證真也別別者別上別
下也三藏者修無量道諦中戒定慧也通者
四門俱契中也圓者五住盡也圓圓者融也
別者四門異也通者四門相攝也藏者圓道
諦圓戒定慧也。」


【初正答意者名許互有義必不通故知藏
中通別圓三並屬於藏不關餘三通別圓
[035-0757b]
三例此可知。


○次例中三先例前四句次例結因果三
例開顯。】


「此義既通亦應漸圓漸圓四句皆得也。」


【初文云此義既通亦應漸圓漸圓四句皆
得者四教之文本分四別今一一教義通
四名何妨漸圓義本區別圓等四句一一
義通應云漸圓圓漸恐文悞故故間書之。】


「結因果皆成也。」
△三例開顯。】


「然後判麤妙開麤妙悉得也。」


【○第四明用中二初釋名次開章解釋初
文又三初略釋次對宗廣簡三若得下結
歸初文二初直釋次功用相即初文二初
立次釋。】


「大章第四明用者用是如來之妙能此經之
[035-0758a]
勝用。」


【初文者應言功用亦可言得用亦可言力
用功謂因滿得謂證悟力謂勝能此三並
是如來自行用則一向單論益他亦可兼
自而說今且置自從他故但云用用復二
義謂能及用能用二義復通自他多屬於
他如言能從因至果加功用行等今亦置
自從多分而說人有善巧利他之能經有
斷疑生信之用於中初略立竟。


○次如來下略釋。】


「如來以權實二智為妙能此經以斷疑生信
為勝用。」
△次功用相即。】


「秖二智能斷疑生信生信斷疑由於二智約
人約法左右互論耳。」


【次相即中人須有法法藉人弘。
[035-0758b]


○次對宗簡中二先例。】


「前明宗就宗體分別使宗體不濫今論於用
就宗用分別使宗用不濫。」


【○次何者下正簡簡中先略立。】


「何者宗亦有用用亦有宗。」


【○次宗用下簡簡中三先列。】


「宗用非用用用用非宗用用宗非宗宗宗宗
非用宗。」


【○次宗用者下釋。】


「宗用者因果是宗因果各有斷伏為用用有
宗者慈悲為用宗斷疑生信為用用。」


【○三若論下結示。】


「若論於宗且置斷伏但論因果今明於用但
論斷疑生信且置慈悲。」


【○三結歸。】
[035-0759a]


「若得此意則知權實二智能斷疑生信是今
經之大用其義明矣。」


【可知。】


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卷第三十五


音釋



之戍切鎔鑄也

烏定切與鎣同飾也

武永切器皿也

之隴切脹


弦雞切
[035-0759b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