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6d0008 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-唐- (master)


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卷第二十六 富六
隋天台智者大師說
門人灌頂記
唐天台沙門湛然釋


【○釋此本門十妙於中自二先本迹次十
妙所以先明本迹者以本迹名通故須通
辨簡通從別使今本迹昭然可觀是故於
中先通論本迹次別論本迹通論中二先
列亦名生起次釋。】


「第二約本明十妙者為二先釋本迹二明十
妙釋本迹為六本者理本即是實相一究竟
道迹者除諸法實相其餘種種皆名為迹又
理之與事皆名為本說理說事皆名教迹也
又理事之教皆名為本稟教修行名為迹如
人依處則有行迹尋迹得處也又行能證體
[026-0556b]
體為本依體起用用為迹又實得體用名為
本權施體用名為迹又今日所顯者為本先
來已說者為迹約此六義以明本迹也。」


【初中言事理者秖是真俗理教者真俗是
理說此真俗名之為教教行等可解。


○次釋中且為二先釋次若約下結攝初
文自六一一文中皆簡通以出別又一一
文皆三謂先釋本迹相次明本迹相顯理
融三引文證。】


「一約理事明本迹者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無
住之理即是本時實相真諦也一切法即是
本時森羅俗諦也由實相真本垂於俗迹尋
於俗迹即顯真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也故
文云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但以因緣有從顛
倒生云云。」
[026-0557a]


【初理事中云從無住本立一切法者無明
為一切法作本無明即法性無明復以法
性為本當知諸法亦以法性為本法性即
無明法性復以無明為本法性即無明法
性無住處無明即法性無明無住處無明
法性雖皆無住而與一切諸法為本故云
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既通是故
真諦指理也一切諸法事也即指三千為
其森羅言從本垂迹者此理性之本迹由
此方有外用本迹是故始從理事終乎巳
今。】


「二理教明本迹者即是本時所照二諦俱不
可說故皆名本也昔佛方便說之即是二諦
之教教名為迹若無二諦之本則無二種之
教若無教迹豈顯諦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
[026-0557b]
文云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以方便力故
為五比丘說。


三約教行為本迹者最初稟昔佛之教以為
本則有修因致果之行由教詮理而得起行
由行會教而得顯理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也
文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巳
來世得作佛云云


四約體用明本迹者由昔最初修行契理證
於法身為本初得法身本故即體起應身之
用由於應身得顯法身本迹雖殊不思議一
文云吾從成佛已來甚大久遠若斯但以方
便教化眾生作如此說。


五約實權明本迹者實者最初久遠實得法
應二身皆名為本中間數數唱生唱滅種種
權施法應二身故名為迹非初得法應之本
[026-0558a]
則無中間法應之迹由迹顯本本迹雖殊不
思議一也文云是我方便諸佛亦然。


六約今已論本迹者前來諸教已說事理乃
至權實者皆是迹也今經所說久遠事理乃
至權實者皆名為本非今所明久遠之本無
以垂於已說之迹非已說迹豈顯今本本迹
雖殊不思議一也文云諸佛法久後要當說
真實。」


【六重本迹前之五重通已通今通本通迹
恐濫迹故於一一重顯了釋云本時實相
乃至最初實得實相又以第六已今一重
判前五重有本有迹驗知前五皆屬於本
又六重末相顯理融中皆云本迹雖殊不
思議一者借肇公言歎本迹理肇公雖有
本迹之言本之與迹皆屬於迹今言不思
[026-0558b]
議者約事則本昔迹今約理則無復今昔
故知理體皆不思議若約今之五重本迹
準義說者約事則有本中事理迹中事理
約理則無復本迹事理之殊是故皆云不
思議一乃至餘四亦復如是第六巳今巳
即是迹即指迹門及諸迹教今即是本即
指本門本門已前皆名為已涌出已後方
名為今故云巳說事理乃至權實名之為
迹今說事理乃至權實皆名為本故知若
無迹中事理乃至權實何能顯於長遠之
本又巳今之言雖異前五亦是一往指於
壽量名為今本若望初本則應又簡已今
不同法華已前諸經已今仍屬於迹今經
所明乃是真明久遠之本即是已說已今
為迹今說已今為本方是實說所以六門
[026-0559a]
引證之文前三引迹後三引本者何然前
三復通本之與迹俱有事理乃至教行體
用等三通中復別既云本用本權非迹文
能顯況以本門為今灼然不可引迹為是
義故三引迹文三引本文又前之三文既
在於因本因狹故但以迹例本故但引迹
門。


○次結攝中言若約已今論本迹者去至
不思議是卻明前來五重本迹以攝十妙
有本有迹別約今經本門所明十麤十妙
方乃名本乃名本妙又將六重望於十妙
有全有缺有多有少故重明之於中為三
初正明相攝次最初下簡示三若無下緫
明相顯理融。】


「若約已今論本迹者指已為迹攝得釋迦寂
[026-0559b]
滅道場已來十麤十妙悉名為迹指今為本
緫遠攝最初本時諸麤諸妙皆名為本若約
權實明本迹者指權為迹別攝得中間種種
異名佛十麤十妙皆名為權指實為本攝得
最初十麤十妙悉名為實若約體用明本迹
者指用為迹攝得最初感應神通說法眷屬
利益等五妙指體為本攝得最初三法妙也
若約教行為本迹者指行為迹攝得最初行
妙位妙指教為本攝得最初本時智妙若理
教為本迹者指理為本攝得本初之境妙指
教為迹攝得本時之師教妙兼得本師十妙
若理事為本迹者指事為迹攝得本時諸麤
境指理為本攝得本時諸妙境。」


【初文乘便六雙之中從後逆釋若釋已今
即知餘五故逆次釋也所以六門明攝不
[026-0560a]
同者以六門中三因二果已今復是今經
二門是故隨義所攝不同。】


「最初之本為本但本而非迹最後已說但迹
而非本中間亦迹亦本。」


【次簡示中云最初之本但本而非迹等者
最初實成既未垂迹故唯屬本中間相望
互為本迹又中間所成垂迹之時名為亦
迹顯本之時名為亦本最後已說即是今
日已說迹門未顯本時故唯屬迹。
 三總明相
顯理融。】


「若無本時之本不能垂得中間最後之迹若
無已說之迹不能顯得今說之本本迹雖殊
不思議一也。」


【若無已說即舉今日迹門今說之本即舉
今日本門。
[026-0560b]


○次正明本迹中二先列。】


「二明本十妙者一本因妙二本果妙三本國
土妙四本感應妙五本神通妙六本說法妙
七本眷屬妙八本涅槃妙九本壽命妙十本
利益妙。」


【○次釋釋中文中自為十重釋此十妙。】


「釋此十妙又為十重一略釋十意二生起次
第三明本迹開合四引文證成五廣解六三
世料簡七論麤妙八結成權實九利益十觀
心。」


【○初略釋中自為十重於初文稍廣餘九
文略初文三初舉本次若十六下舉迹比
決三若留下拂迹顯本。】


「一略釋者本因妙者本初發菩提心行菩薩
道所修因也。
[026-0561a]


若十六王子在大通佛時弘經結緣皆是中
間所作非本因也若娑婆為墨東行千界方
下一點點不點等盡抹為塵一塵一劫復過
於是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彌勒補處以出假
種智直數世界尚不能知況數其塵寧當得
盡特是如來巧喻顯其長遠之相況以世智
巧歷筭數耶文云我以佛眼觀彼久遠猶若
今也唯佛能知如此久遠皆是迹因非本因
也。」


【迹文中云娑婆為墨至寧當得盡者此引
迹門化城品文不合引於彌勒等言彌勒
不知文在本門或是借於本中之文來此
況喻假使迹中三千塵點補處智力亦不
能知若定用迹文則應除彌勒等二十五
字義理即順師云恐別有意然雖引彌勒
[026-0561b]
語勢稍殊彼本門文但云我等住阿惟越
致地於是事中亦所不達今此文中以出
假智數世界不知況其塵數若取知塵秖
應合用出假智耳是故應用前文說也。】


「若留中間之因於後難信是故法華拂迹除
疑權而非實我本行菩薩道時不在中間過
是已前所行道者名之為本即是本因妙也。」


【言拂迹顯本者但指若干塵數巳前成佛
則中間今日任運被拂久遠之本任運可
見下去九妙例皆如是。


○此下本果本國二妙唯有二文立妙及
拂迹顯本下之七妙直爾指本下更廣釋
故此未論文並可見。】


「二明本果妙者本初所行圓妙之因契得究
竟常樂我淨乃是本果不取寂滅道場舍那
[026-0562a]
成佛為本果也尚不取中間之果以為本果
況舍那始成云何是本但取成佛巳來甚大
久遠初證之果名本果妙也。


三本國土者本既成果必有依國今既迹在
同居或在三土中間亦有四土本佛亦應有
土復居何處文云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
世界說法教化按此文者實非今日迹中娑
婆亦非中間權迹處所乃是本之娑婆即本
土妙也。


四本感應者既巳成果即有本時所證二十
五三昧慈悲誓願機感相關能即寂而照故
言本感應也。


五本神通者亦是昔時所得無記化化禪與
本因時諸慈悲合施化所作神通駭動最初
可度眾生故言本神通也。
[026-0562b]


六本說法者即是徃昔初坐道場始成正覺
初轉法輪四辯所說之法名本說法也。


七本眷屬者本時說法所被之人也如下方
住者彌勒不識即本之眷屬也。


八本涅槃者本時所證斷德涅槃亦是本時
應處同居方便二土有緣既度唱言入滅即
本涅槃也。


九本壽命者既唱入滅則有長短遠近壽命
也。


十本利益者本業願通應等眷屬八番十番
饒益者是也。」


【○次生起中三初標來意。】


「二生起者此十種義赴緣直說散在經文今
欲編次故須生起。」


【○次正生起。】
[026-0563a]


「所以本因居初者必由因而致果果成故有
國極果居國即有照機機動則施化施化則
有神通神通竟次為說法說法所被即成眷
屬眷屬已度緣盡涅槃涅槃故則論壽命長
短長短之壽所作利益乃至佛滅度後正像
等益。」


【○三義乃下結意。】


「義乃無量止作十條收束始終復成次第也。」


△即玄科三明本迹開合


○次同異中二先立。】


「三迹本同異者迹中因開而果合合習果報
果為三法妙也本中因合而果開開習果出
報果明本國土妙也。」


【○次作此下釋釋中又二先明開合意。】


「作此同異者依於義便互有去取。」
[026-0563b]


【○次迹中下正明開合於中四先明迹中
因開果合次明感應等不開不合三本開
下明本中因合而果開四利益一亦同感
應等意。】


「迹中委悉明境智行位本文語略通束為因
妙得意知是開合耳果妙者即是迹中三軌
妙也。」


【初文迹中離因為四合果中壽命涅槃為
一三法合此本門涅槃壽命。】


「感應神通說法眷屬名同上也。」


【次感應等本迹俱有二處名同同是果上
之用。


○三明本中因合如前但明果開迹中無
果名即成離三法以為果等三本中有果
名故但云離二於中為三先釋開意。】
[026-0564a]


「本開涅槃壽命妙者久遠諸佛如燈明迦葉
佛等皆於法華即入涅槃義推本佛必是淨
土淨機。」


【今佛法華未入滅故未論涅槃往佛既於
法華唱滅皆是淨機。


○次又往事下約事已定正明開出。】


「又徃事已成故開出涅槃等妙也。」


【○三迹中下重釋迹中不用所以。】


「迹中無此二義者釋迦雖於法華唱言涅槃
而未滅度此事方在涅槃故迹中不辨。


利益同上也。」


【最後一妙二處名同而今昔時異既本迹
十開合之殊若不了迹中十門安能曉此
理等六義及以因等十妙旨歸。
△四引文證成


○次引證文三初引文意次正引三結初
[026-0564b]
文三初略示引文處所。】


「四引文證者不遠索他經亦不通引部內但
就本門證成十義也。」


【○次然先佛下明本文略意。】


「然先佛法華如恒河沙阿閦婆偈今佛靈山
八年說法胡本中事復應何窮真丹邊鄙止
聞大意人見七卷謂為小經胡文浩博何所
不辨。」


【○三今就下明文略而義周。】


「今就數紙之內十證宛然。」
△次正引。】


「文云我本行菩薩道時所成壽命今猶未盡
者即是本之行因妙也文云我實成佛已來
無量無邊億那由他又云我實成佛已來久
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作如此說即是
本果妙也文云我於娑婆世界得三菩提已
[026-0565a]
教化示導是諸菩薩又云自從是來我常在
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導利眾生
此之國土非復今時娑婆即本國土妙也文
云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
諸根利鈍此即本時照機之智是感應妙也
文云如來祕密神通之力又中間文云或示
已身或示他身或示已事或示他事即是垂
形十界作種種像驗本亦然是本神通妙也
文云是諸菩薩悉是我所化令發大道心今
皆住不退修學我道法又中間或說巳事或
說他事驗本亦然即本說法妙文云此諸菩
薩身皆金色下方空中住此等是我子我從
久遠來教化是等眾即本眷屬妙也文云又
復言其入於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又云
今非實滅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徃緣既訖而
[026-0565b]
唱入滅中間既唱涅槃例本亦有涅槃即本
涅槃妙文云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
年即壽命大小即長短常無常也中間既爾
本壽亦然即本壽命妙也文云又以方便說
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即中間利益又
云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
僧祇眾生得大饒益即迹中之益迹與中間
既爾例本亦然即是本利益妙也。


十據在經非人造也。」


【○第五廣解十文文自為十於中又二初
緫明本妙意次正釋初文又三初略明來
意。】


「五廣釋者夫非本無以垂迹若能解迹則亦
知本為未解者更重分別。」


【○次但本極下明本遠難知。】
[026-0566a]


「但本極法身微妙深遠佛若不說彌勒尚闇
何況下地何況凡夫。」


【○三雖然下明不可不知。】


「雖然父毋之年不可不知如來功德何容不
識今略依經旨髣髴推尋。」


【○次正明因妙又二先釋次料簡初又三
初立本次迹因多種下引迹辨異三以三
義下拂迹顯本下去九妙分文皆然初文
又三初引文次釋三一句下結本因四義
下九皆然。】


「本因妙者經言我本行菩薩道時所成壽命
者慧命即本時智妙也我本行者行是進趣
即本行妙也菩薩道時者菩薩是因人復顯
位妙也一句文證成三妙三妙即本時因妙
非迹因也。」
△次引迹辨異。】
[026-0566b]


「迹因多種或言昔為陶師值先釋迦佛三事
供養藉草然燈石蜜漿發口得記父毋名字
弟子侍人皆如先佛即是初阿僧祇發心既
不明斷惑知是三藏行因之相也或言昔為
摩納值然燈佛五華奉散布髮掩泥躍身虛
空得無生忍佛與授記號釋迦文大品亦云
華嚴城內得記義與此同並云斷惑故知通
佛行因之相也或言昔為寶海梵志刪提嵐
國寶藏佛所行大精進十方佛送華供養既
為寶藏佛父又是彌陀之師稱其功德不可
思議故知是別圓行因之相。」


【言藉草然燈等者大論第四釋佛與阿難
先世因緣中云釋迦先世作瓦師名曰大
光明爾時有佛名釋迦文彼佛弟子名如
今佛弟子與佛俱至瓦師舍宿瓦師以草
[026-0567a]
座然燈石蜜漿施佛及比丘發誓願當來
五濁之世作佛佛及弟子如今佛名字不
異昔為摩納者具如瑞應然燈授記得無
生忍故知是通佛也昔為寶海梵志具如
悲華第二云有菩薩名寂意問佛其餘諸
佛世界清淨今佛世尊何故處斯五濁而
說三乘佛云淨不淨土皆本願故我於過
去恒沙阿僧祇劫此佛世界名刪提嵐劫
名善持輪王名無諍念王四天下有一臣
名曰寶海是梵志種善知占相時生一子
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諸天常來供養因為
作字名曰寶藏後出家成道亦名寶藏轉
法輪度眾生巳次遊聚落為聖王說法已
王請安居王之七寶亦自申供養王有千
子亦各三月供養廣如經說乃至滿二百
[026-0567b]
五十年後寶海來至佛所得記作佛十方
微塵世界眾生凡是寶海先所化者一時
成道寶海次勸輪王發心次勸太子發心
次令諸天八部發心乃至三千世界皆發
菩提心次於畜生地獄道中一一眾生前
現一佛身令得離苦七年之中人天八部
無欲心者皆興供養又是彌陀之師者彼
授記品彼佛先入三昧現十方淨土集諸
菩薩先授寶海記寶海次授彌陀記次授
輪王太子記云汝觀人天及三惡道生大
悲心斷諸苦惱令住安樂今當字汝為觀
世音等輪王太子乃至一切諸天世人莫。】


「不皆是梵志勸其發心故皆是師。」


【○三拂迹中二先拂次若得下融通初文
三初示拂之方法應求三義次今世下釋
[026-0568a]
拂迹方法意三若執下斥執迹之失。】


「以三義故知此諸因悉是迹因一近故二淺
深不同故三被拂故。」


【初文者自一代教門無不皆云伽耶始成
大乘融通無過華嚴經初亦云於菩提塲
始成正覺故知大小說成皆近故知是迹
第二義者若是本因不應多種秪應修一
圓因感一圓果既有四義深淺不同當知
即是本實成後隨順物機機緣不同從本
垂迹示四因相故知不同定屬於迹第三
義者但開壽量點出最初長遠之本中間
今日任運自廢拂者撥也除也初為迹覆
今拂卻覆示真實本因妙既爾乃至利益
類此可知。】


「今世巳前本來巳後中間行行悉是方便故
[026-0568b]
知是迹因也。」


【次文可知。


○三[后-口+十]失中三初明執迹迷本。】


「若執迹因為本因者斯不知迹亦不識本。」


【○次準下知上令識迹知本。】


「如不識天月但觀池月若光若桂若輪凖下
知上光譬智妙桂譬行妙輪譬位妙若識迹
中三妙拂迹顯本即知本地因妙如撥影指
天云何臨盆而不仰漢。」


【準下知上此之四字應在輪譬位妙下或
可書悞即成兩文各有法譬。


○三嗚呼下歎責。】


「嗚呼聾騃若為論道耶。」
△次融通。】


「若得斯意迹本非本本迹非迹本迹雖殊不
思議一也。」
[026-0569a]


【○次料簡中問。】


「問經稱本行菩薩道時者應在初住得真道
時也中間應是諸地增道損生今之寂場應
是妙覺妙覺顯本應指昔初住此一途為允。」


【可知。


○答中二初緫答非初住之難。】


「答文義不可文云盡行諸佛所有道法又云
具足行諸道悉具足因乃是本因初住不得
稱悉具故非所指本因也。」


【○次又中間下舉果況因。】


「又中間之果悉拂是權況今寂場之果何得
為實又中間之果尚被拂者中間之因寧實
因也故爾問非也。」


【○次本果妙中亦三如前初文二初引經
立本。】
[026-0569b]


「二明本果妙者經言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。」


【○次釋。】


「我者即真性軌佛者覺義即觀照軌已來者
乘如實道來成正覺即是起應資成軌也如
此三軌成來已久即本果妙也。」
△次引迹辨異。】


「本果圓滿久在於昔非今迹成迹成又非一
種或言道樹草座三十四心見思俱斷朗然
大悟覺知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名之為佛
唯有此佛無十方佛三世佛者悉是他佛非
我分身此即三藏佛果相也或言道樹天衣
為座以一念相應慧斷餘殘習氣而得成佛
大品中說共般若時十方有千佛現問難人
皆字須菩提釋提桓因等亦是他佛非我分
身此即通佛果成相也或言寂滅道場七寶
華為座身稱華臺千葉上一一菩薩復有百
[026-0570a]
億菩薩如是則有千百億菩薩十方放白毫
及分身光白毫入華臺菩薩頂分身光入華
葉菩薩頂此名受法王職位窮得諸佛法底
而得成佛華臺名報佛華葉上名應佛報應
但是相關而已不得相即此是別佛果成相
也或言道場以虛空為座一成一切成毗盧
遮那遍一切處舍那釋迦成亦遍一切處三
佛具足無有缺減三佛相即無有一異法華
八方一一方各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安置
釋迦悉是遮那普賢觀云釋迦牟尼名毗盧
遮那此即圓佛果成相也。」


【次舉迹中四教不同中云或言道樹草座
三十四心等者俱舍婆沙智論所明三祇
四階成道菩薩今文出處非一道樹天衣
具如大品或言寂滅道塲具如華嚴或言
[026-0570b]
道塲虛空為座等亦如華嚴普賢觀大論
三十八云聲聞經說敷草座衍經中說或
見敷草座樹下或見敷天綩綖六天天衣
不同隨福所感或見無量由旬寶座。
△三拂
迹顯本中二先拂次融通初又三初示方法。】


「有三義故知此諸果皆是迹果一今世始成
故二淺深不同故三拂中間故。」


【○若是下釋上三義。】


「若是本果何得今日始成本果一果一切果
何得前後差別不同自從今世之前本成之
後百千萬億行因得果唱生唱滅悉是中間
拂為方便寂滅樹王何得非迹。」
△三斥失中二初明執
迹迷本。】


「若執迹果為本果者斯不知迹亦不識本。」

次令識迹知本。】

[026-0571a]


「從本垂迹如月現水拂迹顯本如撥影指天
當撥始成之果皆迹果指久成之果是本果
也如此解者中間果疑䬃然皆盡長遠之信
其義明焉。」


【[后-口+十]失等如文。
△次融通。】


「迹本非本本迹非迹迹本雖殊不思議一也。」


【○次國土妙中分文如前。
△初立本三初引經立本次
釋三結。】


「三本國土妙者經云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
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導利眾生娑婆
者即本時同居土也餘處者即本時三土也
此指本時真應所栖之土非迹中土也。」
△次引
迹辨異


○迹不同中又二初約他經次約今經迹
門。】
[026-0571b]


「迹中明土又非一途或言統此三千百億日
月者同居穢土也或言西方有土名曰無勝
其土所有莊嚴之事猶如安養者同居淨土
也或言華王世界蓮華藏海者此實報土也。」


【初文中四土不同中云或言西方有土名
無勝者涅槃云西方過三十六恒沙有土
名無勝又云十方世界各有釋迦淨土首
楞嚴中復云釋尊有淨土名一燈明是釋
迦本土此亦迹中之說。


○言常寂光土者又二先標。】


「或言其佛住處名常寂光者。」


【○次釋。】


「即究竟土也寂光理通如鏡如器諸土別異
如像如飯業力所隔感見不同淨名云我佛
土淨而汝不見此乃眾生感見差別不關佛
[026-0572a]
土也。」


【如本門中地涌菩薩下方空中住從地出
已亦詣虛空七寶妙塔彼此虛空俱表寂
光寂光理通如鏡如器等者譬如諸天共
寶器食如止觀第三記。
△次約今經迹門。】


「若言今此三界皆是我有諸土淨穢調伏攝
受皆佛所為譬如百姓居土土非其有如父
立舍父去舍存如來亦爾為眾生故而取佛
土化訖入滅佛去土存此乃佛土不關眾生
也復次三變土田者或是變同居之穢令見
同居之淨或見方便有餘淨例如壽量云若
有深信解者見佛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薩
聲聞眾僧者是也或見實報淨例如見娑婆
國土皆紺瑠璃純諸菩薩即其義也或見寂
光等也法華三昧之力使見不同耳。」
[026-0572b]


【三變土田或見同居淨乃至方便有餘者
三變之淨皆據土相似同居淨據移天人
置於他土純諸寶樹寶師子座唯有諸佛
及諸菩薩則似方便有餘故著或言準文
又應亦似實報無障礙土。
△拂迹中二先拂次融通先
拂中三初明拂之方法。】


「有三義故得知諸土悉迹土也一今佛所栖
故二前後修立故三中間所拂故。」
△次釋拂迹方法
。】


「若是本土非今佛所栖今佛所栖即迹土也
若是本土一土一切土不應前後修立深淺
不同今土已前本土已後皆名中間中間悉
稱方便況今之土寧得非迹。」
△三斥失中二初明執迹迷
。】


「從本垂迹執迹為本者此不知迹亦不識本。」
[026-0573a]


△次令識迹知本。】


「今拂迹指本本時所栖四土者是本國土妙
也。」
△次融通。】


「迹本非本本迹非迹非迹非本即不思議一
也。」


【○四明感應中文句大同文後更加麤妙
廣狹料簡耳。
△初立本中三初引經立本次釋三結。】


「四本感應妙者經云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
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眾生來至者感
扣法身也我以佛眼觀者慈悲徃應也諸根
利鈍者十法界冥顯欣猒不同也此指本時
證二十五三昧感應非迹中感應也。」
△次引迹辨
。】


「迹應多種或言一日三時入定觀可度機此
三藏佛照分段穢國九法界機析空感應也
[026-0573b]
或言即俗而真不須入出任運能知此通佛
照分段淨國九法界機體空感應也或言用
王三昧歷別照十法界機此別佛照方便有
餘土次第感應也或言王三昧一時照十法
界機此圓佛照十法界寂光土機圓感應也。」


【初四教迹不同中云三藏佛一日三時照
機者及下通教皆云照九法界當教皆有
三乘故也三藏中又如大論等云佛入城
乞食者為女人父毋所遮不得出故為病
者故為欲令人見相好故為本無施心待
乞方施者故如是有十因緣並三藏佛觀
機益物之相。
△三拂迹中二先拂次融通拂中三初明拂迹方法。】


「有三義故知諸感應迹而非本始成故不同
故被拂故。」
△次釋拂迹方法意。】


「寂場樹下始偏圓滿故知是迹或前修後學
[026-0574a]
深淺不同故知是權中間已來拂皆方便寧
非迹耶。」
△三斥失中二初明執迹迷本次令識迹知本。】


「從本出迹豈可執迹為本拂迹顯本宜捨迹
指本。」
△次融通。】


「本迹迹本不思議一云云。」
△文後更加麄妙料簡。】


「復次或本感麤迹感妙或本感妙迹感麤俱
妙俱麤應亦如是又本感廣迹感狹或迹感
廣本感狹俱狹俱廣應亦如是但取今昔判
本迹不約麤妙廣狹也云云。」


【次分別中云復次本感迹感麤妙相對四
句者本文遠指最初實得之時所被機緣
亦有四教則三教為麤圓教為妙迹中被
機亦不出四麤妙亦爾故今不從麤妙以
判本迹但從最初名之為本當知本時麤
妙俱妙迹中麤妙俱麤廣狹可知應中四
[026-0574b]
句麤妙如文又被多世界為廣被少世界
為狹最初垂應及中間等亦有廣狹今亦
不從廣狹以判故知久成廣狹俱妙中間
今日廣狹俱麤。


○次神通中文句大同。
△初立本三初引經立本次釋三
。】


「五本神通妙者經言如來祕密神通之力又
云或示已身他身示已事他事示已身已事
者圓神通也示他身他事者偏神通也祕密
者妙也若偏若圓皆是妙也此指本時神通
非迹神通也。」
△次舉迹辨異。】


「迹通多種或言依背捨除入十四變化獲得
六通過外道勝二乘此乃三藏佛通也或言
依體法無漏慧獲得六通勝依背捨者此通
佛神力也或言束前六通為五依中道發無
[026-0575a]
漏通此六是別佛通也或言中道無記化化
禪具六通一切變化不起滅定現諸威儀語
默不相妨動寂無二理又如今經中六瑞變
土等皆是圓佛通也。」
△三拂迹中二先拂次融通初中又三先拂。】


「以三義故推諸神通迹而非本始獲近修拂
疑等如上說。」
△次料簡。】


「又四句料簡亦如上。」


【又四句料簡如上者本通麤妙迹通麤妙
以為四句本迹廣狹四句亦爾亦不以麤
妙廣狹而判本迹但取最初以之為本。

三令識迹知本。】


「然從本垂迹迹則非本拂迹顯本宜棄迹指
本。」
△次融通。】


「本迹迹本不思議一也。」


【○六說法妙中。
△初立本三初引經立本次釋三結。】
[026-0575b]


「六本說法妙者經言此等我所化令發大道
心今皆住不退我所化者正是說法令發大
道心者簡非小說也此指本時簡說非迹說
也。」


【○明迹不同中二初略例涅槃三味出牛。】


「迹說多種若依涅槃明初後兩味從牛而出
若以義推中間三味亦應從牛而出。」


【○次何者下釋釋中二先釋次問答料簡
初釋中二初舉譬次佛亦如是下正合初
文又二先緫別舉譬次若牛下略以三教
結初又二初緫次若噉凡草下別。】


「何者凡犢噉凡草但能出乳不噉忍草故不
出四味良犢調善不高不濕酒糟麥[麩-夫+弋]五味
圓滿具足在牛但聽飲噉隨𤚼而出。」


【初文言良犢不高原不下濕等者此引大
[026-0576a]
經第二破舊醫中云若是乳牛不食酒糟
酒真糟俗麥[麩-夫+弋]分別其犢調善不馳空不驟有放牧之處
不在高原涅槃亦不下濕生死飲以清水非欲濁也
不令馳走不見散也不與特牛同共一群佛不共法
飲食調適不飢空不飽俗如是乳者名為甘露秘密
藏也。】


「若噉凡草𤚼即出乳噉下忍草𤚼即出酪噉
中忍草𤚼出生酥噉上忍草𤚼出熟酥噉上
上忍草𤚼出醍醐。」


【忍草者義含多種故別出四味如文。
△次畧
以三教結。】


「若牛出五味譬漸法也牛出醍醐譬頓法也
牛出三味譬不定法也。」


【○次合中二先緫。】


「佛亦如是偏圓滿足在佛心中聽機扣擊說
[026-0576b]
則不同。」


【○次善趣下別別中二先人天四教。】


「善趣機擊出人天法輪析法機擊出二乘法
輪體法機擊出巧度法輪歷別機擊出漸次
法輪圓頓機擊出無作法輪。」


【○次五味又二初約部從教次略對四教
四佛正合五味並從牛出。】


「又兩機擊出第四第五味又一機擊出第二
味又四機擊出四味除第一味又三機擊出
二味除第一第二味又一機擊出第五味除
四味。」


【初云兩機擊出第四第五味者此華嚴中
別圓兩教此即約部從教立名餘例可知。】


「復次三藏道場所得法如乳在牛起道場即
說乳法輪通佛道場所得法如酪在牛起道
[026-0577a]
場即說酪法輪別佛道場所得法如五味俱
在牛道場起說次第五味法輪圓佛道場所
得法如醍醐在牛道場起即說醍醐法輪。」


【次文者又約當分所說不同。
△次問答料簡。】


「問大經云如食乳糜更無所須應是乳法輪
答乳有多種麤牛出乳乳則為害善犢之乳
是乳最良問乳既多種醍醐不一答經以羅
漢支佛為醍醐故知優劣此中大有義宜熟
思之。」
△三拂迹中二先拂次融通初又三初示方法次釋意三結釋。】


「例三義徃推上諸說法迹而非本始滿始說
中間被拂中間滿中間說尚皆方便況今滿
今說寧非迹耶執迹則俱失拂迹則俱解。」

次融通。】


「非迹非本不思議一也。


復次已說為迹今說為本已本今迹俱迹俱
[026-0577b]
云云或實本權迹四句云云體用乃至事理四
云云。」


【復次下復以四句分別已今故知初明已
今本迹猶是一往已迹今本如前分別已
本今迹者已本者最初也今迹者迹門是
今迹佛所說俱迹者本成已後迹門已前
為已迹今此本門亦是迹佛所說故也今
已俱本者最初為已本本門為今本權實
乃至事理四句云云者各以巳今本迹相
望為四句也如巳實今權巳權今實俱權
俱實乃至事理亦復如是但以最初為已
為本例前可知。】



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卷第二十六
[026-0578a]


音釋



盧含切
綩綖
綩音宛綖音延綩綖坐褥也

下楷切驚也


五駭切癡也
𤚼
音搆取牛乳也
[麩-夫+弋]
音弋麥皮也
[026-0578b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