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f0013 新法算書-明-徐光啟 (master)


[069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新法算書卷六十九   明 徐光啟等 撰
  交食厯指卷六
 外三差
前論交食法有東西南北髙庳三差皆生於地徑蓋以地
 為太圜之心為此界以宗動天為彼界日月在兩界之
 間因地徑之小於日大於月生彼界之視三差也今言
 外三差者於三差之外復有三差不生於日月地之三
[069-1b]
 徑而生於氣氣有輕重有厚薄各因地因時而三光之
 視度為之變易三者一曰清蒙髙差是近於地平為地
 面所出清蒙之氣變易髙下也二曰清蒙徑差亦因地
 上清蒙之氣而人目所見太陽本徑之大小為所變易
 也三曰本氣徑差本氣者四行之一即内經素問所謂
 大氣地面以上月天以下充塞太空者是也此比於地
 上清蒙更為精微無形質而亦能變易太陽之光照使
 目所見之視度隨地隨時小大不一也外三差之義振
 古不聞西史第谷於萬厯年間殫精推測鈎深索隱厯
[069-1b]
 家推重以為冠絶古今而此秘未睹至其暮年方行萬
[069-2a]
 里乃始洞徹原委尚未及著書其門人述遵遺指撰集
 論次然後交食之法於理為盡則近今十餘年事耳盖
 厯學之難言如此
  清蒙髙差
厯家測騐日月及經緯諸星積累所得其光入人目徃徃
 不依直線而至夫太隂太陽有地徑視差無怪其然也
 恒星無地徑差人測之在地面與在地心不異宜所見
 者必依直線若之何不然且兩星相距近於地平與其
[069-2b]
 相距近於天頂絶不同其各體之大小亦不同又太陽
 太隂固有地徑差其視體偏下視髙度宜少而所得者
 忽復多定望時二曜正居天地徑之兩端以理論見一
 不得見二或並見則半體而已今有時全見之何也古
 度數家見直物入水中折成曲象空水之交則有鈍角
 以此鈍角喻諸星射目之折線於理為允則近地面之
 氣可比於水天體至清可比水晶光在有氣無氣之
 交必成折角而能令諸曜之象升卑為髙也若星距頂
 愈遠所射光之折線角愈減其鈍而視髙之去實髙也愈
[069-2b]
 多蓋近地則濕氣愈厚故受蒙為甚而又實非雲霧
[069-3a]
 等有質之物且在地濁之上厯言入濁言濁中近濁/入則不見視此為異也謂之
 清蒙也因此凡測候兩星若距度線與地平平行者其
 氣所升視之巳在赤道上迨太陽近午出蒙氣之外復
 測之始以實行交於赤道為真春分秋分反是先以近
 午之實行在赤道上為真秋分迨昬測之日巳入過赤
 道而北矣視度乃復在赤道上自朝至中不能有兩春
 分自中至夕不能有兩秋分則朝夕所見皆視度非實
 度也則皆清蒙之高差也
[069-3b]
問清蒙之氣能變易太陽太隂之實度是已其言隨地隨
 時又各不同者何謂也曰第谷測定清蒙諸差太陽與
 太隂大約相等而與諸星則不等其五星所得之差又
 與恒星不等因此推知致差之因不在距地遠近其差
 大小皆氣之所為也氣厚薄時之所為也距地遠近地
 之所為也凡考七曜之蒙差皆候其高弧至於無蒙之
 處得其實度而以較於有蒙之處得其視差幾何如第
 谷所居北極髙五十五度冬至日夏至夜皆甚短其測
 候太陽之蒙差必於夏月太陽出蒙氣之上乃可得之
[069-3b]
 測恒星之蒙差又於冬月若夏測星冬測日則盡日盡
[069-4a]
 夜皆在蒙氣中無法可得而氣之厚薄冬與夏必有分
 矣故所定氣差隨之異也若論地則山阜之上蒙氣為
 在髙之距與在庳之距必小有異若不與地平平行而
 兩高弧各異者不論或正與地平/為直角或斜與地平/為斜角其在髙之
 距與在庳之距亦小有異總之星愈近於地兩距之
 實度愈少遠則愈多矣第谷之本地北極高五十五度
 有竒測定太陽太隂之蒙氣差大約相等自地平以上
 至四十餘度髙差漸少更高則無有而近地之最大差
[069-4b]
 得三十四分故太陽極近地平以地徑視差之偏庳三
 分蒙氣差之視髙三十四分相減得太陽高弧之視差
 三十一分則目視太陽將入以下周至地平見謂在上
 而其實體已全入於地太隂以最大之地徑視差六十
 三分蒙氣差之視高三十三分相減餘三十○分目視
 之見謂全没而其實體猶全在地平上也多祿某以渾
 天儀測太陽行春秋分積年所得皆以本日兩交於赤
 道遂為千古不决之疑不知者意其差在儀器儀器果
 差安得百無一合又安得悉在地平之上竟無差而在
[069-4b]
 下者乎至近世而後知為清蒙之差也第谷用器甚多
[069-5a]
 甚精諸器畢合不可謂有器差而其所得亦復如是所
 以然者太陽臨春分論實度尚在赤道南晨測之為蒙
 少平地乃多澤國尤多海濱更多葢此氣周生於大地
 之靣外規之界距地心悉等而地靣有高庳其距氣界
 各各不等此為淺深厚薄之緣正如海底有坳突之勢
 因有淺深若海水之靣恒平而已然論其恒勢淺氣所
 生之視差少深氣為多論其變淺氣或忽然増加少易
 而多深氣乃鮮有變時也萬厯十八年庚寅夏六月西
[069-5b]
 厯記月食太陽以半體出地其太隂正相對尚高二度
 入景中已多分及太隂半没而太陽已高二度出地平
 之上若以恒理論之則太陽心方出地平景心宜同時
 而入太隂之西周實入於地又當在景心入地之前今
 太陽心出矣而景心尚高二度非蒙氣所為安得此乎
 然此視高差可謂甚大則以本地近於大山之下大河
 之濱其蒙氣為厚遇夜清氣上騰凌晨更甚故也若他
 地他時未必盡同此數故治厯者當先定本地之諸曜
 蒙差叅以時令乃能立表推歩其法須累測交食之多
[069-5b]
 寡早晏斟酌定之勿謂精於本法便可隨地隨時必無
[069-6a]
 舛戾也若立差旣定而臨食時氣候忽更此則難可豫
 料然所失無幾矣此髙差惟月食累遇之若日食則二
 曜之蒙氣差大畧相等髙弧旣同鮮有變易徑可勿論
 也
  清蒙徑差
太陽全食晝晦星見恒事耳中史及西史皆數記之若太
 隂全在日與人目之間而不能盡掩日體四周皆有餘
 光厯家謂之金環或有闕如鈎或云依日月周徑本法
[069-6b]
 則不應有此何者凡此一視徑或大或等于彼一視徑
 則以此體寘之人目與彼體之間無不全受掩蔽者今
 止論太陽在其最庳全視徑為大得三十一分太隂在
 其最高全視徑為小得三十○分三十○秒其較三十
 ○秒為全徑六十分之一耳卽定朔果在此時日月以
 兩心正㑹何因四周能見太陽之邊乎或有時可/見詳下文此説是
 也然而古今所記實見實測乃復多有之如隆慶元年
 丁夘三月朔日太陽近於最高得全徑三十分太隂
 在高庳之正中得全徑三十二分三十四秒則全掩太
[069-6b]
 陽之外尚餘二分三十四秒乃西土實侯至食甚時二
[069-7a]
 曜以心正㑹見有金環又萬厯二十六年戊戌二月朔
 日太隂在最庳掩太陽復如是論地則此測在西國之
 内地前測在海濱論北極則此測髙五十度前測正髙
 四十二度論臨食時此測有雲前測無雲也雲氣雖不/掩日月亦
 能變易光曜/損益分秒而第谷專精候騐多在北海之濱北極高
 五十六度累年宻測終不見太隂盡掩太陽晝晦星見
 是則日光恒贏月魄恒縮又將疑掩之不盡為恒事矣
 迨萬厯二十八年庚子六月朔於内地北極高五十度
[069-7b]
 測得日食五分有半依本地原推正應四分較多一分
 有半則又日光縮月魄贏也又萬厯二十九年辛丑十
 一月朔日全食第谷門人於本地北極高六十餘度測
 得食甚時見金環四周皆廣一分有半太陽徑/十二分萬厯三
 十六年戊申七月朔日食西土内地北極高五十一度
 測食甚時得二分正同時向北更四度論高視差宜減
  一分猶宜見食一分而第谷門人宻測乃不見食此兩
 測者皆日先居贏且贏甚也而皆無雲綜其大都極出
 地甚髙近海或大澤食時多雲氣則日光贏測數少於
[069-7b]
 推數極出地迤庳居地平髙去水澤遠食時無雲氣則
[069-8a]
 月魄贏推數少於測數展轉推求即清蒙之氣隨地隨
 時有無厚薄不等能淺深受光於日而變易其照耀之
 勢使人目所見或增或減迄無定限也再騐之海中有
 小島其視體甚小於太陽之視徑日初出時正當其中
 平分太陽之體則石之兩旁皆顯大光若不當其中而
 石居太陽之左右則不能映蔽日光如兩相退讓而露
 太陽之全體此為何故石之蔽日隱顯之間雖以一線
 為界乃海中蒙氣極厚日之施光蒙氣受之故人目所
[069-8b]
 見日光能侵軼於本界之外也喻月魄於石體其理正
 同故蒙氣盛者全食時如石當日之正中少食時如石
 當日之左右即髙弧至於午正人目見日無横斜之線
 不能升卑為高乃地以上之蒙氣猶能承受日光使溢
 界外而展小為大月不蔽日職是故矣如圖地心為甲
            日心為丙太隂正當日目
            之中為乙月景之最中人
            目所在為己設太陽之邊
 實為丁為戊其光下照所限月景之界宜為丁甲戊甲
[069-8b]
 兩線此限外之氣皆得最光也然因乙太隂隔太陽原
[069-9a]
 光於已目目所能正見者非丁戊乃是庚辛而作己辛
 直線則目宜全不見日周之微光矣苐太陽正照之最
 光下及於月景四周之外而外氣之近地者為次徹之
 體則太陽之光借此體以侵入於月景本界之内别作
 一界線曲而向内即人目所正見為癸而癸既切景較
 遠景之處加有光焉光愈正照愈明切景之光甚似垂/線若正照然故比距遠之處加明
 焉/故景之四周從癸至壬目所見皆成日光是為癸壬
 金環癸壬所在實於空中非太陽之光果外溢至辛也
[069-9b]
 從下視之若在月之四周與太陽同天而太陽之原光
 若丁戊以外更餘辛庚一環矣但癸壬之廣狹依氣厚
 薄隨地隨時一一不同耳曽有人試以銅薄規為小圓
 形依直角線寘長竿之末退後一丈又寘一規正對前
 規與為平行後規之心開細孔以目切孔正覷前規之
 心其前規之全徑較兩規相距之遠得一千分之十以
 掩天上之弧得三十四分二十○秒與本時太隂光滿
 近最庳之全徑等則目視兩規與目視二曜大小遠近
 之比例亦等次從後規視前規理宜全掩太隂之體乃
[069-9b]
 所見者四周皆顯大光更移後規向前二尺有竒以遠
[069-10a]
 近之比例論則前規可掩弧度四十一分然而尚有微
 光也可見日月近地平固因蒙氣有視度之高庳差即
 去地平遠猶有視徑之大小差矣
  本氣徑差
金環又有二種一為虛環人目所見其内規如上圖/之癸為最
 光向外漸微至外規如上圖/之壬則似次光此為地上清蒙
 之氣所生上文所說是也一為實環若内若外悉是最
 光此所見者必為太陽原光矣所以然者太隂在最高
[069-10b]
 太陽在最卑則太隂之視徑畧小於太陽之視徑上文
 所云六十分之一者是也但實環旣為原光在太陽之
 周非復向之虛環從蒙氣中隱映而得者則人居月景
 之中何自得見之即在景之偏際亦宜見左失右何自
 得全見之曰此亦因太陽出光折照至於人目雖正在
 景中猶得見之折照之繇即非地上清蒙之氣而在空
 中之本氣前交食第一卷論月體當食顯赤色是氣景
 所生此論地靣當食而見光色是空中本氣所射其理
 一也設甲為太陽其實邊乙丙太隂在癸其實邊丁戊
[069-10b]
 人居地靣在己辛之間不能以直線見太陽所以得見
[069-11a]
 者太陽全輪旣受掩於月體為壬庚所餘庚乙實環皆
 為原光而以庚壬内規之光正照丁戊月邊過丁戊則
             折而内向以至於地面
             己辛其所繇内折者欲
             就於甲癸垂線也詳本/篇一
 卷第/五己辛以内皆為月景得界丁辛及戊己成三角形
 戊丁為底圖/未盡景末又太陽乙丙外規之光正照太隂近處為
 子丑過子丑又折入景中而相遇於寅此折甚於前折/者愈遠於垂線
[069-11b]
 愈欲急/就之也得寅己辛角形形以内為折入景中之重光人
 目在重光之中從卯辰兩交得見光環意疑在丁丑旋
 遶月輪其實則太陽之原光庚己也
問本篇首卷言凡象射次澈之體則成折線故本章言日
 光過地靣則折入於景為蒙氣故也空中本氣則甚澈
 之體何能受光而折入於人目乎曰空中本氣為甚澈
 之體此恒理也然亦有時而變如彗孛攙搶乃及客星
 等皆在列宿天中非理所宜有難究其所生之縁而實
 則恒有之今言日食有金環者大抵皆虛環也其實環
[069-11b]
 甚為希有萬一有之不得不究所從來故作此論蓋虛
[069-12a]
 環旣蒙氣所為無可疑者則實環之緣不得不在蒙氣
 之上旣在其上不得不歸之空中本氣舍是别無可推
 之理耳兹有蒙氣以上變易之徵聊足解此萬厯三十
 三年乙己八月西國北極高四十度測太隂在最庳日
 全食亦全掩原光而其四方尚餘赤光如火廣數度依
 此地論必言蒙氣所生不足疑亦無待辯矣從此向西
 北一國北極高五十餘度同時測日不全食未盡一分
 三十餘秒日周以外太隂餘分甚多而此地尚見是大
[069-12b]
 光豈兩地相遠如此尚當言蒙氣相同之故乎縱使相
 同而蒙氣距地靣極髙無過二百里此不全食之地其
 交景之頂尚在二百里以上全出蒙氣本界之外則安
                 得有本地靣
                 之蒙氣受照
                 為光且四周
 皆見乎彼所見滿景四周之光旣不為蒙氣所生必為
 空氣所生矣假如甲為太陽乙為太隂丙為地丁戊為
 蒙氣界若全食則所生金環在丁戊之四周也今不全
[069-12b]
 食之地在己其交景之頂為子亦見光此光非金環因/在日周故其理
[069-13a]
 不/二而光中甚黒則非丁戊氣所能生矣蓋目從己視太
 隂之下周庚必以己子庚線視其上周必從己壬至太
 陽辛則太陽之辛癸原光正照己目及蒙氣之界面丁
 壬丁壬之中絶無月景而丁壬等高之景全在己子庚
 直線之下安所得生光之原乎可見日四周之光必生
 於蒙氣以上必為空氣所生或近於月輪在庚子兩線
 之中或在月輪之下不遠矣
  日食晝晦星見
[069-13b]
凡前史記日食晝晦必因全食若星則不全食而見者有
 之如晨昏分中日己出己入矣明昧之交正似太陽未
 全食之光也而大星已見也又或不全食而見者有之
 故厯家下推將來雖得全食其見星與否未可豫定蓋
 見星不見星之縁不盡在於食分多因蒙氣與隂晴耳
 若食時遇氣甚清人目先見最光而習之忽爾失光雖
 日不全食亦似向晦星乃可見如從大光中暫焉入室
 見為甚闇也若食時遇氣甚厚或多雲霧則目先習是
 次光後見失光不以為異又醲厚之氣受返照之光光
[069-13b]
 亦不能甚失日雖全食未及甚晦正如浮雲在天雖太
[069-14a]
 陽已没曚曨宜盡而尚有餘明星不可見矣自此之外
 更有太陽正照斜照之緣如太陽當晨昬時斜照於地
 上氣得其正照之光則能返照地面若此時以日食絶
 正照於氣中則地無返照之光又本無正照之光安得
 不為甚晦乎故午前日食初虧至食甚時加晦生光至
 復圓時稍明午後食則反是蓋太陽愈庳愈能正照氣
 中而地得其返照之光太陽愈高愈正照於地靣而以
 有食絶其正光惟四外反有從旁斜入之次光耳又或
[069-14b]
 太隂近最高其視徑不甚大於日之視徑則太陽四周
 光曜散溢雖則全食地面之次光乃大於少食者亦多
 有之又使日食切近地平太隂㣲高於日則地靣所見
 日下周之原光雖不盡如鈎而上氣乃與日月叅相對
 絶其正照即地面絶無返照之光此時亦變為甚晦也
  推視㑹
交食第三卷求定望改實時為視時所以然者為有升度
 差也今日食以地心之實㑹改為地面之視㑹所以然
 者為有地半徑差也以地半徑差論實㑹視㑹不同上
[069-14b]
 章已詳之矣此求視㑹則依視差推算法先求日月高
[069-15a]
 弧以得高差又求高弧與黄道之交角因以得南北東
 西差次求視㑹與實㑹之時差以加以減於實㑹之時
 刻而得日月正視㑹之時刻其加減則以黄道九十度
 為限即黄平/象限
  日月距地平高弧
視差有多有寡必依太陽出地平所得高度多寡日月㑹/合若同
 高度或差一度以下其視差甚㣲故得太陽高度不必/復求太隂高度必求細率則以太陽高度查太隂高差
 先加於太陽高弧/得太隂高真度也欲求高度幾何則用定㑹即定/朔也之實
[069-15b]
 時及本時之太陽躔度先以躔度推太陽距赤道之緯
 度次以定㑹實時推其距子午圏若干詳見下文/用法中得二
 角形形有北極出地之餘弧有太陽距赤道之餘弧有
 兩弧間角為太陽距子午圏弧之相當角算得本形之
 第三弧為太陽出地高弧之餘弧也如圖甲乙丙為子
      午圏甲丁丙為地平丁戊為黄道太陽在
      庚則乙庚己為高弧壬庚為太陽距赤道
      之餘弧因得乙壬本地極高/之餘弧及壬庚太陽/距赤
 道之/餘弧兩弧及乙壬庚角太陽距子午/之相當角以推第三乙庚弧
[069-15b]
 得其餘弧庚己太陽出地平上之弧也次推高弧交黄
[069-16a]
 道之角先以升度求庚丁弧次以庚己髙弧以庚丁黄
 道弧以庚己丁直角推得庚丁己交角因以對角求南
 北東西差法如次圖設庚癸為高差辛為黄道極則辛
 癸大圏之弧以直角交黄道於壬為庚壬癸三角形先
      己得壬庚癸角而庚癸壬為餘角則全數
      與高差若壬庚癸角與壬癸南北差又全
      數與高差若壬癸庚角與壬庚東西差或
 用簡平儀求高弧可免算第其圖愈大所取太陽高度
[069-16b]
 分愈眞乃足推算視差如圖己戊辛為子午圏甲乙為
      赤道北極在丙太陽距赤道北依丁戊線
      行與行壬戊弧其理一也至戊為正午至
      丁如復至壬午前與午後同所以然者戊
      丁直線不可得度分數必用戊壬弧量度
 為凖戊壬與戊丁皆距等小圏兩弧皆小圏之弧即等/試想戊壬圏置戊丁線上與戊丙圏縱横為直角
 則得/其理如彼面之丁為己時至戊為午行至此面之丁為
 未與壬為己至戊為午復轉至壬為未其理一也次作
 丁庚直線與地平甲己線平行則得己庚弧為太陽在
[069-16b]
 己時或在未時出地平上之高弧也别有表以日食之
[069-17a]
 實時及太陽距赤道緯度查其出地平度而推兩曜高
 差又有髙弧交黄道角表以此三角形前圖之/己庚丁推算法
 用太陽髙度於太陽距黄道九十度限表中查角即庚/角
 詳本表又有南北東西差表以太隂高差及髙弧交黄
 道角依直線三角形推算因三差線小雖在天實為大/圏之弧亦可以直線句股法
 求之與三角形圎/線法所求不異
  黄道九十度為東西差之中限
地半徑三差恒垂向下但高庳差線以天頂為宗下至地
[069-17b]
 平為直角南北差者變太隂距黄道之度以黄道極為
 宗下至黄道為直角東西差則黄道上弧也故論天頂
 則髙庳差為正下南北差為斜下而東西差獨中限之
  一線為正下一線以外或左或右皆斜下論黄道則南
 北差恒為股東西差恒為句高庳差恒為弦至中限則
 股弦為一線無句矣所謂中限者黄道出地平東西各
 九十度之限也黄平象限/省曰度限舊法以子午圏為中限新厯
 以黄道出地之最髙度為中限東西各九十/度則是最高兩法皆於
 中前減時差使視食先於實食皆於中後加時差使視
[069-17b]
 食後於實食第所主中限不同則有宜多而少宜少而
[069-18a]
 多或宜加反減宜減反加凡加時不得合天多縁於此
 此限在正球之地距午不遠若北極漸高即有時去午
 漸遠時在午東時在午西大都北極高二十三度三十
 一分以上者若高二十三度三十一分以下者則日月/有時在天頂南有時在北三視差隨之今
 未及/論此獨冬夏二至度限與子午圏相合為一從冬至迄
 夏至半周恒在東居午前從夏至迄冬至半周恒在西
 居午後
問日月諸星東出漸高至午為極髙乃西下漸卑而沒
[069-18b]
 則午前午後之視差豈不分左分右漸次高庳以正午
 為中限乎曰南北差東西差皆以視度與實度相較得
 之而日月之實度皆依黄道視度因焉安得不并在黄
 道從黄道論其初末以求中限乎推太隂之食分以其
 實距黄道度為主推太陽之食分則以太隂之實距度
 先改為視距度所改者亦黄道之距度也論實望實㑹
 欲求其實時以黄道經度為主今求視㑹其所差度必
 不離黄道經度而因度差多寡求其相當之時差以得
 正視㑹理甚明矣若子午圏者赤道之中限也度限為
[069-18b]
 東西差有無多寡之限猶冬夏至為晝夜永短之限午
[069-19a]
 正時為日軌高庳之限也惟嵗惟時自宗赤極不借黄
 道之度中為限東西視差自宗黄極何乃借赤道之午
 中為限耶昔之治厯者未能悉究三差之所從生徒見
 午前食恒失於後天午後食恒失於先天故後者欲移
 而前前者欲移而後又見所移者漸向日中漸以加少
 遂疑極高至午中則無差不知黄道兩象限之自有其
 髙也亦自有其中也必如彼説以午正為東西差之中
 限設太陽實食午正遂以為無時差遂以為定朔為食
[069-19b]
 甚倘此時之度限尚在西愈西則愈有西向之差法曰
 中以東則宜減安得不見食於午前乎儻此時之度限
 尚在東愈東則愈有東向之差法曰中以西則宜加安
 得不見食於午後乎如萬厯二十四年丙申八月朔日
 食依大綂法推得初虧己正三刻食甚與定朔無異皆
 在午正初刻至期測得初虧己正一刻後天二刻此所
 謂中東宜減見食於前者也今試依新法減時則推定
 朔在午正初刻内四分四十九秒於時日月躔度在鶉
 尾宫二十九度八分四十七秒黄道中限在本宫一十
[069-19b]
 三度○一分距正午西一十八度五十九分距太陽躔
[069-20a]
 度一十六度○八分太陽定朔之高尚有五十○度查
 得太隂髙差三十八分先求髙弧交黄道角為日距度
 限弧之切線與本角若全數與髙弧之切線得視差小
 三角形内正對東西差邊之角二十○度一十一分再
 推本角之正弦與東西差若全數與髙庳差得一十三
 分○四秒為此時之東西差因此求時差得太隂行一
 十三分應為時二十四分二十六秒於法宜減故得食
 甚在午初二刻一十○分三十七秒在定朔之前也更
[069-20b]
 求初虧約用前四刻依法復求視差其時黄道度限在
 鶉尾宫初度二十○分即午後一十四度四十○分距
 太陽二十八度四十六分太陽高四十八度得太隂高
 差四十○分東西差二十四分求其視行度得四刻行
 二十一分又以開方法得太陽自初虧至食甚行三十
 一分今視行二十一分得四刻則三十一分應得五刻
 一十三分五十四秒以減食甚時得初虧在己正一刻
 内一十一分四十三秒與實測時刻宻合
 凡九十度限去子午圏不遠新舊兩厯所推之定朔不
[069-20b]
 遠則兩所得之時差亦不遠若相距遠而度限在東則
[069-21a]
 食在午前或在午後新厯所得時刻皆多於舊厯度限
 在西食在午前午後新厯所得時刻皆少於舊厯如萬
 厯三十八年庚戌十一月朔大綂厯推食甚在申初一
 刻至期實測得申初四刻先天三刻於時度限距子午
 圏二十一度○四分在東距太陽五十九度四十七分
 日月並高一十六度得太隂高差五十四分一十五秒
 從是算得東西差二十八分三十一秒應時差四刻○
 一分三十五秒依法與實時相加而實時與大統厯算
[069-21b]
 小異在未正三刻○四分得視時乃大異是繇度限在
 東加數宜多而午正為限者加數則少安得不先天也
 又萬厯三十一年癸卯四月朔日食九分二十○秒大
 綂厯推食甚在辰正初刻新厯推得在辰正三刻内此
 時度限亦在東距午正一十五度四十二分較太陽距
 正午為更近所得東西差止一十九分二十四秒應時
 差四十七分四十六秒依法宜減則實時己初一刻○
 六分改視時為辰正二刻○三分此兩食者皆所謂度
 限在東則食在午前午後新厯所得時刻皆多於舊厯
[069-21b]
 者也又其甚者若日食在正午及度限之間則宜加者
[069-22a]
 反減之宜減者反加之所失更多如崇禎四年辛未十
 月朔日食大綂推初虧未初一刻較新厯遲三刻有竒
 食甚未正初刻新厯推未初一刻内至期實測果在本
 刻内所以然者新厯以黄道九十度限為中所得時差
 與實時相減則食甚後退故合大綂以午正為中所得
 時差反加而前進去之逾遠矣蓋本日食甚實時日月
 並已過午正一十七度二十九分○一秒未至黄平象
 限六度二十二分三十九秒則度限在午西二十三度
[069-22b]
 五十一分○四秒算得東西差三分三十四秒應時差
 ○五分為減而先推實㑹在未初八分四十○秒因時
 差退減為未初一刻内三分四十○秒如是止矣若以
 子午圏為中限則本時日月過午己十七度有竒在西
 東西差既宜少而多時差又反減為加即多得時刻若
 此者就用西法算兩曜髙三十五度四十八分及其距
 午正之度能生東西差一十一分一十三秒應得差二
 十二分定朔在未初二刻○五分相加亦不得不為未
 正可見中限異同實為加時離合之根也
[069-22b]
  算視㑹必求黄道九十度限
[069-23a]
交食以黄道出地之最高度為中限固矣但限内所應加
 減者則有時差日食在九十度西時/差宜加在東宜減此實食視食之所
 繇以先後詳見/上篇故算視㑹者必先求九十度限所向何
 方乃可然求之之方不一或依常法定其宫度分或依
 簡法止推兩曜當食之時居九十度東西何方而不必
 問其宫度先以常法論設甲乙丁斜三角形甲為天頂
        乙為黄道交子午圏日月俱在丁以
        升度得乙丁弧以太陽距度得甲乙
[069-23b]
        弧查本表得其兩弧間之角以甲乙
 丙三角形内因九十度限在丙必求甲丙為垂線指九
 十度距甲頂若干更求乙丙為九十度限與子午相距
 若干則丁丙乃日月距九十度○所自有者而以先得
 甲乙弧與乙丁弧及兩弧間之角因求得時差此本九
 十度限表所繇起乃常法也第以此求之必先算日月
 高弧及高弧交黄道角等未免太煩乃簡法則惟算黄
 道何度分當九十度即此斜角三角形内徑求甲丁弧
 為日月高弧之餘弧又求甲丁乙角即高弧交黄道之
[069-23b]
 角則視差小三角形内見前五/卷三題以高弧得高差以本角
[069-24a]
 得交角及餘角而推所對之弧為南北東西差固已㨗
 若指掌矣再欲察日食在九十度限東若西亦得兩法
 一以黄道在正午度推九十度距午左右何若則以定
 朔所得太陽躔度較先所得在正午黄道度即得太陽
 在九十度限東西何方如依甲乙丁斜三角形以升度
 求乙丁弧必得何度在乙子午圏交/黄道之處使星紀宫初度或
        鶉首初度在乙乃為正九十度此外
        則以食時按極出地度求之蓋北極
[069-24b]
        髙過二十三度三十一分凡自星紀
 初度至鶉首初度黄道度在午者必九十度偏東自鶉
 首至星紀黄道度在午者反為九十度偏西而距午最
 遠者則在大火宫或𤣥枵宫隨極髙低不一亦隨宫度
 各處不一也試以極髙二十四度則九十度限距午最
 遠特一十五度耳極髙四十度則九十度限能距午二
 十四度餘宫度在九十度限亦距午漸近因而推日
 食在九十度之或東或西較較不爽也又一法以黄道交
 髙弧角求之更凖蓋本角向子午圏者在午前為鋭角
[069-24b]
 午後為鈍角則食必在九十度之東若本角午前為鈍
[069-25a]
 角午後為銳角則食必在九十度之西如此可免再求
 矣
  求視㑹復算視差之故第三
日食與九十度相近則太隂之偏東西不多所得時差於
 本食之實時不甚相遠可免復求東西差倘所食遠距
 九十度之限則太隂偏左偏右左右即/東西者必多而能變
 其實行以為視行使不再三考求何從而知故必先算
 太隂之視差化之為時差次求其視行與太陽實相距
[069-25b]
 若干則用以推東西差可得食甚至若初虧復圓總不
 外太隂之視行而得之此推歩日食者所以復算視差
  求太隂視行
定太隂東西差須得其與太陽相㑹之實度應先如在九/十度東
 應後在九十/度西乃使太隂實行即從自行可得則或二十
 八分一小時或三十○分或三十三分有竒因最髙最/庳中距不
 等/故以三率法推其度差則相應幾何時刻因與定朔加
 減之其所得時亦可於真視㑹不遠但先後㑹之度差
 必以太隂實行為主然因視差故每每移其本實行故
[069-25b]
 以實行求時差多謬而以視行求之乃凖矣法曰日食
[069-26a]
 在九十度東則較定朔前一小時食在九十度西則較
 定朔後一小時復求東西差以兩差不等之分秒或加
 或減於太隂一小時因以實行得其視行若次得之東
 西差大於先得之東西差其兩差不等之數為減若次
 得之差數小於先得數則兩差不等之數為加乃得太
 隂一小時視行也或不用一小時先於定朔算東西差
 而以實行化為時差或加或減於本時得視㑹又以視
 㑹與定朔相去不拘若干惟於此時再求東西差兩差
[069-26b]
 不等之數依前法加減之必得太隂視行時差因以復
 算真時差
假如崇禎四年辛未十月定朔在辛丑日未初八分四十
 ○秒此時順天府得東西差三分五十○秒太隂一小
 時實行為三十三分二十○秒以此算得六分五十四
 秒為時差因食在九十度東故減得未初○一分四十
 六秒即相近視㑹時也次升度先在正午自春分起為
 二百二十六度二十五分四十○秒因時差宜減一度
 四十三分則以餘升度查本表得躔度在正午者為大
[069-26b]
 火宫一十七度一十二分算得九十度在午西離二十
[069-27a]
 三度三十五分比日月距午更遠七度四十四分三十
 八秒又以太陽髙三十六度一十四分算得髙弧交黄
 道角八十四度一十七分則以餘角復得東西差四分
 五十○秒兩差不等之數為○一分因後得之差大故
 先得差内減一分實得○二分五十○秒為太隂過太
 陽之視行也前時差○六分五十四秒今以三率法依
 本視行得前東西差○三分五十○秒應九分一十九
 秒為真時差因減故算得視㑹在午正三刻一十四分
[069-27b]
 二十一秒一十五分/為一刻
  考真時差
眞時差者為太隂視行反覆推求再三加減脗與視㑹相
 合者也欲更考其實須算太隂實距太陽幾何若所得
 分數與太隂所當視㑹之東西差等則所得視㑹亦凖
 若㣲有不等則以不等之分數化為時依兩曜實相距
 之分數較之視差或大或小依法加減於前視㑹如距
 度大日食在九十度東則時差為加食在九十度西則
 時差為減如距度小則九十度東宜減九十度西宜加
[069-27b]
 分秒内可得其凖也因此再求東西差而以本視㑹時
[069-28a]
 復求九十度限與其距天頂及距太陽度因以本高弧
 及高弧交黄道角復算視差如前假如得真時差九分
 一十九秒何以知其然也因減時九十度略在前即夀
 星宫二十三度○六分距天頂五十三度四十○分距
 午二十三度三十一分較太陽復西去○八度二十一
 分算得高弧三十六度三十四分交角八十三度四十
 五分推東西差○五分一十三秒故以三率法用太隂
 實行三十三分二十○秒一小時以真時差得五分一
[069-28b]
 十○秒為太隂實距太陽分數見其與纔得之東西差
 相等則前時之時差亦凖若未等則求所差分數如前
 東西差三分五十○秒得九分一十九秒為時差此不
 等之三秒亦得七秒依前法視㑹内應減實得午正三
 刻一十四分一十四秒乃真視㑹也
  求初虧復圓俱依視差算
凡算月食推初虧復圓先以開方求其自初虧至食甚所
 行之度分若干又自食甚至復圓所行之度分亦若干
 故所推食甚前後時刻大約相等算日食則不然雖太
[069-28b]
 隂在食甚前後所行度數相等而所應之時刻鮮有不
[069-29a]
 參差者蓋視差能變實行為視行有前得之時較後得
 為多亦有後得之時較前得為多此中種種不一如圖
 甲為太陽乙丙丁皆為太隂甲乙或甲丙為兩曜視半
        徑甲丁為太隂食甚視距度則甲乙
        線之方數減甲丁線之方數其餘數
        開方得乙丁線為太隂自初虧至食
        甚所行之度與丁丙至復圓數畧相
        等但太隂行過乙丙線時除食甚正/在九十度
[069-29b]
 前後未嘗相等故求之之法必於前時以東西差求其
 視行則得初虧距食甚之時又於後時復以東西差求
 其視行乃得復圓與食甚相距之時然初虧與食甚或
 皆在九十度東則因初時之東西差大于後時之東西
 差其兩差不等之數減於太隂實行則得視行若初時
 之東西差反小於後時之東西差其兩差不等之數則
 加于太隂實行而得其視行或初虧與食甚皆在九十
 度西而初時之東西差大後時之東西差小其兩差不
 等之數用加如初時之東西差小後時之東西差大其
[069-29b]
 兩差不等之數用減與前法相反此較初虧與食甚若
[069-30a]
 較食甚與復圓皆為一理第其兩相比量俱以先東西
 差與次東西為主故求初虧則食甚為後時而求復圓
 則食甚又為前時也或前後兩時不同在九十度之一
 邊如初虧在東食甚在西則求東西差必不止食甚前
 後之兩次因九十度而中分之則一視行求其時之多
 半又一視行求其時之餘乃合之為初時至後時太隂
 視㑹所行度分矣
假如視㑹在鶉首宫初度午後正二刻距九十度西得東
[069-30b]
 西差○五分設得視行二十二分則太隂自九十度至
 本視㑹之度兩刻間視東行一十一分如前圖乙丁線
 為二十八分減一十一分所餘一十七分為太隂在九
 十度東自初虧至食甚時所行即因九十度前一小時
 以東西差得太隂視行二十一分故其行一十七分必
 須時三刻○四分乃自初食至正午此正午與九/十度同故為太
 隂所行之時并午前後時總得五刻○四分為太隂自
 初虧至食甚過乙丁線所行時也
  算日食復求太隂視距度之故第四
[069-30b]
前以實㑹而不得其視㑹則所求者在東西差乃今視㑹
[069-31a]
 真矣然何以知其所食大小之分數及以月掩日所向
 之方位乎曰此皆由於太隂視距度也故推歩者必先
 於食甚求視距度則得日應食幾何分又於初虧復圓
 求視距度則得月掩日之光在何方
  日食分數
凡推月食以太隂實距度較其半徑及地景半徑即得月
 食之分今算日食法雖同然因視度為主則必以太隂
 視距度與日月兩輪之半徑相較乃得日食分矣依法
[069-31b]
 於視徑本表查日月半徑并之減視距度為太隂掩日
 之分天度數/之分次以三率法求食之分日徑分十/分之分因先於
 食甚求太隂實距度則太隂視㑹及實㑹間之本行或
 加或減于其交周度依時差加減得視㑹時太隂交周
 度用算或查表即得距度
假如時差為三十五分二十一秒宜加此間太隂過太陽
 行一十七分五十六秒太陽本行○一分二十七秒相
 加共得一十九分二十三秒為太隂本行今設交周實
 度為五宫二十九度因時差應加則交周多得一十九
[069-31b]
 分二十三秒終得太隂食甚時實距北○一分四十一秒
[069-32a]
 次以南北視差本實距度改為視距度故凡於三差
 小三角形内考時差并求南北差乃所得為正視㑹若
 太隂距黄道北人居夏至北則實距度恒減視差為視
 距度若太陽距黄道南則視差反加於實距度為視距
  度
假如萬厯二十四年丙申歲八月朔日食厯官報應食九
 分八十六秒實測得八分强弱之間依新法算當食甚
 時太陽高五十○度○五分得太隂高差三十八分因
[069-32b]
 九十度距太陽西一十六度○八分算得高弧交黄道
 角六十八度四十八分為南北差線其對角為南北差
 得三十五分因當時太隂近交中在黄道北二十八分
 五十○秒與南北差相減得○六分一十○秒乃太隂
 視距在黄道南矣又日月兩輪半徑并得三十二分○
 五秒減視距度得二十五分五十五秒以此求食分數
 得○八分二十九秒乃與所測適合也
  日食圖說
新法以圖顯本食所向之方故上下書南北左右書東西
[069-32b]
 其繪圖則以太隂距度為主但食時先後太隂距度常
[069-33a]
 有變易或初虧距度多而復圓距度少或初虧距度少
 而復圓距度多此其故蓋因食在交處前後之不一也
 若前後離交相等則雖距度同而所向南北未免有不
 同矣故日食前後求太隂視距度必以交周所應食甚
 視距度減其自初虧至食甚所行徑度則得太隂初虧
 視距度又以加於自食甚至復圓所行徑度則得其復
 圓視距度也復求交周所應太隂食甚視距度惟查距
 度表内上下左右則得交周度及其在交前後分數○
[069-33b]
假如前萬厯二十四年食甚得視距度○六分一十○秒即
 交中後查本表右得○一度一十二分其本表上則得
 六宫乃所應視距度交周也又當時自初虧至食甚
 太隂所行徑度三十一分○七秒與交周相減得六宫
 ○度四十一分五十一秒相加得六宫○一度四十三
 分○五秒即初虧及復圓交周也依此交周復查表得
 初虧視距度○三分三十三秒而復圓得八分五十三
 秒因此畵本食圖如乙丁及丙戊兩直線以直角在甲
 相交指南北東西方乙丁為黄道甲心為太陽居其中
[069-33b]
 依前食論其太陽半徑得一十五分一十五秒較太隂
[069-34a]
       半徑畧小甲戊線則并兩輪半徑為
       三十二分○五秒因太隂食甚在辛
       甲辛乃當時視距度○六分一十○
       秒初虧在壬即乙壬與甲己相等只
       三分三十三秒復圓在庚得丁庚與
       甲癸相等共八分五十三秒而壬辛
 庚皆視距南也
 
[069-34b]
 
 
 
 
 
 
 
 
 
[069-34b]
 新法算書卷六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