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-清-葉方藹 (master)


[100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御定孝經衍義卷九十八
  庶人之孝
   用天道因地利謹身節用
 易䝉九二子克家
   臣/按一卦之中五父二子䝉二坎體繫辭言坎再
   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是于家為次子也程傳曰
   初隂暗居下民之䝉蒙而無知庶人之常也以隂
[100-1b]
   暗而至于用刑以經義律之則謂之不孝二以剛
   而得中為克家之子比對言之庶人之孝者也占
   法陽主義隂主富九二以陽居隂為能以義致富
   夫以義致富則能謹身節用以養父母者矣䝉受
   需又有養之以飲食之道也
 繋辭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
   臣/按炳文以為自古未有以牛耕者神農教民耒耜
   其動也在下之耜而所以入之者在上之耒耒耜今
[100-2a]
  謂之犂地利莫大于稼穡莫先于耒耜聖人制器
  尚象以利其氏而民服聖人之教是亦所以因地
  之利也
詩豳風七月
 孔頴達疏曰此八章皆是周公陳先公在豳敎民周
 備使衣食充足寒暑及時民奉上教知其早晚各自
 勸勉以勤事業故同我婦子饁彼南畝及嗟我婦子
 曰為改嵗此述民人之志非序先公號令之辭
[100-2b]
  臣/按七月八章皆用天之道也而晚寒晚温則因其
  地而第六章之食鬱薁烹葵菽剝棗穫稻為春酒
  皆以介眉壽食𤓰斷壺叔苴采荼薪樗乃以食農
  夫又有謹身節用之義豳民蓋無凍餒之父母矣
  而趨時應候乃一篇之大㫖故曰皆用天之道
小雅天保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羣黎百姓徧為爾德
 元儒彭執中曰日用飲食則豐富充足徧為爾德則
 孝弟忠信
[100-3a]
  臣/按此承上神之弔矣詒爾多福而言箋云神至
  者宗廟致敬鬼神至矣蓋亦尸傳神辭嘏主人言
  主人既為天所保定以孝享于先公先王神至而
  詒之多福以及于民而民豐富充足孝弟忠信也
  孝弟忠信是為能謹身豐富充足是為能節用也
  此見庶人之孝皆天子之孝使之然矣
周頌臣工篇/名嗟嗟保介維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
田三嵗曰/畬成熟也於皇來牟將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
[100-3b]
我衆人庤具/也乃錢鎛田/器奄觀銍所以/穫禾穫/也
 鄭康成箋曰急其教農趨時也
  臣/按趨時者用天之道也方暮春耳而以為銍艾
  在奄忽之間于其來牟之將熟而預以知康年之
  兆蓋勸勉之交至也已此謂上之教命使然而不
  違其教者庶人之能事也
噫嘻篇/名率時是/也農夫播厥百榖駿疾/也伐/也爾私終三十
里亦服事/也爾耕十千維耦
[100-4a]
  臣/按朱善以為終三十里欲其地之無遺利也此
  言爾私而無公田者鄉遂之法地不井授但為溝
  洫每三十里分為一部萬耦齊耕各極其望所以
  勅人之盡其力也人盡其力斯地無遺利然而鄉
  遂之異于都鄙亦因之之義也此見耕田播種庶
  人之常職而猶須殷勤戒勅使之及時趨事故知
  庶人之孝必有以成之者也
書洪範土爰稼穡
[100-4b]
 孔頴達曰鄭氏周禮注曰種榖曰稼若嫁女之有所
 生也然則穡是惜也言聚蓄之可惜也共為治田之
 事分為種歛二名耳潤下炎上曲直從革即是水火
 木金體有本性其稼穡以人事為名非是土之本性
 生物是土之本性其稼穡非本性也變曰言爰以見
 此異也六府以土榖為二由其體異故也
  臣/按董孟程言太極判而為隂陽隂陽分而為五
  行太極理也隂陽五行氣也理必寓乎氣氣不離
[100-5a]
  乎理故人生于五行者左氏言天生五材民並用
  之廢一不可然其自無而有自㣲而著至于土而
  形質廣大生物不窮故大地皆土也而其神運于
  天則為冲氣寄旺于四時言其性則不可以一言
  盡也非止于稼穡而已稼穡者以生民粒食之用
  言之變曰為爰者爰于也于是焉稼穡者也稼言
  種之穡言歛之可種可歛者土之性于是而種于
  是而歛者人之為也凡厥庶民自知耒耜以來而
[100-5b]
  致養于是土也其利溥矣土之功用及人如此之
  大而不稼不穡則土固不能自種自歛也故盤庚
  言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惰農自安不昬強/也
  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而五行生成之數終
  于土而人事起焉六府以土穀為二由其體異五
  行以土穀為一是其用同也然則土爰稼穡亦責
  此凡厥庶民因地之利而已推之水之可以灌溉
  火之可以烹餁木金之可以斵削鎔範以為宫室
[100-6a]
  器用亦因其自然之利而以人為為之者也是故
 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而後無非人事矣此九疇之
  所以叙彛倫而皇極一章又為九疇之本也
酒誥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聰聽祖考之
彞訓
 孔頴達曰文王之教小子者不但身自敎之又化民
 使自敎其子弟惟教其民曰惟我民等當敎道子孫
 小子今土地所生之物皆愛惜之則其心善矣以愛
[100-6b]
 物則不為酒而損耗故也既父祖禀文王之教以化
 其子孫而子孫能聰審聽用祖考之常訓愛物以戒
 酒
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長肇牽車
牛逺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
 蔡沈傳曰嗣續純大肇敏服事也言妹土民當嗣續
 汝四肢之力無有怠惰大修農功服勞田畝奔走以
 事其父兄或敏于貿易牽車牛逺事賈以孝養其父
[100-7a]
 母父母喜慶然後可自洗腆致用酒洗以致其潔腆
 以致其厚也
  臣/按此正謹身節用之義也服賈依蔡傳别是商
  賈之民新安陳櫟依二孔氏以為先用心于黍稷
  餘力始從事于服賈也孔傳云農功既畢始牽車
  牛載其所有求易所無逺行賈賣用其所得珍異
  孝養其父母其父母善子之行子乃㓗厚致用酒
  養也故蔡訓肇為敏二孔氏訓肇為始唐孔氏曰
[100-7b]
  若當農功則有所廢故知既畢乃行故云始牽車
  牛葢父母之心欲家之富若非盈利雖得其養有
  喪家資則父母亦所不善今勤商得利富而得養
  所以善子之行也此解與愛土物之義為切以經
  謹身節用是庶人之孝愛土物是節用而即以致
  心臧其謹身為可知矣前既嚴于酒禁而此復敎
  之以如此乃可用酒者豳風為此春酒以介眉壽
  酒是養老之助故養厥父母則當用酒也必如此
[100-8a]
  乃可用酒則用之有節始終唯一土物愛厥心臧
  之義云爾
無逸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
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
  臣/按疏釋稼穡艱難云民之性命在于榖食田作
  雖苦不得不為寒耕熱耘沾體塗足是稼穡為農
  夫艱難之事然是小人之分當然亦其所恃以為
  生者也雖艱難奚得而辭故曰民生于勤勤則不
[100-8b]
  匱今其父母以勤勞稼穡乃能致富其子乃不知
  其勞為逸豫游戱叛諺不恭之事則既欺誕其父
  母又出此無所聞知之言以輕侮之是正謹身節
  用之反也故孔傳以為此小人之不孝者也
禮記王制庶人無故不食珍
  臣/按集説云珍之名物見于内則蓋珍有八皆養
  老之具故内則言養老而繼列八珍之名物第一
  淳熬也第二淳母第三曰炮第四取豚若牂也第
[100-9a]
  五擣珍也第六漬也第七熬也第八肝膋也庶人
  惟得以此洗腆致飬其父母而已不得用為常食
  也蓋侈靡始于飲食故以戒庶人使知節也然曰
  八十常珍則養老之中又自隨年為品制非一槩
  珍竒美食尋常使有也
食節事時
 陳澔曰食節則無不足之患事時則無不及之物
  臣/按無曠土則地無遺利無游民則人無遺力地
[100-9b]
  無遺利人無遺力則所入者多所藏者富恐其或
  至于奢侈驕逸以減貲産而䝉恥辱故居民之道
  又在于節其食時其事然後使公賦既充私養不
  闕也
庶人耆老不徒食徒食謂無/羞而食
 應氏曰非人各有養而俗尚孝敬安能使在家無徒
 食之老
  臣/按内則羹食自諸侯以下至于庶人無等以羹
[100-10a]
  與食人所日用惟稱有無然則庶人常食惟羮食
  老年乃有脯膾之屬也節于少者乃有以養其老
  者又恐其過于儉嗇而老者或至無羞而食也故
  前言庶人無故不食珍此又言庶人耆老不徒食
  此一句與内則同文王制言王者定經制厚風俗
  而人知孝養其父母與内則之后王命冢宰降德
  于衆庶兆民皆是以孝治天下也
周禮天官冢宰大宰之職一曰三農生九穀二曰園圃
[100-10b]
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澤之材四曰藪牧養蕃鳥獸
  臣/按三農生九榖者原隰及平地之民也高平曰
  原下濕曰隰原及平地可種黍稷粱豆之類隰中
  可種稻麥及苽也此于大司徒所頒下民之職事
  為一曰稼穡也園圃毓草木者田畔樹菜蔬果蓏
  此為二曰樹藝也若在山澤之民所作事業材木
  而已故曰虞衡作山澤之材此為作材也在藪牧
  之民使之長養蕃滋鳥獸亦其事業也故曰藪牧
[100-11a]
  養蕃鳥獸此為四曰阜蕃也此皆各因其地以為
  職事以盡其利也農為首是為本業而山澤藪牧
  之民亦各出其力以勤生而致養故居九職之前
  其百工商賈次之嬪婦次之臣妾又次之至于轉
  移職事之閒民則不營已業為人傭賃庶人之賤
  非其父母之所樂得以為子者也
地官司徒大司徒之職辯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以
敎稼穡樹蓻
[100-11b]
  臣/按此言十二壤之物所植之種各有所宜茍違
  其壤其生不蕃故敎民稼穡樹蓻必因其地之利
  也司徒教養萬民者此庶人之因地之利亦司徒
  教之教之各盡其利以養其父母而後孝友之行
  亦自此而興也
冬官考工記司空篇亡河間獻/王録此以備其數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
辯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
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
[100-12a]
  臣/按庶人惟三農為多而庶人所包者衆不僅兼
  府史胥徒而言也百工皆餼廪于官者然其稱事
  而食亦如府史胥徒之禄以耕者之所獲為差耳
  商旅鄭注販賣之客蓋行商旅與處賈為客此直
  云商旅如書肇牽車牛逺服賈則是稼穡之暇以
  有易無農得兼商也而又冇賈田賈亦得而耕也
  庶人章疏專主農夫而包府史胥徒惟不及工商
  既是包府史胥徒何獨不得包工商也况如下文
[100-12b]
  所云百工之事亦合天時地氣材美工巧而後為
  良者乎彼商旅之通四方之珍異亦因地之利而
  貿遷之也夫工商則猶夫人之子也勤力以致養
  于農奚異焉
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
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橘踰淮而
北為枳鸜鵒不踰濟貉踰汶則死地氣然也鄭之刀宋
之斤魯之削呉越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
[100-13a]

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石有
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
  臣/按此百工之事所以用天之道因地之利也古
  之百工皆在官府造作而粤鎛燕函之四者國不
  置官以夫人而能為之也夫人而能為之農亦有
  兼工者矣其或以工巧而守之世者又有率父教
  述父事之孝也
[100-13b]
國語周語民用莫不震動恪恭于農修其疆畔日服其
鎛不懈于時財用不乏民用和同
  臣/按此虢文公諌宣王不籍千畝而論務農之效
  也王行而庶民畢從王耕而庶人終畝王饗而庶
  人終食既而徧戒百姓紀農協工自農師以上至
  宗伯以次徇行王又率公卿大夫親行農也民安
  得不為之震動恪恭乎然其道在于順時及事故
  大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陽氣俱烝土膏其動
[100-14a]
  弗震弗渝脉其滿𤯝榖乃不殖而稷之戒百姓者
  曰隂陽分布震雷出滯土不備墾辟在司冦蓋聖
  人之重天道而教民之用之也修疆服鎛不解于
  時是民之能用天之道矣
魯語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
  臣/按此公父文伯之母敬姜之言也明動晦休是
  小人勞力之事猶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亦用天
  之道也然其民之不材嚮義又係于土之沃瘠非
[100-14b]
  土之沃瘠能使必爾也故處沃土而能勞處瘠土
  而不匱亦善于因地之利也
齊語今夫農羣萃而州處察其四時權節其用耒耜枷
拂也所/以繫草所銜切大鐮/所以芟草及寒擊菒藁同枯/草也除田以待時
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時而時雨既至挾其槍樁/也
鐮/也鎡/基鉏/也以旦暮從事于田野脱衣就功首戴茅
䔲笠/也身衣襏襫蓑薜/衣也霑體塗足暴其髪膚盡其四肢
之敏以從事于田野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
[100-15a]
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
能夫是故農之子恒為農
  臣/按此管子之言聖王之所以處四民而處農就
  田野者也首言察其四時而繼曰及寒曰待時耕
  曰待時雨曰旦暮從事蓋皆察其四時之意察其
  四時所以用天之道也農之子恒為農是則小人
  艱雞稼穡而其子又知稼穡之艱難者矣此于聖
  王以孝教天下之大㫖固以無倍獨其所謂士鄉
[100-15b]
  十五工商之鄉六而農不在二十一鄉之數則兵
  農分而古法壞自此始也
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
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
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
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鬭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
  臣/按陳櫟言五不孝之序從輕漸説至重蓋與酒
  誥所云正相反皆是不能謹身節用之故也惰其
[100-16a]
  其四肢則是不嗣股肱之力而奔馳以藝黍稷牽
  車牛也博奕好飲酒是沉湎無度不愛土物也如
  此則厥心不臧以貨財私其妻子而已此三不顧
  父母之養者始則不能顧養繼則不暇顧養究則
  不肻顧養自然之勢也如是則至于從耳目之欲
  而放蕩于禮法之外為下流不肖以辱其親好勇
  鬬狼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亦必爾也酒誥
  言誕惟厥縱淫佚于非彛用燕喪威儀又言厥心
[100-16b]
  疾很不克畏死蓋商受之失德而其民化之必有
  甚焉文王作罰刑兹無赦世俗以此相戒蓋亦古
  之遺訓與
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上次
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
其禄以是為差
 朱熹集註曰勤者為上農其所収可供九人其次用
 力不齊故有此五等庶人在官者其受禄不同亦有
[100-17a]
 此五等也
  臣/按天有旱潦地有肥磽故嵗有四鬴三鬴二鬴
  地有不易一易再易而又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數
  一家男女七人以上則授之以上地六人授之以
  中地五人以下授之以下地未嘗不量民之力也
  如是猶有此五等之差則是不能用天道與能用
  天之道非由天有旱潦也不能因地利與能因地
  之利非由地有肥磽也故此所獲之多少皆農夫
[100-17b]
  之自為多少而已府史胥徒以事之煩簡為禄之
  多少亦以其任事之材力所及自為多少而已為
  農夫者一舉足而不忘養父母則必不欲好逸而
  憚勞為府史胥徒者一舉足而不忘養父母則必
  不欲避煩而就簡此班禄之制所以教孝者豈其
  微哉
漢樊重世善農稼好貨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財
子孫朝夕敬禮常若公家其營理產業物無所棄課役
[100-18a]
童𨽻各得其宜故能上下勠力財利數倍至乃開廣舊
土三百餘頃其所起廬舍皆有重堂高閣陂渠灌注又
池魚牧畜有求必給常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
積以嵗月皆得其用向之嗤者咸求假焉貲至巨萬而
賑贍宗族恩加鄉閭外孫呉氏兄弟爭財重恥之以田
二頃解其忿訟縣中稱美推為三老年八十餘終其素
所假貸人間數百萬遺令焚削文契債家焚者皆慚爭
徃償之諸子從勅竟不肻受
[100-18b]
 范曄論曰昔楚襄王問陽陵君曰君子之富何如對
 曰假人不德不責食人不使不役親戚愛之衆人善
 之若乃樊重之折契止訟其庶幾君子之富乎分地
 以用天道實廪以崇禮節取諸理化則亦可以施于
 政也與夫愛而畏者何殊間焉
  臣/按范氏之論當矣傳曰君子富好行其德其重
  之謂乎非因天道因地利則無以致富非謹身節
  用則無以守富也重之長享其富擬于封君矣建
[100-19a]
  武以後樊氏侯者凡五國重之餘祉施于子孫豈
  不盛哉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
南史孝行傳論曰自澆風一起人倫毁薄蓋抑引之敎
道俗所先變里旌閭義存勸奬是以漢世士務修身故
忠孝成俗至于乘軒服冕非此莫由晉宋以來風衰義
缺刻身勵行事薄膏腴若使孝立閨庭忠被史策多發
溝畎之中非出衣簮之下以此而言聲教不亦卿大夫
之恥乎
[100-19b]
  臣/按南史孝義傳五十六人龔頴劉瑜賈思郭世
  通嚴世期呉逵潘綜張進之丘傑師覺授王彭蔣
  恭徐耕孫法宗范叔孫卜天與許昭先余齊人孫
  棘何子平崔懷順王虚之呉慶之蕭叡明公孫僧
  逺呉欣之韓係伯丘冠先孫淡華寳解叔謙韓靈
  敏劉渢封延伯呉達之王文殊樂頤之江泌庾道
  愍滕曇恭陶季直沈崇傃荀匠吉翂甄恬趙拔扈
  韓懷明禇修張景仁陶子鏘成景儁李慶緒謝藺
[100-20a]
  殷不害司馬暠張昭其他或以事行比類相從或
  以父子兄弟相及及蕭矯妻羊等通數十人大約
  在仕宦之籍者什二三耳其他里閭溝畝之間謹
  身以立名節發人視聽光于載籍為多也為庶人
  者足以勸為士大夫者抑可愧也夫臣既録其行
  誼尤著者附于愛敬之條而録傳序于此以不没
  其姓名後倣此臣又按班范前後書及陳志紀孝
  行則間見于各傳之中無專目也自李延壽始以
[100-20b]
  孝行立篇唐修晉書義兼孝友後世因之序時代
  則始自晉也但晉書所載十有四人李密盛彦夏
  方王裒許孜庾袞孫晷顔含劉殷王延王談桑虞
  何琦呉逵登仕版致通顯者衆矣其誦詠自娯辟
  命屢致者則徴仕也若躬履壟畝親執傭賃者王
  談呉逵二人而已事並載愛親卷中其叙所謂蓻
  黍之勤采蘭之詠亦用天分地謹身節用者所得
  盡其道者矣
[100-21a]
北史孝行傳序云孝經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
之行也論語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
人之本與吕覽曰夫孝者三皇五帝之本務萬事之綱
紀也執一術而百善至百邪失天下順者其惟孝乎然
則孝之為德至矣其為道逺矣其化人深矣故聖帝明
王行之于四海則與天地合其德日月齊其明諸侯卿
大夫行之于國家則永保其宗社長守其禄位匹夫匹
婦行之于閭閻則播徽烈于當年揚休名于千載然而
[100-21b]
淳源既徃澆風愈扇禮義不樹廉恥莫修若乃綰銀黄
列鐘鼎立于朝廷之間非一族也積龜貝實倉廪居于
閭巷之内非一家也其于愛敬之道則有未能備焉哀
思之節罕有得其中焉斯乃詩人之所以思素冠孔子
之所以責衣錦也且生盡色養之方終極哀思之地厥
迹多緒其心一焉長孫慮等闕稽古之學無俊偉之才
或任其自然情無矯飾或篤于天性勤其四體並竭股
肱之力咸盡愛敬之心自足膝下之歡忘懷軒冕之貴
[100-22a]
不言而化神人通感雖或位登台輔爵列王侯禄積萬
鍾馬跡干駟死之日曾不得與斯人之徒𨽻齒孝之大
也不其然乎按魏書列趙琰長孫慮乞伏保孫益德董
洛生楊引閻元明呉悉達王續生李顯達倉跋張昇王
崇郭文恭為孝感傳周書列李棠栁檜杜叔毘荆可秦
族皇甫遐張元為孝義傳隋書列陸彦師田德懋薛濬
王頒田翼楊慶郭世俊鈕因劉仕儁郎方貴翟普林李
德饒華秋徐孝肅為孝義傳今趙琰李棠栁檜杜叔毘
[100-22b]
陸彦師李德饒入别傳及其家傳其餘並從此編緝以
備孝行傳云
  臣/按北史孝行傳叙大概抑鐘鼎之怙侈敦里閻
  之素節彰善表㣲責備賢者其間如乞伏保閻元
  明王崇郭文恭王頒楊慶鈕因翟普林常仕宦其
  餘十八人者皆庶人之孝者也其或踰禮過中為
  所難繼要其制行之高非由激勸處約之久卒無
  變渝斯亦謹身節用之極則也
[100-23a]
唐書孝友傳序曰唐受命二百八十八年以孝弟名通
朝廷者多閭巷刺草之民皆得書于史官萬年王世貴
長安嚴待封涇陽田伯明華原韓難陀華州王瞿曇鄭
縣卒法汪郭士舉張長郭士度鄭迪栁仁忠能君德劉
崇甘元爽韓子尚韓思約下邽張萬徹朝邑申屠思恭
吕昻鶉觚張元亮靈臺孫智和新平馮猛將宜川司馬
芬洛交周崇俊洛川何善宜博陵崔定仁冀州燕遺倩
貝州馬衡滄洲鄭士才清池孫楚信劉賢渤海邊鳯舉
[100-23b]
瀛州朱寳積樂陵蘇㐲念邯鄲章徴鷄澤馮仁海郭守
素文安董相武邑王達多張丘感張藝朗暨孫師才張
義節沙河趙君惠南樂谷感德魏縣毛仁武城茹智達
厯亭王師威李肆仁臨河李文綢湯隂后斥奴鼓城彭
思義陳屺田堤岳太原盧遺仁王知道蒲州賈孝才解
縣衛元表南嶽張利見安邑曹文行孫懷應相里志降
楊王操邵元同張衡曹存勲李文褒董文海李文秀張
仙兒張公憲虞鄉董敬直河東張金城吕神通吕雲吕
[100-24a]
志挺吕元光趙舉張祐姚熾張師德馮巨源杜山藏河
西郭文政伊闕任仲濟源榮璧汴州張士巖陳留家師
諒董允恭尉氏楊思貞中牟潘良瑗暨子季通陽武時
惠珣封丘楊嵩珪許田李頤道胙城蔡洪石善雄暨孫
彦威朗山胡君才徐州皇甫恒彭城尹務榮荆州劉寳
長壽史摶益州焦懷肅郭景華郪縣曹少微涪城趙烟
資陽趙光寓黄昇梓潼馬冬王秦舉王與嗣依政樊漪
巴西韋士宗文博熒暨子詮南鄭李貞古巢縣張進昭
[100-24b]
萬載廖洪南陵蘇仲方鄱陽張讚樂平謝惟勤沈普姜
崌上饒鮑嘉福虞鎔真句容張常洧弋陽張球李營暨
子凝孫楚貴溪黄舟建昌熊士贍臨江袁鳴贛縣謝俊
餘杭何公弁章成緬方宗建德何起門桐廬祝希進諸
暨張萬和蕭山李渭許伯㑹戴恭兪僅信安徐知新徐
惠諲東陽應先唐君祐睦州許利川建陽劉常邵武黄
亘張巨籛呉海泉山王嘉猷永泰王奭皆事親居喪著
至行者萬年宋興貴奉先張郛灃陽張仁興櫟陽董思
[100-25a]
寵湖城閻旻高平雍仙高湖城閻酆正平周思藝張子
英曲沃張君密秦德方馬元撡李君則太平趙德儼隴
西陳嗣北海吕元簡經城宋洸之單父劉九江無棣徐
文亮樂陵呉正表河間劉宣董永安邑任君義衛開龍
門梁神義賀見渉張竒異鄭縣王元緒冦元童舒城徐
行周睦州方良琨桐廬戴元益高安宋練涇縣萬晏弋
陽李植繁昌王丕皆數世同居者天子皆旌表門閭賜
粟帛州縣存問復賦税有授以官者唐時陳藏器著本
[100-25b]
草拾遺謂人肉治羸疾自是民間以父母疾多刲股肉
而進又有京兆張阿九趙言奉天趙正言滑清泌羽林
飛騎啖榮禄鄭縣呉孝友華隂尹義華潞州張光玼解
縣南鍜河東李忠孝韓放鄢陵任客奴絳縣張子英平
原楊仙朝樂工叚日昇河東將陳沙襄陽馮子城固雍
孫八虞鄉張抱玉骨應秀榆次馮秀誠封丘楊嵩珪劉
浩清池朱庭玉弟庭金繁昌朱&KR3525歙縣芮左干牛薛鋒
及河陽劉士約或給帛或旌表門閭皆名在國史善乎
[100-26a]
韓愈之論也曰父母疾亨藥餌以是為孝未聞毁支體
者也茍不傷義則聖賢先衆而為之是不幸而且死則
毁傷滅絶之罪有歸矣安可旌其門以表異之雖然委
巷之陋非有學術禮義之資能忘身以及其親出于誠
心亦足稱者故列十七八焉廣明後方鎮凌法跨地千
里事不上聞孝弟篤行之士旌命所不及載小説者名
字不叅見他書不可録若李知本張志寛之屬承上順
下有禮讓君子風故輯而序之
[100-26b]
  臣/按唐書孝友傳序分列三等一是事親居喪著
  至行者一是數世同居者一是刲股療疾者此皆
  廣明以前匹夫單人名垂國史者也列傳二十五
  人李知本張志寛劉君良王少元任敬臣支叔才
  程袁師武𢎞度宋思禮鄭潛曜元讓裴敬彛梁文
  貞沈季詮許伯㑹陳集原陸南金張琇侯知道許
  法慎林攢陳饒奴王博武萬敬儒章全益知本夏
  津令敬臣舉孝廉授著作局正字終太子舍人𢎞
[100-27a]
  度相州司兵參軍思禮蕭縣主簿潛曜尚主厯太
  僕光禄卿讓擢明經後拜司議郎敬彛陳王府典
  籖後以著作郎兼修國史厯中書舍人太子左庶
  子伯㑹舉孝廉衡陽博士集原世為酋長厯右豹
  韜衛大將軍南金大常奉禮郎攢福唐尉其十四
  人者或以孝友拜官要皆庶人也録其人以成其
  立身揚名之志又以見庶人之孝非由郡縣之上
  聞朝廷之旌命雖稗官野史或能記載而國史且
[100-27b]
  無從考信輯採焉故聖人治天下必自教孝始矣
  其張琇傳連類復父讎者八人詳愛/親條臣竊以為復
  仇之事賢于割股人子不幸而處此則固損軀命
  而遂其志矣豈復計活理哉故割股可旌則復仇
  宜矜也經言庶人之孝用天因地謹身節用以養
  父母此宜若無甚難得而後世所旌者徃徃居喪廬
  墓著其哀感或則割股復仇出于生人之至變惟
  數世同居者或庶幾經所云乎
[100-28a]
杜生者頴昌人不知其名縣人呼為杜五郎所居去縣
三十里有屋兩間與其子並居前有空地丈餘即為籬
門生不出門者三十年黎陽尉孫軫徃訪之自陳村人
無所能官人何為見顧軫問所以不出門之因笑曰以
告者過也指門外一桑曰憶十五年前亦曾納凉其下
何謂不出但無用于時無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
哉問所以為生曰昔時居邑之南有田五十畝與其兄
同耕迨兄子娶婦度所耕不足贍乃盡以與兄而攜妻
[100-28b]
子至此䝉鄉人借屋遂居之唯與人擇日又賣醫藥以
給饘粥亦有時不繼後子能耕荷長者見憐與田三十
畝使之耕尚有餘力又為人傭耕自此食足鄉人貧以
醫術自業者多念已食既足不當更兼他利由是擇日
賣藥一切不為時盛寒布袍草屩室中&KR1102然而氣韻間
曠言詞精簡葢有道之士也問其子之為人曰村童也
然質性甚淳厚不妄言不敢嬉唯間一至縣買鹽酪可
數行跡以待其歸徑徃徑還未嘗旁遊一歩也軫嗟歎
[100-29a]
留連久之乃去
  臣/按杜生推田以讓其兄及其子能耕則不復為
  擇日賣藥惟恐奪鄉人之利又能敎其子淳朴無
  他其于謹身節用之義庶乎無愧父子兄弟之間
  愛敬可風也
宋史孝義傳序曰冠冕百行莫大于孝範防百為莫大
于義先王興孝以敎民厚民用不薄興義以敎民睦民
用不爭率天下而由孝義非履信思順之世乎太祖太
[100-29b]
宗以來子有復父仇而殺人者壯而釋之刲股割肝或
見慶賞至于數世同居輙復其家一百餘年孝義所感
醴泉甘露芝草異木之瑞史不絶書宋之敎化有足觀
者矣
  臣/按史之立孝義傳也所以表彰庶人之孝也然
  其間亦有登第通籍者在焉至于委巷細民刲股
  探肝復仇代獄聚族世居負土廬墓旌其門閭賜
  以粟帛生有徵舉死猶贈䘏敎孝之道于是乎廣
[100-30a]
  矣劉孝忠吕昇王翰羅居通黄德輿齊得一李罕
  澄邢留神沈正許祚李琳田祚惠從順趙廣鄭彦
  圭兪雋張文裕張巨源劉芳瞿景鴻陳偘褚彥逢
  彭程陳兢洪文撫董道明郭琮顧忻朱泰成象陳
  思道方綱劉斌樊景温榮恕旻何保之李玼侯義
  王光濟李祚裘承詢孫浦常元紹王美董孝章高
  珪朱仁貴邢濬趙祚楊榮趙友李居正張可象張
  珪崔諒王覺曹遵童升樊可行元守全段德張仁
[100-30b]
  遇王子上瞿肅王世及李宗祐萬閏汪政李耕竇
  益張化基閻用和楊忠義常真真子晏次子守規
  王洤李繼成胡元興姚宗明毛安輿李訪支漸鄧
  宗古沈宣蘇慶文臺亨仰忻趙伯深彭瑜楊慶陳
  宗郭義申世寧茍與齡王珠顔詡鄭綺其姓名也
  要其行誼或于經義無可附麗惟數世同居或庶
  幾乎古矣雖然古之世后王命冢宰降德于衆庶
  兆民也大司徒以鄉三物敎萬民也如是而責以
[100-31a]
  過情害義斯可耳茍執訓之理未宏汲引之途多
  闕而匹夫單人有能為是者雖不應經義其可使
  之冺没乎惟夫士君子之所以立身揚名則有不
  止於是其先已登第通籍之人不列於是傳可也
金史孝友傳序曰孝友者人之至行也而恒性存焉有
子者欲其孝有弟者欲其友豈非人之恒情乎為子而
孝為弟而友又豈非人之恒性乎以人之恒情責人之
恒性而不副所欲者恒有焉有竭力於是豈非難乎天
[100-31b]
生五榖以養人五穀之有恒性也服田力穡以望有秋
農夫之有恒情也五穀熟人民育豈異事乎然以唐虞
之世黎民阻饑不免以命稷百姓不親五品不遜不免
以命契以是知順成之不可必猶孝友之不易得也是
有年大有年以異書于聖人之經孝友以至行傳於厯
代之史劭農興孝之敎不廢於厯代之政孝弟力田自
漢以來有其科章宗嘗言孝義之人素行已備雖有希
覬猶不失為行善庶幾帝王之善訓矣
[100-32a]
  臣/按金史孝友傳僅六人而陳顏孟震劉政皆庶
  人也分見愛敬條
元史孝友傳序曰世言先王没民無善俗元有天下其
敎化未必古若也而民以孝義聞者蓋不乏焉豈非天
理民彛之存於人心者終不可冺與上之人茍能因其
所不冺者復加勸奬而興起之則三代之治亦可以漸
復矣今觀史氏之所載其事親篤孝者則有臨江劉良
臣汴梁陳同善同官強安瀋州高守質安豐高澤鞏昌
[100-32b]
王欽修武員思忠楡縣王士寧汝南朱友諒泉州葉森
寧陵吕德汲縣劉淇建昌鄭佛生堂邑張復亨保定邢
政寧夏趙那海臨潼任居敬隴西周慶徐德興汝寧李
從善華州要敬色目氏實迪其居喪廬墓者則有太原
王構萊州任梓平灤王振北京張洪範登封王佐下蔡
許從政張鐩富平王賈僧鄭州段好仁趙璧薛明善張
齊汴梁韓榮劉斌張裕何泰史恪高成鄧孝祖李文淵
杜天麟張顯祖涇陽張國祥延安王旻東昌張翬永平
[100-33a]
梁訥高唐鄭榮劉居敬同州趙良南陽周郁陳介劉權
大同高著江東毛翔歸德葛祥張德成張遜王珪劉弼
汲縣徐昌祖真定宋貞王世賢晉寧史貴保定耿德温
張行一賈秉實張朂汝南王宗道孫裔瓜爾佳天祐趙州
趙德隆安豐王德新石思讓翼寧何漙大都王麟李簡
華隂李寧屈秀懷慶侯榮丁用郭天一耀州王思中牟
閻讓曹州鄧淵吕政徐州胡居仁張允中衞輝王慶福
建朱虞龍隨州高可燾濟寧魏鐸武康王子中淮安翟
[100-33b]
諟汶上趙恒須城許時中衡山歐陽誠復江陵穆堅薊
州王欽定陶元顯祖絳州姚好智宿州孫克忠集慶傅
霖濟南宋懷忠牟克孝汝寧張郁泉州黄道賢谷城王
福解州靖與曾般陽戴貞兗州王治沔陽徐勝祖興中
舒穆嚕昌齡峽州秦桂華䝉古色目氏納喇丹伊實滿海
住阿哈瑪特拜珠茂巴爾永隆特穆爾索珠唐古特揚濟
克李多羅岱塔塔森岱爾其累世同居者則有休寧朱振
雷池州方時發河南李福真定杜良華州王顯政建寧
[100-34a]
王貴甫句容王榮周成鄢陵夏全保定成珪開平温義
大同王瑞之平江湯文英鄜州員從政江州范士竒涇
州李子才宿州王珍其散財周急者則有河南高顔和
台州程逺大潭州湯居恭李孔英建康湯大有吉州劉
如翁嚴用父高唐孟恭松江管仲德章夢賢夏椿北陵
陳一寧中興傅文鼎永州唐必榮濟南李恭寧夏何惠
月天子皆嘗表其門閭或復其家故援唐史之例具列
姓名于篇端擇其事蹟尤彰著者復别為之傳云
[100-34b]
  臣/按旌閭給復所以彰匹夫單人而興起教化者
  也前史孝友傳為例未純故有身為士大夫而亦
  以一行與齊民並稱者今元史所載篇端備録諸
  人姓名則從唐書之例按其間别為立傳者考其
  事蹟皆庶人也其人則為須城王閏莆田郭道卿
  興平蕭道壽翼城郭狗狗延長張閠汶上田改住
  山丹甯猪狗句容樊淵杞縣劉德泉邵武郭回懷
  孟楊一唐州趙毓太平胡光遠畨禺陳韶孫大名
[100-35a]
  李茂廬江羊仁新建趙一德安塞王思聰特古斯
  氏徹徹長泰王初應浦江鄭文嗣福寧王薦遼陽
  郭全偃城丁文忠蘭陽扈鐸大寧孫秀實扶風趙
  榮蒲城呉好直遂安余丙鎮江徐鈺洧川尹莘武
  平劉廷讓霍丘張旺舅華州張思孝邳州杜佑長
  壽丹徒孫瑾偃師張恭齊河訾汝道歸信王庸臨
  江黄贇餘姚石明三臨湘劉琦中牟劉源麗水祝
  公榮密縣胡伴侣延安王士𢎞洛川何從義固安
[100-35b]
  哈達齊建昌高必達漁陽曾德曲沃靳昺泉州黄
  道賢邳州史彦斌上髙李明德膠州張緝容城魏
  敬益新建湯霖新昌石永延安劉思敬晉安吕祐
  瑞安周樂皆有傳司馬遷有言天下君王至於賢
  人衆矣當時則榮没則已焉彼以衆庶兆民之不
  勝數而百年之間垂之史冊者若而人可不謂榮
  乎哉先王之世彰善癉惡旌别淑慝表厥里居其
  政教之及於後人者不逺矣
[100-36a]
   以上庶人之孝
 
 
 
 
 
 
 
[100-36b]
 
 
 
 
 
 
 
御定孝經衍義卷九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