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-清-葉方藹 (master)


[006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御定孝經衍義卷四
  衍至德之義
   禮
 易乾文言曰亨者嘉之會也 嘉會足以合禮
  朱熹曰春天發生萬物未大故齊到夏時洪纖高下
  各各暢茂其在人則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事事物物
  大大小小一齊到恰好處所謂動容周旋皆中禮
[006-1b]
   臣按此言乾以亨之德通暢萬物使嘉美會聚而
   君子嘉美萬物之所會聚以法天之亨也蓋百行
   萬善皆原于孝則孝乃嘉美之會聚君子盡敬于
   己之親而不敢慢于人親疎厚薄尊卑大小皆有
   情文以相接德既充實則動而與禮合也故孝為
   禮之本
 書堯典虞書/篇名曰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
 于上下
[006-2a]
 朱熹曰堯欽明文思是本領能敬故能明能明故文
 理詳察燦然可觀而其間意思自是深遠而皆本于
 自然不出于勉强信恭而能讓也
  臣/按經曰禮者敬而已矣欽則敬之主于中者恭
  讓則敬之見于外者由其本于天性之嚴故無所
  勉强所敬者寡而所悦者衆故光被四表格于上
  下也格于上下猶經言天地明察也
  臣/又按易贊乾德首言元書贊堯德首言欽故仁
[006-2b]
  敬者帝王之心法也全部易書或推天道或論人
  事要歸于元全部尚書或本帝德或述王功要歸
  于欽推而論之春秋之首元體仁也曲禮之毋不
  敬主敬也詩首二南關雎之摯而有别鵲巢之迎
  送成禮持己之敬也麟趾騶虞之應逮物之仁也
  或專言仁可以統敬或專言敬可以該仁或先言
  仁繼之以敬或先言敬繼之以仁乾之九二曰仁
  以行之坤之六二即曰敬以直内其體本相成也
[006-3a]
  堯之欽恭内外一于敬矣而其效則九族百姓萬
  邦遠邇一于仁矣其用亦相及也若夫慈愛恭敬
  孝敬之大義也愛莫切于愛親仁之本也敬莫切
  于敬親敬之本也聖賢之言始終反復變化錯綜
  皆是一理天地萬物之高下散殊皆此孝之理之
  所發皇充周者故旁通曲暢于後所衍愛敬二條
  云
仲虺之誥曰以禮制心
[006-3b]
  臣/按此仲虺勉成湯以建中于民者也禮者天理
  之節文禮之所在而此心之中自然不敢過不敢
  不及若制之者然也如愛親敬親之心無窮極者
  也何如而可謂之盡而經曰愛敬盡于事親則亦
  有自然之節文而弗敢過也弗敢不及也慢惡于
  人之心所本無也而自愛敬其親而推及于人則
  施之有等殺所以節之使不過視之如一體所以
  文之使無不及也此太極圖説之所以不曰禮而
[006-4a]
  曰中也
詩大雅大明篇/名其三章曰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
帝聿懐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
 朱善曰聖人之德敬為大敬者德之輿也無敬則德
 不行聖人之敬上與天心合下與人心合故以之事
 天而足以求多福以之治人而足以受方國其德不
 回即其心之敬者為之也
  臣按此與文王篇之言緝熙敬止皆言文王之德
[006-4b]
  之至也前章曰乃及王季維德之行大任有身生
  此文王朱熹集𫝊曰將言文王之聖而追本其所
  從來者如此蓋曰自其父母而已然矣然則文王
  者以敬德為無忝者也昭事上帝是乾吾父坤吾
  母也以受方國是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然則敬者
  禮之質而孝者禮之本也
  臣又按思齊之詩四章曰不聞亦式式謂法度也
  皇矣之詩七章曰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則亦法也
[006-5a]
  帝之則者天理自然之則也文王性與天合雖事
  之無所前聞者而亦無不合于法度不作聰明而
  順天理自然之則所謂無體之禮也而思齊則追
  本于大任之齊莊皇矣則追本于王季之能度物
  之義然則文王之德之靡悔乃所以合于式則也
商頌商時祭宗/廟之樂歌長發首章有長發其/祥句因以名篇其二章曰率履不
越遂視既發三章曰湯降不遲聖敬日躋
 朱熹集𫝊曰率循履禮越過發應也言契商之/始祖能循
[006-5b]
 禮不過越遂視其民則既以應之矣湯之生也應期
 而降其聖敬又日躋升
  臣/按唐虞之世契為司徒敎人以五品之人倫而
  二典未有形容其德者長發之詩頌其能循禮而
  不過越蓋那商頌/首篇之篇所云自古在昔先民有作
  溫恭朝夕執事有恪者疑亦指契也湯之聖敬日
  躋乃其家法而夫子之作經則以禮者敬而已矣
  一語真切示人此魯大夫閔馬父所謂先王之𫝊
[006-6a]
  恭不敢專者也言恭敬之道古人所傳/非創自己事見國語
禮記曲禮古經之篇名為/四十九篇之首曰毋不敬毋禁/止辭
 范祖禹曰經禮三百曲禮三千可以一言蔽之曰毋
 不敬
 眞德秀曰曲禮一篇為禮記之首而毋不敬一言為
 曲禮之首蓋敬者禮之綱領也毋不敬者謂身心内
 外不可使有一毫之不敬也
  臣/按禮記四十九篇雖雜出于諸儒所記而毋不
[006-6b]
  敬三字乃古經之遺文而記者取以為一書之發
  端明學者當知要守約也詩三百篇其要在思無
  邪書五十八篇其要在執中禮記四十九篇其要
  在毋不敬其致一也如經之言敬而已矣者亦是
  竭盡而無餘之詞然必以子敬其父弟敬其兄臣
  敬其君者為之要故曰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
  之悖禮
春秋左傳子大叔鄭大夫/游吉見趙簡子晉卿/趙鞅簡子問揖讓
[006-7a]
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何謂禮
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産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
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
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
淫則昏亂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之制禮以奉其性/ 昭公二十五
年公/名稠
  臣/按經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
  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邢昺正
[006-7b]
  義云此經全與左傳鄭子大叔答趙簡子問禮同
  其異一兩字而已明孝之于禮其義同也今按生
  其六氣至奉之三十五字悉是論制禮之由故并
  及之以後乃是言先王所制之禮以敎民者故析
  而附之敎所由生之義一條
論語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
 范祖禹曰凡禮之體主于敬而其用則以和為貴
 朱熹曰見君父自然用嚴敬此是人情願非由抑勒
[006-8a]
 矯拂是人心固有之同然者不待安排便是和纔出
 勉强便是不和
  臣/按有子專言禮之用而兩先儒皆兼言禮之體
  蓋敬之中本有自然之和也論父子之愛愛先于
  嚴則和乃是敬之本論君臣之義義斷于恩則敬
  乃是和之質要之纔説敬便是和敬君父之心自
  然而然不約而同者也纔説和又是敬發而中節
  也
[006-8b]
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
 程頤作四箴以自警其視箴曰心兮本虛應物無迹
 操之有要視為之則蔽交于前其中則遷制之于外
 以安其内克己復禮久而誠矣其聽箴曰人有秉彝
 本乎天性知誘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覺知止有定
 閑邪存誠非禮勿聽其言箴曰人心之動因言以宣
 發禁躁妄内斯靜專矧是樞機興戎出好去/聲吉凶榮
 辱惟其所召傷易則誕傷煩則支己肆物忤出悖來
[006-9a]
 違非法不道欽哉訓辭其動箴曰哲人知幾誠之于
 思志士勵行守之于為順理則裕從欲惟危造次克
 念戰兢自持習與性成聖賢同歸
 饒魯曰視聽言動四者橫渠張載/也東銘只云戲言戲
 動却是二件中庸非禮不動又是一件詳畧不同何
 也蓋詳言之是四件約言之是二件言是言視聽動
 是行又約之視是目之動聽是耳之動言是口之動
 動是身之動故中庸止言非禮不動聖賢之言有詳
[006-9b]
 有約顔子是問克復之目故以詳告之
  臣/按此是謂約之以禮者也朱熹曰説文書名許/慎著
  謂勿字是旗脚此旗一麾三軍盡退工夫只在勿
  字上蓋心為一身之主耳目口體惟心所令猶大
  將之旗一麾而三軍之坐作進退惟其所令也要
  之勿之云者非强制之使不行也君子一出言而
  不敢忘父母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則非禮之來
  自然務決去之而無所依違茍且所謂為善必果
[006-10a]
  為不善必不果者也
中庸二十七章敦厚以崇禮
 楊時曰所謂至德者禮其是乎夫禮天所秩也後世
 或以為忠信之薄或以為偽皆不知天命者也
  臣/按敦厚然後有以崇禮則不梏于儀章器數之
  末敦厚而不崇禮則有直情徑行之弊此朱子一
  定不易之説也然楊時天所秩也一語已見得禮
  之大原出于孝也以禮為忠信之薄者不能盡其
[006-10b]
  天性者也以禮為偽者悖禮者也
孟子曰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
 朱熹曰事親自有事親之節文從兄亦然粗言之如
 溫凊定省徐行後長之類各有品節文理又曰親親
 之殺尊賢之等此節文也就親親中而言則有親踈
 迤邐到仁民愛物上亦是節文纔到節文處功用便
 廣了
  臣/按經文言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敎加于百姓刑
[006-11a]
  于四海由近及遠即其節也于已曰盡于百姓曰
  加于四海曰刑既内自盡又必加被于人為所法
  則即其文也此功用之所以廣也
張載曰禮所以持性蓋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
 禮即天地之德也如顔子者方勉之以非禮勿言非
 禮勿動勉勉者勉之以成性也
  臣/按性即天地之性也禮之本出于敬親之性而
  人之未成性者更須以禮之齊莊祇肅者持之所
[006-11b]
  謂協于天地之性是以長久者也孝為天經地義
  禮亦為天經地義故曰禮即天地之德也顔子至
  明至健即四勿工夫便可至于天地明察勉勉以
  此亦猶孝如會子而後可以授經也
朱熹曰禮者天理之節文也所以謂之禮而不謂之理
者有著實處只説理却空去了所以謂之天理之節文
者此理無形影故作禮文畫出一箇天理與人看敎有
規矩可以憑據有君臣便有事君之節文有父子便有
[006-12a]
事父之節文其他莫不皆然
  臣/按愛親嚴君之心乃天理之自然其中亦自然
  無過無不及非待節文之後而後等殺其間也然
  而無此凖則遂無可憑據則有至性本自過人而
  自外于名敎者此禮之所由設也
薛瑄曰程子論恭敬謂聰明睿知皆由此出蓋人能恭
敬則心肅容莊視明聽聰乃可以窮衆理之妙不敬則
志氣昏逸四體放肆雖粗淺之事尚茫然而不察况精
[006-12b]
微之理乎又曰惟敬足以神明其德又曰敬則卓然敬
則光明又曰敬則立怠則虛
  臣/按敬者因于嚴者也嚴者生于愛者也夫子作
  經則于敬之一字加詳焉此先儒所以有主敬之
  學也以敬親言之拜伏擎跪是為敬迹恭在外者
  也肅肅悚悚是為敬心敬在内者也敬者禮之本
  也居則致其敬無徃而弗敬者也心肅容莊者卓
  然之象視明聽聰者光明之符神明孝弟非二事
[006-13a]
  也所謂立于禮也由放肆致昏迷由昏迷愈放肆
  怠者日偷之謂也悖德悖禮不在于善故曰虛
胡居仁曰古今聖賢説敬字曰欽曰寅曰恭曰畏曰戒
懼曰戰兢曰齊莊字雖不同其實一也洪範貌曰恭是
外面之敬也至曰恭作肅則心亦敬也内外一致也臨
深履薄形容戒懼之意最切孔子言出門如見大賔使
民如承大祭又畫出一箇敬底様子出來與人做程子
言整齊嚴肅是入敬處朱子曰畏是敬之正意程子主
[006-13b]
一無適是就存主處説謝氏惺惺法是就敬之精明處
説尹氏收斂身心不容毫髪事又以人到神祠致敬為
喻即是孔子見大賔承大祭之意形容得精切朱子敬
齊箴説得全備毫釐有差便流于禪定故朱子有三綱
淪九法斁之戒又曰端莊整肅嚴威儼恪是敬之入頭
處提撕喚醒是敬之接續處主一無適湛然純一是敬
之無間斷處惺惺不昩精神不亂是敬之效驗處
  臣/按古今之言敬者備于是矣然諸儒之言大扺
[006-14a]
   言其工夫效驗處惟曾子之戰戰兢兢如臨深淵
   如履薄氷者乃是夫子因嚴敎敬之本㫖整齊嚴
   肅固是入頭處更須以曾子之臨深履薄者為德
   之基則必無流于禪定之弊矣
   已上禮之徳之至
 
 
 
[006-14b]
 
 
 
 
 
 
 
御定孝經衍義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