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-清-葉方藹 (master)


[032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御定孝經衍義卷三十
  天子之孝
   課農桑
 漢文帝二年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
 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今親率羣臣農以勸
 之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
  臣/按漢孝文時民近戰國多背本趍末帝屢下詔言
[032-1b]
  農者天下之本感賈誼之言躬耕以勸百姓晁錯復
  言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欲民務農在于貴粟帝
  從之其後務敦農業百姓充實景元年制郡國或地
  磽陿無所農桑或地饒廣薦草莽議民徙寛大地聴
  之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武帝末年
  悔征伐之事下詔務在力農以趙過為摉粟都尉行
  代田之法用力少而得穀多至孝昭時流民少還田
  野開闢孝宣地節三年詔流民還歸者假公田貸種
[032-2a]
 食孝元初元元年以郡國公田苑振業貧民江海陂
 湖園池屬少府者以假貧民勿租賦建昭五年詔
 方春農桑興百姓戮力自盡之時也故是月勞農勸
 桑無使後時孝成陽朔四年詔洪範八政以食為首
 方東作時其令二千石勉勸農桑出入阡陌致勞來
 之因循致哀平之世及莽簒位紛紛置勸農之丞嚴
 受田之制人民反以失業海内日以凋弊略舉西京
 諸帝勸農之詔其時之盛衰得失亦可考而自是而
[032-2b]
 後葢可知矣惟其發于至誠惻怛之意其臣奉行無
 敢不盡力者則亦旋至立效如其不然則雖勸農使
 者冠盖相望結轍于道亦無益也
晁錯言於上曰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
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有九年之水
湯有七年之旱而國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
今海内為一土地人民之衆不減湯禹加以無天災數
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
[032-3a]
榖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游食之民未盡歸農
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饑之于食不待甘㫖饑寒至
身不顧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歳不製衣則寒
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父不能保其子君安
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于農桑薄賦斂
廣畜積以實倉廩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
  臣/按錯言聖王所以衣食天下之民在于勸課有
  道盖遂末者多則地有餘利民有餘力至于末業
[032-3b]
  之民亦有居竒而累鉅萬者亦有折閲而成游惰
  者此其人身不能耕妻不能織饑寒切身不顧廉
  恥而其富人亦必驕滛踰制聖主抑末崇本于農
  則時有蠲除而商賈之子孫不得仕宦為吏以是
  故也
武帝征和四年以趙過為摉粟都尉過能為代田其耕
耘田器皆有便巧以教民用力少而得榖多民皆便之
 司馬光曰天下信未嘗無士也武帝好四裔之功而
[032-4a]
 勇鋭輕死之士充滿朝廷闢土廣地無不如意及後
 息民重農而趙過之儔教民耕耘亦被其利此一君
 之身趣好殊别而士輙應之誠使武帝兼三王之量
 以興三周之治其無三代之臣乎
  臣/按代田者班志一畆三甽歳代處師古曰代易
  也即周禮一易再易三易之義武帝末年悔征伐
  之事詔以方今之務在于力農而其封丞相侯曰
  富民則所以深陳既徃之失者既非空言矣過以
[032-4b]
  能教民耕耘而為摉粟都尉則非前此桑𢎞羊為
  摉粟都尉之比也而千秋一言寤主乃在人父子
  之間帝縁此自悔所為狂悖曰髙廟神靈使公教
  我公當遂為吾輔佐縁此遂棄輪䑓下令止擅賦
  力本農此其哀痛惻怛之誠由其歸來望思之心
  而念及于天下之老弱孤獨無所文飾强假宜天
  下之士應之者之速也
吳徐知誥為淮安帥以宋齊丘為謀主先是吳有丁口
[032-5a]
錢又計畆輸錢民甚病之齊丘以為錢非耕桑所得使
民輸錢是教之棄本逐末也請蠲人口錢自餘税悉收
榖帛紬絹匹值千錢者税三十知誥從之由是曠土盡
闢國以富强
 洪邁容齋隨筆曰自用兵以來民間以見錢紐納税
 直既為不堪然于其中所謂和買折帛尤為名不正
 而斂最重偶閲大中祥符間太常博士許載著吳唐
 拾遺録所載多諸書未有者其勸農桑一篇正云吳
[032-5b]
 順義年中差官興販簿定租税厥田上上者毎一頃
 税錢二貫一百文中田一頃税錢一貫八百下田一
 頃千五百皆足陌見錢如見錢不足許依市賈折以
 金銀并計丁口課調亦科錢宋齊丘時為員外郎上
 策乞虚擡時價而折紬絹綿本色曰江淮之地唐季
 以來戰爭之所今兵革乍息黎氓始安而必率以見
 錢折以金銀此非民耕鑿可得也必興販以求之是
 為教民棄本逐末耳是時絹毎疋市價五百文紬六
[032-6a]
 百文綿毎兩十五文齊丘請絹毎匹擡為一貫七百
 紬為二貫四百綿為四十文皆足錢丁口課調亦請
 蠲除朝議喧然沮之謂虧損官錢萬數不少齊丘致
 書于徐知誥曰明公總百官理大國督民見錢與金
 銀求國富庶所謂擁篲救火撓水求清欲火滅水清
 可得乎徐知誥得書曰此勸農上策也即行之自是
 不十年間野無閒田桑無隙地自吳變唐自唐歸宋
 民到于今受其賜齊丘之事美矣徐知誥亟聽而行
[032-6b]
 之可謂賢輔相而九國志齊丘𫝊略不書資治通鑑
 亦佚此事今故備録之
  臣/按經言庶人之孝惟用天道分地利謹身節用以飬
  父母而已疏云庶人孝行曰畜以畜飬為義言能
  躬耕力農以飬其親也然而始終成就之者在于
  天子故天子孝曰就假使戰闘不休棄穡弗務展
  轉溝壑之中雖有飬父母之心無可奈何矣今觀
  齊丘之為知誥畫策者尚知以農事為兢兢不然
[032-7a]
  則朝不及夕之道也馬端臨曰五季雜亂之時世
  主所尚者用兵爭强而已其間唐明宗周世宗粗
  為有志于愛民重農者有如農務未開而受理詞
  訟徴科既足而追㑹科斂皆官吏奸貪之情為閭
  里隠微之害而天成顯徳之詔敕丁寧禁切之于
  使之有餘力餘財則民自趨其事自勸其功雖均
  田之圖可弗賜度田之使可弗遣也民生于勤勤
  則不匱節以制度則不傷財民富由于勤且節則
[032-7b]
  民貧由于惰且侈易知也大司徒之保息六貧窮
  者固所當賑恤而富者亦所當安如必欲抑富以
  益貧則是所謂磨其厚而等其薄薄者未已而厚
  者先穿也周世宗之欲定均田租而度田之使俱
  未稱宋祖繼之欲究其弊精擇常叅官分詣諸州
  究亦無補君子勞民勸相之道當亦不在于泥古
  者也
宋太宗務興農事直史館陳靖言先王之欲厚生民莫
[032-8a]
先于積榖而務農鹽鐵𣙜酤斯為末矣按天下土田除
江淮湖湘兩浙隴蜀河東諸路地里夐逺雖加勸督未
遽獲利今京畿周環二十二州幅員數千里地之墾者
十纔二三税之入者又十無五六復有匿里舍而稱逃
亡棄耕農而事游惰賦額歳減國用不充詔書累下許
民復業蠲其租調寛以歳時然鄕縣擾之每一户歸業
則刺報所由朝耕尺寸之田暮入差徭之籍追胥責問
繼踵而來雖䝉蠲其常租實無補于捐瘠况民之流徙
[032-8b]
始由貧困或避私債或逃公税及既亡遁則鄕里檢其
資財至于室廬什器桑棗材木減計其值或里胥用以
輸税或債主取以償逋生計蕩然茫無所詣以兹浮蕩
絶意歸耕如受以閒曠之田廣募游惰誘之耕墾未計
賦租許令别置版圖便宜行事酌民力豊寡農畆肥磽
均配督課令其不倦其逃民歸業丁口受田煩碎之事
並取大司農裁决耕桑之外令益樹雜木蔬菓孶畜羊
犬雞豚給授桑土潛擬井田營造室居使立保伍飬生
[032-9a]
送死之具慶弔問遺之資並立條制候至三五年間生
計成立即計户定征量田輸税若民力不足官借糴錢
或以市餱糧或以營耕具凡此給授委于司農比及秋
成乃令償直依時價折納以其成數關白户部帝覽之喜
詔靖條奏以聞靖又言逃民復業及浮客請佃者委農
官勘騐以給授田土收附版籍州縣未得議其差役乏
糧種牛者令司農以官錢給借其田制為三品以膏沃
而無水旱之患者為上品雖沃壌而有水旱之患埆瘠
[032-9b]
而無水旱之慮者為中品既埆瘠復患于水旱者為下
品上田人受百畆中田百五十畆下田二百畆並五年
後收其租亦只計百畆十收其三一家有三丁者請加
受田如丁數五丁者從三丁之制七丁者給五丁十丁
給七丁至二十三十丁者以十丁為限若寛鄕田多即
委農官裁度以賦之其室廬蔬韭及梨棗榆柳種藝之
地毎户十下者給百五十畆七丁者百畆五丁者七十
畆三丁者五十畆不及三丁者三十畆除桑功五年後
[032-10a]
計其租餘悉蠲其税宰相吕端謂靖所立田制多改舊法
又大費資用以其狀付有司詔鹽鐵使陳恕等共議請如
靖奏乃以靖為京西勸農使按行陳許蔡頴㐮唐鄧汝等
州勸民懇田以大理寺丞皇甫選光禄寺丞何亮副之選
亮上言功難成願罷其事帝志在勉農猶詔靖經度未㡬
三司以費官錢數多萬一水旱恐致散失事遂寢
 薛應旂曰陳靖之言募民墾荒給以牛種亦不為無
 見若今之濟上七十二泉所經西北凉原涇渭並流
[032-10b]
 諸處予嘗親歴而感歎者屢矣使有西門豹鄭國其人
 豈不成沃壌哉若以為地寒不生五穀則蕞爾米脂
 縣/名逼于沙漠何以遂有江南之稲耶奈甲可乙否世
 無百年之人而其勢卒不可為宜乎陳靖託之空言
 也
  臣/按墾荒之法陳靖條析最詳然必有强固精敏
  之人久于其職巡行郡縣經度其宜其間均配督
  課仍責令有司一禀科條從事尤當不惜官錢給
[032-11a]
  其耕具牛種亦不必拘新集之户復業之民就令
  地著富民願僱募開墾者亦計口授田以是為率
  其富民即為團保耆長三五年後量田輸税亦一
  如新集之户復業之民以此行之于陳許蔡頴襄
  鄧唐汝之間自是曠土游民相得兩利行之積歳
  坐致富强若使謀之計臣而但以散失官錢為憂
  問之守令而反以詐増户口塞責在朝廷未見後
  效可期而閭里先有包賠之累非但託之空言而
[032-11b]
  且反以厲民也
真宗大中祥符間知袁州何䝉言本州二税請以金折
納上曰若是則盡廢耕農矣不許
  臣/按吳唐拾遺録所載租税率以見錢如見錢不
  足許依市價折以金銀猶未必勒令以金銀為税
  也而宋齊丘以為是乃教民棄本逐末今何䝉無
  故忽欲以金折納若從其請不特農桑自此而廢
  即錢法亦自此而廢長民者固不可以邀一事之
[032-12a]
  小忠而貽將來無窮之實禍也
程顥疏曰古者四民各有常職而農者十居八九故衣
食易給而民無所困苦今京師浮民數逾百萬游手不
可貲度觀其窮蹙辛苦孤貧疾病變詐巧偽以自求而
常不足以生日益歳滋久將若何事已窮極非聖人能
變而通之則無以免患豈可謂無可奈何而已哉此在
酌古變今均多恤寡漸為之業以救之耳此亦非有古
今之異者也
[032-12b]
  臣/按宋人都汴陳許蔡頴襄鄧唐汝環之如陳靖
  募民開荒一法實能行之自可驅數十萬浮民使
  之業作也然而所都之地不一而所聚之勢恒然
  所謂變詐巧偽以自求而常不足以生者茍非司
  徒以教飬歸之于比閭族黨州鄕之中則亦非泛
  然有所為均多恤寡之術若得廉能京兆撫馭有
  法使變詐巧偽之風日息而浮寄無所得食窮而
  反本于以云救亦什得伍也
[032-13a]
神宗熙寧二年頒農田水利約束自是進計者紛然數
年間諸路凡得廢田萬七百九十三處三十六萬一千
一百七十八頃有竒而民給役勞擾
  臣/按王安石新法臣/于周官旅師一條已論其概
  如謂必無可行之理則經術世務遂為兩事且因
  循茍且勸課無聞國勢必至貧弱但令官必得人
  人皆盡職行之一處而效推之天下可知如其但
  以治法則郡守春秋行縣觀風俗課農桑豈非美
[032-13b]
  事而暴吏乘時千騎五馬賔客廚𫝊重擾屬邑前
  代亦曽以為不便民而罷之者民之難與慮始事
  之所以鮮終豈不以是哉
廣州教授林勲上本政書十三篇言國朝兵農之政率
因唐末之故今農貧而多失職兵驕而不可用是以饑
民竄卒類為盗賊宜倣古井田之制使民一夫占田五
十畆其有羡田之家毋得市田其無田與游惰末作者
皆驅之使𨽻為農以耕田之羡者而雜紐錢榖以為十
[032-14a]
一之税宋二税之數視増至七倍今本政之制毎十六夫
為一井提封百里為三千四百井率税米五萬一千斛
錢萬二千緡每井賦二兵馬一匹率為兵六千八百人
馬三千四百匹歳取五之一以為上番之額以給征役
無事則又分為四番以直官衛以給守衛是民凡三十
五年而役使一遍也悉上則歳食米萬九千餘斛錢三
千六百餘緡無事則減四分之三皆以一同之租税供
之匹婦之貢絹三尺綿一兩百里之縣歳收絹四千餘
[032-14b]
匹綿三千四百觔非蠶鄕則布六尺麻二兩所收視絹
綿率倍之行之十年則民之口筭官之酒酤與凡茶鹽
香礬之𣙜皆可弛以予民其説甚備書奏以勲為桂州
節度掌書記其後勲又獻比校書二篇大略為桂州地
東西六百里南北五百里以古尺訃之為方百里之國
四十當墾田二百二十五萬二千八百頃有田夫二百
四萬八千出米二十四萬八千斛禄卿大夫以下四千
人禄兵三十萬人今桂州墾田約萬四十二頃丁二十
[032-15a]
一萬六千六百一十五税錢萬五千餘緡苖米五萬二
百斛有竒州縣官不滿百員官兵五千一百人盖土地
荒蕪而游手末作之人衆是以地利多遺財用不足皆
本政不修之故其後朱子甚愛其書陳亮亦曰此書考
古驗今思慮周密世之為井田之學者無以加矣
  臣/按漢世去古未逺而董仲舒限田之議竟不能
  用師丹又建言于孝哀之世詔書須後俟後/命也不行
  新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禁不得賣買民以大困
[032-15b]
  天下後世言井田者以是為鑒戒也荀悦漢紀以
  為井田之制不宜于人衆之時大亂之後田廣人
  寡方乃可為朱子極取其説故曰唐之口分世業
  是從魏晉積亂之極至元魏及北齊後周乘此機
  方做得而杜氏通典乃云雖有此制開元之季天
  寳以來法令弛壊兼并之弊有踰于漢成哀之間
  則勢固有無如何者也宋林勲所上政本書考驗
  周密諸儒稱之誠得其人為農田之吏俾其益覃
[032-16a]
  其精思酌古今之變推而行之以盡利則于務農
  重榖足食足兵之計豈無當哉惜乎未竟其用也
光宗紹熙元年臣僚言古者賦租出于民之所有不强
其所無如税絹出于蠶苖米出于耕是也今一倍折而
為錢再倍折而為銀銀愈貴錢愈艱得榖愈不可售使
民賤糶而貴折則大熟之歳反為民害願明詔州郡多
取而多折者重寘于罰從之
  臣/按本色折色並徴此近世徴收定制也如使折
[032-16b]
  色一項必欲仍徴其帛其尺幅之廣狹修短精麤
  美惡驗視不勝其煩而姦弊叢生矣獨是本色决
  不可變為折色以致賤糶貴折重困農人也其折
  色只合盡數輸錢不但錢法流通而公私齎送亦
  可略用見錢交㑹但不應竟用空楮為弊耳近世
  之弊正坐榖賤傷農而泉流壅滯臣故兩及之
朱熹知漳州㑹臣僚請行閩中經界詔監司條其事下
郡熹初為泉之同安簿知閩中經界不行之害至是訪
[032-17a]
問講求纎悉備至乃奏言經界冣為民莫大之利紹興
已推行處公私兩利獨泉漳汀未行臣不敢先一身之
勞逸而後一州之利病切獨任其必可行也然必推擇
官吏委任責成度量步畆筭計精確畫圖造帳費從官
給隨産均税特許過鄕通縣均紐庶㡬百里之内輕重
齊同今欲毎畆隨九等髙下定計産錢而合一州租税
錢米之數以産錢為母每文輸米幾何錢幾何止于一倉一
庫受納既輸之後却視原額分𨽻為省計為職田為學糧
[032-17b]
為常平各撥入諸倉庫版圖一定則民業有經矣但此
法之行貧民下户固所深喜然不能自逹其情豪家滑
吏實所不樂皆善為説辭以惑羣聽賢士大夫之喜安
靜怨紛擾者又或不深察而望風沮却此則不能無慮
  臣/按朱熹奏行經界區處事宜共六條一推擇官
  吏果得其人則事克濟而民無擾一打量紐折筭
  計之法人所難曉乞紹興中户部行下格式印本㸃
  照行事一里正里長書人紙札之費有以處之則
[032-18a]
   可舉行一乞特許産錢過鄕通縣均紐一諸色之
   田散漫叅錯難于檢計欲将見在土田隨九等髙
   下别定等則諸色税租錢米一概均敷收納一荒
   廢寺院田産出榜召人實封請買一時田業有歸
   免向後官司賦税因循失䧟此六條中前四條乃
   是丁寧揆度求其至當不得其人不可行也其法
   式不使人人共曉不可行也書人紙札之費不出于
   官而以不貲之費重煩百姓不可行也隨畝均産
[032-18b]
   不許過鄉害多利少不可行也至于後二條于行
   經界中指言均平賦税攘斥異議之意其慮事盖
   詳矣
   以上課農桑
 
 
 
御定孝經衍義卷三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