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-清-葉方藹 (master)


[021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御定孝經衍義卷十九
  衍教所由生之義
   刑
 易蒙卦/名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音/脫桎梏以往吝象曰
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
  胡炳文曰利用刑人痛懲之也用說桎梏暫舍之以
  視其後也痛懲而不暫舍一于嚴以往是不知有敬
[021-1b]
  敷五教在寛之道也故吝
   臣/按書言伯夷降典折民惟刑謂以五典敷布于
   民而折絶其入刑之路也然而固陋昏愚之人告
   之弗喻引之屢違非示之以刑不知警畏所以有
   學校之刑官府之刑以威罰其不警不敏欲使天
   下之民皆惇厚此五典而已而其終不可變者不
   得不致于辟是以始于觵爵夏音/假楚而極于誅殛
   放流也蒙之在初其蔽未深發之為易伊訓曰具
[021-2a]
  訓于䝉士庻幾其改之也若其終則至于擊伐矣
  不得而復舍之也刑之而脫去其械亦如今言姑
  念愚民無知從寛責放耳在周官為嘉石之罷民
  脫其桎梏而役于司空者也象言以正法也猶張
  釋之漢文帝時/為廷尉言法如是足也既已痛懲而不暫
  舍令其改過自新是法如此而更重之民將無所
  措手足矣所以為吝也先王之制刑罰以赤子視
  斯民雖其不率吾教不忍遽絶之也以為此非故
[021-2b]
  犯乃童稚卑小蒙闇無知故爾桎梏之為己甚則
  所以愛其髮膚身體而欲保全之者豈不至哉
卦/名象曰雷電皆至威照/並行豐君子以折獄致刑
 孔穎達疏曰雷者天之威動電者天之光耀雷電俱
 至則威明備足以為豐也君子法象天威而用刑罰
 亦當文明以動斷决獄訟須得虚實之情致用刑罰
 必得輕重之中若動而不明則淫濫斯及故君子象
 于此卦而折獄致刑
[021-3a]
  臣/按上經之噬嗑下經之豐旅中孚皆有刑獄之
  象惟豐直言折獄致刑則是斯民父母之遺體死
  而不可以復生斷而不可以復續在此時矣而君
  子法離之照法震之威情得當去/聲是肆諸市朝無
  可矜疑無容寛假若天道之變怒電激雷迅非復
  平日之光霽雖惷愚頑㝠大奸元惡皆將變容易
  慮以俟復常而必不敢于袒裼裸裎詬詈淫褻者
  故曰無非教也臣故獨取豐之象傳繼于發蒙之
[021-3b]
  後以釋刑之教所由生以見不改之于觵爵夏楚
  之日則必至放流誅殛而無可追悔也若噬嗑之
  言明言勅旅之言明慎言不留中孚之言議言緩
  則未有如豐之果于戮人者也故麗之省刑罰一
  條云
書舜典曰象如天之垂/象以示人以典常/也刑流宥五刑流放宥寛/也以流放
之法寛/五刑鞭作官刑木末垂革/官府之刑扑作教刑不勤道業/撻以夏楚金作
贖刑坐不戒慎者/使出金贖罪𤯝過/誤不/幸肆赦不待宥贖/而直赦之有/恃再/犯
[021-4a]
賊刑不聽宥贖/而必刑之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
 朱熹曰聖人固以教化為急若有犯者須以此刑治
 之豈得置而弗用問贖刑非古法曰贖刑起周穆王
 古之所謂贖刑贖鞭扑耳夫既已殺人傷人矣又使
 之得以金贖則有財者皆可以殺人傷人而無辜被
 害何其大不幸也且殺人者安然居乎鄉里彼孝子
 順孫之欲報其親者豈肯安于此乎所以屏之逺方
 彼此兩全之也此指誤殺傷/人者言之也
[021-4b]
五刑有服服從其罪/無怨恨也五服三就行刑當就三處大者陳/之原野小者致之朝市
五流有宅五刑之流/各有所居五宅三居所居之差有三等大罪/四裔次九州之外次千
里之/外惟明克允惟明則情偽畢知/克允則輕重適當
  臣/按五刑之說不同吕刑以墨劓剕宫辟為五刑
  魯語以甲兵斧鉞刀鋸鑽笮鞭扑為五刑舜典五
  刑傳以為與吕刑同也三就馬鄭王三家皆以為
  原野朝市甸師孔傳依魯語曰刑五而已無有隱
  者大者陳諸原野小者肆諸市朝謂甸師之戮施
[021-5a]
  於王族所謂隱者也不當列於三就之中故分朝
  市為二并原野而謂之三焉流有三居之差量其
  輕重以為逺近大罪四裔所謂四海之表也其次
  九州之外即王制所云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
  曰狄鞮北方曰譯也其次千里之外則因罪人所
  居之國為斷焉古有鞭刑如春秋傳所云魯鞭圉
  人犖齊鞭徒人費衞侯鞭師曹三百是也扑亦官
  刑之輕者大射鄉射皆云司馬搢扑傳以為即學
[021-5b]
  記之夏楚益稷所謂撻以記之是也出金贖罪傳
  以為黄金孔疏云黄金今之銅也古贖罪用銅其
  來久矣唐虞刑法可考者如此或曰五帝用象刑
  重辟之外不應有劓剕宫是則不可知苐讀舜典
  云四罪而天下咸服即傳所謂流四凶族投諸四
  裔者也幽州為北裔三危為西裔羽山為東裔崇
  山為南裔其地絶逺為三居之最重者蓋其罪大
  矣或曰堯之故臣故貰之或曰協於八議故從輕
[021-6a]
  論是又不可知苐以象恭黨惡逆命圯族之罪而
  止於此則其他可知矣成周之時尚云刑措漢文
  之世尚云斷獄四百况於二帝哉今制以斬絞流
  徒杖為五刑蓋出於漢文帝罷除肉刑之後歴代
  明君賢相再三詳覈而後定二死以當古之重辟
  三流以當古之三居罰徒以當漢世城旦舂鬼薪
  白粲輸作司寇笞杖以當古之鞭扑無肉刑則刑
  者得以自新而哀慘之狀不經於耳目有放流則
[021-6b]
  莠民有所屏棄不得為暴於鄉里而又通之折贖
  以惠老弱婦女綦盡善矣第當嚴飭吏治謹守成
  法於以肅姦慝而衞柔良興太平而成善俗雖萬
  世不易可也若夫寓欽恤於威斷之中求明允於
  課吏之日則在乎賢君相矣
大禹謨帝曰臯陶惟兹臣庻㒺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
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無刑民協于中時乃
功懋哉臯陶曰帝徳㒺愆臨下以簡御衆以寛罰弗及
[021-7a]
嗣賞延于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
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徳洽于民心兹用不犯
于有司
 朱熹曰但觀臯陶所言帝徳㒺愆以下一節便見聖
 人之心涵育發生真與天地同徳而物或自逆于理
 以干天誅則夫輕重取舍之間亦自有决然不易之
 理其宥過非私恩其刑故非私怒罪疑而輕非姑息
 功疑而重非過予如天地四時之運寒凉肅殺常居
[021-7b]
 其半而涵養發生之意未始不行乎其間此所以好
 生之徳洽于民心而自不犯于有司非既抵罪而復
 縱舍之也夫既不能止民之惡而又為輕刑以誘之
 使得肆其凶暴于人而無所忌則不惟彼見暴者無
 以自伸為寃而奸民之犯于有司者且將日以益衆
 亦非聖人匡直輔翼使民遷善逺罪之意也
  臣/按此雖臯陶歸美帝徳亦自言其執法之意在
  有司則枉殺無辜妄免有罪俱為失職矣故臯陶
[021-8a]
  自言有司之法不可犯也民知帝徳仁愛而理官
  執法宥非私恩刑非私怒輕非姑息重非過予至
  正而不頗大中而不倚無辜者必不枉殺而有罪
  者亦難幸免好生惡殺之至孚于民心自然不為
  犯法之事故曰非既抵罪而復縱舍之也此五刑
  章之所以著于經也歟
甘誓夏書篇名夏王啓之時同姓諸侯有扈氏逆王命/率衆親征之有扈發兵拒啓戰于甘地將戰誓師
史敘其事/因以名篇大戰于甘乃召六卿天子六軍其/將皆命卿王曰嗟六
[021-8b]
事之人變卿言事者并戒/軍吏下及士卒也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
威虐侮/慢五行怠棄三正怠惰廢棄天/地人之正道天用勦子小反斬/斷之義絶其
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
  臣/按此諸侯逆命征討之刑用甲兵而陳原野者
  也禹征有苗班師振旅俟其自服故在流宥之條
  矣孔穎達曰五行在人為仁義禮智信威侮五行
  亦謂侮慢此五常而不行也有扈與夏同姓恃親
  而不恭天子廢君臣之義失相親之恩五常之道
[021-9a]
  盡矣易說卦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
  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謂之三才人生天地
  之間莫不法天地而行事廢棄此道言亂常也天
  子用兵稱恭行天罰諸侯討有罪稱肅將王誅皆
  示有所禀承不敢專也據此則刑有大小皆以教
  民敦典在司徒八刑糾之者在司馬九伐以正之
  也其在于經無君無法無親俱莫大之罪廢君臣
  之義即為失父子之道失相親之恩又已缺友恭
[021-9b]
  之誼所以五行三才之理無不反易謬亂也此六
  師之所必加而五刑之所不宥者矣臯陶謨曰天
  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故誓衆之辭稱天以臨之也
康誥周書篇名武王封弟為衞侯入/為王司冦此其誥命之辭也曰惟乃丕顯考文
王克明徳慎罰
 陳大猷曰治天下不過徳刑兩端徳者人所同慕感
 化人心之本也文王則克明之使民慕而入于徳罰
 者人所同畏防範人心之具也文王則克謹之使民
[021-10a]
 畏而不入于罰
凡民自得罪寇攘寇盜/攘竊姦宄賊在外曰姦/在内曰宄殺越人傷人/顛仆
未至/于死于貨暋音敏/强也不畏死㒺弗憝徒對反/惡也
 蔡沉集傳曰自得罪非為人誘陷以得罪也凡民自
 犯罪為盜賊姦宄殺人顛越人以取貨財强狠亡命
 者人無不憎惡之也用罰而加是人則人無不服以
 其出乎人之同惡而非即乎吾之私心也特舉此以
 明用罰之當罪
[021-10b]
王曰封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
傷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顯
猶孝經/言天明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父母鞠/養之勞大不
友于弟惟弔音/的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與我民彝大
泯亂父子兄弟至于如此茍不于我執政之人而得/罪焉則天之與我民彝必大泯滅而紊亂矣
乃其速由文王作罰刑兹無赦
 孔穎達正義曰言將有姦宄大惡猶為人所大惡况
 不孝父母不善兄弟者乎孝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
[021-11a]
 莫大于不孝是也子不述父事當輕于盜殺况以為
 甚者此聖人緣心立法人莫不緣身本于父母也自
 親以及物天然之理故孝經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
 者謂之悖徳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
 則逆民無則焉不在于善而在于凶徳是也以此言
 賊殺他人罪小于骨肉相乖阻于他人言其極者于
 親言其小者
  臣/按此見慎刑罰之權衡輕重皆由天理之自然
[021-11b]
  非後儒飾喜飾怒之謂也子傷厥考心弟不念天
  顯乃比于强盜殺人得財之律並不在赦原此穎
  達所以證據經文以為緣心立法者也於人言其
  小者則有不和詈爭鬬訟相傷于司徒之八刑為
  不任不恤之類也于親大者乃逆命毆罵殺害先
  王制刑以為此口不可道耳不忍聞之惡在三千
  條之外所以深塞逆源則彼八刑之糾不孝不友
  但以傷厥考心不念天顯正其罪可知也然此不
[021-12a]
  孝不友之事其惡尚微為之父兄者因而容隱其
  究也父則疾惡其子兄不鞠哀其弟則天之所與
  五常之道乃大泯亂矣于法骨肉之親得相容隱
  而隣保以比伍相及則有以告于執政而絶之于
  未甚之時所謂刑兹無赦亦小懲而大戒以全其
  骨肉之恩非遂加等于强盜殺人之律也後世法
  經乃著明不孝之罪與寇盜叛逆共編十惡之條
  决斷不違時凡赦不免乃制其横流而不能絶其
[021-12b]
  涓涓之始者矣
君陳周書篇名周公遷殷頑民于下都親自監之公既/没成王命其臣君陳代之此其䇿命之辭史錄其
事因以/名篇曰殷民在辟予曰辟爾惟弗辟予曰宥爾惟弗
宥惟厥中斷之/以理有弗若順/也于汝政弗化于汝訓辟以止
刑之而懲/止犯刑者乃辟狃貫習/之義于姦宄敗常毁敗/五常亂俗亂風/俗之
教/三細不宥罪雖小三犯不/赦所以絶惡源
  臣/按君陳以孝恭之令徳繼周公事任經所謂事
  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順可移于長居家
[021-13a]
  理故治可移于官者君陳其人也當不至于徇君
  之喜怒而曰辟則辟宥則宥者矣而訓辭若此之
  嚴厲者君操生殺之大柄而不可有生殺之私心
  也習姦宄壊五常亂風俗雖或細故三犯不宥此
  亦以司徒所糾比重于司寇之詰姦禁暴惟孝友
  之人能斷獄矣
吕刑周書篇名吕侯為司寇穆王/命訓刑以誥四方史錄為篇曰墨罰之屬千劓罰
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宫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
[021-13b]
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别言罰屬合言刑屬/互見其義以相備
  臣/按經言五刑之屬三千與此文同邢昺正義曰
  按周禮司刑掌五刑之法以屬萬民之罪墨罪五
  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剕罪五百殺罪五百合二
  千五百至周穆王乃命吕侯入為司寇訓暢夏禹
  贖刑增輕減重條有三千則三千之條自穆王始
  也今按大辟減五之三宫辟減五之二剕辟如故
  所倍增者墨劓二輕刑夫子作經不據周禮而據
[021-14a]
  吕刑亦有取其好生之心也
禮記王制曰凡制五刑必即天論音/倫郵罰麗于事凡聽
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以權之
  臣/按制獄正謂斷刑也論作倫謂人倫之理也郵
  與尤同謂誅責之也即者即此以審其曲直事謂
  本人所犯之事麗謂各附麗于所犯之條止科其
  當得之罪不緣已愛憎有出入不承人風㫖有偏
  頗也如渭橋犯蹕止當罰金盜髙廟玉環止當棄
[021-14b]
  市皆張釋之為廷尉/時事事詳漢書中間别無他情則法如是足
  也為親者諱為尊者諱情理之自然者也邢昺于
  論語直躬章引律大功以上得相容隱告言祖父
  者入十惡深得此意蓋同居之人知而不首則當
  從坐原其有父子之親君臣之義故放免其不首
  告之罪也郵罰麗事是入之權其親義乃出之罰
  且如此刑之加慎可知天倫有五而君父為大斷
  刑而不原父子之親則有證父攘羊而楚葉公沈/諸
[021-15a]
  梁/以為直者經之所謂悖徳也故夫子折之曰父
  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不立君臣之義則有
  衞臣元咺愬其君成公而晉侯文/公以為直者經之
  所謂悖禮也故襄王折之曰君臣無獄君臣皆獄
  父子將獄然則為士師者不可以不知孝經也
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
 賈公彦釋曰此上刑是刑罰之刑下侀是形體之侀
 言形體是人之成就容貌一成之後若以刀鋸鑿之
[021-15b]
 斷者不可復續死者不可復生故云不可變故君子
 盡心以聽刑焉則悉其聰明致其忠愛是也
  臣/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如登髙臨深
  且有毁傷之慮此樂正子春曾子/弟子下堂而傷其足
  既瘳矣而猶有憂色者也古之君子畏罪懐刑終
  身惴惴焉大懼于不免且死而以全歸為無憾者
  豈過計哉周官司寇佐王刑邦國鄭注孝經說曰
  刑者侀也賈公彦以為出孝經援神契五刑章行
[021-16a]
   刑者所以著人身體是則刑罰之刑訓為形體之
   侀不獨王制有是說也父母之遺五官百骸完好
   成就一陷于罪則虧體辱身是成者變而之斷之
   死也形氣之所成者變而之斷之死而刀鋸之所
   成者不可以變而復續復生此聽獄制刑之君子
   所以聰明忠愛之交盡也蓋聰明之人每失于不
   渾厚則有峭刻之法忠厚之人又失于不精明則
   有掩蔽之患君子之明之至誠之盡推其頃音/跬
[021-16b]
   不忘之心以待天下之人子此錫類之孝于此足
   徴者也
 
 
 
 
 
御定孝經衍義卷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