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-清-葉方藹 (master)


[069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御定孝經衍義卷六十七
  天子之孝
   設諫官
   臣/按經曰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又曰子不可以
   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當不義則争之邢
   昺疏曰論語曰信而後諫左傳曰伏死而争盖極
   諫為争也夫為臣子則以不從令為孝為君父則
[069-1b]
   以納諫為孝矣皇侃曰夫子作孝經之時當亂衰
   之代無此諫争之事故言昔者然則興王懸賞逸
   王致罰斯為敬慢之殊矣述設諫官
 易坎卦/名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无咎
  程頤傳曰自古能諫其君者未有不因其所明者也
  故訐直强勁者率多取忤而溫厚明辯者其説多行
  且如漢祖愛戚嬪將易太子是其所蔽也羣臣争之
  者衆矣嫡庶之義長幼之序非不明也如其蔽而不
[069-2a]
 察何四皓東園公甪里先生/綺里季夏黄公者髙祖素知其賢而重
 之此其不蔽之明心也故因其所明而及其事則悟
 之如反手且四老人之力孰與張良羣公卿及天下
 之士其言之切孰與周昌叔孫通然而不從彼而從
 此者由攻其蔽與就其明之異耳又如趙王太后愛
 其少子長安君不肯使質于齊此其蔽于私愛也
 大臣諫之雖强既曰蔽矣其能聽乎愛其子而欲
 使之長享富貴其心之所明也故左司觸龍因其明
[069-2b]
 而導之以長久之計故其聽也如響
 朱熹曰六四居近尊位而在險之時剛柔相濟故有
 但用薄禮益以誠心進結自牖之象問牖非所由之
 正乃室中受明之處豈險難之時不容由正以進耶
 曰非是不可由正盖事變不一勢有不容不自牖者
 不自户而自牖以言艱險之時不可直致也
  臣/按樽盛酒簋盛食又以瓦缶為樽之副喻禮之
  至薄也言窮約之時不尚多儀而尚誠實户人之
[069-3a]
  所由牖室之所以受明非所由也納約不自户而
  自牖言艱難之際自間道以通于君盖方其困心
  衡慮雖逆耳之言猶易入而况將順其美匡救其
  惡其辭溫厚明辯不令人悦繹乎如唐德宗之在
  奉天陸贄反覆開導往往聽納贄之于德宗斯
  可以當納約自牖之占矣
卦/名九二遇主于巷无咎
 張栻曰遇主于巷巷者委曲之途也或謂諫于君者
[069-3b]
 當盡其委曲之義非也伊川程/頤云至誠以感動之盡
 力以扶持之明理義以致其知杜蔽惑以誠其意如
 是宛轉將就之期于明信而後已此其所以謂之委
 曲也故孟子謂引其君以當道
  臣/按二五君臣之位當事勢睽乖之時九二獨遇
  六五之主彖所謂得中而應乎剛者也其君臣相
  須之殷不拘堂陛之常分正與坎之納約自牖者
  相類然而遇非枉道求合巷非邪僻由徑故又必如
[069-4a]
  程頤之説而後可以言勿欺而後可以言信而後
  諫也
書舜典詢于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
 孔頴達疏曰告廟既訖乃謀政治于四岳之官所謀
 開四方之門大為仕路致衆賢也明四方之目使為
 己逺視四方也達四方之聰使為己逺聽聞四方也
 恐逺方有所壅塞令為己悉聞見之
  臣/按頴達又云目視苦其不明耳聰貴其及逺明
[069-4b]
  謂所見博達謂聽至逺二者互以相見故𫝊總申
  其意云廣視聽于四方使天下無壅塞天子之聞
  見在下必由近臣四岳親近之官故與謀此事也
  然則天子之近臣明目達聰由之壅塞聞見亦由
  之矣故舜既以詢四岳矣而于命官之終則又命
  龍為納言使之聽下言納于上受上言宣于下欲
  其遏絶讒說而敷奏忠言夙夜出納者如朝奏聞
  而夕報可也此所以兼聽竝觀而杜近臣壅塞之
[069-5a]
  患雖唐虞極治而防奸之道豈疏于後世哉
胤征夏書篇名仲康命胤/侯征羲和誓衆之辭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
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常刑
 孔頴達䟽曰君當謹慎以畏天臣當守職以輔君先
 王恐其不然故大開諫諍之路每歲孟春遒人之官
 以木鐸徇于道路以號令臣下使在官之衆更相規
 闕百工雖賤令執其藝能之事以諫上之失常其有
 違諫不恭謹者國家則有常刑
[069-5b]
  臣/按蔡沈𫝊曰相規云者胥教誨也孔氏謂相規
  相平等之辭平等有闕已尚相規見上之過諫之
  必矣百工被遣作器見其淫巧不正當執之諫蔡
  氏元度曰周景王將鑄無射伶州鳩諫曰匱財罷
  民魯莊丹楹刻桷匠慶諫曰無益于君而替前人
  之令徳執藝以諫此類是也孔氏謂百工之職猶
  令進諫則百工以上不得不諫矣胤征以不能規
  諫為不恭孟子責難于君謂之恭意本于書也
[069-6a]
  古者諫無専官而周官保氏掌諫王惡盖官師百
  工乃人適政間因事納忠而師保詔媺諫惡相與
  格其非心也至于經言天子有争臣七人非謂設
  官止有此數大都謂舉朝皆嘿嘿得七人焉以夾
  輔之不致于臣皆從令以陷于不義也
伊訓從諫弗咈先民時是/也順/也
  臣/按此承上先王肇修人紀之文盖君臣父子兄
  弟夫婦長幼朋友乃為人之綱紀成湯反之之聖
[069-6b]
  不敢自謂吾身無有一毫之不盡而有過則改從
  諫如流必先民之言是順故伊尹舉此以訓太甲
  仲虺之誥言用人惟己改過不吝是從諫弗咈之
  實也予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好
  問則裕自用則小是又以所聞于古者告之而商
  頌之云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恪
  皆先民時若之証也
太甲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心必求諸
[069-7a]
非道
  臣/按蔡沈傳曰鯁直之言人所難受㢲順之言人
  所易從盖惟懋敬厥徳乃能㤀其順逆而求其義
  理之當若太甲未克變之時欲敗度縱敗禮以速
  戾于厥躬則不恵于保衡固聞其言而逆于心矣
  亦必有左右近習遜志之言以惑其聽者此所以
  制為不匡之刑也
說命上說復于王曰惟木從䋲則正后從諫則聖后克
[069-7b]
聖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
 陳櫟曰主聖臣直導人使諫在徳不在言君有聖德
 則有從諫之實雖不命亦諫能為江湖何憂百川之
 不歸君無聖徳無從諫之實雖命之亦不諫如器既
 滿水将焉入髙宗以納誨輔徳為命知命相之大本
 說以從諫克聖復命尤知致君之大本也
  臣/按髙宗命傅說作相其命辭首言朝夕納誨以
  輔台德而終之以惟暨乃僚㒺不同心以匡乃辟
[069-8a]
  申之以欽予時命其惟有終此節以答欽予時命
  之語也君之從諫猶木之從繩木非生而皆正君
  非生而皆聖木之正由繩使之然故不可以不從
  繩君之聖由諫使之然故不可以不從諫也然必
  有受諫之實而後有敢諫之臣如後世應詔陳言
  而有以太切直致罪斥者則雖命之實拒之矣故
  說又以不命其承復欽予時命使以從諫之道反
  求諸己也
[069-8b]
無逸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恵胥
教誨民無或胥譸誑/也誕/也為幻變易名實以/眩觀者曰幻
 蔡沈傳曰嘆息言古人德已盛其臣猶且相與誡告
 之相與保惠之相與教誨之保惠者保養而將順之
 非特告誠而已也教誨則有規正成就之意又非特
 保惠而已也惟其若是是以視聽思慮無所蔽塞好
 惡取予明而不悖故當時之民無或敢誑誕為幻也
  臣/按訓告教誨猶言傅之徳義道之教訓保恵猶
[069-9a]
  言保其身體極其大則師傅保之責而其臣皆相
  與如此此乃殷髙宗所謂㒺不同心以匡乃辟也
  忠言交進則邪說莫行故誑欺眩惑之言不入于
  君之耳否則譸張不已變為詛祝安危在反掌之
  間也
詩大雅板篇/名其一章曰上帝板板反/也下民卒癉病/也出話
不然為猶不逺靡聖管管無所/依繫不實于亶誠/也猶之未逺
是用大諫
[069-9b]
 輔廣曰正者常道也循其常則民安反其常則民病
 今天既盡反其常道則民亦安得而不盡病乎話者
 言語也猶者謀慮也不然則背理傷道也不逺則但
 為目前之計也人心知有聖人則動作皆有所依據
 故出話不敢不然為猷不至不逺今也出話則不然
 為猶則不逺則靡聖管管可知矣既已靡聖管管則
 所為皆是虚妄故曰不實于亶不然不逺皆虚妄者
 之所為也
[069-10a]
四章曰天之方虐無然謔謔老夫灌灌猶欵/欵也小子蹻蹻
其畧反/驕貌匪我言耄非我老耄/而妄言爾用憂謔乃汝以/憂為戯多將熇
許各反/熾盛也不可救藥
  臣/按小序此凡伯刺厲王之詩不敢斥言王而稱
  上帝稱天既又呼僚友而切責之又言其與己異
  其職事盖必王之用事之人也經曰天子有諍臣
  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厲王之臣獨有召穆公
  凡伯二人而已夫可憂之事當操心慮患夙夜祗
[069-10b]
  懼以臨之不可用為戯謔茍以可憂之事為戯謔
  是樂憂也可憂而樂多行不義將如火之燎原不
  能救止此老成人之所以心知其可畏而欵欵然
  相告也
左傳齊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臺臺/名子猶梁丘/據馳而造
焉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
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羮焉水火醯醢鹽梅以
烹魚肉燀章善反/炊也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益/也
[069-11a]
不及以洩減/也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
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
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争心故詩
商/頌曰亦有和羮羮備/五味既戒既平鬷子容/反古雅/反無言時
靡有爭鬷總也嘏大也言總大/政能使上下皆如和羮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
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須氣/以動二體舞有/文武
三類風雅/頌四物雜用四方之/物以成器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
九功之德/皆可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
[069-11b]
速髙下出入周密/也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
平德和故詩曰豳/風德音不瑖闕/也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
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
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昭公二十年/
  臣/按齊景公嘗悅晏子之言而興發補不足命太
  史作君臣相悦之樂矣晏子惟能獻君之否以成
  君可獻君之可以去君否故其詩曰畜君何尤孟
  子曰畜君者好君也當斯之時則晏子之于景公
[069-12a]
  可謂和矣若君可亦可君否亦否之梁丘據則必
  不能回流連荒亡之志而為先王之觀也是嵗齊侯
  痁瘧/疾期而不瘳諸侯之賓問疾者皆在梁丘據裔
  欵二嬖大夫者欲誅祝史以辭賓言于公公告晏
  子晏子言諸苛政民所苦病億兆人詛祝祝有益
  詛亦有損非誅祝史所能治公說于晏子之言使
  有司寛政毁闗去禁薄斂已責除逋/債當斯之時則
  晏子之于景公又幾可謂和矣遄臺之遊乃曰惟
[069-12b]
  據與我和然則公苐知可亦可否亦否者之為和
  而于晏子之言雖從之而未必好也安有所為君臣
  相悦者哉夫人君有聽言之美往往不出于誠然
  以唐太宗之于魏徵常退朝而盛怒見正/宫闈其君臣
  之好不終固不待仆碑徵卒大宗自製碑文并為/書石既而以徵嘗薦杜正
  倫侯君集疑其阿黨又有言徵自録前後諫/辭以示起居郎褚遂良者愈不悦踣所撰碑之日
  也故非一徳同心不足以語于和矣
國語周語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
[069-13a]
王怒得衞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
以目王喜告召公曰我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
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
如之故為川者决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
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典樂/典史獻書外史掌三/王五帝之
書/師箴&KR1363賦公卿列/士所獻書矇誦誦箴諫/之語百工諫執藝/事庶人
傳語卑賤不得達/傳以語上近臣驂僕/之屬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
大師大史掌陰陽天時/禮法之書以相教誨者耆艾修之師傅之屬修理瞽/史之教以聞于王
[069-13b]
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
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
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阜
厚/也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
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弗聽于是國人
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晉/地
  臣/按召公召穆公虎也厲王之時賦斂重數徭役
  煩多人民勞苦輕為奸宄彊凌弱衆暴寡作冦虐
[069-14a]
  故召穆公作民勞之詩以刺王其板八章小序凡
  伯刺厲王也今由衛巫監謗之事觀之召公之諫
  亦但言防民之口之不可耳未敢指陳夫不堪命
  之實事也民勞為同列相戒之詞板切責僚友召
  公凡伯親賢舊臣宜其可以極言而力救顧不敢
  直致其諫而姑責同僚以使之聞之宜國人之莫
  敢言而卒以基禍也
晉語范文子士/燮曰興王賞諫臣逸王罰之我聞古之王
[069-14b]
者政德既成又聽于民詢芻蕘/聽謗譽于是乎使工誦諫于朝
在列者獻詩使勿兠惑/也采/也聽臚傳/也言于市辯妖祥于
行歌/曰謠考百事于朝問謗譽于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
術也先王疾是驕也
  臣/按興王賞諫臣逸王罰之二語千古興亡理亂
  之大要也彘之禍成于監謗盡戒之術必聽于民
  豈不然哉凡民風市語童謠之屬以至違怨詛祝
  之辭有理存焉皆我諫臣也聞而改之賞莫大焉
[069-15a]
  也易咸卦象曰君子以虚受人惟虚故能𢎞納諫
  之益故曰先王疾是驕也
楚語靈王虐白公子張驟諫王患之謂史老楚子/亹曰我
欲己子張之諫若何對曰用之實難已之易也君諫君
則曰余左執鬼中右執殤宫中身也夭死曰殤殤宫殤/之居也執謂把其録籍制
服其身知/其方處凡百箴諫我盡聞之矣寧聞它言白公又諫
王如史老之言對曰昔殷武丁能聳敬/也其德至于神明
夢見/傅説以入于河河/内自河徂亳亳/都於是乎三年黙以思道
[069-15b]
既得道猶不敢專制使以象旁求聖人既得以為輔又
恐其荒失遺㤀故使朝夕規誨箴諫曰必交脩余無余
棄也今君或者未及武丁而惡規諫者不亦難乎王病
之曰子復語我不穀雖不能用吾慗牛刃切/願也寘之于耳
對曰賴君之用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隣稽/切兕象其
可盡乎其又以規為瑱所以/塞耳
  臣/按此見人君不徒以受盡言容直臣為美而用
  之實難也靈王聞白公之言而病之曰雖不能用
[069-16a]
  慗寘于耳若是乎與語之而不達拒之而不受者
  有間也白公曰不能用之是猶以規為瑱矣故靈
  王非有殺諫臣之惡也州來之役右尹子革誦祈
  招之詩以諫王王感其言至于饋不食寢不寐者
  數日則非徒慗寘于耳矣卒也不能自克以及于
  難是故用之實難也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
  仁也信善哉楚王若能如是豈其辱于乾谿地/名
論語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㢲與之言能
[069-16b]
無説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
已矣
  臣/按夫人必有秉彝之性故非肆于惡而無忌憚
  者明義而正告之未或不從委曲而開導之未或
  不悦然其物欲堅强則不能屈就于理志氣昏惰
  則不能反求諸心故終于不改繹也朱熹曰如漢
  武帝見汲黯之直深所敬憚至帳中可其奏可謂
  從矣然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義豈非面從如孟
[069-17a]
  子論好貨好色齊王豈不恱若不知繹則徒知古
  人所謂好色不知其能使内無怨女外無曠夫徒
  知古人之所謂好貨不知其能使居者有積倉行
  者有裹糧也他日夫子又曰忠焉能勿誨乎集註
  忠而勿誨婦寺之忠盖用詩大雅瞻仰篇匪教匪
  誨時惟婦寺為訓也然而禮有三諫不聽則去之
  文而子游言事君數斯辱矣人主知夫人臣納誨
  之為忠而又知有不可則止之義則從而改悦而
[069-17b]
  繹不陷于不義矣
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隠惡而揚善
 朱熹曰雖淺近言語莫不有至理寓焉人之所忽而
 舜好察之非洞見道體無精粗差别不能然也孟子
 曰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于人者又曰聞一
 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此皆好察
 邇言之實也伊川曰造道深後雖聞常人言語莫非
 至理又曰言之善者播揚之不善者隠匿之則善者
[069-18a]
 愈樂告以善而不善者亦無所愧而不惜言也求善
 之心廣大光明如此人安得不盡言來告而我亦安
 得不盡聞人之言乎
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網/也機檻/也陷阱坑坎/也
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
守也
  臣/按大聖人心事只是與予知之人相反而已一
  有予知之心則自用而不好問矣以邇言為不足
[069-18b]
  聞矣暴人之惡而蔽人之善矣楚靈王之左執鬼中
  右執殤宫所以召乾谿之辱豈非自投于罟擭陷
  阱之中乎中庸之道廣大光明舍此皆罟擭陷阱
  也不為舜則為予知之人凡飾非拒諫以底覆亡
  皆自謂人莫己若始也問察隠揚之義朱熹之説
  備矣
孟子禹聞善言則拜
  臣/按禹拜昌言見于書大禹謨臯陶謨一是舜命
[069-19a]
  禹征苗已誓師往伐而益贊禹以修德禹聞益言
  心領神會屈己拜之一是帝舜朝禹臯陶相與語
  于帝前臯陶陳謨以慎厥身修思永發端禹然而
  拜之孟子即書辭以推其意謂禹聞善言則拜也
  夫以禹之不矜伐滿假而益猶以滿損謙益為言
  臯陶則言智仁兩盡雖黨惡如驩兠者不足憂昏
  迷如有苗者不足遷與夫好言善色大包藏奸惡
  者不足畏盖益臯陶造道之精微所言之深逺大
[069-19b]
  禹樂善之心真見為不及而拜之也
漢文帝每朝郎從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輦受其言言不
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嘗不稱善
二年五月詔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
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也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
衆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逺方之賢
良其除之
  臣/按漢文止輦受言隠惡揚善其謙抑虚受之氣
[069-20a]
  象後世未有過之者載考髙帝一章之法已除去
  誹謗偶語法條而二年五月詔云今法有誹謗妖
  言之罪或者入闗之始但與父老口約而未及刪
  去律文故也進善之旌應劭曰旌幡也堯設之五
  達之道令民進善也如淳曰欲有進善者立于旌
  下言之誹謗之木服虔曰堯作之橋梁午柱頭應
  劭曰橋梁邊板所以書政治之愆失也鄭康成註
  禮云一縱一横為午謂以木貫柱四出即今之華
[069-20b]
  表盖至秦皆去之孝文乃令復施也計當時必有
  立旌書木者史略而不書後世亦有詔公車設謗
  木肺石二函與置紙筆于陽武門外以求得失者
  匪鮮終則繁文也已
武帝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汲黯對曰陛下内
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黙然怒變
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
戅也羣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
[069-21a]
䛕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己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

  臣/按漢武帝知汲黯而不能用黯亦以數切諫不
  得久居于中盖内多欲而外施仁義正不能受盡
  言之實也多欲則不能自克不能自克則逆心之
  言必難入遜志之語必易從雖以帝之目黯為社
  稷臣敬禮之過于大將軍丞相而終見疏逺遂使
  方士神仙之説桑孔貨利之謀窺其所欲而雜然
[069-21b]
  投之無所不至矣
光武時大司徒韓歆好直言無隠諱帝每不能容歆于
上前證歲將饑凶指天畫地言甚剛切坐免歸田里帝
猶不釋復遣使宣詔責之歆及子嬰皆自殺歆素有重
名死非其罪衆多不厭帝乃追賜錢穀以成禮葬之
 司馬光曰昔髙宗命説曰若藥弗瞑眩厥疾不瘳夫
 切直之言非人臣之利乃國家之福也是以人君日
 夜求之唯懼弗得聞惜乎以光武之世而韓歆用直
[069-22a]
 諫死豈不為仁明之累哉
安帝令公卿下至郡國守相各舉有道之士一人尚書
陳忠以詔書既開諫諍慮言事者必多激切或至不能
容乃上疏豫通廣帝意曰臣聞仁君廣山藪之大納切
直之謀忠臣盡謇諤之節不畏逆耳之害是以髙祖舍
周昌桀紂之譬孝文喜袁盎人豕吕后斷戚夫人手足/去眼煇耳飲瘖藥使
居厠中名曰人彘盎引却文帝/所幸慎天人坐舉以為諫也之譏武帝納東方朔宣
室之正武帝置酒宣室見/董偃朔諫止之元帝容薛廣德自刎之切帝/酎
[069-22b]
祭欲御樓船廣徳諫宜從/橋願自刎以血汙車輪今明詔崇高宗之徳推宋景
之誠引咎克躬諮訪羣吏言事者見杜根成翊世等新
䝉表録顯列二臺必承風響應争為切直若嘉謀異䇿
宜輙納用如其管穴妄有譏刺雖苦口逆耳不得事實
且優游寛容以示聖朝無諱之美若有道之士對問髙
者宜垂省覽特遷一等以廣直言之路
  臣/按世祖仁明東京再造而韓歆不免以直言受
  誅甚哉苦言之難嘗也陳忠之豫通廣上意其指
[069-23a]
  切矣夫嘉謀異䇿宜輙納用妄有譏刺不得事實
  亦優游寛容乃所以來諫者矣若一有不當而輙
  加譴責則雖有嘉謀異䇿而不便之者往往附致
  于不得事實之際而罰及之矣夫興王止有不諫
  之刑而曷嘗有失言之罰哉
魏髙宗時髙允好切諫朝廷事有不便允輙求見帝嘗
屛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連日不出羣臣莫知其所
言語或痛切帝所不忍聞命左右扶出然終善遇之時
[069-23b]
有上事為激訐者帝省之謂羣臣曰君父一也父有過
子何不作書衆中諫之而于私室屛處諫者豈非不
欲其父之惡彰于外耶然至事君何獨不然君有得
失不能靣陳而上表顯諫欲以彰君之短明己之直此
豈忠臣之所為乎如髙允者乃忠臣也朕有過未嘗不
靣言至于朕所不堪聞者允皆無所避朕知其過而天
下不知可謂忠乎
  臣/按游雅常稱髙允内文明而外柔順而崔浩謂
[069-24a]
  其乏矯矯風節然浩之所以得罪者正以不隠惡
  沽直名故也論其世則髙允之不為矯矯風節良
  有以焉夫惟魏主之不欲天下知其過也此允之
  所以不敢顯諫也記曰事親有隠而無犯事君有
  犯而無隠忠孝之理則同而其事自異也且事有
  不便或面陳其可否或疏論其得失各因其緩急
  小大其所處之職亦有貴賤親疏有不得而面陳
  者亦有不得而疏論者非必以面陳為慎密疏論
[069-24b]
  為激訐也如魏主之言異乎明目達聰而使下情
  無壅者矣
梁武帝時散騎常侍賀琛上書論事詔切責之琛啟陳
四事其一言户口凋落牧守貪殘其二言風俗侈靡宜
道以節儉三言斗筲之人詭競求進四言省事息費上
大怒召主書于前口授敕書以責琛大指以為卿何不
分别顯言某刺史横暴某太守貪殘尚書蘭臺某人
姦猾使者漁獵竝何姓名取與者誰明言其事又士民飲
[069-25a]
食過差若加嚴禁密房曲室云何可知倘家家摉檢恐
益增苛擾卿又曰百司奏事詭競求進今不使外人呈
事誰尸其任卿云吹毛求疵復是何人擘肌分理復是
何事治署邸肆等何者宜除何者宜減何處興造非急
何處徵求可緩各出其事具以奏聞若不具列則是欺
㒺朝廷佇聞重奏當復省覽琛但謝過而已不敢復言
 司馬光曰梁髙祖之不終也宜哉夫人君聽納之失
 在于叢脞人臣獻替之病在于煩碎是以明主守要
[069-25b]
 道以御萬幾之本忠臣陳大體以格君心之非故身
 不勞而收逺功言至約而為益大也觀夫賀琛之諫
 未至于切直而髙祖已赫然震怒䕶其所短矜其所
 長詰貪暴之主名問勞費之條目困以難對之状責
 以必窮之辭自以蔬食之儉為盛徳日昃之勤為至
 治君道已備無復可加羣臣箴規舉不足聽如此則
 自餘切直之言過于琛者誰敢進哉由是姦佞居前
 而不見大謀顛錯而不知名辱身危覆邦絶祀為千
[069-26a]
 古所閔矣豈不哀哉
  臣/按人臣進言或通于天下之大勢或專指一事
  之失常或追述其致此之由或逆覩其將來之害
  或略開其端緒不必深言或喻事于同情在人自
  悟或為之危言或為之隠語聽言者以理揆之則
  無不得也以情通之則無弗喻也貪暴者幾何人
  不必詰主名而按之可知勞費者幾何事不必問
  條目而有司具存但霽顔令披&KR0377心腹豈有難對
[069-26b]
  之状但温旨令敷陳終始豈有必窮之辭惟權奸
  以此術制敢言之士務令所詰者不得而一一主
  名所問者不得而件件條目鉤校意計之表使之
  難對毛舉細微之故使之必窮于是乎言之者咋
  舌死而聞之者終身杜其口矣在奸人以此愚人
  主所以彌縫己之過惡而梁武乃以自愚惑之甚
  也
唐髙祖時萬年縣法曹孫伏伽上表以為隋以惡聞其
[069-27a]
過亡天下陛下龍飛晉陽逺近響應不期年而登帝位
徒知得之之易不知隋失之之不難也臣謂宜易其覆
轍務盡下情凡人君言動不可不慎竊見陛下今日即
位而明日有獻鷂雛者此乃少年之事豈聖主所須哉
又百戲散樂亡國淫聲近太常于民間借婦女裙襦五
百餘襲以充妓衣擬五月五日元武門遊戲此亦非所
以為子孫法也凡如此類悉宜廢罷善惡之習朝夕漸
染易以移人皇太子諸王參僚左右宜謹擇其人其有
[069-27b]
門風不能雍睦為人素無行義專好奢靡以聲色遊
獵為事者不可使之親近也自古及今骨肉乖離以至敗
國亡家未有不因左右離間而然也願陛下慎之上省
表大悦下詔褒稱擢為治書侍御史賜帛三百匹仍頒
示逺近
有犯法不至死者上特命殺之監察御史李素立諫曰
三尺之法王者所與天下共也法一動揺人無所措手
足陛下甫創鴻業奈何棄法臣忝法司不敢奉詔上從
[069-28a]
之自是特承恩遇命所司授以七品清要官所司擬雍
州司户上曰此官要而不清又擬祕書郎上曰此官清
而不要遂擢授侍御史
上以蘇世長為諫議大夫嘗從校獵髙陵大獲禽獸上
飲羣臣曰今日畋樂乎世長對曰陛下逰獵薄廢萬幾
不滿十旬未足為樂上變色既而笑曰狂態復發耶對
曰於臣則狂于陛下甚忠嘗侍晏披香殿酒酣謂上曰
此殿煬帝之所為耶上曰卿諫似直而實多詐豈不知
[069-28b]
此殿朕所為而謂之煬帝乎對曰臣實不知但見其華
侈如傾宫鹿臺夏桀作傾宫殫百姓之財商紂作/鹿臺其大三里髙千尺七年乃成非興
王之所為故也若陛下為之誠非所宜昔臣侍陛下于
武功見所居宅僅庇風雨當時亦以為足今因隋之宫
室已極侈矣而又增之將何以矯其失乎上深然之
  臣/按唐髙祖即位之初孫伏伽即上表以為宜鑒
  亡隋惡聞其過之覆轍務盡下情髙祖亦嘗考第
  羣臣以李綱孫伏伽為第一顧謂裴寂等曰隋氏
[069-29a]
   以主驕臣諂亡天下朕即位以來每虚心求諫然
   惟李綱差盡忠欵孫伏伽可謂誠直餘人猶踵敝
   風俛眉而已豈朕所望哉朕視卿如愛子卿當視
   朕如慈父有懐必盡勿自隠也他如李素立之守
   法居之清要蘇世長之狂直屢見優容此則親見
   隋之所以失而以為明鑒屈己從人奬勵諫諍庶
   幾哉可謂能自克矣昔者子思子有言人主自臧
   則衆謀不進事是而臧之猶却衆謀况和非以長
[069-29b]
   悪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讚己闇莫甚焉不
   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君闇臣諂以
   居百姓之上民不與也若此不已國無類矣覩隋
   唐之所以興亡者其言豈不信哉
 
 
 
御定孝經衍義卷六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