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-清-葉方藹 (master)


[065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御定孝經衍義卷六十三
  天子之孝
   論官材
   銓選附
 書臯陶謨臯陶曰亦行有九徳亦言其人有徳乃言曰
 載采采禹曰何臯陶曰寛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治/也
 敬擾而毅直而温簡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彰明/也厥有常
[065-1b]
 吉哉
  孔頴達疏曰寛𢎞而能莊栗和柔而能立事慤愿而
  能恭恪治理而能謹敬和順而能果毅正直而能温
  和簡大而有廉隅剛斷而能實塞彊勁而合道義人
  性不同有此九徳
  陸九淵曰臯陶論知人之道曰亦行有九徳亦言其
  人有徳乃言曰載采采乃是謂必先言其人之有是
  徳然後乃言曰某人有某事蓋徳則根乎其中達乎
[065-2a]
 其氣不可偽為若事則有才智之小人可偽為之故
 行有九徳必言其人有徳乃言曰載采采然後人不
 可得而廋匿/也
  臣/按臯謨言彰厥有常吉哉立政言庶常吉士蓋
  不特一二事之善可以偽為徳而不常亦矯飾矣
  故觀人者觀其常所謂不於其所勉而於其所忽
  也周官言無載爾偽亦此義矣此非書之于比閭
  族黨州鄉别之以秀選俊造進固不能一旦而得
[065-2b]
  其實也乃欲以頃刻周旋之地負其人倫之鑒哉
益稷敷納以言明庶以功
 陳大猷曰納言或以言揚明功或以事舉也
  臣/按舜典言敷奏以言明試以功此文易奏為納
  易試為庶者待諸侯與待黎獻之不同於諸侯驗
  其已然之效于黎獻責其將然之效也自下而奏上
  故言奏下陳而上納故言納諸侯以黜陟為重故
  言試黎獻以多得為盛故言庶考績與求賢官人
[065-3a]
  之異也
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龎雜亂/也舉能其官惟
爾之能稱非其人惟爾不任
 陳經曰人能推讓樂善故也不能推讓忌嫉故也九
 官相讓衆賢和朝范宣子讓其下皆讓晉悼公使之/將中軍讓荀
 偃其下韓起讓趙/武欒黶讓韓起安有不和者我忌嫉人人必忌嫉
 我交相忌嫉何有於和
 董鼎曰因所舉之賢否益足以見我之賢否則推人
[065-3b]
 之賢乃我之賢也讓人之能乃我之能也
  臣/按此已是舉主連坐之條矣因所稱舉之賢否
  益知其人之賢否適所以成推讓之風也古之人
  觀人以常徳則無矯飾于初變節於後之患而能
  其官與非其人亦秖從所推讓之官而言謂某人
  堪某官要當以考績為斷限非遷轉之後舉主始
  終保任地虞廷九官皆讓而益稷言誰敢不讓蓋
  讓則實讓非如後世之制授訖三日例舉一人自
[065-4a]
  代僅為虚文也然而夫子存羊愛禮則虚文末為
  無庸時皆不讓習以成俗一人獨讓乃為立異使
  賢明之士知讓賢為貴有欲讓之心而格於功令
  之所不許為可惜也
論語無求備于一人
  臣/按先王教士所以責成之者甚備而升諸司馬
  以後乃有徳進事舉言揚曲藝之分蓋用人之長
  而去其所短先王之忠厚也及其分職受任則有
[065-4b]
  終身於是官者觀帝舜即真之後禹宅百揆而仍
  行司空之事若近代之法則一人之身當遍歴九
  官而後宅揆矣惟舜則歴試以事如徽五典是掌
  教叙百揆是作相賓四門又兼四岳納大麓下攝
  山虞聖人功化神速一人而備衆人之能固不得
  懸以為常格也周典分六卿而各率其屬正所以
  無求備於一人也故當禽父魯/公立國之初而告誡
  之如此
[065-5a]
孟子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

 朱熹集註曰如不得已言謹之至也蓋尊尊親親禮
 之常也然或尊者親者未必賢則必進疏逺之賢而
 用之是使卑者踰尊疏者踰戚非禮之常故不可不
 謹也
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
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
[065-5b]
 輔廣曰所謂察之則必因言以察其心考迹以察其
 用如孔子之視所以觀所由察所安然後能親見其
 賢否之實從而用舎之則於賢者非徒知之知之必
 深而無所疑非徒任之任之必重而不可易至於不
 才亦不容以幸進矣
  臣/按漢武帝元封五年以名臣文武欲盡詔州郡
  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絶國者先是
  汲黯常諫帝曰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去
[065-6a]
  之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為治乎至是而
  黯之説驗也於是詔下而無有應者卒乃得霍光
  金日磾以受遺蓋末年亦創若時而留意儲才矣
  然所謂如不得已者非吝惜爵祿也參之以大公
  而要之于獨斷知其賢斯任之勿貳矣若項籍之
  印刓弊而不予與夫郭祚之為吏部尚書銓授稽
  滯有此人便已貴矣之説是豈得言慎哉
漢元帝永光元年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淳厚謙遜有行
[065-6b]
者光祿嵗以此科第郎從官
  臣/按漢初惟有孝廉及賢良方正二科至是増質
  樸淳厚謙遜有行為四也其初但已仕未仕皆得
  舉而此則每嵗以是考第郎從官之賢否蓋科目
  之與銓選出於一途使仕於其入官之後而不變
  其未達之所守其法之近古而甚善者乎詞章之
  學蓋無所用于政事而舎詞章則又無以為進取
  其為科舉之文則又詞章之卑近者士於既仕之
[065-7a]
  後不啻棄之如敝屣而後之所為政事者亦不過
  簿書期㑹而已而區區以試士屬之禮部以選人
  屬之吏部所取者未足為用而所以用之者非其
  所以取之也法雖嚴令雖密果何益哉
魏文帝黄初元年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初
陳羣以吏部不能審覈天下之士故令郡國各置中正
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土之人任朝廷官徳充才盛者為
之使銓次等級以為九品有言行修著則升之道義虧
[065-7b]
缺則降之吏部憑之以補百官行之浸久中正或非其
人奸弊日滋晉尚書左僕射劉毅上疏曰今立中正定
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奪天朝之權
勢公無考校之負私無告訐之忌用心百態營求萬端
廉讓之風滅爭訟之俗成臣竊為聖朝恥之蓋中正之
試于損政有八高下逐強弱是非隨興衰一人之身旬
日異狀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一也置州郡者本取
州里清議咸所歸服將以鎮異同一言議也今重其任
[065-8a]
而輕其人使駁違之論横于州里嫌讐之隙結於大臣
二也本立格之體為九品者謂才徳有優劣倫輩有首
尾也今乃使優劣易地首尾倒錯三也陛下賞善罰惡
無不裁之以法獨置中正委以一國之重曽無賞罰之
防又禁人不得訴訟使之縱横任意無所顧憚諸受枉
者抱怨積直不獲上聞四也一國之士多者千數或流
徙異邦或給事殊方面猶不識況盡其才而中正知與
不知皆當品狀采譽于臺府納毁于流言任己則有不
[065-8b]
識之弊聽受則有彼此之偏五也凡求人才欲以治民
今當官著効者或附卑品在官無績者更獲高叙是為
抑功實而隆空名長浮華而廢考績六也凡官不同事
人不同能今不狀其才之所宜而但第為九品以品取
人或非才能之所長以狀取人則為本品之所限徒結
白論而品狀相妨七也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
其善各任愛憎以植其私天下之人焉得不懈徳行而
鋭人事八也由此論之職名中正實為奸府事名九品
[065-9a]
而有八損古今之失莫大於此愚臣以為宜罷中正除
九品棄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大尉汝南王亮
司空衛瓘亦上疏曰魏氏承喪亂之後人士流移考詳
無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時選用之本耳今者九域
同規大化方始臣等以為宜皆蕩除末法咸用土斷自
公卿以下以所居為正無復懸客逺屬異土盡除中正
九品之制使舉善進才各由鄉論則華競自息各求於
已矣武帝雖善其言而終不能改也
[065-9b]
 馬端臨曰九品中正之官設之于州縣是即鄉舉里
 選之遺意然未仕者居鄉有履行之善惡所謂品也
 既仕者居官有才能績效之優劣所謂狀也品則中
 正可得而定狀則非中正可得而知今欲為中正者
 以其才能之狀著於九品則宜其難憑要知既入仕
 之後朝廷自合别有考課之法而復以中正所定之
 品目第其升沈拘矣況中正所定者又未必允當乎
  臣/按州郡之立中正以本土之人而論本土人士
[065-10a]
  之優劣此與古之鄉舉里選不甚背馳也然而考
  之周官王制則古之法密而後之法疏古之法公
  而後之法私矣古者自五家為比以至于萬二千
  五百家為鄉命卿為鄉大夫鄉内之民有賢行者
  則行鄉飲酒之禮而賓興之中正之立蓋與鄉大
  夫相似然古之所以書其徳行道藝者則自五家
  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
  州為鄉節次相承考較不異然後舉之非如中正
[065-10b]
  但一人之耳目一己之意見也又古者鄉所升之
  士則為凡民之雋異而教之大學之中未即官之
  也必自大樂正所論之秀升諸司馬而後司馬署
  其所長而使之試守一官其不堪者屏退至于入
  官之後所以黜陟之者又豈復委之於鄉大夫乎
  則夫未仕之前尚有成均之教旣仕之後具存考績
  之格也若夫諸侯之國貢士之制則以所貢之賢
  否為慶讓而所建之侯亦中正之比也其為辨其
[065-11a]
  論官其材署其所長而屏退其不堪者亦必自于
  司馬豈僅以一人之耳目一己之意見為升降哉
  然而古之世胄皆入大學則又不由鄉大夫之所
  升論也論者但以中正之黨勢族而抑寒門而欲
  復古之鄉舉里選而不思夫鄉里之所選舉則與
  勢族無異也或者以鄉里之選舉開寒畯之路而
  以中正第門蔭之優劣則可以並行而不悖也官
  狀之與鄉評固不可以合而為一要其入仕之後
[065-11b]
  亦有休假在籍之時而于其子姓僕𨽻又可以知
  其平日之能教約與否則銓選者之不但據官狀
  而又叅之以鄉評亦所以警官邪也又況前史所
  載如陳壽居喪使女奴丸藥積年沉廢郄詵篤孝
  以假葬違常降品一等謝恵連以居憂贈郡小吏
  詩坐廢閻纘孝謹為繼母所誣遂被清議十餘年
  則中正品目之嚴足以維持名教非淺鮮也
晉武帝以山濤為吏部尚書濤典選十餘年每一官缺
[065-12a]
輒擇才資可為者啓擬數人得詔旨有所向然後顯奏
之帝之所用或非舉首衆情不察以濤輕重任意言之
于帝帝益親愛之濤甄拔人物各為題目而奏之時稱
山公啓事
  臣/按晉之山濤王戎並號有知人之鑒濤先後居
  通塞之地十有餘年其啓事所處分者内則要地
  外則方面可見當日銓選之權甚重非比後之居
  是職者雖么麽小吏唯取年勞不簡賢否者也但
[065-12b]
  濤希帝意旨安得謂之有所權衡今觀其啓事中
  語如云不審宜爾有當聖旨者否不審有可叅舉
  者否待有所向然後顯奏則亦帝自用人與濤何
  與言乎稱職夫豈其然
宋孝武帝不欲權在臣下分吏部尚書置二人以都官
尚書謝莊度支尚書顧覬之為之
 裴子野曰官人之難尚矣居家視其孝友鄉黨察其
 誠信出入觀其志義憂難取其智謀煩之以事以求
[065-13a]
 其理臨之以利以察其廉周禮始于學校論之州里
 告諸六事而後貢于王庭其在漢家州郡積其功能
 五府舉為掾屬三公參其得失尚書奏之天子一人
 之身所閲者衆故能官得其材鮮有敗事魏晉易是
 所失𢎞多夫厚貌深衷險如谿&KR0676擇言觀行猶懼弗
 周況今萬品千羣俄析乎一面庶僚百位専斷于一
 司於是囂風遂行不可抑止干進務得兼加諂凟無
 復廉恥之風謹厚之操官邪國敗不可紀綱假使龍
[065-13b]
 作納言舜居南面而治致平章不可必也況後之官
 人者哉
  臣/按分曹為兩徒欲輕其權特不思夫其權愈輕
  而其流極則有勘簿呼名之弊反不如啓事之所
  甄拔矣夫以選曹之權重則於人有激揚進退可
  以責其知人官材之效也在人主則慎擇冢卿而
  已安在分其權乎
魏孝文帝與羣臣論選調曰近世高卑出身各有常分
[065-14a]
此果何如李冲對曰未審上古以來張官列位為膏梁
子弟乎為致治乎帝曰欲為治耳冲曰然則陛下何為
専取門品不拔才能乎帝曰茍有過人之才不患不知
然君子之門借使無當世之用要自徳行純篤朕故用
之冲曰傅説吕望豈可以門地得之帝曰非常之人曠
世乃有一二耳祕書令李彪曰陛下若専取門地不審
魯之三卿孰若四科著作佐郎韓顯宗曰陛下豈可以
貴襲貴以賤襲賤帝曰必有高明卓然出類拔萃者朕
[065-14b]
亦不拘此制頃之劉昶入朝帝謂昶曰或言唯能是寄
不必拘門朕以為不爾何者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
小人名器無别此殊為不可我今八族當時/貴族以上士人
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有七等若有其人可
起家為三公正恐賢才難得不可止為一人渾我典制

 司馬光曰選舉之法先門地而後賢才此魏晉之深
 弊而歴代相因莫之能改也夫君子小人不在于世
[065-15a]
 祿與側微以今日視之愚智所同知也當是之時雖
 魏孝文之賢猶不勉斯弊故夫明辨是非而不惑于
 世俗者誠鮮矣
  臣/按古之貴遊子弟教之于國學所以簡稽之者
  甚嚴則其成才者必多矣然而春秋譏世卿書言
  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何哉兩漢名臣由父兄任者
  班班可考矣然而董仲舒之對策曰選多出乎郎
  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未必賢也王吉言舜湯不
[065-15b]
  用三公九卿之世而舉臯陶伊尹不仁者逺今使
  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驕驁不通古今至于積功治
  人亡益于民此伐檀所為作也則自漢之言任子
  不便者已然也至魏晉以後則九品所取大概以
  世家為主其間雖或辟召或舉孝廉而其人則必
  貴胄也至唐宋則門蔭入仕厥惟恩澤不由科目
  與辟召矣二三君子蓋嘗惡其濫而思革其弊卒
  亦未能盡去也通而論之唐宋之恩蔭不如魏晉
[065-16a]
  之門地魏晉之門地不如兩漢之任子何以言之
  謂之曰任則其父兄有保任之責也昔祁奚舉午
  奚之/子内不避親在父兄有知子弟之明則任之可
  矣劉向得淮南鴻寳書為黄金致其父得惡諡事
  發相重孰肯任其不才子弟哉且漢之以父兄任
  者為郎備宿衛執㦸殿陛自其少時朝夕人主左
  右與聞公卿議論中郎將以兵法部屬之而淳厚
  有行者光祿勲嵗課第之實本周官之遺意然則
[065-16b]
  世胄入官之途魏晉唐宋失之彌甚惟兩漢為近
  古歟
魏殿中尚書崔亮為吏部尚書亮奏為格制不問士之
賢愚専以停解月日為斷沈滯者皆稱其能亮甥司空
諮議劉景安與亮書曰殷周以鄉塾貢士兩漢由州郡
薦才魏晉因循又置中正雖未盡美應什收六七而朝
廷貢士止求其文不取其理察孝廉唯論章句不及治
道立中正不考才行空辯氏姓取士之途不博沙汰之
[065-17a]
理未精舅屬當銓衡宜改張易調如何反為停年格以
限之天下士子誰復脩勵名行哉亮復書曰汝所言乃
有深致吾昨為此格有由而然古今不同時宜須異昔
子産鑄刑書以救弊叔向譏之以正法何異汝以古禮
難權宜哉洛陽令代人薛琡上書言黎元之命繫于長
吏若以選曹唯取年勞不簡能否義均行雁次若貫魚
執簿呼名一吏足矣數人而用何謂銓衡書奏不報後
因請見復奏乞令王公貴臣薦賢以補郡縣詔公卿議
[065-17b]
之事亦寢其後甄琛等繼亮為吏部尚書利其便已踵
而行之魏之選舉失人自亮始也
東魏以高澄攝吏部尚書始改崔亮年勞之制銓擢賢
能又沙汰尚書郎妙選人地以充之凡才名之士雖未
薦擢皆引致門下與之遊宴講論賦詩士大夫以是稱

  臣/按停年格始于武人入選之後武人入選始於
  羽林作亂之餘故答書有云今勲人甚多又羽林
[065-18a]
  入選武夫倔起而不解書計唯可彍弩前驅指蹤
  捕噬而已忽令佩組乗軒求其烹鮮之效未常操
  刀而使剸割又武人至多官員至少不可周溥設
  令十人共一官猶無官可授況一人冀一官何由
  不怨哉吾近面執不宜使武人入選請賜其爵厚
  其祿既不見從是以權立此格限以停年耳然則
  亮之為此蓋非得已要之行雁貫魚之誚則亦無
  所解免者也及東魏元象中始革年勞之制而武
[065-18b]
  夫參選蠧政害人其弊未除自隋大業八年詔諸
  授勲官始不得授文官職事自唐以後則選有文
  武而吏部兵部分主之矣
唐高宗總章中定銓注法時承平既久選人益多司刑
少常伯裴行儉始與員外郎張仁褘設長名姓歴牓引
銓注之法又定州縣升降官資高下其後遂為永制無
能革之者大畧唐之選法取人以身言書判計資量勞
而擬官始集而試觀其書判已試而銓察其身言已銓
[065-19a]
而注詢其便利已注而唱集衆告之然後類以為甲先
簡僕射乃上進/也門下門下/省給事中讀讀其身言書/判利便也侍郎
視/也侍中審之不當者駁下既審然後上聞
  臣/按身謂體貌豐偉言謂言辭辯正書謂楷法遒
  美判謂文理優長四者皆末也於徳行才能何有
  哉古之取人者未有以身書者也言非辭辯之謂
  文非判語之謂惜乎簡之僕射上之門下給事中
  讀侍郎省侍中審而僅區區四者之間而已也然
[065-19b]
  而猶有慎重周詳之意焉非徒計資量勞為也若
  後世則惟以資勞而已蓋每變而愈輕而于古之
  論官才之意愈逺矣
時魏元同為吏部侍郎上言銓選之弊以為人君之體
當委任而責成功所委者當則所用者自精矣故周穆
王命伯冏為大僕正曰慎簡乃僚是使羣司各求其小
者而天子命其大者也乃至漢氏得人皆自州縣補署
五府辟召然後升于天朝自魏晉以來始専委選部以
[065-20a]
天下之大士人之衆而委之數人之手用刀筆以量才
按簿書而察行借使平如權衡明如水鏡猶力有所極
照有所窮況所委非人而有愚闇阿私之弊乎願畧依
周漢之規以救魏晉之失疏奏不納
  臣/按當時之制尚書舉其大者侍郎銓其小者雖
  一命以上州郡無復辟署矣自隋以前六品以下
  官猶得長官自為辟召也史稱隋開皇中牛𢎞為吏
  部尚書選舉先徳行而後文才務在審慎雖致停
[065-20b]
  緩其所進用並為稱職則選人之通塞猶係于銓
  曹之藻鑑也裴行儉之法見謂慎詳而其所審駁
  者身言書判非惟不先徳行抑且無與文才自是
  周漢之規遂不可復云
明皇以裴光庭兼吏部尚書先是選司注官惟視其人
之能否或不次超遷或老于下位有出身二十餘年不
得祿者又州縣亦無等級或自大入小或初近後逺皆
無定制光庭始奏用循資格各以罷官若干選而集各/以
[065-21a]
謂下文官高者卑者也罷官謂罷劇就間者也若/干數未定之辭不拘多少為一選聚集而銓注也官高
者選少卑者選多無問能否選滿即注限年躡級毋得
踰越非負譴者皆有升無降其庸愚沈滯者皆喜謂之
聖書而才俊之士無不怨歎宋璟爭之不能得光庭又
令流外行署亦過門下省審
  臣/按停年格始于後魏本緣武人入選者多為之
  節級也至裴光庭則遂以此為用人之法矣天下
  固庸碌者衆而英特者少所以後世便之而莫之
[065-21b]
  能改也夫舉善以勸不仁自逺有知人之明而處
  進賢退不肖之任安在其必循規矩蹈繩墨以求
  寡過哉
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制選人或因逺地干戈私門事故
遂至過格今後如過格十年外不在赴集之限又據長
定格選人中有隱憂者殿五選人倫之貴孝道為先既
有負于尊親定不公于州縣有傷風化須峻條章今後
諸色官員内有隱憂冒榮者勘責不虚終身不齒其入
[065-22a]
仕告敇並付所司焚毁
  臣/按過格之令所以防偽濫又特為隱憂一項峻
  厥章固教孝之一端也
宋真宗景徳元年詔内外羣官所保舉人亦有中道變
遷但或不令言上必恐負累滋多宜令比類並許陳首
當懲責其人特免連坐
四年又令舉官所舉差遣本人在所舉任内犯贓即用
連坐之制其改他任犯贓元舉主更不連坐
[065-22b]
哲宗元祐元年立十科舉士法舊制銓注有格槩拘以
法法可以制平而不可以擇才故令内外官皆得薦舉
其後被舉者既多除吏愈難神宗即位乃革去奏舉而
槩以定格於是内外舉官法皆罷但令吏部審官院參
議選格及帝即位左司諫王巖叟言其不便遂復内外
舉官法司馬光奏曰為政得人則治然人之才或長於
此而短於彼雖臯蘷稷契各守一官中人安可求備故
孔門以四科論士漢室以數路得人若指瑕掩善則朝
[065-23a]
無可用之人茍隨器授任則世無可棄之士臣備位宰
相職當選官而識短見狹士有恬退淹滯或孤寒遺逸
豈能周知若専引知識則嫌於私若止循資序未必皆
才莫若使有位達官各舉所知然後克叶至公野無遺
賢矣欲乞朝廷設十科取士一曰行義純固可為師表
科有官無官人皆可舉二曰節操方正可備獻納科舉
有官人三曰智勇過人可備將帥科舉文武有官人四
曰公正聰明可備監司科舉知州以上資序五曰經術
[065-23b]
精通可備講讀科有官無官人皆可舉六曰學問該博
可備顧問科同經術舉人七曰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
同經術舉人八曰善聴獄訟盡公得實科舉有官人九
曰善治財賦公私俱便科舉有官人十曰練習法令能
斷請讞科舉有官人應職事官自尚書至給事中中書
舎人諫議大夫寄祿官自開府儀同三司至大中大夫
職自觀文殿大學士至待制每嵗須於十科内舉三人
仍具狀保任中書置籍記之異時有事須材即執政按
[065-24a]
籍視其所嘗被舉科格隨事試之有勞又著之籍内外
官闕取嘗試有效者隨科受職所賜告命仍具所舉官
姓名其人任官無狀坐以謬舉之罪所貴人人重慎所
舉得才
  臣/按熙寧中罷諸司之薦舉付銓選於吏部蓋欲
  以示至公而絶倖門及元祐初司馬光秉政則又
  請設十科舉士之法嚴謬舉之罪載攷蘇軾策别
  有云天下之吏不可以人人而知也故使長吏舉
[065-24b]
  之又恐其舉之以私而不得其人也故使長吏任
  之他日有敗事則以連坐其過惡重者其罰均且
  夫人之難知堯舜病之矣今日為善而明日為惡
  猶不可保況於十數年之後其㓜者已壯其壯者
  已老而猶執其一時之言使同被其罪不已過乎天
  下之人仕而未得志也莫不勉強為善以求舉惟
  其已改官而無憂是故蕩然無所不至今之世所
  以重發贓吏者何也夫吏之貪者其始必詐廉以
[065-25a]
  求舉舉者皆王公貴人其下者亦卿大夫之列以
  身任之居官莫不愛其同類等夷之人故其樹根
  牢固而不可動連坐者常為六七人甚者至十餘
  人如盜賊質刼良民以求茍免耳為法之弊至於
  如此蓋保舉一事二人之所見又不同如此要之
  夫子告仲弓以舉爾所知譏臧文仲竊位而美公
  叔文子同升則夫以人事君進賢受賞其來古矣
  至於連坐之條固不可以不嚴而景徳元年有並
[065-25b]
  許陳首之詔四年有改任犯贓舉主更不連坐之
  詔又人才難以求備故司馬光分為十科隨器授
  任其保狀則云臣切見其人有何行能臣今保舉
  堪充某科如䝉朝廷擢用後不如所舉及犯入已
  贓臣甘伏朝典不辭所謂不如所舉如舉行義純
  固而違犯名教之類此亦不過指其一行之善茍
  無所見何以為舉主於一行之善而不能保其將
  來則不知夫何所見而舉之也坐之以罪宜矣其
[065-26a]
  犯贓一條如景徳詔則亦只在所舉任内雖其人
  中懷未能精白純一或亦勉而為廉以期不負所
  舉然則蘇軾之論誠見于一偏也司馬光又言朝
  廷執政只八九人若非舊交無以知其行能不惟
  涉徇私之嫌兼所取至狹豈足以盡天下之賢才
  若採訪毁譽則愛譽憎毁情偽萬端與其聴游談
  之言曷若使之結罪保舉故臣奏設十科以舉士
  其中一科公正聰明可備監司臣誠知請屬挾私
[065-26b]
  所不能無但有不如所舉者嚴加譴責無所寛宥
  則今後自然謹擇不敢妄舉矣詔皆從之
朱熹曰方今朝廷只消置一相三參政兼六曹樞密可
罷如此則事易達又如宰相擇長官長官却擇其寮今
銓曹注擬小官繁劇而又不能擇賢每道只令監司差
除亦好每道仍只用一監司
又曰朝廷只當擇監司太守自餘幕職縣官容他各辟
所知方可責成天下須是放開做使恢恢有餘地
[065-27a]
  臣/按文獻通考徐氏曰公府之有辟命自西京則
  然東漢之世公卿尤以辟士相高卓茂習詩禮為
  通儒而辟丞相府史蔡邕少博學好詞章而辟司
  徒橋元府周舉博學洽聞為儒者宗而辟司徒李
  郃府又有五府俱辟如黄瓊者四府並命如陳紀
  者徃往名公鉅卿以能致賢才為高而英才俊士
  以得所依乘為重是以譽望日隆名節日著而一
  洗末世茍合輕就之風馬端臨曰兩漢二千石長
[065-27b]
  吏皆可以自辟曹掾而所辟大槩多取所管屬賢
  士之有才能操守者蓋必如是乃能知閭里之奸
  邪黔庶之休戚故治狀之顯著常必由之後世長
  吏既不與之以用人之權而士自一命以上不使
  之效職顯能於本土士之賢者亦以隱情惜已不
  與郡府之事為高而與郡守縣令共治其民者則
  皆凶惡貪饕舞文悖理之胥吏大率皆本土人也
  竊以穆王命冏伯以慎簡乃僚與夫周禮之長官
[065-28a]
   辟除府史非必三代行之兩漢亦行之矣何獨至
   於唐已後而不可行乎惟其束縛於文法拘泥於
   嫌疑而銓衡之地亦無所用其人倫之鑒其於分
   職授政任功則茍以資格為次序而其人亦自詭
   於必得而未見其有報稱知遇之心其為治如兩
   漢之盛時亦已鮮矣安望其幾於三代哉
   以上銓選
 
[065-28b]
 
 
 
 
 
 
 
御定孝經衍義卷六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