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-清-葉方藹 (master)


[011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御定孝經衍義卷九
  衍要道之義
   君臣
 易乾彖傳曰首出庶物萬國咸寧
  程頤傳曰天爲萬物之祖王爲萬邦之祖乾道首出
  庶物而萬彚亨君道尊臨天下而四海從王者體天
  之道則萬國咸寧也
[011-1b]
 坤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
  程頤傳曰三居下之上下卦/之上得位者也爲臣之道當
  含晦其章美有善則歸之於君乃可常而得正上無
  忌諱之心下得柔順之道也可貞謂可貞固守之又
  可以常久而無悔咎也或從上之事不敢當其成功
  惟奉事以守其終耳守職以終其事者臣之道也
 象釋六爻之象謂之/小象夫子所作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
 知光大也
[011-2a]
 程頤傳曰言爲臣處下之道不當有其功善必含晦
 其美乃正而可常然義所當爲者則以時而發不有
 其功耳不失其宜乃以時也非含藏終不爲也含而
 不爲不盡忠者也或從王事而無成有終是其知之
 光大惟其智之光大故能含晦淺暗之人豈能含章
 也
  臣/按君道莫著於乾臣道莫著於坤乾知大始故
  君曰首出坤作成物故臣曰代終然而君道無爲云
[011-2b]
  爾爲之者臣也所以不敢居其成功者地讓善於
  天臣讓善於君子讓善於父記曰善則稱君過則
  稱己則民作忠善則稱親過則稱己則民作孝此
  之謂也含章者非僅匿名迹逺權勢同於全軀保
  妻子之臣而已經曰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
  也義之所在及時勇爲夙夜匪懈如子來趨父之
  事事之所以有終不然而避逺辭難旁觀袖手以
  言乎其人之心術則淺狹暗昧而不光大而於國
[011-3a]
  家之事曷濟之有
泰彖傳曰泰小往大來陽大/隂小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
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上下指/君臣言内陽而外隂内健而
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
  臣/按天尊地卑爲定位君尊臣卑爲定分非氣與
  志之相交則懸隔而不通乖違而不同矣泰交之
  世主聖臣賢衆正和衷羣小革靣上下之間仁慈
  慇勤固結而不可解所謂分則君臣情猶父子也
[011-3b]
書大禹謨虞史記大/禹之謨謀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
 蔡沈傳曰孔子曰爲君難爲臣不易即此意也言君
 而不敢易其爲君之道臣而不敢易其爲臣之職夙
 夜祗懼各務盡其所當爲者
  臣/按克艱者知其難而務盡其職君臣交儆興事
  立功布利除患不但以爲艱而已也此禹之所以
  有君人之大徳有事君之小心也由禹之祗承于
  帝則君臣而傳父子之重由啟禹之/子之敬承于禹
[011-4a]
  則父子而有君臣之嚴
詩鄭風羔裘篇/名其一章曰彼其音/記之子舍命不渝舎處/渝變
也當死生之際能以其身/居所受之理而不可奪二章曰彼其之子邦之司主/也

 朱善曰舎命不渝則必不徼倖而苟得而于守身之
 道得矣邦之司直則必不諛悦以求容而於事君之
 道盡矣
  臣/按經言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臣之事
[011-4b]
  君子之事父皆以守身爲本守身之道得事君之
  道盡而事親之道亦盡矣爲人臣子所以醜正惡
  直者由於患得患失苟諂諛以求容而望其致命
  遂志必不然矣豈知夫命也者所受於天之正理
  順受之者未必不獲福曲避之者未必不獲禍周
  公遭流言居東而赤舄冕服/之舄几几安重/貎徳音不瑕
  疵病/也豈以死生禍福變其心者乎舍命不渝乃所
  以爲直也周公之直至於動天地感鬼神而卒悟
[011-5a]
  其主然則爲臣之道固在於正直不阿而爲居之
  道又當以容直臣爲要也
禮記緇衣篇名中言好賢如/緇衣故以名篇子曰爲上可望而知也爲
下可述而志也則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
尹吉作告今書咸有一/徳伊尹告太甲者曰惟尹躬及湯咸有壹徳引之/以証
君臣/相得曹風鳲鳩之篇引/以証壹徳之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
 馬希孟曰爲上可望而知者盖上以誠而接下爲下
 可述而志者盖下以誠而事上上以使下下以事上
[011-5b]
 皆以誠則君臣之間有同而無異故君不疑於其臣
 臣不惑於其君而其徳一也
  臣/按中庸言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經言君子
  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則忠孝皆誠之所形也
  父母之愛其子未有不出於誠而人君之操威福
  之柄以馭其臣下則其廢置予奪容或有出於智
  數者故有示我周行之好而後忠臣嘉賓得盡其
  心焉上下交相與以誠而後君臣之義同於父子
[011-6a]
  之道矣
春秋秋武氏子來求賻隱公三年/
  臣/按魯于宗周合致賻而不賻是不臣君於臣下
  不當求而求是不君所以正君臣之倫也曰武氏
  子者有父在焉故也諸侯不供王喪武氏爲王卿
  士而使其子徵求于四國春秋若曰其父則耄及
  之其子則有童之心者也不然何以來也此與桓
  五年天王使仍叔天子/大夫之子來聘同例穀梁傳所
[011-6b]
  謂㣲其君臣而著其父子者也
冬十有二月衞人立晉衞公子晉也没/諡宣公 四年
 胡安國傳曰人衆詞立者子宜立也晉雖諸侯之子
 内不承國於先君上不禀命於天子衆謂宜立而遂
 自立焉可乎故春秋于衞人特書曰立所以著擅置
 君之罪于晉絶其公子所以明專有其國之非以此
 垂法而父子君臣之義明矣未有爲子而不受之父
 也未有爲諸侯而不受之王也
[011-7a]
  臣/按此書衞人尤惡夫擅置君者也所以正君臣
  之倫也
秋七月庚午宋公殤公名/與夷齊侯僖公名/禄父衞侯桓公/名完盟于
瓦屋八年/
  臣/按前此㑹盟各於其境今之瓦屋乃在畿内猶
  父子異宫各於其境則在其子之室而天王畿甸
  之内則嚴父之側也三國之君私相要結刑牲歃
  血爲前此未有之參盟前此兩國交盟/此參盟之始而未聞有
[011-7b]
  入覲之舉春秋直書其事所以正君臣之倫也
春正月桓公三年/
 何休曰無王者見桓公無王而行也二年有王者見
 始也十年有王者數之終也十八年有王者桓之終
 也明始終有王桓公無之爾
  臣/按此條胡傳引齊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爲
  説盖欲立桓者先君惠公桓公/父之邪志啟亂者在
  君父也桓與乎弑則不臣亦不子故唐趙匡曰王
[011-8a]
  者人倫之所繫桓無王惡桓之滅人倫也故去其
  王字以見其罪此所以正君臣父子之倫也
春二月天王桓/王使家父天子大夫/家氏父字來求車十五/年
  臣/按求賻猶可曰賻不至而責之也車非諸侯之
  所當貢也烏乎求此可見天王之屢有求於桓而
  何以問桓罪也不繫王於時之下而斥王於使家
  父之上蓋問罪則無王而求車則有王求之者自
  以有王而與之者已無王也且夫臣子一例聞父
[011-8b]
  有賜於子矣未聞父有求於子也聞子無私財矣
  未聞其父求之而與不與則尚未可知也然則求
  也者其徳色耰耡誶語箕帚之肇端矣借父耰耡/慮有徳色
  毋借箕帚立而誶語秦/俗之薄見賈誼治安䇿此夫子書之所以正君臣
  之倫也
杞伯姬來朝其子僖公五年/
 吳澄曰曹伯有疾射姑朝魯春秋譏之杞惠公疑亦
 有疾伯姬以其子爲魯之甥故挾之至魯就令攝父
[011-9a]
 朝禮是年杞惠公史記作/徳公卒成公未同盟卒/不書名嗣位蓋
 伯姬豫欲托其子于魯也杞伯失君道失夫道失父
 道伯姬失妻道失母道其子失子道而魯受其朝皆
 非禮也
  臣/按一事而交失焉直書其事而參譏之義見矣
  此所以正君臣父子夫婦之倫也
五月癸丑公㑹晉侯文公名/重耳齊侯昭公/名潘宋公成公名/王臣
莊公名/甲午鄭伯文公/名捷衞子衞成公出奔其弟叔武攝位/受盟從未成君之禮故稱子
[011-9b]
而序鄭/伯之下莒子號兹丕公莒無/諡以號爲諡盟于踐土踐土鄭地王子/虎臨盟而不同
歃故/不書 天王襄/王狩于河陽水北爲陽山南爲陽温河陽/也本畿内地去王朝百餘里
有二十/ 八年
 胡安國傳曰天王下勞晉侯于踐土則削而不書去
 其實以全名所謂君道也父道也晉侯以臣召君則
 書天王狩于河陽正其名以統實所謂臣道也子道
 也而天下之大倫尚存而不滅矣
  臣/按此所以正君臣父子之倫也
[011-10a]
天王襄/王使宰周公來聘公子遂魯東門/襄仲如京師遂如晉
三十年/
 胡安國傳曰冢宰上兼三公其職任爲至重而來聘
 于魯天王之禮意莫厚焉魯侯既不朝京師而使公
 子遂往又以二事出此大不恭之罪履霜堅氷之漸
  臣/按經書天王來聘者七而此以冢宰兼周公下
  聘經書卿大夫如周聘者四而此以二事出報施
  之道施之於與國尚不可而况天王乎且天王之
[011-10b]
  尊則父也伯主之威令則父老而子攝也晉於魯
  則兄弟也敬兄而不敬父可乎如京師即不敢不
  如晉等周于晉何其畏兄而慢父也此所以正君
  臣之倫也
春毛伯來求金文公九年/
 公羊傳曰毛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稱使當
 喪未君也踰年矣何以謂之未君即位矣而未稱王
 也未稱王何以知其即位以諸侯之踰年即位亦知
[011-11a]
 天子之踰年即位也以天子之三年然後稱王亦知
 諸侯於其封内三年稱子也踰年稱公矣則曷爲于
 其封内三年稱子緣臣民之心不可一日無君緣終
 始之義一年不二君不可曠年無君緣孝子之心三
 年不忍當也毛伯來求金何以書譏何譏爾王者無
 求求金非禮也然則是王者與曰非也非王者則曷
 爲謂之王者王者無求曰是子也繼文王之體守文
 王之法度文王之法無求而求故譏之也
[011-11b]
  臣/按天子在喪而下求於諸侯以共葬事可謂不
  君不子魯不脩其職貢毛伯爲天子之大夫而來
  求金皆可謂不臣而當喪未君不書王命之義則
  又關於孝治之大者先儒有言以子道終喪不忍
  代君所以爲孝也推其不忍代君之心則事死如
  生事亡如存而其爲孝無所不在矣此所以正君
  臣父子之倫也
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鄭地/ 十有五年/
[011-12a]
 左傳曰謀伐齊也齊人賂晉故不克而還書曰諸侯
 盟于扈無能爲故也
 汪克寛曰此年盟扈欲討齊而不果十七年盟扈欲
 討宋而不能皆以賂而棄討賊之義故皆略諸侯而
 不序左氏一則曰無能爲一則曰無功皆謂其廢天
 討而縱亂賊也
  臣/按謀伐齊者將以討齊公子商人之弑其君事/在
  十四/年得賂而失信猶且不可得賂而逸賊君臣父
[011-12b]
  子之倫於是乎斁矣春秋以是罪晉靈公名/夷臯之伯
  而黨逆所以正君臣之倫也
諸侯㑹于扈十有七年/
 胡安國傳曰宋昭公名杵/臼雖爲無道人臣將而必誅
 人臣無將/將則必誅春秋正宋人爲弑君之罪所以明人道之
 大倫也故大夫無沐浴之請則貶而稱人諸侯無討
 賊之功則略而不序不然是廢君臣之義人欲肆而
 天理滅矣故曰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
[011-13a]
  臣/按此言君雖不君而臣不可以不臣父雖不父
  而子不可以不子宋昭雖以無道見弑而文公名/鮑
  猶宜以弑君受討晉之復合諸侯爲此㑹也將以
  討宋之弑其君者事在十/六年冬而取賂而還故春秋略
  而不序所以正君臣之倫也
九月乙丑趙盾宣/子弑其君夷臯晉靈公不君趙穿弑之/史官堇狐歸罪于盾
宣公二年/
  臣/按此夫子仍董狐之書法也狐之責盾曰子爲
[011-13b]
  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夫子曰惜也越境乃免
  嚴矣哉夫子之辭乎越境乃免者汪克寛所謂潔
  身去亂然後君臣之義乃絶也若但出在境外以
  伺變視勝之所在而從焉則與於亂之尤者也反
  不討賊者終身不反則絶於本國矣若反國則無
  論久近皆必討賊以申臣子之義非謂越境乃免
  則反亦可以不討賊也故宣子爲法受惡而不得
  辭此夫子所以正君臣之倫也
[011-14a]
  臣/又按趙盾許止皆非實弑其君而春秋書之曰
  弑盾則欲辭之而不得辭止則以其自責者責之
  也故穀梁傳曰於盾也見忠臣之至于許子止見
  孝子之至
春王正月公如齊 公至自齊 夏仲孫蔑魯大夫/孟獻子
京師九年/
 胡安國傳曰以淺言之屬辭屬合/其辭比事比次/其事春秋教
 也當歲首月公朝于齊夏使大夫聘于京師此皆比
[011-14b]
 事可考不待貶絶而惡自見者也宣公享國九年于
 周纔一往聘其在齊則又再朝矣經于如齊每行必
 至深罪之也
  臣/按魯侯親朝於隣國而令大夫聘於京師京師
  惟一聘而齊則再三朝焉逆施倒置謂其父之尊
  不如其兄也甚於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者矣此
  春秋比次其事所以正君臣之倫也
秋天王定/王使王季子王之/母弟來聘十年/
[011-15a]
  臣/按此所以正君臣之倫也鄭重書之交譏乎爾
  何以交譏也汪克寛曰宣公簡慢於王知有齊而
  不知有周定王始則徵聘於魯中則厚賄於仲孫
  九年左傳曰春王使來徵聘夏孟/獻子聘于周王以爲有禮厚賄之終則命貴弟報
  聘是猶爲人父而不責子之很傲乃三揖於定省
  之常禮而徳色於借耰之㣲恩也宣公既不知所
  當尊而王亦不能自尊矣然則爲君父者不可以
  不知春秋也此春秋所以正君臣之倫也
[011-15b]
三月公如京師夏五月公自京師遂㑹晉侯厲公名/州蒲
靈公/名環宋公共公/名固衞侯定公/名臧鄭伯成公/名倫曹伯宣公名廬/卒于師
邾人定公/貜且滕人文公未同盟/卒不書名伐秦成公十有三年/
 胡安國傳曰觀春秋所載天王遣使者屢矣十二公
 之述職蓋闕如也獨此年書公如京師又不能成朝
 禮不敬莫大焉君臣人道之大倫而至於此極仲尼
 爲此懼作春秋或抑或縱或予或奪所以明君臣之
 義者至矣其義得行則臣必敬於君子必敬於父天
[011-16a]
 理必存人欲必消大倫必正豈曰小補之哉
 劉本曰如京師固美志也而未知春秋以是譏之也
 公不伐秦豈能朝天子乎天子者天下之父也朝有
 年聘有時盡心竭力致其誠恪專一之意以將之則
 所謂子事親臣事君之道矣焉有挾二事以往哉重
 于伐人輕于事君雖有朝之名而無朝之誠春秋所
 惡也
  臣/按春秋魯十二公惟成是年一如京師而已乃
[011-16b]
  爲伐秦道由王都因而朝焉非本意也夫子書之
  若使本自朝王後乃遂事者與狩于河陽同意此
  所以正君臣之倫也
春王正月公如晉 邾庶其邾大/夫以漆一/邑閭丘一/邑來奔
以邑出曰叛叛/而歸魯曰來奔夏公至自晉襄公二十有一年/
  臣/按春秋之義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故
  書齊豹爲盜昭公二十年盜殺衞侯/之兄縶齊豹殺之也而三叛人名
  三叛人者是年邾庶其昭五年莒牟夷三十一年
[011-17a]
  邾黑肱皆魯侯不在國而季孫納之也季武子名/宿納庻其
  牟夷季平子名/意如納黑肱天下之惡一也今有人於此獲罪
  其父而歸於其父之友其父之友他適而其子受
  之且不一人而已也則其子之心不可問矣人子
  以父母之愛惡爲愛惡者也其父之友何獨愛於
  人之子得罪於其父者歟則是其子之受之也愛
  其父之所惡者矣春秋此條書法比次如此季孫
  黨惡無君之罪彰矣所以正君臣之倫也
[011-17b]
秋八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齊地/ 二十有五年/
  臣/按晉平公/名彪方合諸侯以伐齊而齊有崔杼齊臣/弑莊
  公/光之亂正宜申大義以討賊而反受其賂而列之
  會盟是成亂奬簒以義合諸侯而以姦終之也春
  秋書曰同盟若曰彼夫弑君之齊合諸侯爲討也
  而儼然同盟也同盟之人同心而爲亂臣賊子也
  矣此所以正君臣之倫也
春王正月公在乾侯晉地/ 昭公三十年/
[011-18a]
 胡安國傳曰公去社稷于今五年每歲首月不書公
 者在魯四封之内則無適而非其所也至是鄆魯/邑
 客寄乾侯非其所矣歲首必書公之所在者蓋以存
 君不與季孫之專國也
  臣/按有國者受之於其父傳之於其子者也昭公
  不保其社稷而越在乾侯則周公之世不幾於絶
  乎然而意如攝祭而不敢簒亦先君之靈有以啟
  其衷矣經書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者三蓋曰我公
[011-18b]
  故在也于其葬也則大書曰葬我君昭公所以正
  君臣之倫也
元年春王定公元年/
 穀梁傳曰不言正月定無正也定之無正何也昭公
 之終非正終也定公之始非正始也昭無正終故定
 無正始
  臣/按定公之入主社稷受之於季氏非受之於先
  君者也昭公于去年十有二月己未薨于乾侯而
[011-19a]
  定以是年六月戊辰即位半歲之中豈非逡廵觀
  望欲自取之而諸大夫國人之心不然故不敢也
  當昭公之喪未入定公入而未即位魯蓋無君也
  豈可使季氏承其正朔耶去其正月則定公之元
  自六月戊辰始所以正君臣之倫也
論語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
以禮臣事君以忠
 朱熹曰爲君當知爲君之道不可不使臣以禮爲臣
[011-19b]
 當盡爲臣之道不可不事君以忠君臣上下兩盡其
 道
  臣/按君臣主義在經則以父子之嚴爲君臣之義
  故尊君則曰君父卑臣則曰臣子視君猶父視臣
  猶子而不自盡其道者未之有也自盛世而言則
  如小雅鹿鳴之詩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
  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者是禮也以衰
  世而言則僭竊之臣惟禮可以已之者也以其常
[011-20a]
  言之則勿貳勿欺者忠也以其變言之則伏節死
  義不有其身忠也故曰聖人之言本末兼盡
大學傳之三章曰爲人君止于仁爲人臣止于敬
  臣/按君道法天故體仁長人仁者君道之所止也
  臣道法地故敬以直内敬者臣道之所止也論其
  相爲用則父兼慈嚴君亦兼慈嚴仁之中有敬子
  兼愛敬臣亦兼愛敬則敬之中有仁
孟子曰欲爲君盡君道欲爲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
[011-20b]
而已矣
 陳櫟曰君臣之倫于人倫爲尤大所以宗主綱維彼
 四倫者也
  臣/按經文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皆可以爲孝也然
  則孝治天下即盡君道資于事父即盡臣道也堯
  之不私其子所以爲君人者之大徳舜之允若其
  父所以爲臣人者之小心
孟子曰義之於君臣也
[011-21a]
   臣/按經言父子之道天性君臣之義也但言父子
   有君臣之義則君臣自有父子之道其不可不盡
   又不待言也孟子言義之于君臣也析君臣與義
   言之而以之於二字爲之聮合則夫氣禀之不齊
   時數之不偶須是君子纔謂性不謂命也經言簡
   而孟子煩聖賢之言之辨也
 朱熹曰君臣父子之大倫天之經地之義而所謂民彝
 也故臣之于君子之于父生則敬養之殁則哀送之所
[011-21b]
 以致其忠孝之實者無所不用其極而非虛加之也以
 爲不如是則無以盡吾心云爾
   臣/按君父至尊事之如一嚴君以事父資敬以事
   君經所訓也故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而子夏曰
   事君能致其身曾子曰事君不忠非孝也世之臨
   財苟得臨難茍免而以親爲解者其罪尚可逭哉
   以上君臣之道之要
御定孝經衍義卷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