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-清-葉方藹 (master)


[023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御定孝經衍義卷二十一
  天子之孝
   愛親
   臣/謹按天有四時而統于一元人有四徳而具于
   一仁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獨得其全焉者也
   既得天地生物之心為心自有惻怛慈愛之意而
   父母其身之所以生者也于其生生之本故愛悉
[023-1b]
   呈焉西銘狀仁之體極備其言君臣民物以至于
   惸獨鰥寡殘疾無告莫非吾性吾體之分内事而
   皆自父母推之若者為同胞若者為吾與若者為
   宗子家相若者為長幼兄弟極仁之全體大用不
   過成其為孝子之身而止而人欲求盡乎孝子之
   分量茍不至于足以仁天下則亦不得為仁人即
   不得為孝子可知也自夫人或挾可致之具無得
   為之時則詘于力之所無如何然欲立欲達之心
[023-2a]
  固在而特施之濟之之未果也若夫聖人既有其
  徳矣而又乘其位而遇其時其身固為萬物之父
  母而吾親尤萬物之大父母也其身則誠宗子也
  其臣則誠家相也其民物誠胞與也其賢聖誠兄
  弟之合徳而秀者其孤窮殘疾誠兄弟之顛連無
  告者也其老幼誠即吾老幼也藉使有一事之未
  當一夫之不獲即非所稱踐形惟肖而有愧于繼
  志述事者也故經云愛親者不敢惡于人夫不驗
[023-2b]
  其愛于親而驗其愛于人愛人者愛親之實也且
  夫惡于人則不獨惡人而已岌岌乎人惡之將及
  焉以累吾親也故一則曰不敢再則曰不敢可畏
  之甚也夫不敢惡于人斯為能愛人愛人斯為能
  愛親天子之孝固與其下者不同也臣竊觀古之
  聖王惟以孝為先務或以不得乎親為憂或自傷
  先人之功不成為憾或以世徳積累墜越之為懼
  凡所以視無形而聽無聲者皆吾親耳矣而出而
[023-3a]
  觀其治其遇兄弟宗族子姓有恩其待臣下有禮
  其惠百姓者至厚其休養萬物者至纖悉其為教
  則優柔而不迫其法律則簡約而可守其取民有
  節而徴發有度不幸而有水旱之不時亦有蓄積
  備禦而可發久之民服于其化而安于其俗和氣
  洋溢休問旁流作為詩歌薦之宗廟歸功徳之成
  于先王而享有丕基永永無極可不謂榮焉蓋聖
  王之以其所愛達之無不愛而無不愛以成其所
[023-3b]
  愛者固如此也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
  及人之幼推恩以保四海如此而始為合萬國之
  歡心以事其先王于帝王愛親之量無所虧闕也
  漢唐末季之君親睦之誼衰而恩禮之道薄其于
  百姓也無惠鮮懐保之徳意重賦繁刑使萬物咸
  不得其所加之天災流行而不知恤則皆不能以
  其所愛達之于其所不愛而以其所不愛累其所
  愛以至此也臣故釋愛親之條廣為之衍不敢惡
[023-4a]
  於人之義凡由此一念所推而及者皆必詳焉以
  為是乃天子之愛親云爾蓋經意也衍愛親之條
  十有二曰早諭教曰均慈愛曰敦友恭曰親九族
  曰體臣工曰重守令曰愛百姓曰課農桑曰薄稅
  斂曰備凶荒曰省刑罰曰恤征戍其有與是為類
  而于國家為切務者則亦間各附于其條之下云
書堯典克諧和/也以孝烝烝進/也又不格姦
 孔安國傳曰言能以至孝和諧頑嚚昏傲使進進以
[023-4b]
 善自治不至于姦惡
  臣/按禮云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故孝至于
  克諧而愛斯極矣更能使烝烝然以孝自治而諧
  斯極矣孟子推舜之心以為惟順乎父母然後可
  以解憂而必底豫乃可以言順蓋底豫則和之極
  也夫推一家之和而達之天下無不和舜之格有
  苗格以此也儀鳳鳥儀以此也祿位名壽可致之
  祥無不畢至至以此也夫聖王脩禮以達義體信
[023-5a]
  以達順必自父母之順始矣
禮記文王世子篇/名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
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内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
如内豎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
亦如之
其有不安節則内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
王季復膳然後亦復初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食下問
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應曰諾然後退
[023-5b]
  臣/按夫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
  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合之此篇而益知文之
  無憂也人倫之變莫如舜父子之盛莫如文舜有
  憂而文無憂今觀世子之篇所載旦夕起居而已
  視膳而已疾痛疴癢抑搔而已而一室間太和極
  盛之象蓋二南之化基此矣千古孝行至文而甚
  庸至文而甚順無憂者父子之道固如是所謂性
  也父子間豈有憂患乎舜之憂至于底豫則憂亦
[023-6a]
  解矣將訢訢然樂而忘天下也而後世人倫廢壊
  父子天性徃徃啓讒搆之端為猜嫌之府如肅宗
  受制于輔國光宗見迫于李后兩宫闊絶起居不
  聞雖羣臣痛哭引裾而不一省也唐肅宗宋光/宗事載後
  哉乎天性之愛至斯極乎尚忍言哉
武玉帥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說冠帶
而養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旬有二日乃間
  臣/按武王為有周一代受命之主夫子稱其達孝
[023-6b]
  而其事親之細行復誠篤無間如此愛結于心不
  自已也今按周書所載如泰誓武成諸篇一則曰
  文考再則曰文考真有一舉足不敢忘父母一出
  言不敢忘父母之意與此篇所載意相類也且云
  帥而行之不敢有加亦正得武王之意若曰非余
  有加也朕文考行之矣善則歸親之義也
漢孝文帝居代時太后甞病三年帝不交睫不解衣湯
藥非口所甞弗進
[023-7a]
  臣/按此具史記袁盎傳盎稱帝有髙世之行此其
  首也臣以為文帝三代以後不世出之賢主即位
  二十三年海内富庻興于禮義真有徳教加百姓
  刑四海之實效以故史稱其仁而此則其施仁之
  本也盎甞從霸陵帝欲西馳下峻阪盎諌曰陛下
  縱自輕奈髙廟太后何乃止欲作露臺召匠計之
  費百金帝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産吾奉先帝宫室
  常恐羞之何以臺為則誠跬步而弗敢忘孝者矣
[023-7b]
  其致治之盛也宜哉
明帝永平七年皇太后陰氏䘮帝性孝愛追慕無已
  臣/按帝初即位詔曰予末小子奉承聖業夙夜震
  畏不敢荒寧又曰方今上無天子下無方伯若涉
  淵氷而無舟楫率是心也可以負荷聖業式隆堂
  構矣十八年之間祀明堂臨辟雍養三老耕耤田
  何莫非其愛親之心所積乎史臣稱其危心恭徳
  增光文考信矣光烈之䘮追慕無已後謁陵甘露
[023-8a]
  降于陵樹蓋誠孝所感云
章帝母賈貴人明帝為太子以選入宫生帝而明徳馬
后無子明帝令后養之后盡心撫育勞悴過于所生章
帝亦孝性淳篤恩性天至母子慈愛始終無纖芥之間
建初三年帝饗士于南宫因從太后周行掖庭池閣乃
閱陰太后舊時器服愴然動容乃命留五時衣各一襲
五時衣謂春青夏朱季夏黄/秋白冬黒也衣單複具曰襲及常所御衣合五十篋餘
悉分布諸王主及子孫在京師者各有差特賜東平王
[023-8b]
蒼及瑯琊王京書二王陰/太后子曰歲月騖過山陵寖逺孤心
悽愴如何如何間饗衞士于南宫因閱親舊時衣物聞
于師曰其物存其人亡不言哀而哀自至信矣惟王孝
友之徳亦莫不然今送光烈皇后假紒帛巾婦人首服/三輔謂之
假/紒各一及衣一篋可時奉瞻以慰凱風寒泉之思又欲
令後世子孫得見先后衣服之製今魯國孔氏尚有仲
尼車服冠履明徳盛者光靈逺也其光武皇帝器服中
元二年已賜諸國故不復送
[023-9a]
  臣/按史稱章帝奉承明徳太后盡心孝道其賜東
  平王等詔恫乎桮棬之餘悲斯所謂親親故尊祖
  也後漢之盛明章並稱皆于孝徳無愧焉
晉文帝之䘮臣民皆從權制三日除服既葬帝亦除之
猶素冠疏食哀毁如居䘮者將謁崇陽陵詔曰漢文不
使盡哀亦帝王自謙之志當見山陵何心無服其議以
衰絰行羣臣自依舊制尚書令裴秀奏曰陛下既除而
復服義無所依若君服而臣不服亦未之敢安也詔曰
[023-9b]
患情不能跂及耳衣服何在諸君勤勤之至豈茍相違
遂止
  臣/按以日易月之制始於漢文後世人君踵而行
  之二千有餘年相沿而不能改雖有仁孝之主創
  鉅痛深激發於中心慨然欲變其制如晉武帝者
  而在廷諸臣咸謂古者天子未有行三年䘮之說
  揆厥所由略有數端一謂三年不言委政冢宰設
  主少國疑付託非人為可憂一謂若衰麻聽政則
[023-10a]
  吉凶事雜禮難並舉一謂䘮三年不祭則春秋蒸
  甞禮難廢闕一謂君不除服於上臣除服於下則
  為臣之道不足且於臣民嫁娶嘉禮若久為禁塞
  亦多所未便此後世之所以扞格而難行雖羊祜
  杜預持復行古禮之說而卒未能易歴代以來相
  沿之制也
明帝性至孝太寧元年二月葬元帝於建平陵帝徒跣
至陵所
[023-10b]
康帝建元元年四月有司奏成帝山陵已逾時請改素
服御進膳如舊詔曰禮之隆殺因時而寢興誠無常矣
至于君親相準名教之重莫之改也權制之作蓋出近
代雖曰適事實弊薄之始先王崇之後世猶怠而况因
循又從輕降義弗可矣
簡文帝為瑯琊王年七歲鄭夫人薨帝號慕泣血固請
服重元帝哀而許之
魏太武皇帝元明皇帝長子帝生不逮事密太后及有
[023-11a]
識言則悲慟哀感傍人元明聞而喜及元明不豫衣不
解帶
魏孝文皇帝幼有至性年四歲獻文皇帝曾患癰帝親
吮膿五歲受禪悲泣不能自勝獻文問之帝曰代親之
感内切于心獻文甚歎異之
  臣/按魏孝文在位二十九年親政以後美不勝書
  禮樂文章爛然可述廢革舊俗恢𢎞遺緒真孝治
  之大者禪位時止五歲代親之感根于至性故其
[023-11b]
  居天位若弗勝終成大業享令名為前人光也居
  祖母文明太后䘮能致其哀不廢䘮紀然律以春
  秋書文姜哀姜之義君子不能無致憾焉故畧而
  弗書
梁武帝性淳孝六歲獻皇太后崩水漿不入口三日哭
泣有過成人及丁文帝憂時為齊王諮議隨府在荆鎮
以病聞便投劾星馳不復寢食倍道就路憤風驚浪不
暫停止帝形容本壯及至都銷毁骨立坐宅奉諱氣絶
[023-12a]
久之每哭輒嘔血數升服内惟日食麥二溢拜掃山陵
涕泗所灑松草變色
  臣/按有天下者以宗廟饗之子孫保之為孝之大
  武帝在孩幼之年微賤之日已能思慕所生盡哀
  致毁因心之愛未甞不篤即位以後又自製孝經
  義及孝經講疏亦不可謂不知本者矣然觀其所
  為崇信佛氏至捨身同泰以麵為宗廟犧牲而祖
  宗不血食且築淮堰以殘生靈納叛臣以召内寇
[023-12b]
  卒乃身被幽囚國家傾覆所謂饗之保之者安在
  歟
隋髙祖初仕周為大將軍遇皇妣寢疾三年晝夜不離
左右世稱純孝
  臣/按髙祖雅性沉猜史譏其無寛仁之度有刻薄
  之實而其至性篤于所生如此然卒不能推而擴
  之者以不悅學故也後以生日令海内為武元帝
  元明后斷屠孟子曰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
[023-13a]
  百姓者獨何與此之謂也
唐髙祖性至孝初葬元貞太后時遇祁寒跣行二十餘
里足皆流血毁頓之極哀感行路言及二親未甞不流
涕有得時物及諸方異膳必先薦享而已方食
  臣/按髙祖所行未能事事盡美乃史紀其居䘮哀
  戚如是猶知加厚于根本之地所以能戡亂除殘
  創有唐三百年之基業也
貞觀三年夏四月上皇徙居大安宫
[023-13b]
 尹起莘曰上皇授位太宗既得傳子之善太宗承統
 髙祖未聞尊父之禮故上皇徙居大安宫綱目以自
 徙為文不然將書曰帝奉上皇徙居大安宫矣豈不
 深可惜哉
七年十二月帝奉太上皇置酒未央宫
 尹起莘曰人主一日萬幾若質以昏定晨省之禮朝
 夕娱侍之樂誠未易然者至于以時侍奉如五日一
 朝之類獨不可舉而行之乎太宗自正位以來至于
[023-14a]
 終上皇之身未聞有所謂奉親之樂孝養之事獨此
 一書于册則夫武徳九年之後貞觀九年之前首尾
 十載所謂為天子父以天下養者僅有是耳中間徒
 聞欲幸九成宫避暑而上皇留于暑中見諸馬周之
 疏而亦不聞為之少柅其行後雖欲營大明宫為上
 皇清暑之所然亦不果居之臣故因置酒未央事而
 知太宗之簡于事親正所謂至美之中有不美者此
 也
[023-14b]
  臣/按史稱太宗丁穆皇后憂髙祖后/竇氏毁瘠哀慟杖
  而能起即位後過慶善宫覽觀哽欷顧侍臣曰朕
  生于此今母后永違育我之徳不可報因號慟左
  右皆流涕他日幸九成宫夢后若平生既寤澘然
  不自止明日詔有司大發倉賑貧瘠以為后報焉
  又貞觀四年六月髙祖不豫帝廢朝視藥膳于大
  安宫如家人之禮尋有瘳百寮稱慶詔曰書不云
  乎一人有慶兆民頼之朕䖍奉大安愛敬崇極日
[023-15a]
  嚴之養祇慄斯在近日聖躬違豫寢膳有虧憂懼
  有懐不遑寧處博求醫術備盡蠲療祈告明靈具
  極懇篤上天降福遂蒙昭佑應手康愈萬福咸宜
  慶幸之隆實兼家國思頒愷樂洽于卿士然而尚
  齒興教徳教所先饗餼是加義超常等諸州都督
  刺史及文武官老人八十以上并孝旌表門閭者
  並宜節級賜物以申饗宴庻使萬國之内同此歡
  心施于四海皆知朕意八年三月髙祖讌于兩儀
[023-15b]
  殿帝與文徳皇后互進御膳并上服御衣物皆珍
  寳竒異又上珍寳巾與皇后執櫛理鬢手自冠焉
  因言至尊年髙髪白都盡帝與皇后皆流涕蒸蒸
  就養一同家人常禮髙祖亦喜形于色史所稱乃
  爾帝亦非薄于事親者矣而綱目書法如此之嚴
  蓋盡歡于菽水與以四海之富為養不過所遇之
  不同而愛親之心則一故經言五孝而于庻人章
  結之曰自天子至于庻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
[023-16a]
  未之有也若以天子之富而奉養之禮有一之未
  盡則是貴為天子而患不及也太宗賢主貞觀之
  治幾致刑措獨于此未能無憾朱子大書之固春
  秋責備賢者之義例也
上將幸九成宫監察御史馬周上疏以為太上皇春秋
已髙陛下宜朝夕視膳今九成宫去京師三百餘里太
上皇或時思念陛下陛下何以赴之又車駕此行欲以
避暑太上皇尚留暑中而陛下獨居凉處温清之禮竊
[023-16b]
所未安今行計已成不可復止願速示返期以解衆惑
上深納之
  臣/按禮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靣所遊必有常所
  習必有業凡以上慰親心而自慎其出入起居之
  節也况人君一出為四海所瞻又不獨于朝夕視
  膳有曠且山川之悠逺寒暑之非時皆親之所甚
  念而頃刻不能釋者故養志在于謹身謹身之大
  在慎其出入起居之節夫君子豈可跬步而忘孝
[023-17a]
  哉周之言可謂剴切而不傷于激矣宜乎帝深嘉
  之也
二十年十二月癸未上謂長孫無忌等曰今日吾生日
世俗皆為樂在朕翻成傷感今日臨天下富有四海而
承歡膝下永不可得此子路所以有負米之恨也詩云
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奈何以劬勞之日更為宴樂乎因
泣數行下左右皆悲
  臣/按三代之時下之歸美其上者無不以致壽于
[023-17b]
  其君為祝卷阿天保七月諸詩可見矣而生民之
  篇復追其載震載夙無菑無害者溢為歌詠以相
  稱歎則于生日張樂宴賀誌長發之祥為宗社生
  靈慶亦臣子不能已之至情然而仁人孝子之心
  則愈益悲而無如何矣夫思㒺極之恩于三年思
  三年之愛于一日斯何日也而賀乎必也父母春
  秋髙康彊無恙于斯日也率羣臣伏謁奉觴示以
  天下樂之之義其可也不然則雖以萬乗之尊四
[023-18a]
  海之富與負米之恨何以異哉觀太宗之言可為
  沉痛而開元間輒以生日宴百官花蕚樓下以每
  歲是日為千秋節又移社以就之何其相去之逺
  哉
肅宗在東宫數為李林甫所搆勢危甚及即位怨之欲
掘冢焚骨李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廣帝不悅
曰往事卿忘之乎對曰臣不念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
一旦失意南方氣候惡且春秋髙聞陛下錄故怨將内
[023-18b]
慚不懌萬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廣不能安親也
帝感悟抱泌頸以泣曰朕不及此二京平帝奉迎上皇
自請歸東宫以遂子道泌曰上皇不來矣人臣尚七十
而傳况欲勞上皇以天下事乎帝曰奈何泌乃為羣臣
通奏具言天子思戀晨昏請促還以就孝養上皇得初
奏答曰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東矣帝甚憂及再
奏至喜曰吾方得為天子父
  臣/按李泌感悟其君以愛親者至矣可謂有潁封
[023-19a]
  人之錫類也林甫固可罪而親心不可傷肅宗如
  能勞而不怨固當不待泌言而感泣矣上皇避位
  而不欲東尤可見天下無不慈之父而他日西内
  之遷益不能不為肅宗致憾也
肅宗上元元年李輔國遷太上皇于西内
 上皇愛興慶宫自蜀歸即居之上時自夾城往起居
 上皇亦時至大明宫陳元禮髙力士侍衞上又命玉
 真公主如仙媛唐制九嬪中有昭媛修/媛充媛如仙必媛之名及梨園弟子
[023-19b]
 往娱侍之上皇多御長慶樓父老過者往往瞻拜呼
 萬歲上皇常于樓下置酒食賜之又甞召將軍郭英
 乂等上樓賜宴李輔國言于上曰上皇居興慶宫日
 與外人交通元禮力士謀不利于陛下今六軍將士
 盡靈武勲臣皆反仄不安臣不敢不以聞上泣曰聖
 皇慈仁豈容有此對曰上皇固無此意其如羣小何
 陛下當為社稷大計消亂于未萌豈得徇匹夫之孝
 且興慶淺露非至尊所宜居大内深嚴奉迎居之有
[023-20a]
 何不可又令六軍將士叩頭請之上泣不應㑹上不
 豫輔國矯稱上語迎上皇遊西内輔國將射生至徳/中擇
 善騎射者千/人為射生手五百騎露刃遮道奏曰皇帝以興慶宫
 湫隘迎上皇遷居西内上皇驚幾墜馬髙力士曰李
 輔國何得無禮叱令下馬力士因宣上皇誥曰諸將
 士各好在好在存/問之辭將士皆納刃再拜呼萬歲力士又
 叱輔國共執上皇馬鞚侍衞如西内侍衞兵纔尫老
 數十人元禮力士皆不留左右輔國遂與六軍大將
[023-20b]
 素服見上請罪上曰卿等防微杜漸以安社稷何所
 懼也刑部尚書顔真卿首率百寮上表請問上皇起
 居輔國惡之奏貶蓬州長史髙力士流巫州陳元禮
 勒致仕更選後宫百餘人以備灑掃令萬安咸宜二
 公主視服膳四方所上珍異先薦上皇然上皇日以
 不懌因不茹葷辟穀浸以成疾上初猶問安既而上
 亦有疾但遣人問起居其後上稍悔悟惡輔國欲誅之
 然畏其握兵竟不能决
[023-21a]
 尹起莘曰上皇之遷肅宗始雖不從輔國所請然未
 幾專輒行之上皇不敢拒肅宗不敢詰反以甘言順
 適其意遂至慈父愛子兩不相保此信任小人之禍
 也綱目直書輔國遷上皇于西内則肅宗當置何地
 哉遷者强遷不順之詞肅宗身為人子位居九五一
 父且不能保則亦寄生焉耳于輔國乎何誅
二年上朝上皇于西内
 先是山人李唐見上上方抱幼女謂唐曰朕念之卿
[023-21b]
 勿怪也對曰太上皇思見陛下計亦如陛下之念公
 主也上泫然泣下然畏張后不敢詣西内至是始往
 朝
  臣/按肅宗以張后李輔國之故上皇近在西内不
  能朝夕起居感山人李唐之言僅一往省父子之
  恩抑何薄也先儒甞議其不孝以為不待此日而
  後見當靈武之役急于為君不俟父命遽即大位
  比于衞蒯瞶輒之爭立蓋此時已不復知有親矣
[023-22a]
  臣/則謂祿山入關明皇奔蜀中原幾于無主自非
  勉從衆請顯正位號無以繫天下之心作將士之
  氣于是驅䇿英能光復舊物奠九廟于磐石返上
  皇于舊都不循退讓之小節而就安天下之大功
  揆諸達節未為不可使迎復之後一日三朝恪恭
  匪懈萬世豈有非之者哉惟其受制于悍妻家奴
  遂致不得自行其意省覲疎濶子道有虧使人因
  此而疑其心并苛責其靈武之事凡皆自有以取
[023-22b]
  之也
宋太祖性孝友節儉質任自然不事矯飾
  臣/按開創之主英武豁達大約皆質任自然至於
  家庭之間孝友之道尤以率其真摰不事矯飾為
  貴此史臣所為以此美太祖也
真宗咸平二年九月甲午奉安太宗聖容於啓聖新院
帝拜而慟左右皆掩泣
  臣/按人子思念其親至無窮極禮言父没則不忍
[023-23a]
  讀父之書䇿為其手澤存焉爾母没則不忍飲母
  之杯圏為其口澤存焉爾於父母所常用之物且
  然况肖其容貌乎真宗居至尊之位篤孺慕之誠
  覩御容而深慟一時左右皆飲泣信乎天性之良
  感人者速所謂加百姓型四海洵無逾於孝徳也
仁宗天性仁孝寛裕喜愠不形于色
章獻明肅劉皇后保䕶帝既盡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
亦甚備上春秋長猶不知為宸妃李氏所出終太后之
[023-23b]
世無毫髮間隙焉及不豫帝為大赦悉召天下醫者馳
傳詣京師諸甞為太后謫者皆内徙死者復其官其後
言者多追詆太后時事范仲淹以為言上曰此朕所不
忍聞也下詔戒中外無輒言
  臣/按仁宗宋之賢主其奉事嫡母蓋始終不失其
  愛者他日左右為帝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號慟
  累日下詔自責追尊為皇太后而待劉氏卒加厚
  尤明于大義也
[023-24a]
英宗自居睦親宅孝徳著聞初辭皇子奏十餘上不允
始就召戒舍人曰謹守吾舍上有適嗣吾歸矣
  臣/按英宗之于追崇濮安懿王典禮似亦稍貳于
  正統然其執心固讓若將終身亦可謂孝于本生
  也
英宗初即位疾甚舉措或改常度遇宦者尤少恩左右
多不悅乃共為讒間兩宫遂成隙内外洶懼韓琦見帝
帝曰太后待我少恩琦對曰自古聖帝明王不為少矣
[023-24b]
獨稱舜為大孝豈其餘盡不孝哉父母慈而子孝此常
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為可稱但恐陛
下事之未至矣父母豈有不慈者哉帝大感悟
  臣/按父子之道天性也孝慈有各足之分而無相
  待之理即父母有不慈而孝子之心終無不慈之
  父母也故大舜五十而慕臣/又按英宗育宫中方
  四歲后拊鞠周盡迨入為嗣子贊䇿居多英宗又
  素以孝徳著聞者一旦即位而兩宫遂成隙以内
[023-25a]
  侍任守忠等讒間之故也小人之難養如是哉
神宗天性孝友入事兩宫必侍立終日雖寒暑不變神
宗初即位尊慈聖光獻曹皇后為太皇太后宫曰慶壽
帝致極誠孝所以承迎娱悅無所不盡從行登翫每先
後䇿掖后亦慈愛天至或退朝稍晩必自至屏扆間親
持膳飲食帝元豐二年冬疾甚帝視疾寢門衣不解帶
旬日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勝䘮
  臣/按后之慈與神宗之孝是難能也后之所以教
[023-25b]
  誡神宗者皆君天下之大道尤為不可及也語詳
  敬親條
髙宗事昭聖慈獻太后孟皇后極孝雖帷帳皆親視或
得時果必先獻太后然後敢甞紹興五年春患風疾帝
旦暮不離左右衣不解帶者連夕
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
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太后帝母韋賢
妃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毅等還帝又語之曰太
[023-26a]
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虚文
命何鑄曹勛報謝召至内殿諭之曰朕北望庭闈無淚
可揮卿見金主當曰慈親之在上國一老人耳在本國
則所繫甚重以至誠說之庻彼有感動鑄等至金國再
三懇請金主始允帝初見太后喜極而泣帝侍太后先
意承志惟恐不及或一食稍減輒不勝憂懼常戒宫人
曰太后年已六十惟優游無事起居適意即壽考康寧
事有所闕慎毋令太后知第來白朕
[023-26b]
  臣/按髙宗愛其母矣雖然此孝之小者當日北望
  庭闈無淚可揮者豈止一韋太后已哉
孝宗本紀贊曰髙宗以公天下之心擇太祖後而立之
乃得孝宗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
謂難矣哉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繼大統而能盡宫庭
之孝未有若帝其間父子怡愉同享髙壽亦無有及之
者宋之廟號若仁宗之為仁孝宗之為孝其無愧焉
  臣/按孝宗之孝史臣言之備矣若其銳意圖治欲
[023-27a]
  恢張祖緒尤其孝之大者固不獨宫庭色養之足
  稱已也
光宗紹熙三年冬十一月日南至越六日帝始朝重華

 丙戌日南至丞相留正率百官詣重華宫稱慶兵部
 尚書羅㸃等上疏請帝朝重華宫不從吏部尚書趙
 汝愚入對往復規諌帝意乃悟汝愚又屬嗣秀王伯
 圭調䕶於是兩宫之情始通辛卯帝朝重華宫皇后
[023-27b]
 繼至從容竟日而還都人大悅
  臣/按光宗紹熙元年正月朝壽皇於重華宫明年
  為近習所間至是始朝父子之間留連歡洽都人
  始以為憂此遂大悅亦可以徵天性之愛人心所
  同矣謝深甫之言曰父子至親天理昭然太上之
  愛陛下猶陛下之愛嘉王光宗聞之未甞不感悟
  也其如說而不繹何哉
寧宗慶元五年秋八月帝始朝太上皇於壽康宫
[023-28a]
  臣/按綱目書曰始則在位已六年矣惟此一朝至
  明年八月太上皇崩一年之中不復繼此更朝也
  一月四朝之家法未逺如之何弗率乃祖攸行也
遼太祖征烏爾固部聞皇太后不豫一日馳六百里還侍
太后病間復還軍中
遼太宗㑹同五年六月在南京聞太后不豫上馳入侍
湯藥必親甞仍告太祖廟
  臣/按開國之初經營外事日不暇給而一聞母后
[023-28b]
  不豫必馳還入侍固知創業垂統未有不篤于所
  生者也
元世祖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莊聖太后/克哷氏
至元八年奉御九住舊以梳櫛奉太祖奉所落鬚髮束
上詔櫝之藏于太廟
仁宗天性慈孝聰明恭儉通達儒術常曰儒者可尚以
能維持三綱五常之道也平居服御質素澹然無欲不
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貨利事皇太后終身不違顔色
[023-29a]
 仁宗不豫英宗憂形于色夜則焚香以泣曰至尊以仁
 慈御天下庻績順成四海清宴今天降大厲不如罰殛
 我身使至尊永為民主仁宗崩帝哀毁過禮素服寢于
 地日歠一粥
 英宗初即位恭謝太廟至仁宗太室即流涕左右感動
   臣/按仁宗元之賢主其通達儒術乃其致治之本
   夫能知三綱五常之重其于二親也豈有恝焉即
   位以來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貨利蓋皆推愛
[023-29b]
   親之心以及之者英宗之致憂致哀亦可稱不匱
   之孝也
   以上天子之愛親
 
 
 
 
御定孝經衍義卷二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