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-清-葉方藹 (master)


[005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御定孝經衍義卷三
  衍至徳之義
   義
 易乾文言曰利者義之和也 利物足以和義
  朱熹曰義有個分至如親其親長其長則是義之
  和如不親其親而親他人之親便是不和如君臣
  父子各得其宜此便是和處安得謂之不利如君
[005-1b]
  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此便是不和安得謂
  之利又曰義則是一個宜其初則甚嚴如男正位
  乎外女正位乎内直是有内外之辨君尊於上臣
  恭於下尊卑大小截然不可犯似若不和之甚然
  能使之各得其宜則其和也孰大於是至於天地
  萬物無不得其所亦只是利之和爾
   臣/按經文地之義也句注以利物為義釋之邢
   昺正義曰文言曰利物足以和義是利物為義
[005-2a]
  也可見孝經非夫子不能作
家人卦/名彖曰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
母之謂也
 程頤傳曰無尊嚴則孝敬衰
  臣/按經曰孝莫大于嚴父又曰親生之膝下以養
  父母日嚴又曰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夫
  子於家人彖𫝊稱父母為嚴君盖家人之嗃嗃以
  義勝情雖悔厲而吉婦子之嘻嘻以情勝義終吝
[005-2b]
  也父子之親所謂恩掩義者也且猶如此况萬事
  萬物哉此可見義之徳之本於孝也
卦/名釋一卦之象為/大象夫子所作曰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
 程頥𫝊曰天地通泰則萬物茂遂人君體之而為法
 制使民用天時因地利輔助化育之功成其豐美之
 利也民之生必賴君上為之法制以教率輔翼之乃
 得遂其生養是左右之也
  臣/按義者宜也必天地明察而後可言輔相彼庶
[005-3a]
  人之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實君師左右之也故曰
  天子之孝曰就
書仲虺之誥曰以義制事
  臣/按以義制事則事得其宜自天性之親而推之
  親疎厚薄各當其分自膝下之養而至於經權常
  變無適不然邇之以睦九族逺之以懐萬邦此誥
  之所以合於經也其卒乃曰垂裕後昆亦猶既醉
  之詩所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也
[005-3b]
禮記禮運曰義者藝藝事/也之分仁之節也協于藝講于
仁得之者强
 陳澔集説曰藝以事言仁以心言事之處於外者以
 義為分限之宜心之發於内者以義為品節之制協
 於藝者合其事理之宜也講於仁者啇度其愛心之
 親疎厚薄而協合乎行事之大小輕重一以義為裁
 制焉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故得之者强
  臣/按經言徳義可尊劉炫河間景城人仕隋厯官/大學博士炫既得王邵
[005-4a]
  所送古文孝經孔安國注/本遂著古文稽疑以明之曰徳者得於理也義者
  宜於事也理得在於心宜事見於外故能為人所
  尊炫之言可與禮運相發明臣又以為經言不愛
  其親而愛他人者以徳則為悖徳盖不商度其愛
  心之親疎厚薄而協合乎行事之大小輕重故也
  惟其不得於理是以不宜於事民無則焉君子不
  貴何强之有表記曰義者天下之制也義方而嚴
  人心知所畏憚故得之者强
[005-4b]
春秋秋七月隠公六年/
 胡安國𫝊曰四徳備而後為乾故易曰乾元亨利貞
 一徳不備則乾道熄矣四時具而後成嵗故春秋雖
 無事首時過則書一時不具則嵗功虧矣既書時又
 書月者時天時也月王月也書時又書月者見天人
 之理合也易不云乎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元亨
 利貞
  臣/按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時也
[005-5a]
  者孝子仁人之所致慎也冬温而夏凊生事之時
  也春禴而秋嘗祭享之時也盖天道於此一變也
  夫物之向榮也人則有欣悦之情焉物之凋殘也
  人則有零落之感焉仁人孝子觀天之道體親之
  心盖有惻惕不安者矣公羊𫝊公羊子名高/著春秋𫝊曰雖
  無事首時過必書閲時之變志而不忘也秋七月
  者坤土兑金之交天於萬物未忍殺之而且生之
  故於徳為利其在人則為義所以斷制事物月令
[005-5b]
  是月也天子命將帥選士厲兵以征不義詰誅暴
  慢以明好惡命有司修法制戮有罪嚴斷刑夫子
  於此有慎用兵刑之意焉秋七月無事書之亦以
  志喜也推仁人孝子之心以為兵刑者不得已而
  有事云爾
論語子曰君子義以為質
 張栻曰義以方外易坤卦/文言是義為用也而此章則以
 義為體盖物則森然具於秉彝之内此義之所以為
[005-6a]
 體也
  臣/按夫子於坤之六二小象則曰地道光也文言
  則曰方其義也義以方外盖方者坤之徳地之形
  也經以孝為地之義又曰因地之利而注以為因
  地利以行義邢昺正義曰五土分植而一以宜之
  者大順之理也百行殊途而一以致之者大中之
  要也如父母順而宜兄弟宜家人則是以動而有
  常者為方也論語言君子義以為質是方者為體
[005-6b]
  質而又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乃所謂義
  之和也亦可為因地利以行義矣
孟子曰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
 朱熹集注曰集義猶言積善盖欲事事皆合於義也
 襲掩取也言氣雖可以配乎道義而其養之之始乃
 由事皆合義自反常直是以無所愧怍而此氣自然
 發生於中非由只行一事偶合於義便可掩襲於外
 而得之也
[005-7a]
  臣/按義是人心之斷制就一事所處而言如父母
  宜慈子宜孝君宜仁臣宜敬義也推之兄弟之宜
  序夫婦之宜别朋友之宜信百姓之衆四海之大
  宜有以遂其生復其性樹木禽獸宜以時伐焉以
  時殺焉則事事皆合於義矣浩然之氣亦不過孝
  子有深愛者必有和氣耳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
  愉色者必有婉容乃所謂生也如其欲取孝名而
  割股割骨肉以療親疾毁/傷遺體或致滅生廬墓結廬於墓非/先王之制乃所
[005-7b]
  謂襲也生是從本而生襲是自外而襲萬事萬物
  各自有當然之理然一事一物處之不得其宜心
  所不安即為大本之累告子以義為外是先不知
  萬事萬物之理皆自一本而推也使告子而為割
  股廬墓之事則能之以㝠然無覺悍然不顧之心
  性而欲其有和氣愉色婉容則必不然矣
孟子曰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
心之所同然耳在物為理/處物為義
[005-8a]
 朱熹曰人皆知君父之當事我能盡忠盡孝天下莫
 不以為當然此人心所同然也
  臣/按天下事物雖至衆多然其大端不過倫紀而
  君親臨之厚莫重焉尤其天性之真切者也故先
  儒每舉以槩其餘聖人孝治天下正以人心之所
  同然者莫大於是耳經云敬一人而千萬人悦此
  人心無不悦理義之明証也
正䝉書名張/載著神化篇篇/名曰義以反經為本經正則精義/以
[005-8b]
復常道為本不復常道非/義也故經正而後義精精義入神動一靜也義以處/事動也
於處事之義而能研精入神由/粗造精微而難度是動一靜也精義入神則無方精義/入神
則是萬物之理吾皆能合其精/粗隠顯而一之是無方所也
  臣/按經即五品之人倫反經為本是義以孝為本
  也精硏其義至於入神猶經言孝悌之至通於神
  眀無方猶經言無所不通若明儒薛瑄所云灑掃
  應對之所以然即精義入神之妙則又足以發宋
  儒未盡之蘊也
[005-9a]
或問程顥敬義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義便知有是
有非順理而行是為義也若只守一個理不知集義是
都無事也且如欲為孝不成只守着一個孝字須是知
所以為孝之道所以侍奉當何如溫凊當何如然後能
盡孝道也
  臣/按先儒立論不特舉一以例其餘亦以孝為萬
  事萬理之根本如何則為盡愛敬如何則為悖徳
  禮以至於經權常變處之各適其宜於凡天下之
[005-9b]
  事理亦自節節迎刄而解矣
程頥曰孔子言仁未嘗兼義獨於易曰立人之道曰仁
與義而孟子言仁必以義配盖仁者體也義者用也知
義之為用而不外焉者可與語道
  臣/按禮記曰春生夏長仁也秋斂冬蔵義也則是
  仁可該禮義可該智朱子所謂仁義門庭對立者
  也此言仁體義用則又有以見其一闔一闢之妙
  人皆膠於太極圗之言中也仁也用之所以行正
[005-10a]
  也義也體之所以立而不知夫義之為用乃所以
  斷制夫萬物一體之心而與以各當之分如以愛
  親之心而博愛必無不得其愛之宜者也故程子
  表而出之
薛瑄曰義者天命之性也君子行義而盡其性則天命
在是
  臣/按此易所謂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也君子不冀
  无妄之福不懼无妄之禍安於義也然而禍之去
[005-10b]
  非因避也福之來不可辭也西銘曰不弛勞而底
  豫舜其功也亶其然乎
髙攀龍曰伊川程/頥先生曰在物為理處物為義此二語
即聖人艮止心法當其寂也心為在物之理義之蔵於
無朕也當其感也必為處物之義理之呈於各當也故
君子不從心以為理但循物而為義不從心為理者公
也循物為義者順也故曰廓然大公物來順應故曰聖
人之喜怒在物不在已八元當舉當舉之理在八元當
[005-11a]
 舉而舉之義也四凶當罪當罪之理在四凶當罪而罪
 之義也此之謂因物付物此之謂内外兩忘澄然無事
 也
   臣/按因物付物義也西銘以之言仁矣聖其合徳
   賢其秀也故元凱十六族謂之才子凡天下疲癃
   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而
   否徳敗類亦不得而不誅殛也故四凶謂之不才
   子為天之宗子者何所庸心於其間哉知因物付
[005-11b]
   物之為義則知西銘之不專言仁矣
   已上義之徳之至
 
 
 
 
 
御定孝經衍義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