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-清-葉方藹 (master)


[017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御定孝經衍義卷十五
  衍教所由生之義
   樂
 易豫卦/名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徳殷盛/也薦之
 上帝以配祖考
  潘柄曰樂之爲用朝覲聘享祭祀各有所生惟郊祀
  上帝則大合古今衆樂而奏之大司樂圜丘之奏樂
[017-1b]
  極九變是也故曰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郊祀后稷
  以配天配以祖也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配以
  考也
   臣/按先王作樂以崇徳所崇者所有之至徳樂記
   所謂奮至徳之光也樂雖主于和而亦本于敬敬
   一人而千萬人悦天下之所以和平也雷也者所
   以發揚化功而鼔天地之和也樂也者所以發揚
   功徳而召神人之和也朝覲聘享祭祀莫不用樂
[017-2a]
  而其大者在于薦上帝配祖考蓋朝覲聘享之類
  皆可以合萬國之歡心故惟大合樂以致天神而
  以祖考配之爲用樂之極盛莫大之孝也
書舜典帝曰䕫命汝典樂教胄子胄長也謂元子以/下至卿大夫子弟
而温寛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長/也言聲
依永律和聲聲謂五聲宫商角徵/羽律謂六律六呂八音克諧無相奪倫
理/也神人以和
益稷篇/名䕫曰戞擊鳴球戞居入反戞擊考擊也鳴球玉/磬名注疏謂戞敔以止樂擊柷
[017-2b]
以作樂則混入堂下之樂矣蔡註謂堂上之樂惟取其/聲之輕清者與人聲相比故戞擊鳴球搏拊琴瑟以合
詠歌之/聲也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丹朱爲王者/後故稱賓
位羣后徳讓下管鼗小/鼓鼓合止柷敔堂下/樂也笙鏞大/鐘以間
迭/也鳥獸蹌蹌簫韶舜舞名言簫/見樂器之備九成鳯凰來儀樂備九/成鳯凰
始來儀其餘鳥獸/不待九而率舞䕫曰於音/烏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石/磬
也磬聲之清者拊亦擊也/舉清者則其餘皆從矣庶尹正也衆官/之長也允諧信皆/和諧
  臣/按舜典所記乃舜即政之初命䕫典樂之辭益
  稷所記乃是舜除瞽瞍之喪祭宗廟而作樂也虞
[017-3a]
  賓丹朱也而與羣后徳讓當亦簡而無傲教胄之
  功耶王肅漢/儒曰祖考來格者見其光輝也孔穎達
  曰亦不明舜父之喪在何時蓋底豫已久矣夔言
  祖考來格惟瞽瞍之廟乃稱考也丹朱之讓瞽䏂
  之格皆舜至徳之所感天下之爲父子者定也彼
  㝠頑之鳥獸靈異之鳯凰則聲容之盛所以致之
  者典樂之功也
詩大雅靈臺文王臺名/取以名篇其三章曰虡業虡植木以懸鐘/磬其横者曰栒
[017-3b]
業/維樅七凶反樅業上懸鐘磬處/以綵色爲崇牙狀樅樅然扶云反/大鼔鼓維鏞大/鐘
音/烏得其/倫理鼓鐘於樂音/洛音/璧辟廱天/子之學
  臣/按靈臺辟廱文王之學也孔穎達以爲文王知
  民心歸附鳥獸得所知音聲之道與政通故大合
  諸樂以詳審己徳觀其實允人物之心與否也此
  在辟廱合樂必行養老之禮但主言樂之得理不
  美養老之事故言不及焉治世之音安以樂故在
  辟廱之内與聞之者莫不喜樂是其和之至也盖
[017-4a]
  文王伐崇即其地以爲豐邑築城徙都焉遂作靈
  臺有聲之詩所云匪棘其欲聿追來孝者也其鐘
  鼓之音則皆應于中和之徳其在辟廱之中者亦
  咸感于中和之音此其所以樂之深也若乃幽王
  淮水之會鼓鐘伐鼛雅南不僭所奏皆先王之正
  樂也而聞之者不勝其憂至于悲傷悼慟則豈非
  政散民流之故歟簫韶九成非不傳之子孫也陳
  風之宛丘擊鼓擊缶鷺羽鷺翿亦非淫樂也而爲
[017-4b]
  男女亟㑹市井婆娑舞/也之具則豈非先祖帝舜之
  罪人歟故曰愼所以感之者
周頌頌者宗廟之樂歌美盛徳之/形容以告成功于神明者也清廟篇名清/清靜也小序曰
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率以祀文王焉
 朱熹集傳曰書稱王在新邑烝祭歲歲舉之/祭也文王騂
 牛一武王騂牛一實周公攝政之七年而此其升歌
 之辭也書大傳曰周公升歌清廟苟在廟中嘗見文
 王者愀然如復見文王焉
[017-5a]
我將篇名將/奉也小序曰我將祀文王于明堂也
 孔穎達疏曰我將詩者祀文王于明堂之樂歌也此
 言祀文王于明堂即孝經所謂宗祀文王于明堂以
 配上帝是也
思文篇名思語詞/文有文徳也小序曰后稷配天也
 孔穎達疏曰思文詩者后稷配天之樂歌也孝經曰
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是后稷配天周公爲之
 此詩周公所作
[017-5b]
取大武之/樂篇名小序曰武奏大武也
 朱熹集傳曰大武周公象武王武功之舞歌此詩以
 奏之
  臣/按三百篇皆樂章也周頌三十一篇皆薦告宗
  廟者也今獨有取于此四章者取思文以釋經文
  郊祀后稷以配天之義取我將以釋經宗祀文王
  于明堂以配上帝之義又二篇皆爲周公所作又
  以釋嚴父配天周公其人之義也取清廟與武之
[017-6a]
  二篇者禮記文王世子祭統明堂位皆言升歌清
  廟下管象注云象周頌武/詩也以管播之又祭統曰聲莫重于升
  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武宿夜武/舞曲名特舉其重者言之
  也要之頌之爲樂章盛于國風二雅者以其詠往
  事顯先業昭文徳述武功無遺善無溢美使在位
  祭禮/之位者聞之皆如見其祖考之貌如聞其祖考之
  音者也清廟之中並祭文武樂歌止頌文王子統
  于父也牧之野武王之大事武象武王之武功名
[017-6b]
  之曰大武周之盛也而不列于頌之首者孔穎達
  曰周推文徳以先文王則武王爲子道故武詩不
  在周頌之初禮記毎云升歌清廟下管象象謂武
  也子道而在堂下示上下之義也我將但言文王
  之享其祭祀不言文王可以配天天與文王爲一
  也其詩于時保之西銘所謂子之翼也思文言后
  稷之克配彼天而其卒也曰陳常于時夏常者父
  子之道君臣之義天性也然則無其徳而享其祀
[017-7a]
  者可謂祝史矯誣以祭其樂章又祝嘏之辭之不
  若也據文王世子則清廟象武養老之禮用之以
  敬祖宗之道敬老三/老五/更所以廣孝者又如此
  臣/又按詩之爲樂歌也有六代之樂舞則亦必有
  六代之樂歌矣舜典曰詩言志歌永言此初命后
  䕫之言也其後大韶既作薦于祖考既已致鳯凰
  來儀之應而䕫言此音樂之和由于庶尹之允諧
  帝于是爲之作歌而臯陶爲之賡歌此其詩近于
[017-7b]
  正大雅者也夏時有五子之歌怨歌也孝子悌弟
  之言也其義近于變小雅而其音節則近于大雅
  者也虞夏之詩惟此二篇見于書而已其歌以爲
  大韶大夏之節者不傳也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
  二篇于周大師以那爲首至孔子之時又亡其七
  矣成康没而頌聲寢變風變雅作及宣王再興則
  有宣王之大小雅而無宣王之頌豈非其徳薄而
  有所不敢爲哉詩云吉甫作頌穆如清風雖其自
[017-8a]
  以爲頌而其體製聲調則不離乎雅也史克之頌
  閟宫誇誕而無實者也稱姜嫄媚成風也稱三夀
  媚三卿也稱令妻夀母媚成風兼媚聲姜也其曰
  莊公之子承莊公不承閔公他日夏父弗忌所以
  躋僖于閔之上以子而先父食者也周頌之所稱
  揚者皆其祖父之功徳已然之事若祭祀之主人
  與顯相則稱其孝而已不聞以未然之事極其揚
  厲也故魯頌作而樂歌之體壊爲後世矯誣之濫
[017-8b]
  觴矣其後則雅頌失其所矣其後則雅鄭無别矣
  孔子告顔淵以放鄭聲反魯正樂然後雅頌各得
  其所知雅之不可混於頌而鄭之不可使亂雅樂
  也其詩然其聲然矣而司馬遷以爲詩三百篇孔
  子皆絃歌之以合雅頌韶武之音非也朱子于弼
  鄘衞鄭之詩皆不依序説定爲淫奔蓋樂章既淫
  而聲自隨之以桑閒濮上之篇而謂絃歌以合于
  韶武雅頌之音必不然之理也自古樂失傳而亡
[017-9a]
  國靡靡之音不絶于世則雖後之作者未嘗不寫
  倣雅頌之語以爲郊廟之樂章而譜以世俗之樂
  此又其事之相反者也沛宫原廟三侯之章漢祖
  自作其詞安不忘危又未經李延年等協以新律
  斯爲近古者矣迨武帝立樂府而蒲梢天馬之歌
  薦之宗廟此則本無功徳而誇大其詞故汲黯曰
  先帝百姓豈能知其音耶蓋深譏之自餘歌詞出
  于司馬相如等文雖爾雅未有祖宗之事而八音
[017-9b]
  均調又不協鐘律以先漢之失如此何論後之作
  者耶或則有改樂舞之名無變詩歌之實或但竄
  易其曲之字句實以當代之事而已雖其爲之者
  如王粲傅休奕成公綏張華褚淵沈約之徒亦不
  過如此所以然者其祖功宗徳固未之前聞而其
  致王之由揖讓征伐之事亦未有如虞周者太平
  刑措之風又不足以幾成康之盛此非可以虛文
  飾説爲也則夫樂章之欲擬于古難矣若乃習其
[017-10a]
  數者不能明其義爲其詞者不能度其曲此又後
  世之通患也杜䕫所傳鹿鳴騶虞伐檀文王四曲
  施之郊廟罔知所應抑又名實乖異音節已非鄭
  樵稱梁武自暁音律又詔百司各陳所聞帝自糾
  摘前違裁成十二雅樂自此始定雖制作非古而
  聲有倫凖十二律以法天成之數故世世因之而
  不能易也以臣言之梁武帝製佛法十曲名爲正
  樂如襄陽蹋銅蹄梁武所/製曲名之類又更造新聲則其
[017-10b]
  所製定者其果如漢兒寛所云天子建中和之極
  兼綜條貫金聲而玉振之者耶蓋亦以當代所沿
  樵故不得而議之也唐以後其辭既平而近俚復
  誇而不實其清濁高下疾徐之節奏未必果足以
  髣髴于穆然太古之音而致神祗鬼物也豈知夫
  古人之作其篇章字句多少長短非有一定及詩
  之既成而後被之于樂異于後世之擬樂府多少
  長短必出于一者也君子言思可道而况長言之
[017-11a]
  咏歎之播之琴瑟管絃以對越于先王之靈者乎
  夫周頌之作亦有在康王而後者殷武之稱奮伐
  荆楚乃在高宗之廟則後之樂章數傳而無所増
  益者非古也夫本原事實以獻于祖考形容敬愛
  以惕其子孫此作頌之旨綴文之士審音之官皆
  宜留意焉
禮記文王世子篇/名凡學教/也世子及學士司徒/所升必時四時/各有
所/教春夏學干戈干盾戈㦸武舞故于/陽氣發動之時教之秋冬學羽籥羽翟/雉之
[017-11b]
羽籥笛之屬文舞故于/隂氣凝寂之時教之皆于東序小樂正學干大胥贊
之籥師學戈籥師丞贊之四人皆樂官之屬/ 學字皆音效
 劉彞曰六代聖王神其徳行以成變化以參天地以
 感神祗者樂與舞存焉故使國子學之由其舞以志
 厥功由其聲以想厥徳然後中和生于誠明而志氣
 趨于聖智矣故孝友行于中而舞蹈應于外此三代
 遜于五品無所入而不自得者教國子以樂舞行于
 人倫也東序大學也是以小學正教干大胥贊之籥
[017-12a]
 司教戈籥師丞贊之各用其職以時舉焉
  臣/按孟子曰樂之實樂斯二者事親/從兄樂則生矣生
  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
  此劉彞所云孝友行于中舞蹈應于外教國子以
  樂舞行于人倫也手舞足蹈正舞時之容猶未足
  以爲樂也故樂記曰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
  之樂四者皆手所執故手言舞舞有行綴自第幾
  位至第幾位故足言蹈此申言教干戈而不言教
[017-12b]
  羽籥者周禮籥師掌教國子舞羽龡籥不言干戈
  義亦相須也
禮運曰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爲宫也
 陳澔集説曰五聲宫商角徵羽也六律陽聲黄鐘子
 太簇寅姑洗辰㽔賓午夷則申無射戌也隂聲謂之
 六吕大吕丑應鐘亥南吕酉林鐘未仲吕已夾鐘卯
 也六律六吕皆候氣管名律法也又云述也吕助也
 言助陽宣氣也總而論之皆可稱律長短之數各有
[017-13a]
 損益又有娶妻生子之例長短損益者如黄鐘長九
 寸下生者三分去一故下生林鐘長六寸也上生者
 三分益一如林鐘長六寸上生大簇長八寸也上下
 之生五下六上蓋自林鐘未至應鐘亥皆在子午以
 東故謂之下生自大吕丑至蕤賓午皆在子午以西
 故謂之上生子午皆屬上生當云七上而云六上者
 以黄鐘爲諸律之首故不數也律娶妻而吕生子者
 如黄鐘九以林鐘六爲妻太簇九以南吕六爲妻隔
[017-13b]
 八而生子則林鐘生太簇夷則生夾鐘之類也各依
 此推之可見還相爲宫者宫爲君主之義十二管更
 迭爲主自黄鐘始當其爲宫五聲皆備黄鐘第一宫
 下生林鐘爲徵上生太簇爲商下生南吕爲羽上生
 姑洗爲角餘倣此林鐘第二宫太簇三南吕四姑洗
 五應鐘六蕤賓七大吕八夷則九夾鐘十無射十一
 仲吕十二也此律吕相生之次序也
  臣/按律娶妻吕生子上生者三分益一下生者三
[017-14a]
  分損一斯不易之例但其管之長短則諸家之説
  不同舉成數而言則黄鐘之管九寸以九分爲一
  寸而言則爲九九八十一分上下損益皆如是爾
  故陳澔于此經則直言九寸于樂記則引劉氏之
  説云每寸九分也每一律各爲一宫歴徵商羽角
  五聲皆備合之得六十聲則此經之正文也而諸
  家又有自角位隔八下生當得宫前一位爲變宫
  又自變宫隔八下生得徵前一位爲變徵每一律
[017-14b]
  有此二變成八十四聲之説按國語景王問律于
  伶州鳩則變宫變徵始于武王克商陳師布令乃
  以七律合天象之七同七列意此經爲上古所傳
  故無其文而于君臣民事物五者之外亦無二變
  所屬也司馬遷曰數始于宫窮于角此古今之所
  以不言二變者矣又曰數始于一終于十成于三
  氣始于冬至周而復生神生于無形成于有形然
  後數形而成聲故曰神使氣氣就形此乾元資始
[017-15a]
  坤元資生之理生生連續之機人子體之以上父
  下子一體而三上親祖禰下親子孫以三爲五上
  親曾高下親曾𤣥以五爲九者也又曰細若氣㣲
  若聲然聖人因神而存之此孝子以聲音之道交
  于神明而細者使巨㣲者使著懓乎有見愾乎有
  聞者也
郊特牲郊天用一牛故曰特牲此篇首言/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因以名之也饗禘音禴吴/澄讀曰
祠春祭/宗廟也有樂而食音/嗣嘗無樂隂陽之義也凡飲養陽氣
[017-15b]
也凡食養隂氣也故春禘而秋嘗春饗孤子秋食耆老
其義一也而食嘗無樂飲養陽氣也故有樂食養隂氣
也故無聲凡聲陽也
 馬希孟曰君子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春禘所以
 達其怵惕之心秋嘗所以達其悽愴之心故春饗生
 者之陽氣而禘死者之陽氣則有樂所以順陽氣之
 出也秋食生者之隂氣而嘗死者之隂氣則無樂所
 以順隂氣之入也
[017-16a]
  臣/按春饗孤子亦饗耆老秋食耆老亦食孤子故
  周官酒正有饗耆老孤子皆供其酒之文但春饗
  則主于孤子以助其長在秋食則主于耆老以順
  其成此亦孝子之錫類也春氣發揚秋氣歛肅孝
  子以己之所視履謂鬼神亦然春禘秋嘗致其愛
  敬春饗秋食博愛廣敬也有樂無樂豈忍以生死
  存亡爲異乎
樂記篇/名曰宫爲君商爲臣角爲民徵爲事羽爲物五者
[017-16b]
不亂則無怗懘敝敗/也之音矣
 陳澔集説曰五聲之本生于黄鐘之律其長九寸每
 寸九分九九八十一是爲宫聲之數三分損一以下
 生徵則去二十七得五十四也徵三分益一以上生
 商則加十八得七十二也商三分損一以下生羽則
 去二十四得四十八也羽三分益一以上生角則加十
 六得六十四也角聲之數三分之不盡一算其數不
 行故聲止于五此其相生之次也宫屬土絃用八十
[017-17a]
 一絲爲最多而聲至濁于五聲獨尊故爲君象商屬
 金絃用七十二絲聲次濁故次于君而爲臣象角屬
 木絃用六十四絲聲半清半濁居五聲之中故次于
 臣而爲民象徵屬火絃用五十四絲其聲清有民而
 後有事故爲事象羽屬水絃用四十八絲爲最少而
 聲至清有事而後用物故爲物象此其大小之次也
 五聲固本于黄鐘爲宫然旋相爲宫則其餘十一律
 皆可爲宫宫必爲君而不可下于臣商必爲臣而不
[017-17b]
 可上于君角民徵事羽物皆以次降殺其有臣過君
 民過臣事過民物過事者則不用正聲而以半聲應
 之此八音所以克諧而無相奪倫也
  臣/按君爲宫則宫亦父象臣爲商則商亦子象民
  爲角則角亦象家衆也事物之象亦可自家衆而
  以次降殺矣父不可下于子子不可上于父經曰
 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其説亦可通于五
  音矣此以九分爲一寸與司馬遷律書之説同
[017-18a]
是故君子反情復其情/之正也以和其志情不失其正/則志無不和比類分/次
善惡/之類以成其行不入于惡類/則行無不成姦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
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僻之氣不設于身體使耳目鼻
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然後發以聲音而文
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徳之光動
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清明者樂之/聲故象天
廣大象地廣大者樂之/體故象地終始象四時終始者樂之/序故象四時周還
音/旋象風雨周還者樂之/節故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五聲配乎五/音之色故各
[017-18b]
成文而/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八音配乎八卦之風/故各從律而不姦百度得
數而有常自一度衍之而至于百則百度各得數/猶八卦至于六十四而其數無窮也小大
相成此釋清/明二句終始相生此釋終/始二句倡和清濁迭相爲經此/釋
五色成文/二句也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
俗天下皆寧
 輔廣曰倫理也清明也倫清言人之倫理清明而無
 曖昧昏亂也自一人之身言之則耳目聰明血氣和
 平自天下之大言之則移風易俗而天下皆寧樂之
[017-19a]
 功效至此極矣
  臣/按反情和志乃盡愛盡敬而不敢惡慢比類成
  行乃可尊可法而無悖徳悖禮由是而著其教故
  使倫理清明而無曖昧昏亂極其效于天下皆寧
  也經曰移風易俗莫善于樂
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
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内父子
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審一以定和比物以
[017-19b]
飾節節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也
是先王立樂之方也
 陳澔集説曰一者心也心一而所應者不一守一以
 凝定其和雜比以顯飾其節及其成文可以合和至
 親至嚴之倫附親其至疏至衆者蓋樂發于吾心而
 感于人心無二理也
  臣/按先王因親教愛因嚴教敬其所以教者多術
  而約之則有四樂其一也樂主于和和敬則事君
[017-20a]
  必忠和親則事父必孝和順則事兄必弟矣又言
  所以合和父子君臣者父子之道君臣之義兼親
  與嚴也親附萬民者謂合萬國之歡心也人倫之
  理皆形見于樂此樂之教所由生也
祭統曰及入舞君執干戚就舞位君爲東上冕而總干
率其羣臣以樂皇尸
 陳澔集説曰東上近主位也此明祭時天子諸侯親
 在舞位
[017-20b]
 方慤曰舞位則綴兆也君于東上則以君爲祭主故
 也干戚武舞所執也羽籥文舞所執也止言干主武
 宿夜言之明堂位曰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正謂是
 矣
  臣/按天子諸侯于宗廟之祭粢盛則親耕牲則親
  殺凡可以令人爲之者皆以爲不如所自盡也其
  于樂則亦親舞何哉自後世視之以爲舞者俳優
  賤工之事以侈觀美而娛心意悦耳目而已而不
[017-21a]
  知夫古之天子諸侯及其羣臣則自爲世子國子
  之時而皆已學之于東序也其爲進退疾徐周旋
  俯仰皆以形容其中和祗庸孝友之徳與夫成功
  致治之次第先後故孔子之答賓牟賈賓牟姓賈/名蓋當時
  之知/樂者曰總干盾/也而山立如山/之立武王之事也發揚蹈
  厲太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亂樂之卒/章武舞將
  終而坐象周召文徳之/治盖以文而止武也故冕而總干率其羣臣者
  孝子孝孫也以武王之子孫而爲武王之事也其
[017-21b]
  顯相多士則亦大公周公召公之子孫而爲大公
  之志周公召公之治也其餘舞列之人則肄業于
  成均之子弟也此其莊敬肅恭可以通于神明而
  非俳優賤工之所能知者矣後世文武二舞畧存
  其名而舞位之人則皆俳優賤工而已習其事而
  不知其義侈觀美而娱心意悦耳目而已唐開元
  中瀛州司法㕘軍趙愼言古之舞者即諸侯子孫
  容服鮮麗故得神祗降福靈光燭壇今之舞人其
[017-22a]
  容貌最陋屠沽之流用以接神欲求降福固已難
  矣誠欲革兹近誤考復古道其舞人取品子年二
  十以下容顔脩正者爲之時竟不能用也自唐以
  來樂舞生不用士流而其後竟以道士充之太常
  清卿得爲道士加銜矣昔鄭樵之説常以爲義理
  之説日勝則聲歌之學日㣲臣/竊以爲惟其不勝
  于義理遂至並失其聲歌耳夫聲歌者本于中和
  祗庸孝友之徳者也其所歌之詩則風雅頌也其
[017-22b]
  所習之干戚羽籥則古先聖王之遺象也又干戈
  之事則皆武備武不可覿故寓之于樂也此豈得
  謂之非義理之精㣲要妙者哉而學士大夫講求
  之者千百而不得一二也則樵之説豈通論哉誠
  使學士大夫深明其義理而躬行實踐于事親從
  兄之間以爲司教之官學宫之士講習討論因其
  節奏容止以求其義理之旨歸内而京師外而郡
  邑春秋享祀皆以博士弟子充于舞列與夫執籩
[017-23a]
   豆駿奔走之人罔非士流于以著敬宗廟而不使
   俳優賤工復參其閒則必有以致天地祖宗先聖
   先賢之歆格而移風易俗之道亦庶乎其有所裨
   益也
 
 
 
 
[017-23b]
 
 
 
 
 
 
 
御定孝經衍義卷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