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-清-葉方藹 (master)


[002-1a]
 欽定四庫全書
御定孝經衍義卷首下
   述經之㫖
 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
   臣按此孝經緯文也褒貶諸侯之志在於春秋崇
   人倫之行在於孝經大哉言乎全經之意在於孝
   治明王聖王稱曰昔者天王天子以正諸侯真相
   為表裏緯書固不足據而斯言也盖孔子之遺言
[002-1b]
   而緯書附㑹竊取者臣是以首表而出之
  班固曰已作春秋後作孝經何用専制正於孝經何
  夫孝者自天子下至庶人上下通夫孝經者制作禮
  樂仁義之本聖人道徳已備藝文志曰孝經者孔子
  為曽子陳孝道也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
  大者言故曰孝經
  鄭康成六藝論曰孔子以六藝題目不同指意殊别
  恐道離散後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經以總㑹之
[002-2a]
 隋經籍志曰孔子既敘述六經作孝經以總㑹之其
 枝流雖分本萌於孝者也
 石臺孝經序曰上古其風朴略雖因心之孝已萌而
 資敬之禮猶簡及乎仁義既有親譽益著聖人知孝
 之可以教人也故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於是以
 順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揚名之義彰矣子曰吾志在
 春秋行在孝經是知孝者徳之本歟
 𫝊注孝經注疏序曰夫孝經者孔子之所述作也述
[002-2b]
 作之㫖者昔聖人藴大聖徳生不偶時適周室衰㣲
 王綱失墜君臣僣亂禮樂傾頽居上位者賞罰不行
 居下位者襃貶無作孔子遂乃定禮樂刪詩書讃易
 道以明道徳仁義之源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
 又慮雖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説孝經一十八章以明
 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謹
 其法是知孝經雖居六籍之外乃與春秋為表裏矣
 先儒第云夫子為曽參所説此未盡其指歸也
[002-3a]
 邢昺正義曰孝者事親之名經者常行之典按禮記
 祭統云孝者畜也畜養也釋名云孝好也周書諡法
 至順曰孝總而言之道常在心盡其色養中心悦好
 承順無怠之義也爾雅曰善父母為孝皇侃曰經者
 常也法也此經為教任重道逺雖復時移代革金石
 可銷而為孝事親常行存世不滅是其常也為百代
 規模人生所資是其法也言孝之為教使可常而法
 之易有上經下經孝為百行之本故名曰孝經經之
[002-3b]
 剙制孔子所撰也
 又曰其作經年先儒以魯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而
 作春秋至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子卒為證則作在
 魯哀公十年後十六年前案鈎命決云孔子曰吾志
 在春秋行在孝經據先後言之明孝經之文同春秋
 作也又鈎命決云孔子曰春秋屬商孝經屬參則孝
 經之作在春秋後也
 司馬光曰聖人之徳莫加於孝猶江河之有源草木
[002-4a]
 之有本源逺則流大本固則葉繁
 又曰聖人言則為經動則為法故孔子與曽子論孝
 而門人書之謂之孝經
 程顥因禮部看詳武學制添習孝經或疑迂闊曰其
 添入者欲令武勇之士能知義理未足為迂闊
 又曰神明孝弟不是兩事
 程頤曰孔子殁曽子之道日益光大曽子傳孔子之
 道只是一誠篤
[002-4b]
 范祖禹曰孝經道之根本學之基址其㫖逺其守約
 其施博
 又曰孝經自㣲至顯自小至大自身體髮膚受之父
 母至於嚴父配天自親生之膝下至於天地明察通
 神明光四海充其道者大舜文王周公也
 尹焞曰孝經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天
 地明察神明彰矣道至通神明光四海非堯舜大聖
 不能盡也
[002-5a]
 張九成曰人各有入道處曽子則由孝而入朱熹曰
 此皆格言
 又曰其語尤精約也
 又曰若不如此便不成人
 又曰曽子為人敦厚篤實而其學専以躬行為主故
 其真積久而得以聞乎一以貫之之妙然其所以自
 守而終身者則固未嘗離乎孝敬信讓之規
 又曰曽子大抵偏於剛毅這終是有立腳處所以其
[002-5b]
 他諸子皆無𫝊
 真徳秀曰夫孝者人心之固有也古先聖王命冡宰
 降徳於民者不過以節文度數示之而未嘗言其義
 也言其義則始於孔子盖三代以前理道明風俗一
 人皆曉然知孝之為孝聖王在上設禮教以防範之
 俾勿失而已至孔子時則異矣觀其告游夏者猶恐
 以服勞奉養為孝則下乎游夏者可知故不得不詳
 其義以告學者
[002-6a]
 宋濓曰孝經一也而有古今文之異者盖遭秦火之
 後出於漢初顔芝之子貞者為今文十八章而鄭康
 成為之註至武帝時得於魯恭王所壊孔子屋壁者
 為古文凡二十二章而孔安國為之註後世諸儒各
 騁意見尊古文者則謂孔𫝊既出孔壁語甚詳正無
 俟商確揆於鄭注雲泥致隔必行孔廢鄭於義為允
 況鄭原未嘗有註而依倣託之者乎尊今文者則謂
 劉向以顔芝本參較古文省除繁惑而定為今文無
[002-6b]
 有不善為之𫝊者縱曰非鄭所作而義㫖實敷暢若
 夫古文并安國之註其亡已久世儒欲崇古學妄撰
 孔𫝊又偽為閨門一章文句凡鄙不合經典將何所
 取徴哉二者之論雖莫之有定然皆並存於時各相
 𫝊自唐明皇注用今文於是今文盛行而古文㡬至
 廢絶宋司馬温公始専主古文撰為指解上之以予
 觀之古今文之所異者特詞語㣲有不同稽其文義
 初無絶相逺者其所甚異唯閨門一章耳諸儒於經
[002-7a]
 之大㫖未見有所發揮而獨齗齗然致其紛紜若此
 抑亦末矣自伊洛之學興子朱子實起而繼之於是
 因衡山胡氏玉川汪氏之疑而就古文考定分為經
 𫝊
 王禕曰孝者天之經地之義而百行之原也自天子
 達於庶人尊卑雖等差至於為孝曷有間哉五經四
 子之言備矣而教孝必以孝經為先則以聖言雖衆
 而孝經者實總㑹之也
[002-7b]
 方孝孺孝經解曰孝子之愛親無所不至也生欲其
 夀凡可養生者皆盡心焉死欲其𫝊凡可以昭揚後
 世者復不敢忽焉養有不及謂之死其親沒而不𫝊
 道謂之物其親斯二者罪也物之尤罪也是以孝子
 修徳修行以令聞加於祖考守職立功以顯號遺乎
 祖考俾久而不忘逺而有光今之人不然豐於無用
 之費而嗇於顯親之禮以妄自誑而不以學自勉不
 孝莫大焉
[002-8a]
 曹端曰孝乃百行之原萬善之首上足以感天下足
 以感地明足以感人幽足以感鬼神所以古之君子
 自生至死頃刻而不敢忘孝焉
 又曰性有五常而仁為首仁兼萬善而孝為先盖仁
 者孝所由生而孝者仁所由行者也是故君子莫大
 乎盡性盡性莫大乎為仁為仁莫大乎行孝行孝之
 至則推無不準感無不通
 又曰孝云者至徳要道之總名也經云者出世立教
[002-8b]
 之大典也然則孝經者其六經之精意奥㫖歟
 薛瑄曰三綱五常禮樂之本萬事之原
 胡居仁曰五倫萬古不易之道
 又曰只從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上求之便是真
 實道理
 章懋曰天下有至徳要道得於降衷秉彞之初發於
 良知良能之天不堯存不桀亡體之身而身修行之
 家而家齊推之國與天下莫不治且平者其惟孝乎
[002-9a]
 孝之云者豈徒温凊㫖甘以養口體而已哉必始於
 事親中於事君而終於立身自其體髮不毁以至於
 發言制行居處動作衣服飲食皆不敢有虧於道以
 辱其親自家人兄弟之咸宜朋友之信以至於事君
 而忠事長而順涖官而敬臨民而仁皆足成名以顯
 其親夫然後謂之能孝所謂一徳立萬善從者也先
 王庠序學校之設皆以申明乎此司徒六行師氏三
 行之教必先乎此其朝夕從事於詩書者所以講究
[002-9b]
 乎此肄習於禮樂者所以節乎此而樂乎此也吕原
 曰曽子一出言未嘗忘父母一舉足而不敢忘孝自
 云戰戰兢兢故孟子謂守身事親
 又曰父母生身最難須將聖人言行一一體貼在身
 上將此身換做一箇聖賢底肢骸方是孝
 丘濬曰按孝經孔曽問答之言而曽氏門人所記也
 首言孝為至徳要道而教之所由生因孝而推言及
 悌盖以孝者必悌未有孝而不悌者也教以孝以敬
[002-10a]
 天下之父教以悌以敬天下之兄敬一人而千萬人
 悦推其極以至於通神明光四海是則孝弟雖曰為
 治之要道其實人君之至徳也而徳之所以為徳則
 以敬為本焉
 魏校曰自古中行之士甚難其次必須剛毅自立孔
 門惟顔子可當中行自曽子以至子思孟子氣質皆
 偏於剛然其所以𫝊聖人之道則皆得剛毅之力也
 文公謂世衰道㣲人欲横流不是剛毅的人亦立腳
[002-10b]
 不住
 崔銑曰昔者夫子教曽子以孝於是孝經述焉上自
 天子下至庶人其分逾邈天子徳教刑於四海庶人
 謹節養其父母其事逾卑並列為孝夫孰人亡心孰
 心亡愛孰愛亡本吾惟亡遏其生而傷其本則貴賤
 之徳同各享其所得安其所限一簞之歡九鼎之華
 則豊約之敬同位可介而仁直遂噫其夫子所謂一
 以貫之者乎夫孝匪直養而已匪直勅其身而已雖
[002-11a]
 天子必有尊也而事之必有兄也而友之必有輔也
 不敢遺必有所矜也不敢侮自大夫以下敬身以立
 事推家以理官不義則爭非法不行由是推之如堯
 斯君也如舜斯臣也夫然乃不辱其親不虧其體噫
 其夫子所謂一以貫之者乎生而共沒而葬久而思
 祭而嚴制禮立廟𫝊之子孫則不匱是子身有終孝
 無窮已也夫一念感神明不曰至徳乎自家達四海
 不曰要道乎噫真所謂一以貫之者乎
[002-11b]
 歸有光曰大哉孝之道非聖人莫之知也昔孔子嘗
 不對或人之問禘矣其言明王之以孝治天下至於
 刑四海事天地言大而理約豈非極萬殊一本之義
 乎
  臣按是經名義如藝文志所説孝為天經遂以孝
  經為稱也若他經之稱經見于小戴禮經解前此
  未之聞也易分上下二經特以别異於𫝊之十卷
  彖𫝊上下二篇象𫝊上下二篇繫辭𫝊上下/二篇文言説卦𫝊序卦𫝊雜卦𫝊各一篇其實
[002-12a]
  不連經字為稱詩書禮樂春秋則但題目本書惟
  此獨連經字為稱者合舉之乃成本書題目也名
  義既定斯作經之㫖有可推而知之者焉邢昺曰
  鄭康成六藝論曰孔子以六藝題目不同指意殊
  别恐道離散後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經以統㑹之
  其意頗近之矣臣愚以為此經縁起之自固當以
  救正當日之道徳剖析政教陵遲其設為請益問
  答之體蓋亦所謂述而不作者也故即愛敬之廣
[002-12b]
  博以為徳道之至要使人知夫百行萬善以是為
  根源而古昔先民所為丁寧反覆者皆此經之羽
  翼又使知夫五等之孝皆在於由已及物躬行實
  踐之事作經之㫖無所不包語其大者豈過是哉
  其書以曽參發端仍以屬參者若曰五性之徳五
  常之道一以貫之者孝也此所以託於能孝之人
  以發凡起例而遂𫝊之其為修道立教非徒託諸
  空言又將百世以俟孝治天下之聖人也夫六藝
[002-13a]
  所載治天下之大經悉備矣而是經也者為易詩
  書禮樂之統㑹而與春秋相表裏者也經言天地
  之經而民是則之易言兼三才者是已經言通於
  神明鬼神著矣易言物變情狀者是已經言死生
  之義易言原始反終者是已詩以道性情而經言
  天地之性人為貴父子之道天性也盖天倫之樂
  性情之所自生也書以道政事而經言成德教行
  政令又再言其政不嚴而治盖所因者本政事之
[002-13b]
  所自出也禮者殊事合敬樂者異文合愛自非孝
  悌之人孰能盡愛敬而作禮樂乎故經言移風易
  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也所謂為易詩
  書禮樂之統㑹也父子之道君臣之義春秋謹其
  法是經修其行此謂相表裏也天子而達於是經
  之旨則德被天下澤及萬物矣諸侯而達於是經
  之旨則奉天子節度而不危溢矣卿大夫而達於
  是經之㫖則言行滿天下而聲譽播於遐邇矣士
[002-14a]
   而達于是經之㫖則明審于資事而忠順其上矣
   庶人而達于是經之㫖則躬耕力農而畜徳養親
   矣五等之人皆孝而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
   作矣孟子曰言近而指逺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
   者善道也孝經之作固以明夫言之近而守之約
   今推衍其義乃以明夫指之逺而施之博云
 
 
[002-14b]
 
 
 
 
 
 
 
御定孝經衍義卷首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