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k0046 經濟類編-明-馮琦 (master)


[06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濟類編卷六十七
           明 馮琦馮瑗 撰
 武功類十三
  游說
孫卿曰夫談說之術齊莊以立之端誠以處之堅强以
持之譬稱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歡忻憤滿以送之寳之
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常無不行矣夫是之謂能貴
[067-1b]
其所貴傳曰惟君子能貴其所貴也詩云無易由言無
曰苟矣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說之不
行言之不從者其辨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
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辯之明之持
之固之又中其心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
人之心如此而說不行者天下未嘗聞也此之謂善說
子貢曰出言陳辭身之得失國之安危也詩云辭之懌
矣民之莫矣夫辭者人之所以自通也主父偃曰人而
[067-2a]
無辭安所用之昔子産修其辭而趙武致其敬王孫滿
明其言而楚莊以慙蘇秦行其說而六國以安蒯通陳
其說而身得以全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
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
子石登呉山而四望喟然而歎息曰嗚呼悲哉世有明
於事情不合於人心者有合於人心不明於事情者弟
子問曰何謂也子石曰昔者呉王夫差不聽伍子胥盡
忠極諫抉目而辜太宰嚭公孫雒偷合苟容以順夫差
[067-2b]
之志越伐呉二子沈身江湖頭懸越旗昔者費仲惡來
革長鼻決耳崇侯虎順紂之心欲以合于意武王伐紂
四子身死牧之野頭足異所比干盡忠剖心而死今欲
明事情恐有抉目剖心之禍欲合人心恐有頭足異所
之患由是觀之君子道狹耳誠不逢其明主狹道之中
又將險危閉塞無可從出者
田常欲作亂於齊憚髙國鮑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魯孔
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
[067-3a]
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請行孔子止之子張子石請
行孔子弗許子貢請行孔子許之遂行至齊說田常曰
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其地狹以
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
事此不可與戰君不如伐呉夫呉城高以厚地廣以深
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使明大夫
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難人之所易
子之所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子貢曰臣聞之憂
[067-3b]
在内者攻彊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在内吾聞君三封
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聽者也今君破魯以廣齊戰勝
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疎於主
是君上驕主心下恣羣臣求以成大事難矣夫上驕則
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郤下與大臣交爭也如此
則君之立於齊危矣故曰不如伐呉伐呉不勝民人外
死大臣内空是君上無彊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
制齊者唯君也田常曰善雖然吾兵業已加魯矣去而
[067-4a]
之呉大臣疑我奈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呉
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
南見呉王說曰臣聞之王者不絶世霸者無彊敵千鈞
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乗之魯與呉
爭彊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以撫
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彊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
彊齊智者不疑也呉王曰善雖然吾嘗與越戰棲之㑹
稽越王苦身養士有報我心子待我伐越而聽子子貢
[067-4b]
曰越之勁不過魯呉之彊不過齊王置齊而伐越則齊
已平魯矣且王方以存亡繼絶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
齊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王
者不絶世以立其義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
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呉霸業成矣且王必惡越臣
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此實空越名從諸侯以伐也
呉王大說乃使子貢之越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
問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以儼然辱而臨之子貢曰今
[067-5a]
者吾說呉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
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
拙也有報人之意使人知之殆也事未發而先聞危也
三者舉事之大患勾踐頓首再拜曰孤嘗不料力乃與
呉戰困於㑹稽痛入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與呉
王接踵而死孤之願也遂問子貢子貢曰呉王為人猛
暴羣臣不堪國家敝於數戰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
内變子胥以諌死太宰嚭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
[067-5b]
殘國之治也今王誠發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寳以說
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彼戰不勝王之福矣
戰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弱呉必矣
其銳兵盡於齊重甲困於晉而王制其敝此滅呉必矣
越王大說許諾送子貢金百鎰劍一良矛二子貢不受
遂行報呉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
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於呉軍敗身辱棲於
㑹稽國為虚莽賴大王之賜使獨奉爼豆而修祭祀死
[067-6a]
不敢㤀何謀之敢慮後五日越使大夫種頓首言於呉
王曰東海役臣孤勾踐使者臣種敢修下吏問於左右
今竊聞大王將興大義誅强救弱困暴齊而撫周室請
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請自被堅執銳以先受矢石
因越賤臣種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領鈌屈盧之矛步光
之劒以賀軍吏呉王大說以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
人伐齊可乎子貢曰不可夫空人之國悉人之衆又從
其君不義君受其幣許其師而辭其君呉王許諾乃謝
[067-6b]
越王於是呉王乃遂發九郡兵伐齊子貢因去之晉謂
晉君曰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兵不先辦不可
以勝敵今夫齊與吳將戰彼戰而不勝越亂之必矣與
齊戰而勝必以其兵臨晉晉君大恐曰為之奈何子貢
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晉君許諾子貢去而之魯呉王果
與齊人戰於艾陵大破齊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果
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於黄池之上呉晉爭彊晉人擊
之大敗呉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呉去城七里而軍呉王
[067-7a]
聞之去晉而歸與越戰於五湖三戰不勝城門不守越
遂圍王宮殺夫差而戮其相破呉三年東向而霸故子
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呉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
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
楚王死大子在齊質蘇子謂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大子
以市其下東國薛公曰不可我留大子郢中立王然則
是我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也蘇子曰不然郢中立
王君因謂其新王曰與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大子不然
[067-7b]
吾將與三國共立之然則下東國必可得也蘇子之事
可以請行可以令楚王亟入下東國可以益割於楚可
以忠太子而使楚益入地可以為楚王走大子可以忠
大子使之亟去可以惡蘇子於薛公可以為蘇子請封
於楚可以使人說薛公以善蘇子可以使蘇子自解於
薛公蘇子謂薛公曰臣聞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
不成今君留楚大子者以市下東國也非亟得下東國
者則楚之計變變則是君抱空質而負名於天下也薛
[067-8a]
公曰善為之奈何對曰臣請為君之楚使亟入下東國
之地楚得成則君無敗矣薛公曰善因遣之故曰可以
請行也謂楚王曰齊欲奉大子而立之臣觀薛公之留
大子者以市下東國也今王不亟入下東國則大子且
倍王之割而使齊奉巳楚王曰謹受命因獻下東國故
曰可以使楚亟入地也謂薛公曰楚之勢可多割也薛
公曰奈何請告大子其故使大子謁之君以忠大子使
楚王聞之可以益入地故曰可以益割於楚謂大子曰
[067-8b]
齊奉大子而立之楚王請割地以留大子齊少其地大
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資齊齊必奉大子大子曰善倍
楚之割而延齊楚王聞之恐益割地而獻之尚恐事不
成故曰可以使楚益入地也謂楚王曰齊之所以多割
地者挾大子也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大子權王也
故臣能去大子大子去齊無辭必不倍於王也王因馳
强齊而為交齊辭必聽王然則是王去讐而得齊交也
楚王大說曰請以國因故曰可以為楚王使大子亟去
[067-9a]
也謂大子曰夫剬楚者王也以空名市者大子也齊未
必信大子之言也而楚功見矣楚交成大子必危矣大
子其圖之大子曰謹受命乃約車而暮去故曰可以使
大子急去也蘇子使人請薛公曰夫勸留大子者蘇子
也蘇子非誠以為君也且以便楚也蘇子恐君之知之
故多割楚以滅跡也今勸大子去者又蘇子也而君弗
知也臣竊為君疑之薛公大怒於蘇子故曰可以使人
惡蘇子於薛公也又使人謂楚王曰夫使薛公留大子
[067-9b]
者蘇子也奉王而代立楚太子者又蘇子也割地因約者
又蘇子也忠王而走太子者又蘇子也今人惡蘇子於
薛公之以其為齊薄而為楚厚也願王之知之楚王曰
謹受命因封蘇子為武貞君故曰可以為蘇子請封於
楚也又使景鯉請薛公曰君之所以重於天下者以能
得天下之士而有齊權也今蘇子天下之辯士也世與
少有君因不善蘇子則是圍塞天下士而不利說途也
夫不善君者且奉蘇子而於君之事殆矣今蘇子善於
[067-10a]
楚王而君不蚤親則是與楚為讎也君不如因而親之
貴而重之是君有楚也薛公因善蘇子故曰可以為蘇
子說薛公以善蘇子
蘇秦死其弟蘇代欲繼之乃北見燕王噲曰臣東周之
鄙人也竊聞王義甚髙甚順鄙人不敏竊釋鋤耨而干
大王至於邯鄲所聞於邯鄲者又髙於所聞東周臣竊
負其志乃至燕廷觀王之羣臣下吏大王天下之明主
也王曰子之所謂天下之明主者何如者也對曰臣聞
[067-10b]
之明主者務聞其過不欲聞其善臣請謁王之過夫齊
趙者王之仇讐也楚魏者王之援國也今王奉仇讐以
伐援國非所以利燕也王自慮此則計過無以諫者非
忠臣也王曰寡人之於齊趙也非所敢欲伐也曰夫無
謀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謀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
謀未發而聞於外則危今臣聞王居處不安食飲不甘
思念報齊身自削甲札妻自組甲絣曰有大數矣有之
乎王曰子聞之寡人不敢隱也我有深怨積怒於齊而
[067-11a]
欲報之二年矣齊者我讐國也故寡人之所欲報也直
患國敝力不足矣子能以燕報齊寡人奉國而委之於
子矣對曰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獨戰則不能
有所附則無不重南附楚則楚重西附秦則秦重中附
韓魏則韓魏重且茍所附之國重此必使王重矣今夫
齊王長主也而自用也南攻楚五年稸積散西困秦三
年民憔悴士罷敝北與燕戰覆三軍獲二將而又以其
餘兵南面西舉五千乘之勁宋而包十二諸侯此其君
[067-11b]
之欲得也其民力竭也安猶取哉且臣聞之數戰則民
勞師乆則兵敝王曰吾聞齊有清濟濁河可以為固有長
城鉅防足以為塞誠有之乎對曰天時不與雖有清濟
濁河何足以為固民力窮敝雖有長城鉅防何足以為
塞且異日也濟西不役所以備趙也河北不師所以備
燕也今濟西河北盡以役矣封内敝矣夫驕主必不好
計而亡國之臣貪於財王誠能毋愛寵子母弟以為質
寳珠玉帛以事其左右彼且徳燕而輕亡宋則齊可亡
[067-12a]
已王曰吾終以子受命於天矣曰内冦不與外敵不可
拒王自治其外臣自敝其内此乃亡之之勢也
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蘇代約燕王曰楚得枳而國亡齊
得宋而國亡齊楚不得以有枳宋事秦者何也是則有
功者秦之深讐也秦取天下非行義也暴也秦之行暴
正告天下告楚曰蜀地之甲輕舟浮於汶乗夏水而下
江五日而至郢漢中之甲輕舟出於巴乘夏水下漢四
日而至五渚寡人積甲宛東下隨智者不及謀勇者不
[067-12b]
及怒寡人如射隼矣王乃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逺乎
楚王為是之故十七年事秦秦正告韓曰我起乎少曲
一日而斷太行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
繇我離兩周而觸鄭五日而國舉韓氏以為然故事秦
秦正告魏曰我舉安邑塞女㦸韓氏太原卷下軹道道
南陽封冀兼包兩周乘夏水浮輕舟强弩在前銛㦸在
後決滎口魏無大梁決白馬之口魏無濟陽決宿胥之
口魏無虛頓丘陸攻則擊河内水攻則滅大梁魏以為
[067-13a]
然故事秦秦欲攻安邑恐齊據之則以宋委於齊曰宋
王無道為木人以象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絶兵逺不能攻
也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已得安邑塞女㦸
因以破宋為齊罪秦欲攻韓恐天下救之則以齊委於
天下曰齊人四與寡人約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
人者三有齊無秦無齊有秦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陽
少曲致藺離石因以破齊為天下罪秦欲攻魏重楚則
以南陽委於楚曰寡人固與韓且絶矣殘均陵塞黽隘
[067-13b]
茍利於楚寡人如自有之魏棄與國而合於秦因以塞
黽隘為楚罪兵困於林中重燕趙以膠東委於燕以濟
西委於趙已得講於魏質公子延因犀首攻趙兵傷於
離石遇敗於馬陵而重魏則以葉蔡委於魏已得講於
趙則刼魏魏不為割困則使太后穰侯為和嬴則兼欺
舅與母適燕者曰以膠東適趙者曰以濟西適魏者曰
以葉蔡適楚者曰以塞鄳阨適齊者曰以宋必令其言
如循環用兵如刺蜚母不能知舅不能約龍賈之戰岸
[067-14a]
門之戰封陵之戰髙商之戰趙莊之戰秦之所殺三晉
之民數百萬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西河之外上雒
之地三川晉國之禍三晉之半秦禍如此其大而燕趙
之秦者皆以爭事秦說其主此臣之所大患燕昭王不
行蘇代復重於燕燕反約從親如蘇秦時或從或否而
天下由此宗蘇氏之從約代厲皆以夀死名顯諸侯
齊伐宋宋急蘇代乃遺燕昭王書曰夫列在萬乘而寄
質於齊名卑而權輕奉齊助之伐宋民勞而實費破宋
[067-14b]
殘楚淮北肥大齊讐强而國弱也此三者皆國之大敗也
而足下行之將欲以除害取信於齊也而齊未加信於
足下而忌燕也愈甚矣然則足下之事齊也失所為矣
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破宋肥讐而世負其禍
矣足下以宋加淮北强萬乘之國也而齊并之是益一
齊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魯衞此所謂强萬乘之國
也而齊并之是益二齊也夫一齊之强而燕猶不能支
也今乃以三齊臨燕其禍必大矣雖然臣聞智者之舉
[067-15a]
事也轉禍而為福因敗而成功者也齊人紫敗素也而
賈十倍越王勾踐棲於㑹稽而後殘呉霸天下此皆轉
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者也今王若欲轉禍而為福因
敗而為功乎則莫如遥霸齊而厚尊之使於盟於周室
盡焚天下之秦符約曰夫上計破秦其次長賔客秦秦
挾賔客以待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以結諸侯今為齊
下秦王之志苟得窮齊不憚以一國都為功然而王何
不使布衣之人以窮齊之說說秦謂秦王曰燕趙破宋
[067-15b]
肥齊尊齊而為之下者燕趙非利之也弗利而勢為之
者何也以不信秦王也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
趙令涇陽君若髙陵君先於燕趙秦有變因以為質則
燕趙信秦矣秦為西帝趙為中帝燕為北帝立為三帝
而令諸侯韓魏不聽則秦伐之齊不聽則燕趙伐之天
下孰敢不聽天下服聽因驅韓魏以攻齊曰必反宋地
而歸楚之淮北夫反宋地而歸楚之淮北燕趙之所同
利也並立三帝燕趙之所同願也夫實得所利名得所
[067-16a]
願則燕趙之棄齊也猶釋敝躧今王之不收燕趙則齊
霸必成矣諸侯戴齊而王獨弗從也是國伐也諸侯戴
齊而王從之是名卑也王不收燕趙名卑而國危王收
燕趙名尊而國寧夫去尊寧而就卑危智者不為也秦
王聞若説也必如刺心然則王何不務使智士以若此言
說秦秦伐齊必矣夫取秦上交也伐齊正利也尊上交
務正利聖王之事也燕昭王善其書曰先人嘗有徳蘇
氏子之之亂而蘇氏去燕燕欲報讐仇於齊非蘇氏莫
[067-16b]
可乃召蘇氏復善待之與謀伐齊竟破齊閔王出走
韓人攻宋秦王大怒曰吾愛宋與新城陽晉同也韓珉
與我交而攻我所甚愛何也蘇代為韓說秦王曰韓珉
之攻宋所以為王也以韓之强輔之以宋楚魏必恐恐
必西面事秦王不折一兵不殺一人無事而割安邑此
韓珉之所以禱於秦也秦王曰吾固患韓之難知一從
一横此其說何也對曰天下固令韓可知矣韓固已攻
宋矣其西事秦以萬乘自輔不西事秦則宋地不安矣
[067-17a]
中國白頭游敖之士皆積智欲離秦韓之交伏軾結靷
西馳者未有一人言善韓者也伏軾結靷東馳者未有
一人言善秦者也皆不欲韓秦之合者何也則晉楚智
而韓秦愚也晉楚合必伺韓秦韓秦合必圖晉楚請以決
事秦王曰善
五國伐秦無功而還其後齊欲伐宋而秦禁之齊令宋
郭之秦請合而以伐宋秦王許之魏王畏齊秦之合也
欲講於齊謂齊王曰秦王謂宋郭曰分宋之城服宋之
[067-17b]
强者大國也乘宋之敝而與王爭得者楚魏也請為王
無合楚之伐宋也而王獨舉宋王之伐宋也請剛柔而
皆用之如宋者欺之不為逆殺之不為讐者也王無與
之講以取地既已得地又以力攻之期於㗖宋而已矣
臣聞此言而竊為王患秦必且用此於王矣又必且刼
王以求地既已得地且又以力攻王又必謂王使王輕
燕齊燕之交已醜且又收燕以東索於王秦嘗用此於
楚矣又嘗用此於韓矣願王之深計之也秦善魏不可
[067-18a]
知也已故為王計太上伐秦其次賔秦其次堅約而詳
講與國無相讐也秦齊合國不可為也已王其聽臣也
必無與講秦權重魏魏冉明熟是故有謂足下傷秦者
不敢顯也天下可令伐秦則隂勸而弗敢圖也見天下
之傷秦也則先鬻與國而以自解也天下可令賔秦則
為刼於與國而不得已者天下不可則先去而以秦為
上交以自重也如是人者鬻王以為資者也而焉能免
國於患免國於患者必窮三節而行其上上不可則行
[067-18b]
其中中不可則行其下下不可則明不與秦而生以殘
秦使秦皆無百怨百利惟已之曾安無令天下鬻之以
合於秦是免國於患者之計也臣何足以當之雖然願
足下之論臣之計也燕齊讐國也秦兄弟之交也合讐
國以伐婚姻臣為之苦矣黄帝戰於涿鹿之野而西戎
之兵不至禹攻三苗而東夷之民不赴以燕齊伐秦黄
帝之所難也而臣以致燕甲而起齊兵矣臣又徧事三
晉之吏奉陽君孟嘗君韓珉周㝡周韓餘為徒從而下
[067-19a]
之恐其伐秦之疑也又身自醜於秦扮之請焚天下之
秦符者臣也次傳焚符之約者臣也欲使五國約閉秦
闗者臣也奉陽君韓餘為既和矣蘇修朱嬰皆隂在邯
鄲臣又說齊王而往敗之天下共講因使蘇修游天下
之語而以齊為上交兵請伐魏臣又爭之以死而果西
因蘇修重報臣非不知秦權之重也然而所以為之者
為足下也
秦召魏相信安君信安君不欲往蘇代為說秦王曰臣
[067-19b]
聞之忠不必黨黨不必忠今臣願為大王陳臣之愚意
恐其不忠於下吏自使有要領之罪願大王察之今大
王令人執事於魏以完其交臣恐魏交之益疑也將以
塞趙也臣又恐其趙之益勁也夫魏王之愛習魏信也
甚矣其智能而任用之也厚矣其畏惡嚴尊秦也明矣
今王之使人入魏而不用則王之使人入魏無益也若
用魏必舍所愛習而用所畏惡此魏王之所不安也夫
舍萬乘之事而退此魏信之所難行也夫令人之君處
[067-20a]
所不安令人之相行所不能以此為親則難乆矣臣故
恐魏交之益疑也且魏信舍事則趙之謀者必曰舍於秦
秦必令其所愛信者用趙是趙存而我亡也趙安而我危
也則上有野戰之氣下有堅守之心臣故恐趙之益勁也大
王欲完魏之交而使趙小心乎不如用魏信而尊之以名魏
信事王國安而名尊離王國危而權輕然則魏信之事
王也上所以為其主者忠矣下所以自為者厚矣彼其
事王必完矣趙之用事者必曰魏氏之名族不髙於我
[067-20b]
土地之實不厚於我魏信以魏事秦秦甚善之國得安
焉身得尊焉今我搆難於秦兵為招質國處削危之形
非得計也結怨於外生患於中身處死亡之地非完事
也彼將傷其前事而悔過其行冀其利必多割地以深
下王則是大王垂拱多割地以為利重堯舜之所求而
不能得也臣願大王察之
陘山之事趙且與秦伐齊齊懼令田章以陽武合於趙
而以順子為質趙王喜乃按兵告於秦曰齊以陽武賜
[067-21a]
敝邑而納順子欲以解伐敢告下吏秦王使公子他之
趙謂趙王曰齊與大國救魏而背約不可信恃大國不
義以告敝邑而賜之二社之地以奉祭祀今又按兵且
欲合齊而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請益甲四萬大國
裁之蘇代為齊獻書穰侯曰臣聞往來者之言曰秦且
益趙甲四萬人以伐齊臣竊必之敝邑之王曰秦王明
而熟於計穰侯智而習於事必不益趙甲四萬人以伐
齊是何也夫三晉相結秦之深讐也三晉百背秦百欺
[067-21b]
秦不為不信不為無行今破齊以肥趙趙秦之深讐不
利於秦一也秦之謀者必曰破齊敝晉而後制晉楚之
勝夫齊罷國也以天下擊之譬猶以千鈞之弩潰癰也
秦王安能制晉楚哉二也秦少出兵則晉楚不信多出
兵則晉楚為制於秦齊恐則不走於秦且走晉楚三也
齊割地以實晉楚則晉楚安齊舉兵而為之頓劒則秦
反受兵四也是晉楚以秦伐齊以齊破秦何晉楚之智
而齊秦之愚五也秦得安邑善齊以安之亦必無患矣
[067-22a]
秦有安邑則韓魏必無上黨哉夫取三晉之腸胃與出
兵而懼其不反也孰利故臣竊必之敝邑之王曰秦王
明而熟於計穰侯智而習於事必不益趙甲四萬人以
伐齊矣
雍氏之役韓徴甲與粟於周周君患之告蘇代蘇代曰
何患焉代能為君令韓不徴甲與粟於周又能為君得
髙都周君大悅曰子茍能寡人請以國聽蘇代遂往見
韓相國公中曰公不聞楚計乎昭應謂楚王曰韓氏罷
[067-22b]
於兵倉廩空無以守城吾攻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之
今圍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應之
計矣今公乃徴甲與粟於周此告楚病也昭應聞此必
勸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哉吾使者已
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髙都與周公中怒曰吾無徴甲與
粟於周亦已多矣何為與髙都代曰與之髙都則周必
折而入於韓秦聞之必大怒而焚之節不通其使是公
以敝髙都得完周也何不與也公中曰善不徴甲與粟
[067-23a]
於周而與髙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
趙收天下且以伐齊蘇厲為齊上書說趙王曰臣聞古
之賢君徳行非施於海内也教順慈愛非布於萬民也
祭祀時享非當於鬼神也甘露降風雨時農夫登年穀
豐盈衆人善之而賢主惡之今足下功力非數痛加於
秦國而怨毒積惡非曾深陵於韓也臣竊外聞大臣及
下吏之議皆言主前專據以秦為愛趙而憎韓臣竊以
事觀之秦豈得愛趙而憎韓哉欲亡韓吞兩周之地故
[067-23b]
以韓為餌先出聲於天下欲隣國聞而觀之也恐其事
不成故出兵以佯示趙魏恐天下之驚覺故微伐韓以
貳之恐天下疑已故出質以為信聲徳於與國而實伐
空韓臣竊觀其圖之也議秦以謀計必出於是且夫說
士之計皆曰韓亡三川魏滅晉國是韓未窮而禍及於
趙且物固有勢異而患同者又有勢同而患異者昔者
楚人乆伐而中山亡今燕盡韓之河南距沙丘而至鉅
鹿之界三百里距於扞闗至於榆中千五百里秦盡韓
[067-24a]
魏之上黨則地與國都邦屬而壤挈者七百里秦以三
軍强弩坐羊腸之上即地去邯鄲二十里且秦以三軍
攻王之上黨而危其北則勾注之西非王之有也今踰
勾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於唐曲遇此代馬胡駒不
東而崑山之玉不出也此三寳者又非王之有也今從
於强秦與之伐齊臣恐其禍出於是矣五國之王嘗合
横而謀伐趙三分趙之壤地著之盤盂屬之讐柞五國
之兵有日矣韓乃西師以禁秦國使秦發令素服而聽
[067-24b]
反温軹髙平於魏反三公什清於趙此王之明知也夫
齊韓事趙宜為上交今乃以邸罪取伐臣恐其後事王
不敢自必也今王收齊天下必以王為得齊韓齊危社
稷以事王天下必重王然則齊韓義王以天下就之下
至齊韓慕王以天下收之是一世之命制於王已臣願
大王深與左右羣臣卒計而重謀先事成慮而熟圖之

秦客卿造謂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藉君天下數年矣攻
[067-25a]
齊之事成陶為萬乗長小國以朝天子天下必聽五霸
之事也攻齊不成陶為隣恤而莫之據也故攻齊之於
陶也存亡之機也君欲成之何不使人謂燕相國曰聖
人不能為時時至弗失舜雖賢不遇堯也不得為天子
湯武雖賢不當桀紂不王故以舜湯武之賢不遭時不
得帝王今攻齊此君之大時也已因天下之力伐讐國
之齊報惠王之恥成昭王之功除萬世之害此燕之長
利而君之大名也詩云樹徳莫如滋除害莫如盡呉不
[067-25b]
亡越越故亡呉齊不亡燕燕故亡齊齊亡於燕呉亡於
越此除疾不盡也以非此時也成君之功除君之害秦
卒有他事而從齊齊秦合其讐君必深矣挾君之讐以
誅於燕後雖悔之不可得也已君悉燕兵而疾攻之天
下之從君也若報父子之仇誠能亡齊封君於河南為
萬乗達途於中國南與陶為隣世世無患願君之專志
於攻齊而無他慮也
秦復定上黨郡秦分軍為二王齕攻皮牢拔之司馬梗
[067-26a]
定太原韓趙恐使蘇代厚幣說秦相應侯曰武安君擒
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圍邯鄲乎曰然趙亡則秦王王
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
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邵呂望之功不
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
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
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乆
矣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
[067-26b]
得民無幾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
於是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
且休士卒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
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
或為六國說秦王曰土廣不足以為安人衆不足以為
强若土廣者安人衆者强則桀紂之後將存昔者趙氏
亦嘗强矣曰趙强何若舉左案齊舉右案魏厭案萬乘
之國二國千乘之宋也築剛平衛無東野芻牧薪採莫
[067-27a]
敢闚東門當是時衞危於累卵天下之士相從謀曰吾
將還其委質而朝於邯鄲之君乎於是天下有稱伐邯
鄲者莫不夕令朝行魏伐邯鄲因退為逢澤之遇乘夏
車稱夏王一朝為天子天下皆從齊宣王聞之舉兵伐
魏梁王身抱質執璧為陳侯臣天下乃釋梁郢威王聞
之寢不寐食不飽率天下百姓以與申縛遇於泗水之
上而大敗申縛趙人聞之至枝桑燕人聞之至格道格
道不通平際絶齊戰敗不勝謀則不得使陳毛釋劒掫
[067-27b]
委南聽罪西說趙北說燕内喻其百姓而天下釋齊於
是天下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以同言郢威王於側
紂之間臣豈以郢威王為政衰謀亂以至於此哉郢為
强臨天下諸侯故天下樂伐之也
或為魏獻書秦王曰臣竊聞大王之謀出事於梁謀恐
不出於計矣願大王之熟計之也梁者山東之要也有
虵於此擊其尾其首救擊其首其尾救擊其中身首尾
俱救今梁者天下之脊也夫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斷
[067-28a]
山東之脊也是山東首尾皆救中身之時也山東見亡
必恐恐必大合山東尚强臣見秦之必大憂可立而待
也臣竊為大王計不如南出事於南方其兵弱天下必
不能救地可廣大國可富兵可强主可尊王不聞湯之
伐桀乎試之弱宻須氏以為武教得宻須氏而湯知服
桀矣今秦欲與山東為讐不先以弱為武教兵必大挫
國必大憂秦果南攻藍田鄢郢
齊欲攻宋秦令起賈禁之齊乃援趙以伐宋秦王怒屬
[067-28b]
怨於趙李兌約五國以伐秦無功留天下之兵於成臯
而隂講於秦又欲與秦攻魏以解其怨而取封焉魏王
不說之齊人謂秦王曰臣為足下謂魏王曰三晉皆有
秦患今之攻秦也為趙也五國伐趙趙必亡矣齊逐李
兌李兌必死今之伐秦也以救李子之死也今趙留天
下之甲於成臯而隂鬻之於秦已講則令秦攻魏以成
其私封王之事趙也何得矣且王嘗濟於漳而身朝於
邯鄲抱隂成負蒿葛孽為趙蔽而趙無為王行也今又
[067-29a]
以河陽姑宻封其子而乃令秦攻王以便取隂人比然
而後知賢不如王若用所以事趙之半收齊天下敢有
謀王者乎王之事齊也無入朝之辱無割地之費齊為
王之故虛國於燕趙之前用兵於二千里之外故攻城
野戰未嘗不為王先被矢石也得二都割河東盡效之
於王自是之後秦攻魏齊未嘗不嵗至於王之境也請
問王之所以報齊者可乎韓處於趙去齊三千里以此
疑齊曰有秦隂今王又挾故薛公以為相善韓徐以為
[067-29b]
上交尊虞商以為大客王顧可以反疑齊乎於是魏王
聽此言也甚詘其欲事王也甚循臣願王之亟聞魏而
無庸見惡也臣請為王推其怨於趙願王之隂重趙而
無使秦之見王之重趙也秦見之且亦重趙齊秦交重
趙臣必見燕與韓魏亦且重趙也皆且無敢與趙治三
國事趙趙從親以合於秦必為王髙矣臣故欲王之徧
刼天下而皆私甘之也王使臣以韓魏與燕刼趙使丹
也甘之以趙刼韓魏使臣也甘之以三晉刼秦使順也
[067-30a]
甘之以天下刼楚使珉也甘之則天下皆偪秦以事王
而不敢相私也交定而後王擇焉
楚將伐齊魯親之齊王患之張丐曰臣請令魯中立乃
為齊見魯君魯君曰齊王懼乎曰非臣所知也臣來弔
足下魯君曰何弔乎曰君之謀過矣君不與勝者而與
不勝者何故也魯君曰子以齊楚為孰勝哉對曰鬼且
不知也然則子何以弔寡人曰齊楚之權敵也不用有
魯與無魯足下豈如全衆而合二國之後哉楚大勝齊
[067-30b]
其良士選卒必殪其餘兵足以待天下齊為勝其良士
選卒亦殪而君以魯衆合戰勝後此其為徳也亦大矣
其見恩徳也亦甚大矣魯君以為然乃退師
孟嘗君在薛荆人攻之淳于髠為齊使於荆還反過薛
孟嘗君令人體貌而郊迎之謂淳于髠曰荆人攻薛夫
子弗憂文無以復侍矣淳于髠曰敬聞命至於齊畢報
王曰何見於荆對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
謂也對曰薛不量其力而為先王立清廟荆固而攻之
[067-31a]
清廟必危故曰薛不量力而荆亦甚固齊王和其顔色
曰嘻先君之廟在焉疾興兵救之顛蹶之請望拜之謁
雖得則薄矣善說者陳其勢言其方人之急也若自在
隘窘之中豈用强力哉
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後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
侯呂不韋秦始皇帝使剛成君蔡澤於燕三年而燕王
喜使太子丹入質於秦秦使張唐往相燕欲與燕共伐
趙以廣河間之地張唐謂文信侯曰臣嘗為秦昭王伐
[067-31b]
趙趙怨臣曰得唐者與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經趙臣不
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彊也甘羅曰君侯何不快之
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
入質矣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請行之
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請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羅
曰夫項橐生七嵗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嵗於兹矣君
其試臣何遽叱乎於是甘羅見張卿曰卿之功孰與武
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彊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
[067-32a]
墮邑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也甘羅曰應侯之用於秦
也孰與文信侯專張卿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甘羅曰
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攻
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而立死於杜郵今文信侯
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張唐曰請
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
五乘請為張唐先報趙文信侯迺入言之於始皇曰昔
甘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
[067-32b]
者張唐欲稱疾不肯行甘羅説而行之今願先報趙請許
遣之始皇召見使甘羅於趙趙襄王郊迎甘羅甘羅說
趙王曰王聞燕太子丹入質秦歟曰聞之曰聞張唐相
燕歟曰聞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張唐相燕
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趙危矣燕秦不相欺
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王不如齎臣五城以廣河間
請歸燕太子與彊趙攻弱燕趙王立自割五城以廣河
間秦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
[067-33a]
羅還報秦乃封甘羅以為上卿復以始甘茂田宅賜之
 太史公曰樗里子以骨肉重固其理而秦人稱其智
故頗采焉甘茂起下蔡閭閻顯名諸侯重彊齊楚甘羅
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
國之䇿士也方秦之彊時天下尤趨謀詐哉
呂覽順說篇 善說者若巧土因人之力以自為力因
其來而與來因其往而與往不設形象與生與長而言
之與響與盛與衰以之所歸力雖多材雖勁以制其命
[067-33b]
順風而呼聲不加疾也際髙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
也惠盎見宋康成公而謂足聲速疾言曰寡人之所說
者勇有力而無為仁義者客將何以教寡人惠盎對曰
臣有道於此使人雖勇刺之不入雖有力擊之弗中大
王獨無意耶王曰善此寡人所欲聞也惠盎曰夫刺之
不入擊之不中此猶辱也臣有道於此使人雖有勇弗
敢刺雖有力不敢擊大王獨無意耶王曰善此寡人之
所欲知也惠盎曰夫不敢刺不敢擊非無其志也臣有
[067-34a]
道於此使人本無其志也大王獨無意邪王曰善此寡
人之所願也惠盎曰夫無其志也未有愛利之心也臣
有道於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驩然皆欲愛利之此
其賢於勇有力也居四累之上大王獨無意邪王曰此
寡人之所欲得惠盎對曰孔墨是也孔丘墨翟無地為
君無官為長天下丈夫子女莫不延頸舉踵而願安利
之今大王萬乘之主也誠有其志則四境之内皆得其
和其賢於孔墨也逺矣宋王無以應惠盎趨而出宋王
[067-34b]
謂左右曰辨矣客之以說服寡人也宋王俗主也而心
猶可服因矣
韓非說難篇 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難也又
非吾辯之難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横佚能盡之
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所說出
於為名髙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
棄逺矣所說出於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髙則見無心
而逺事情必不収矣所說實為厚利而顯為名髙者也
[067-35a]
而說之以名髙則陽収其身而實疏之若說之以厚利
則隂用其言而顯棄其身此之不可不知也夫事以宻
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其所匿之事如
是者身危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善議以推其惡者
則身危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說行而有功則徳亡說
不行而有敗則見疑如是者身危夫貴人得計而欲自
以為功說者與知焉則身危彼顯有所出事迺自以為
也故說者與知焉則身危强之以其所必不為止之以
[067-35b]
其所不能已者身危故曰與之論大人則以為間已與
之論細人則以為鬻權論其所愛則以為借資論其所
憎則以為嘗已徑省其辭則不知而屈之汎濫博文則
多而乆之順事陳意則曰怯懦而不盡慮事廣肆則曰
草野而倨侮此說之難不可不知也凡說之務在知飾
所說之所矜而滅其所醜彼自知其計則無以其失窮
之自勇其斷則無以其敵怒之自多其力則無以其難
槩之規異事與同計譽異人與同行者則以飾之無傷
[067-36a]
也有與同失者則明飾其無失也大忠無所拂辭悟言
無所擊排迺後申其辯知焉此所以親近不疑知盡之
難也得曠日彌乆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交爭而不
罪迺明計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
待此說之成也伊尹為庖百里奚為虜皆所由干其上
也故此二子者皆聖人也猶不能無役身而涉世如此
其汚也則非能仕之所設也宋有富人天雨墻壊其子
曰不築且有盗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
[067-36b]
家甚知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昔者鄭武公欲伐胡迺以
其子妻之因問羣臣曰吾欲用兵誰可伐者闗其思曰
胡可伐迺戮闗其思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
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已而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此二
說者其智皆當矣然而甚者為戮薄者見疑非知之難
也處知則難矣昔者彌子瑕見愛於衛君衛君之法竊
駕君車者罪至刖既而彌子之母病人聞往夜告之彌
子矯駕君車而出君聞之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而
[067-37a]
犯刖罪與君游果園彌子食桃而甘不盡而奉君君曰
愛我哉㤀其口而㗖我及彌子色衰而愛弛得罪於君
君曰是嘗矯駕吾車又嘗㗖我以其餘桃故彌子之行
未變於初也前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至變也故有
愛於主則知當而加親見憎於主則罪當而加疏故諫
說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後說之矣夫龍之為蟲
也可擾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嬰之則
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之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
[067-37b]
幾矣
難言篇 臣非非難言也所以難言者因順比滑瀉洋
洋纚纚然則見以為華而不實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則
見以為拙而不倫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為虛而
無用總微說約徑省而不飾則見以為劌而不辯激急
親近深知人情則見以為僣而不讓閎大廣博妙逺不測
則見以為夸而無用纎計小談以具數言則見以為陋言
而近世辭不悖逆則見以為貪生而䛕上言而逺俗詭
[067-38a]
躁人間則見以為誕捷敏辯給繁於文采則見以為史
殊釋文學以質性言則見以為鄙時稱詩書道法往古
則見以為誦此臣非之所以難言而重患也故度量雖
正未必聽也義理雖全未必用也大王若以此不信則
小者以為毁訾誹謗大者患禍災害死亡及其身故子
胥善謀而呉戮之仲尼善說而匡圍之管夷吾實賢而
魯囚之故此三大夫豈不賢哉而三君不明也上古有
湯至聖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說至聖然且七十說而
[067-38b]
不受身執鼎爼為庖宰眤近言親而湯乃僅知其賢而
用之故曰以至智說至聖未必至而見受伊尹說湯是
也以智說愚必不受文王說紂是也故文王說紂而紂
囚之翼侯灸鬼侯腊比干剖心梅伯醢夷吾束縛而曹
羈奔陳伯里子道乞傅說轉鬻孫子臏脚於魏呉起収
泣於岸門痛西河之為秦卒枝解於楚公叔座言國器
反為悖公孫鞅奔秦闗龍逢斬萇𢎞分胣尹子穽於棘
司馬子期死而浮於江田明辜射宓子賤西門豹不鬬
[067-39a]
而死人手董安于死而陳於市宰予不免於田常范雎
折脅於魏此十數人者皆世之人賢忠良有道術之士
也不幸而遇悖亂闇惑之主而死然則雖賢聖不能逃
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則愚者難說也故君子難言也且
至言忤於耳而倒于心非賢聖莫能聽願大王熟察之也
孤憤篇 智術之士必逺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
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姦人臣循令
而從事按法而治官非謂重人也重人也者無令而擅
[067-39b]
為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謂重人
也智術之士明察聽用且燭重人之隂情能法之士勁
直聽用且矯重人之姦行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
之臣必在繩之外矣是智法之士與當塗之人不可兩
存之仇也當塗之人擅事要則外内為之用矣是以諸
侯不因則事不應故敵國為之訟百官不因則業不進
故羣臣為之用郎中不因則不得近主故左右為之匿
學士不因則養祿薄禮卑故學士為之談也此四助者
[067-40a]
邪臣之所以自飾也重人不能忠主而進其仇人主不
能越四助而燭察其臣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凡當
塗者之於人主也希不信愛也又且習故若夫即主心
同乎好惡固其所自進也官爵貴重朋黨又衆而一國
為之訟則法術之士欲干上者非有所信愛之親習故
之澤也又將以法術之言矯人主阿辟之心是與人主
相反也處勢卑賤無黨孤特夫以疎逺與近愛信爭其
數不勝也以新旅與習故爭其數不勝也以反主意與
[067-40b]
同好爭其數不勝也以輕賤與貴重爭其數不勝也以
一口與一國爭其數不勝也法術之士操五不勝之勢
以嵗數而又不得見當塗之人乗五勝之資而旦暮獨
說於前故法術之士奚道得進而人主奚時得悟乎故
資必不勝而勢不兩存法術之士焉得不危其可以罪
過誣者公法而誅之其不可被以罪過者以私劒而窮
之是明法術而逆主上者不憀於吏誅必死於利劒矣
朋黨比周以弊主言曲以便私者必信於重人也故其
[067-41a]
可以功伐借者以官爵貴之其不可借以美名者以外
權重之是以蔽主上而趨於私門者不顯於官爵必重
於外權矣今人主不合參驗而行誅不待見功而爵祿
故法術之士安能䝉死亡而進其說姦邪之臣安肯乘
利而退其身故主上愈卑私門益尊夫越雖國富兵强
中國之主皆知無益於已也曰非吾所得制也今有國
者雖地廣人衆然而人主壅蔽大臣專權是國為越也
知不類越而不知不類其國不察其類者也人主所以
[067-41b]
謂齊亡者非地與城亡也呂氏弗制而田氏用之也所
以謂晉亡者亦非地與城亡也姬氏弗制而六卿專之
也今大臣執柄獨斷而上弗知收是人主不明也與死
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今襲跡
於齊晉欲國安存不可得也凡法術之難行也不獨萬
乗千乗亦然人主之左右不必智也人主於人有所智
而聽之因與左右論其言是與愚人論智也人主之左
右不必賢也人主於人有所賢而禮之因與左右論其
[067-42a]
行是與不肖論賢也智者決策於愚人賢士程行於不
肖則賢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論悖矣人臣之欲得官者
其修士且以精潔固身其智士且以治辯進業其修士
不能以貨賂事人恃其精潔而更不能以枉法為治則
修智之士不事左右不聽請謁矣人主之左右行非伯
夷也求索不得貨賂不至則精辯之功息而毁誣之言
起矣治亂之功制於近習精潔之行決於毁譽則修智
之吏廢而人主之明塞矣不以功伐決智行不以參伍
[067-42b]
審罪過而聽左右近習之言則無能之士在廷而愚汙
之吏處官矣萬乗之患大臣太重千乗之患左右太信
此人主之所公患也且人臣有大罪人主有大失臣主
之利與相異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者任官臣
利在無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勞而爵祿臣利在無功而
富貴主利在豪傑使能臣利在朋黨用私是以國地削
而私家富主上卑而大臣重故主失勢而臣得國主更
稱藩臣而相室剖符此人臣之所以譎主便私也故當
[067-43a]
世之重臣主變勢而得固寵者十無二三是其故何也
人臣之罪大也臣有大罪者其行欺主也其罪當死亡
也智士者逺見而畏於死亡必不從重人矣賢士者修
廉而羞與姦臣欺其主必不從重人矣是當塗者之徒
屬非而不知患者必汙而不避姦者也大臣挾愚汙之
人上與之欺主下與之收利侵漁朋黨一口惑主敗法
以亂士民使國家危削主上勞辱此大罪也臣有大罪
而主弗禁此大失也使其主有大失於上臣有大罪於
[067-43b]
下索國之不亡者不可得也
存韓篇 韓事秦三十餘年出則為扞蔽入則為蓆薦
秦特出銳師取韓地而隨之怨懸於天下功歸於强秦
且夫韓入貢職與郡縣無異也今臣竊聞貴臣之計舉
兵將伐韓夫趙氏聚士卒養從徒欲贅天下之兵明秦
不弱則諸侯必滅宗廟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計也
今釋趙之患而攘内臣之韓則天下明趙氏之計矣夫
韓小國也而以應天下四擊主辱臣苦上下相與同憂
[067-44a]
乆矣修守備戒强敵存蓄積築城池以固守今伐韓未
可一年而滅拔一城而退則權輕於天下天下摧我兵
矣韓叛則魏應之趙據齊以為原如此則以韓魏資趙
假齊以固其從而以與爭强趙之福而秦之禍也夫進
而擊趙不能取退而攻韓弗能拔則䧟銳之卒勤於野
戰負任之旅罷於内攻則合羣苦弱以敵而共二萬乗
非所以亡趙之心也均如貴臣之計則秦必為天下兵
質矣陛下雖以金石相弊則兼天下之日未也今賤臣
[067-44b]
之愚計使人使荆重幣用事之臣明趙之所以欺秦者
與魏質以安其心從韓而伐趙趙雖與齊為一不足為
也二國事畢則韓可以移書定也是我一舉二國有亡
形則荆魏又必自服矣故曰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審用
也以秦與趙敵衡加以齊今又背韓而未有以堅荆魏
之心夫一戰而不勝則禍搆矣計者所以定事也不可
不察也韓秦强弱在今年耳且趙與諸侯隂謀乆矣夫
一動而弱於諸侯危事也為計而使諸侯有意我之心
[067-45a]
至殆也見二疏非所以强於諸侯也臣竊願陛下之幸
熟圗之夫攻伐而使從者間焉不可悔也詔以韓客之
所上書言韓之未可舉下臣李斯臣斯甚以為不然秦
之有韓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虚處則㤥然若居濕地
著而不去以極走則發矣夫韓雖臣於秦未嘗不為秦
病今若有卒報之事韓不可信也秦與趙為難荆蘇使
齊未知何如以臣觀之則齊趙之交未必以荆蘇絶也
若不絶是悉趙而應二萬乗也夫韓不服秦之義而服
[067-45b]
於强也今專於齊趙則韓必為腹心之病而發矣韓與
荆有謀諸侯應之則秦必復見崤塞之患非之來也未
必以其能存韓也為重於韓也辯說屬辭飾非詐謀以
鉤利於秦而以韓利闚陛下夫秦韓之交親則非重矣
此自便之計也臣視非之言文其淫說靡辯才甚臣恐
陛下淫非之辯而聽其盜心因不詳察事情今以臣愚
議秦發兵而未名所伐則韓之用事者以事秦為計矣
臣斯請往見韓王使來入見大王見因内其身而勿遣
[067-46a]
稍召其社稷之臣以與韓人為市則韓可深割也因令
象武發東郡之卒闚兵於境上而未名所之則齊人懼
而從蘇之計是我兵未出而勁韓以威擒强齊以義從
矣聞於諸侯也趙氏破膽荆人狐疑必有忠計荆人不
動魏不足患也則諸侯可蠶食而盡趙氏可得與敵也
願陛下幸審愚臣之計無忽秦遂遣斯使韓也
田榮畔楚項王往擊齊徴兵九江九江王黥布稱病不
往遣將將數千人行漢之敗楚彭城布又稱疾不佐楚
[067-46b]
項王由此怨布數使使者誚讓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項
王方北憂齊趙西患漢所與者獨九江王又多布材欲
親用之以故未擊漢三年漢王擊楚大戰彭城不利出
梁地至虞謂左右曰如彼等者無足與計天下事謁者
隨何進曰不審陛下所謂漢王曰孰能為我使淮南令
之發兵倍楚留項王於齊數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
隨何曰臣請使之迺與二十人俱使淮南至因太宰主
之三日不得見隨何因說太宰曰王之不見何必以楚
[067-47a]
為强以漢為弱此臣之所以為使使何得見言之而是
邪是大王所欲聞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
質淮南市以明王倍漢而與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見
之隨何曰漢王使臣敬進書大王御者竊怪大王與楚
何親也淮南王曰寡人北向而臣事之隨何曰大王與
項王俱列為諸侯北向而臣事之必以楚為强可以託
國也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
之衆身自將之為楚軍前鋒今乃發四千人以助楚夫
[067-47b]
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漢王戰于彭城項王未
出齊也大王宜騷淮南之兵渡淮日夜會戰彭城下大
王撫萬人之衆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託
國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託
臣竊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為弱也
夫楚兵雖强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盟約而殺
義帝也然而楚王恃戰勝自强漢王收諸侯還守成臯
滎陽下蜀漢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乗塞楚人還兵
[067-48a]
間以梁地深入敵國八九百里欲戰則不得攻城則力
不能老弱轉糧千里之外楚兵至滎陽成臯漢堅守而
不動進則不得攻退則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
楚勝漢則諸侯自危懼而相救夫楚之强適足以致天
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今大王不與萬全
之漢而自託於危亡之楚臣竊為大王惑之臣非以淮
南之兵足以亡楚也夫大王發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
數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請與大王提劒而歸漢
[067-48b]
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故
漢王敬使使臣進愚計願大王之留意也淮南王曰請
奉命隂許畔楚與漢未敢泄也楚使者在方急責英布
發兵舍傳舍隨何直入坐楚使者上坐曰九江王已歸
漢楚何以得發兵布愕然楚使者起因說布曰事以搆
可遂殺楚使者無使歸而疾走漢并力布曰如使者教
因起兵而擊之耳於是殺使者因起兵而攻楚楚使項
聲龍且攻淮南項王留而攻下邑數月
[067-49a]
酈生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王曰不知也曰王
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
歸則齊未可得保也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曰先
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
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
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闗而
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封其
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傑賢才皆樂為
[067-49b]
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
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
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
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
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
可坐而䇿也故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
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蚩尤
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
[067-50a]
臯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
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
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厯
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淮隂侯聞酈生伏軾下齊
七十餘城迺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
為酈生賣已迺曰汝能止漢軍我活汝不然我將烹汝
酈生曰舉大事不細謹盛徳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
齊王遂烹酈生
[067-50b]
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徃說齊王信曰天
下共苦秦乆矣相與戮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
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
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闗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
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
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
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
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
[067-51a]
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
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
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叄分天
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且為智者固若
此乎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㦸言
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
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
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
[067-51b]
王武涉已去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竒䇿而
感動之以相人說韓信曰僕嘗受相人之術韓信曰先
生相人何如對曰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
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韓信曰善先生相寡人
何如對曰願少間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過
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韓信曰何謂也
蒯通曰天下初發難也俊雄豪傑建號壹呼天下之士
雲合霧集魚鱗襍遝熛至風起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
[067-52a]
已今楚漢分爭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塗地父子暴骸
骨於中野不可勝數楚人起彭城轉鬬逐北至於滎陽
乗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間迫西山而不
能進者三年於此矣漢王將數十萬之衆距鞏雒阻山
河之險一日數戰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敗滎陽傷城
臯遂走宛葉之間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夫銳氣挫於
險塞而糧食竭於内府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以
臣料之其埶非天下之賢聖固不能息天下之禍當今
[067-52b]
兩主之命縣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為楚則楚勝臣
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
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埶莫
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衆據彊齊從燕趙
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
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割大弱强以立諸侯諸
侯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徳於齊案齊之故有膠泗之地
懐諸侯之徳深拱揖讓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齊
[067-53a]
矣盖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足
下孰慮之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
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乗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
之衣者懐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
利倍義乎蒯主曰足下自以為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
臣竊以為誤矣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
頸交後爭張黶陳澤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項王奉
項嬰頭而竄逃歸於漢王漢王借兵而東下殺成安君
[067-53b]
泜水之南頭足異處卒為天下笑此二人相與天下至
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
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漢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
與也而事多大於張黶陳澤故臣以為足下必漢王之
不危已亦誤矣大夫種范蠡存亾越霸勾踐立功成名
而身死亡野獸已盡而獵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則不如
張耳之與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則不過大夫種范
蠡之於勾踐也此二人者足以觀矣願足下深慮之且
[067-54a]
臣聞勇畧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賞臣請言大
王功畧足下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
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
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畧不世出者也今
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
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埶在人臣之位而有震
主之威名髙天下竊為足下危之韓信謝曰先生且休
矣吾將念之後數日蒯通復說曰夫聽者事之候也計
[067-54b]
者事之機也聽過計失而能乆安者鮮矣聽不失一二
者不可亂以言計不失本末者不可紛以辭夫隨厮養
之役者失萬乗之權守儋石之祿者闕卿相之位故知
者決之斷也疑者事之害也審毫釐之小計遺天下之
大數智誠知之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故曰猛虎之
猶豫不若蜂蠆之致螫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
孟賁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雖有舜禹之智吟而
不言不如瘖聾之指麾也此言貴能行之夫功者難成
[067-55a]
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願足下詳
察之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功多漢終不奪齊遂謝
蒯通蒯通說不聽已佯狂為巫
燕王劉澤者諸劉逺屬也漢髙帝時澤為郎中以將軍
擊陳豨得王黄為營陵侯髙后時齊人田生游乏資以
畫干營陵侯澤澤大說之用金二百斤為田生夀田生
已得金即歸齊二年澤使人謂田生曰弗與矣田生如
長安不見澤而假大宅令其子求事呂后所幸大謁者
[067-55b]
張子卿居數月田生子請張卿臨親脩具張卿許往田
生盛帷帳共具譬如列侯張卿驚酒酣乃屏人說張卿
曰臣觀諸侯王邸第百餘皆髙祖一切功臣今呂氏雅
故本推轂髙帝就天下功至大又親戚太后之重太后
春秋長諸呂弱太后欲立呂産為呂王王代太后又重
發之恐大臣不聽今卿最幸大臣所敬何不風大臣以
聞太后太后必喜諸呂已王萬戸侯亦卿之有太后心
欲之而卿為内臣不急發恐禍及身矣張卿然之乃風
[067-56a]
大臣語太后太后朝因問大臣大臣請立呂産為呂王
太后賜張卿千斤金張卿以其半與田生田生弗受因
說之曰呂産王也諸大臣未大服今營陵侯澤諸劉為
大將軍獨此尚觖望今卿言太后裂十餘縣王之彼得
王喜去諸呂王益固矣張卿入言太后然之乃以營陵
侯劉澤為琅邪王琅邪王乃與田生之國田生勸澤急
行毋留出闗太后果使人追止之已出即還
功曹李熊說公孫述曰方今四海波蕩匹夫横議將軍
[067-56b]
割據千里地什湯武若奮威徳以投天隙霸王之業成
矣宜改名號以鎭百姓述曰吾亦慮之公言起我意於
是自立為蜀王都成都蜀地肥饒兵力精强逺方士庶
多往歸之卬笮君長皆來貢獻李熊復說述曰今山東
饑饉人庶相食兵所屠滅城邑丘墟蜀地沃野千里土
壤膏腴果實所生無穀而飽女工之業覆衣天下名材
竹榦器械之饒不可勝用又有魚鹽銅銀之利浮水轉
漕之便北據漢中杜褒斜之險東守巴郡拒扞闗之口
[067-57a]
地方數千里戰士不下百萬見利則兵出而掠地無利
則堅守而力農東下漢水以窺秦地南順江流以震荆
揚所謂用天因地成功之資今君王之聲聞于天下而
名號未定志士狐疑宜即大位使逺人有所依歸述曰
帝王有命吾何足以當之熊曰天命無常百姓與能能
者當之王何疑焉述夢有人語之曰八厶子孫十二為
期覺謂其妻曰雖貴而祚短若何妻對曰朝聞道夕死
尚可况十二乎會有龍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為
[067-57b]
符瑞因刻其掌文曰公孫帝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為
天子號成家色尚白建元曰龍興元年
馮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祖野王元帝時為大鴻臚
衍㓜有竒才年九嵗能誦詩至二十而博通羣書王莽
時諸公多薦舉之者衍辭不肯仕時天下兵起莽遣更
始將軍㢘丹討伐山東丹辟衍為掾與俱至定陶莽追
詔丹曰倉廪盡矣府庫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戰矣將軍
受國重任不捐身于中野無以報恩塞責丹惶恐夜召
[067-58a]
衍以書示之衍因說丹曰衍聞順而成者道之所大也
逆而功者權之所貴也是故期於有成不問所由論於
大體不守小節昔逢丑父伏軾而使其君取飲稱於諸
侯鄭祭仲立突而出忽終得復位美於春秋盖以死易
生以存易亡君子之道也詭於衆意寧國存身賢智之
慮也故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乆是以自天祐之吉
無不利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軍殘衆無補于主
身死之日負義于時智者不為勇者不行且衍聞之得
[067-58b]
時無怠張良以五世相韓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勇冠乎
賁育名髙乎泰山將軍之先為韓信臣新室之興英俊
不附今海内潰亂人懐漢徳甚于詩人思召公也愛其
甘棠而况子孫乎人所歌舞天必從之方今為將軍計
莫若屯據大郡鎭撫吏士砥礪其節百里之内牛酒日
賜納雄桀之士詢忠智之謀要將來之心待縱横之變
興社稷之利除萬人之害則福祿流于無窮功烈著而
不滅何與軍覆於中原身膏於草野功敗名䘮恥及先
[067-59a]
祖哉聖人轉禍而為福智士因敗而為功願明公深計
而無與俗同丹不能從進及睢陽復說丹曰盖聞明者
見于無形智者慮于未萌况其昭晢者乎凡患生于所
忽禍發于細微敗不可悔時不可失公孫鞅曰有髙人
之行負非於世有獨見之慮見贅于人故信庸庸之論
破金石之䇿襲當世之操失髙明之徳夫決者智之君
也疑者事之役也時不重至公勿再計丹不聽遂進及
無鹽與赤眉戰死衍乃亡命河東
[067-59b]
皇甫嵩既破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亂海内虛困故信
都令漢陽閻忠干說嵩曰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不
旋踵者幾也故聖人順時以動智者因幾以發今將軍
遭難得之運蹈易駭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
以保大名乎嵩曰何謂也忠曰天道無親百姓與能今
將軍受鉞於暮春收功于末冬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摧
强易於折枯消堅易于湯雪旬月之間神兵電埽封尸
刻石南向以報威徳震本朝風聲馳海内雖湯武之舉
[067-60a]
未有髙將軍者也今身建不賞之功體兼髙人之徳而
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嵩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
不安忠曰不然昔韓信不忍一餐之遇而棄三分之業
利劒已揣其喉方發悔毒之嘆者機失而謀乖也今主
上勢弱于劉項將軍權重于淮隂指撝足以振風雲叱
咤可以興雷電赫然奮發因危抵頽崇恩以綏先附振
武以臨後服徵冀方之士動七州之衆羽檄先馳于前
大軍響振于後蹈流漳河飲馬孟津誅閹官之罪除羣
[067-60b]
凶之積雖僮兒可使奮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
命况厲熊羆之卒因迅風之埶哉功業已就天下已順
然後請呼上帝示以天命混齊六合南面稱制移寳器
于將興推亡漢于已墜實神機之至㑹風發之良時也
夫既朽不雕衰世難佐若欲輔難佐之朝雕朽敗之木
是猶逆坂走丸迎風縱棹豈云易哉且今豎宦羣居同
惡如市上命不行權歸近習昏主之下難以乆居不賞
之功讒人側目如不早圖後悔無及嵩懼曰非常之謀
[067-61a]
不施于有常之勢創圖大功豈庸才所致黄巾細孽敵
非秦項新結易散難以濟業且人未忘主天不祐逆若
虚造不兾之功以速朝夕之禍孰與委忠本朝守其臣
節雖云多讒不過放廢猶有令名死且不朽反常之論
所不敢聞忠知計不用因亡去
 
 
 
[067-61b]
 
 
 
 
 
 
 
 經濟類編卷六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