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k0046 經濟類編-明-馮琦 (master)


[01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濟類編卷十四
           明 馮琦馮瑗 撰
 政治類八
  霸略十八則/
齊桓公 公自莒反於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庸
臣也君加恵於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
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管夷吾乎臣
[014-1b]
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寛恵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
柄弗若也忠信可結於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於四
方弗若也執枹鼓立於軍門使百姓加勇焉弗若也桓
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於死鮑叔對曰夫
為其君動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桓公曰若何鮑
子對曰請諸魯桓公曰施伯魯君之謀臣也夫知吾將
用之必不子我矣若之何鮑子對曰使人請諸魯曰寡
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欲以戮於羣臣故請之則子
[014-2a]
我矣桓公使請諸魯如鮑叔之言嚴公以問施伯施伯
對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
所在之國則必得志於天下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
憂矣嚴公曰若何施伯對曰殺而以其屍授之嚴公將
殺管仲齊使者請曰寡君欲親以為戮若不生得以戮
於羣臣猶未得請也請生之於是嚴公使束縛以予齊
使齊使受而以退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親逆之於郊
而與之坐問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築臺以為髙位田狩
[014-2b]
畢弋不聽國政卑聖侮士而唯女是崇九妃六嬪陳妾
數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繡戎士凍餒戎車待游車之裂
戎士待陳妾之餘優笑在前賢材在後是以國家不日
引不月長恐宗廟之不掃除社稷之不血食敢問為此
若何管子對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逺績以
成名合羣□比校民之有道者設象以為民紀式權以
相應比綴以度竱本肇末勸之以賞賜糾之以刑罰班
序顛毛以為民紀統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昔者
[014-3a]
聖王之治天下也㕘其國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
事陵為之終而慎用其六柄焉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
管子對曰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易公
曰處士農工商若何管子對曰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
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令夫士羣
萃而州處閒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
言敬其幼者言悌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
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
[014-3b]
夫是故士之子恒為士令夫工羣萃而州處審其四時
辨其功苦權節其用論比協材以旦莫從事施於四方
以飭其子弟相語以事相示以巧相陳以功少而習焉
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
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工之子恒為工令夫
商羣萃而州處察其四時而監其鄉之資以知其市之
賈負任擔何服牛軺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無
市賤鬻貴旦莫從事於此以飭其子弟相語以利相示
[014-4a]
以賴相陳以知賈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
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
夫是故商之子恒為商令夫農羣萃而州處察其四時
權節其用耒耜枷芟及寒擊菒除田以待時耕及耕深
耕而疾耰之以待時雨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鏄以旦
莫從事於田野脫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襏襫霑體塗
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少而習焉
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
[014-4b]
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農之子恒為農野處
而不暱其秀民之能為士者必足賴也有司見而不以
告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
子對曰制國以為二十一鄉桓公曰善管子於是制國
以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公帥五鄉焉國
子帥五鄉焉髙子帥五鄉焉參國起案以為三官臣立
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鄉澤立三虞山立三衡桓公曰
吾欲從事於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國未安桓公
[014-5a]
曰安國若何管子對曰修舊法擇其善者而業用之遂
滋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則國安矣桓公曰諾遂修舊法
擇其善者而業用之遂滋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國既安
矣桓公曰國安矣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君若正卒伍
修甲兵則大國亦將正卒伍修甲兵則難以速得志矣
君有攻伐之器小國諸侯有守禦之備則難以速得志
矣君若欲速得志於天下諸侯則事可以隱令可以寄
政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作内政而寄軍令焉桓
[014-5b]
公曰善管子於是制國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
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有良人焉以
為軍令五家為軌故五人為伍軌長帥之十軌為里故
五十人為小戎里有司帥之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
連長帥之十連為鄉故二千人為旅鄉良人帥之五鄉
一帥故萬人為一軍五鄉之帥帥之三軍故有中軍之
鼓有國子之鼓有髙子之鼓春以□振旅秋以獮治兵
是故卒伍整於里軍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使遷徙
[014-6a]
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䘮同恤禍災共之人與人相疇家
與家相疇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晝
戰目相視足以相識其歡欣足以相死居同樂行同和
死同哀是故守則同固戰則同疆君有此士也三萬人
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
之能禦也
正月之朝鄉長復事君親問焉曰於子之鄉有居處好
學慈孝於父母聰慧質仁發聞於鄉里者有則以告有
[014-6b]
而不以告謂之蔽明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桓公又
問焉曰於子之鄉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衆者有則
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賢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
桓公又問焉曰於子之鄉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長弟於
鄉里驕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
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是故鄉長退而修徳
進賢桓公親見之遂使役官桓公令官長期而書伐以
告且選選其官之賢者而復用之曰有人居我官有功
[014-7a]
休徳惟慎端慤以待時使民以勸綏謗言是以補官之
不善政桓公召而與之語訾相其質足以比成事誠可
立而授之設之以國家之患而不疚退問其鄉以觀其
所能而無大厲升以為上卿之賛謂之三選國子髙子
退而修鄉鄉退而修連連退而修里里退而修軌軌退
而修伍伍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舉也匹夫
有不善可得而誅也政既成鄉不越長朝不越爵罷士
無伍罷女無家夫是故民皆勉為善與其為善於鄉也
[014-7b]
不如為善於里與其為善於里也不如為善於家是故
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終嵗之計莫敢以終嵗之議
皆有終身之功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對曰相地而衰
征則民不移政不旅舊則民不偷山澤各致其時則民
不茍陸阜陵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惑無奪民時則百姓
寓犧牲不略則牛羊遂
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對曰制鄙三十家為邑邑
有司十邑為卒卒有卒帥十卒為鄉鄉有鄉帥三鄉為
[014-8a]
縣縣有縣帥十縣為屬屬有大夫五屬故立五大夫各
使治一屬焉立五正各使聽一屬焉是故正之政聽屬
牧政聽縣下政聽鄉桓公曰各保治爾所無或淫怠而
不聽治者
正月之朝五屬大夫復事桓公擇是寡功者而讁之曰
制地分民如一何故獨寡功教不善則政不治一再則
宥三則不赦桓公又親問焉曰於子之屬有居處為義
好學慈孝於父母聰慧質仁發聞於鄉里者有則以告
[014-8b]
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明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桓公
又問焉曰於子之屬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衆者有
則以告有而不以吿謂之蔽賢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
竣桓公又問焉曰於子之屬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長弟
於鄉里驕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則以吿有而不以告
謂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五屬大夫於是退
而修屬屬退而修縣縣退而修鄉鄉退而修卒卒退而
修邑邑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舉也匹夫有
[014-9a]
未善可得而誅也政既成以守則固以征則彊
桓公曰吾欲從事於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鄰國
未吾親也君若欲從事於諸侯則親鄰國桓公曰若何
管子對曰審吾疆埸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無受其資
而重為之皮幣以驟聘覜於諸侯以安四鄰則四鄰之
國親我矣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
使周游於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士皮幣玩好使人鬻
之四方以監其上下之所好擇其淫亂者而先征之桓
[014-9b]
公問曰夫軍令則寄諸内政矣齊國寡甲兵為之若何
管子對曰輕過而移諸甲兵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
曰制重罪贖以犀甲一㦸輕罪贖以鞼盾一㦸小罪讁
以金分宥閒罪索訟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
美金以鑄劒㦸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夷斤&KR2049試諸壤
土甲兵大足桓公曰吾欲南伐何主管子對曰以魯為
主反其侵地堂潛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環山於有
牢桓公曰吾欲西伐何主管子對曰以衛為主反其侵
[014-10a]
地臺原姑與漆里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環山於有
牢桓公曰吾欲北伐何主管子對曰以燕為主反其侵
地柴夫吠狗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環山於有牢四
鄰大親既反侵地正封疆地南至於&KR2148隂西至於濟北
至於河東至於紀酅有革車八百乗擇天下之甚淫亂
者而先征之即位數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呉
越一戰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文
山使貢絲於周而反荆州諸侯莫不來服遂北伐山戎
[014-10b]
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不來服與諸侯飾
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同心西征攘
白翟之地至于西河方舟設泭乗桴濟河至于石抗縣
車束馬踰太行與辟耳之谿拘夏西服㳅沙西吳南城
周反胙于絳嶽濱諸侯莫不來服而大朝諸侯於陽榖
兵車之屬六乗車之㑹三諸侯甲不解纍兵不解翳弢
無弓服無矢隠武事行文道帥諸侯而朝天子葵丘之
㑹天子使宰孔致胙于桓公曰余一人之命有事于文
[014-11a]
武使孔致胙且有後命曰以爾自卑勞實謂爾伯舅無
下拜桓公召管子而謀管子對曰為君不君為臣不臣
亂之本也桓公懼出見客曰天威不違顔咫尺小白余
敢承天子之命曰爾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為天子羞
遂下拜升受命賞服大路龍旂九旒渠門赤旂諸侯稱
順焉桓公憂天下諸侯魯有夫人慶父之亂二君殺死
國絶無嗣桓公聞之使髙子存之翟人攻邢桓公築夷
儀以封之男女不淫牛馬選具翟人攻衛衛人出廬于
[014-11b]
曹桓公城楚丘以封之其畜散而無育桓公與之繫馬
三百天下諸侯稱仁焉於是天下皆知桓公之為己動
也是故諸侯歸之譬若市人桓公知諸侯之歸己也故
使輕其幣而重其禮故天下諸侯罷馬以為幣縷纂以
為奉鹿皮四个諸侯之使垂櫜而入稇載而歸故拘之
以利結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國諸侯既許桓公
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桓公知天下諸侯
多與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為動者為之動可為謀者
[014-12a]
為之謀軍譚遂而不有也諸侯稍寛焉通齊國之魚鹽
于東萊使關市譏而不征以為諸侯利諸侯稱廣焉築
渠兹晏負夏領釜丘以禦戎翟之地所以禁暴於諸侯
也築五鹿中牟蓋與牡丘以衛諸夏之地所以示權於
中國也教大成定三革隠五刃朝服以濟河而無怵惕
焉文事勝矣是故大國慙愧小國協附唯能用管夷吾
寗戚隰朋賓胥無鮑叔牙之屬而伯功立
管仲㑹國用三分二在賓客其一在國管仲懼而復之
[014-12b]
公曰吾子猶如是乎四鄰賓客入者說出者譽光名滿
天下入者不說出者不譽汚名滿天下壤可以為粟木
可以為貨粟盡則有生貨散則有聚君人者名之為貴
財安可有管仲曰此君之明也公曰民辦軍事矣則可
乎對曰不可甲兵未足也請薄刑罰以厚甲兵於是死
罪不殺刑罪不罰使以甲兵贖死罪以犀甲一㦸刑罰
以脅盾一㦸過罰以金軍無所計而訟者成以束矢公
曰甲兵既足矣吾欲誅大國之不道者可乎對曰愛四
[014-13a]
封之内而後可以惡竟外之不善者安卿大夫之家而
後可以危救敵之國賜小國地而後可以誅大國之不
道者舉賢良而後可以廢慢法鄙賤之民是故先王必
有置也而後必有廢也必有利也而後必有害也
宋伐杞狄伐邢衛桓公不救裸體紉&KR0909稱疾召管仲曰
寡人有千嵗之食而無百嵗之夀今有疾病姑樂乎仲
曰諾于是令之縣鐘磬之榬陳歌舞竽瑟之樂日殺數
十牛者數旬羣臣進諫曰宋伐杞狄伐邢衛君不可不
[014-13b]
救桓公曰寡人有千嵗之食而無百嵗之夀今又疾病
姑樂乎且彼非伐寡人之國也伐鄰國也子無事焉宋
已取杞狄已拔邢衛矣
桓公起行筍簴之間管子從至大鐘之西桓公南面而
立管仲北鄉對之大鐘鳴桓公視管仲曰樂夫仲父管
子對曰此臣之所謂哀非樂也臣聞之古者之言樂于
鐘磬之間者不如此言脫于口而令行乎天下游鐘磬
之間而無四面兵革之憂今君之事言脫于口令不得
[014-14a]
行于天下在鐘磬之間而有四面兵革之憂此臣之所
謂哀非樂也桓公曰善於是伐鐘磬之縣併歌舞之樂
宫中虛無人桓公曰以伐鐘磬之縣併歌舞之樂矣請
問所始于國將為何行管子對曰宋伐杞狄伐邢衛而
君不救也臣請以慶臣聞之諸侯争于彊者勿與分于
彊今君何不定三君之處哉於是桓公曰諾桓公曰寡
人已定三君之處矣今又將何行管子對曰臣聞諸侯
貪于利勿與分于利君何不發虎豹之皮文錦以使諸
[014-14b]
侯使諸侯以縵帛鹿皮報桓公曰諾此其後楚欲吞宋
鄭而畏齊曰思人衆兵强能害己者必齊也於是乎楚
王號令于國中曰寡人之所明于人君者莫如桓公所
賢于人臣者莫如管仲明其君而賢其臣寡人願事之
誰能為我交齊者寡人不愛封侯之君焉於是楚國之
賢士皆抱其重寳幣帛以事齊桓公之左右無不受重
寳幣帛者於是桓公召管仲曰寡人聞之善人者人亦
善之今楚王之善寡人一甚矣寡人不善將拂于道仲
[014-15a]
父何不遂交楚哉管子對曰不可楚人攻宋鄭燒焫熯
焚鄭地使城壊者不得復築也屋之燒者不得復葺也
令人有䘮雌雄居室如鳥鼠處穴要宋田夾塞兩川使
水不得東流東山之西水深滅垝四百里而後可田也
楚欲吞宋鄭思人衆兵彊而能害己者必齊也是欲以
文克齊而以武取宋鄭也楚取宋鄭而不知禁是失宋
鄭也禁之則是又不信于楚也知失于内兵困于外非
善舉也桓公曰善然則若何管子對曰請興兵而南存
[014-15b]
宋鄭而令曰無攻楚言與楚王遇至于遇上而以鄭城
宋水為請楚若許則是我以文令也楚若不許則遂以
武令焉桓公曰善於是遂興兵而南存宋鄭與楚王遇
于召陵之上而令于遇上曰毋貯粟毋曲隄毋擅廢適
子無置妾以為妻因以鄭城與宋水為請于楚楚人不
許遂退七十里而舍使軍人城鄭南之地立百代城焉
曰自此而北至于河者鄭自城之而楚不敢隳也東發
宋田夾兩川使水復東流而楚不敢塞也遂南伐及踰
[014-16a]
方城濟于汝水望汶山南致楚越之君而西伐秦北伐
狄東存晉公于南北伐孤竹還存燕公兵革之㑹六乗
車之㑹三九合諸侯反位已霸修鐘磬而復樂管子曰
此臣之所謂樂也
夫欲用天下之權者必先布徳諸侯是故先王有所取
有所與有所詘有所信然後能用天下之權夫兵幸于
權權幸于地故諸侯之得地利者權從之失地利者權
去之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數者得人審小計者
[014-16b]
失人得天下之衆者王得其半者霸是故聖王卑禮以
下天下之賢而王之均分以釣天下之衆而臣之故貴
為天子富有天下而伐不謂貪者其大計存也以天下
之財利天下之人以明威之振合天下之權以道徳之
行結諸侯之親以奸佞之罪刑天下之心因天下之威
以廣明王之伐攻逆亂之國賞有功之勞封聖賢之徳
明一人之行而百姓定矣 夫明王之所輕者馬與玉
其所重者政與軍若失主不然輕予人政而重予人馬
[014-17a]
輕予人軍而重予人玉重宫門之營而輕四竟之守所
以削也 夫權者神聖之所資也獨明者天下之利器
也獨斷者微密之營壘也此三者聖人之所則也聖人
畏微而愚人畏明聖人之憎惡也内愚人之憎惡也外
 聖人能輔時不能違時知者善謀不如當時精時者
日少而功多夫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是以聖王務
具其備而慎守其時以備待時以時興事時至而舉兵
絶堅而攻國破大而制地大本而小標埊近而攻逺以
[014-17b]
大牽小以彊使弱以衆致寡徳利百姓威振天下令行
諸侯而不拂近無不服逺無不聽
晉文公 晉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
未知義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懐生
矣將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於是乎伐原以
示之信民易資者不求豐焉明徵其辭公曰可矣乎子
犯曰民未知禮未生其共於是乎大蒐以示之禮作執
秩以正其官民聽不惑而後用之出榖戍釋宋圍一戰
[014-18a]
而霸文之教也
晉侯歸謀所以息民魏絳請施舍輸積聚以貸自公以
下茍有積者盡出之國無滯積亦無困人公無禁利亦
無貪民祈以幣更賓以特牲器用不作車服從給行之
期年國乃有節三駕而楚不能與争
晉蒐于夷舍二軍使狐射姑將中軍趙盾佐之陽處父
至自温改蒐于董易中軍陽子成季之屬也故黨於趙
氏且謂趙盾能曰使能軍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於是
[014-18b]
乎始為國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獄刑董逋逃由質要治
舊洿本秩禮續常職出滯淹既成以授大傅陽子與大
師賈佗使行諸晉國以為常法
晉悼公 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弑厲公葬之于翼東門
之外以車一乗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生
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願不及此雖及
此豈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將安用
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
[014-19a]
對曰羣臣之願也敢不唯命是聽庚午盟而入館于伯
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宫逐不臣者七人周子有兄而無
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
施舍己責逮鰥寡振廢滯匡乏困救災患禁淫慝薄賦
斂宥罪戾節器用時用民欲無犯時使魏相士魴魏頡
趙武為卿荀家荀㑹欒黶韓無忌為公族大夫使訓卿
之子弟共儉孝弟使士渥濁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
右行辛為司空使修士蔿之法弁糾御戎校正屬焉使
[014-19b]
訓諸御知義荀賓為右司士屬焉使訓勇力之士時使
卿無共御立軍尉以攝之祁奚為中軍尉羊舌職佐之
魏絳為司馬張老為候奄鐸遏寇為上軍尉籍偃為之
司馬使訓卒乗親以聽命程鄭為乗馬御六騶屬焉使
訓羣騶知禮凡六官之長皆民譽也舉不失職官不易
方爵不踰徳師不陵正旅不偪師民無謗言所以復霸

楚莊王 吳滅州來令尹子旗請伐吳王弗許曰吾未
[014-20a]
撫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備未定國家而用民力敗不
可悔州來在吳猶在楚也子姑待之 夏楚子使然丹
簡上國之兵於宗丘且撫其民分貧振窮長孤幼養老
疾收介特救災患宥孤寡赦罪戾詰姦慝舉淹滯禮新
叙舊禄勲合親任良物官使屈罷簡東國之兵於召陵
亦如之好於邊疆息民五年而後用師禮也
楚蔿掩為司馬子木使庀賦數甲兵甲午蒍掩書土田
度山林鳩藪澤辨京陵表淳鹵數疆潦䂓偃豬町原防
[014-20b]
牧隰臯井衍沃量入修賦賦車籍馬賦車兵徒兵甲楯
之數既成以授子木禮也
秦穆公 晉文公逆夫人嬴氏至自王城秦伯納衛三
千人實紀綱之僕公屬百官賦職任功棄責薄斂施舍
分寡救乏振滯匡困資無輕關易道通商寛農茂穡勸
分省用足財利器明徳以厚民性舉善援能官方定物
正名育類昭舊族愛親戚明賢良尊貴寵賞功勞事耉
老禮賓旅友故舊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韓實掌
[014-21a]
近官諸姬之良掌其中官異姓之能掌其逺官公食貢
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𨽻食職官宰
食加政平民阜財用不匱
齊景公問於孔子曰秦穆公其國小處僻而霸何也對
曰其國小而志大雖處僻而其政中其舉果其謀和其
令不偷親舉五羖大夫於係縲之中與之語三日而授
之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霸則小矣
越句踐 越王句踐即位三年而欲伐吳范蠡進諌曰
[014-21b]
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王曰為三者奈何
范蠡對曰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王不
問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勞而不矜其功
夫聖人隨時以行是謂守時天時不作弗為人客人事
不起弗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驕不勞而矜
其功天時不作而先為人客人事不起而創為之始此
逆於天而不和於人王若行之將妨於國家靡王躬身
王弗聽范蠡進諫曰夫勇者逆徳也兵者凶器也争者
[014-22a]
事之末也隂謀逆徳好用凶器始於人者人之所卒也
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無是貳言
也吾已斷之矣果興師而伐吳戰於五湖不勝棲於㑹
稽王召范蠡而問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於此為之
奈何范蠡對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
人節事者與地王曰與人奈何范蠡對曰卑辭尊禮玩
好女樂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與之市王曰諾乃令
大夫種行成於吳曰請士女女於士大夫女女於大夫
[014-22b]
隨之以國家之重器吳人不許大夫種來而復徃曰請
委管籥屬國家以身隨之君王制之吳人許諾王曰蠡
為我守於國范蠡對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種
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王曰
諾令大夫種守於國與范蠡入宦於呉三年而吳人遣
之歸反之於國王問於范蠡曰節事奈何范蠡對曰節
事者與地唯地能包萬物以為一其事不失生萬物容
畜禽獸然後受其名而兼其利羙惡皆成以養生時不
[014-23a]
至不可彊生事不究不可彊成自若以處以度天下待
其來者而正之因時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
之害以避天殃田野開闢府倉實民衆殷無曠其衆以
為亂梯時將有反事將有間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
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無間時無反則撫民保教以須
之王曰不榖之國家蠡之國家也蠡其圖之范蠡對曰
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時節三樂不亂民功不逆天時五
穀稑孰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蠡不如種也四
[014-23b]
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因隂陽之恒順天地之常
柔而不屈彊而不剛徳虐之行因以為常死生因天地
之刑天因人聖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聖人因而
成之是故戰勝而不報取地而不反兵勝於外福生於
内用力甚少而名聲章明種亦不如蠡也王曰諾令大
夫種為之 王召范蠡而問焉曰先人就世不榖即位
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則禽荒入則酒荒吾百姓之不
圖唯舟與車上天降禍於越委制於吳吳人之那不榖
[014-24a]
亦又甚焉吾欲與子謀之其可乎范蠡對曰未可也蠡
聞之上帝不考時反是守彊索者不祥得時不成反受
其殃失徳滅名㳅走死亡有奪有予有不予王無蚤圖
夫吳君王之吳也王若蚤圖之其事又將未可知也王
曰諾 王召范蠡而問曰吾與子謀吳子曰未可也今
申胥驟諫其王王怒而殺之其可乎范蠡對曰節逆萌
生天地未形而先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雜受其刑王
姑待之王曰諾 王召范蠡而問焉曰吾與子謀吳子
[014-24b]
曰未可也今其稻蠏不遺種其可乎范蠡對曰天應至
矣人事未盡也王姑待之王怒曰道固然乎妄其欺不
榖邪吾與子言人事子應我以天時今應天至矣子應
我以人事何也范蠡對曰王姑勿怪夫人事必將與天
地相參然後乃可以成功今其禍新民恐其君臣上下
皆知其資財之不足以支長乆也彼將同其力致其死
猶尚殆王其且馳騁弋獵無至禽荒宫中之樂無至酒
荒肆與大夫觴飲無忘國常彼其上將薄其徳民將盡
[014-25a]
其力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
王姑待之至於𤣥月王召范蠡而問焉曰諺有
之曰觥飯不及壺飱今嵗晚矣子將奈何范蠡
對曰㣲君王之言臣固將謁之臣聞從時者猶
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趨之唯恐弗及王曰諾遂
興師伐吴至於五湖呉人聞之出挑戰一日五
反王弗忍欲許之范蠡進諫曰謀之廊廟失之
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許也臣聞之得時無怠時
[014-25b]
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贏縮轉化後將悔
之天節固然唯謀不遷王曰諾弗許范蠡曰臣
聞古之善用兵者贏縮以為常四時以為紀無
過天極究數而止天道皇皇日月以為常明者
以為法微者則是行陽至而隂隂至而陽日困
而還月盈而匡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與
之俱行後則用隂先則用陽近則用柔逺則用
剛後無隂蔽先無陽察用人無蓺徃從其所剛
[014-26a]
彊以禦陽節不盡不死其野彼來從我固守勿
與若將與之必因天地之災又觀其民之饑飽
勞逸以參之盡其陽節盈吾隂節而奪之宜為
人客剛彊而力疾陽節不盡輕而不可取宜為
人主安徐而重固隂節不盡柔而不可迫凡陳
之道設右以為牝益左以為牡蚤晏無失必順
天道周旋無究今其來也剛彊而力疾王姑待
之王曰諾弗與戰居軍三年呉師自潰其賢良
[014-26b]
與其重禄以上姑蘇使王孫雄行成於越曰昔
者上天降禍於呉得罪於㑹稽今君王其圖不
榖不榖請復㑹稽之和王弗忍欲許之范蠡進
諫曰臣聞之聖人之功時為之庸得時弗成天
有還形天節不逺五年復反小凶則近大凶則
逺先人有言曰伐柯者其則不逺今君王不斷
其忘㑹稽之事乎王曰諾不許使者徃而復來
辭俞卑禮俞尊王又欲許之范蠡諫曰孰使我
[014-27a]
早朝而晏罷者非呉乎與我争三江五湖之利
者非呉邪夫十年謀之一旦而棄之其可乎王
姑勿許其事將易冀已王曰吾欲勿許而難對
其使者子其對之范蠡乃左提鼓右援枹以應
使者曰昔者上天降禍於越委制於呉而呉不
受今將反此義以報此禍吾王敢無聽天之命
而聽君王之命乎王孫雄曰子范子先人有言
曰無助天為虐助天為虐者不祥今呉稻蠏不
[014-27b]
遺種子將助天為虐不忌其不祥乎范蠡曰王
孫子昔吾先君固周室之不成子也故濱於東
海之陂黿鼉魚鼈之與處而鼃黽之與同陼余
雖靦然而人面哉吾猶禽獸也又安知是諓諓
者乎王孫雄曰子范子將助天為虐助天為虐
不祥雄請反辭於王范蠡曰君王已委制於執
事之人矣子徃矣無使執事之人得罪於子使
者辭反范蠡不報於王擊鼓興師以隨使者至
[014-28a]
於姑蘇之宫不傷越民遂滅呉反至五湖范蠡辭於
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於越國矣王曰不榖疑
子之所謂者何也范蠡對曰臣聞之為人臣者君
憂臣勞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㑹稽臣所以不
死為此事也今事已濟矣蠡請從㑹稽之罰王曰
所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沒於越
國子聴吾言與子分國不聽吾言身死妻子為戮范
蠡對曰臣聞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遂乗輕舟以浮於五
[014-28b]
湖莫知其終極王命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
禮之浹日而令大夫朝之環㑹稽三百里者以為
范蠡地曰後世子孫有敢侵蠡之地者使無終沒
於越國皇天后土四鄉地主正之
袁紹昔與曹操共起兵紹問操曰若事不輯則方面
何所可據操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
燕代兼戎狄之衆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濟乎操曰
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
[014-29a]
  法術十四則/
韓非三難篇 管子曰言於室滿於室言於堂滿於堂
是謂天下王或曰管仲之所謂言室滿室言堂滿堂者
非特謂遊戲飲食之言也必謂大物也人主之大物非
法則術也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示之於百
姓者也術者藏之於胸中以偶衆端而潛御羣臣者也
故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是以明主言法則境内卑賤
莫不聞知也不獨滿於堂用術則親愛近習莫之得聞
[014-29b]
也不得滿室而管子猶曰言於室滿室言於堂滿堂非
法術之言也
有度篇 國無常强無常弱奉法者强則國强奉法者
弱則國弱荆莊王并國二十六開地三千里莊王之氓
社稷也而荆以亡齊桓公并國三十啓地三千里桓公
之氓社稷也而齊以亡燕襄王以河為境以薊為國襲
涿方城殘齊平中山有燕者重無燕者輕襄王之氓社
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趙救燕取地河東攻盡陶
[014-30a]
魏之地加兵於齊私平陸之都攻韓拔管勝於淇下睢
陽之事荆軍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軍破兵四布於天
下威行於冠帶之國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莊齊
桓則荆齊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則燕魏可以强今皆
亡國者其羣臣官吏皆務所以亂而不務所以治也其
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
亂弱甚矣故當今之時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國
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則兵强而敵弱故審得失有法
[014-30b]
度之制者加于羣臣之上則主不可欺以詐偽審得失
有權衡之稱者以聽逺事則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輕重
今若以譽進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若以黨舉官則民
務交而不求用於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國亂以譽為賞
以毁為罰也則好賞惡罰之人釋公行行私術比周以
相為也忘主外交以進其與則其下所以為上者薄矣
交衆與多外内朋黨雖有大過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
於非罪姦邪之臣安利於無功忠臣危死而不以其罪
[014-31a]
則良臣伏矣姦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則姦臣進矣此亡
之本也若是則羣臣廢法而行私重輕公法矣數至能
人之門不壹至主之廷百慮私家之便不壹圖主之國
屬數雖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雖具非所以任國也然
則主有人主之名而實託於羣臣之家也故臣曰亡國
之廷無人焉廷無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務相益不務
厚國大臣務相尊而不務尊君小臣奉禄養交不以官
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斷於法而信下為之
[014-31b]
也故明主使法擇人不自舉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
者不可蔽敗者不可飾譽者不能進非者弗能退則君
臣之間明辯而易治故主讐法則可也賢者之為人臣
北面委質無有二心朝廷不敢辭賤則軍旅不敢辭難
順上之為從主之法虛心以待令而無是非也故有口
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視而上盡制之為人臣者譬之
若手上以修頭下以修足清煖寒熱不得不救入鏌鋣
傅體不敢不搏無私賢哲之臣無私智能之士故民不
[014-32a]
越鄉而交無百里之慼貴賤不相踰愚智持衡而立治
之至也今夫輕爵禄易去亡以擇其主臣不謂亷詐說
逆法倍主强諫臣不謂忠行恵施利收下為名臣不謂
仁離俗隠居而以非上臣不謂義外使諸侯内耗其國
伺其危嶮之陂以恐其主曰交非我不親怨非我不解
而主乃信之以國聽之卑主之名以顯其身毁國之厚
以利其家臣不謂智此數物者險世之說也而先王之
法所簡也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從王之
[014-32b]
指毋或作惡從王之路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廢私術
專意一行且以待任夫為之人主而身察百官則日不
足力不給且上用目則下飾觀上用耳則下飾聲上用
慮則下繁辭先王以三者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數
審賞罰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獨制四海之内
聰智不得用其詐險躁不得關其佞姦邪無所依逺在
千里外不敢易其辭勢在郎中不敢蔽善飾非朝廷羣
下直湊單微不敢相踰越故治不足而日有餘上之任
[014-33a]
勢使然也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積漸以往使
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
夕故明主使其羣臣不遊意於法之外不為恵於法之
内動無非法法所以凌過滅私也嚴刑所以遂令懲下
也威不貸錯制不共門威制共則衆邪彰矣法不信則
君行危矣刑不斷則邪不勝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繩然
必先以規矩為度上智捷舉中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
故繩直而枉木斵準夷而髙科削權衡縣而重益輕斗
[014-33b]
石設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法不阿貴繩
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争刑過不避
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故矯上之失詰下之邪治亂決繆
絀羨齊非一民之軌莫如法屬官威民退淫殆止詐偽
莫如刑刑重則不敢以貴易賤法審則上尊而不侵上
尊而不侵則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貴而傳之人主釋法
用私則上下不别矣
定法篇 問者曰申不害公孫鞅此二家之言孰急於
[014-34a]
國應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則死大寒之隆不
衣亦死謂之衣食孰急於人則是不可一無也皆養生
之具也今申不害言術而公孫鞅為法術者因任而授
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羣臣之能者也此人主
之所執也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刑賞必於民心賞存乎
慎法而罰加乎姦令者也此人臣之所師也君無術則
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
問者曰徒術而無法徒法而無術其不可何哉對曰申
[014-34b]
不害韓昭侯之佐韓者晉之别國也晉之故法未息而
韓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後君之令又下申不
害不擅其法不一其憲令則姦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則
道之利在新法後令則道之新故相反前後相悖則申
不害雖十使昭侯用術而姦臣猶有所譎其辭矣故託
萬乗之勁韓七十年而不至於霸王者雖用術於上法
不勤飾於官之患也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
其實連什伍而同其罪賞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
[014-35a]
用力勞而不休逐敵危而不却故其國富而兵强然而
無術以知姦則以其富强也資人臣而已矣及孝公商
君死恵王即位秦法未敗也而張儀以秦殉韓魏恵王
死武王即位甘茂以秦殉周武王死昭襄王即位穰侯
越韓魏而東攻齊五年而秦不益尺土之地乃城其陶
邑之封應侯攻韓八年城其汝南之封自是以來諸用
秦者皆應穰之類也故戰勝則大臣尊益地則私封立
主無術以知姦也商君雖十飾其法人臣反用其資故
[014-35b]
乗强秦之資數十年而不至於帝王者法不勤飾於官
主無術於上之患也問者曰主用申子之術而官行商
君之法可乎對曰申子未盡於法也申子言治不踰官
雖知弗言治不踰官謂之守職可也知而弗言是謂過
矣人主以一國目視故視莫明焉以一國耳聽故聽莫
聰焉今知而弗言則人主尚安假借矣商君之法曰斬
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
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欲與斬首之功
[014-36a]
相稱也今有法曰斬首者令為醫匠則屋不成而病不
已夫匠者手巧也而醫者劑藥也而以斬首之功為之
則不當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斬首者勇力也勇力
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斬首之功為醫匠也故曰
二子之於法術皆未盡善也
大體篇 古之全大體者望天地觀江海因山谷日月
所照四時所行雲布風動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
治亂於法術託是非於賞罰屬輕重於權衡不逆天理
[014-36b]
不傷性情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不引繩
之外不推繩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内守成理因
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已
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純樸不散心無結
怨口無煩言故車馬不疲弊於逺路旌旗不亂於大澤
萬民不失命於冦戎雄駿不創夀於旗幢豪傑不著名
於圖書不録功於盤盂記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長於
簡福莫乆於安使匠石以千嵗之夀操鈞視規矩繩墨
[014-37a]
而正太山使賁育帶干將而齊萬民雖盡力於巧極盛
於夀太山不正民不能齊故曰古之牧天下者不使匠
石極巧以敗太山之體不使賁育盡威以傷萬民之性
因道全法君子樂而大姦止澹然閒静因天命持大體
故使人無離法之罪魚無失水之禍如此故天下無不

飾邪篇 鑿龜數筴兆曰大吉而以攻燕者趙也鑿龜
數筴兆曰大吉而以攻趙者燕也劇辛之事燕無功而
[014-37b]
社稷危鄒衍之事燕無功而國道絶趙代先得意於燕
後得意於齊國亂飾髙自以為與秦提衡非趙龜神而
燕龜欺也趙又甞鑿龜數筴而北伐燕將刼燕以逆秦
兆曰大吉始攻大梁而秦出上黨矣兵至釐而六城拔
矣至陽城秦拔鄴矣龎援揄兵而南則鄣盡矣臣故曰
趙龜雖無逺見於燕且宜近見於秦秦以其大吉辟地
有實救燕有名趙以其大吉地削兵辱主不得意而死
又非秦龜神而趙龜欺也初時者魏數年東鄉攻盡陶
[014-38a]
衛數年西鄉以失其國此非豐隆五行太一王相攝提
六神五括天河殷搶嵗星非數年在西也又非天缺弧
逆刑星熒惑奎台非數年在東也故曰龜筴鬼神不足
舉勝左右背鄉不足以専戰然而恃之愚莫大焉古者
先王盡力於親民加事於明法彼法明則忠臣勸罰必
則邪臣止忠勸邪止而地廣主尊者秦是也羣臣朋黨
比周以隱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東是也亂弱
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踐恃大朋
[014-38b]
之龜與吳戰而不勝身臣入宦於吳反國棄龜明法親
民以報吳則夫差為擒故恃鬼神者慢於法恃諸侯者
危其國曹恃齊而不聽宋齊攻荆而宋滅曹荆恃吳而
不聽齊越伐吳而齊滅荆許恃荆而不聽魏荆攻宋而
魏滅許鄭恃魏而不聽韓魏攻荆而韓滅鄭今者韓國
小而恃大國主慢而聽秦魏恃齊荆為用而小國愈亡
故恃人不足以廣壤而韓不見也荆為攻魏而加兵許
鄢齊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鄭而韓弗知也此皆不
[014-39a]
明其法禁以治其國恃外以滅其社稷者也臣故曰明
於治之數則國雖小富賞罰敬信民雖寡强賞罰無度
國雖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無地無民堯舜
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過予人臣又以徒
取舍法律而言先王以明古之功者上任之以國臣故
曰是願古之功以古之賞賞今之人也主以是過予而
臣以此徒取矣主過予則人偷幸臣徒取則功不尊無
功者受賞則財匱而民望財匱而民望則民不盡力矣
[014-39b]
故用賞過者失民用刑過者民不畏有賞不足以勸有
刑不足以禁則國雖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謀事小
忠不可使主法荆恭王與晉厲公戰於鄢陵荆師敗恭
王傷酣戰而司馬子反渴而求飲其友豎榖陽奉巵酒
而進之子反曰去之此酒也豎榖陽曰非也子反受而
飲之子反為人嗜酒甘之不能絶之於口醉而卧恭王
欲復戰而謀事使人召子反子反辭以心疾恭王駕而
往視之入幄中聞酒臭而還曰今日之戰寡人目親傷
[014-40a]
所恃者司馬司馬又如此是亡荆國之社稷而不恤吾
衆也寡人無與復戰矣罷師而去之斬子反以為大戮
故曰豎榖陽之進酒也非以端惡子反也實心以忠愛
之而適足以殺之而已矣此行小忠而賊大忠者也故
曰小忠大忠之賊也若使小忠主法則必將赦罪赦罪
以相愛是與下安矣然而妨害於治民者也當魏之方
明立辟從憲令行之時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誅强匡
天下威行四鄰及法慢妄予而國日削矣當趙之方明
[014-40b]
國律從大軍之時人衆兵强辟地齊燕及國律慢用者
弱而國日削矣當燕之方明奉法審官斷之時東縣齊
國南盡中山之地及奉法已亡官斷不用左右交争論
從其下則兵弱而地削國制於鄰敵矣故曰明法者强
慢法者弱强弱如是其明矣而世主弗為國亡宜矣語
曰家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夫舍常法
而從私意則臣下飾於智能臣下飾於智能則法禁不
立矣是妄意之道行治國之道廢也治國之道去害法
[014-41a]
者則不惑於智能不矯於名譽矣昔者舜使吏决鴻水
先令有功而舜殺之禹朝諸侯㑹稽之上防風之君後
至而禹斬之以此觀之先令者殺後令者斬則古者必
貴如令矣故鏡執清而無事美惡從而比焉衡執正而
無事輕重從而載焉夫揺鏡則不得為明揺衡則不得
為正法之謂也故先王以道為常以法為本本治者名
尊本亂者名絶凡智能明通有以則行無以則止故智
能單道不可傳於人而道法萬全智能多失夫懸衡而
[014-41b]
知平設規而知圎萬全之道也明主使民飾於道之故
故佚而有功釋規而任巧釋法而任智惑亂之道也亂
主使民飾於智不知道之故故勞而無功釋法禁而聽
請謁羣臣賣官於上取賞於下是以利在私家而威在
羣臣故民無盡力事主之心而務為交於上民好上交
則貨財上流而巧說者用若是則有功者愈少姦臣愈
進而材臣退則主惑而不知所行民聚而不知所道此
廢法禁後功勞舉名譽聽請謁之失也凡敗法之人必
[014-42a]
設詐託物以求親又好言天下之所希有此暴君亂主
之所以惑也人臣賢佐之所以侵也故人臣稱伊尹管
仲之功則背法飾智有資稱比干子胥之忠而見殺則
疾强諫有辭夫上稱賢明下稱暴亂不可以取類若是
者禁君之立法以為是也今人臣多立其私智以法為
非者以邪為智過法立智如是者禁主之道也明主之
道必明於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
人主之公義也必行其私信於朋友不可為賞勸不可
[014-42b]
為罰沮人臣之私義也私義行則亂公義行則治故公
私有分人臣有私心有公義修已潔白而行公行正居
官無私人臣之公義也汙行從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
心也明主在上則人臣去私心行公義亂主在上則人
臣去公義行私心故君臣異心君以計畜臣臣以計事
君君臣之交計也害身而利國臣弗為也富國而利臣
君不行也臣之情害身無利君之情害國無親君臣也
者以計合者也至夫臨難必死盡智竭力為法為之也
[014-43a]
故先王明賞以勸之嚴刑以威之賞刑明則民盡死民
盡死則兵强主尊刑賞不察則民無功而求得有罪而
幸免則兵弱主卑故先王賢佐盡力竭智故曰公私不
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審先王知之矣
用人篇 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循
天則用力寡而功立順人則刑罰省而令刑明賞罰則
伯夷盜跖不亂如此則白黒分矣治國之臣効功於國
以履位見能於官以受職盡力於權衡以任事人臣皆
[014-43b]
宜其能勝其官輕其任而莫懐餘力於心莫負兼官之
責於君故内無伏怨之亂外無矯服之患明君使事不
相干故莫訟使士不兼官故技長使人不同功故莫争
争訟止技長立則强弱不觳力氷炭不合形 釋法術
而心治堯不能正一國去規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
一輪廢尺寸而差長短王爾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術
拙匠守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君人者能去賢巧之所
不能守中拙之所萬不失則人力盡而功名立 明主
[014-44a]
立可為之賞設可避之罰故賢者勸賞而不見子胥之
禍不肖者少罪而不見傴剖背肓者處平而不遇深谿
愚者守静而不陷險危如此則上下之恩結矣古之人
曰其心難知喜怒難中也故以表示目以鼓語耳以法
教心君人者釋三易之數而行一難知之心如此則怒
積於上而怨積於下以積怒而御積怨則兩危矣明主
之表易見故約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為故令行
三者立而上無私心則下得循法而治望表而動隨繩
[014-44b]
而斵因攅而縫如此則上無私威之毒而下無愚拙之
誅故上居明而少怒下盡忠而少罪 釋儀的而妄發
雖中而不巧釋法制而妄怒雖殺戮而姦人不恐罪生
甲禍歸乙伏怨乃結故至治之國有賞罰而無喜怒故
聖人極有刑法而死無螫毒故姦人服發矢中的賞罰
當符故堯復生羿復立如此則上無殷夏之患下無比
干之禍君髙枕而臣樂業道蔽天地徳極萬世矣
五蠧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衆人民不勝禽獸
[014-45a]
蟲蛇有聖人作搆木為巢以避羣害而民恱之使王天
下號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
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鑚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
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决
瀆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今有搆木鑚燧於
夏后氏之世者必為鯀禹笑矣有决瀆於殷周之世者
必為湯武笑矣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
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行
[014-45b]
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
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
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
之類也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
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
不争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
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
民衆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争雖倍賞累罰
[014-46a]
而不免於亂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斵糲粢
之食藜藿之羮冬日麑裘夏日葛衣雖監門之服養不
虧於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股無胈
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
讓天子者是去監門之讓而離臣虜之勞也故傳天下
而不足多也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絜駕故人
重之是以人之於讓也輕辭古之天子難去今之縣令
者薄厚之實異也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
[014-46b]
澤居苦水者買庸而决竇故飢嵗之春幼弟不饟穰嵗
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實異也是
以古人易財非仁也財多也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
輕辭天子非髙也勢薄也重争土槖非下也權重也故
聖人議多少論薄厚為之政故罰薄不為慈誅嚴不為
戾稱俗而行也故事因於世而備適於事古者文王處
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懐西戎遂王天下徐偃
王處漢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
[014-47a]
國荆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文王行仁
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不
用於今也故曰世異則事異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
伐之舜曰不可上徳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
執干戚舞有苖乃服共工之戰鐵銛距者及乎敵鎧甲
不堅者傷乎體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事異
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徳中世逐於智謀當今争於氣力
齊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
[014-47b]
欲者地也非斯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
界故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以是言之夫
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貢之智循
徐魯之力使敵萬乗則齊荆之欲不得行於二國矣
夫古今異俗新故異備如欲以寛綏之政治急世之民
猶無轡䇿而御駻馬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稱先王
兼愛天下則民視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冦行刑
君為之不舉樂聞死刑之報君為流涕此所舉先王也
[014-48a]
夫以君臣為如子父則必治推是言之是無亂父子也
人之情性莫先於父母父母皆見愛而未必治也君雖
厚愛奚遽不亂今先王之愛民不過父母之愛子子未
必不亂也則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為之流
涕此以効仁非以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
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勝其法不聽其泣則仁之不可
以為治亦明矣且民者固服於勢寡能懐於義仲尼天
下聖人也修行明道以遊海内海内說其仁美其義而
[014-48b]
為服役者七十人蓋貴仁者寡能義者難也故以天下
之大而為服役者七十人而為仁義者一人魯哀公下
主也南面君國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於勢勢
誠易以服人故仲尼反為臣而哀公顧為君仲尼非懐
其義服其勢也故以義則仲尼不服於哀公乗勢則哀
公臣仲尼今學者之說人主也不乗必勝之勢而務行
仁義則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
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數也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
[014-49a]
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以父母
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
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姦人然後恐懼
變其節易其行矣故父母之愛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
之嚴刑者民固驕於愛聽於威矣故十仞之城樓季弗
能踰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
法而嚴其刑也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鎰盜跖不
掇不必害則不釋尋常必害則手不掇百鎰故明主必
[014-49b]
其誅也是以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
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賞不遷行
誅無赦譽輔其賞毁隨其罰則賢不肖俱盡其力矣今
則不然以其有功也爵之而卑其士官也以其耕作也
賞之而少其家業也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髙其輕世也
以其犯禁也罪之而多其有勇也毁譽賞罰之所加者
相與悖繆也故法禁壊而民愈亂今兄弟被侵必攻者
亷也知友辱隨仇者貞也亷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
[014-50a]
矣人主尊貞亷之行而忘犯禁之罪故民程於勇而吏
不能勝也不事力而衣食則謂之能不戰攻而尊則謂
之賢賢能之行成而兵弱而地荒矣人主說賢能之行
而忘兵弱地荒之禍則私行立而公利滅矣儒以文亂
法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禮之此所以亂也夫離法者
罪而諸先王以文學取犯禁者誅而羣俠以私劒養故
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誅上之所養也法趣上下
四相反也而無所定雖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義
[014-50b]
者非所譽譽之則害功工文學者非所用用之則亂法
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令尹曰殺之以為直
於君而曲於父報而罪之以是觀之夫君之直臣父之
暴子也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仲尼問其故對曰吾有
老父身死莫之養也仲尼以為孝舉而上之以是觀之
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誅而楚姦不上聞仲
尼賞而魯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異也而人主兼
舉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幾矣古之蒼頡之
[014-51a]
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
蒼頡固以知之矣今以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則為
匹夫計者莫如修行義而習文學行義修則見信見信
則受事文學習則為明師為明師則顯榮此匹夫之美
也然則無功而受事無爵而顯榮有政如此則國必亂
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可兩立也斬敵者受賞而
髙慈恵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兼愛之說堅甲厲兵
以備難而美薦紳之飾富國以農距敵恃卒而貴文學
[014-51b]
之士廢敬上畏法之民而養遊俠私劒之屬舉行如此
治强不可得也國平養儒俠難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
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簡其業而遊學者日衆是世
之所以亂也且世之所謂賢者貞信之行也所謂智者
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難知也今為衆人法
而以上智之所難知則民無從識之矣故糟糠不飽者
不務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夫治世之事急者不
得則緩者非所務也今所治之政民間之事夫婦所明
[014-52a]
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論則其於治反矣故微妙之言
非民務也若夫賢良貞信之行者必待貴不欺之士貴
不欺之士者亦無不欺之術也布衣相與交無富厚以
相利無威勢以相懼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主處制人
之勢有一國之厚重賞嚴誅得操其柄以修明術之所
燭雖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於不欺之士今
貞信之士不盈於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數必任貞信之
士則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則治者寡而亂者衆矣故明
[014-52b]
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術而不慕信故法不敗而羣
臣無姦詐矣今人主之於言也說其辯而不求其當焉
其用於行也美其聲而不責其功是以天下之衆其談
言者務為辯而不周於用故舉先王言仁義者盈廷而
政不免於亂行身者競於為髙而不合於功故智仁退
處巖穴歸禄不受而兵不免於弱兵不免於弱政不免
於亂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譽上之所禮亂國之術也今
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國愈貧言
[014-53a]
耕者衆執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
之而兵愈弱言戰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
聽其言賞其功必禁無用故民盡死力以從其上夫耕
之用力也勞而民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戰之事也危
而民為之者曰可得以貴也今修文學習言談則無耕
之勞而有富之實無戰之危而有貴之尊則人孰不為
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衆則法敗用力
者寡則國貧此世之所以亂也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
[014-53b]
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無私劒之捍以斬
首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談者必軌於法動作者歸之
於功為勇者盡之於軍是故無事則國富有事則兵强
此之謂王資既畜王資而承敵國之舋超五帝侔三王
者必此法也今則不然士民縱恣於内言談者為勢於
外外内稱惡以待强敵不亦殆乎故羣臣之言外事者
非有分於從衡之黨則有仇讐之患而借力於國也從
者合衆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衆弱也皆
[014-54a]
非所以持國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則遇敵
受禍矣事大未必有實則舉圖而委効璽而請兵矣獻
圖則地削効璽則名卑地削則國削名卑則政亂矣事
大為衡未見其利也而亡地亂政矣人臣之言從者皆
曰不救小而伐大則失天下失天下則國危國危而主
卑救小未必有實則起兵而敵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
交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則為强國制矣出兵則軍敗退
守則城拔救小為從未見其利而亡地敗軍矣是故事
[014-54b]
强則以外權市官於内救小則以内重求利於外國利
未立封土厚禄至矣主上雖卑人臣尊矣國地雖削私
家富矣事成則以權長重事敗則以富退處人主聽說
於其臣事未成則爵禄已尊矣事敗而弗誅則遊說之
士孰不為用矰繳之說而徼倖其後故破國亡主以聽
言談者之浮說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明於公私之利
不察當否之言而誅罰不必其後也皆曰外事大可以
王小可以安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則不可攻也强
[014-55a]
則能攻人者也治則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責於外内政
之修也今不行法術於内而事智於外則不至於治强
矣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
故治强易為謀弱亂難為計故用於秦者十變而謀希
失用於燕者一變而計希得非用於秦者必智用於燕
者必愚也蓋治亂之資異也故周去秦為從期年而舉
衛離魏為衡半嵗而亡是周滅於從衛亡於衡也使周
衛緩其從衡之計而急其境内之治明其法禁必其賞
[014-55b]
罰盡其地力以多其積致其民死以堅其城守天下得
其地則其利少攻其國則其傷大萬乗之國莫敢自頓
於堅城之下而使强敵裁其弊也此必不亡之術也舍
必不亡之術而道必滅之事治國者之過也智困於内
而政亂於外則亡不可振也民之故計皆就安利如辟
危窮今為之攻戰進則死於敵退則死於誅則危矣棄
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其窮矣窮危
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故事私門而完解舍解舍完則
[014-56a]
逺戰逺戰則安行貨賂而襲當塗者則求得求得則私
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衆矣
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
趣本務而外末作今世近習之請行則官爵可買官爵
可買則商工不卑也矣姦貨財賈得用於市則商人不
少矣聚斂倍農而不貴耕戰之士則耿介之士寡而髙
價之民多矣是故亂國之俗其學者則稱先王之道以
籍仁義盛容服而飾辯說以疑當世之法而貳人主之
[014-56b]
心其言古者為設詐稱借於外力以成其私而遺社稷
之利其帶劒者聚徒屬立節操以顯其名而犯五官之
禁其近御者積於私門盡貨賂而用重人之謁退汗馬
之勞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財蓄積待
時而侔農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蠧也人主不除此五蠧
之民不養耿介之士則海内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
亦勿怪矣
安危篇 使天下皆極智能於儀表盡力於權衡以動
[014-57a]
則勝以静則安治世使人樂生於為是愛身於為非小
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長立國家乆安奔車之上無仲
尼覆舟之下無伯夷故號令者國之舟車也安則智亷
生危則争鄙起故安國之法若飢而食寒而衣不令而
自然也先王寄治理於竹帛其道順故後世服今使人
飢寒去衣食雖賁育不能行廢自然雖順道而不立强
勇之所不能行則上不能安上以無厭責已盡則下對
無有無有則輕法法所以為國也而輕之則功不立名
[014-57b]
不成聞古扁鵲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聖人之救危國
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體而長利在身拂耳故小
逆在心而乆福在國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
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鵲盡巧拂耳則子胥不失夀安之
術也病而不忍痛則失扁鵲之巧危而不拂耳則失聖
人之意如此長利不逺垂功名不乆立 人主不自刻
以堯而責人臣以子胥是幸殷人之盡如比干盡如比
干則上不失下不亡不權其力而有田成而幸其臣盡
[014-58a]
如比干故國不得一安廢堯舜而立桀紂則人不得樂
所長而憂所短失所長則國家無功守所短則民不樂
生以無功御不樂生不可行於齊民如此則上無以使
下下無以事上也
六反篇 今學者之說人主也皆去求利之心出相愛
之道是求人主之過於父母之親也此不熟於論思詐
而誣也故明主不受也聖人之治也審於法禁法禁明
著則官法必於賞罰賞罰不阿則民用官官治則國富
[014-58b]
國富則兵强而霸王之業成矣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
人主挾大利以聽治故其任官者當能其賞罰無私使
士民明焉盡力致死則功伐可立而爵禄可致爵禄至
而富貴之業成矣富貴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挾大利
以從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盡而不望此所謂君不仁
臣不忠則不可以霸王也
夫姦必知則備必誅則止不知則肆不誅則行夫陳輕
貨於幽隱雖曽史可疑也懸百金於市雖大盜不取也
[014-59a]
不知則曽史可疑於幽隠必知則大盜不敢攫懸金於
市故明主之治國也衆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
不以亷恥母之愛子也倍父父令之行於子也十母吏
之於民無愛令之行於民也萬父母父母積愛而令窮
吏用威嚴而民聽嚴愛之筴亦可决矣且父母之所以
求於子也動作則欲其安利也行身則欲其逺罪也君
上之於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親以厚愛
闗子於安利而不聽君以無愛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
[014-59b]
明主知之故不養恩愛之心而増威嚴之勢故母厚愛
處子多敗推愛也父薄愛教笞子多善用嚴也 今家
人之治産也相忍以飢寒相强以苦勞雖犯軍旅之難
飢饉之患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鄰以衣食相恵以
佚樂天飢嵗荒嫁妻賣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為道前
苦而長利仁之為道偷樂而後窮聖人權其輕重出其
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棄仁人之相憐也學者之言皆
曰輕法此亂亡之術也凡賞罰之必者勸禁也賞厚則
[014-60a]
所欲之得也疾罰重則所惡之禁也急夫欲利者必惡
害害者利之反也反於所欲焉得無惡欲治者必惡亂
亂者治之反也是故欲治甚者其賞必厚矣其惡亂甚
者其罰必重矣今取於輕刑者其惡亂不甚也其欲治
又不甚也其欲治又不甚也者此非特無術也又乃無
行是故决賢不肖愚知之分在賞罰之輕重且夫重刑
者非為罪人也明主之法揆也治賊非治所揆也治所
揆也者是治死人也刑盜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
[014-60b]
治胥靡也故曰重一姦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為
治也重罰者盜賊也而悼懼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於
重刑若夫厚賞者非獨賞功也又勸一國受賞者甘利
未賞者慕業是報一人之功而勸境内之衆也欲治者
何疑於厚賞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傷民輕刑可以止
姦何必於重哉此不察於治者也夫以重止者未必以
輕止也以輕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設重刑者而姦
盡止姦盡止則此奚傷於民也所謂重刑者姦之所利
[014-61a]
者細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䝉大罪故姦
必止者也所謂輕刑者姦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
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姦不止也故先聖有諺曰
不躓於山而躓於垤山者大故人順之垤微小故人易
之也今輕刑罰民必易之犯而不誅是驅國而棄之也
犯而誅之是為民設陷也是故輕罪者民之垤也以輕
罪之為民道也非亂國也則設民陷也此則可為傷民
矣今學者皆道書筴之訟語不察當世之實事曰上不
[014-61b]
愛民賦斂常重則用不足而下恐上故天下大亂以為
足其財用而加愛焉雖輕刑罰可以治也此言不然矣
凡人之取重罰固已足之之後也雖財用足而厚愛之
然而輕刑猶之亂也夫當家之愛子貨財足用貨財足
用則輕用輕用則侈泰親愛之則不忍不忍則驕恣侈
泰則家貧驕恣則行暴此雖財用足而愛厚輕利之患
也凡人之生也財用足則隳於用力上治懦則肆於為
非財用足而力作者神農也上治懦而行修者曽史也
[014-62a]
夫民之不及神農曽史亦已明矣 法所以制事事所
以名功也法立而有難權其難而事成則立之事成而
有害權其害而功多則為之無難之法無害之功天下
無有也是以拔千丈之都敗十萬之衆死傷者軍之乗
甲兵折挫士卒死傷而賀戰勝得地者出其小害計其
大利也夫沐者有棄髮除者傷血肉為人見其難因釋
其業是無術之事也先聖有言曰規有摩而水有波我
欲更之無奈之何此通權之言也是以說有必立而曠
[014-62b]
於實者言有辭拙而急於用者故聖人不求無害之言
而務無益之事人之不事衡石者非貞亷而逺利也石
不能為人多少衡不能為人輕重求索不能得故人不
事也明主之國官不敢枉法吏不敢為私利貨賂不行
者境内之事盡如衡石也此其臣有姦者必知知者必
誅是以有道之主不求清潔之吏而務必知之術也
書約而弟子辯法省而民說簡是以聖人之書必著論
明主之法必詳事盡思慮揣得失智者之所難也無思
[014-63a]
無慮挈前言而責後功愚者之所易也明主操愚者之
所易以責智者之所難故智慮不用而國治也 任人
以事存亡治亂之機也無術以任人無所任而不敗人
君之所任非辯智則修潔也任人者使有勢也智士者
未必信也為多其智因惑其信也以智士之計處乗勢
之資而為其私急則君必欺焉為智者之不可信也故
任修士者使斷事也修士者未必智為潔其身因惑其
智以愚人之所惽處治事之官而為其所然則事必亂
[014-63b]
矣故無術以用人任智則君欺任修則事亂此無術之
患也明君之道賤徳義貴法術倒言而詭使參聽無門
户故智者不得詐欺計功而行賞程能而授事察端而
觀失有過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得任事智者不敢
欺愚者不敢斷則事無失矣
守道篇 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輕以其所難
止其所易故君子與小人俱正盜跖與曽史俱亷何以
知之夫貪盜不赴谿而掇金赴谿而掇金則身不全賁
[014-64a]
育不量敵則無勇名盜跖不計可則利不成 人主離
法失人則危於伯夷不妄取而不免於田成盜跖之禍
也今天下無一伯夷而姦人不絶世故立法度量度量
信則伯夷不失是而盜跖不得非法分明則賢不得奪
不肖强不得侵弱衆不得暴寡託天下於堯之法則貞
士不失分姦人不徼幸寄千金於羿之矢則伯夷不得
亡而盜跖不敢取堯明於不失姦故天下無邪羿巧於
不失發故千金不亡邪人不售而盜跖止如此故圖不
[014-64b]
載宰予不舉六卿書不著子胥不明夫差孫吳之略廢
盜跖之心伏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而無瞋目切齒傾
取之患人臣垂拱金城之内而無扼腕聚脣嗟唶之禍
 服虎而不以柙禁姦而不以法塞偽而不以符此賁
育之所患堯舜之所難也故設柙非所以備鼠也所以
使怯弱能服虎也立法非所以備曽史也所以使庸主
能止盜跖也為符非所以豫尾生也所以使衆人不相
謾也不恃比干之死節不幸亂臣之無詐也持怯士之
[014-65a]
所能服握庸主之所易守當今之世為人主忠計為天
下結徳者利莫長於此故君人者無亡國之圖而忠臣
無失身之畫明於尊位必法故能使人盡力於權衡死
節於官職通賁育之情不以死易生明於盜跖之貪不
以財易身則守國之道畢備矣
外儲說 救火者令吏挈壺甕而走火則一人之用也
操鞭箠指麾而趨使人則制萬夫是以聖人不親細民
明主不躬小事造父方耨時有子父乗車過者馬驚而
[014-65b]
不行其子下車牽馬請造父助我推車造父因收器輟
而寄載之援其子之乗乃始檢轡持筴未之用也而馬
轡騖矣使造父而不能御雖盡力勞身助之推車馬猶
不肯行也今使身佚且寄載有徳於人者有術而御之
也故國者君之車也勢者君之馬也無術以御之身雖
處勞猶不免亂有術以御之身處佚樂之地又致帝王
之功也
宓子賤治單父有若見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
[014-66a]
賤不肖使治單父官事急心憂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
舜鼓五絃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今以單父之細也治
之以憂治天下將奈何乎故有術而御之身坐於廟堂
之上有處女子之色無害於治無術而御之身雖瘁臞
猶未有益
董閼于為趙上地守行石邑山中澗深峭如牆深百仞
因問其旁鄉左右曰人甞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曰嬰
兒癡聾狂悖之人甞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牛馬犬彘
[014-66b]
嘗入此者乎對曰無有董閼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
使吾法之無赦猶入澗之必死也則人莫之敢犯也何
為不治之
兹鄭子引輦上髙梁而不能支兹鄭居轅而歌前者止
後者趨輦乃上使兹鄭無術以致人則身雖絶力至死
輦猶不上也今身不至勞苦而輦以上者有術以致之
故也
 經濟類編卷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