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k0046 經濟類編-明-馮琦 (master)


[00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濟類編卷七
           明 馮琦馮瑗 撰
 政治類一
  治道三十八則/
黄帝曰道若川谷之水其出無已其行無止故服人而
不為仇分人而不譐者惟其道矣故播之於天下而不
忘者其惟道矣是以道高比於天道明比於日道安比
[007-1b]
於山故言之者見謂智學之者見謂賢守之者見謂信
樂之者見謂仁行之者見謂聖人故惟道不可竊也不
可以虚為也故黄帝職道義經天地紀人倫序萬物以
信與仁為天下先然後濟東海入江内取緑圖而濟積
石涉流沙登於崑崙於是還歸中國以平天下天下太
平唯躬道而已
帝顓頊曰至道不可過也至義不可易也是故以後者
復迹也故上縁黄帝之道而行之學黄帝之道而賞之
[007-2a]
加而弗損天下亦平也 功莫美於去惡而為善罪莫
大於去善而為惡故非善善而已也善縁善也非惡惡
而已也惡縁惡也吾日慎一日其此已也
帝嚳曰縁道者之辭而學為道已縁巧者之事而學為巧
已行仁者之操而學為仁已故節仁之器以修其躬而身
専其美矣故士縁黄帝之道而明之學帝顓頊之道而行
之而天下亦平矣 徳莫高於博愛人而政莫高於博利
人故政莫大於信治莫大於仁吾慎此而已矣
[007-2b]
帝堯曰吾存心於先古加意於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
衆生之不遂也故一民或饑曰此我饑之也一民或寒
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此我陷之也仁行而義立
徳博而化富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先恕而後行
是以徳音逺也是故堯敎化及雕題蜀越撫交趾身涉
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訓及太夏渠捜北中幽都及
狗國與人身鳥面及焦僥好賢而隠不逮彊於行而菑
於志率以仁而恕至此而已矣
[007-3a]
帝舜曰吾盡吾敬以事吾上故見謂忠焉吾盡吾敬以
接吾敵故見謂信焉吾盡吾敬以使吾下故見謂仁焉
是以見愛親於天下之民而見貴信於天下之君故吾
取之以敬也吾得之以敬也故欲明道而諭敎唯以敬
也故欲明道而諭敎唯以敬者為忠必服之
大禹之治天下也諸侯萬人而禹一皆知其體故大禹
豈能一見而知之也豈能一聞而識之也諸侯朝㑹而
禹親服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國也其士月朝而禹親
[007-3b]
見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體也然且大禹其猶大恐諸
侯㑹則問於諸侯曰諸侯以寡人為驕乎朔日士朝則
問於士曰諸大夫以寡人為汰乎其聞寡人之驕之汰
耶而不以語寡人者此敎寡人之殘道也滅天下之敎
也故寡人之所怨於人者莫大於此也大禹曰民無食
也則我弗能使也功成而不利於民我弗能勸也故鬟
河而導之九牧鑿江而導之九路澄五湖而定東海民
勞矣而弗苦者功成而利於民也禹嘗晝不暇食夜不
[007-4a]
暇寢矣方是時也憂務故也故禹與民士同務故不自
言其信而信諭矣故治天下以信為之也
湯曰學聖王之道者譬其如日静思而獨居譬其若火
夫舍學聖之道而静居獨思譬其若去日之明於庭而
就火之光於室也然可以小見而不可以大知是故明
君而君子貴尚學道而賤下獨思也故諸君得賢而舉
之得賢而與之譬其若登山乎得不肖而舉之得不肖
而與之譬其若下淵乎故登山而望其何不臨而何不
[007-4b]
見凌遲而入淵其孰不䧟溺是以明君慎其舉而君子
慎於得舉然後福可必菑可去矣 藥食嘗於卑然後
至於貴藥言獻於貴然後聞於卑故藥食嘗於卑然後
至於貴教也藥言獻於貴然後聞於卑道也故使人味
食然後食者其得味也多使人味言然後聞者其得言
也少故以是明上之於言也必自也聽之必自也擇之
必自也聚之必自也藏之必自也行之必自也故道以
數取之為明以數行之為章以數施之萬姓為藏是故
[007-5a]
求道者不以目而以心取道者不以手而以耳致道者
以言入道者以忠積道者以信樹道者以人故人主有
欲治安之心前無治安之政者雖欲治顯榮也弗得矣
故治安不可以虚成也顯榮不可以虚得也故明君敬
士察吏愛民以叅其極非此者則四美不附矣
周文王問於粥子曰敢問君子將入其職則其於民也
何如粥子對曰唯疑請以上世之政詔於君王故曰君
子將入其職則其於民也旭旭然如日之始出也文王
[007-5b]
曰受命矣曰君子既入其職則其於民也何若對曰君
子既入其職則其於民也暯暯然如日之正中文王曰
受命矣曰君子既去其職則其於民也何若對曰君子
既去其職則其於民也暗暗然如日之已入也故君子
將入而旭旭者義先聞也既入而暯暯者民保其福也
既去而暗暗者民失其敎也文王曰受命矣
武王問於粥子曰寡人願守而必存攻而必得戰而必
勝則吾為此奈何粥子曰唯攻守而戰乎同器而和與
[007-6a]
嚴其備也故曰和可以守而嚴可以守而嚴不若和之
固也和可以攻而嚴可以攻而嚴不若和之徳也和可
以戰而嚴可以戰而嚴不若和之勝也則唯由和而可
也故諸侯發政施令政平於人者謂之文政矣諸侯接
士而使吏禮恭於人者謂之文禮矣諸侯聽獄斷刑仁
於治陳于行而由此守而不存攻而不得戰而不勝者
自古而至于今自天地之辟也未之嘗聞也今也君王
欲守而必存攻而必得戰而必勝則唯由此也為可也
[007-6b]
武王曰受命矣
武王問於王子旦曰敢問治必有成而戰有必勝乎攻
有必得而守有必存乎王子旦對曰有政曰諸侯政平
於内而威於外矣君子行修於身而信於輿人矣治民
民治而榮於名矣故諸侯凡有治心者必修之以道而
興之以敬然後能以成也凡有戰心者必修之以政而
興之以義然後能以勝也凡有攻心者必結之以約而
諭之以信然後能以得也凡有守心者必固之以和而
[007-7a]
諭之以愛然後能有存也武王曰受命矣
武王問於太公曰賢君治國何如對曰賢君之治國其
政平其吏不苛其賦歛節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
賞賜不加于無功刑罸不施于無罪不因喜以賞不因
怒以誅害民者有罪進賢舉過者有賞後宫不荒女謁
不聽上無淫慝下不隂害不幸宫室以費財不多觀逰
臺池以罷民不彫文刻鏤以逞耳目官無腐蠧之藏國
無流餓之民此賢君之治國也武王曰善哉
[007-7b]
師尚父曰吾聞之於政也曰天下壙壙然一人有之萬
民藂藂一人理之故天下者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
有也故夫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紀之唯有
道者使之唯有道者宜處而久之故夫天下者難得而
易失也難常而易亡也故守天下者非以道則弗得而
長也故夫道者萬世之寳也武王曰受命矣
成王年六嵗即位享國親以其身見於粥子之家而問
焉曰昔者先王與帝修道而道修寡人之望也亦願以
[007-8a]
敎敢問興國之道奈何粥子對曰唯疑請以上世之政
詔於君王政曰興國之道君思善則行之君聞善則行
之君知善則行之位敬而常之行信而長之則興國之
道也成王曰受命矣 成王曰敢問於道之要奈何粥
子對曰唯疑請以上世之道詔於君王政曰為人下者
敬而肅為人上者恭而仁為人君者敬士愛民以終其
身此道之要也成王曰受命矣 成王曰敢問治國之
道若何粥子曰唯疑請以上世之政詔於君王政曰治
[007-8b]
國之道上忠於主而中敬其士而下愛其民故上忠其
主者非以道義則無以入忠也而中敬其士則不以禮
節無以諭敬也下愛其民非以忠信則無以諭愛也故
忠信行於民禮節諭於士道義入於上則治國之道也
雖治天下者由此而已成王曰受命矣 成王曰寡人
聞之有上人者有下人者有賢人者有不肖人者有智
人者有愚人者敢問上下之人何以為異粥子對曰唯
疑請以上世之政詔於君王政曰凡人者若賤若貴若
[007-9a]
幼若老聞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聞道而
弗取藏也知道而弗取行也則謂之下人矣故夫行者
善則謂之賢人矣行者惡則謂之不肖矣故夫言者善
則謂之智矣言者不善則謂之愚矣故知愚之人有其
辭矣賢不肖之人别其行矣上下之人等其志矣成王
曰受命矣 成王曰寡人聞之聖王在上位使民富且
夀云若夫富則可為也若夫夀則不在於天乎粥子曰
唯疑請以上世之政詔於君王政曰聖王在上位則天
[007-9b]
下不死軍兵之事故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鬭䦧
不私相煞也故聖王在上位則民免於一死而得一生
矣聖王在上則臣積於道而吏積於徳而民積於用力
故婦為其所衣丈夫為其所食則民無凍餒矣聖王在
上則民免於二死而得二生矣聖王在上則君積於仁
而吏積於愛而民積於順則刑罸廢矣而民無大過之
誅故聖王在上則民免於三死而得三生矣故聖王在
上則使民有時而用之有節則民無厲疾故聖王在上
[007-10a]
則民免於四死而得四生矣故聖王在上則使盈境内
興賢良以禁邪惡故賢人必用而不肖人不作則已得
其命矣故夫富且夀者聖王之功也成王曰受命矣
孔子閒居曽子侍孔子曰參乎今之君子唯士與大夫
之言聞也至於君子之言者希於乎吾以王言之其不
出户牖而化天下曽子下席而對曰敢問何謂王者言
孔子曰夫道者所以明徳也徳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
徳道不尊非道徳不明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敎外行
[007-10b]
三至七敎修然後可以守三至行然後可以征故曰内
修七敎而上不勞外行三至而財不費此之謂明王之
道也曽子曰可得聞焉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臯
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勞乎政之不中君
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
嵗不過三日入山澤以其時而無征闗譏市㕓皆不收
賦此則生財之路而明王節之何財之費乎曽子曰敢
問何謂七敎孔子曰上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下益
[007-11a]
弟上樂施則下益寛上親賢則下擇友上好徳則下不
隠上惡貪則下恥爭上亷讓則下恥節此之謂七敎七
敎者治民之本也七者修則四海無刑民矣上之親下
也如手足之於腹心下之親上也如幼子之於慈母矣
上下相親如此故令則從施則行民懐其徳近者悦服
逺者來附政之致也曽子曰敢問何謂三至孔子曰至
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士悦至樂無聲而
天下民和明王篤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
[007-11b]
之士可得而臣天下之民可得而用曽子曰敢問此義
何謂孔子曰古者明王必盡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
名又知其實然後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謂至禮不
讓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謂至賞
不費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則天下之名譽興焉此之謂
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
子張問入官於孔子子曰安身取譽為難子張曰為之
如何子曰已有善勿専敎不能勿怠已有過勿發失言
[007-12a]
勿倚不善勿遂行事勿留君子入官具此六者則身安
譽至而政從矣且夫忿數者獄之所由生也距諫者忠
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禮之所以失也怠惰者時之所以
後也奢侈者財之所以不足也専獨者事之所以不成
也君子入官除此六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故君子
南向臨官而公治之精智而略行之進是利而除是害
無求其報焉是故臨官不治則亂亂生則爭之者至明
君必寛宥以容其民慈愛以優游之而民自得矣君上
[007-12b]
者臣之儀也有司執政者民之表也邇臣便辟者羣僕
之倫也故儀不正則民失表不端則百姓亂邇臣便辟
則羣臣汙矣古者聖王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紞紘充
耳所以蔽聦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枉而直
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
民有小罪必求其善以赦其過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
仁輔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則善也是以上下親而不
離道化流而不藴此治民之至道矣入官之大統矣
[007-13a]
閔子騫為費宰問政於孔子子曰以徳以法夫徳法者
御民之具猶御馬之有衘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轡也刑
者策也夫人君之政執其轡策而已古者天子以内史
為左右手以徳法為銜勒以百官為轡以刑罸為策以
萬民為馬故御天下數百年而不失善御馬者正衘勒
齊轡策均馬力和馬心故口無聲而馬應轡策不舉而
極千里善御民者壹其徳法正其百官以均齊民力和
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順從刑不用而天下治是以天
[007-13b]
地徳之而兆民懐之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總治焉冡
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徳宗伯之官以成仁司
馬之官以成聖司宼之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六
官在手以為轡均仁以為納故曰御四馬者執六轡御
天下者正六官
子貢曰葉公問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附近而來逺魯
哀公問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於諭臣齊景公問政於
夫子夫子曰政在於節用三君問政于夫子夫子應之
[007-14a]
不同然則政有異乎孔子曰夫荆之地廣而都狹民有
離志焉故曰在於附近而來逺哀公有臣三人内比周
以惑其君外鄣距諸侯賔客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諭臣
齊景公奢於臺榭淫於苑囿五官之樂不解一旦而賜
人百乗之家者三故曰政在於節用此三者政也詩不
云乎亂離斯瘼奚其適歸此傷離散以為亂者也匪其
止恭惟王之卭此傷姦臣蔽主以為亂者也相亂蔑資
曽莫惠我師此傷奢侈不節以為亂者也察此三者之
[007-14b]
所欲政其同乎哉
衛靈公問於史鰌曰政孰為務對曰大理為務聽獄不
中死者不可生也斷者不可屬也故曰大理為務少焉
子路見公公以史鰌言告之子路曰司馬為務兩國有
難兩君相當司馬執枹以行之一鬬不當死者數萬以
殺人為非也此其為殺人亦衆矣故曰司馬為務少焉
子貢入見公以二子言告之子貢曰不識哉昔禹與有
扈氏戰三陳而不服禹於是修敎一年而有扈氏請服
[007-15a]
故曰去民之所事奚獄之所聽兵革之不陳奚鼓之所
鳴故曰敎為務也
管仲勢地篇 制斷五刑各當其名罪人不怨善人不
驚曰刑正之服之勝之飾之必嚴其令而民則之曰政
如四時之不貣如星辰之不變如宵如晝如隂如陽如
日月之明曰法愛之生之養之成之利民不得天下親
之曰徳無徳無怨無好無惡萬物崇一隂陽同度曰道
刑以弊之政以命之法以遏之徳以養之道以明之刑
[007-15b]
以弊之毋失民命令之以終其欲明之毋徑遏之以絶
其志意毋使民幸養之以化其惡必自身始明之以察
其生必修其理致刑其民庸心以蔽致政其民服信以
聽致徳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爭
牧民篇 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則㣲邪不
可不禁也㣲邪者大邪之所生也㣲邪不禁而求大邪
之無傷國不得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
可御則法不可不審法者將立朝廷者也將立朝廷者
[007-16a]
則爵服不可不貴也爵服加于不義則民賤其爵服民
賤其爵服則人主不尊人主不尊則令不行矣法者將
用民力者也將用民力者則禄賞不可不重也禄賞加
于無功則民輕其禄賞民輕其禄賞則上無以勸民上
無以勸民則令不行矣法者將用民能者也將用民能
者則授官不可不審也授官不審則民間其治民間其
治則理不上通理不上通則下怨其上下怨其上則令
不行矣法者將用民之死命者也用民之死命者則刑
[007-16b]
罸不可不審刑罸不審則有辟就有辟就則殺不辜而
赦有罪殺不辜而赦有罪則國不免于賊臣矣故夫爵
服賤禄賞輕民間其治賊臣首難此謂敗國之敎也
士經篇 錯國于不傾之地積于不涸之倉藏于不竭
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爭之官明必死之路
開必得之門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
行不可復錯國于不傾之地者授有徳也積于不涸之
倉者務五榖也藏于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下
[007-17a]
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使民于不爭之官者使
各為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者嚴刑罸也開必得之門
者信慶賞也不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
不彊民以其所惡也不處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
行不可復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徳則國安務五榖則
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則民富令順民心則威令行使民
各為其所長則用備嚴刑罸則民逺邪信慶賞則民輕
難量民力則事無不成不彊民以其所惡則詐譌不生
[007-17b]
不偷取一世則民無怨心不欺其民則下親其上
臣主篇 夫倉庫非空虚也商宦非虚壊也法令非虚
亂也國家非虚亡也彼時有春秋嵗有敗凶政有急緩
政有急緩故物有輕重嵗有敗凶故民有義不足時有
春秋故榖有貴賤而上不調淫故游商得以什伯其本
也百姓之不田貧富之不訾皆用此作城郭不守兵士
不用皆道此始夫亡國踣家者非無壤土也其所事者
非其功也夫凶嵗雷旱非無雨露也其燥濕非其時也
[007-18a]
亂世煩政非無法令也其所誅賞者非其人也暴主迷
君非無心腹也其所取舍非其術也
禁藏篇 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故善者圉之以害牽
之以利能利害者財多而過寡矣大凡人之情見利莫
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
日千里而不逺者利在前也漁人之入海海深數仞就
彼逆流乗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
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淵之下無所不入焉故善者
[007-18b]
勢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來不煩不擾
而民自富如鳥之覆卵無形無聲而唯見其成 夫為
國之本得天之時而為經得人之心而為紀法令為綱
維吏為網罟什伍以為行列賞誅為文武繕農具當器
械耕農當攻戰推引銚耨以當劍㦸被簔以當鎧鑐葅
笠以當盾櫓故耕器具則戰器備農事習則功戰巧矣
當春三月荻室熯造鑚燧易火杼井易水所以去兹毒
也舉春祭塞久禱以魚為牲以蘖為酒相召所以屬親
[007-19a]
戚也毋殺畜生毋拊卵毋伐木毋夭英毋拊竿所以息
百長也賜鰥寡振孤獨貸無種與無賦所以勸弱民發
五正赦薄罪出拘民解仇讐所以建時功施生榖也夏
賞五徳滿爵禄遷官位禮孝弟復賢力所以勸功也秋
行五刑誅大罪所以禁淫邪止盜賊冬收五藏最萬物
所以内作民也四時事備而民功百倍矣
亢倉子曰政煩苛則人姦偽政省一則人醇樸夫人俗
随國政之方圓猶蠖屈之於葉也食黄則身黄食蒼則
[007-19b]
身蒼作法貴於易避而難犯救弊貴於省事而一令
子産始知然明問為政焉對曰視民如子見不仁者誅
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子産喜以語子大叔且曰他日
吾見蔑之面而已今吾見其心矣子大叔問政於子産
子産曰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
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
董安于治晉陽問政於蹇老蹇老曰曰忠曰信曰敢董
安于曰安忠乎曰忠於主曰安信乎曰信於令曰安敢
[007-20a]
乎曰敢於不善人董安于曰此三者足矣
單快曰國有五寒而冰凍不與焉一曰政外二曰女厲
三曰謀泄四曰不敬卿士而國家敗五曰不能治内而
務外此五者一見雖祠無福除禍必得致福則貸
楊朱見梁王治天下如運諸掌然梁王曰先生有一妻
一妾不能治三畝之園不能芸言治天下如運諸手掌
何以楊朱曰臣有之君不見夫羊乎百羊而羣使五尺
童子荷杖而随之欲東而東欲西而西君且使堯牽一
[007-20b]
羊舜荷杖而随之則亂之始也臣聞之夫吞舟之魚不
逰淵鴻鵠高飛不就汙池何則其志極逺也黄鍾大吕
不可從繁奏之舞何則其音疏也將治大者不治小成
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謂也
墨子尚同篇 知者之事必計國家百姓之所以治者
而為之必計國家百姓之所以亂者而辟之然計國家
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
下之情則亂何以知其然也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是
[007-21a]
明民於善非也茍若明於民之善非也則得善人而賞
之得暴人而罸之也善人賞而暴人罸則國必治上之
為政也不得下之情則是不明於民之善非也若茍不
明於民之善非則以不得善人而賞之不得暴人而罸
之善人不賞而暴人不罸為政若此國衆必亂故賞不
得下之情而不可不察者也然計得下之情將奈何可
故子墨子曰唯能以尚同一義為政然後可矣何以知
尚同一義之可而為政於天下也然胡不審稽古之治
[007-21b]
為政之説乎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長也百姓為人
若茍百姓為人是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千人
千義逮至人之衆不可勝計也則其所謂義者亦不可
勝計此皆是其義而非人之義是以厚者有鬬而蕩者
有爭是故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義也是故選擇賢者
立為天子天子以其知力為未足獨治天下是以選擇
其次立為三公三公又以其知力為未足獨左右天子
也是以分國建諸侯諸侯又以其知力為未足獨治其
[007-22a]
四境之内也是以選擇其次立為卿之宰卿之宰又以
其知力為未足獨左右其君也是以選擇其次立而為
鄉長家君是故古者天子之立三公諸侯卿之宰鄉長
家君非特富貴游佚而擇之也將使助治亂刑政也故
古者建國設都乃立后王君公奉以卿士師長此非欲
用説也唯辯而使助治天助明也今此何為人上而不
能治其下為人下而不能事其上則是上下相賤也何
故以然則義不同也若茍義不同者有黨上以若人為
[007-22b]
善將毁之若人唯使得上之賞而辟百姓之毁是以為
善者必未可使勸見有賞也上以若人為暴將罸之若
人唯使得上之罸而懐百姓之譽是以為暴者必未可
使沮見有罸也故計上之賞譽不足以勸善計其毁罸
不足以沮暴此何故以然則欲同一天下之義將奈何
可故子墨子言曰然胡不賞使家君試用家君發憲布
令其家曰若見愛利家者必以告若見惡賊家者亦必
以告若見愛利家以告亦猶愛利家者也上得且賞之
[007-23a]
衆聞則譽之若見惡賊家不以告亦猶惡賊家者也上
得且罸之衆聞則非之是以禍若家之人皆欲得其長
上之賞譽辟其毁罸是以善言之家君得善人而賞之
得暴人而罸之善人之賞而暴人之罸則家必治矣然
計若家之所以治者何也唯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家
既已治國之道盡此已邪則未也天下為家數也甚多
此皆是其家而非人之家是以厚者有亂而薄者有爭
故又使家君總其家之以尚同於國君國君以為發憲
[007-23b]
布令於國之衆曰若見愛利國者必以告若見惡賊國
者亦必以告若見愛利國以告者亦猶愛利國者也上
得且賞之衆聞則譽之若見惡賊國不以告者亦猶惡
賊國者也上得且罸之衆聞則非之是以禍若國之人
皆欲得其長上之賞譽避其毁罸是以民見善者言之
見不善者言之國君得善人而賞之得暴人而罸之善
人賞而暴人罸則國必治矣然計若國之所以治者何
也唯能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國既已治矣天下之道
[007-24a]
盡此已耶則未也天下之為國數也甚多此皆是國而
非人之國是以厚者有載而薄者有爭故又使國君選
其國之義以義尚同於天子天子亦為發憲布令於天
下之衆曰若見愛利天下者必以告若見惡賊天下者
亦以告若見愛利天下以告者亦猶愛利天下者也上
得則賞之衆聞則譽之若見惡賊天下不以告者亦猶
惡賊天下者也上得且罸之衆聞則非之是以禍天下
之人皆欲得其長上之賞譽避其毁罸是以見善不善
[007-24b]
者告之天子得善人而賞之得暴人而罸之善人賞而
暴人罸之天下必治矣然計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
能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天下既以治天子又總天下
之義以尚同於天故當尚同之為説也尚同之天子可
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諸侯可以治其國矣小用之家君
可用而治其家矣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小用之治
一國一家而不横者若道之謂也故曰治天下之國若
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意獨子墨子有此而先
[007-25a]
王無此其有邪則亦然也聖王皆以尚同為政故天下
治何以知其然也於先王之書也大誓之言然曰小人
見姦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此言見淫辟不以告者其
罪亦猶淫辟者也故古之聖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論以
自左右羽翼者皆良外為之人助之視聽者衆故與人
謀事先人得之與人舉事先人成之先之譽令問先人
發之唯信身而從事故利若此古者有語焉曰一目視
也不若二目之視也一耳之聽也不若二耳之聽也一
[007-25b]
手之操也不若二手彊也夫唯能信身而從事故利若
此是故古之聖王之治天下也千里之外有賢人焉其
鄉里之人皆未之均聞見也聖王得而賞之千里之内
有暴人焉其鄉里未之均聞見也聖王得而罸之故唯
母以聖王為聦耳明目與豈能一視而通見千里之外
哉一聽而通聞千里之外哉聖王不往而視也不就而
聽也然而使天下之為寇亂盜賊者周流天下無所重
足者何也其以尚同為政善也是故子墨子曰凡使民
[007-26a]
尚同者愛民不疾民無可使曰必疾愛而使之致信而
持之富貴以道其前明罸以率其後為政若此唯欲毋
與我同將不可得也是以子墨子曰今天下王公大人
士君子中情將欲為仁義求為士上欲中聖之道下欲
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上同之説而不察尚同為政之
本而治要也
吕覽功名篇 由其道功名之不可得逃猶表之與影
若呼之與響善釣者出魚乎十仞之下餌香也善弋者
[007-26b]
下鳥乎百仞之上弓良也善為君者蠻夷反舌殊俗異
習皆服之徳厚也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
歸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傑歸之故聖王
不務歸之者而務其所以歸彊令之笑不樂彊令之哭
不悲彊令之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缶醯黄
蚋聚之有酸徒水則必不可以貍致鼠以冰致蠅雖工
不能以茹魚去蠅蠅愈至不可禁以致之之道去之也
桀紂以去之之道致之也罸雖重刑雖嚴何益大寒既
[007-27a]
至民煗是利大熱在上民清是走故民無常處見利之
聚無之去欲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今之世至寒
矣至熱矣而民無走者取則行鈞也欲為天子所以示
民不可不異也行不異亂雖信今民猶無走民無走則
王者廢矣暴君幸矣民絶望矣桀紂貴為天子富有天
下能盡害天下之民而不能得賢名之關龍逢王子比
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而不能與之賢名名固
不可以相分必由其理
[007-27b]
先己篇 夏后相與有扈戰於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
之夏后相曰不可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
徳薄而敎不善也於是乎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
張鐘鼓不修子女不飾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
扈氏服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
知人者必先自知詩曰執轡如組孔子曰審此言也可
以為天下子貢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謂其躁也謂其
為之於此而成文於彼也聖人組修其身而成文於天
[007-28a]
下矣故子華子曰丘陵成而宂者安矣大水深淵成而
魚鱉安矣松栢成而塗之人已䕃矣孔子見魯哀公哀
公曰有語寡人曰為國家者為之堂上而已矣寡人以
為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丘聞之得之於身者得
之人失之於身者失之人不出於門户而天下治者其
惟知反於己身者乎
韓非安危篇 安術有七危道有六安術一曰賞罸随
是非二曰禍福随善惡三曰生死随法度四曰有賢不
[007-28b]
肖而無愛惡五曰有愚智而無非譽六曰有尺寸而無
意度七曰有信而無詐危道一曰斵削於繩之内二曰
斷割於法之外三曰利人之所害四曰樂人之所禍五
曰危人之所安六曰所愛不親所惡不疏如此則人失
其所以樂生而忘其所以重死人不樂生則人主不尊
不重死則令不行
賈誼陳政事疏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
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徧
[007-29a]
以疏舉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
曰安且治者非愚則䛕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
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
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
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熟數之於前因陳
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
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鼔之樂勿為可也樂與今同
而加之諸侯軌道兵革不動民保首領匈奴賔服四荒
[007-29b]
鄉風百姓素朴獄訟衰息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内
之氣清和咸理生為明帝沒為明神名譽之美垂於無
窮禮祖有功而宗有徳使顧成之廟稱為太宗上配太
祖與漢亡極建乆安之埶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
六親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羣生至仁也立經陳紀輕
重同得後可以為萬世法程雖有愚幼不肖之嗣猶得
蒙業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達因使少知治體者得
佐下風致此非難也其具可素陳於前願幸無忽臣謹
[007-30a]
稽之天地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日夜念此至熟也
雖使舜禹復生為陛下計亡以易此夫樹國固必相疑
之埶下數被其殃上數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
也今或親弟謀為東帝親兄之子西鄉而擊今吳又見
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徳澤有加焉猶尚如是
况莫大諸侯權力且十此者虖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
國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數年之後
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氣方剛漢之傅相稱病而賜罷
[007-30b]
彼自丞尉以上徧置私人如此有異淮南濟北之為邪
此時而欲為治安雖堯舜不治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
必割今令此道順而全安甚易不肯早為己廼墮骨肉
之屬而抗剄之豈有異秦之季世虖夫以天子之位乗
今之時因天之助尚憚以危為安以亂為治假設陛下
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虖臣又知陛下有
所必不能矣假設天下如曩時淮隂侯尚王楚黥布王
淮南彭越王梁韓信王韓張敖王趙貫高為相盧綰王
[007-31a]
燕陳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無恙當是時而陛下即
天子位能自安虖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淆亂
高皇帝與諸公併起非有仄室之埶以豫席之也諸公
幸者廼為中涓其次厪得舍人材之不逮至逺也高皇
帝以明聖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諸公多者
百餘城少者乃三四十縣徳至渥也然其後七年之間
反者九起陛下之與諸公非親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
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嵗為安故臣知陛下
[007-31b]
之不能也然尚有可諉者曰疏臣請試言其親者假令
悼惠王王齊元王王楚中子王趙幽王王淮陽共王王
梁靈王王燕厲王王淮南六七貴人皆無恙當是時陛
下即位能為治虖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諸王名
雖為臣實皆有布衣昆弟之心慮亡不帝制而天子自
為者擅爵人赦死辠甚者或戴黄屋漢法令非行也雖
行不軌如厲王者令之不肯聽召之安可致虖幸而來
至法安可得加動一親戚天下圜視而起陛下之臣雖
[007-32a]
有悍如馮敬者適啓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陛下雖賢
誰與領此故疏者必危親者必亂已然之效也其異姓
負彊而動者漢已幸勝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襲
是跡而動既有徵矣其埶盡又復然殃禍之變未知所
移明帝處之尚不能以安後世將如之何屠牛坦一朝
解十二牛而芒刅不頓者所排擊剥割皆衆理解也至
於髖髀之所非斤則斧夫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刅也權
埶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諸侯王皆衆髖髀也釋斤斧
[007-32b]
之用而欲嬰以芒刅臣以為不缺則折胡不用之淮南
濟北勢不可也臣竊跡前事大抵彊者先反淮隂王楚
最彊則最先反韓信倚胡則又反貫高因趙資則又反
陳豨兵精則又反彭越用梁則又反黥布用淮南則又
反盧綰最弱最後反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户耳功少而
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曩令樊
酈絳灌據數十城而王今雖以殘亡可也令信越之倫
列為徹侯而居雖至今存可也然則天下之大計可知
[007-33a]
已欲諸王之皆忠附則莫若令如長沙王欲臣子之勿
葅醢則莫若令如樊酈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衆建諸
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令海内
之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諸侯之君不敢
有異心輻湊並進而歸命天子雖在細民且知其安故
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齊趙楚各為若干國
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孫畢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
盡而止及燕梁他國皆然其分地衆而子孫少者建以
[007-33b]
為國空而置之須其子孫生者舉使君之諸侯之地其
削頗入漢者為徙其侯國及封其子孫也則以數償之
一寸之地一人之衆天子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故
天下咸知陛下之亷地制壹定宗室子孫莫慮不王下
無倍畔之心上無誅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
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貫高利幾之謀不生柴竒開章
之計不萌細民鄉善大臣致順故天下咸知陛下之義
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亂當
[007-34a]
時大治後世誦聖壹動而五業附陛下誰憚而久不為
此天下之勢方病大瘇一脛之大幾如要一指之大幾
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慮亡聊失今不治必
為錮疾後雖有扁鵲不能為己病非徒瘇也又苦&KR0979
元王之子帝之從弟也今之王者從弟之子也惠王親
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親者或亡分地以安天
下疏者或制大權以偪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
&KR0979盭可痛哭者此病是也天下之埶方倒縣凡天子者
[007-34b]
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蠻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
奴嫚侮侵掠至不敬也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漢嵗致
金絮采繒以奉之夷狄徵令是主上之操也天下共貢
是臣下之禮也足反居上首顧居下倒懸如此莫之能
解猶為國有人乎非亶倒懸而已又類辟且病痱夫辟
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今西邊北邊之郡雖有長爵不
輕得復五尺以上不輕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將吏
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醫能治之而上不使可
[007-35a]
為流涕者此也陛下何忍以帝皇之號為戎人諸侯埶
既卑辱而禍不息長此安窮進謀者率以為是固不可
解也亡具甚矣臣竊料匈奴之衆不過漢一大縣以天
下之大困於一縣之衆甚為執事者羞之陛下何不試
以臣為屬國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計請必係單于之
頸而制其命伏中行説而笞其背舉匈奴之衆唯上之
令今不獵猛敵而獵田彘不摶反寇而摶畜菟翫細娛
而不圖大患非所以為安也徳可逺施威可逺加而直
[007-35b]
數百里外威令不信可為流涕者此也今民賣僮者為
之繡衣絲履偏諸縁内之閑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廟
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薄紈之裏
緁以偏諸美者黼繡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賈嘉㑹
召客者以被牆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節適今庶人屋
壁得為帝服倡優下賤得為后飾然而天下不屈者殆
未有也且帝之身自衣皁綈而富民墻屋被文繡天子
之后以縁其領庶人嬖妾縁其履此臣所謂舛也夫百
[007-36a]
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
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饑不可得也饑寒切於民之
肌膚欲其亡為姦邪不可得也國已屈矣盜賊直須時
耳然而獻計者曰毋動為大耳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
等也至冐上也進計者猶曰母為可為長太息者此也商
君遺禮義棄仁恩并心於進取行之二嵗秦俗日敗故
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鉏慮
有徳色母取箕箒立而誶語抱哺其子與公併倨婦姑
[007-36b]
不相説則反脣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獸者亡幾
耳然并心而赴時猶日蹷六國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終
不知反亷愧之節仁義之厚信并兼之法遂進取之業
天下大敗衆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壯凌衰其亂至矣是
以大賢起之威震海内徳從天下曩之為秦者今轉而
為漢矣然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競而
上亡制度棄禮義捐亷恥日甚可謂月異而嵗不同矣
逐利非耳慮非顧行也今其甚者殺父兄矣盜者剟寢
[007-37a]
户之簾搴兩廟之器白晝大都之中剽吏而奪之金矯
偽者出幾十萬石粟賦六百餘萬錢乗傳而行郡國此
其亡行義之尤至者也而大臣特以簿書不報期㑹之
間以為大故至於俗流失世壊敗因恬而不知怪慮不
動於耳目以是為適然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
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俗吏之所務在於刀筆筐
篋而不知大體陛下又不自憂竊為陛下惜之夫立君
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禮六親有紀此非天之所為人之
[007-37b]
所設也夫人之所設不為不立不植則僵不修則壊筦
子曰禮義亷恥是謂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使筦子
愚人也則可筦子而少知治體則是豈可不為寒心哉
秦滅四維而不張故君臣乖亂六親殃戮姦人並起萬
民離叛凡十五嵗而社稷為墟今四維猶未備也故姦
人幾幸而衆心疑惑豈如今定經制令君君臣臣上下
有差父子六親各得其宜姦人無所幾幸而羣臣衆信
上不疑惑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若夫
[007-38a]
經制不定是猶渡江河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船必覆
矣可為長太息者此也夏為天子十有餘世而殷受之
殷為天子二十餘世而周受之周為天子三十餘世而
秦受之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逺也何三代
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
者太子廼生固舉以禮使士負之有司齊肅端冕見之
南郊見于天也過闕則下過廟則趨孝子之道也故自
為赤子而敎固己行矣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
[007-38b]
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保保其身體傅傅之
徳義師道之敎訓此三公之職也於是為置三少皆上
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是與太子宴者也故廼孩提
有識三公三少因明孝仁禮義以道習之逐去邪人不
使見惡行於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弟博聞有道術者
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廼生而見正事
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後皆正人也夫習與正人居之
不能母正猶生長於齊不能不齊言也習與不正人居
[007-39a]
之不能母不正猶生長於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故擇
其所耆必先受業廼得嘗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廼得
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及太子少長知
妃色則入于學學者所學之官也學禮曰帝入東學上
親而貴仁則親䟱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學上齒而
貴信則長幼有差而民不誣矣帝入西學上賢而貴徳
則聖智在位而功不遺矣帝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則貴
賤有等而下不隃矣帝入太學承師問道退習而考於
[007-39b]
太傅太傅罸其不則而匡其不及則徳智長而治道得
矣此五學者既成於上則百姓黎民化輯於下矣及太
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傳之嚴則有紀過之史徹膳之宰
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敢諫之鼓瞽史誦詩工誦箴諫大
夫進謀士傳民語習與智長故切而不媿化與心成故
中道若性三代之禮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
也春秋入學坐國老執醬而親餽之所以明有孝也行
以鸞和步中采齊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其於禽獸
[007-40a]
見其生不見其死聞其聲不食其肉故逺庖厨所以長
恩且明有仁也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以其輔翼太子
有此具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貴辭讓也所上者告
訐也固非貴禮義也所上者刑罸也使趙高傅胡亥而
敎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
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
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豈惟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
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鄙諺曰不習為吏視已成事又
[007-40b]
曰前車覆後車誡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其己事可知
也然而不能從者是不法聖智也秦世之所以亟絶者
其轍迹可見也然而不避是後車又將覆也夫存亡之
變治亂之機其要在是矣天下之命懸於太子太子之
善在於早諭敎與選左右夫心未濫而先諭敎則化易
成也開於道術智誼之指則敎之力也若其服習積貫
則左右而已夫胡粤之人生而同聲耆欲不異及其長
而成俗累數譯而不能相通行者有雖死而不相為者
[007-41a]
則敎習然也臣故曰選左右早諭敎最急夫敎得而左
右正則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書曰一人有慶
兆民頼之此時務也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
夫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是故法
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至難知也若夫慶賞以勸善
刑罸以懲惡先王執此之政堅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
四時據此之公無私如天地耳豈顧不用哉然而曰禮
云禮云者貴絶惡於未萌而起敎於㣲𦕈使民日遷善
[007-41b]
逺辠而不自知也孔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
乎為人主計者莫如先審取舍取舍之極定於内而安
危之萌應於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
危也皆以積漸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積在其取舍
以禮義治之者積禮義以刑罸治之者積刑罸刑罸積
而民怨背禮義積而民親和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
以使民善者或異或道之以徳敎或敺之以法令道之
以徳敎者徳敎洽而民氣樂敺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
[007-42a]
民風哀哀樂之感禍福之應也秦王之欲尊宗廟而安
子孫與湯武同然而湯武廣大其徳行六七百嵗而弗
失秦王治天下十餘嵗則大敗此亡它故矣湯武之定
取舍審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審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
之置器置諸安處則安置諸危處則危天下之情與器
亡以異在天子之所置之湯武置天下於仁義禮樂而
徳澤洽禽獸草木廣裕徳被蠻貊四夷累子孫數十世
此天下所共聞也秦王置天下於法令刑罸徳澤亡一
[007-42b]
有而怨毒盈於世下憎惡之如仇讐禍幾及身子孫誅
絶此天下之所共見也是非其明效大驗耶人之言曰
聽言之道必以其事觀之則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禮
誼之不如法令敎化之不如刑罸人主胡不引殷周秦
事以觀之也人主之尊譬如堂羣臣如陛衆庶如地故
古陛九級上亷逺地則堂高陛亡級亷近地則堂卑高
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故古者聖王制為等列内
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後有官師小吏延
[007-43a]
及庶人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里諺
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憚不投恐傷
其器况於貴臣之近主虖亷恥節禮以治君子故有賜
死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辠不及大夫以其離主上不
逺也禮不敢齒君之路馬蹵其芻者有罸見君之几杖
則起遭君之乗車則下入正門則趨君之寵臣雖或有
過刑戮之辠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此所以為主上
豫逺不敬也所以體貎大臣而厲其節也今自王侯三
[007-43b]
公之貴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禮之也古天子之所謂伯
父伯舅也而今與衆庶同黥劓髠刖笞傌棄市之法然
則堂不亡陛乎被戮辱者不泰迫虖亷恥不行大臣無
廼握重權大官而有徒𨽻亡恥之心虖夫望夷之事二
世見當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習也臣聞之履雖
鮮不加於枕冠雖敝不以苴履夫已嘗在貴寵之位天
子改容而禮貎之矣吏民嘗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
過帝令廢之可也退之可也賜之死可也滅之可也若
[007-44a]
夫束縛之係緤之輸之司寇編之徒官司寇小吏詈罵
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衆庶見也夫卑賤者習知尊貴
者之一旦吾亦廼可以加此也非所以習天下也非尊
尊貴貴之化也夫天子之所嘗敬衆庶之所嘗寵死而
死耳賤人安得如此而頓辱之哉豫讓事中行之君智
伯伐而滅之移事智伯及趙滅智伯豫讓釁面吞炭必
報襄子五起而不中人問豫子豫子曰中行衆人畜我
我故衆人事之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故此一
[007-44b]
豫讓也反君事讐行若狗彘已而抗節致忠行出乎烈
士人主使然也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馬彼將犬馬
自為也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頑頓亡恥奊詬亡
節亷恥不立且不自好茍若而可故見利則逝見便則
奪主上有敗則因而挻之矣主上有患則吾茍免而已
立而觀之耳有便吾身者則欺賣而利之耳人主將何
便於此羣下至衆而主上至少也所託財器職業者粹
於羣下也俱亡恥俱茍安則主上最病故古者禮不及
[007-45a]
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厲寵臣之節也古者大臣有坐
不亷而廢者不謂不亷曰簠簋不飾坐汙穢淫亂男女
亡别者不曰汙穢曰帷薄不修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
罷軟曰下官不職故貴大臣定有其辠矣猶未斥然正
以謼之也尚選就而為之諱也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
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劒造請室而請辠耳上
不執縛係引而行也其有中罪者聞命而自弛上不使
人頸盭而加也其有大辠者聞命則北面再拜跪而自
[007-45b]
裁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子大夫自有過耳吾遇子
有禮矣遇之有禮故羣臣自憙嬰以亷恥故人矜節行
上設亷恥禮義以遇其臣而臣不以節行報其上者則
非人類也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
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上之化也
故父兄之臣誠死宗廟法度之臣誠死社稷輔翼之臣
誠死君上守國扞敵之臣誠死城郭封疆故曰聖人有
金城者比物比志也彼且為我死故吾得與之俱生彼
[007-46a]
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
皆安顧行而忘利守節而伏義故可以託不御之權可
以寄六尺之孤此厲亷恥行禮誼之所致也主上何喪
焉此之不為而顧彼之久行故曰可為長太息者此也
大政篇 易使喜難使怒者宜為君識人之功而忘人
之罪者宜為貴故曰刑罸不可以慈民簡泄不可以得
士故欲以刑罸慈民辟其猶以鞭狎狗也雖久弗親矣
故欲以簡泄得士辟其猶以弧怵鳥也雖久弗得矣夫
[007-46b]
士者弗敬則弗至民者弗愛則弗附故欲求士必至民
必附惟恭與敬忠與信古今無易矣渚澤有枯木而國
無枯士矣故有不能求士之君而無不可得之士有不
能治民之吏而無不可治之民故君明而吏賢矣吏賢
而民治矣故見其民而知其吏見其吏而知其君矣故
君功見於選吏吏功見於治民故勸之其上者猶其下
而上睹矣此道之謂也 故民之治亂在於吏國之安
危在於政是以明君之於政也慎之於吏也選之然後
[007-47a]
國興也故君能為善則吏必能為善矣吏能為善則民
必能為善矣故民之不善也失之者吏也故民之善者
吏之功也故吏之不善也失之者君也吏之善者君之
功也是故君明而吏賢吏賢而民治矣故茍上好之其
下必化之此道之政也夫民為言萌也萌之為言也盲
也故惟上之所扶而以之民無不化也故曰民萌民萌
哉直言其意而為之名也夫民者賢不肖之材也賢不
肖皆具焉故賢人得焉不肖者休焉技能輸焉忠信飾
[007-47b]
焉故民者積愚也故夫民者雖愚也明上選吏焉必使
民與焉故士民譽之則明上察之見歸而舉之故士民
苦之明上察之見非而去之故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
唱然後和之故夫民者吏之程也察吏於民然後随之
夫民至卑也使之取吏焉必取其愛焉故十人愛之有
歸則十人之吏也百人愛之有歸則百人之吏也千人
愛之有歸則千人之吏也萬人愛之有歸則萬人之吏
也故萬人之吏也撰卿相焉夫民者諸侯之本也敎者
[007-48a]
政之本也道者敎之本也有道然後敎也有敎然後政
治也政治然後民勸之民勸之然後國豐富也故國豐
且富然後君樂也忠臣之功也臣之忠者君之明也臣
忠君明此之謂政之綱也故國也者行之綱然後國臧
也故君之信在於所信所信不信雖欲論信也終身不
信矣故所信不可不慎也事君之道不過於事父故不
肖者之事父也不可以事君事長之道不過於事兄故
不肖者之事兄也不可以事長使下之道不過於使弟
[007-48b]
故不肖者之使弟也不可以使下交接之道不過於為
身故不肖者之為身也不可以接友慈民之道不過於
愛其子故不肖者之愛其子不可以慈民居官之道不
過於居家故不肖者之於家也不可以居官夫道者行
之於父則行之於君矣行之於兄則行之於長矣行之
於弟則行之於下矣行之於身則行之於友矣行之於
子則行之於民矣行之於家則行之於官矣故士則未
仕而能以試矣
[007-49a]
劉向政理篇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覇者之政威
之彊者之政脅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為貴矣
夫化之不變而後威之威之不變而後脅之脅之不變
而後刑之夫至於刑者則非王者之所得已也是以聖
王先徳敎而後刑罸立榮恥而明防禁崇禮義之節以
示之賤貨利之弊以變之修近禮内政橛機之禮壹妃
匹之際則莫不慕義理之榮而惡貪亂之恥其所由致
之者化使然也 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本惠未襲不
[007-49b]
可以制末是以春秋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華而後夷
狄及周惠王以遭亂世繼先王之體而强楚稱王諸侯
背叛欲申先王之命一統天下不先廣養京師以及諸
夏諸夏以及夷狄内治未得忿則不料力權得失興兵
而征强楚師大敗撙辱不行大為天下戮笑幸逢齊桓
公以得安尊故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本惠未襲不可
以制末
鼂錯對策 詔策曰吏之不平政之不宜民之不寜愚
[007-50a]
臣竊以秦事明之臣聞秦始并天下之時其主不及三
王而臣不及其佐然功力不遲者何也地形便山川利
財用足民利戰其所與並者六國六國者臣主皆不肖
謀不輯民不用故當此之時秦國最富彊夫國富彊而
鄰國亂者帝王之資也故秦能兼六國立為天子當此
之時三王之功不能進焉及其末塗之衰也任不肖而
信䜛賊宫室過度嗜慾亡極民力罷盡賦歛不節矜奮
自賢羣臣恐䛕驕溢縱恣不顧患禍妄賞以随喜意妄
[007-50b]
誅以快怒心法令煩&KR0579刑罸暴酷輕絶人命身自射殺
天下寒心莫安其處姦邪之吏乗其亂法以成其威獄
官主斷生殺自恣上下瓦解各自為制秦始亂之時吏
之所先侵者貧人賤民也至其中節所侵者富人吏家
也及其末塗所侵者宗室大臣也是故親䟱皆危外内
咸怨離散逋逃人有走心陳勝先倡天下大潰絶祀亡
世為異姓福此吏不平政不宣民不寜之禍也 詔策
曰悉陳其志母有所隠愚臣竊以五帝之賢臣明之五
[007-51a]
帝其臣莫能及則自親之三王臣主俱賢則共憂之五
伯不及其臣則任使之此所以神明不遺而賢聖不廢
也故各當其世而立功徳焉傳曰往者不可及來者猶
可待能明其世者謂之天子此之謂也竊聞戰不勝者
易其地民貧窮者變其業今以陛下神明徳厚資財不
下五帝臨制天下至今十有六年民不益富盜賊不衰
邊境未安其所以然意者陛下未之躬親而待羣臣也
今執事之臣皆天下之選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
[007-51b]
猶五帝之佐也陛下不自躬親而待不望清光之臣臣
竊恐神明之遺也日損一日嵗亡一嵗日月益暮盛徳
不及究於天下以傳萬世愚臣不自度量竊為陛下惜

董仲舒對賢良策 其一曰臣謹按春秋之中視前世
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
道之敗而天廼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
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廼至以此見天心之仁
[007-52a]
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
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已矣彊勉學問則聞見博而
知益明彊勉行道則徳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還至
而立有效者也詩曰夙夜匪懈書云懋哉懋哉皆勉彊
之謂也道者所繇以適於治之路也仁義禮樂皆其具
也故聖王已沒而子孫長久安寜數百嵗此皆禮樂敎
化之功也王者未作樂之時乃用先王之樂宜於世者
而以深入敎化於民敎化之情不得雅頌之樂不成故
[007-52b]
王者功成作樂樂其徳也樂者所以變民風化民俗也
其變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故聲發於和而本於情接於
肌膚藏於骨髄故王道雖微缺而筦絃之聲未衰也夫
虞氏之不為政久矣然而樂頌遺風猶有存者是以孔
子在齊而聞韶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然而
政亂國危者甚衆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
以政日以仆滅也夫周道衰於幽厲非道亡也幽厲不
繇也至於宣王思昔先王之徳興滯補弊明文武之功
[007-53a]
業周道粲然復興詩人美之而作上天祐之為生賢佐
後世稱誦至今不絶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孔子
曰人能𢎞道非道𢎞人故治亂廢興在於己非天降命
不可得反其所操持誖謬失其統也臣聞天之所大奉
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
也天下之人同心歸之若歸父母故天瑞應誠而至書
曰白魚入于王舟有火復于王屋流為烏此葢受命之
符也周公曰復哉復哉孔子曰徳不孤必有鄰皆積善
[007-53b]
累徳之效也及至後世淫佚衰㣲不能統理羣生諸侯
背畔殘賊良民以爭壤土廢徳敎而任刑罸刑罸不中
則生邪氣邪氣積於下怨惡畜於上上下不和則隂陽
謬盭而妖孽生矣此災異所縁而起也臣聞命者天之
令也性者生之質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夀或仁或
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亂之所生故不齊也孔
子曰君子之徳風也小人之徳草也草上之風必偃故
堯舜行徳則民仁夀桀紂行暴則民鄙夭夫上之化下
[007-54a]
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鎔唯
冶者之所鑄綏之斯來動之斯和此之謂也臣謹按春
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於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
之所為也正者王之所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為而
下以正其所為正王道之端云爾然則王者欲有所為
宜求其端於天天道之大者在隂陽陽為徳隂為刑刑
主殺而徳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為事
隂常居大冬而積於空虚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徳
[007-54b]
不任刑也天使陽出布施於上而主嵗功使隂入伏於
下而時出佐陽陽不得隂之助亦不能獨成嵗終陽以
成嵗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徳敎而
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猶隂之不可任以成嵗也
為政而任刑不順於天故先王莫之肯為也今廢先王
徳敎之官而獨任執法之吏治民母乃任刑之意與孔
子曰不敎而誅謂之虐虐政用於下而欲徳敎之被四
海故難成也臣謹按春秋謂一元之意一者萬物之所
[007-55a]
從始也元者辭之所謂大也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
正本也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貴者始故為人君者正
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
民以正四方四方正逺近莫敢不一於正而亡有邪氣
奸其間者是以隂陽調而風雨時羣生和而萬民殖五
榖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間被潤澤而大豐美四海之内
聞盛徳而皆來臣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畢至而王
道終矣孔子曰鳯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自悲可
[007-55b]
致此物而身卑賤不得致也今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
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勢又有能致之資行高而恩
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然而天地未
應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敎化不立而萬民不正也
夫萬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敎化隄防之不能
止也是故敎化立而姦邪皆止者其隄防完也敎化廢
而姦邪並出刑罸不能勝者其隄防壊也古之王者明
於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敎化為大務立太學
[007-56a]
以敎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民
以禮故其刑罸甚輕而禁不犯者敎化行而習俗美也
聖王之繼亂世也掃除其迹而悉去之復修敎化而崇
起之敎化已明習俗已成子孫循之行五六百嵗尚未
敗也至周之末世大為亡道以失天下秦繼其後獨不
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學不得挾書棄捐禮誼而惡聞
之其心欲盡滅先聖之道而顓為自恣茍簡之治故立
為天子十四嵗而國亡矣自古以來未嘗有以亂濟亂
[007-56b]
大敗天下之民如秦者其遺毒餘烈至今未滅使習俗
薄惡人民嚚頑抵冒殊扞孰爛如此之甚者也孔子曰
腐朽之木不可彫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今漢繼秦之
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姦生
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
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
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
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
[007-57a]
善治也故漢得天下已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
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
不如退而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餘嵗矣不如退而
更化更化則可善治善治則災害日去福禄日來詩云
宜民宜人受禄于天夫仁為政而宜於民者固當受禄
于天夫仁誼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飾也五者
修飾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靈徳施于方外延及羣
生也
[007-57b]
其二曰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憂而未以位為樂也故
誅逐亂臣務求賢聖是以得舜禹稷卨咎繇衆聖輔徳
賢能佐職敎化大行天下和洽萬民皆安仁樂誼各得
其宜動作應禮從容中道故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
後仁此之謂也堯在位七十載廼遜于位以禪虞舜堯
崩天下不歸堯子丹朱而歸舜舜知不可辟乃即天子
之位以禹為相因堯之輔佐繼其統業是以垂拱無為
而天下治孔子曰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此之謂也至於
[007-58a]
殷紂逆天暴物殺戮賢知殘賊百姓伯夷太公皆當世
賢者隠處而不為臣守職之人皆奔走逃亡入于河海
天下耗亂萬民不安故天下去殷而從周文王順天理
物師用賢聖是以閎夭太顛散宜生等亦聚於朝廷愛
施兆民天下歸之故太公起海濵而即三公也當此之
時紂尚在上尊卑昬亂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
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繫萬
事見素王之文焉繇此觀之帝王之條貫同然而勞逸
[007-58b]
異者所遇之時異也孔子曰武盡美矣未盡善也此之
謂也臣聞制度文采𤣥黄之飾所以明尊卑異貴賤而
勸有徳也故春秋受命所先制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
應天也然則宫室旌旗之制有法而然者也故孔子曰
奢則不遜儉則固儉非聖人之中制也臣聞良玉不琢
資質潤美不待刻琢此亡異於達巷黨人不學而自知
也然則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徳臣聞
聖王之治天下也少則習之學長則材諸位爵禄以養
[007-59a]
其徳刑罸以威其惡故民曉於禮誼而恥犯其上武王
行大誼平殘賊周公作禮樂以文之至於成康之隆囹
圄空虚四十餘年此亦敎化之漸而仁誼之流非獨傷
肌膚之效也至秦則不然師申商之法行韓非之説憎
帝王之道以貪狠為俗非有文徳以敎訓於天下也誅
名而不察實為善者不必免而犯惡者未必刑也是以
百官皆飾空言虚辭而不顧實外有事君之禮内有背
上之心造偽飾詐趨利無恥又好用&KR0579酷之吏賦歛亡
[007-59b]
度竭民財力百姓散亡不得從耕織之業羣盜並起是
以刑者甚衆死者相望而姦不息俗化使然也故孔子
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此之謂也今陛下
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廣覽兼聽極羣下之知盡天
下之美至徳昭然施於方外夜郎康居殊方萬里説徳
歸誼此太平之致也然而功不加於百姓者殆王心未
加焉曽子曰尊其所聞則高明矣行其所知則光大矣
高明光大不在於他在乎加之意而已願陛下因用所
[007-60a]
聞設誠於内而致行之則三王何異哉陛下親耕籍田
以為農先夙寤晨興憂勞萬民思惟往古而務以求賢
此亦堯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獲者士素不厲也夫不
素養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養士之
大者莫大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闗也敎化之本原
也今以一郡一國之衆對亡應善書者是王道往往而
絶也臣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數考問
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
[007-60b]
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師帥不賢則主徳不宣恩澤不
流今吏既亡敎訓於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
與姦為市貧窮孤弱寃苦失職甚不稱陛下之意是以
隂陽錯繆氛氣充塞羣生寡遂黎民未濟皆長吏不明
使至於此也夫長吏多出於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
選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賢也且古所謂功者以任官稱
職為差非所謂積日累久也故小材雖累日不離於小
官賢材雖未久不害為輔佐是以有司竭力盡知務治
[007-61a]
其業而以赴功今則不然累日以取貴積久以致官是
以亷恥貿亂賢不肖渾殽未得其真臣愚以為使諸列
侯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嵗貢各二人以給
宿衛且以觀大臣之能所貢賢者有賞所貢不肖者有
罸夫如是諸侯吏二千石皆盡心於求賢天下之士可
得而官使也徧得天下之賢人則三王之盛易為而堯
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量材而
授官録徳而定位則亷恥殊路賢不肖異處矣陛下加
[007-61b]
惠寛臣之罪勿牽制於文使得切磋究之臣敢不盡愚
其三曰臣聞論語曰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今陛下
幸加留聽於承學之臣復下明策以切其意而究盡聖
徳非愚臣之所能具也前所條貫靡竟統紀不終辭不
别白指不分明此臣淺陋之罪也策曰善言天者必有
徵於人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臣聞天者羣物之祖也
故徧覆包涵而無所殊建日月風雨以和之經隂陽寒
暑以成之故聖人法天而立道亦溥愛而忘私布徳施
[007-62a]
仁以厚之設誼立禮以導之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
君之所以愛也夏者天之所以長也徳者君之所以養
也霜者天之所以殺也刑者君之所以罸也繇此言之
天人之徵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質
諸人情參之於古考之於今故春秋之所譏災害之所
加也春秋之所惡怪異之所施也書邦家之過兼災異
之變以此見人之所為其美惡之極乃與天地流通而
往來相應此亦言天之一端也古者修敎訓之官務以
[007-62b]
徳善化民民以大化之後天下常亡一人之獄矣今世
廢而不修亡以化民民以故棄仁誼而死財利是以犯
法而罪多一嵗之獄以萬千數以此見古之不可不用
也故春秋變古則譏之天令之謂命命非聖人不行質
檏之謂性性非敎化不成人欲之謂情情非度制不節
是故王者上謹於承天意以順命也下務明敎化民以
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
而大本舉矣人受命於天固超然異於羣生入有父子
[007-63a]
兄弟之親出有君臣上下之誼㑹聚相遇則有耆老長
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驩然有恩以相愛此人之所
以貴也生五穀以食之桑麻以衣之六畜以養之服牛
乗馬圏豹檻虎是其得天之靈貴於物也故孔子曰天
地之性人為貴明於天性知自貴於物知自貴於物然
後知仁誼知仁誼然後重禮節重禮節然後安處善安
處善然後樂循理樂循理然後謂之君子故孔子曰不
知命亡以為君子此之謂也策曰上嘉唐虞下悼桀紂
[007-63b]
寖㣲寖滅寖明寖昌之道虚心以改臣聞衆少成多積
小致鉅故聖人莫不以晻致明以㣲致顯是以堯發於
諸侯舜興乎深山非一日而顯也葢有漸以致之矣言
出於己不可塞也行發於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
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故盡小者大慎㣲者著詩曰惟
此文王小心翼翼故堯競兢日行其道而舜業業日致
其孝善積而名顯徳章而身尊此其寖明寖昌之道也
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
[007-64a]
銷膏而人不見也非明乎情性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
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紂之可為悼懼者也夫善
惡之相從如影響之應形聲也故桀紂暴謾䜛賊並進
賢知隠伏惡日顯國日亂晏然自以如日在天終陵夷
而大壊夫暴逆不仁者非一日而亡也亦以漸至故桀
紂雖亡道然猶享國十餘年此其寖微寖滅之道也策
曰三王之敎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謂久而不易者道
也意豈異哉臣聞夫樂而不亂復而不厭者謂之道道
[007-64b]
者萬世亡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
之處故政有眊而不行舉其偏者以補其弊而已矣三
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將以捄溢扶衰所遭之變
然也故孔子曰亡為而治者其舜乎改正朔易服色以
順天命而已其餘盡循堯道何更為哉故王者有改制
之名亡變道之實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繼之
捄當用此也孔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
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此
[007-65a]
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於虞而獨不言所損益
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
亦不變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聖相受而守一道亡救
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損益也繇是觀之繼治世者其
道同繼亂世者其道變今漢繼大亂之後若宜少損周
之文致用夏之忠者陛下有明徳嘉道愍世俗之靡薄
悼王道之不昭故舉賢良方正之士論誼考問將欲興
仁誼之休徳明帝王之法制建太平之道也臣愚不肖
[007-65b]
述所聞誦所學道師之言厪能勿失耳若廼論政事之
得失察天下之息耗此大臣輔佐之職三公九卿之任
非臣仲舒所能及也然而臣竊有恠者夫古之天下亦
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共是天下古亦大治
上下和睦習俗美盛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吏亡姦邪民
亡盜賊囹圄空虚徳潤草木澤被四海鳳皇來集麒麟
來游以古準今壹何不相逮之逺也安所繆盭而陵夷
若是意者有所失於古之道與有所詭於天之理與試
[007-66a]
迹之古返之於天黨可得見乎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
齒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
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於力不動於末是亦受大者不
得取小與天同意者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
况人乎此民之所以囂囂若不足也身寵而載高位家
温而食厚禄因乗富貴之資力以與民爭利於下民安
能如之哉是故衆其奴婢多其牛羊廣其田宅博其産
業畜其積委務此而亡已以迫蹵民民日削月朘寖以
[007-66b]
大窮富者奢侈羨溢貧者窮急愁苦窮急愁苦而上不
救則民不樂生民不樂生尚不避死安敢避罪此刑罸
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勝者也故受禄之家食禄而已
不與民爭業然後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此上天之理
而亦太古之道天子之所宜法以為制大夫之所當循
以為行也故公儀子相魯之其家見織帛怒而出其妻
食於舍而茹葵愠而㧞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奪園夫紅
女利乎古之賢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高其
[007-67a]
行而從其敎民化其亷而不貪鄙及至周室之衰其卿
大夫緩於誼而急於利亡推讓之風而有爭田之訟故
詩人疾而刺之曰節彼南山惟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
爾瞻爾好誼則民鄉仁而俗善爾好利則民好邪而俗
敗由是觀之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視效逺方之所回
面而内望也近者視而放之逺者望而效之豈可以居
賢人之位而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財利常恐乏匱者
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
[007-67b]
也易曰負且乗致寇至乗車者君子之位也負擔者小
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為庶人之行者其患禍
必至也若居君子之位當君子之行則舍公儀休之相
魯亡可為者矣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
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
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
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絶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説滅
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
[007-68a]
 
 
 
 
 
 
 
 
[007-68b]
 
 
 
 
 
 
 
 經濟類編巻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