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k0046 經濟類編-明-馮琦 (master)


[05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濟類編卷五十二
           明 馮琦馮瑗 撰
 文學類六
  贊頌五則/
𢎞農王粹以貴公子尚主館宇甚盛圖莊周于室廣集
朝士使稽含為之贊含援筆為弔文文不加㸃其序曰
帝婿王𢎞逺華池豐屋廣延賢彦圖莊生垂綸之象記
[052-1b]
先達辭聘之事畫真人于刻桶之室載退士於進趣之
堂可謂託非其所可弔不可贊也其辭曰邁矣莊周天
縱特放大塊授其生自然資其量器虛神清窮𤣥極曠
人偽俗季真風既散野無訟屈之聲朝有爭寵之歎上
下相陵長幼失貫於是借𤣥虛以助溺引道徳以自奬
户詠恬曠之辭家畫老莊之象今王生沉淪名利身尚
帝女連耀三光有出無處池非巖石之溜宅非茅茨之
宇馳屈産於皇衢畫兹象其焉取嗟乎先生高跡何局
[052-2a]
生處巖岫之居死寄彫楹之屋託非其所没有餘辱悼
大道之湮晦遂含悲而吐曲粹有愧色
夏侯湛東方朔畫像贊 大夫諱朔字曼倩平原厭次
人也魏建安中分厭次以為樂陵郡故又為郡人焉事
漢武帝漢書具載其事先生瓌瑋博達思周變通以為
濁世不可以富貴也故薄遊以取位茍出不可以直道
也故頡頏以傲世傲世不可以垂訓也故正諫以明節
明節不可以久安也故詼諧以取容潔其道而穢其跡
[052-2b]
清其質而濁其文弛張而不為邪進退而不離羣若乃
逺心曠度贍智宏才倜儻博物觸類多能合變以明筭
幽贊以知來自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隂陽圖緯之學百
家衆流之論周給敏捷之辨支離覆逆之數經脈藥石
之藝射御書計之術乃研精而究其理不習而盡其功
經目而諷於口過耳而闇於心夫其明濟開豁包含𢎞
大陵轢卿相謿哂豪傑籠罩靡前跆籍貴勢出不休顯
賤不憂戚戲萬乗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雄節邁倫高
[052-3a]
氣葢世可謂抜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談者又以先生
嘘吸沖和吐故納新蟬蛻龍變棄俗登仙神交造化靈
為星辰此又竒怪惚恍不可備論者也大人來守此國
僕自京都言歸定省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徘
徊路寢見先生之遺像逍遙城郭觀先生之祠宇慨然
有懷乃作頌焉其辭曰矯矯先生肥遯居貞退不終否
進亦避榮臨世濯足希古振纓涅而無滓既濁能清無
滓伊何高明克柔能清伊何視汙若浮樂在必行處險
[052-3b]
㒺憂跨世陵時逺蹈獨逰瞻望彼代爰想遐蹤邈邈先
生其道猶龍染迹朝隱和而不同栖遲下位聊以從容
我來自東言適兹邑敬問墟墳企佇原隰墟墓徒存精
靈永戢民思其軌祠宇斯立徘徊寺寢遺像在圖周旋
祠宇庭序荒蕪榱棟傾落草萊弗除肅肅先生豈焉是
居是居弗形悠悠我情昔在有徳罔不遺靈天秩有禮
神鑒孔明彷彿風塵用垂頌聲
蔡邕祖徳頌 昔文王始受命武王定禍亂至於成王
[052-4a]
太平乃洽祥瑞畢降夫豈后徳隆漸浸之所通也是以易嘉積
善有餘慶詩稱子孫其保之非特王道然也賢人君子修仁履
徳者亦其有焉昔我烈祖暨于子考世載孝友重以明徳率禮
莫違是以靈祗降之休瑞兔擾馴以昭其仁木連理以象其義
斯乃祖禰之遺靈盛徳之所貺也豈是童蒙孤稚所克任哉穆
穆我祖世篤其仁其徳克明惟懿惟醇宣慈恵和無競伊人巖
巖我考蒞之以莊増崇丕顯克構其堂是用祚之休徵惟光厥
徵伊何於昭于今園有甘棠别榦同心墳有擾兎宅我栢林神
[052-4b]
不可誣偽不可加析薪之業畏不克荷矧貪靈貺以為已華惟
予小子豈不是欲干有先功匪榮伊辱京兆樊恵渠頌 洪範
八政一曰食周禮十軄一曰農生民之本於是乎出豐殖財用
於是乎在陽陵縣東厥地汙泥嘉榖不殖光和五年京兆尹樊
君勤恤民隠乃命立新渠曩之毒田化為甘壤相與謳詠斐然
成章謂之樊恵渠其歌曰我有長流莫或閼之我有溝澮莫有
達之田疇斥鹵莫修莫治飢饉困瘁莫恤莫思
武都太守李翕西狹頌 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君諱翕字
[052-5a]
伯都天姿明敏敦詩悦禮膺禄美厚繼世郎吏幼而宿衛弱冠
典城有阿鄭之化是以三剖守符致黄龍嘉禾木連甘露之瑞
動順經古先之以博愛陳之以徳義示之以好惡不肅而成不
嚴而治朝中惟静威儀抑抑督郵部職不出府門政約令行强
不暴寡知不詐愚屬縣趨教無對會之事徼外來庭面縳二十
餘人年榖屢登倉庫惟億百姓有蓄粟麥五錢郡西狹中道危
艱阻峻縁崖俾閣兩山璧立隆崇造雲下有不測之谿&KR0008芒促
迫財容車騎進不能濟息不得駐數有顛覆霣墜之虞過者創
[052-5b]
楚惴惴其慄君踐其險若渉淵氷歎曰詩所謂如集于
木如臨于谷斯其殆哉因其事則為設備今不圖之為
患無已勑衡官有秩李瑾掾仇審因常繇道徒鐉燒破
柝刻臽磪崑減髙就埤平夷正曲柙□土石堅固廣大
可以夜渉四方無雜行人懽悀民歌徳恵穆如清風乃
刋斯石曰赫赫明后柔嘉惟則克長克君牧守三國三
國清平詠歌懿徳瑞降豐稔民以傎稙威恩並隆逺人
賓服鐉山浚瀆路以安直繼禹之迹亦世頼福
[052-6a]
  序七則/
劉安要略訓 夫作為書論者所以紀綱道徳經緯人
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諸理雖未能抽引𤣥妙之
中才繁然足以觀終始矣總要舉凡而語不剖判純樸
靡散太宗懼為人之惽惽然弗能知也故多為之辭博
為之説又恐人之離本就末也故言道而不言事則無
以與世浮沈言事而不言道則無以與化游息故著二
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地形有時則有覽冥有
[052-6b]
精神有本經有主術有繆稱有齊俗有道應有汜論有
詮言有兵略有説山有説林有人間有修務有泰族也
原道者盧牟六合混沌萬物象太一之容測窈㝠之深
以翔虛無之軫託小以苞大守約以治廣使人知先後
之禍福動靜之利害誠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觀矣欲一
言而寤則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則賤物而貴身欲
參言而究則外物而反情執其大指以内洽五藏瀐濇
肌膚被服法則而與之終身所以應待萬方覽耦百變
[052-7a]
也若轉丸掌中足以自樂也俶真者窮逐終始之化嬴
垀有無之精離别萬物之變合同死生之形使人遺物
反已審仁義之間通同異之理觀至徳之統知變化之
紀説符𤣥妙之中通迴造化之母也天文者所以和隂
陽之氣理日月之光節開塞之時列星辰之行知逆順
之變避忌諱之殃順時運之應法五神之常使人有以
仰天承順而不亂其常者也地形者使人窮南北之修
極東西之廣經山陵之形區川谷之居明萬物之主知
[052-7b]
生類之衆列山淵之數規逺近之路使人通迴周備不
可動以物不可驚以怪者也時則者所以上因天時下
盡地力據度行當合諸人則形十二節以為法式終而
復始轉於無極因循倣依以知禍福操舍開塞各有龍
忌發號施令以時教期使君人者知所以從事覽㝠者
所以言至精之通九天也至微之淪無形也純粹之入
至清也昭昭之通㝠㝠也乃始攬物物引類覽取撟掇
浸想宵類物之可以喻意象形者乃以穿通窘滯決瀆
[052-8a]
壅塞引人之意繫之無極乃以明物類之感同氣之應
隂陽之合形埒之朕所以令人達觀博見者也精神者
所以原本人之所由生而曉寤其形骸九竅取象於天
合同其血氣與雷霆風雨比類其喜怒與晝宵寒暑並
明審死生之分别同異之跡節動靜之機以反其性命
之宗所以使人愛養其精神撫靜其魂魄不以物易已
而堅守虛無之宅者也本經者所以明大聖之徳通維
初之道埓略衰世古今之變以褒先聖之隆盛而貶末
[052-8b]
世之曲政也所以使人黜耳目之聰明精神之感動樽
流遁之觀節養性之和分帝王之操列小大之差者也
主術者君人之事也所以因作任督責使羣臣各盡其
能也明攝權操柄以制羣下提名責實考之參伍所以
使人主秉數持要不妄喜怒也其數直施而正邪外私
而立公使百官條通而輻輳名務其業人致其功此主
術之明也繆稱者破碎道徳之論差次仁義之分略雜
人間之事總同乎神明之徳假象取耦以相譬喻斷短
[052-9a]
為節以應小具所以曲説攻論應感而不匱者也齊俗
者所以一羣生之短修同九夷之風氣通古今之論貫
萬物之理財制禮義之宜擘畫人事之終始者也道應
者攬掇遂事之蹤追觀往古之跡察禍福利害之反考
驗乎老莊之術而以合得失之勢者也汜論者所以箴
縷縩繺之間㩥揳呪齵之郄也接徑直施以推本樸而
兆見得失之變利病之文所以使人不妄没於勢利不
誘惑於事態有符曮晲兼稽時勢之變而與化推移者
[052-9b]
也詮言者所以譬類人事之指解喻治亂之體也差擇
微言之渺詮以至理之文而補縫過失之闕者也兵略
者所以明戰勝攻取之數形機之勢詐譎之變體因循
之道操持後之論也所以知戰陣分爭之非道不行也
知攻取堅守之非徳不强也誠明其意進退左右無所
失擊危乗勢以為資清靜以為常避實就虛若驅羣羊
此所以言兵也説山説林者所以竅窕穿鑿百事之壅
遏而通行貫扄萬物之窒塞者也假譬取象異類殊形
[052-10a]
以領理人之意懈墮結細説捍摶囷而以明事埓事者
也人間者所以觀禍福之變察利害之反鑽脈得失之
跡標舉終始之壇也分别百事之微敷陳存亡之機使
人知禍之為福亡之為得成之為敗利之為害也誠喻
至意則有以傾側偃仰世俗之間而無傷乎讒賊螫毒
者也修務者所以為人之於道未淹味論未深見其文
辭反之以清淨為常恬淡為本則懈墮分學縱欲適情
欲以偷自佚而塞於大道也今夫狂者無憂聖人亦無
[052-10b]
憂聖人無憂和以徳也狂者無憂不知禍福也故通而
無為也與塞而無為也同其無為則同其所以無為則
異故為之浮稱流説其所以能聴所以使學者孳孳以
自幾也泰族者横八極致高崇上明三光下和水土經
古今之道治倫理之序總萬方之指而歸之一本以經
緯治道紀綱王事乃原心術理性情以館清平之靈澄
徹神明之精以與天和相嬰薄所以覽五帝三王懷天
氣抱天心執中含和徳形於内以莙凝天地發起隂陽
[052-11a]
序四時正流方綏之斯寧推之斯行乃以陶冶萬物遊
化羣生唱而和動而隨四海之内一心同歸故景星見
祥風至黃龍下鳯巢列樹麟止郊野徳不内形而行其
法藉専用制度神祗弗應福祥不歸四海弗賓兆民弗
化故徳形於内治之大本此鴻烈之泰族也凡屬書者
所以窺道開塞庶後世使知舉錯取舍之宜適外與物
接而不眩内有以處神養氣宴煬至和而已自樂所受
乎天地者也故言道而不明終始則不知所倣依言終
[052-11b]
始而不明天地四時則不知所避諱言天地四時而不
引譬援類則不識精微言至精而不原人之神氣則不
知養生之機原人情而不言大聖之徳則不知五行之
差言帝道而不言君事則不知小大之衰言君事而不
為稱喻則不知動靜之宜言稱喻而不言俗變則不知
合同大指已言俗變而不言往事則不知道徳之應知
道徳而不知世曲則無以耦萬方知汜論而不知詮言
則無以從容通書文而不知兵指則無以應卒已知大
[052-12a]
略而不知譬喻則無以推明事知公道而不知人間則
無以應禍福知人間而不知修務則無以使學者勸力
欲彊省其辭覽總其要弗曲行區入則不足以窮道徳
之意故著書二十篇則天地之理究矣人間之事接矣
帝王之道備矣其言有小有巨有微有粗指奏卷異各
有為語今専言道則無不在焉然而能得本知末者其
唯聖人也今學者無聖人之才而不為詳説則終身顛
頓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覺寤乎昭明之術矣今易之乾
[052-12b]
坤足以窮道通意也八卦可以識吉凶知禍福矣然而
伏羲為之六十四變周室増以六爻所以原測淑清之
道而&KR2805逐萬物之祖也夫五音之數不過宫商角徵羽
然而五弦之琴不可鼓也必有細大駕和而後可以成
曲今畫龍首觀者不知其何獸也具其形則不疑矣今
謂之道則多謂之物則少謂之術則博謂之事則淺推
之以論則無可言者所以為學者固欲致之不言而已
也夫道論至深故多為之辭以抒其情萬物至衆故博
[052-13a]
為之説以通其意辭雖壇卷連漫絞紛逺援所以洮汰
滌蕩至意使之無凝竭底滯捲握而不散也夫江河之
腐胔不可勝數然祭者汲焉大也一盃酒白蠅漬其中
匹夫弗嘗者小也誠通乎二十篇之論暏凡得要以通
九野徑十門外天地捭山川其於逍遙一世之間宰匠
萬物之形亦優㳺矣若然者挾日月而不烑潤萬物而
不耗曼兮洮兮足以覽矣藐兮浩兮曠曠兮可以㳺矣
文王之時紂為天子賦斂無度殺戮無止康梁沈湎宫
[052-13b]
中成市作為炮烙之刑刳諫者剔孕婦天下同心而苦
之文王四世纍善脩徳行義處岐周之間地方不過百
里天下二垂歸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彊暴以為天下去
殘除賊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謀生焉文王業之而不卒
武王繼文王之業用太公之謀悉索薄賦躬擐甲胄以
伐無道而討不義誓師牧野以踐天子之位天下未定
海内未輯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徳使夷狄各以其賄來
貢遼逺未能至故治三年之喪殯文王於兩楹之間以
[052-14a]
俟逺方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
蔡叔管叔輔公子祿父而欲為亂周公繼文王之業持
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輔翼成王懼爭道之不塞臣下
之危上也故縱馬華山放牛桃林敗鼓折枹搢笏而朝
以寧靜王室鎮撫諸侯成王既壯能從政事周公受封
於魯以此移風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訓以
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學生焉墨
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悦厚
[052-14b]
葬靡財而貧民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禹
之時天下大水禹身執虆垂以為民先剔河而道九岐
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東海當此之時燒不暇撌
濡不給扢死陵者葬陵死澤者葬澤故節財薄葬閑服
生焉齊桓公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
中國中國之不絶如綫齊國之地東負海而北鄣河地
狹田少而民多智巧桓公憂中國之患苦夷狄之亂欲
以存亡繼絶崇天子之位廣文武之業故管子之書生
[052-15a]
焉齊景公内好聲色外好狗馬獵射亡歸好色無辨作
為路寢之臺族鑄大鍾撞之庭下郊雉皆呴一朝用三
千鍾贛梁丘據子家噲導於左右故晏子之諫生焉晚
世之時六國諸侯谿異谷别水絶山隔各自治其境内
守其分地握其權柄擅其政令下無方伯上無天子力
征爭權勝者為右恃連與國約重致剖信符結逺援以
守其國家持其社稷故縱横修短生焉申子者韓昭釐
之佐韓晉别國也地墽民險而介於大國之間晉國之
[052-15b]
故禮未滅韓國之新法重出先君之令未收時君之令
又下新故相反前後相繆百官背亂不知所用故刑名
之書生焉秦國之俗貪狠彊力寡義而趨利可威以刑
而不可化以善可勸以賞而不可厲以名被險而帶河
四塞以為固地利形便畜積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勢
而吞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若劉氏之書觀天地之象
通古今之事權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原道之心合三
王之風以儲與扈冶𤣥渺之中精搖靡覽棄其畛挈斟
[052-16a]
其淑靜以統天下理萬物應變化通殊類非循一跡之
路守一隅之指拘繫牽連於物而不與世推移也故置
之尋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
蕭統陶淵明集序 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醜行不忮
不求者明達之用心是以聖人韜光賢人遁世其故何
也含徳之至莫踰於道親已之切無重於身故道存而
身安道亡而身害處百齡之内居一世之中儵忽比之
白駒寄遇謂之逆旅宜乎與大塊而盈虛隨中和而任
[052-16b]
放豈能戚戚勞於憂畏汲汲役於人間齊謳趙女之娯
八珍九鼎之食結駟連騎之榮侈袂執圭之貴樂既樂
矣憂亦隨之何倚伏之難量亦慶吊之相及智者聖人
居之甚履薄氷愚夫貪士競之若洩尾閭玉之在山以
見珍而終破蘭之生谷雖無人而自芳故莊周垂釣於
濠伯成躬耕於野或貨海東之藥草或紡江南之落毛
譬彼鴛雛豈競鳶鴟之肉猶斯雜縣寧勞文仲之牲至
于子常甯喜之倫蘇秦衞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
[052-17a]
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卒如其言豈
不痛哉又楚子觀周受折於孫滿霍侯驂乗禍起於負
芒饕餮之徒其流甚衆唐堯四海之主而有汾陽之心
子晉天下之儲而有洛濱之志輕之若脫屣視之若鴻
毛而況於他人乎是以至人達士因以晦迹或懷釐而
謁帝或被褐而負薪鼓楫清潭棄機漢曲情不在於衆
事寄衆事以忘情者也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
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迹者也其文章不羣辭彩精拔
[052-17b]
跌宕昭彰獨超衆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横素波而傍
流干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
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
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汙隆孰能如此乎余素愛
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徳恨不同時故加搜校粗為區
目白璧微瑕惟在閒情一賦揚雄所謂勸百而諷一者
卒無諷諫何足搖其筆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㸃定其
傳編之於錄嘗謂有能觀淵明之文者馳競之情遣鄙
[052-18a]
吝之意祛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豈止仁義可蹈抑
乃爵祿可辭不必傍游泰華逺求柱史此亦有助於風
教也
王羲之蘭亭序 永和九年嵗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
會稽山隂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
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
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
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恵風和暢仰觀宇
[052-18b]
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聴之
娯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
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
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
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
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
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
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
[052-19a]
因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
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
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
郭璞方言序 葢聞方言之作出乎輶軒之使所以巡
遊萬國采覽異言車軌之所交人迹之所蹈靡不畢載
以為奏籍周秦之季其業隳廢莫有存者暨乎揚生沈
淡其志歴載構綴乃就斯文是以三五之篇著而獨鑒
之功顯故可不出户庭而坐照四表不勞疇咨而物來
[052-19b]
能名考九服之逸言標六代之絶語類離詞之指韻明
乖途而同致辨章風謠而區分曲通萬殊而不雜真洽
見之竒書不刋之碩記也余少玩雅訓旁味方言復為
之解觸事廣之演其未及摘其謬漏庶以燕石之瑜補
琬琰之瑕俾後之瞻涉者可以廣寤多聞耳
應劭風俗通序 昔仲尼没而微言闕七十子喪而大
義乖重遭戰國約從連横好惡殊心真偽紛爭故春秋
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並以諸子百家之言
[052-20a]
紛然殽亂莫知所從漢興儒者競復比誼會意為之章
句家有五六皆析文便辭彌以馳逺綴文之士雜襲龍
鱗訓註説難轉相陵高積如丘山可謂繁富者矣而至
於俗間行語衆所共傳積非習貫莫能原察今王室大
壞九州幅裂亂靡有定生民無幾私懼後進益以迷昩
聊以不才舉爾所知方以類聚凡一十卷謂之風俗通
義言通於流俗之過謬而事該之於義理也風者天氣
有寒煖地形有險易水泉有美惡草木有剛柔也俗者
[052-20b]
含血之類像之而生故言語歌謳異聲鼓舞動作殊形
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聖人作而均齊之咸歸於正聖
人廢則還其本俗尚書天子巡狩至于岱宗覲諸侯見
百官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俗孝經曰移風易俗莫善
於樂傳曰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户異政人殊服由
此言之為政之要辯風正俗最其上也周秦常以嵗八
月遣輶軒之使求異代方言還奏籍之藏於祕室及嬴
氏之亡遺脫漏棄無見之者蜀人嚴君平有千餘言林
[052-21a]
閭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揚雄好之天下孝廉衞卒交會
周章質問以次注續二十七年爾乃治正凡九千字其
所發明猶未若爾雅之閎麗也張竦以為懸諸日月不
刋之書予實頑闇無能述演豈敢比隆於斯人哉顧惟
述作之功故聊光啓之耳昔客為齊王畫者王問畫孰
最難孰最易曰犬馬最難鬼魅最易犬馬旦暮在人之
前不類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無形者不見不見故
易今俗語云浮淺然賢愚所共咨論有似犬馬其為難
[052-21b]
矣并綜事宜於今者孔子稱幸茍有過人必知之俾諸
明哲幸詳覽焉
曾鞏新序目錄序 古之治天下者一道徳同風俗葢
九州之廣萬民之衆千嵗之逺其教既明其政既成之
後所守者一道所傳者一説而已故詩書之文歴世數
十作者非一而言未嘗不相為終始化之如此其至也
當是之時異行者有誅異言者有禁防之又如此其備
也故二帝三王之際及其中間嘗更衰亂而餘澤未熄
[052-22a]
之時百家衆説未有能出其間者也及周之末世
先王之教化法度既廢餘澤既熄世之治方術者
葢得其一偏故人奮其私意家尚其私學者蠭起
於中國皆明其所長而昧其所短矜其所得而諱
其所失天下之士各自為方而不能相通世人之
不復知夫學之有統道之有歸也先王之遺文雖
在皆絀而不講况至於秦為世所大禁哉漢興六
藝皆得於㪚絶殘脱之餘世復無先王之道以一
[052-22b]
之者諸儒茍見傳記百家之言皆悦而嚮之故先
王之道為衆説之所蔽闇而不明鬱而不發而怪
竒可喜之論各師異見皆自名家者誕漫於中國
一切不異於周之末世其弊至於今尚在也自斯
以来天下學者知折衷於聖人而能純於道徳之
美者揚雄氏或可耳如向之徒皆不免為衆説之
蔽而不知有折衷者也孟子曰待文王而後興者
凡民也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漢之士豈獨無
[052-23a]
明先王之道以一之者哉亦其出於是時者豪傑
之士少故不能特起於流俗之中絶學之後也葢
向之序此書於今最為近古雖不能無失然逺至
舜禹而次及於周秦以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徃
徃而在也要在慎取之而已故臣既惜其不可見
者而校其可見者特詳焉亦足以知臣之攻其失
豈好辯哉臣之所不得已也
蘇軾六一居士集序 夫言有大而非誇達者信
[052-23b]
之衆人疑焉孔子曰天之將䘮斯文也後死者不
得與於斯文也孟子曰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
子距楊墨葢以是配禹也文章之得喪何與於天
而禹之功與天地並孔子孟子以空言配之不已
誇乎自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孟子之言行而楊
墨之道廢天下以為是固然而不知其功孟子既
没有申商韓非之學違道而趨利殘民以厚主其
説至陋也而士以是㒺其上上之人僥倖一切之
[052-24a]
功靡然從之而世無大人先生如孔子孟子者推
其本末權其禍福之輕重以救其惑故其學遂行
秦以是喪天下陵夷至於勝廣劉項之禍死者十
八九天下蕭然洪水之患葢不至此也方秦之未
得志也使復有一孟子則申韓為空言作於其心
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者必不至若是烈
也使楊墨得志於天下其禍豈減於申韓哉由此
言之雖以孟子配禹可也太史公曰葢公言黄老
[052-24b]
賈誼晁錯明申韓錯不足道也而誼亦為之予以
是知邪説之移人雖豪傑之士有不免者況衆人
乎自漢以來道術不出於孔子而亂天下者多矣
晉以老莊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五百餘年而後
得韓愈學者以愈配孟子葢庶幾焉愈之後三百
餘年而後得歐陽子其學推韓愈孟子以達於孔
氏著禮樂仁義之實以合於大道其言簡而明信
而通引物連類折之於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
[052-25a]
然師尊之自歐陽子之存世之不恱者譁而攻之
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士無賢不肖不謀而
同曰歐陽子今之韓愈也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
兵富而教之至天聖景佑極矣而斯文終有愧於
古士亦因陋守舊論卑而氣弱自歐陽子出天下
爭自濯磨以通經學古為髙以救時行道為賢以
犯顔納諫為忠長育成就至嘉祐末號稱多士歐
陽子之功為多嗚呼此豈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
[052-25b]
使之歐陽子没十有餘年士始為新學以佛老之
似亂周孔之真識者憂之頼天子明聖詔修取士
法風厲學者専治孔氏黜異端然後風俗一變考
論師友淵源所自復知誦習歐陽子之書予得其
詩文七百六十一篇於其子棐乃次而論之曰歐
陽子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
詩賦似李白此非予言也天下之言也歐陽子韓
修字永叔既老自謂六一居士云
[052-26a]
  贈言七則/
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
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
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徳容貌若
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
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
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網游
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乗風
[052-26b]
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
魯南宫敬叔言於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
乗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葢見老子云辭去而老
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
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
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
為人子者毋以有已為人臣者毋以有已孔子自周反
於魯弟子稍益進焉
[052-27a]
曾子從孔子於齊齊景公以下卿禮聘曾子固辭將行
晏子送之曰吾聞君子贈人以財不若以言今夫蘭本
三年湛之以鹿醢既成則易以匹馬非蘭本美也願子
詳其所湛既得所湛亦求所湛吾聞君子居必擇處逰
必擇土居必擇處所以求士也遊必擇土所以脩道也
吾聞反常移性者欲也故不可不慎也子路將行辭於
仲尼曰贈汝以車乎以言乎子路曰請以言仲尼曰不
彊不逺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
[052-27b]
五者可以長久矣
子路行辭於仲尼曰敢問新交取親若何言寡可行若
何長為善士而無犯若何仲尼曰新交取親其忠乎言
寡可行其信乎長為善士而無犯其禮乎
平原君謂平陽君曰公子牟游於秦且東而辭應侯應
侯曰公子將行矣獨無以教之乎曰且微君之命命之
也臣故且有効於君夫貴不與富期而富至富不與粱
肉期而梁肉至梁肉不與驕奢期而驕奢至驕奢不與
[052-28a]
死亡期而死亡至累世以前坐此者多矣應侯曰公子之所以教
之者厚矣僕得聞此不忘於心願君之亦勿忘也平陽君曰敬諾
韓愈送許郢州序 愈嘗以書自通於于公累數百言其大要言
先達之士得人而託之則道徳彰而名問流後進之士得人而託
之則事業顯而爵位通下有矜乎能上有矜乎位雖恒相求而不
相遇于公不以其言為不可復書曰足下之言是也于公身居方
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是非忠乎
君而樂乎善以國家之務為己任者乎愈雖不敢私其大恩抑不
[052-28b]
可不謂之知已恒矜而誦之情已至而事不從小人之所不為也
故於使君之行道刺史之事以為于公贈凡天下之事成於自同
而敗於自異為刺史者嘗私於其民不以實應乎府為觀察使者
恒急於其賦不以情信乎州繇是刺史不安其官觀察使不得其
政財已竭而歛不休人已窮而賦愈急其不去為盜也亦幸矣誠
使刺史不私於其民觀察使不急於其賦刺史曰吾州之民天下
之民也惠不可以獨厚觀察使亦曰某州之民天下之民也歛不
可以獨急如是而政不均令不行者未之有也其前之言者于公
[052-29a]
既已信而行之矣今之言者其有不信乎縣之於州猶州之於府
也有以事乎上有以臨乎下同則成異則敗者皆然也非使君之
賢其誰能信之愈於使君非燕逰一朝之好也故其贈行不以頌
而以規
贈崔復州序 有地數百里趨走之吏自長史司馬以下數十人
其禄足以仁其三族及其朋友故舊樂乎心則一境之人喜不樂
乎心則一境之人懼大丈夫官至刺史亦榮矣雖然幽逺之小
民其足跡未嘗至城邑茍有不得其所能自直於鄉里之吏者
[052-29b]
鮮矣况能自辯於縣吏乎能自辯於縣吏者鮮矣况能
自辯於刺史之庭乎由是刺史有所不聞小民有所不
宣賦有常而民産無恒水旱厲疫之不期民之豐約懸
于州縣令不以言連帥不以信民就窮而斂愈急吾見
刺史之難為也崔君為復州其連帥則于公崔君之仁
足以蘇復人于公之賢足以庸崔君有刺史之榮而無
其難為者將在於此乎愈嘗辱于公之知而舊游於崔
君慶復人之將蒙其休澤也於是乎言
[052-30a]
  自解十一則/
蘇代謂燕昭王曰今有人於此孝如曾參孝巳信如尾
生高廉如鮑焦史鰌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
足矣對曰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臣且處無為
之事歸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織而衣之王曰何故
也對曰孝如曾參孝巳則不過養其親耳信如尾生高
則不過不欺人耳廉如鮑焦史鰌則不過不竊人之財
耳今臣為進取者也臣以為廉不與身俱達義不與生
[052-30b]
俱立仁義者自完之道也非進取之術也王曰自憂不
足乎對曰以自憂為足則秦不出殽函齊不出營丘楚
不出疏章三王代位五霸改政皆以不自憂故也若自
憂而足則臣亦周之負籠耳何為煩大王之廷邪昔者
楚取章武諸侯北面而朝秦取西山諸侯西面而朝曩
者使燕毋去周室之上則諸侯不為别馬而朝矣臣聞
之善為事者先量其國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彊弱故功
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為事者不先量其國之大小不
[052-31a]
揆其兵之彊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東
嚮伐齊之心而愚臣知之王曰子何以知之對曰矜㦸
砥劔登丘東嚮而歎是以愚臣知之今夫烏獲舉千鈞
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齊雖彊國也西勞於宋南
罷於楚則齊軍可敗而河間可取燕王曰善吾請拜子
為上卿奉子車百乗子以此為寡人東游於齊何如對
曰足下以愛之故與何不與愛子與諸舅叔父負牀之
孫不得而乃以與無能之臣何也王之論臣何如人哉
[052-31b]
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見罪於
左右王曰安有為人臣盡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對
曰臣請為王譬昔周之上地嘗有之其丈夫宦三年不
歸其妻愛人其所愛者曰子之丈夫來則且柰何乎其
妻曰勿憂也吾已為藥酒而待其來矣已而其丈夫果
來於是因令其妾酌藥酒而進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
慮曰吾以此飲吾主父則殺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
則逐吾主母與殺吾主父逐吾主母者寧佯躓而覆之
[052-32a]
於是因佯僵而仆之其妻曰為子之逺行來之故為美
酒今妾奉而仆之其丈夫不知縳其妾而笞之故妾所
以笞者忠信也今臣為足下使於齊恐忠信不諭於左
右也臣聞之曰萬乗之主不制於人臣十乗之家不制
於衆人匹夫徒步之士不制於妻妾而又況於當時之
賢主乎臣請行矣願足下之無制於羣臣也
梁孝王景帝母弟竇太后愛之令得自請置相二千石
出入遊戲僭於天子天子聞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
[052-32b]
善乃怒梁使者弗見案責王所為韓安國為梁使見大
長公主而泣曰何梁王為人子之孝為人臣之忠而太
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呉楚齊趙七國反時自闗以東皆
合從西鄉惟梁最親為艱難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諸
侯擾亂一言泣數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將兵擊郤呉楚
呉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
小節苛禮責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見者大故出
稱蹕入言警車旗皆帝所賜也即欲以侘鄙縣驅馳國
[052-33a]
中以夸諸侯令天下盡知太后帝愛之也今梁使來輒
案責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為何梁王之為
子孝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長公主具以告太后太
后喜曰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謝太后曰兄
弟不能相教乃為太后遺憂悉見梁使厚賜之其後梁
王益親驩太后長公主更賜安國可直千餘金名由此
顯結于漢
鄒陽獄中上梁王書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
[052-33b]
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者荆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
子畏之衞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蝕昴昭王疑之
夫精誠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
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荆軻
衞先生復起而燕秦不悟也願大王熟察之昔玉人獻
寶楚王刖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佯狂接輿
避世恐遭此患也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
胡亥之聴無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臣聞比干剖心子
[052-34a]
胥鴟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願大王熟察少加憐焉語
曰白頭如新傾葢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
秦之燕藉荆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
以却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齊秦而故於燕
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於志而慕義無窮也
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為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為魏
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於燕王
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於中山中山人惡之於魏
[052-34b]
文侯文侯投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
信豈移於浮辭哉故女無美惡入宫見妬士無賢不肖
入朝見嫉昔者司馬喜臏脚於宋卒相中山范睢摺脇
折齒於魏卒為應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
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於嫉妬之人也是以申
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石入海不容身於世義不茍取
比周於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於道路穆公
委之以政甯戚飯牛於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此二人
[052-35a]
者豈素宦於朝借譽於左右然後二主用之哉感於心
合於意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衆口哉故偏聴
生奸獨任成亂昔魯聴季孫之説逐孔子宋信子冉之
計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於讒諛而二國以
危何則衆口鑠金積毁銷骨也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
霸中國齊用越人子臧而彊威宣此二國豈拘於俗牽
於世繫竒偏之辭哉公聴並觀垂明當世故意合則胡
越為昆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則骨肉為讐敵朱象管
[052-35b]
蔡是矣今人主誠能用齊秦之明後宋魯之聴則五霸
不足侔而三王易為比也是以聖王覺悟捐子之之心
而不説田常之賢封比干之後修孕婦之墓故功業覆
於天下何則欲善無厭也夫晉文公親其讐而彊霸諸
侯齊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則慈仁殷勤誠嘉於
心此不可以虚辭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東弱韓魏
立彊天下而卒車裂之越用大夫種之謀禽勁呉而霸
中國遂誅其身是以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
[052-36a]
辭三公為人灌園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之
意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徳厚終與之窮達無愛於
士則桀之犬可使吠堯而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
乗之權假聖王之資乎然則荆軻湛七族要離燔妻子
豈足為大王道哉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
於道路衆莫不按劔相盼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
輪囷離竒而為萬乗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故
無因而至前雖出隋侯之珠夜光之璧秖足結怨而不
[052-36b]
見徳有人先談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今天下布衣
窮居之士身在貧羸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懷龍
逢比干之意欲盡忠當世之君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
精神欲開忠信輔人主之治則人主必襲按劒相盼之
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是以聖
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乎卑辭之語不
奪乎衆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
軻之説而匕首竊發周文王獵涇渭載吕尚而歸以王
[052-37a]
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烏集而王何則以其能越拘
攣之語馳域外之議獨觀於昭曠之道也今人主沈諂
諛之辭牽於帷牆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此鮑
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臣聞盛飾入朝者
不以私汚義砥礪名號者不以利傷行故里名勝母曽
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迴車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誘
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回面汚行以事諂諛之人
而求親近於左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
[052-37b]
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
馮衍上光武疏 臣伏念高祖之略而陳平之謀毁之
則疏譽之則親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
為罪施之以徳則為功逮至晚世董仲舒言道徳見妬
於公孫𢎞李廣奮節於匈奴見排於衞青此忠臣之常
所為流涕也臣衍自惟微賤之臣上無無知之薦下無
馮唐之説乏董生之才寡李廣之勢而欲免讒口濟怨
嫌豈不難哉臣衍之先祖以忠貞之故成私門之禍而
[052-38a]
臣衍復遭擾攘之時值兵革之際不敢回行求時之利
事君無傾邪之謀將帥無虜掠之心衞尉隂興敬慎周
密内自修敕外逺嫌疑故敢與交通興知臣之貧數欲
本業之臣自惟無三益之才不敢處三損之地固讓而
不受之昔在更始太原執貨財之柄居倉卒之間據位
食祿二十餘年而財産嵗狹居處日貧家無布帛之積
出無輿馬之飾於今遭清明之時躬力行之秋而怨讎
叢興譏議横世葢富貴易為善貧賤難為工也疏逺隴
[052-38b]
畝之臣無望高闕之下惶恐自陳以救罪尤
孔僖上章帝疏 臣之愚意以為凡言誹謗者謂實無
此事而虚加誣之也至於孝武皇帝政之美惡顯在漢
史坦如日月是為直説書傳實事非虚謗也夫帝者為
善則天下之善咸歸焉其不善則天下之惡亦萃焉斯
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誅於人也且陛下即位以來政
教未過而徳澤有加天下所見也臣等獨何譏刺哉假
使所非實是則固應悛改儻其不當亦宜含容又何罪
[052-39a]
焉陛下不推原大數深自為計徒肆私忿以快其意臣
等受戮死即死耳顧天下之人必回視易慮以此闚陛
下心自今以後茍見不可之事終莫敢復言者矣臣之
所以不愛其死猶敢極言者誠為陛下深惜此大業陛
下若不自惜則臣何賴焉齊桓公親揚其先君之惡以
唱管仲然後羣臣得盡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
帝逺諱實事豈不與桓公異哉臣恐有司卒然見構銜
恨蒙枉不得自敘使後世論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寧
[052-39b]
可復使子孫追掩之乎謹詣闕伏待重誅
皇甫規上順帝疏 四年之秋戎醜蠢戾爰自西州侵
及涇陽舊都懼駭朝廷西顧明詔不以臣愚駑急使軍
就道幸蒙威靈遂振國命羌戎諸種大小稽首輒移書
營郡以訪誅納所省之費一億以上以為忠臣之義不
敢告勞故恥以片言自及微効然比方先事庶免罪悔
前踐州界先奏郡守孫雋次及屬國都尉李翕督軍御
史張稟旋師南征又上涼州刺史郭閎漢陽太守趙熹
[052-40a]
陳其過惡執據大辟凡此五臣支黨半國其餘墨綬下
至小吏所連及者復有百餘吏託報將之怨子思復父
之恥載贄馳車懷糧步走交搆豪門競流謗讟云臣私
報諸羌謝其錢貨若臣以私財則家無擔石如物出於
官則文簿易考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遺匈奴以
宫姬鎮烏孫以公主今臣但費千萬以懷叛羌則良臣
之才略兵家之所貴將有何罪負義違理乎自永初以
來將出不少覆軍有五動資巨億有旋車完封寫之權
[052-40b]
門而名成功立厚加爵封今臣還督本土糺舉諸郡絶
交離親戮辱舊故衆謗隂害固其宜也臣雖汚穢廉潔
無聞今已覆没恥痛實深傳稱鹿死不擇音謹冒昩略

虞詡代陳禪為司隷校尉數月間奏太傅馮石太尉劉
熹中常侍程璜陳秉孟生李閏等百官側目號為苛刻
三公劾奏詡盛夏多拘繫無辜為吏人患詡上書自訟
曰法禁者俗之堤防刑罰者人之御轡今州曰任郡郡
[052-41a]
曰任縣更相委逺百姓怨窮以茍容為賢盡節為愚臣
所發舉臧罪非一二府恐為臣所奏遂加誣罪臣將從
史魚死即以尸諫耳
蔡邕戍邊上章 臣邕被受陛下尤異大恩初由宰府
備數典職以叔父故衞尉質時為尚書召拜郎中受詔
詣東觀著作遂與羣儒並拜議郎沐浴恩澤承答聖問
前後六年質奉機密趨走目下遂竟端右出相好藩還
尹輦轂旬日之中登躡上列父子一門兼受恩寵不能
[052-41b]
輸寫心力以效絲髮之功一旦被章陷没辜戮陛下天
地之徳不忍刀鋸截臣首領得就平罪父子家屬徙充
邊方完全軀命喘息相隨非臣無狀所敢復望非臣罪
惡所當復蒙非臣辭筆所能復陳臣初決罪雒陽詔獄
生出牢户顧念元初中故尚書郎張俊坐漏泄事當伏
重刑已出穀門復聴讀鞠詔書馳救一等輸作左校俊
上書謝恩遂以轉徙郡縣促遣徧於吏手不得頃息含
辭抱悲無由上達既到徙所乗塞守𤇺職在候望憂怖
[052-42a]
焦灼無心復能操筆成章致章闕庭誠知聖朝不責臣
謝但愚心有所不竟臣自在布衣常以漢書十志下盡
王莽而世祖以來唯有紀傳無續志者臣所師事故大
傅胡廣知臣頗識其門户略以所有舊事與臣雖未備
悉粗見首尾積累思維二十餘年不在其位非外吏庶
人所得擅述天誘其衷得備著作郎建言十志皆當撰
錄遂與議郎張華等分受之所使元順難者皆以付臣
先治律厯以籌筭為本天文為騐請太師舊注考校連
[052-42b]
年往往頗有差舛當有増損乃可施行為無窮法道至
深微不敢獨議郎中劉洪密於用筭故臣表上洪與共
參思圖牒尋繹適有頭角會臣被罪遂放邊野臣竊自
痛一為不善使史籍所闕胡廣所校二十年之恩中道
廢絶不得究竟慺慺之情猶以結心不能違望臣初欲
須刑竟乃因縣道具以狀聞今年七月九日匈奴始攻
郡鹽池縣其時鮮卑連犯雲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
絶不言四夷相與合謀所圖廣逺恐遂為變不知所濟
[052-43a]
郡縣咸懼不守朝旦臣所在孤危懸命鋒鏑湮滅土灰
呼吸無期誠恐所懷隨軀腐朽抱恨黃泉遂不設施謹
先顛踣科條諸志臣欲制刪定者一所當接續者四前
志所無臣欲著者三及經典羣書所宜捃摭本奏詔書
所當依據分别首目并書章左臣初被考妻子并竄亡
失文書無所案請加以惶怖愁恐思念荒散十分不得
識一所識者又恐謬誤觸冒死罪披散愚情願下東觀
推求諸奏參以璽書以補綴遺闕昭明國體章聞之後
[052-43b]
雖肝腦流離白骨剖破無所復恨惟陛下省察
曹操迎天子都許乃下詔書責袁紹以地廣兵多而専
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而但擅相討伐紹上書 臣聞
昔有哀歎而霜隕悲哭而崩城者毎讀其書謂為信然
於今況之乃知妄作何者臣出身為國破家立事至於
懷忠獲釁抱信見疑晝夜長吟剖肝泣血曾無崩城隕
霜之應故鄒衍杞婦何能感徹臣以負薪之資拔于陪
隷之中奉職憲臺擢授戎校常侍張讓等滔亂天常侵
[052-44a]
奪朝威賊害忠徳扇動奸黨故大將軍何進忠國疾亂
義心赫怒以臣頗有一介之節可責以鷹犬之功故授
臣以督司諮臣以方略臣不敢畏憚彊禦避禍求福與
進合圖事無違異忠䇿未盡而元帥受敗太后被質宫
室焚燒陛下聖徳幼沖親遭厄困時進既被害師徒喪
沮臣獨將家兵百餘人抽戈承明竦劒翼室虎叱羣司
奮擊㓙醜曾不浹辰罪人斯殄此誠愚臣效命之一騐
也會董卓乗虚所圖不軌臣父兄親從並當大位不憚
[052-44b]
一室之禍茍惟寧國之義故遂解節出奔創謀河外時
卓方貪結外援招悦英豪故即位勃海申以軍號則臣
之與卓未有纎芥之嫌若使茍欲滑泥揚波偷榮求利
則進可以饗竊祿位退無門户之患然臣愚所守志無
傾奪故遂引會英雄興師百萬飲馬孟津㰱血漳河會
故冀州牧韓馥懷挾逆謀欲専權執絶臣軍糧不得踵
係至使猾㓂肆毒害及一門尊卑大小同日并戮鳥獸
之情猶知號呼臣所以蕩然忘哀貌無隱戚者誠以忠
[052-45a]
臣之節道不兩立顧私懷已不能全功斯亦愚臣破家
狥國之二騐也又黃巾十萬焚燒青兖黑山張揚蹈藉
冀域臣乃旋師奉辭伐畔金鼓未震狡敵知亡故韓馥
懷懼謝咎歸土張揚黒山同時乞降臣時輒承制竊比
竇融以議郎曹操權領兖州牧會公孫瓚師旅南馳陸
掠北境臣即星駕席卷與瓚交鋒假天之威毎戰輒克
臣備公族子弟生長京輦頗聞俎豆不習干戈加自乃
祖先臣以來世作輔弼咸以文徳盡忠得免罪戾臣非
[052-45b]
與瓚角戎馬之勢爭戰陣之功者也誠以賊臣不誅春
秋所貶茍云利國専之不疑故冒踐霜雪不憚劬勤實
庶一捷之福以立終身之功社稷未定臣誠恥之太僕
趙岐銜命來征宣明陛下含𢎞之施蠲除細故與下更
新奉詔之日引師南轅是臣畏怖天威不敢怠慢之三
騐也又臣所上將校率皆清英宿徳令名顯達登鋒履
刃死者過半勤恪之功不見書列而州郡牧守競盜聲
名懷持二端優游顧望皆列土錫圭跨州連郡是以逺
[052-46a]
近狐疑議論紛錯者也臣聞守文之世徳高者位尊倉
卒之時功多者賞厚陛下播越非所洛邑之祀海内傷
心志士憤惋是以忠臣肝腦塗地肌膚橫分而無悔心
者義之所感故也今賞加無勞以攜有徳杜黜忠功以
疑衆望斯豈腹心之逺圖將乃讒慝之邪説使之然也
臣爵為通侯位二千石殊恩厚徳臣既叨之豈敢闚覬
重禮以希彤弓玈矢之命哉誠傷偏禆列校勤不見紀
盡忠為國飜成重愆斯蒙恬所以悲號於邊獄白起歔
[052-46b]
欷於杜郵也太傅日磾位為師保任配東征而耗亂王
命寵任非所凡所舉用皆衆所捐棄而容納其策以為
謀主令臣骨肉兄弟還為讐敵交鋒接刃搆難滋甚臣
雖欲釋甲投戈事不得已誠恐陛下日月之明有所不
照四聰之聴有所不聞乞下臣章咨之羣賢使三槐九
棘議臣罪戾若以臣今行權為釁則桓文當有誅絶之
刑若以衆不討賊為賢則趙盾可無書弑之貶矣臣雖
小人志守一介若使得申明本心不愧先帝則伏首歐
[052-47a]
刀褰衣就鑊臣之願也惟陛下垂尸鳩之平絶邪諂之
論無令愚臣結恨三泉
王浚承制以裴憲為尚書懷帝時王浚為石勒所破棗
嵩等莫不謝罪軍門貢賂交錯惟憲及荀綽恬然私室
勒素聞其名召而謂之曰王浚虐暴幽州人鬼同疾孤
恭行乾憲拯兹黎元羇舊咸歡慶謝交路二君齊惡傲
威誠信岨絶防風之戮將誰歸乎憲神色侃然泣而對
曰臣等世荷晉榮恩遇隆重王浚㓙麤醜正尚晉之遺
[052-47b]
藩雖欣聖化義岨誠心且武王伐紂表商容之閭未聞
商容在倒戈之例也明公既不欲以道化厲物必於刑
忍為始者防風之戮臣之分也請就辟有司不拜而出
勒深嘉之待以賓禮勒乃簿王浚官寮親屬皆貲至巨
萬惟憲與荀綽家有書百餘袠鹽米各十數斛而已勒
聞之謂其長史張賓曰名不虛也吾不喜得幽州喜獲
二子署從事中郎
江淹詣建平王上書 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於燕地
[052-48a]
庶女告天振風襲於齊臺下官毎讀其書未嘗不廢卷
流涕何者士有一定之論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見疑貞
而為戮是以壯夫義士伏死而不顧者此也下官聞仁
不可恃善不可依謂徒虚語乃今知之伏願王蹔停左
右少加憐察下官本蓬户桑樞之人布衣韋帶之士退
不飾詩書以驚愚進不買名聲於天下日者謬得升降
承明之闕出入金華之殿何嘗不局影凝嚴側身扄禁
者乎竊慕大王之義復為門下之賓備鳴盜淺術之餘
[052-48b]
豫三五賤伎之末大王恵以恩光顧以顔色實佩荆卿
黃金之賜竊感豫讓國士之分矣常欲結纓伏劒少謝
萬一剖心摩踵以報所天不圖小人固陋坐貽謗缺迹
墮照憲身限幽圄履影弔心酸鼻痛骨下官聞虧名為
辱虧形次之每一念來忽若有遺加以涉旬月迫季秋
天光沈隂左右無色身非木石與獄吏為伍此少卿所
以仰天槌心泣盡而繼之以血者也下官雖乏鄉曲之
譽然嘗聞君子之行矣其上則隱於簾肆之間臥於巖
[052-49a]
石之下次則結綬金馬之庭高議雲臺之上退則虜南
越之君繫單于之頸俱啓丹冊並圖青史寧當爭分寸
之末競錐刀之利哉下官聞積毁銷金積讒磨骨逺則
直生取疑於盜金近則伯魚被名於不義彼之二子猶
或如是況在下官焉能自免昔上將之恥絳侯幽獄名
臣之羞史遷下室至如下官當何言哉夫以魯連之智
辭祿而不返接輿之賢行歌而忘歸子陵閉闗於東越
仲蔚杜門於西秦亦良可知也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
[052-49b]
得其實亦當鉗口吞舌伏匕首以殞身何以見齊魯奇
節之人燕趙悲歌之士乎方今聖歴欽明天下樂業青
雲浮洛榮光塞河西洎臨洮狄道北距飛狐陽原莫不
浸仁沐義昭景飲醴而下官抱痛圜門含憤獄户一物
之微有足悲者仰惟大王少垂明白則梧丘之魂不愧
於沈首鵠亭之鬼無恨於灰骨不任肝膽之切敬因執
事以聞
 經濟類編卷五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