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k0046 經濟類編-明-馮琦 (master)


[04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濟類編卷四十一
           明 馮琦馮瑗 撰
 禮儀類三
  祭祀十一則/
海鳥曰爰居止於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人祭
之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
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
[041-1b]
之宜也夫聖王之制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
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
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
子曰柱能殖百榖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
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
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修之帝嚳
能序三辰以固民堯能單均刑法以儀民舜勤民事而
野死鯀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徳修鯀之功契為司徒
[041-2a]
而民輯㝠勤其官而水死湯以寛治民而除其邪稷勤
百榖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穢故有虞氏禘
黄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顓頊
郊鯀而宗禹商人禘嚳而祖契郊㝠而宗湯周人禘嚳
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
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
人報焉髙圉大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凡禘郊宗祖
報此五者國之典祀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
[041-2b]
於民者也及前哲令徳之人所以為明質也及天之三
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
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鳥至已不
知而祀之以為國典難以為仁且知矣夫仁者講功而
知者處物無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問非知也今
兹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恒知而避其災也是嵗
也海多大風冬煗文仲聞栁下季之言曰信吾過也季
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書以為三筴
[041-3a]
子路為季氏宰季氏祭逮闇而奠終日不足繼以燭雖有强
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臨祭其為不敬也
大矣他日祭子路與焉室事交于户堂事當于階質明而
始行事晏朝而徹孔子聞之曰孰謂由也而不知禮
子貢觀於蜡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
賜未知其為樂也孔子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
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
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
[041-3b]
漢文帝増祀無祈詔 朕獲執犧牲珪幣以事上帝宗
廟十四年于今歴日彌長以不敏不明而久撫臨天下
朕甚自媿其廣増諸祀壇塲珪幣昔先王遠施不求其
報望祀不祈其福右賢左戚先民後已至明之極也今
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於朕躬不為百姓朕甚愧之夫
以朕之不徳而専鄉獨美其福百姓不與焉是重吾不
徳也其令祠官致敬無有所祈
晉哀帝以天文失度欲依尚書洪祀之制於太極前殿
[041-4a]
親執䖍肅兾以免咎使太常集博士草其制江逌上疏
 臣尋史漢舊制萟文志劉向五行傳洪祀出於其中
然自前代以來莫有用者其文唯説為祀而不載儀注
此葢久遠不行之事非常人所叅挍按漢儀天子所親之
祠惟宗廟而已祭天於雲陽祭地於汾隂在於别宫遥
拜不詣壇所其餘羣祀之所必在幽静是以圓丘方澤
列於郊野今若於承明之庭正殿之前設羣神之坐行
躬親之禮凖之舊典有乖常式臣聞妖眚之發所以鑒
[041-4b]
悟時主故寅畏上通則宋災退度徳禮増修則殷道以
隆此徃代之成驗不易之定理頃者星辰頗有變異陛
下祇戒之誠達於天人在予之懼忘寢與食仰䖍𤣥象
俯凝庶政嘉祥之應實在今日而猶乾乾夕惕思廣兹
道誠實聖懷殷勤之至然洪祀有書無儀不行於世詢
訪時學莫識其禮且其文曰洪祀大祀也陽曰神隂曰
靈舉國相率而行祀順四時之序無令過差今按文而
言皆漫而無適不可得詳若不詳而修其失不小帝不
[041-5a]
納 逌又上疏曰臣謹更思尋叅之時事今强戎據於
關雍桀狄縱於河朔封豕四佚䖍劉神州長旌不卷鉦
鼓日戒兵疲人困嵗無休已人事弊於下則七矅錯於
上災沴之作固其宜然又頃者以來無乃大異彼月之
蝕義見詩人星辰莫同載於五行故洪範不以為沴陛
下今以晷度之失同之六沴引其輕變方之重𤯝求已
篤於禹湯憂勤踰乎日昃將大祀以禮神祇傳曰外順
天地時氣而祭其鬼神然則神必有號祀必有義按洪
[041-5b]
祀之文惟神靈大畧而無所祭之名稱舉國行祀而無
貴賤之阻有赤黍之盛而無牲醴之奠儀法所用闕畧
非一若率文而行則舉義皆閡有所施補則不統其原
漢侍中盧植時之達學受法不究則不敢厝心誠以五
行深遠神道幽昩探頥之求難以常思錯綜之理不可
一數臣非至精孰能與此帝猶勑撰定逌又陳古義帝
乃止
暴風大雨震電建徳殿端門襄國市西門殺五人雹起
[041-6a]
西河介山大如雞子平地三尺洿下丈餘行人禽獸死
者萬數歴太原樂平武鄉趙郡廣平鉅鹿千餘里樹木
摧折禾稼蕩然石勒正服於東堂以問徐光曰歴代以
來有斯災幾也光曰周漢魏晉皆有之雖天地之常事
然明主未始不為變所以敬天之怒也去年禁寒食介
推帝鄉之神也歴代所尊或者以為未宜替也一人吁
嗟王道尚為之虧况羣神怨憾而不怒動上帝乎縱不
能令天下同爾介山左右晉文之所封也宜任百姓奉
[041-6b]
之勒下書曰寒食既并州之舊風朕生其俗不能異也
前者外議以子推諸侯之臣王者不應為忌故從其議
儻或由之而致斯災乎子推雖朕鄉之神非法食者亦
不得亂也尚書其促檢舊典定議以聞有司奏以子推
歴代攸尊請普復寒食更為殖嘉樹立祠堂給户奉祀
勒黄門郎韋諛駁曰按春秋藏氷失道隂氣發洩為雹
自子推已前雹者復何所致此自隂陽乖錯所為耳且
子推賢者曷為暴虐如此求之㝠趣必不然矣今雖為
[041-7a]
氷室懼所藏之氷不在固隂沍寒之地多皆山川之側
氣洩為雹也以子推忠賢令綿介之間奉之為允于天
下則不通矣勒從之於是遷氷室於重隂凝寒之所并
州復寒食如初
唐長孫無忌先代帝王及先聖先師議 謹按禮記祭
法云聖王之制祀也法施於人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
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
之又曰堯舜禹湯文武皆有勲烈於人及日月星辰人
[041-7b]
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凖此帝王合與日月同例
恒加祭饗議在報功爰及隋代并遵斯典其漢高祖祭
法無文但以前代迄今多行秦漢故事始皇無道所以
棄之漢祖典章法垂於後自隋已上亦在祀例伏惟大
唐稽古垂化網羅前典唯此一議咸秩未申今新禮及
令無祭先代帝王之文今請聿遵故實修附禮令依舊
三年一祭仍以仲春之月祭唐堯於平陽以契配祭虞
舜於河東以咎繇配祭夏禹於安邑以伯益配祭殷湯
[041-8a]
於偃師以伊尹配祭周文王於酆以太公配祭周武王
於鎬以周公召公配祭高祖於長陵以蕭何配又按新
禮孔子為先聖顔回為先師又凖貞觀二十一年詔以
孔子為先聖更添左丘明等二十二人與顔回俱配尼
父於太學並為先師今據永徽令改用周公為先聖遂
黜孔子為先師顔回丘明並為從祀謹按禮記云凡學
春官釋奠於其先師鄭𤣥注云官謂詩書禮義之官也
先師者若漢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
[041-8b]
生可以為師者又禮記云始立學釋奠於先聖鄭𤣥注
云若周公孔子也據禮為定昭然自别聖則非周即孔
師則偏善一經漢魏以來取舍各異顔回夫子互作先
師周公宣公迭為先聖求其節文遞為得失所以貞觀
之末親降綸言依禮記之明文配康成之奥説正夫子
為先聖加衆儒為先儒永垂制於後昆革徃代之訛謬
而今新令不詳制㫖輙事刋改遂違明詔但成王㓜年
周公踐極制禮作樂功比帝王所以禹湯文武成王周
[041-9a]
公為六君子又説明王孝道乃述周公嚴配此即周公
鴻業合同王者祀之仲尼生衰周之末極文喪之弊祖
述堯舜憲章文武𢎞聖教於六經闡儒風於千代故孟
軻稱生靈以來一人而已自漢以來奕葉封侯崇奉其
聖迄於今日胡可降兹上哲貶乎先師且又丘明之徒
見行其學貶為從祀亦無故事今請改令從詔於義為
允其周公仍依别禮配饗武王
顔師古功臣配饗議 竊以肅恭禋祀經邦彛訓追遠
[041-9b]
念功歴代鴻典故當立文定制適事從宜垂裕後昆永
貽憲則聖王馭㝢𤣥化醇深錯綜遺文包括舊萟於穆
清廟備孝饗於吉蠲股肱良哉豫銘常之配侑爰發明
詔俾命率由秩宗致請博謀僚列淺聞寡見無足觀採
但禮經殘闕年載遐深傳習各殊執見靡一爾雅説祀
禘為大祭公羊議大事謂祫何休所釋又異鄭𤣥然皆
一配之文曾無重祀之證是非衆論雖曰踳駁隆殺二
端厥趣可睹謹按祫者合食禘乃禘祭禘小於祫理則
[041-10a]
非疑商書稱從與其大饗周禮著祭於大蒸是知小祀
不及功臣其事又無可惑魏晉以降莫不通行中間雖
經差失梁朝又以矯正有齊立號朝宗河朔周氏命歴
卜食咸陽修定禮義皆有憑據同遵此典未嘗釐革今
欲更改實謂非宜六經莫見斯文三雍不顯其跡悠悠
之論蔑足云也且夫無豐於昵昔賢著誡黷則不敬祀
典明文徒見異端假從臆説煩而非當於義無取又尋
古之配祭皆在於冬據其時月益明非禘况乎臣之立
[041-10b]
功各因所奉饗祀之日從主升配禘之為祭自於本室
廟未毁者不至太祖之庭君既不來而臣獨當祀列對
揚尊極乃非所事豈非山河之誓務乎殷重霜露之感
從於簡畧論情即理孰曰可安今請祫配功臣禘則不
豫依經合義進退為允謹議
李谿敬鬼神議 古人言敬鬼神之禮有禱祠祭祀皆
所以立不刋之典而教人孝弟非謂能為禍福而求益
則何以言祈福歟若然者則必知鬼神之所在矣不然
[041-11a]
則何以知其益邪且書稱帝堯命重黎絶地天通無有降
格以言天神不降於地地人不姦於天各有其所自然
不擾也左氏傳稱大禹鑄鼎象物使人知神姦莫能逢
魑魅魍魎此亦言捍禦僻邪也今據史記列堯先禹後
年代甚明若既使重黎能絶地天通則神人已不降格
矣夏禹何所加益而鑄鼎邪若禹非妄作實欲知神姦
則是重黎不能絶天地之通矣研斯二説將為妄則列
之經史以為實則甚相悖今不知鬼神尚在域中邪為
[041-11b]
前聖所遏絶而不通也有無之間果未可詳辨以為果
有邪則宣尼固當語神而不拒子路問事也以為果無
邪則丕山不若之逢不列於史策既千里著論亦無復
也自此已徃或謂之有或謂之無竟無定止有無尚未
知而君子敬之豈足求益邪然道固若是矣道斯在豈
必徼福而後為哉若徼福而後為則是内懷詐偽曲謟
之心非不愧於屋漏也今江東委巷之禮祠夏禹蜀人
則祠先主與武侯祈祝徼福昩亦甚矣且夏之後桀奔
[041-12a]
南巢蜀之後主靣縛於成都茍有神禹先主武侯之靈
何不救也豈有未能救其骨肉子孫而愛他人乎推而
考之則鬼神未必能專為利害也設令能害盈福謙饗
於克誠亦惟徳所動吉凶由人而已豈變化所為哉易
曰小人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若以鬼神未能福人而
無敬是不見利不勸也未能禍人而無懼是不威不懲
也可以君子而同於小人乎是故敬而無失匪有他也
禁滛祀勵疏怠匪求益也茍有前聖之典籍在則禱祠
[041-12b]
祈福亦設教論道而已故君子敬順而勿疑
栁宗元朝日説 栁子為御史主祀事將朝日其寮問
曰古之名曰朝日而已今而曰祀朝日何也余曰古之
記者則朝拜之云也今而加祀焉者則朝旦之云也今
之所云非也問者曰以夕而偶諸朝或者今之是乎余
曰夕之名則朝拜之偶也古者旦見曰朝暮見曰夕故
詩曰邦君諸侯莫肯朝夕左氏傳曰百官承事朝而不
夕禮記曰日入而夕又曰朝不廢朝夕不廢夕晉侯將
[041-13a]
殺豎襄叔向夕楚子之留乾谿右尹子革夕齊之亂子
我夕趙文子礱其椽張老夕智襄子為室美士茁
夕皆暮見也漢儀夕則兩郎向𤨏闈拜謂之夕郎
亦出是名也故曰大采朝日小采夕月又曰春朝
朝日秋夕夕月若是其類足矣又加祀焉盖不學
者為之也寮曰欲子之書其說吾将施於世可乎余
從之
宋鄭褒原祭說 先王之設祭祀所以禮天地而事
[041-13b]
祖宗報本而反始貴誠而尚徳也尊有異制牲幣
有異數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僣上王者繼天為
子故郊以饗帝孝以承業廟以祀先諸侯守土地
之官宗廟之外得以祭境内之名山大川卿大夫而
下臣於人無敢越祭祖禰而已是以神不臨非祭人
不祀非鬼季孫旅於泰山孔子非之謂冉有曰汝弗
能救與不獨非於季氏而又罪於其臣楚昭王疾卜
曰河為祟其大夫請禱之王曰余雖不徳河非獲罪
[041-14a]
言非其地故也遂不祭孔子美之曰楚子其知大
道乎今之世道士之教則曰天地神祗祭之則獲
福延年矣浮圖之教則曰天地神祇祭之則獲福
延年矣人心懼禍而樂福聞其説誰能拒之川奔
而壑赴自庶民而上嵗或一祭或再祭或三四而不
止焉祀典之設因民事非為已也有天下然後祭泰
山有土地然後祭山川敢有僣擬罪不細矣法寛
而不禁斯可懼也棄民而為已如可求之彼秦漢
[041-14b]
之君殫四海之産勤於神僊其卒有獲乎彼為
天子不由先王之禮而從道士之説神猶不享
况庻民而上僣於禮而誣於神神其臨哉其傳
萌拆於秦枝蔓於晉宋齊梁之間迨今百千
嵗根深蒂固牢不可㧞世之人習熟於聞見為
之而不思今聞有正其説必以為狂惑之人嗚呼
祭法壞矣曰如之何而止之曰不以法理其無可奈

[041-15a]
  廵幸六則/
劉向修文篇 天子曰廵狩諸侯曰述職廵狩者廵其
所守也述職者述其所職也春省耕助不給也秋省歛
助不足也天子五年一廵狩歲二月東廵狩至於東嶽
柴而望祀山川見諸侯問百年者命太師陳詩以觀民
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滛好僻者命典禮考
時月定日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祇有不舉
者為不敬不敬者君黜以爵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不
[041-15b]
孝者君削其地有功澤於民者然後加地入其境土地
辟除敬老尊賢則有慶益其地入其境土地荒穢遺老
失賢掊克在位則有讓削其地一不朝者削其爵再不
朝者黜其地三不朝者以六師移之歲五月南廵狩至
於南嶽如東廵狩之禮歲八月至于西嶽如南廵狩之
禮歲十一月北廵狩至于北嶽如西廵狩之禮歸格于
祖禰用特隋焬帝西廵河右出臨津關陳兵講武將撃
吐谷渾可汗伏允帥衆保覆袁川帝分命内史元夀等
[041-16a]
圍之伏允遁去遣其名王詐稱伏允保車我真
山詔大將軍張定和光禄大夫梁黙等追討皆
為所殺獨衛尉卿劉權出伊吾至青海虜獲千
餘口追奔至伏俟城而還初帝嘗謂給事郎蔡
徴曰自古天子有廵狩之禮而江東諸帝多傅
脂粉坐深宫不與百姓相見此何理也及將西
廵命裴矩説髙昌王麴伯雅及伊吾吐屯設等
㗖以厚利召使入朝至是至燕支山伯雅吐屯
[041-16b]
設等及西域二十七國謁于道左帝復令武威
張掖士女盛飾縱觀以示中國之盛車服不鮮
者郡縣督課之吐屯設獻地數千里帝大悦置
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郡讁天下罪人為戍卒
以守之命劉權鎮河源郡積石鎮大開屯田捍
禦吐谷渾以通西域之路進裴矩銀青光禄大
夫是時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
十五户八百九十萬有竒東西九千三百里南
[041-17a]
北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極於此矣
自西京及西北諸郡皆轉輸塞外嵗鉅億計或
遇㓂鈔死亡不達郡縣皆徴破其家由是百姓
失業西方先困矣初伏允使其子順来朝帝留
不遣至是伏允敗走帝立順為可汗遣之不果
入而還
唐太廟四室壞明皇將幸東都以問宋璟蘇頲
對曰陛下三年之制未終遽爾行幸恐未契天
[041-17b]
心災異為戒願且停車駕又問姚崇對曰太廟屋材皆
苻堅時物嵗乆杇腐而壞適與行期相㑹何足異也明
皇大喜從之禇無量上言隋文帝富有天下遷都之日
豈取苻氏舊材以立太廟乎此特䛕臣之言耳願陛下
克謹天戒納忠諫逺謟䛕明皇弗聴
穆宗將幸華清宫宰相帥兩省供奉官詣延英門三上
表切諫且言如此臣軰當扈從求靣對皆不聴諫官伏
門下至暮乃退未明穆宗自複道出城幸華清宫獨公
[041-18a]
主駙馬中尉神策六軍使帥禁兵千餘人扈從晡時還

敬宗游幸無常昵比羣小浙西觀察使李徳裕獻丹扆
六箴六曰防㣲以諷輕出游幸畧曰亂臣猖獗非可遽
數𤣥服莫辨觸瑟始仆栢谷㣲行豺豕塞路睹貎獻餐
斯可戒懼敬宗優詔答之
敬宗欲幸驪山温湯僕射李絳諫議大夫張仲方等屢
諫不聴拾遺張權輿伏紫宸殿下叩頭諫極言驪山之
[041-18b]
凶敬宗曰我宜一徃以驗彼言幸温湯即日還宫謂左
右曰彼叩頭者之言安足信哉又欲幸東都宰相及朝
臣諫者甚衆皆不聴決意必行已令度支員外郎盧貞
按視修東都宫闕及道中行宫裴度從容言曰國家本
設兩都以備廵幸自多難以来兹事遂廢今宫闕營壘
百司廨舎率已荒弛陛下儻欲行幸宜命有司嵗月間
徐加完葺然後可徃敬宗曰從来言事者皆云不當徃
如卿所言不徃亦可
[041-19a]
  籍田二則/
周宣王即位不籍千畆虢文公諫曰不可夫民之
大事在農上帝命之粢盛於是乎出民之蕃庻於
是乎生事之共給於是乎在和協輯睦於是乎興
財用蕃殖於是乎始敦龎純固於是乎成是故稷
為大官古者大史順時[瓜*見]土陽癉憤盈土氣震發
農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土乃脉發先時九日大
史告稷曰自今至於初吉陽氣俱烝土膏其動弗
[041-19b]
震弗渝脉其滿𤯝榖乃不殖稷以告王曰史帥陽
官以命我司事曰距今九日土其俱動王其祗祓
監農不易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司空
除壇於籍命農大夫咸戒農用先時五日瞽告有
協風至王即齊宫百官御事各即其齊三日王乃
淳濯饗醴及期鬰人薦鬯犧人薦醴王祼鬯饗醴
乃行百吏庶民畢從及籍后稷監之膳夫農正陳
籍禮大史贊王王敬從之王耕一墢班三之庶人
[041-20a]
終於千畆其后稷省功大史監之司徒省民大師
監之畢宰夫陳饗膳宰監之膳夫贊王王歆大牢
班嘗之庶人終食是日也瞽師音官以省風土廩
於籍東南鍾而藏之而時布之於農稷則徧戒百
姓紀農協功曰隂陽分布震雷出滯土不備墾辟
在司㓂乃命其旅曰狥農師一之農正再之后稷
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大保六之大師七之大
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則大狥耨穫亦如之民用莫
[041-20b]
不震動恪恭於農修其疆畔日服其鎛不解於時
財用不乏民用和同是時也王事唯農是務無有
求利於其官以干農功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故
征則有威守則有財若是乃能媚於神而和於民
矣則享祀時至而布施優裕也今天子欲修先王
之緒而棄其大功匱神之祀而困民之財將何以
求福用民王弗聴三十九年戰於千畆王師敗績
於姜氏之戎
[041-21a]
漢黄瓊行籍田禮疏 自古聖帝哲王莫不敬
恭明祀増致福祥故必躬郊廟之禮親籍田之
勤以先群萌率勸農功昔周宣不籍千畆虢文
公以為大譏卒有姜戎之難終損中興之名竊
見陛下遵稽古之鴻業體䖍肅以應天順時奉
元懷柔百神朝夕觸塵埃於道路晝暮聆庶政
以恤人雖詩詠成湯之不怠遑書美文王之不
暇食誠不能加今廟祀適闋而祈榖潔齋之事
[041-21b]
近在明日臣恐左右之心不欲屢動聖躬以為
親耕之禮可得而廢臣聞先王制典籍田有日
司徒咸戒司空除壇先時五日有協風之應王
即齋宫饗醴載耒誠重之也自癸巳年以来仍
然西北風甘澤不集寒凉尚結而迎春於東
郊既不躬親先農之禮所宜自勉以逆和氣
以致時風易經有云君子自强不息斯其道

[041-22a]
  明堂月令十四則/
漢魏相明堂月令疏 臣相幸得備員奉職不修不能
宣廣教化隂陽未和災害未息咎在臣等臣聞易曰天
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四時不忒聖王以順動故刑罰
清而民服天地變化必繇隂陽隂陽之分以日為紀日
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萬物之性成各有常職不得相
干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
春興兊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泄夏興坎
[041-22b]
治則雹明王謹於尊天慎於養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乗
四時節授民事君動静以道奉順隂陽則日月光明風
雨時節寒暑調和三者得敘則災害不生五穀熟絲麻
遂草木茂鳥獸蕃民不夭疾衣食有餘若是則君尊民
説上下亡怨政教不違禮讓可興夫風雨不時則傷農
桑農桑傷則民饑寒饑寒在身則亡亷耻冦賊姦宄所
繇生也臣愚以為隂陽者王事之本羣生之命自古聖
賢未有不繇者也天子之義必純取法天地而觀於先聖
[041-23a]
高皇帝所述書天子所服第入曰大謁者臣章受詔長
樂宫曰令羣臣議天子所服以安治天下相國臣何御
史大夫臣昌謹與將軍臣陵太子太傅臣通等議春夏
秋冬天子所服當法天地之數中得人和故自天子王
侯有土之君下及兆民能法天地順四時以治國家身
亡禍殃年夀永究是奉宗廟安天下之大禮也臣請法
之中謁者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兒湯舉秋貢禹舉冬四
人各職一時大謁者襄章奏制曰可孝文皇帝時以二
[041-23b]
月施恩惠於天下賜孝弟力田及罷軍卒祠死事者頗
非時節御史大夫鼂錯時為太子家令奏言其狀臣相
伏念陛下恩澤甚厚然而災氣未息竊恐詔令有未合
當時者也願陛下選明經通知隂陽者四人各主一時
時至明言所職以和隂陽天下幸甚
陳寵上章帝疏 夫冬至之節陽氣始萌故十一月有
蘭射干芸荔之應時令曰諸生蕩安形體天以為正周
以為春十二月陽氣上通雉雊雞乳地以為正殷以為
[041-24a]
春十三月陽氣已至天地已交萬物皆出蟄蟲始振人
以為正夏以為春三微成著以通三統也周以天元殷
以地元夏以人元若以此時行刑則殷周歲首皆當流
血不合人心不稽天意月令曰孟冬之月趣獄刑無留
罪明大刑畢在立冬也又仲冬之月身欲寧事欲靜若
以降威怒不可謂寧若以行大刑不可謂靜議者咸曰
旱之所由咎在改律臣以為殷周斷獄不以三微而化
致康平無有災害自元和以前皆用三冬而水旱之異
[041-24b]
徃徃為患由此言之災害自為他應不以改律秦為虐
政四時行刑聖漢初興改從簡易蕭何草律季秋論囚
俱避立春之月而不計天地之正二王之春實頗有違
陛下探幽析微允執其中革百載之失建永年之功上
有迎承之敬下有奉微之惠稽春秋之文當月令之意
聖功美業不宜中疑
蔡邕明堂月令論 明堂者天子太廟所以宗嗣其祖
以配上帝者也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
[041-25a]
堂東曰靑陽南曰明堂西曰總章北曰𤣥堂中央曰太
室易曰離也者明也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靣而聴天下
鄉明而治人君之位莫正於此焉故雖有五名而主以
明堂其正中皆曰太廟謹承天順時之令昭令徳宗廟
之禮明前功百辟之勞起養老敬長之意顯教㓜誨穉
之學朝諸侯選造士於其中以明制度生者乘其能而
死者論其功而祭故為大教之宫而四學者具焉官司
備焉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萬象翼之政教之
[041-25b]
所由生專變化之所由來明一統也故言明堂之大義
深也取其宗祀之清貎則曰清廟取其政室之貎則曰
太廟取其尊崇矣則曰太室取其堂則曰明堂取其四
門之學則曰太學取其四靣周水圓如壁則曰辟雍異
名而同事其實一也春秋因魯取宋之姦賂則顯之太
廟以明聖主建清廟明堂之義經曰取郜大鼎于宋戊
申納于太廟傳曰非禮也人君者將昭徳塞違故昭令
徳以示子孫是清廟茅屋昭其儉也夫徳儉而有度升
[041-26a]
降而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照臨百官百官
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所以明大教也以周清廟
論曰魯太廟皆明堂也魯禘祀周公於太廟明堂猶周
宗祀文王於清廟明堂也禮記檀弓曰王齋禘於清廟
明堂也孝經曰宗祀文王於明堂禮記明堂位曰太廟
天子曰明堂又曰成王㓜弱周公踐天子位以治天下
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成王以
周公為有勳勞於天下命魯公世世禘祀周公於太廟
[041-26b]
以天子之禮升歌清廟下管象舞所以廣魯於天下也
取周清廟之歌歌於魯太廟明魯之太廟猶周之清廟
也皆所以昭文王周公之徳以示子孫也易傳太初篇
曰天子旦入東學晝入南學暮入西學太學在中央天
子所自學也禮記傳保篇曰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入
西學上賢而貴徳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入北學上貴而
尊爵入太學承師而問道與易傳同魏文侯孝經傳曰
太學者中學明堂之位也禮記古大明堂之禮曰膳夫
[041-27a]
是相禮日中出南闈見九侯反問子相日側居西闈視
五國之事日入出北闈視帝節猷爾視曰宫中之門謂
之闈王居明堂之禮又别隂陽門東南稱門西北稱闈
故周官有門闈之學師氏教以三徳守王門保氏教以
六萟守王闈然則師氏居東門南門保氏居西門北門
也督掌教國子與易傳保傅王居明堂之禮叅詳發明
為學四焉文王世子篇曰凡大合樂則遂養老天子至
乃命有司行事與秩節祭先聖先師焉始之養也適東
[041-27b]
序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五更之席位言教學始之於
養由東方歲始也又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旄皆習於
東序凡祭養老乞言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又
曰大司成論説在東序然則學皆在東序之堂也學者
聚焉故稱詔太學仲夏之月令祀百辟卿士之有徳於
民者禮記太學志曰禮士大夫學於聖人善人祭於明
堂其無位祭於太學禮記昭穆篇曰祀先賢於西學所
以教諸侯之徳也即所以顯行國禮之處也太學明堂
[041-28a]
之東序也皆以明堂辟雍之内月令記曰明堂者所以
明天地統萬物明堂上通於天象曰辰故下十二宫象
星辰也水環四周言王者動作法天地徳廣及四海方
此水也禮記盛徳篇曰明堂九室以茅蓋屋上圓下方
此水名曰辟雍王制曰天子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學
以訊馘告樂記曰武王伐殷薦俘馘於京太室詩魯頌
云矯矯虎臣在泮獻馘京鎬京也太室辟雍之中明堂
太室與諸侯泮宫俱獻馘也即王制所謂以訊馘告者
[041-28b]
也禮記曰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孝經曰孝弟
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
思不服言行孝者則曰明堂行悌者則曰太學故孝經
合以為一義而引鎬京之詩以明之凡此皆明堂太室
辟雍太學事通文合之義也其制度之數各有所依堂
方百四十四尺坤之策也屋圜屋徑二百一十六尺乾
之策也太廟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徑九尺隂陽九
六之變且圜蓋方載六九之道也八闥以象八卦九室
[041-29a]
以象九州十二室以應辰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尺
八牖乘九室之數也户皆外設而不閉示天下不藏也
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鍾九九之實也二十八柱列於
四方亦七宿之象也堂高三丈以應三統四鄉五色者
象其行升廣二十四氣也四周以水象四海王者之大
禮也月令篇名曰因天時制人事天子發號施令命神
受職每月異禮故謂之月令所以順隂陽奉四時効氣
物以王政也成法備各從時月藏之明堂所以示承祖
[041-29b]
考神明而明不敢泄瀆之義故以明堂冠以名月令其
篇自天地定位有其象聖帝明君也世有詔襲葢以成
大業非一代之事也易正月之卦曰其經曰王用饗於
帝吉孟春令曰乃擇元日祈穀於上帝顓頊歴衛曰天
元正月己巳朔日立春日月俱起於太廟營室五度月
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建堯典曰乃命羲和欽若昊天
歴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令曰乃命太史守典司天星
辰之行易曰不利為冦利用禦冦令曰兵戎不起不可
[041-30a]
從我始書曰歲二月同律度量衡中春令日夜分則同
度量鈞衡石凡此皆於大厯唐政其類不可稱戴禮夏
小正傳曰隂陽生物之後王事之次則夏之月令也殷
人無文及周而備文義所説傳衍深逺宜周公之所著
也官號職司與周官合周書七十二篇而月令第五十
三古者諸侯朝正天子受月令以歸而藏諸廟中天子
藏之於明堂也每月告朔朝廟出而行之周室既衰諸
侯怠於禮魯文公廢告朔而朝仲尼書譏之經曰閏月
[041-30b]
不告朔猶朝於廟刺舍大禮而狥小儀自是告朔遂闕
而徒用其羊子貢非廢其令而請去之仲尼曰賜也爾
愛其羊我愛其禮庶明王復興之君人者昭而明之稽
而用之耳無逆聴令無逆政所以臻乎大順隂陽和平
穀豐太平給符瑞至由此而已秦相吕不韋著書取月
令為記號淮南王安亦以取為第四篇政名曰持則故
偏見之徒或云月令吕不韋作或曰淮南皆非也
唐魏徵明堂議 稽諸詁訓叅以舊圖其上圓下方複
[041-31a]
廟重屋百慮一致異軫同歸洎當塗膺籙未遑斯禮典
午聿興無所取則裴頠以諸儒持論異端蠭起是非舛
互靡所適從遂乃以人廢言止為一殿宋齊即仍其舊
梁陳遵而不改雖嚴配有所祭享不匱求之典則道實
未𢎞夫孝因心生禮縁情立心不可極故備物以表其
誠情無以盡故飾宫以廣其敬宣尼美嘆意在兹乎臣
等親奉徳音令叅大議思竭塵露微増山海凡聖人有
作義重隨時萬物斯睹事資通變若據蔡邕之説則至
[041-31b]
理失於文繁若依裴頠所為則大體傷於質畧求之情
理未允厥中今之所議非無用舍請為五室重屋上圓
下方既體有則象又事多故實下室備布政之居上堂
為祭天之所人神不雜禮亦宜之其高下廣袤之䂓几
筵尺丈之制則並隨時立法因事制宜自我而作何必
師古廓千載之疑議為百王之懿範不使泰山之下惟
聞黄帝之法汶水之上獨稱漢武之圖則通乎神明庶
幾可俟子來經始成之不日
[041-32a]
顔師古議 明堂之制爰自古昔求之簡牘全文莫睹
肇起黄帝降及唐虞彌歴夏殷迄于周代各立名號别
創䂓摹衆説舛駮互執所見巨儒碩學莫有詳通斐然
成章不知裁斷䆒其指要實布政之宫也徒以戰國縱
衡典籍廢棄暴秦酷烈經禮湮亡今之所存傳記雜説
用為凖的理實蕪昩然周書之叙明堂紀其四靣則有
應門雉門據此一堂固是王者之常居耳其青陽總章
𤣥堂太廟及左个右个與四時之次相用則路寢之義
[041-32b]
足為明證文王居明堂之篇載𢃄以弓韣禮于禖下九
門磔攘以禦疾疫置梁除道以利農夫令國有酒以合
三族凡一事等皆合月令之文觀其所為皆在路寢者
也戴禮昔周公朝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負斧扆南嚮
而立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也周官又云周人明堂度
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堂一筵據其制度即大寢也亦曰
黄帝曰合宫有虞氏曰總章殷曰陽館周曰明堂斯皆
路寢之徵知非别處大戴所説初有近郊之言復稱文
[041-33a]
王之廟進退無據自為矛盾原夫負扆受朝常居出入
既在臯庫之内亦何云於郊野哉孝經傳云在國之陽
又無里數漢武有懷創造詢於縉紳言論紛然終無定
據乃立于汶水之上而宗祀焉明其不拘遠近亦無方
靣孝成之代表行城南雖有其文厥功靡立平帝元始
四年大議營創孔牢等乃以為明堂辟雍太學一實三
名金裒等又稱經傳無文不能分别同異中興之後蔡
邕作論復云明堂太廟一物二名鄭𤣥則在國之陽三
[041-33b]
里之外七里之内景已之地頴客釋例亦云明堂太廟
凡有七名其體一也茍立同異競為巧説並出自胷懷
曽無師祖審夫功成作樂治定制禮草創從宜質文遞
變旌旗冠冕今古不同律度權衡前後不一隨時之義
斷可知矣假如周公舊章猶當擇其可否宣尼彛則尚
或補其闕漏况鄭氏臆説淳于謏聞匪異守株何殊膠
柱昔漢謹封禪博召諸生則乖戾多端事乃依違累載
惟倪寛先覺獻奏昌言獨斷之於天子於是詔制始下
[041-34a]
決策施行詔列辟之鴻明成天下之壯觀今既時和歲
稔俗阜萌安兆庶子來鈎繩庀具揆景置臬良其㑹也
愚謂不出墉雉邇接宫闥實允事宜諒無所惑但當上
遵天㫖祇奉徳音作皇代之明堂永貽範於來葉區區
碎議皆畧而不論
陳貞節議 臣等竊聞明堂之建其所從來遠矣天垂
象聖人則之蒿柱茅詹之䂓上圓下方之制考之大數
不踰三七之間定之方中必居景已之地者豈非得房
[041-34b]
心布政之所當太微上帝之宫乎故仰協俯從正名定
位人神不雜各司其序則嘉應響至保合太和焉漢氏
承秦經籍道息旁求堙墜詳據難明孝武初議立明堂
於長安城南遭竇太后不好儒術事乃中廢孝成之代
又欲立於城南議其制度莫之能決至孝平元始四年
始創造於南郊以申嚴配光武中興元年立於國城之
南自魏晉迄於梁朝雖䂓制或殊而所居之地恒取景
已者斯葢百王不易之道也高祖天皇大帝纂承平之
[041-35a]
運崇朴素之風四夷來賔九有咸乂永徽三年詔禮官
學士議明堂制度羣儒紛競各執異端久之不決因而
遂止何也非謂財不足力不堪也將以周孔既遥禮經
且紊事不師古或爽天心難用作程神不孚祐者也則
天太后總禁闈之政籍軒臺之威屬皇室中圯之期躡
和熹從權之制以為乾元大殿承慶小寢當正陽亭午
之地實先聖聴斷之宫表順端闈儲精營室爰從朝饗
未始臨御乃起工徒挽令推覆既毁之後雷聲隱然衆
[041-35b]
庶聞之或以為神靈感動之象也於是増土木之麗因
府庫之饒南街北闕建天樞大儀之制乾元遺趾興重
閣層樓之業烟熖蔽日梁柱排雲人斯告勞天實貽誡
煨燼甫邇遽加修復况乎地殊景己未答靈心跡匪膺
期乃申嚴配事昩彛典神不昭格此其不可者一也又
明堂之制木不鏤土不文今體式乖宜違經紊禮雕鑴
所及窮侈極麗此其不可者二也高明爽塏事資䖍敬
宻邇宫掖何以祈天人神雜擾不可放物此其不可者
[041-36a]
三也况兩京上都萬方取則而天子闕當陽之位聴政
居便殿之中職司其憂豈容沈黙當須審巧歴之計擇
繁省之宜不便者量事改修可因者隨宜適用削彼明
堂之號克復乾元之名則當宁無偏人識其舊矣
孔𤣥義郊丘明堂等嚴配議 謹按孝經云孝莫大於
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既言莫大於配天明配尊大之
天昊天是也物莫大於天推父比天與之相配行孝之
大莫大於此以明尊之極也又易曰先王以作樂崇徳
[041-36b]
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鄭𤣥注上帝天帝也故知昊天
之祭合祖考並配請奉太宗文武聖皇帝高宗天皇大
帝配昊天上帝於圜丘義符孝經周易之文也神堯皇
帝肇基王業應天順人配感帝於南郊義符大傳之文
也又按祭法云祖文王而宗武王祖始也宗尊也所以
名祭為尊始者明一祭之中有此二義又孝經云宗祀
文王於明堂文王言祖而云宗者亦是通武王之義故
知明堂之祭祀以祖考請奉太宗文武聖皇帝髙宗天
[041-37a]
皇大帝配祭於明堂義符周易及祭法之文也
沈伯儀議 謹按禮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
宗堯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
嚳而郊㝠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
武王鄭𤣥注云禘郊祖宗謂祭祀以配食也禘謂祭昊
天於圜丘祭上帝於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於明堂曰
祖宗伏尋嚴配之文於此最為詳備虞夏則退顓頊而
郊嚳殷人則舍契而取㝠去取既差前後乖次則禮之
[041-37b]
序莫尚於周禘嚳郊稷不聞於二主明堂宗祀始兼以
兩配成王以文王武王父子殊别文王為父上主五帝
武王對父下配五神孝經曰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
其人也昔者周公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不言嚴
父武王以配天則武王雖在明堂理未齊於配祭既稱
宗祀義獨主於尊嚴雖同兩祭終為一主故孝經緯曰
后稷為天地主文王為五帝宗也必若一神兩祭便則
五祭十祠薦獻蘋蘩禮虧於數此則神無二主之道禮
[041-38a]
宗一配之義竊尋貞觀永徽共遵專配顯配之後始創
兼尊必以順古而行實謂從周為美高祖神堯皇帝請
配圜丘方丘太宗文武聖皇帝請配南郊北郊高宗天
皇大帝徳邁九皇功開萬寓制禮作樂告禪升中率土
共休普天同類竊惟莫大之孝理當總配五天
元萬頃議 伏惟高祖神堯皇帝鑿乾構象闢宇開基
太宗文武聖皇帝紹統披元循機闡極高宗天皇上帝
𢎞祖宗之大業廓文武之宏䂓三聖重光千年復旦神
[041-38b]
功睿徳罄圖牒而難稱盛烈鴻猷超千秋而莫擬豈徒
錙銖堯舜糠粃殷周而已哉謹按見行禮昊天上帝等
祠五所咸奉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武聖皇帝兼配今
議者引祭法周易孝經之文雖近稽古之辭殊失因心
之㫖但子之事父臣之事君孝以承志忠以順美竊惟
兼配之禮特禀先聖之懷爰取訓于通䂓遂申情于大
孝詩云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易曰殷薦之上帝以配
祖考敬尋厥㫖本合斯義今若遠摭遺文近乖成典拘
[041-39a]
常不變守滯莫遷便是臣黜于君遽易郊丘之位下非
于上靡遵弓劍之心豈所以申太后哀感之誠狥皇帝
孝思之德慎終追遠良謂非宜嚴父配天寜當若是伏
據見行禮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武聖皇帝今既先配
五祠理當依舊無改高宗天皇大帝齊尊耀魄等䆳含
樞闡三葉之宏謨開萬代之鴻業重䂓疊矩在功烈而
無差享地郊天豈祠配之有别請奉高宗天皇大帝歴
配五祠以申典禮
[041-39b]
明堂大饗議 謹按明堂大饗惟祀五方帝故月令季
秋令云是月也大饗帝則典禮所云大饗不問卜鄭𤣥
注云謂偏祭五帝于明堂莫適卜是也又按祭法云祖
文王而宗武王鄭𤣥注云祭五帝五神於明堂曰祖宗
故孝經曰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據此諸文明堂
正禮唯祀五帝配以祖宗及五帝五官神等自外餘神
並不合預伏惟陛下追遠情深崇禮志切故于明堂饗
祀加昊天上帝皇地祗重之以先帝先后配饗此乃補
[041-40a]
前王之闕典𢎞嚴配之䖍誠徃以神都郊壇未建乃于
明堂之下廣祭衆神葢義出權時非不刋之禮也謹按
禮經其内官中官等五嶽四瀆諸神並合從祀于二至
明堂總奠事乃不經然則宗祀配天之親雜與小神同
薦于嚴配之道理有不安望請每歲元旦惟祀天地大
神配以帝后其五嶽以下請依禮於冬夏二至從祀方
丘圜丘庶不煩黷
閭仁諝明堂告朔議 臣等謹按經史正文無天子每
[041-40b]
月告朔之事唯禮記玉藻云天子聴朔於南門之外周
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布政於邦國都鄙于寳注云周
正建子之月吉朔日也此即玉藻之聴朔矣今嵗首元
旦于通天宫受朝讀時令布政事京官九品以上諸州朝
集使等咸列於庭北則聴朔之事畢而合於周禮玉藻
之文矣而鄭𤣥注云玉藻聴朔以頒制月令有五帝五
官之事遂云凡聴朔必特牲告其時帝及其神配以文
王武王此鄭注之誤也故漢魏至今莫之適用按月令
[041-41a]
云其帝太昊其神勾芒者謂之宣布時令告示下人其
令祠云其帝其神耳所以為敬授之文欲使人奉其時
而務其業每月有令故謂之月令非謂天子每月朔日
以配祖帝而祭告之其每月告朔者諸侯之禮也故春
秋左氏傳曰公既視朔遂登觀臺又鄭注論語曰禮人
君每月告朔于廟有祭謂之朝饗魯自文公始不視朔
是諸侯之禮明矣今王者行之非所聞也按鄭所謂告
其帝者即太昊等五人帝其神者即重黎等五行官雖
[041-41b]
並功施于人列在祀典庶天子每月拜祭告朔之文臣
等謹檢禮論及三禮義宗江都集禮貞觀禮顯慶禮及
祠令並無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若以為代無明堂故無
其告朔之禮則江都集禮貞觀禮顯慶禮及祠令著祀
五方上帝于明堂即孝經宗祀文王于明堂也此則無
明堂而著其饗祭何為告朔獨闕其文若以為有明堂
即令告朔則周秦有明堂而經典正文並無天子每月
告朔之事臣等詳求今古博考載籍既無其禮不可習
[041-42a]
非望請停每歲一月告朔之祭其文以正國經竊以天
子之尊而用諸侯之禮非所謂頒告朔令諸侯使奉而
行之之義也
王方慶議 謹按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葢所以明天
氣統萬物動法於兩儀徳被於四海者也夏曰世室殷
曰重屋姬曰明堂此三代之名也明堂天子太廟所以
宗祀其祖以配上帝東曰青陽南曰明堂西曰總章北
曰𤣥堂中曰太室雖有五名而以明堂太廟為主漢代
[041-42b]
達學通儒咸以明堂太廟為一漢左中郎將蔡邕立議
亦以為然取其宗祀則謂之清廟取其正室則謂之大
室取其向陽則謂之明堂取其建學則謂之太學取其
圜水則謂之辟雍異名而同事古之制也天子以孟春
正月上辛日於郊總校受十二月之政還藏于祖廟月
取一政班於明堂諸侯以孟春之月朝於天子受十二
月之政藏於祖廟月取一政而行之葢所以和隂陽順
天道也如此則禍亂不作災害不生矣故仲尼美而稱
[041-43a]
之曰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人君以其禮告廟則謂之
告朔聴視此月之政則謂之視朔亦曰聴朔雖有三名
其實一也今禮官議稱按經史正文無天子每月告朔
之事者臣議按春秋文公十年閏十月不告朔榖梁傳
云閏附月之餘日天子不以告朔左氏傳曰閏月不告
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人之道於
是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政也臣據此文則天子閏月
亦告朔矣寧有他月而廢其禮者乎博考經籍其文甚
[041-43b]
著何以明之周禮太史職云頒告朔於邦國閏月告王
居門終月又禮記玉藻云閏月則闔門左扉立於其中
並是天子閏月而行告朔之事也禮官又稱玉藻天子
聴朔於南門之外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布政於邦
國都鄙于寳注云周正建子之月吉日也此即玉藻之
聴朔矣今每歲首元旦通天宫受朝讀時令布政事京
官九品以上諸州朝集使等咸列於庭此聴朔之禮畢
而合於周禮玉藻之文矣禮論及三禮義宗江都集禮
[041-44a]
貞觀禮顯慶禮及祠令並無王者告朔之事者臣謹按
玉藻云𤣥冕而朝日於東門之外聴朔於南門之外鄭
𤣥注云朝日春分之時也東門皆謂國門也明堂皆在
國之陽每月就其時之堂而聴朔焉卒事反宿於路寢
凡聴朔必以特牲告其時帝及其神配以文王武王臣
謂今歲元旦通天宫受朝及時令及布政自是古禮孟
春上辛總校受十二月之政藏於祖廟之禮耳而月取
一政頒於明堂其義昭然猶未行也即如禮官所言遂
[041-44b]
闕其事臣又按禮記月令天子每月居青陽明堂總章
𤣥堂即是每月告朔之事先儒言舊説天子行事一年
十八度入明堂大饗一問卜一入也每月告朔十二入
也四時迎氣四入也巡狩之年一入也今禮官立議惟
歲首一入耳與先儒既異在臣不敢用鄭𤣥云凡聴朔
告其帝臣愚以為告其朔之時明五方上帝之一帝也
春則靈威仰夏則赤熛怒秋則白招矩冬則叶光紀季
月則含樞紐也並以始祖而配之焉人帝及神列在祀
[041-45a]
典亦於其月而饗祭之魯自文公始不視朔子貢見其
禮廢欲去其羊孔子以羊存猶可議其禮羊亡其禮遂
廢故云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也漢承秦滅學庶事草創
明堂辟雍其制遂闕武帝封禪始建明堂於太山既不
立於京師所以無告朔之事至平帝元始中王莽輔政
庶幾復古乃建明堂辟雍為禘祫祭於明堂諸侯王列
侯宗子子弟九百餘人助祭畢皆益户賜爵及金帛増
秩補吏各有差漢未喪亂尚得其禮爰至後漢祀典仍
[041-45b]
存明帝郊祀五帝於明堂以光武配祭牲各一犢奏樂
如南郊董卓西移記載烟滅告朔之禮於此而墜暨於
晉末戎馬生郊禮樂衣冠掃地總盡告朔之禮於此而
墜暨於元帝過江是稱狼狽禮樂制度南遷葢寡彛典
殘闕無復舊章軍國所資臨事議定既闕明堂寧論告
朔宋朝何承天纂集其文以為禮樂雖加編次事則闕
如梁代崔靈恩撰三禮義宗但捃摭前儒因循故事而
已隋大業中煬帝命學士撰江都集禮只抄撮禮論更
[041-46a]
無異文貞觀顯慶禮及祠令不言告朔者葢為歴代不
傳所以其文遂闕各有由緒不足依據今禮官引為明
證在臣誠寔有疑陛下肇建明堂聿遵古典告朔之禮
猶闕舊章欽若稽古應須補葺若每月聴政於一堂事
亦煩數孟月視朔恐不可廢
張齊賢議 禮官狀云經史正文無天子每月告朔之
事者謹按榖梁傳曰閏月天子不以告朔是知他月天
子告朔矣又按左氏傳以魯侯不告朔為棄時政也則
[041-46b]
諸侯雖閏月亦告朔矣又按周禮太史職頒告朔于邦
國之中禮記玉藻天子聴朔於南門之外皆有閏月居
門之事是天子亦以閏月告朔矣非是天子不告而諸
侯亦告也榖梁子去聖尚近雖閏月告朔之義與左氏
不同然皆以天子諸侯每月當行告朔之事兩禮之設
其文甚著不可謂經史無正文也又禮官狀以周禮天
官太宰職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乃懸象
法於象魏使萬人觀之浹日而斂之即是謂禮記玉藻
[041-47a]
之聴朔因此遂謂王者唯以歲首元旦一告朔此説非
也何者太宰所云布治于邦國都鄙者布其所掌太宰
之典也故地官司徒職則布教典春官宗伯職則布禮
典夏官司馬職則布政典秋官司冦職則布刑典唯冬
官司空職亡以五官之職言之則其職亦當布事典也
此乃六官各以正月之吉宣布其職之典非告朔也于
寳之注以經所云正月之吉者即是正月之朔日也故
解云吉是朔日也今云告朔日者即傳寫之誤不可據
[041-47b]
以為説也又禮官狀云每月告朔者諸侯之禮故云左
氏傳云既視朔遂登觀臺今王者行之非所聞也又云
以天子之尊而用諸侯之禮非所謂頒告朔令諸侯使
奉而行之謂此大謬也何者左氏所言視朔者猶玉藻
之聴朔也今禮官據左氏有魯侯行視朔之禮即謂諸
侯每月當告朔玉藻亦有天子行聴朔之禮又有閏月
王居門之事即天子唯歲首一告朔何其一取而一舍
也又孝經云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又云明王以
[041-48a]
孝理天下豈有王者設教使諸侯尊祖告朔而天子不
告也非所謂以明事神訓人事君之義又禮官狀云鄭
所謂告其時帝者即大皥等五人帝此又非也何者鄭
注唯言告其時帝及其神配以文王武王不指言天帝
人帝但天帝人帝並配五方時帝之言包天人矣但以
文王武王作配則是並告天帝人帝諸侯受朔於天子
故但於祖廟告而受行之天子受朔於上天理宜於明
堂告其時之天帝人帝而配以祖考也故玉藻疏載賀
[041-48b]
瑒義亦以時帝為靈威仰等五天帝且聖人為能饗帝
孝子為能饗親今若但告人帝則聖人之道未備非所
謂能饗也又禮官狀云若天子每月朔旦告祭然後頒
行之則諸侯安得受而藏之告而行之是明太宰以歲
首宣布一歲之令太史從而頒之今既頒矣政既行矣
而王猶日月告朔復欲何所宣布者春官太子職云頒
告於邦國是總頒一歲之朔於天下諸侯故諸侯得受
而藏之告而行之而王猶日月告朔頒之於官府都鄙
[041-49a]
也此謂畿内彼謂畿外事不相關也又禮官狀云漢魏
至今莫之用者秦人滅學經典不存漢高馬上得之未
能備禮自魏以下喪亂𢎞多豈可以漢魏廢禮欲使朝
廷法之也又禮官狀云禮論等及祠令並無天子每月
告朔之禮崔靈恩三禮義宗廟祭服義亦載天子視朔
之服不可言無也又貞觀顯慶禮及祠令非徒無天子
每月告朔之文亦無天子嵗首告朔之事今禮官何以
言天子嵗首一告朔乎借矛擊楯昭然易了每月告朔
[041-49b]
在禮不疑尊祖配天於義為得若乃創制垂統損益舊
章或欲每月聴政或欲孟月視朔此則斷在宸極事關
執政固非羣議所得叅詳
宋范祖禹明堂議 伏見明堂大禮已在散齋恭惟仁
宗皇帝若稽古典斷以聖意自皇祐二年始制明堂之
禮先詔有司乘輿服御務從簡儉無枉勞費御撰樂曲
舞名服靴袍御崇政殿閲試雅樂如行禮之次又於禁
中靴袍親書明堂及明堂之門二牓將近祀日霖雨不
[041-50a]
止仁宗禁中齋禱極於恭䖍應禱開霽天日清潤風和
氣協祀前之夕即罷警嚴仁宗每詣神座行禮畢鞠躬
却行須盡褥位方改步移嚮以示肅恭之至又令侍臣
徧諭獻官及進幣徹爼豆悉安徐謹嚴無怠遽失恭質
明禮畢比之他時行禮加數刻之緩御樓宣赦畢降詔
中書門下止絶請託應内降恩澤及原減罪犯者不得
施行仁宗欽崇禋祀布昭明徳傳之萬世大畧如此英
宗神宗聖孝遵承皆極嚴敬今陛下嗣位五載再舉宗
[041-50b]
祀上帝顧饗神考配侑國之大事莫重於此惟陛下囚
盡誠敬法則祖宗則神天降祉群生蒙福夫齋者所以
致其精明之徳孔子之所慎者齋齋必有專一精潔之
誠乃可以交於神禮之言齋曰心不茍慮必依於道手
足不茍動必依於禮古之君子其齋如此齋三日必見
其所祭者誠之至也夫惟致齋肅恭然後動容周旋無
不中禮曰皇天無親克敬惟親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
夫皇天惟親至敬鬼神惟享至誠天人之交相去不遠
[041-51a]
惟誠與敬可以感通陛下躬行于上則百官有司莫敢
不祇肅于下經曰聖人之徳無以加于孝惟陛下恭䖍
祀事以教天下之孝使群臣萬國瞻望盛徳休光臣不
勝拳拳之愚
 
 
 
 
[041-51b]
 
 
 
 
 
 
 
 經濟類編卷四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