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e0068 玉機微義-明-徐用誠 (master)


[01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玉機微義卷十一   明 徐用誠 原輯
             劉 純 續增
 暑門
  諸經叙暑熱脈證
内經曰夏至日後病熱為暑暑當與汗皆出勿止 因
於暑汗煩則喘渴静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脈
虛身熱得之傷暑
[011-1b]
難經曰傷暑得之為正邪火自病也當惡臭其病身熱
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
傷寒論曰太陽中熱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惡寒身熱而
渴也太陽中暍者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亦夏月傷冷
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太陽中暍者發熱惡寒身重而
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
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汗則惡寒甚加温針
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
[011-2a]
 謹按許學士云傷暑其脈弦細芤遲何也内經曰寒
 傷形熱傷氣葢傷氣而不傷形則氣消而脈虛弱所
 謂弦細芤遲皆虛脈也仲景以弦為陰而朱肱亦曰
 中暑脈細弱則皆虛脈也可知矣
  論中暑中熱受病不同
㓗古曰静而得之為中暑動而得之為中熱中暑者陰
證中熱者陽證
東垣曰暑熱之時無病之人或避暑熱納涼於深堂大
[011-2b]
厦得之者名曰中暑其病必頭痛惡寒身形拘急肢節
疼痛而煩心肌膚火熱無汗為房室之陰寒所遏使周
身陽氣不得伸越多以大順散熱藥主之是也若行人
或農夫於日中勞役得之者名曰中熱其病必苦頭痛
發躁熱惡熱捫之肌膚大熱必大渴引飲汗大泄無氣
以動乃為天熱外傷肺氣蒼术白虎湯涼劑主之
 按此論中暑即仲景所謂暍是也此只作暑熱分之
 可見有陰陽二證受病不同然夏月受病有隂寒所
[011-3a]
 遏使周身陽氣不得伸越以大順散主之者為中暑
 葢當暑月名之猶冬月發熱為傷寒也但中熱治例
 雖云用蒼术白虎湯而又處清暑益氣之法況大順
 散一方是仲景太陽例藥然東垣施用諒不如此必
 有若益氣湯證例發揮&KR0929&KR0929者惜乎無傳故使後人
 不能無疑也詳後所論矧中暑證亦有扵勞役動而
 得之中熱證亦有扵避暑静而得之大抵因人元氣
 虛實不同故所受亦異為治豈得而無變法哉
[011-3b]
  論暑傷五臟為證不同
陳無擇曰暑熱喜歸心心中之使人噎悶昏不知人入
肝則眩暈頑痺入脾則昏睡不覺入肺則喘滿痿躄入
腎則消渴凡中暍死治之切不得用冷唯宜温養得冷
則死道途中無湯即以熱土熨臍中仍使更溺槩可見
矣凡覺中暑急嚼生薑一大塊水送下如已迷悶嚼大
蒜一大瓣水送下如不能嚼水研灌之立醒
 謹按暑暍之證變異不等亦豈止歸五臟也冷熱當
[011-4a]
 憑脈證用之葢人之形氣有虛實所感有輕重輕則
 後時而發至秋成瘧痢是也重則即時發者如已上
 之證至有輕變重重變輕亦自感有淺深𫝊有兼併
 爾況人之形志苦樂不一豈得無變異乎大抵四時
 之證皆然
  論暑熱傷氣為痿厥諸證
東垣曰夫脾胃虛弱必上焦之氣不足遇夏天熱盛損
傷元氣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兩脚痿軟遇早
[011-4b]
晩寒厥日高之後陽氣將旺復熱如火乃陰陽氣血俱
不足也或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扵動作胸滿氣促肢
節沉疼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痞小便黄而少
大便溏而頻或利出黄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
飲食自汗體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氣不病也其脈中
得洪緩若濕氣相搏必加之以遲遲病雖互換少差其
天暑濕令則一也宜以清燥之劑治之或有所逺行勞
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内伐内伐則熱舍于腎腎者
[011-5a]
水臟也今水不能勝火則骨枯髓虛足不任身發為骨
痿者生扵火熱也此濕熱成痿令人骨乏無力或熱厥
而陰虛或寒厥而氣虛厥者四肢如在火中為熱厥四
肢寒冷者為寒厥寒厥則腹中有寒熱厥則腹中有熱
為脾主四肢故也
 按此論暑熱證候即同冬月傷寒𫝊變為證之不一
 也彼為寒邪傷形此則暑熱傷氣若真氣元氣虛甚
 受病忽有於一時不救者與傷寒陰毒頃刻害人實
[011-5b]
 同故東垣啓是病例大開後人之盲瞶矣學者當審
 究其機宜與痿門兼㸔
  論暑為瘧痢
   詳見瘧門滯下門
  論暑為吐瀉霍亂
   詳見本門
  論中暑宜補真氣
東垣曰夫脾胃虛弱遇六七月間河漲霖雨諸物皆潤
[011-6a]
人汗沾衣身重短氣甚則四肢痿軟行步不正脚欹眼
黒此腎水與膀胱俱竭之狀也當急救之滋肺氣以補
水之上源又使庚大腸不受邪熱不令汗大泄也汗泄
甚則止津液七神無所依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津者庚
大腸所主三伏之義庚金受囚木無可制故風濕相搏
骨節煩疼一身盡痛亢則害承乃制是也五月常服五
味子是瀉丙火補庚大腸益五臟之元氣壬膀胱之寒
已絶于己癸腎水已絶于午今更逢濕旺助熱為邪西
[011-6b]
方北方之寒清絶矣聖人立法夏月宜補者補天元真
氣非補熱火也今人夏食寒是也為熱傷元氣以人參
麥門冬五味子生脈&KR0008者元氣也
 謹按王太僕曰蒼天布氣尚不越於五行人在氣中
 豈不應乎天道然為醫者不審陰陽消長升降浮沉
 之理將何所據焉故丹溪先生有夏月伏陰在内論
 深明東垣未悉之㫖因附于左宜㕘考焉
 丹溪曰天地以一元之氣化生萬物根於中者曰神
[011-7a]
 機根於外者曰氣立萬物天地同此一氣人靈於物
 形肖天地參而為三者以其得氣之正而通之故天
 地之氣升人之氣亦升天地之氣浮人之氣亦浮降
 亦降沉亦沉人與天地同一槖籥也子月一陽生寅
 月三陽生此氣之升也巳月六陽生陽盡出地之上
 矣此氣之浮也人之腹屬地氣於此時浮於肌表散
 於皮毛腹中之陽虛矣經曰夏月經滿氣溢入孫絡
 受血皮膚充實長夏經絡皆盛内溢肌中又曰夏氣
[011-7b]
 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所以表實者裏必虛世言夏
 月伏陰在内此陰字有虛之義若作陰冷㸔其誤甚
 矣或曰以手捫腹明知其冷而何前人治暑病有用
 玉龍丹大順散桂苓丸單煑良姜與縮脾飲用草果
 等皆行温熱之劑何吾子不思之甚也予曰經言春
 夏養陽王太僕謂春食涼夏食寒所以養陽也其意
 可見矣若夫涼臺水館大扇風車陰木寒泉水果氷
 雪寒涼之傷自内及外不用温熱病何由安詳玩其
[011-8a]
 意實非為内伏陰冷而用之也前哲又謂升降浮沉
 則順之寒熱温涼則逆之若謂夏月火令之時妄投
 温熱寧免實實虛虛之患乎或曰巳月純陽於理或
 通五月一陰六月二陰陰氣既動豈無陰冷曰此陰
 之初動於地下也四陽浮於地上燔灼焚炎流金爍石
 何冷之有孫真人生脈散令人夏月服之非虛而何
  論暑火證治大法
賈元良曰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月人感之自口齒而入
[011-8b]
傷心包絡之經其脈虛外證頭疼口乾面垢自汗倦怠
少氣或背寒惡熱氣甚者迷悶不省而為霍亂吐利痰
滯嘔逆腹痛瀉痢下血發黄生斑皆是其證甚者火熱
制金不能平木搐搦不省人事其脈虛浮一曰浮者風
也虛者暑也俗名暑風證者皆是相火甚而行令也先
以温水化蘇合香丸次進黄連香薷飲加羌活只用雙
解加香薷尤良大抵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甚好若自
汗甚者不可利小便宜白虎湯清解之次分表裏治之
[011-9a]
如在表頭疼惡寒雙解散加香薷及二香散十味香薷
散之類解之如在半表半裏泄瀉煩渴飲水吐逆五苓
散治之熱甚煩渴者益元散清之若表解裏熱甚宜半
夏解毒湯下神芎丸酒蒸黄連丸等或人平生素弱及
老人冐暑脈微下痢渴而喜温或厥冷不省人事宜竹
葉石膏湯加熟附半箇冷飲次以來復丹五苓散治之
凡夏月暑證不可服諸熱燥劑致斑毒發黄小水不通
悶亂而死矣
[011-9b]
 按此言治暑之法可謂詳備然云暑風相火為病而
 先用蘇合香丸至用雙解皆當審諦脈證施治不可
 少有差失詳蘇合香但可用於陰寒所遏或内傷生
 冷太過及氣中或中惡者此等又不可謂之暑風相
 火之證矣葢暑證有陰陽二者不同治法寒熱霄壤
 之隔學者慎之
 暑證治法
  清暑之劑
[011-10a]
局方香薷飲治一切暑熱腹痛霍亂吐利煩心等證
  香薷一斤/ 厚朴製/  白扁豆各半斤/
 右㕮咀每服三四錢水煎
 按此手足太陰藥也世俗用於暑月中煎飲然氣虛
 者不可過多葢厚朴乃泄氣下氣藥也雖活人書用
 後方亦只是治暑火清心而已故例不可不分
黄連香薷飲
  香薷一斤/ 厚朴製半斤/黄連四兩/
[011-10b]
 右㕮咀每二三錢水煎
 按此手太陰少陰藥也
  益氣之劑
局方人參白虎湯治暑熱發渴脈虛
  人參一錢半/知母二錢/ 石膏半兩/ 甘草一錢/
 右㕮咀入粳米一合水煎
 按此手太陰足陽明藥也出太陽例
竹葉石膏湯
[011-11a]
  石膏一兩/ 半夏二錢半/甘草   人參各二/錢
  麥門冬半兩/竹葉
 右㕮咀入生薑煎
 按此足陽明手足太陰經藥也
東垣人參益氣湯治暑熱傷氣四肢困倦嗜卧兩手指
麻木
  黄茋八錢/ 甘草七錢内/炙二錢人參半兩/ 升麻二錢/
  白芍三錢/ 五味子百四/十箇柴胡二錢半/
[011-11b]
 右㕮咀分作四服
 按此手足太陰足陽明少陽經藥也
  清暑益氣之劑
宣明益元散
  方見泄瀉門
 按此足太陽足三陰經藥也
選方十味香薷散治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利
  香薷一兩/ 人參   陳皮   白术
[011-12a]
  茯苓   黄茋   木𤓰   厚朴
  扁豆   甘草各半兩/
 右㕮咀水煎每服一兩
 按此手足太陰經藥也
東垣清暑益氣湯治長夏濕熱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
 精神少懶扵動作胸滿氣促支節疼或氣高而喘身
 熱而煩心下膨閟小便黄而數大便溏而頻或痢或
 渴不思飲食自汗體重
[011-12b]
  黄茋   升麻   蒼术各一錢/人參
  白术   神麯   陳皮各半錢/甘草炙/
  黄柏   麥門冬  當歸各三分/葛根二分/
  五味子九箇/澤瀉半錢/ 青皮二分/
 右㕮咀水煎
 按此手足太陰少陰足陽明經藥也仲景太陽中暍
 證例禁汗下温針無治法宜是湯主之所謂發千古
 之秘也
[011-13a]
  温散之劑
五苓散治暑濕為病發熱頭疼煩躁而渴
  方見泄瀉門
桂苓丸治冐暑煩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小便赤少
  肉桂去皮/  茯苓各一兩/
 右為末蜜丸每兩作十丸每細嚼一丸白湯下
 按已上足太陽例藥也
縮脾飲解伏熱除煩渴消暑毒止吐瀉霍亂
[011-13b]
  砂仁   草果   烏梅肉  甘草炙各/四兩
  扁豆炒/  乾葛各二兩/
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煎冷服
 按此手足太陰少陰足陽明經藥也
消暑十全飲
  香薷   扁豆   厚朴   甘草
  紫蘇   白术   茯苓   藿香
  木𤓰   檀香
[011-14a]
 右㕮咀水煎
 按此手足太陰之劑氣藥也然已上二方今世俗多
 用姑存之以偹取擇
消毒丸治傷暑發熱頭疼
  半夏   甘草   茯苓各半斤/
 右為末生薑汁作薄糊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丸水
 下
 易簡方以好醋煮半夏薑汁作糊丸
[011-14b]
 按此足三陽少陰手太陰經藥也
大順散治冐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榖不分清
 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
  甘草   乾薑   杏仁去皮尖/去皮/
 右先將甘草用白砂炒次入薑却下杏仁炒過篩去
 沙净合桂為末每服二三錢湯㸃服
 按此太陽例藥
冷香飲子治傷暑暍霍亂腹痛煩燥脈沉微或伏
[011-15a]
  方見霍亂門
來復丹治伏暑泄瀉身熱脈弱
  硝石一兩同硫黄火上微炒用栁條攪結砂子不/可大
  太陰𤣥精石研/    舶上硫黄各一兩/
  五靈脂去砂/石青皮   陳皮各二兩/
 右為末和勻好醋糊為丸菀豆大每服二十丸空心
 米飲下
 按此出厥陰例藥也通利三焦分理陰陽温胃開結
[011-15b]
 治揮霍變亂神志昏憒元氣下䧟者甚捷然病因暑
 火濕熱者勿用
  治濕熱之劑
子和桂苓甘露飲治伏暑發渴脈虛
  桂    人參   藿香   茯苓
  白术   甘草   葛根   澤瀉
  石膏   寒水石各一/兩滑石二兩/ 木香一錢/
 右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
[011-16a]
宣明桂苓甘露飲
  茯苓   澤瀉各一兩/石膏   寒水石二/兩
  滑石四兩/ 白术   桂    猪苓各半/兩
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温湯調下
局方辰砂五苓散治伏暑煩渴頭疼身重泄瀉
  本方加辰砂
 右為末每二三錢或水或湯調下
 按此三方並太陽經藥然有温散淡滲解表不同也
[011-16b]
  治火之劑
黄連解毒湯治暑熱證脈洪實而渴
大金花丸治一切火熱暑證
神芎丸治一切濕熱内甚火暑之實者
  方並見火門
 
 
 玉機微義卷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