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e0068 玉機微義-明-徐用誠 (master)


[00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玉機微義卷二    明 徐用誠 原輯
             劉 純 續増
 痿證門
  諸痿因肺熱相𫝊
内經曰肺熱葉焦五臟因而受之發為痿蹷心氣熱生
脉痿故脛縱不任地肝氣熱為筋痿故宗筋弛縱脾氣
熱生肉痿故痺而不任腎氣熱生骨痿故足不任身然
[002-1b]
治痿獨取陽明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
主束骨而利機闗也云云故陽明虚則宗筋縱帶脉不
引故足痿不用也詳見本文/
  痿因内臟不足所致
陳無擇云人身有皮毛血脉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其形
内則有肝心脾肺腎以主之若隨情妄用喜怒勞逸致
内臟精血虚耗使皮血筋骨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致
痿躄狀與柔風脚氣相類柔風脚氣皆外所因痿則内
[002-2a]
臟不足之所致也
  痿因血少
原病式曰病痿皆屬肺金大抵肺主氣病則其氣膹鬱
至於手足痿弱不能收持由肺金本燥燥則血液衰少
不能營養百骸故也
  治痿與治痺不同
張子和曰痿因肺熱相𫝊四臟其脉多浮而大今人便
作寒濕脚氣治之驟用燥藥針艾湯蒸痿弱轉甚此證
[002-2b]
與治痺頗異風寒濕痺猶可蒸湯燔灸惟痿因熱而成
若作寒治是殺之也
  治痿大法
丹溪曰内經痿論肺熱葉焦五臟因而受之發為痿躄
又曰諸痿皆屬於土指病之本在肺也又曰昏惑又曰
瘈瘲曰瞀悶曰瞀眛曰暴病皆屬於火又曰四支不舉
曰舌本强曰足痿不收曰痰涎有聲皆屬於土又禮記
注曰魚肉天産也以養陽作陽徳以為倦怠悉是濕熱
[002-3a]
之病當作諸痿治之何局方治風之方兼治痿者十居
八九不思諸痿皆起於肺熱𫝊入五臟散為諸證大抵
只宜補養若以外感風邪治之寧免實實虚虚之禍乎
或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暴强直皆屬於風至於振
掉不能久立善暴僵仆皆以木病風者木之氣何為皆
屬於火曰舌本强痰涎有聲何為皆屬於土痿論未嘗
言及而吾子合火土二家之病而又與倦怠並言總作
諸痿治之何也予曰按原病式曰風病多因熱甚俗云
[002-3b]
風者言末而忘其本也所以中風而有癱瘓諸證者熱
甚故也又病源曰脾之脉連舌本散舌下今脾濕受邪
故舌强又河間曰胃膈熱甚火氣炎上故津液湧而為
痰涎潮上因甚稠粘難出故作聲也一以屬脾一以屬
胃熱謂之屬火與上不亦宜乎或曰内經治痿之法獨
取陽明何也曰諸痿生於肺熱只此一句便見治法大
意經曰東方實西方虚㵼南方補北方此固是就生尅
言補瀉而大經大法不外於此五行之中惟火有二腎
[002-4a]
雖有兩水惟其一陽常有餘隂常不足故經曰一水不
能勝二火理之必然金體燥而居上主氣畏火者也土
性濕而居中主四支畏本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無節
則水失所養火寡于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而熱矣木
性剛急肺受邪熱則金失所養木寡于畏而侮所勝脾
得木邪而傷矣肺熱則不能營攝一身脾傷則四支不
能為用而諸痿之病作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
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熱之
[002-4b]
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之法
無出於此駱龍吉亦曰風火相熾當滋腎水東垣先生
取黄柏為君黄茋等補藥為輔佐而無一定之方有兼
痰積者有濕多者有熱多者有濕熱相半者有狹寒者
臨病製方其善於治痿乎雖然藥中肯綮矣若將理失
宜聖醫不治也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食味吾知其
必不能安全也
 謹按五痿等證内經特立篇目所論至詳後代諸方
[002-5a]
 獨於此證槩多缺畧攷其由皆因混入中風條内故
 也丹溪先生痛千古之弊憫世之罹此疾者多誤于
 庸醫之手故叮嚀告戒極其明白有志之士必當於
 此究心焉若夫陳無擇謂痿因内臟不足所致誠得
 之矣然痿之所不足者乃隂也血也而諸方悉是補
 陽補氣之劑能免實實虚虚之患乎且無擇以二因
 立方可謂諸方之冠其餘此證猶且未明况求之於
 他者乎
[002-5b]
 痿證治法
  雜方
東垣清燥湯治濕熱成痿以燥金受濕熱之邪是絶寒
 水生化之源絶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
 癱瘓不能動
  黄茋一錢半/蒼术一錢/ 白术   橘皮
  澤瀉各半錢/五味子九箇/人參   白茯苓
  升麻各三分/麥門冬  當歸身  生地黄
[002-6a]
  麯末   酒黄柏  猪苓各二分/柴胡
  黄連   甘草炙各一分/
 右咀毎半兩水煎空心熱服
徤步丸治膝中無力屈伸不得腰背腿脚沉重行步艱
 難
  羌活   柴胡   炒滑石  甘草炙/
  𤓰蔞根酒洗各半錢/  防風三錢/ 澤瀉三錢/
  酒苦參  川烏各一錢/肉桂半錢/ 酒防己一/兩
[002-6b]
 右為細末酒糊為丸桐子大七十丸空心煎愈風湯
 送下
三因加味四斤丸治腎臟肝虚熱淫于内致筋骨痿弱
 不能勝持
  蓯蓉洒浸/ 牛膝酒浸/ 天麻   乾木𤓰
  鹿茸燎去毛切酥炙/  兔絲子酒浸軟另研細/
  熟地黄  五味子酒浸各一分/
 右為末蜜丸桐子大五十丸温酒米飲下食前
[002-7a]
 按此方云熱淫于内而用温補何也然隂血衰弱血
 不養筋筋緩不能自勝持陽燥熱淫于内故用此養
 陽滋隂隂實則水升火降矣
 
 
 
 
 
[002-7b]
 
 
 
 
 
 
 
 玉機微義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