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-清-于敏中 (master)


[13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三十四
  京畿昌平州一/
増京師九門其西北曰德勝門出門八里為土城又二
十里為清河又二十里有𤣥福宫又十八里為沙河店
又二十里為昌平州昌平山/水記
原昌平州在府北九十里明一/統志
  臣/等謹按據
[134-1b]
大清一統志今昌平州境在府北少西七十五里明正
  德元年升為州仍屬順天府
本朝因之
増東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三里東至順
義縣界五十里西至鎮邉城一百里南至宛平縣界三
十三里北至邉墻一百里東南至大興縣界五十里西
南至宛平縣界四十五里東北至密雲縣界一百里西
北至延慶州界四十里一大清/ 統志
[134-2a]
原昌平本漢舊縣屬上谷郡方輿/紀要
原漢齊悼惠王子卬以昌平侯立為膠西王縣名始見
於此昌平山/水記
原莽曰長昌漢書/注
増後漢改屬廣陽郡一大清/ 統志
原晉仍為昌平縣屬燕國後魏廢入軍都縣屬燕郡方/輿
紀/要
  朱彛尊原按漢設軍都居庸昌平三縣俱屬上谷
[134-2b]
  郡後漢以昌平軍都屬廣陽郡晉以昌平軍都屬
  燕國而居庸仍屬上谷不改昌平本漢置至後魏
  始廢入軍都乃諸地志皆云本漢軍都而不及昌
  平且云後魏改爲昌平魏復漢舊名耳非改也唯
  方輿紀要不謬
原魏太和中分恒州東部置燕州治昌平尋又置昌平
郡東魏爲東燕州及昌平郡北齊因之方與/紀要
  臣/等謹按東魏天平中置東燕州領平昌上谷編
[134-3a]
  城三郡平昌領縣二昌平萬言此作昌平郡亦誤
原後周州郡並廢後又置平昌郡隋開皇初郡廢又省
萬年縣入焉隋書/注
原大業初昌平縣屬涿郡唐屬幽州方輿/紀要
原五代唐同光二年改燕平縣清類天文/分野之書
  朱彛尊原按五代㑹要改幽州北平縣爲燕平縣
  在長興三年八月
原縣徙治曹村又徙於白浮圖城在今州西八里方輿/紀要
[134-3b]
  臣/等謹按地里沿革表事在唐同光二年
原石晉復昌平舊名割地賂遼清類天文/分野之書
原遼屬析津府方輿/紀要
原金得地以遺宋宋宣和五年爲燕山府屬七年復入
清類天文/分野之書
原金屬大興府元屬大都路明初屬北平府永樂中屬
順天府方輿/紀要
原州城有門三其南曰永安新城門一曰小南門二城
[134-4a]
皆内土外甎崇禎九年兵部侍郎張元佐折舊城大南
門牆補修東城門樓城正中有譙樓天順三年所建昌/平
州/志
  臣/等謹按昌平州城
本朝康熙十四年重築甎城周十里門四外有濠廣三
  丈
原州治在城西偏昌平/州志
原蔡松年入關宿昌平作句黄塵却送入關山自斷何/如二頃田記得鳴蛩碧花 蹉跎秋思又三年 中州
[134-4b]
集馬中錫昌平道中作/原 款段遥遥去路長東風吹雨/
濕衣裳諸陵漸近山光紫三月纔臨栁色黄春事每先/官事了老年翻比少年狂道旁翁仲如相識笑我來多
兩鬢蒼百東田漫錄平館中作/原張海 五日宿昌 摇落掩星館蕭條並/
鶡冠鶯花春欲判風雨食猶寒鄉國松楸暗邊城鼔角/殘兩年遊子淚雙袖未能乾 函山集
原毛伯温昌平篇崔日出見山色日没行山邊層壑飛/白雲羣巘迴青天 巍太行勢來脈崑崙顛迢迢歴秦
晉東走何蜿蜒至此突南向合沓如環連王氣紛糾錯/大野當其前豈徒壯陵寢亦以開幽燕宸居㮣天表四
極羅星躔煌煌太宗業聿與聖祖肩所貴慎明徳在險/戒忘愆皇圖永有固祈命陳洛篇 東塘集
原周詩宿昌平作月晨發都城門暮宿昌平境地折雙/溪流天開萬重嶺 榭露微明楓林墮初暝謬此陪秋
[134-5a]
嘗齋心動遐省道與鹿集又是清明節邊城栁未黄逢/原魏允貞昌平 中作
春常作客無地不思鄉風起征衣短月明吹笛長誰將/關塞曲早爲達君王 息泉摘槁
原區大相昌平道中作春山家未夕昏半已掩柴門車/馬爭塗疾牛羊下坂喧 隂入陵樹雨色過湖邨誰道
相如病猶堪守漢園/原候恪昌平道中作 海目集平道凄涼事不同兵戈/再入昌
纒殺氣鼓角動秋風野色千林白嵐光片日紅長陵蒼/莽外極目送飛鴻 侯司成集
増皇甫濓宿昌平作霜向夕投山界城臨萬壑秋麗譙/嵐氣匝殘戍野烟収 薄低寒雁風長韻素楸迢迢星
斗夜應共古今愁平子約集盡青溪十里霜寒蕪落日/増何景明晩至昌 詩 度
下蒼茫山城薄酒無錢買晩飯僧家石耳香一大復集/増袁宏道昌平道中作 庵前乞得老僧茶 抹埀楊
[134-5b]
十里沙烏籠白藍慿揀取麝/香李子枕頭瓜 袁中郎集
原學宫景泰三年自舊縣徙今治天順三年成昌平/州志
増州學在州治東舊在舊治西明景泰三年與治俱徙
一大清/ 統志
原元馬房輝重修昌平縣儒學碑記洪學校古今之急/務興則治安廢則亂亡必然之理也 惟聖朝以經術
治天下先德後刑本末具舉而條約悉備自監學而下/路府郡邑咸設教官以育人材厚風化復慮有司奉行
未至失於勉勵或至隳弛于是内則御史外則訪司恒/加嚴督焉達嚕噶齊塔斯公唐古特人也至元再元之
五年出監昌平下車之後課農講學興利除害奉上御/下咸得其宜不數月而政平訟理歌誦之聲溢于閭閈
[134-6a]
至正二年正月既望率僚佐祭于大成至聖文宣王廟/禮行畢歴學左右顧盼闕壞未完之所盡然有動于心
捐已貲一千五百餘緡迺市材木募匠傭不歛于官不/動于民皆由公之規度咄嗟而事已辦自肇作底訖工
爲日二十有八于是壞者復闕者備煥然一新而人爭/快覩矣 昌平州志 按塔斯性烈也舊作田厮唐古
特部名也舊作/唐兀今俱譯改
増燕平書院乾隆二十三年知州芮泰元建一大清/ 統志
原湯山在州東南三十里有温泉可浴水經注濕水又
東温泉水注之疑即此也昌平山/水記
増州東三十里湯山下有温泉
[134-6b]
行宫在焉一大淸/ 統志
  臣/等謹按湯山
行宫建自康熙年間
聖祖仁皇帝御製詩並
皇上御製諸什㳟載卷内

聖祖御製温泉行 温泉泉水沸且清仙源遥自丹砂
生沐日浴月泛靈液微波細浪流琮琤初經石竇漾暄
[134-7a]
溜烈勢直與炎曦爭瀠洄碧澗落花駐掩映翠巘霜林
明汀迴溪轉入欄檻甃以文石何澄泓方壺圓嶠時自
暖紫芝朱草冬常榮殿啟披香溢石髓盤低承露浮金
莖冲融太和蓄元氣炎徳利物功難名氤氲沆瀣結紫
霧縹緲雲霞連赤城髙秋九月天颯爽鸞旗鳯節紛相
迎慈寧琱輦度閶闔絳霄帳殿開蓬瀛神泉淑景供遊
賞流金潄玉堪怡情時巡豈必瑶圃逺對此心意皆和
平華清繡嶺杳寂寞鯨魚鳬雁徒縱横曷若茲泉獨標
[134-7b]
異萬年勝蹟環神京歲時來往䕶
仙蹕㸃筆為賦温泉行
増乾隆六年
御製湯泉行宫即事詩 靈境闢離宫停鑾秋宇空庭
軒靜朝旭樹石老金風暖溜溶溶潔清波處處同心神
堪澡雪撫景興無窮
増乾隆七年
御製湯泉荷花詩 湯泉荷花開絶早揷膽瓶中間以
[134-8a]
芍藥甚有風致 霞翦衣裳恰五銖清和春色滿仙壺
温泉浴罷嬌無力扶起身邊有念奴
増乾隆十三年
御製題湯泉並蒂蓮詩 從歌獨旦懶聞雙何事芙蓉
見暖江非偶物猶知偶合牽心我尚未心降忘憂草不
生閒砌助感花偏對客窗颯沓西風銀沼面還教同付
水淙淙
増乾隆十八年
[134-8b]
御製恭依
皇祖温泉行原韻 小春風日温而清離宫駐蹕逸趣
生沙汀石瀬率含凍暄波潄響偏琤琤嵩山仙池杳莫
辨建武别館徒相爭
當年卷阿可仰躅至今
聖藻星雲明方沼甃玉左復右靈脈噴珠澄且泓曲溝
引導達户户中各向暖當南榮細流龍首初滴注有如
瑞露浮金莖湱然忽放屋池滿氤氲澹蕩難爲名濟涼
[134-9a]
酌暖擬紫府蒸霞吐霧疑赤城水仙騎鯉在白壁呼之
舉手欣相迎蠲疴益夀有竒助何必縹緲求壺瀛承
歡家法同孝養神仙此耳無侈情繹思
來歌續元韻幸當海宇方承平耽逸忘武夙所戒塞山
囘望雲中横留連勝處亦曷可明當唘蹕旋皇京新豐
繡嶺是烱鑒毋容易視温泉行
増乾隆二十八年
御製湯泉行宫八詠 炎液暄波能愈疾曽聞泉脈出
[134-9b]
流黄化工神運不思議功德應教證水王右温/泉 栁色
沿途非不青愛他絲影蘸清泠吟情那許尋常綰半六
時中一宿停右栁/色 温泉㵼水碧池隈荷芰常于五月
開聞道濓溪擬君子熱中可識有由來右池/塘 後庭玉
樹正榮敷香色天然與静俱底識風前饒喜意今春批
判未虚孤右玉/蘭 亭子雖然據假山也教遮邏有孱顔
田盤石海林天表一例明朝想像間右山/亭 四季温波
泳不涼箇中撥刺箇分秧問誰鹽醬能調劑此是大烹
[134-10a]
般若湯右㳺/魚 書室還來偶讀書古今惟此合稽居設
如刮目云相待五載猶予祇恧予右書/室 官鶴官糧賦
有年竊糧鶴不語飢眠陡思散賑寜無此一為惻然一
惕然右官/鶴
  臣/等謹按湯山
行宫
御製詩謹譯有關紀述事實者恭載卷内餘不備錄
原北山上平衍西五里有嶺曰長城㣲有古堞剥蝕傳
[134-10b]
是秦皇之址有泉出焉曰馬跑又西二里有了思臺下
臺而西又十里皆峻嶺也灰嶺險倍于長城石如蛤粉
下山有城是鎮邊之廢邑又西八里有城是曰鎮邊兩
旁皆山圍之南曰碧駕曰通明北曰鷹揚曰涔落碧駕
之巖有小湖中有赤鯉盈尺是曰合抱之河鎮邊西十
里有堠曰唐耳背據大山斜界居庸鎮邊廢邑其南皆
山中為衢路東曰六華之巖西曰小神之山曰青利之
山岩分形如六華其第四巖有洞深窈是為鳴臯洞南
[134-11a]
十里有聚曰長峪又西五里有巖曰德勝又曰鳯皇上
有蘭若山下出泉流二十里達於渾河山上有隠鷲臺
山西有觀音洞又曰孤松岩山南嶺曰西峪其下有碑
不可辯識自長峪而東二十里有聚曰菩提塹有寺曰
白瀑寺出山而北曰白鶴峯又折而東則走高崖山僧
言二月之交有山曰清華下可萬仞毎有瑰形竒物且
飛且走銜乳而西獵人莫敢近也薊邱/集
  臣/等謹按燕山八景内居庸叠翠地屬昌平已𩔖
[134-11b]
  編入形勝卷兹不複綴
原出百望西北六十里有陘曰十八盤山有湯泉云是
遼后浴處西一舍碧駕鷹揚髙峙南北有湖焉小而深
在碧駕之巖團結不見毎春夏之交山水増流則湖益
清可鍳曰合抱河長安/客話 此條原在郊/㺾門今移改
原東山口村在州城東七里昌平/州志
原東山口内一里水中有小山曰平臺山成祖嘗駐驆
焉嘉靖十五年上命作亭於上名曰聖蹟十七年四月
[134-12a]
上幸平臺山祀成祖於亭中亭圓以白石為欄盤旋數
十級而上御題聖蹟二字當口一小山曰影山口内北
三里有莽山昌平山/水記
原萬厯十一年閠月上詣牆子嶺潭谷嶺勒草窪相擇/壽宫至東山口登聖蹟亭 明神宗實録
原皇甫涍平臺山扈從詩曉昔駐文皇輦歡傳萬壽杯/誰言紫霄上重見翠華來 樹峯巒合春花棟宇開勝
圖臨塞壤嘉蹟改平臺豫蹕承雲轉靈旗繞/澗廻捫天叨法從遊聖愧仙才 少元集
原緜山在州東十五里或名宜山元混一方輿勝覽載
有緜山寺金真定周昻題詩其上有云野濶羣山驚破
[134-12b]
碎雲低滄海認㣲茫亦警句也芹城/小志
増龍泉山在州東南五里山頂有都龍王祠山半一洞
嘗有人附石而下初狹漸廣行里許水聲砰&KR1503不敢前
洞北麓有潭深不可測潭東有泉出亂石間清湛可濯
為州人遊觀佳境山畿輔/ 川志
原白浮山在州東南十里上有二龍潭潭上有龍神祠
明一/統志
増雪山在州西八里有狄梁公祠山畿輔/ 川志
[134-13a]
原駐驆山在州西二十五里其山長而北袤凡二十里
石皆壁立髙可十丈其頂皆白山之南有棲雲嘯臺髙
二丈許正北有石梯可上金章宗建亭於此舊傳山下
有石牀石釜今亡昌平山/水記
増金章宗駐驆處崖鐫駐驆二大字
原神嶺峯在灌石村西北金章宗遊此以所飲酪漿洒
於石壁之上至今猶白西南有寒崖多奇花異草昌平/州志
原山巖下有仙人碁碁枰碁子皆具子但可移不可得
[134-13b]
而取同/上
原積粟山在州西北十五里相傳元時積粟於此同/上
原駐驆山之西曰虎谷其旁土崗一邱名小金山日亭
午人過崗下有光射衣若金色然長安/客話
原西山口西四里有虎谷山又三里有大虎谷山昌平山/水記
  臣/等謹按虎谷亦作虎峪
原無名氐虎谷詩衣虎谷名金山客行初未/識日午山下過人 黄金色 昌平舊志
増幽都山在州西北三十里相傳古幽州以此名一大清/ 統志
[134-14a]
原神嶺山在州東北三十二里山髙百餘丈下有龍潭
流入白浮堰所謂神仙泉也方輿/紀要
  臣/等謹按今山在州之南方輿紀要云在東北誤
原神嶺一名三思嶺以其髙峻故名燕都逰/覧記
原銀山在州東北六十里縁石梯而上五六里名中峯
唐僧鄧隠峯之所居也下有法華寺有隠峯十詩曰白
銀峯曰佛頂峯曰古佛巖曰説法臺曰佛覺塔曰懿行
塔曰雪堂曰雲堂曰茶亭曰濛泉金大定六年立石昌/平
[134-14b]
山水/記
原隠峯閩邵武軍鄧氏子侍馬祖得悟冬居衡嶽夏止
清涼元和中登五臺路出淮西屬官軍與賊交鋒師乃
擲錫空中飛身而過兩軍為之息鬬遂入五臺金剛窟
而化傳燈/録
原銀山峯巒髙峻氷雪層積色白如銀麓有石崖皆成
黑色謂之銀山鐵壁方輿/紀要
原銀山度嶺數折峯漸分為三左一峯石卓立如錐峯
[134-15a]
下有塔凌空為法華寺寺建於金天㑹三年曰大延聖
寺正統間太監吴亮修寺後古佛巖乃後人新鑿再上
為鄧隠峯説法臺復躡危蹬五六里為中峯頂峯石鋭
上如斧刃懸索升之凡兩轉至頂一石臺方丈許翼以
扶欄中一石龕供石佛左懸一鐘升者撃焉寺塔七髙
各數丈燕山/紀逰
原銀山頂由閻王鼻行山脊如刀背僅容納足長十餘
歩兩旁如削下臨萬仞不可凝視中溪/集
[134-15b]
原中峯下有寺曰大延聖寺正統十二年重修賜額曰
法華𢎞治十年翰林學士汪諧浄業堂記碑今斷寺西
上半里為松棚菴門内外各一松北上一里鐵壁寺塔
曰延聖塔𢎞治四年建塔前有釋行倫詩碑𢎞治八年
立山北四十里為井兒谷又一里玉峯山山石盡白樹
多蘋婆果林中有大萬聖寺土人呼張開寺像設皆石
入山者取道二一從白泛嶺入路險難一從三思嶺牛
蹄嶺入差平帝京景/物峉
[134-16a]
補銀山之上有寺曰法華太監呉亮所建也山下有寺
曰崇壽亦亮所建寺有碑成化十二年九月立翰林國
史院編修仁和汪諧撰文鴻臚寺序班上虞何洪書木/葉
山花/記
補汪諧崇壽寺碑禪銀山之下興壽村有寺曰九聖建/自遼壽昌間滿公 師所剏也宣德辛亥春司設監太
監呉亮先建臣刹於山上正統戊辰英廟駕幸北山賜/額曰法華禪寺既而詢知九聖為遼金古刹憫其傾圯
復捐貲庀財創大雄殿於寺之中設三世佛像於殿後/建伽藍祖師堂於殿之旁立天王殿於殿前監鐘鼓樓
於山門内之左右廊廡庖湢莫不傋具經始于天順丁/丑春落成於己邜秋聞於朝賜額曰崇夀禪寺 昌平
[134-16b]
州志名氏詩/原無 銀山本在北萬丈青雲梯曉見居庸雪/
銀山忽在西銀昌平舊志銀山倚鐵壁天外削三峯下/原李夢陽題 山寺作
見林中寺來聞午夜鐘僧徒住石屋雷雨抜門松西望/諸陵接雲成五色龍 空同集
増兴國倫銀山寺詩氣黄姑山頭白霧升鐵壁古寺羅/荒藤居人已測金銀 法界猶懸日月燈聊寄孤松仍
結社未須三竺更逢僧西風七十二/鐘磬立馬歸途思不勝 吳明卿集
原溝溝崖深山叠嶂秀石懸空三十餘里悉履石攀葛
始達山顛清流繚繞奇樹揚芬傍有蘭石數區薊邱/集
原昭陵之北曰&KR1174&KR1174崖崖下有庵曰瑞峯一曰摩尼帝/京
[134-17a]
景物/略
&KR1174&KR1174崖在州治西北德勝口内崖西峯有水月亭昌/平
州/志
  臣/等謹按溝溝亦作&KR1174&KR1174
原德勝口西三里有溝溝巖巖分上中下望之若石梯
深險可避兵昌平山/水記
原德勝口南兩山相夾人行礓礫中數十歩輙一折數
里外見崖旁鴨脚樹二羅漢松一近而知為瑞峯庵也
[134-17b]
又里許陟一嶺徑仄多亂石前人舉踵石衮衮觸後人
足嶺之巔為崖折旋半里有岫峯菴俗云盤道庵中有
泉鴨脚一本可休息復三折而下溝始寛分為二泉涓
涓流甚清駛山麓遮其左若無路然再折過一溝始望
見三峯矣中峯位乎乾東峯位乎艮西峯位乎坤三峯
左右環拱為峯者二十有二所謂仙人玉女將軍歩虚
玻璃五雲金華紫極皆以意名者也又從磴道上十餘
折至東峯庵再折而上為中峯有玉虚觀從中峯下有
[134-18a]
西王母祠祠後石壁髙三十仭石理觕惡壁右有方池
流入巖下為瀑自中峯縁崖而西為西峯菴庵右有泉
僧引之入香積泉右有方亭敞潔可坐瑞雲庵有大學
士趙志臯碑記岫峰庵有右通政李琦碑中峯庵有禮
部郎中馮元颺碑西峯庵有大學士王錫爵禮部左侍
郎翁正春二碑碑文皆稱溝溝崖爾雅水注谷為溝以
之稱名夫豈不古而帝京景物畧妄以&KR1174&KR1174易之何哉
肅松/錄
[134-18b]
原溝溝崖勝國梵宇緜亘凡七十有二入明僅存其五
西峯者五庵之一也翁文/簡集
原公鼐溝溝崖詩傳橋山西北寺一谷隠千峯曲折雲/屏掩髙低棧閣重 觴猿飲澗倚盖鶴巢松小憩聼泉
久東巖已暮鐘/ 問次齋稿
原中山口北一里有仙人洞洞在山麓可容二百人洞
口向東從石梯而下石皆倒垂下為平地洞西壁有一
門近門上有石鐘下懸長數尺門之内少入轉而南見
有石罅如夾道深黒人不敢入昌平山/水記
[134-19a]
原仙人洞在紅門内東山腰去碑樓三里躡磴而上洞
口僅容一人僂而入内若大厦日色下燭石皆倒垂燕/都
遊覧/志
原無名氏詩何石洞窅且深花落無人掃/仙翁去不還 處尋瑶草 昌平舊志
原唐家嶺店在州南四十五里同/上
原車駕北征徐行則次唐家嶺疾行則一日而至榆林
永樂二十二年四月上親征駐驆唐家嶺以四日至居
庸關宣德九年九月上廵邊駐驆唐家嶺正統十四年
[134-19b]
七月上親征駐驆唐家嶺以次日至龍虎臺昌平山/水記
補翠平口在昌平北二里舊名得勝口金大定二十五
年五月改名元混一方/輿勝覧
補從紅門望長陵而西入峽中為得勝口關城雉堞樓
櫓俱壯渡溪上嶺十二盤為玉皇殿一崖獨出殿踞其
上廊檻環之溪山/集
  臣/等謹按一統志得勝口亦名德勝口
原濕餘水出上谷居庸關東又東流過軍都縣南水/經
[134-20a]
原水南流出關謂之下口水流潛伏十里許重源潛發
積而為潭謂之濕餘潭水經/注
原濕餘水東南流左合芹城水水出北山南逕芹城又
東南流注濕餘水同/上
原芹城在州東三十里有橋橋下有水出芹城北南流
入於沙河昌平山/水記
原榆河一名濕餘河或名温餘河盖濕餘之譌也方輿/紀要
  朱彛尊原按後漢書王霸為上谷太守陳委輸可
[134-20b]
  從温水漕以省陸轉輸之勞事皆施行章懷太子
  注引水經注本作温餘水遼史順州有温榆河金
  更懐柔縣為温陽豈盡無據又昌平多温泉有流
  入雙塔河者温泉之名竊疑因此水經注既無善
  本今人習見坊刻遂指温字為濕字之譌正恐𩔖
  昔人所云以不悖為悖也
  臣/等謹按据説文則濕水為㶟水之訛又遼史順
  州有温餘河此引作温榆亦互異謹附識以俟考
[134-21a]
原榆河源出州西南四十里月兒灣下流為沙河經順
義㑹白河昌平/州志
  臣/等謹按是為北沙河南接宛平縣界至沙河店
  東南合南沙河入通州界
増榆河今曰北沙河遶州西㑹翠屏山泉而東南流又
東至州東南三岔口㑹南沙河髙麗河經順義縣西南
三十里又東南至通州東北八里入白河俗又名為富
册/説
[134-21b]
原易荆水東逕薊城又東逕平昌縣故城南又謂之昌
平水水經/注
  臣/等謹按易荆水即今之南沙河源出神頭嶺東
  流經昌平州南為南沙河舊有城
本朝設氊作局于此詳見物産門
原沙河店南有水出昌平州西南五十里龍泉寺合西
山諸泉東流為南沙河有橋曰安濟店北有水出昌平
州西南四家莊逕雙塔村東流為北沙河有橋曰朝宗
[134-22a]
二橋皆正統十二年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夀建二水至
店東南竇家莊而合又東南至通州界入白河昌平山/水記
原沙河北店距州二十五里南店距州二十七里昌平/州志
原呉寛渡沙河作䚳橋下流澌玉一灣十年重此照衰/顔踈林小店行厨 落日平原獵騎還韋杜南連多白
草居庸北界盡蒼山天寒喜報王師轉驛路無塵羽檄/閒 匏翁家藏集
原許穀沙河道中和汝湖韻馭五渠春水接天河玉輦/經㳺紫氣多夾路羽儀交日 行宫仙樂動雲和飛魚
口外龍斿轉洗馬橋邊豹尾過獨羡上/卿遥扈蹕詩成傳出鳯凰坡 石城集
增髙麗河在州東五十里源出州東龍泉寺泉分二流
[134-22b]
一入順義縣名白浪河一南流名髙麗河又南流復合
入温榆河一大清/ 統志
原一畆泉在州西南十五里東㑹沙河經陽山由髙梁
直至張家灣以濟漕河昌平/州志
原雙塔河源出昌平縣孟村一畆泉經雙塔店而東至
豐善村入榆河元史河/渠志
原至元元年二月發北京都元帥阿海所領軍疏雙塔
漕渠元史世/祖紀
[134-23a]
原至元三年四月巡河官言雙塔河時將泛溢不早為
備恐至潰决臨期卒難措手乃計㑹閉水口工物開申
都水監差夫修治凡合閉水口五處元史河/渠志
原官河在州西南二十里源出一畆泉分為二流一曰
官河流入宛平縣入髙梁河一曰雙塔河在州西南三
十里經雙塔店入榆河方輿/紀要
原七度水在昌平界接虎眼泉太平寰/宇記
原虎眼泉在州西八里舊城下方輿/紀要
[134-23b]
原常景遣别將破杜雒周於州西虎眼泉魏/書
原虎眼川在虎谷山下幢幢水所出也昌平/州志
原水流如瀑布三四里至鵓鴿岩隠而不見或謂舊縣
西北虎眼泉是其水復出也燕都㳺/覧志
  臣/等謹按州志虎眼泉流至豐贍村入榆河
原呉師道虎峪淙淙泉作路居庸古塞口諸峯並嵯峨/左轉萬栗林黄葉墮殘柯 出草棘間石溝泫㣲波黄
塵歘騰起知有飲馬駝前趨俯絶壑素礫漫坡陀窮秋/水脉絶泓渟不盈科無復聲淙淙虚名誤來過下馬少
徘徊土屋依岩阿野老向我言深入水木多前年邑中/人來此逃干戈委蛇數十里隘險無誰何桃源志樂土
[134-24a]
商山有遺歌誰知戰爭塲咫尺隔網羅/欲㳺苦匆匆斜陽下前坡 吴禮部集
  朱彛尊原按吴禮部正傳所詠淙淙泉當即今之
  幢幢水也
 
 
 
 
 
[134-24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三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