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-清-于敏中 (master)


[13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日下舊聞考巻一百三十二
  京畿房山縣三/
原金諸帝陵在縣西北二十里雲峯山下涿州/志
  臣/等謹按雲峯山金帝陵
本朝順治初
特設守陵五十户每歳春秋致祭享殿前碑亭恭勒
世祖章皇帝御製碑文
[132-1b]
聖祖仁皇御製碑文乾隆十六年
皇上命葺金太祖世宗二陵享殿及繚垣工竣
親詣展謁並
御製謁金太祖世宗二陵詩恭載巻内
原金海陵焬王貞元三年三月乙夘命以大房山雲峰
寺為山陵建行宫其麓五月乙夘命判大宗正事京等
如上京奉遷太祖太宗梓宫丙寅如大房山營山陵六
月乙未命左丞相布薩思恭大宗正丞哈布爾如上京
[132-2a]
奉遷山陵七月辛酉如大房山八月壬午如大房山甲
申啟土賜役夫人絹一匹九月己未如大房山丁夘上
親迎梓宫於沙流河親射麞以薦十月戊寅奠梓宫於
東郊己邜梓宫至中都丁酉大房山行宫成名曰磐寜
十一月乙巳朔梓宫發丕承殿戊申山陵禮成金史海/陵記
按哈布爾䝉古語春也/舊作胡㧞爾今譯改
原正隆元年二月庚子謁山陵七月己酉命太保昻如
上京奉遷始祖以下梓宫八月丁丑如大房山行視山
[132-2b]
陵十月乙酉葬始祖以下十帝於大房山閏月己亥朔
山陵禮成同/上
原世宗大定二十一年勅封山陵地大房山神為保陵
公冊曰古之建邦設都必有名山大川以為形勝我國
家既定鼎於燕西顧郊圻巍然大房秀㧞渾厚雲雨之
所出萬民之所瞻祖宗陵寢於是焉依仰惟岳鎮古有
秩序皆載祀典矧兹大房禮可闕歟其爵號服章俾列
於侯伯之上庶足以稱今遣官備物冊命神為保陵公
[132-3a]
申勅有司歲時奉祀其封域之内禁無得樵采弋獵著
為令金史/禮志
原大定二十九年置萬寜縣以奉山陵明昌二年更奉
先縣金/史
原太祖葬睿陵太宗葬恭陵熙宗被弑葬於皇后費摩
氏墓中貞元三年改葬於大房山蓼香殿大定初追上
諡號陵曰思陵二十八年改葬於蛾眉谷仍號思陵海
陵煬王葬於大房山鹿門谷諸王兆域中大定二十年
[132-3b]
降為庶人改葬於山陵西南四十里睿宗於大定二年
改葬於大房山曰景陵顯宗於大定二十五年十一月
葬大房山章宗即位號曰裕陵世宗葬興陵章宗塟道
同上今按費摩氏舊作裴/滿氏 從八旗姓譜改正
補金太祖葬地號曰㤗陵太宗所葬之墳山號曰豫陵
神麓/記
補金太祖陵曰睿陵太宗陵曰恭陵後改葬大房山名
仍其舊苗氏所紀特與史不同或者其初擬名也讀禮/通考
[132-4a]
補金之先世卜葬於䕶國林之南迨亮徙燕始置陵寢
令司天臺於良鄉縣西五十餘里大紅山西大紅谷曰
龍銜寺峯巒秀㧞林木森密亮尋毁其寺遂遷祖父改
葬於寺基之上又將正殿元位之像鑿穴以奉安太祖
太宗徳宗其餘各隨昭穆序焉金圖/經
  臣/等謹按大紅谷大金國志作大洪谷
原國初祖宗葬於䕶國林之東逮海陵徙燕令司天臺
卜地得良鄉縣西五十里大紅谷曰龍城寺峯巒秀出
[132-4b]
林木隠映遂築陵遷葬於是惟熙宗葬於山隂大金/國志
補金主亮離燕京詣諸陵祭享其俗相傳謂之燒飯天
海陵/集
補淳熙十五年十二月癸酉諜報金人制曰朕惟熙宗
孝成皇帝以武元嫡孫受文烈顧命作其即位十有五
年偃兵息民中外安乂而海陵庶人亮包藏禍心覬覦
神器隂煽姦黨遂成簒逆而又厚加誣詆降從王封亮
既得志肆其凶殘不道之極至於殺母人怨神怒自底
[132-5a]
誅滅惟皇天春佑於我家肆予一人纘成先緒暴其罪
惡貶為庶人仍黜其殯於兆域之外仰惟熙宗號位宜
正是以間者稽合禮文升祔太室復加美諡尊而崇之
惟是葬非其所葢嘗憮然爰命有司卜地涓日奉遷梓
宫已於十月初八日備禮葬於思陵庶幾有以慰在天
之靈也大定二十八年十一月日熙宗即亶也思陵/録
  朱昆田原按此制金史失載
原瑞雲宫在金太祖陵側遺址僅存涿州/志
[132-5b]
  臣/等謹按金史地理志又稱奉先縣有磐寜宫今
  亦無可考

世祖章皇帝御製金太祖世宗陵碑文 朕惟自古膺
圖受籙咸有大功徳於天下及其没也弓劒之藏後世
重焉匪特隂陽之所景貺實亦遐邇之所繹思故世代
雖遥崇禮不替若聲教被於當年園寢湮於異世非所
以昭徳追逺也朕撫有九有於前代陵墓未嘗不惓惓
[132-6a]
於心申勅所在守䕶惟謹惟金朝之陵在房山者前我
師克取遼東故明惑於形家之説疑與本朝王氣相關
遂劚㫁其地脉又己巳歲我
太宗文皇帝統師入關念金朝先徳遣王貝勒大臣詣
陵致祭明復如摧毁且建立關廟為厭勝之術夫不達
天命之有歸而謬委靈於風水移災於林木何其誕也
金朝垂祚百有餘年英主哲辟實光史冊乃異代之後
兆域荒圯祀典缺廢撫今追昔慨焉興嘆金太祖世宗
[132-6b]
已經享祀帝王廟其陵寢命地方官虔供春秋外兹特
諭禮臣耑官省視修其頽毁俾規制如初并令有司時
祭無斁嗚呼廟貎既崇特景仰於往哲封壤重煥用昭
示於來兹爰勒貞珉以垂不朽云爾

聖祖仁皇帝御製金太祖世宗陵碑文 朕惟自古膺
圖受籙咸有大功徳於天下其没也弓劍之藏後世重
焉匪特隂陽之所景貺實亦遐邇之所繹思故時代雖
[132-7a]
遥崇禮不替若聲教被於當年園寢湮於異世非所以
昭徳追逺也朕撫有九有於前代陵墓未嘗不惓惓於
心申勅所在守䕶惟謹惟金朝之陵在房山者前我師
克取遼東故明惑於形家之説疑與清朝王氣相關天
啟元年罷金陵祭祀二年拆毁山陵劚㫁地脉三年又
建關廟於其地為厭勝之術從來國運之興衰關乎主
徳之善否
上天降鍳惟徳是與有徳者昌無徳者亡於山陵風水
[132-7b]
原無關渉有明末造政亂國危
天命已去其時之君臣昏庸迷謬罔知改圖不思修徳
勤民挽回
天意乃輕信虛誕之言移咎於異代陵寢肆行摧毁迨
其後流㓂猖獗人心離叛國祚以傾既與風水無與而
前此之厭勝摧毁又何救於亂亡乎古之聖王掩骼埋
胔澤及枯骨而有明君臣乃毁及前代帝王山陵其舛
謬實足貽譏千古矣夫金朝垂祚百有餘年英君哲辟
[132-8a]
實光史冊天聰三年
太宗文皇帝統師入關知金太祖世宗二帝陵寢在兹
追念鴻烈特遣王貝勒大臣詣陵致祭葢我
太宗文皇帝訏謨偉略度越前王乘輿所至威徳布昭
表遺徽而欽往哲誠非常之盛事也泊
世祖章皇帝定鼎中原隨享金太祖世宗於厯代帝王
廟復命地方官春秋致祭陵寢又諭禮臣耑官省視修
其頽毁俾規制如初朕纘承丕緒緬溯前徽特命所司
[132-8b]
䖍申禋祀以昭繼述闡揚之意嗚呼廟貎既崇特景仰
於往哲封壤重煥用昭示於來兹爰勒貞珉以埀不朽
云爾
増乾隆十八年
御製謁金太祖睿陵詩 開國金源肇自東一時攀附
㑹雲風丕承肆伐追遼帝善任知人𩔖沛公史䇿鴻猷
傳赫奕睿陵佳氣閟蘢䓗建康前歲猶親奠况復龍興
渤海同
[132-9a]
増又
御製過金世宗陵留句 牧擾樵侵不忍言重瞻宰樹
鬱陵園金世宗陵在房山近始命/有司修建享殿重加修葺事殷不襲三分跡稱
姪何殊一統尊君徳已臻小堯舜國風每溯舊根源愛
民勤政心無斁景仰高山志所存
  臣/等謹按金世宗陵修建享殿並重加修葺詳見
御製詩注謹編載巻内金太祖陵同時修葺詳前按内
原儲巏大房金源諸陵詩跡奉先西下亂山侵澗道廻/旋入暮林翁仲半存行殿 莓苔盡蝕古碑隂秋山春
[132-9b]
水風煙換大定明昌徳澤深郤是宣和/解亡國穹廬黄屋恐非心 柴墟集
原賈島谷在房山縣西内有石室世傳為島所居明一/統志
増乾隆十八年
御製賈島故里詩 聞説閬仙里依然在范陽不因逢
吏部終是托空王幸有遺編在難尋宿學荒一家言自
就僻瘦定何妨
  臣/等謹按賈島故里
御製詩恭載首見之篇餘不備載
[132-10a]
原房山縣石口村有賈島庵云是島為僧時所棲負山
臨壑最為幽勝燕山/叢録
原賈島墓在縣南一十里明一/統志
原島初祝髪於瀛州法善寺後居房山西峪峪有石庵
是島故宅後舉進士授長江簿卒於蜀歸塟房山墓在
縣城南十里長安/客話
原𢎞治中御史盧某訪唐詩人賈島墓得斷碑於石樓
村乃闢地植碑大學士李東陽别樹一碑記焉帝京景/物畧
[132-10b]
  臣/等謹按李東陽賈島墓碑記無考
原島初赴名塲日以八百舉子所業悉不如已往往獨語旁
若無人或閙市高吟或長衢嘯傲韓愈與之為布衣交贈詩
曰孟郊死𦵏北邙山日月風雲頓覺閒天恐文章聲斷絶再
生賈島向人間賈又吟病蟬之句以刺公卿公卿惡之與禮
闈議奏島與平曽等風狂撓擾貢院逐出關外號為十惡後
為僧名無本入京投蜀僧悟達國師院中潛于鐘樓安下宣
宗㣲行聆鐘樓有吟詠聲遂登樓于島案上取吟次詩欲看
[132-11a]
島不識帝攘臂睨帝遽於帝手奪之曰郎君何㑹耶帝慙
赧下樓島尋追悔欲投鐘樓帝惜其才亟詔釋罪謂島曰方
知卿薄命矣遂御札墨制除島為長江主簿勅曰比者禮部
奏卿風狂遂且令關外將息今郤携巻軸潛至京城遇朕微行
聞卿高詠覩其志業可謂屈人是用顯我特恩賜爾墨勅宜
從短簿别俟殊科可守劒南道遂州長江縣主簿仍便賫勅
乘驛赴官大中八年九月七日島自長江遷普州司倉至老無
子因啖牛肉得疾終於簿署後程錡評事倅岳陽日為詩悼
[132-11b]
之因創墓在岳陽山上岳陽普州地名山下有岳陽池鑑誡/録
原賈島字浪仙范陽人初為浮屠名無本韓愈教其為
文去浮屠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坐飛謗貶長江主簿㑹
昌初以普州司倉遷司户未受命卒新唐/書
原島初赴舉在京在驢上得句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
退之為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行至第三節左右擁
至尹前退之遂與並轡歸為布衣交後累舉不第乃為
僧號無本居法乾寺一日宣宗㣲行至寺聞鐘樓上有
[132-12a]
吟聲遂登樓於島案上取詩巻覧之島攘臂奪之曰郎
君何㑹此耶宣宗既去島知亟謝罪乃除遂州長江簿
後遷普州司倉卒故程錡以詩悼之有騎驢衝大尹奪
巻忤宣宗之句唐遺/史
原賈島太和中嘗跨驢張葢横截天街時秋風正厲黄
葉可掃島吟曰落葉滿長安求一聨不可得不知身之
所從因衝京兆尹劉栖楚節被繋一夕釋之又嘗遇武
宗於寒水精舍島尤肆慢武宗訝之曰令與一官授長
[132-12b]
江簿至普州司倉卒摭/言
原韋莊奏請追贈近代人不及第者孟郊李賀皇甫松
李羣玉陸龜䝉趙光逺李甘劉得仁陸逵傅錫平曽賈
島劉稚珪顧邵孫沈佩顧䝉羅鄴方干諸人俱無顯遇
皆有竒才麗句清詞徧在時人之口銜寃抱恨竟為㝠
路之塵伏乞宣賜中書門下追贈進士及第各贈補闕
拾遺同/上
原長江在東蜀境内賈浪仙冡於此處雲臺/編
[132-13a]
原長江縣賈島謫為主簿有墓在焉方輿/勝覽
原賈島墓在安岳縣島遷普州司户參軍卒塟此安岳
有大雲山昔有雍州李洞避朱泚之亂入蜀隠此鑿石
為洞讀易其中嘗師事賈島云潼川/州志
原新書謂島先為浮屠後舉進士遺史謂後因不第乃
為僧摭言謂吟落葉滿長安句衝京尹劉栖楚節遺史
謂得僧敲月下門句衝京尹韓退之節新書謂文宗時
坐飛謗貶長江簿遺史謂奪詩巻忤宣宗除長江簿摭
[132-13b]
言又謂肆慢武宗紛紛之論不同如是今集中載大中
八年墨制若是則島出仕於宣宗之時矣考蘇綘所撰
墓誌則曰㑹昌癸亥歲終於郡官舍島既死於武宗之
世宣宗墨制疑後人所擬以附㑹遺史之説不然則太
和誤為大中亦未可知也野客/叢書
原大中墨勅九十四字舊刻石祠堂中唐書傳云文宗
時坐飛謗貶長江主簿㑹昌初以普州司倉遷司户參
軍墓誌亦記罹飛謗解褐責授長江簿㑹昌癸亥終於
[132-14a]
普州官舍蘇綘當時人誌必不差摭言載武宗時謫去
亦非也然則大中恐是太和字不敢輒改俟知者辨之
紹興二年閏月辛卯朝議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觀平陽
王逺䟦長江集/附録
原唐鄉貢進士蘇綘撰島墓銘三君穿楊未中遽罹飛/謗解褐責授遂州長江縣主簿 年秩滿遷普州司倉
叅軍君性和茂未嘗評人之是非不食葷血風骨自清/念持金偈真枝至理悟浮幻之莫實信無生之可求智
矣哉又善攻筆法得鍾張之奥所著文篇澹然躡陶謝/之踪以㑹昌癸亥歲七月終於郡官舍未浹旬轉授普
州司户參軍無子夫人劉氏承君遺旨粤以明年三月/擇安岳縣移風鄉南岡權妥禮也慮陵谷遷變刋石紀
[132-14b]
時鄭長江集附録賈島墓作/原 谷長江縣經 水遶荒墳縣路斜耕人/
訝我乆咨嗟重來兼恐無尋處落日風吹鼓子花/臺編 雲/
原李頻過長江傷賈島作宇忽從一宦逺流離無罪無/人子細知到得長江聞杜 想君魂魄也相隨 梨岳
集李東陽賈島墓詩/増 百里桑乾繞帝京浪仙曽此寄/
浮生葬來詩骨青山瘦望盡荒原白草平無地椒盤供/廟祀有人驄馬問村名穹碑四尺標題在詞賦風餘萬
古情集/茶陵
  朱彞尊原按賈島墓本在普州安岳縣移風鄉蘇
  綘誌文足㨿何光逺亦云墓在岳陽山上岳陽普
[132-15a]
  州地名則島墓在普州無疑而鄭都官又有長江
  縣經島墓詩祝和父亦稱島謫長江簿有墓在焉
  或長江與普壤地相接故爾李頻詩一宦終遐徼
  千山隔旅墳李洞詩旅葬新墳小歸魂故國遥曹
  松詩已葬離燕骨難招入劍魂皆憫其逺葬於蜀
  明一統志乃載入房山蔣仲舒遂謂賈卒於蜀歸
  葬房山不知何所本也
原姚廣孝墓在縣治東北四十里太平里明一/統志
[132-15b]
原聖岡在盧溝橋西二十里北有姚少師㙮㙮前有御
製碑文右為長羅寺司禮監太監王安墓在其後北遊/紀方
原宣徳元年五月立故少師榮國公姚廣孝神道碑初
廣孝卒太宗皇帝親製碑文命有司營葬並樹碑神道
碑已具而文未刻至是其養子繼以請上出永樂中御
製文付之曰其即刻碑以成皇祖嘉念功臣之志明宣宗/實録
原明成祖御製姚少師神道碑以朕惟商宗得𫝊巖之/叟以佐中興漢高用赤松之流 成大業盖天之生斯
人也豈偶然哉惟我太子少師姚廣孝蘇之長洲人祖/菊山父妙心皆積善母費氏廣孝噐宇恢宏性懐冲澹
[132-16a]
初學佛名道衍潛心内典得其閫奥發揮激昻廣博敷/暢波瀾老成大振宗風旁通儒術至諸子百家靡不貫
穿故其文章閎麗詩律高簡皆超絶塵世雖名人魁士/心服其能毎以為不及也洪武十五年僧宗泐舉至京
師朕皇考太祖高皇帝一見異之命住持慶夀寺事朕/藩邸每進見論説勤勤懇懇無非有道之言察其所以
堅確有守積純無疵朕益重之及皇考賓天而奸臣擅/命變革舊章搆為禍亂危廹朕躬朕惟宗社至重匡救
之責實有所在廣孝於時識進退存亡之理明安危禍/福之機先機效謀言無不合出入左右帷幄之問啟沃
良多内難既平社稷奠安乃召至京師命易今名特授/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既又錫之誥命祖考皆追封資善
大夫太子少師如其官朕命儒臣纂修皇考太祖高皇/帝實録廣孝為監修官躬自較閲克勤所事嘗歸呉中
以所賜金帛悉散之宗族鄉人其平生樂善好施天性/然也永樂之六年三月來朝北京仍居慶夀寺朕往視
[132-16b]
之與語極歡至二十八日召諸門人告以去期即斂袂/端坐而逝享年八十有四朕聞之哀悼不勝輟視朝三
日令有司為治䘮葬追封榮國公諡恭靖贈以勲號百/司官寮暨畿内士庶逺近傾赴肩摩踵接填郭塞衢雖
武夫悍卒閭巷夫婦莫不贊嘆咨嗟瞻拜敬禮惟恐不/及凡七日儀形如生異香不散卜地西山礱石建㙮四
月六日發引靈輀飄灑法幢旋繞于以火之心舌與牙/堅固不壊得舍利皆五色其所養深矣六月十一日乃
葬墓在房山縣東北四十里嗚呼廣孝徳全始終行通/神明功存社稷澤及後世若斯人者使其栖栖於草野
不遇其時以輔佐興王之運則亦安得播聲光於宇宙/垂功名於竹帛哉春惟耆艾深切念懐乃揚其功徳之
不可冺者勒之金石以集/詔來人 明成祖御製
補高尚書彦敬西域人善畫青山白雲甚有逺致詩亦
[132-17a]
有唐人意度有絶句云無限紅塵隨馬足春光更比路
人忙墳今在房山羊頭岡下鐵網/珊瑚
補高尚書畫在元時推為第一臨川危素贈詩云房山
居士高使君系出西域才超羣河東張翥云老筆精神
如米虎此山秀氣敵天台鄱陽周伯琦云西域才人畫
似詩雲山高下墨淋漓聞尚書有墓在羊頭岡故西巖
姚庸詩有云月射羊岡玉樹林山齋猶在白雲深今土
人已無知其處者查浦/輯聞
[132-17b]
原易水出西山寛中谷東逕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
譚不同王莽之政子興生五子並避時亂隠居此山故
其舊居世以為五大夫城即此岳讚云五王在中龎葛
連續者也易水東左與子莊溪水合水北出子莊關南
流逕五公城西屈逕其城南五公猶王興之五子也光
武即帝位封為五侯元才北平侯益才安喜侯顯才蒲
隂侯仲才新市侯季才唐侯所謂中山之五王也水經/注
  臣/等謹按五大夫城基址今存尚有五條道口
[132-18a]
原范陽五侯寺後魏有僧誦法華為常業初死權殮隄
下後改葬骸骨並枯惟舌不壞法苑/珠林
  臣/等謹按五侯寺今圮
原五侯村在房山縣西南二十里涿州/志
  臣/等謹按五侯村今尚沿舊名
原茶樓頂在縣西二十里上有金章宗歇凉臺房山/縣志
  臣/等謹按茶樓頂山名金章宗歇凉臺臺圮尚存四
  石柱
[132-18b]
原縣東十里徐村有㙮房山/縣志
  臣/等謹按徐村㙮今圯
原白犬村在縣西南七十里房山/縣志
  臣/等謹按白犬村疑是白帶村之訛
原房山縣西南五十里有舜廟涿州/志
原隆陽宫在縣西南五十里同/上
原白雲窩在縣西南五十里又五里斑竹寨有白雲寺
房山/縣志
[132-19a]
原亂塔寺近栗園村在縣東北四十里同/上
原福勝寺在縣治東北明洪武十五年建同/上
  臣/等謹按福勝寺今存
原𢎞業寺在縣西三里有塔房山/縣志
  臣/等謹按𢎞業寺塔今圮
原磨碑寺在縣西南四十五里涿州/志
原白水寺俗名大佛寺在縣西北十二里上元逰人甚
房山/縣志
[132-19b]
  臣/等謹按白水寺又名興隆寺成化元年重修僧
  道深撰文住持浄廣立石
原𤣥元觀在縣治西北隅房山/縣志
  臣/等謹按𤣥元觀今圯
原龍含峪在縣西二十五里下有清和觀遺蹟涿州/志
原弋彀尹宗師碑霞師䛭志平字太和姓尹氏萊州人/覲長春真人於棲 觀執弟子禮又受賜於郝太古己
邜嵗太祖皇帝遣劉仲祿徴長春真人師為勸行北上/時從者十八人師為之冠繼真人主長春宫尋葺大房
山之真陽觀更曰清和宫謂侍者曰為我灑掃西堂吾/將逝矣是夜曲肱而逝中統二年詔贈清和妙道廣化
[132-20a]
真人門人撮其著述曰/葆光集 甘水仙源錄
原龍門臺去縣二百里上曰玉河臺四靣皆山其下深
澗莫測南有龍王祠寰宇/通志
原梁貞明三年秋遼兵圍幽州城中危困李嗣源閻寳
李存審歩騎七萬自易州北行踰大房嶺循澗而東嗣
源與養子從珂將三千騎為前鋒距幽六十里與遼遇
遼兵驚郤晉兵翼而隨之遼兵行山上晉兵行澗下每
至谷口遼兵輒邀之嗣源父子力戰乃得進至山口遼
[132-20b]
以萬騎遮其前嗣源躍馬奮撾三入其陣斬遼酋長一
人後軍齊進遼兵郤晉兵始得出至幽州通/鑑
原宋垂拱中吏部尚書宋琪上疏請復幽燕其略曰循
孤山之北淶水以西挾山而行援糧而進渉涿水並大
房抵桑乾河出安禮寨此是周徳威収燕之路然終宋
之世卒未能復也春明夢/餘録
原劉仁恭倚燕强且逺無所憚意自滿從方士王若訥
學長年築館大安山掠子女充之又招浮屠與講法以
[132-21a]
墐土為錢斂真錢穴山藏之殺匠滅口禁南方茶自擷
山為茶號山曰大恩以邀利唐/書
増大安館在房山縣西北大安山劉仁恭師事方士王
若訥於此一大清/ 統志
原仁恭幸世多故驕於富貴築宫大安山選燕美女充
其中又與道士鋉丹藥冀可不死令燕人用墐土為錢
悉斂銅錢鑿山而藏之已而殺其工以滅口後人皆莫
知其處五代/史
[132-21b]
原仁恭慮幽州城不固築館於大安山曰此山四靣懸
絶可以少制衆其棟宇莊麗擬於帝者通/鑑
原仁恭有愛妾羅氏其子守光烝之仁恭怒笞守光逐/之梁開平元年遣李思安攻仁恭仁恭在大安山守光
自外將兵以入撃走思安乃自稱盧龍節度使遣李小/喜元行欽以兵攻大安山執仁恭而幽之 五代史
原統和十四年三月鑿大安山取劉守光所藏錢散諸/五計司 遼史
原張庸温州人精太乙數順帝喜之擢秘書少監皇太/子立大撫軍院命庸團結房山諸寨既降庸守駱駝谷
衆潰庸無去志寨民李世傑執庸出降不屈被殺/史 元/
原范陽盧文進少從軍身長八尺姿貎倖異名震燕薊/與荘宗屢戰獲勝一夕忽敗夜走馬墜澗中纔及水一
[132-22a]
躍而出明日視之乃郡之黒龍潭絶岸高險深不可測/文進知有神助已氣復振 玉壺清話
 
 
 
 
 
 
 
[132-22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巻一百三十二
[132-23a]
欽定日下舊聞考巻一百三十二舉正
 䕶國林原書䕶訛作獲 林木森密原書木訛作本
 今俱改金之先/世條
 銜寃原書銜訛作衝今改韋莊奏/請條
 文章閎麗原書麗訛作嚴今改明成祖御製姚/少師神道碑
 
 
 
[132-23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巻一百三十二舉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