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-清-于敏中 (master)


[055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五
  城市外城中城/
  臣/等謹按朱彞尊原書因仍舊制合内外城分中
  東西南北為五城故前三門外俱謂之南城今制
  内城自為五城而外城亦各自為五城正陽門街
  居中則為中城街東則為南城東城街西則為北
  城西城今先書外城之中城餘以次叙焉
[055-1b]
原正東坊自正陽門外東河沿至崇文門外西河沿八
牌四十舖有蕭公堂崇真觀天慶寺慈源寺清化寺西
三里河東三里河蘆葦園五城坊巷/衚衕集
  臣/等謹按東河沿蕭公堂以東屬南城西屬中城
  蕭公堂今存西河沿闗帝廟以西屬北城東屬中
  城崇真觀天慶寺慈源寺清化寺俱仍屬南城詳
  本條下三里河橋東屬南城西屬中城蘆葦園今
  名蘆草園其地近草厰衚衕者為北蘆草園近大
[055-2a]
  蓆兒衚衕者為南蘆草園俱屬中城
補北京正陽門前搭蓋棚房居之為肆其來久矣崇禎
七年成國公朱純臣家燈夕被火于是司城毁民居之
侵占官街搭造棚房擁塞衢路者金侍御光辰慮其擾
民上言京師窮民僦舍無資藉片席以棲身假貿易以
餬口其業甚薄其情可哀皇城原因火變恐延燒以傷
民今所司奉行之過概行拆缷是未罹焚烈之慘而先
受離析之苦也且棚房半設中塗非盡接棟連楹若以
[055-2b]
火延棚房即毁棚房則火延内室亦將并毁内室乎疏
入有㫖停止鴻一亭/筆記
  臣/等謹按今正陽門前棚房比櫛百貨雲集較前
  代尤盛足徴
皇都景物殷繁既庶且富云
原四方進士來試南宫者率皆僦居麗正門外燕石/集
原三里河元時名文明河接通惠河為漕儲運道今鐵
閘尚存春明夢/餘錄
[055-3a]
原漕運總兵官都督楊茂上言京城南原有三里河直
通張家灣煙郭橋自橋往西疏濬深濶二十餘里卻將
煙郭木橋改作弔橋糧船到彼灣泊可免漂流之患若
將此河濬深直至三里河作平水壩三四截于内置扁
淺剥船令運船由此盤壩以逹京師嵗可省車脚數百
明疏議/輯畧
  臣/等謹按煙郭橋明史作煙墩橋郭字誤
原成化七年十月户部尚書楊鼎工部侍郎喬毅上浚
[055-3b]
河事宜上命同漕運叅將袁佑踏勘勘得城南三里河
至張家灣運河口袤延六十里舊無河源正統年間因
修城濠作壩畜水慮恐雨多水溢故于正陽橋東南低
窪處開通濠口以泄其水始有三里河名自濠口三里
至八里莊始接渾河舊渠兩岸多人家廬舍墳墓流向
十里迤南全接舊河流入張家灣白河其水深處止有
二三尺淺處一尺餘濶處僅丈餘窄處未及一丈又有
走沙天旱則淤壅淺澀雨澇則漫散衝突勢不易開明/憲
[055-4a]
宗實/録
原大通橋去通州四十里地形髙通州五丈置十閘方
可行舟三里河在天地壇前去通州五十里形髙通州
一丈九尺置二閘便可行舟但有一二走沙耳病逸/漫記
原重建三里河橋碑在橋西鐵山寺碑建于正徳十二
年翰林院修撰江隂周叙撰文鐵山寺僧宗洪號也析/津
日/記
原周叙重修三里河橋記之都城迤南有河焉乃隍水/之枝流也河之上有橋橋 名曰三里其始創自天順
[055-4b]
間厯嵗既久土崩石泐而往來乘載者病焉時有坊間/善士戴通者欲為改作慮其費不貲功未易舉因與僧
宗洪號鐵山者謀之廣為募縁不數月而集銀兩千一/百七十有竒撤故橋降七尺以為基髙十四尺有竒視
舊加四之一衡二十有四尺視舊加六之一緃四十尺/視舊加六之一益墁石三十尺有竒視舊加三之一石
欄板視舊加三之一石欄柱視舊加四之一橋之西東/各窊五尺増築砥平衡皆四十尺有竒其東之縱三十
尺西之縱六十有二尺橋之北南作耳橋者三一瞰乎/寺之南泉一拱乎巷之鞭子一揖乎街之半邉不惟達
是橋之衝路抑且殺河之勢而閼流之洑也延袤共七/百尺有竒越五月而工成時正徳十二年丁丑
  臣/等謹按鐡山寺今存周叙碑已漫漶不可讀畧
  辨題名而已
[055-5a]
原正陽門外東偏有古三里河一道東有南泉寺西有
玉泉菴至今基下俱有泉脈由三里河繞出慈源寺八
里莊五箕花園一帶直抵張家灣煙墩港地勢低下故
道俱存冬夏水脈不竭見今天壇北蘆葦園草塲九條
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髙者即舊馬頭明白易見不假
經畫稍加修治即可復也但附近勢家莊園故成化六
年楊茂雖嘗建議而不敢盡言但請置壩而已後亦竟
沮不行成化十二年亦踏勘而勢家賄通欽天監以為
[055-5b]
地居京師子午方位為説不知三里河乃在都城巽已
實非子午方也今誠按此修濬則公私大船俱可直抵
三里河不但便船剥而已桂文/襄集
  朱彛尊原按張爵紀五城坊巷衚衕南城正東坊
  有西三里河東三里河蘆葦園崇南坊則有南河
  漕于家灣遞運所纜竿市又有三轉橋紀家橋板
  橋雙馬莊八里莊十里河皆三里河入張家灣故
  道今其名雖存而深谷為陵遺跡漸不可考矣
[055-6a]
  臣/等謹按玉泉菴今存在蘆草園西蓆兒衚衕内
  南泉寺纜竿市在三里河橋東隸南城
原三里河之故道已成陸矣然時雨則停潦泱泱然河
也武清侯李公疏之入園中園遂以水勝可汎舟周廊
過亭其東梅花亭砌亭為辦五鏤為門為牕繪為壁甃
為地笵為器其形皆以梅帝京景/物畧
増吳惟英逰李園泛舟詩禮海淀微嫌道路長背城特/地又新莊登舟我欲偕元 選石君宜學賛皇環榭依
臺渾是水繞花沿桞半為廊莫愁酒盡雙楊下村店青/帘帶夕陽 同上
[055-6b]
  臣/等謹按李園今廢
增真武廟在
先農壇西五城寺/院册
  臣/等謹按真武廟建于明代
本朝康熙十年修有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編修左敬
祖撰碑
增斗姥宫在真武廟西五城寺/院册
  臣/等謹按斗姥宫
[055-7a]
本朝康熙三十四年建乾隆二十二年奉
勅修北極殿額曰神武鎮斗姥閣前楹額曰延夀閣閣
中額曰普慈皆
聖祖仁皇帝御書北極殿前有碑二一為翰林院侍讀
學士查昇書一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
髙士竒書
原靈佑宫在南城山川壇之北舊為十方道院止一楹
爾萬厯壬寅始拓為三楹名真武廟越嵗癸丑司禮監
[055-7b]
魏學顔闢地數十畝建閣一為殿五請于朝賜額曰護
國靈佑宫碑文大學士福清葉向高所撰湖廣道御史
晉陽潘雲翼書行國/録
  臣/等謹按靈佑宫今存明大學士葉向高碑及天
  啟乙丑王紹徴撰重修碑
原仁夀寺顯徳廟遺址也萬厯元年伏牛山行者真玉
卓錫于此内官張朝因宫女陳秋香聞之仁聖太后遂
捐貲屬司禮監馮保建寺始于是年四月明年正月賜
[055-8a]
額曰仁夀有李廷機劉效祖二碑析津/日記
  臣/等謹按仁夀寺在靈佑宫西李廷機劉效祖二碑
  今俱無存
原山川壇在天地壇之西繚以垣壇周迴六里中為殿
宇以祀太嵗風雲雷雨嶽鎮海瀆東西二廡以祀山川
月将城隍之神左為旗纛廟西南為先農壇下皆耤田
明一/綂志
原永樂十八年十二月山川壇成眀成祖/實録
[055-8b]
原山川壇在正陽門南之右永樂十八年建繚以垣墻
周迴六里洪武三年建山川壇于天地壇之西正殿七
壇曰太嵗曰風雲雷雨曰五嶽曰四鎮曰四海曰四瀆
曰鍾山之神兩廡從祀六壇左京畿山川夏冬季月将
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二十一年各設壇于大祀殿以
孟春從祀遂于山川壇惟仲秋一祭永樂建壇北京一
如其制進祀天夀山于鍾山下嘉靖十一年即山川壇
為天神地祗二壇以仲秋中旬致祭别建太嵗壇専祀
[055-9a]
太嵗東廡為春秋月将西廡為夏冬月将各二壇前為
拜殿宰牲亭南為川井即山川壇舊井有龍蟄其中壇
西南有先農壇東旗纛廟壇南耤田在焉十年定太嵗
将祭期嵗于孟春享廟嵗暮袷祭之日遣官行禮隆慶
元年禮官議天神地祗旣從祀南北郊仲秋不宜復有
神祗壇之祭罷之而太嵗之祭如故春眀夢/餘録
原嘉靖九年改定風雲霤雨神牌次序曰雲雨風雷上
曰雲雨風雷天神也嶽鎮海瀆地祇也城隍人鬼也焉
[055-9b]
可雜于一壇而祭之議以城隍之神歸之本廟于常祭
外添祭一壇明嘉靖/祀典
原祭雲雨風雷嶽鎮海瀆山川諸神每三嵗一親祭以
丑辰未戌用事雲雨風雷之神四壇南向五嶽五鎮五
山四海四瀆之神五壇北向京畿山川西向天下山川
東向明嘉靖/祀典
原天神壇方廣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級
壝牆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五寸櫺星門六
[055-10a]
正南三東西北各一内設雲形青白石龕四于壇北各
高九尺二寸五分春明夢/餘録
原地祇壇面濶十丈進深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級
壝牆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四寸櫺星門亦
如神壇内設青白石龕山形三水形二於壇北各高八
尺二寸左從位山水形各一于壇東右從位山水形各
一于壇西各高七尺六寸同/上

[055-10b]
神祇壇在
先農壇内垣外之東南正南三門繚以重垣東為
天神壇制方南嚮一成方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
陛各九級壇北設青白石龕四鏤以雲形各高九尺二
寸五分祀
雲雨風雷之神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壝正南三
門六柱東西北各一門二柱柱及楣閾皆白石扉皆朱
櫺西為
[055-11a]
地祗壇制方北嚮一成廣十丈縱六丈高四尺四出陛
各六級壇南設青白石龕五内鏤山形者三祭
五嶽五鎮五山之祇鏤水形者二龕下四圍鑿池祭則
貯水祭
四海四瀆之祇各髙八尺二寸壇東從位石龕山水形
各一祭
京畿名山大川之祇西從位石龕山水形各一祭
天下名山大川之祇各髙七尺六寸壝方二十四丈髙
[055-11b]
五尺五寸壝正北三門六柱東西南各一門二柱柱及
楣閾皆白石扉皆朱櫺會大清/ 典
  臣/等謹按
天神
地祇
太嵗壇位俱在
先農壇内祈雨則
遣官祭告雨足則報祀
[055-12a]
原國初肇祀太嵗禮官雜議因及隂陽家説十二時所
直之神太祖乃定祭太嵗于山川壇之正殿而以春夏
秋冬四月將分祀兩廡或謂月將非經見者按禮祭法
埋少牢于泰昭祭時也相近于坎壇祭寒暑也太嵗實
統四時而月將四時之候寒暑行焉今祭太嵗月將則
固時與寒暑之神也載諸祀典孰謂非經見耶餘冬/序録
原禮臣上言太嵗之神自唐宋以來祀典不載惟元有
大興作祭于太史院亦無常祭國朝始有定祀是以壇
[055-12b]
宇之制于古無稽按説文太嵗木星也一嵗行一次應
十二辰而一周天其為天神明矣亦宜設壇露祭但壇
制無考應照社稷壇築造髙廣尺寸差為減殺庶于禮
適宜詔可明嘉靖/祀典
原太嵗壇在山川壇内中為太嵗壇東西兩廡南為拜
殿殿之東南砌燎鑪殿之西為神庫神厨宰牲亭亭南
為川井外四天門東門外為齋宫鑾駕庫外為東天門
春明夢/餘録
[055-13a]
原祭太嵗月將等神于太嵗壇每嵗于立春大祫用事
正祀某甲太嵗之神東廡春秋月將之神西廡夏冬月
將之神明嘉靖/祀典
增太嵗壇在正陽門外西故山川壇内明嘉靖八年建
本朝因之乾隆十九年重修每年于正月上旬吉日十
二月杪恭祀
太廟日致祭太嵗月將之神恭遇
皇上行耕耤禮致祭
[055-13b]
先農禮成詣
太嵗壇拈香正殿太嵗兩廡月將壇一大清/ 統志
增太嵗殿在
先農壇之東北南嚮七間三出陛各六級東西廡各十
有一間一出陛均四級前為拜殿七間拜殿東南燎鑪
一壇内垣門四各三間
神位南嚮四時十二月各有主者分祀兩廡東廡司春
秋為位六均西嚮西廡司夏冬為位六均東嚮會大清/ 典
[055-14a]
原先農壇在山川壇内太嵗壇傍之西南永樂中建為
制一成石包甎砌方廣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
西為瘞位東為齋宫鑾駕庫東北為神倉東南為具服
殿殿前為觀耕臺臺用木方五丈高五尺南東西三出
陛臺南為耤田護壇地六百畆供黍稷及薦新品物又
地九十四畆有竒每年額稅太常寺㑹同禮部收貯神
倉以備旱潦嘉靖中建圓廪方倉以貯粢盛上耕耤田
親祭餘年順天府尹祭春明夢/餘録
[055-14b]
  臣/等謹按明史禮志嘉靖中建先農壇高五尺廣
  五丈與春明夢餘録互異

先農壇在
太嵗壇西南明嘉靖中建
本朝因之乾隆十九年重修一大清/ 統志

先農壇在正陽門外西南制方南嚮一成周四丈七尺髙四
[055-15a]
尺五寸四出陛各八級東南為瘞坎壇北為殿五間以蔵
神牌東
神庫西
神厨各五間左右井亭各一東南為
觀耕臺方廣五丈髙五尺面甃金甎四圍黄緑琉璃東
南西三出陛各八級繞以白石闌柱前為
耤田後為
具服殿五門南嚮三出陛南九級東西各七級東北為
[055-15b]
神倉中廪制圓前為收榖亭左右倉十有二間後為祭
器庫會大清/ 典
增乾隆十七年
御製祭
先農壇詩 莫非爾極粒羣生祀典躬行逮舉耕藹藹
青郊含宿露垂垂黄幕朗新晴三推敢懈勤民志七奏
惟宣望嵗情好雨知時先受貺益深兢業凛持盈
增乾隆二十年
[055-16a]
御製祭
先農壇詩 練日臨祥亥占農逮正晨祈豐
祀修潔致敬宇維新上年先農南北郊壇工竣即命重/修 壇并于壝外多植嘉樹
而禁種菜以致/蠲㓗時方蕆役
帝降嘉種于時此大徇即看土膏潤慰悚戴
鴻鈞
增乾隆二十四年
御製耕耤日祭
[055-16b]
先農壇詩 有事祈
神佑無非仰
帝臨方壇修
毖祀姑洗協元音農務將興候身先要必欽況曾艱臘
雪益切望春霖三獻遵依古四推匪自今四推之禮始/自 皇考
率成/典制黄雲落土雨踧踖惴彌深
  臣/等謹按卷中恭載
皇上御製詩凡初見及有闗典禮考訂者皆敬謹繕録
[055-17a]
原𢎞治元年二月孝宗皇帝行耕耤田禮順天府率兩
縣官耆老之後添上中下農夫各十人穿本等衣鞋各
執農器引見叩頭令其終畝人賜布一疋後循以為例
明嘉靖/祀典
原親耕耤田合用田具什物黄龍口等犁牛具順天府
造辦彩旗樂人禮部備辦庶人綘衣縧履巾襪并大紅
紗滿紅燈祭器工部修造教坊司合用樂器銅鑼四面
黒油腔大皷四面小皷二面黒油腔韸子四面白鐡鈎
[055-17b]
青緜繩穿紅油木&KR3198四把木义四把掃帚四把斗蓬四
箇蓑衣四領黒油扛四根青綿花繩四根同/上
原駕祀先農躬耕耤田工部題請將黄龍口犁黄犍牛
黄絨鞭黄套索各一紅犁黄牛紅絨鞭紅套索各十二
鐡箸鐡&KR3198&KR3198竹筐米篩竹箕荆筐掃苖掃帚簸箕各
十耙二副行順天府辦送水部/備考
原天順乙酉仲春元辰上親耕于南郊命朝臣從耕于
是少保吏部尚書華葢殿大學士李賢禮部尚書姚夔
[055-18a]
兵部尚書王竑工部尚書白圭吏部右侍郎翰林院學
士彭時户部左侍郎楊鼎耕其左廣平候袁瑄隆平候
張佑定襄伯郭登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陳文吏部
右侍郎尹旻通政使張文質耕其右户部尚書馬昻進
耒耜上耕耤三推從耕者各五推九推訖京尹及赤縣
令率耆庶終畝水東/日記
原嘉靖九年二月上躬耕耤田三公九卿執事官一十
二員昌國公張鶴齡建昌候張延齡大學士張璁翟鑾
[055-18b]
吏部尚書方獻夫兵部尚書李承勛户部尚書李瓉禮
部尚書李時刑部尚書許讚工部尚書章拯都察院右
都御史汪鋐翰林院學士顧鼎臣進耒耜執事官五員
户部尚書梁材太常寺卿陳道瀛鴻臚寺卿魏璄少卿
孫伯義順天府尹黎奭明嘉靖/祀典
原崇禎七年二月上親祭先農壇行耕耤禮十五年二
月上復親祭先農行耕耤禮户部尚書𫝊淑訓進耒耜
順天府尹張宸極進鞭上左手秉耒右手執鞭三推步
[055-19a]
行犁土中盡壠而止耕時教坊司引紅旗兩旁唱禾詞
老人牽牛二人扶犁二人耕畢户部尚書跪受耒耜置
犁亭府尹跪受鞭置鞭亭府尹捧青箱播種耆老以御
牛隨而覆之上御觀耕臺於是大學士周延儒賀逢聖
張四知謝陞陳演吏部尚書李日宣六人耕于東定國
公徐允禎恭順候呉惟英清平伯呉遵周户部尚書傅
淑訓兵部尚書陳新甲工部尚書劉遵憲六人耕于西
順天府㕔官各執箱播種太常卿奏耕畢駕至齋宫農
[055-19b]
夫終畝科臣沈迅以教坊承應歌詞俚俗請改正上諭
禮臣以後耕耤宜歌豳風之詩春明夢/餘錄
  朱彛尊原按耤田耕罷燕及羣臣教坊承應作黄
  童白叟鼔腹謳歌為佯醉狀𢎞治初元耕耤教坊
  以雜劇承應左都御史馬文升厲色曰新天子當
  知稼穡艱難豈宜以此黷亂宸聽即斥去之思陵
  命改歌豳風信卓見也
增嵗仲春吉亥
[055-20a]
皇帝躬耕於
帝耤豫期由部奏請
命王三人卿九人從耕鴻臚寺豫於
帝耤兩旁東西各設從耕位立表以識前期一日
皇帝御中和殿閲祭
先農祝版禮畢
閲耕具畢
乗輿還宫至日
[055-20b]
皇帝禮服詣
先農壇致祭畢
御具服殿更龍袍從耕暨侍班各官更采服以竢清大/ 會
典/
  臣/等謹按
具服殿
御製額曰劭農勸稼聨曰千畝肇農祥寅清將事三推
  勤御耦亥吉祈年皆
[055-21a]
皇上御書
  又按舊制
上耕耤所司預設采棚於耤田上乾隆二十三年奉
上諭吉亥耤畝所重劭農黛耜青箱畚鏄蓑笠咸寓知
  民疾苦之意而設棚懸采以芘風雨義無取焉吾
  民涼雨犁而赤日耘雖襏襫之尚艱豈炎濕之能
  避且片時用而過期徹所費不啻數百金是中人
  數十家之産也其飭除之遂為定例
[055-21b]

帝耤正中陳
躬耕黄耒駕以黄犢户部尚書一人立于右東面順天
府尹奉鞭立于左西面耤田東西從耕朱耒各六駕以
黝牛府屬丞倅奉青箱者咸竢於次樂部典樂一人和
聲署正二人丞二人立耤田左右署史歌禾辭者十有
四人司金皷版篴笙簫者各六人頂帶老農四人以次
立耤田左右麾五色彩旗者五十人披蓑帶笠執錢鏄
[055-22a]
者二十人牽牛耆老三十四人上農夫十人中農夫十
人下農夫十人立歌禾辭者之外相間為班均東西面
魚貫序立鴻臚寺鳴贊二人侍儀御史二人夾耤田序
立不從耕王公暨三品以上文武官序立於
觀耕臺側禮部尚書奏請
行耕耤禮
皇帝至
耕位南嚮立從耕三王九卿以次就耕位東西面立鴻
[055-22b]
臚官引王公各官至
觀耕臺南左右隅均南嚮立鳴贊贊進耒户部尚書北
面跪進耒贊進鞭順天府尹北面跪進鞭皆興退
皇帝右秉耒左執鞭耆老二人牽犢上農夫二人扶犁
禮部太常寺鑾儀衛堂官各二人恭導
皇帝行耕耤禮和聲署署史揚采旗司樂官引署史鳴
金皷歌禾辭左右隨行順天府丞奉青箱以從户部侍
郎播種
[055-23a]
皇帝四推四返畢歌止鳴贊贊受耒户部尚書北面跪
受耒贊受鞭順天府尹北面跪受鞭皆興暨順天府丞
奉青箱仍設龍亭和聲署正率所屬退禮部尚書奏請
御觀耕臺㑹大清/ 典
  臣/等謹按
觀耕臺舊制以木為之乾隆十九年奉
㫖改用磗石臺座前左右三出陛周以石闌

[055-23b]
御觀耕臺
皇帝由午階升座記注官四人由西階升立臺上西南
隅東面鴻臚官引王公百官退立於臺下左右均東面
北上從耕三王九卿以次受鞭耒皆耆老一人牽牛農
夫二人扶犁順天府屬丞倅一人奉青箱一人播種三
王五推五返九卿九推九返畢釋鞭耒入侍班位立執
事官各設青箱於采亭鴻臚官引順天府尹及丞率所
屬官耆老農夫至臺前甬道西北面東上行三跪九叩
[055-24a]
禮畢退至耤田終畝禮部尚書奏禮成
駕興由東階降乗輿還宫導迎樂作奏佑平之章王公
從各官以次退是日
賚耆老農夫布各四疋及秋玉粒告成擇日收貯
神倉以供


宗廟
[055-24b]
社稷之粢盛會大清/ 典
  臣/等謹按耕耤之典前代帝王不過偶一躬親垂
  之史冊已侈為盛事我

列聖相承重農勸穡
世宗憲皇帝特命加一推一返我
皇上御極以來
親耕典禮嵗必舉行並於三推之外敬遵加一之禮勤
[055-25a]
  穡事而劭農功洵超邁千古矣
增乾隆六年
御製仲春耕耤詩 布政宜敦本當春乃勸農良辰耕
帝耤膏雨遍畿封輦路華旌暎城闉瑞靄濃
明禋先致享
神格益滋恭耒耜青箱列公卿法服從三推親竟畝百
室願如墉
皇考貽謨烈齋宫著肅雝無須陳夏諺即此仰
[055-25b]
堯宗
增乾隆九年
御製二月二十七日耕耤禮成得詩四首 昭蘇春氣
濃千畝正南縱勸穡倡羣辟
明禋考秩宗輕雲籠旭日殷禮享
先農佇望甘膏沛微𠂻益致恭
皇考勤農本年年盛典修春郊方淡蕩穡事敢遲留野
老披蓑笠青壇覲冕旒頒恩勞終畝㫖酒美思柔 綵
[055-26a]
棚周沃壤䓤犗服青犁京兆種方布皇州草未萋九三
分位次黍稷按東西釀雨雲容好應霑[瓜*見]起泥 祥風
扇盎融金翼影方中閶闔千門啟逶迤一路通心因繩
武恪禮以重農隆蠶館初諏吉勤民此意同是年初命/皇后舉親
蠶/禮
增乾隆十一年
御製三月二十一日耕耤十二韻 良辰惟吉亥農禮
事親耕嵗舉遵
[055-26b]
先典晨開出禁城和鈴鳴&KR0938&KR0938葆羽曜晶晶至止方壇
近趨蹌列陛平佑
神依古制嘉樂恊元聲夙辦粢梁種豫日中和殿/視榖種犁鞕言觀
耒耜呈禾詞三十六田父陌阡行濕濕服䓤犗齊齊覆
綵棚三推勤已諭加一訓尤明加一之禮葢自我/ 皇考始行之甸者
青箱播疇人玉漏傾不寧倡穡事端以奉
齊盛安得如膏潤寛予望嵗情
增乾隆二十年
[055-27a]
御製耕耤詞三首 洪縻在手御犁扶京兆司農執事
趨詎止㳺場循典禮要知農重祝農廡 雨霑春鳸命
耕時千畝祥風颭綵旗嵗嵗躬親不遑逸劭農
家法式勤思 欄輝白玉望耕臺帝耤今年禮倍該望/耕
臺舊以木為之/今改建石臺恰值青郊一犁足惠風合拂曉雲開
增乾隆二十三年
御製耕耤禮成述事 兩嵗躬耕稽省春劭農寧敢重
逡廵青箱黛耜陳依舊綵綴華棚罷以新向以耤畝之/上設棚懸綵
[055-27b]
以蔽風雨今嵗二/月始勅所司除之已慰潤泉啟蚓户更希繼澤見魚鱗
禾詞卅六分明聽八政心欽倡萬民
増乾隆二十五年
御製耕耤擬禾詞四首 沃塗膏壤司空掌縹軛紺轅
農正陳率稼供粢胥要道敬遵
家法嵗躬親 千里王畿霑臘雪陽春二月被甘霖
天恩今嵗真優渥益為去/聲舒心益惕心 隴麥芃葱實
愜懷寧惟耕畝治除佳去年此日那能忘曽是雺雺鎮
[055-28a]
雨霾 四推蕆禮置朱紘遞進扶犁王與卿諸部回人
列觀預是日命隨將軍凱旋入覲之哈宻郡王玉素富/暨各回部貝勒貝子公伯克等於迎駕後並得
入壇/觀禮俾知國典重農耕
增乾隆三十一年
御製耕耤禾詞 司農京兆進犁鞭黄道迎南直似弦
恭已倡民宜用慎却思將事隔經年去嵗南巡/未耕耤 取諸
益象自神農耒耨由來萬古宗自在勤民寳稼穡豈闗
剡木飾金龍 春耕仲月早成詩吉亥云當此際宜雖
[055-28b]
是司天撰良日究為[瓜*見]土太遲時耕耤例涓三月初亥/今嵗欽天監以初六
日乙亥不宜栽種遂移用/次亥播穀之期未免畧晩 三推加一陟臺崇農具農
夫列侯同非不豳風圖日覧闗心觸目厪田功
增乾隆三十三年
御製耕耤禾詞 春亥䖍因撰吉期翻嫌身先去/聲此為
耕耤例於清明後亥日舉行今歳二/月十八日清明故於廿九日行禮犁鞭襄事胥文
户部尚書于敏中進犁工部尚書管府/尹事裘曰修進鞕二人皆内廷翰林應有佳詞佐
穡儀 戊土嵗千籲豐楙子支春仲叶孳萌勤民要務
[055-29a]
足衣食穆穆天田此倡去/聲耕 沃壤平治平/聲厥畝千黄
牛拖耒直如弦春郊早見新耕者所喜土膏潤大田
碧宇雲輕風亦輕三推加一嵗躬行古禮三推穡特皇/考劭農重 加
一推每嵗遵/行率舊典也知非待雨究希雨愛聽春鳩古樹鳴
增耕耤三十六禾詞 光華日月開青陽房星晨正呈
農祥帝念民依重耕桑肇新千耤考典章吉蠲元辰時
日良蒼龍鑾輅臨天閶青壇峙立西南方犧牲簠簋升
芬芳皇心祇敬天容莊黄幕致禮䖍誠將禮成移蹕天
[055-29b]
田旁土膏沃洽春洋洋黛犁行地牛服韁司農穜稑盛
青箱洪縻在手絲鞭揚率先稼穡為民倡三推一墢制
有常五推九推數遞詳王公卿尹咸贊襄甸人千耦列
雁行耰耡既畢恩澤滂自天集福多豐穣來牟蕎蘥森
紫芒華薌赤甲秈稈䄱秬秠三種黎白黄稷粟堅好碩
且香穈芭大穂盈尺長五榖五豆充隴場穄粢&KR1265䵖九
色糧蜀秫玉黍兼東廧烏禾同收除童梁雙岐合頴遍
理疆千箱萬斛收神倉四時順序百榖昌八區九有富
[055-30a]
葢蔵歡騰億兆感聖皇律吕正/義後編
原顧鼎臣帝耤躬耕賦極帝在位之九載大業朗以遐/宣闢兩儀以作事掩六 以為鄽四時肇其順序八政
飭而罔愆猶且遡王事之本念民事之艱憲古昔以示/勸躬徃耕乎耤田是月也星麗辰角日移参尾太皡司
辰勾芒佐理律應夾鐘節惟雨水當木徳之在御見斗/杓之東指林含烟以葱菁華綴露而旖旄長川漾而流
碧芳草靡以成綺羌萬井與千㕓咸戒期於于耜乃命/司空治館金吾視壇熛宫岌嶫絳殿蜿蜒青幄雲駐翠
幙氛連有崇臺以觀稼亘千畆兮陌阡若天造而地設/以待聖天子之幸焉爾乃即齋宫坐宣室儷朱紘戴青
幘祝史正辭巫咸獻吉瑤露朝嚴金根宵飭服葱犗於/紺轅駕蒼龍以縹□後車備播殖之器中宫獻穜稑之
實於是勾陳肅隊招搖啟途六軍雷動七校風驅前披/雲以建纛後捎星而曳旟草莫莫兮承輦花菲菲兮襲
[055-30b]
裾至則直廬周設崇卑在位耆老偕觀耕夫咸萃眄翠/旄之誕臨歡聲騰而動地爾其配后稷享先農奠倉榖
與元醴燎芳桂與香藭太牢薦而肥腯太簇奏而從容/既用䖍於祼鬯乃躬即乎田功于焉京兆奉鞕司徒獻
耜牛濈濈以從縻畆畇畇其如砥羣歌而田鼓聲聞三/推而土膏脈起陟巍臺以俯眺覩萬民之舉趾大徇之
典將行享醴之讌斯啟時則大宗伯捧䇿而進曰陛下/應農祥而發令順陽氣以時行耤千畆於畿甸勤萬乘
以躬耕示三農以崇本埀百世而為經天子有睟其容/辴然而喜曰黍稷馨香籩豆以飾者孝子則也三時不
違唯農是恤者仁之錫也庶土任宜深耕易植者政之/式也余一人念稼穡之艱難躬胼胝而無逸雖六府之
孔修猶日慎于一日豈止于奉遺典而循行慕前修而/潤色者哉于時上率元臣載拜稽首奉萬嵗之觴上一
人之夀鐫玉䇿而紀瑤編勒鴻猷以不朽頌曰於惟上/聖秉化權兮洪澤汪濊溢八埏兮百祀咸秩儀孔䖍兮
[055-31a]
爰稽昔典耕耤田兮帝既至止三推先兮羣工卿寺禮/罔愆兮農夫終畆播殖蕃兮以供粢盛潔且蠲兮雨風
時若大有年兮小臣稽首載颺言兮土顧文康集[車*犬]乘/原劉榮嗣駕耕耤田恭紀 青陽膏 動郊原玉
時出應門自古有年歌帝力於今祈穀荷君恩西疇栁/帶宫雲暖上苑花迎稼雨繁田畯于時占介福茨梁早
已報曽孫田半舫集/増李霨籍 恭紀詩 昊天擇厥子惟徳不以親聖人/
執大象奠物非佚身禋享有常秩幽以悦百神阜求不志/敢私明以媚兆人人神茍無憾黄虞道彌淳 大興縣

先農壇内垣東門外北為
慶成宫南嚮正殿五間崇基石闌前左右三出陛各九
[055-31b]
級後殿五間左右配殿各三間正殿前時辰牌石亭一
内宫牆南三門東西掖門各一外宫牆南中三門左右
各一門東南鐘樓一壇外垣周千三百六十八丈東嚮
門二南北並列南入
先農壇北入
太嵗殿皆三門角門一㑹大清/ 典
  臣/等謹按乾隆二十年㑹典進
呈奉
[055-32a]
御筆將先農壇齋宫改為慶成宫
原旗纛廟在太嵗殿之東亦永樂中建神曰旗頭大將
曰六纛大神曰五方旗神曰主宰戰船之神曰金皷角
銃砲之神曰弓弩飛鎗飛石之神曰陣前陣後神祗五
猖等衆皆南向旗纛蔵内府仲春遣旗手衛官祭于廟
霜降祭于教塲嵗暮祭于承天門外春明夢/餘録
  臣/等謹按旗纛廟舊址即今
神倉乾隆十八年奉
[055-32b]
諭㫖先農壇舊有旗纛殿可徹去將神倉移建于此又
  原書引春明夢餘録六纛大神考明史禮志作六
  纛大將彼此互異
增觀音寺在
先農壇南五城寺/院冊
  臣/等謹按觀音寺明崇禎十四年王應魁建鑿井
  施茶水今井尚存有翰林院編修魯元寵撰碣
增佑聖菴在觀音寺南五城寺/院冊
[055-33a]
  臣/等謹按觀音寺與永定門相近建于明萬厯三
  十二年有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李戴撰碑
 
 
 
 
 
 
[055-33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五
[055-34a]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五舉正
 天神壇條原書訛作神祗壇按為天神之祀今改
 
 
 
 
 
 
[055-34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五舉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