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-清-于敏中 (master)


[11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四
  京畿薊州一/
原薊州在順天府東二百里明一/統志
  臣/等謹按薊州明初屬順天府
本朝因之在府東一百八十里
増州東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十五里東至遵化
州界六十里西至三河縣界十五里南至寳坻縣界六
[114-1b]
十五里北至黄崖闗五十里東南至遵化州玉田縣治
八十里西南至三河縣治一百二十里東北至遵化州
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平谷縣治七十里一大清/ 統志
原禹貢冀州之域春秋戰國屬燕秦于此置漁陽郡兩
漢因之太平寰/宇記
原晋為燕國及北平郡地後魏仍置漁陽郡隋初郡廢
開皇六年始置元州於此立總管府大業初府廢改置
漁陽郡唐初郡廢屬幽州方輿/紀要
[114-2a]
原漁陽廢縣即今州治隋置漁陽縣唐初入幽州武后
時營州䧟于契丹寄治漁陽神龍初縣改屬營州開元
四年復屬幽州十八年置薊州治焉同/上
原開元十八年析幽州之漁陽三河玉田三縣置薊州
取古薊門闗以名州太平寰/宇記
  臣/等謹按古薊門闗在州城東南六十里一名薊
  邱今遺址尚存
原天寳元年復為漁陽郡就置靜塞軍乾元元年復為
[114-2b]
薊州五代石晋割以賂遼遼號尚武軍金天輔五年議
以其地遺宋宋宣和四年賜名廣川郡七年金復取其
地仍名薊州屬中都清𩔖天文/分野之書
補宣和四年更漁陽縣名平盧宋史地/理志
原元屬大都路清類天文/分野之書
原明仍為薊州以州治漁陽縣省入方輿/紀要
原州舊有土城洪武四年甃以磗石圍九里十三歩連
女牆髙三丈五尺為堞二千四十北倚山原南瀕沽水
[114-3a]
城門三各有樓東曰威逺南曰平津西曰拱極崇禎壬
午城拆毁僅存基一半薊州/志
原明陸樹聲薊州重修城樓記畧東薊州為京輔要鎮/左扼山海右控居庸背連古北距 西南各四百餘里
而薊當其衝枕山帯河重闗複鎮遞為應援以翼蔽畿/輔又其東則朝鮮朶顔貢使徃來率道境上南通西河
餽餫食上田寳坻魚鹽之利雄甲他鎮故崇墉巨屏特/設守偹宿勁兵豐儲峙以顓城守城北阻岡不門惟東
西南設三門上縁崇墉各建麗譙角樓弩穴分峙四隅/中衢則建鼓樓屹立與三門等俯瞰闉闍足稱壯鉅嵗
乆傾圮寖失舊觀臬司西平王君誥户曹固安段君錬/圖新理之經始于嘉靖二十六年六月落成于二十八
年七月集陸/文 定
[114-3b]
  臣/等謹按州城於康熈四十一年
賜帑重修城門三各建樓一座東曰永固西曰永寜南
  曰永康四角各建角樓一座正北無門城上有樓
  一座曰北極臺

聖祖仁皇帝御製駐蹕薊州城南逺眺山村詩 萬騎
驂驔擁薊城風行雷出逺天清㣲霜細草野狐懼寒露
荒烟山鳥鳴捲幔浮凉侵帳殿倚牀明月似都京欣隨
[114-4a]
聖母遊情曠深夜還思勉素誠

聖祖仁皇帝御製薊城遇雪詩 凍雲封樹薊城西玉
蕊輕盈亂馬啼憶想年年常過此何曽瑞雪遍山谿
增乾隆十年
御製二月十五日過薊州即事書懐詩 脈起鱗塍淨
絶塵沿塘初見柳條新薊州西畔經行處已有江南一
段春 矮屋疎籬逕轉斜寥蕭詩景凑懐賖當春最有
[114-4b]
傷春者何必花朝更看花 朝來快雪喜新晴添得溪
流活活聲若比去年差較勝東郊是處可深耕幾年
來往薊州道不覺髭鬚換少顔天外逺山常住體白雲
蒼樹只閒閒
  臣/等謹按過薊州
御製詩恭載首見之篇餘不偹録
原沈遘題漁陽圖詩壁燕山自是漢家地北望分明掌/股間休作畫圖張屋 空令壯士老朱顔 西谿集
原王世貞登薊州城樓作落登危不妨蠟屐踞坐自側/烏紗鐵嶺髙天一綫漁陽 日千家 弇州山人稿
[114-5a]
補張永禎薊州道中作古匹馬漁陽道休嗟行路難霜/林無定葉秋水有餘寒 塞斜陽下征鴻亂葦殘盤山
凝望裏烟外出層/巒 畿輔詩存
原安帝建光元年初置漁陽營兵後漢/書
補漢安帝延光四年秋七月乙丑漁陽城門樓災同/上
原禰衡擊鼓作漁陽參槌蹋地來前躡馺足脚容態不/常鼓聲甚悲易衣畢復擊鼓參槌而去至今有漁陽參
槌自衡始也/ 文士傳
  臣/等謹按後漢書禰衡傳作漁陽參撾注撾擊鼓
  杖也參撾擊鼓之法此作槌義同
[114-5b]
補天興元年秋七月漁陽烏丸庫傉官韜聚黨為冦詔/冠軍將軍王建討平之 魏書道武帝紀
補武徳元年髙開道䧟漁陽郡有馬數千匹衆且萬人/自立為燕王都漁陽 舊唐書本傳
原盤安軍節度判官富察集賽與雞澤縣令温特赫實/芳努同守薊州衆潰而出集賽實芳努死之詔贈集賽
金紫光祿大夫薊州刺史實芳努鎮國上將軍薊州刺/史仍命樹碑以時致祭 金史忠義傳 按富察舊作
蒲察從八旗姓譜改正集賽義見前温特赫舊作温/廸罕從八旗姓譜改正實芳努舊作十方奴今照對
音譯/改
補馬宣建文初為都指揮守薊州靖難師起宣與鎮撫/曽濬閉城堅守文皇遣將反復諭之不可張玉擁衆急
攻宣率衆出戰陣殁濬亦死之月忠節録巳之際本州/補𢎞治癸丑薊州守臣奏閏五 既望辰
[114-6a]
忽然晝晦天雷迅烈室廬撼動風勢狂猛瓦石皆飛電/光交掣紅紫奪目見空中雷神無數形狀不一顔色難
辨皆披甲胄各執兵械或劍斧鎚鑿或鎗刀旗㦸或縲/絏枷鎖攝人起空中移時復擲下其震死者身體手足
分裂異處凡九人又震牛十九頭亦皆身足分裂復抜/去舌又在地震死者人牛復有十數攝上而復擲下者
八九十人皆無恙皇天震怒誅遣慘烈州人戰/栗駭隕不知何以獲罪于天也 治世餘聞録
原州治在城東北仍遼金舊址元至正間逹嚕噶齊拓
而更新之明初重建景泰三年芝産于堂後知州事姚
恭因扁曰靈芝堂成化間知州汪溥重修至崇禎壬午
焚燬薊州志魯按逹嚕噶齊/舊作逹 花赤今譯改
[114-6b]
  臣/等謹按州治自崇禎壬午焚燬後
本朝順治四年知州文煥重建靈芝堂已廢
原儒學在州治西北薊州/志
増州學在拱星街洪武七年修整圖經/志書
  臣/等謹按薊州學有金正隆元年翰林直學士施
  宜生撰漁陽重修宣聖廟學碑字蹟剥落難考又
  有元大徳十一年翰林承㫖閻復代草加至聖位
  號制碑明嘉靖二十七年户部郎中張拱碑萬厯
[114-7a]
  四年翰林成憲碑
本朝順治七年庶吉士周體觀碑康熈四十年兵部尚
  書王宏祚碑今俱存
増明張拱重修薊州儒學文廟記畧唐薊州畿内名郡/州西北為儒學左方為文廟肇建於 迄于厯世或修
或燬洪武初復建之間有修葺久復漸敝西平王君以/東藩副憲提刑兹土下車展謁大懼諸所廢失弗稱具
瞻注意經營選材立陶經始于丁未之秋落成于戊申/之夏帑不加費民不知勞而成功可覩矣王君名誥由
進士厯官中外所至以興學校為首務善政善教兹不/盡書云 薊州志
增明成憲重修薊州儒學記畧所薊州於京師為三輔/郡盖幽燕雄麗之都㑹也竒淑 鍾實生賢哲士之以
[114-7b]
功業文章表見者代有其人萊陽王侯鴻儒以令尹推/守于薊州先文教力挽頽風會晋江蔡君時雍以鄉貢
士來署學事睹學之漸圮懼無以時居游而聳瞻嚮偕/司訓侯君一貫李君良輔程君式以修葺請于州於是
㑹集程物鳩工戒徒涓日將事越數月厥工乃訖為先/師殿為東西廡為㦸門為櫺星門為尊經閣為敬一箴
亭為明倫堂咸煥然新焉於其/請也不辭而為之記 同上
原薊州有預備倉四鎮三/闗志
  臣/等謹按預備倉在城内東北隅久圮今即其址
  改建河神廟
原薊州衛在州治東北洪武八年建鎮朔衛在薊州衛
[114-8a]
西永樂中建又營州右屯衛本在大寜衛境永樂二年
移建州治北方輿/紀要
  臣/等謹按薊州鎮朔等衛今俱廢
原獨樂寺在州治西南中有傑閣設大士像相傳盤山
舍利塔神燈自塔而下先獨樂而後及諸佛刹云薊州/志
  臣/等謹按獨樂寺在城内州治之西觀音閣大士
  像今俱存乾隆十八年
賜帑重修寺内恭懸
[114-8b]
皇上御書額曰普門香界聨曰琳宇近神畿慈雲廣䕃
  法筵傳古蹟寳月常新又曰絶無塵相染初地定
  有天花落講臺旁建精舍聨曰短長詩句閒中檢
  來徃年華靜裏觀皆
御書
原獨樂寺不知創自何代至遼時重修有翰林院學士
承㫖劉成碑統和四年孟夏立石其文畧曰故尚父秦
王請談真大師入獨樂寺修觀音閣以統和二年冬十
[114-9a]
月再建上下兩級東西五間南北八架大閣一所重塑
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盤山/志
  臣/等謹按劉成碑今無考
補遼時漁陽有獨樂道院沙門圓新居之見盤山感化
寺窣堵波記黄圖/雜志
増乾隆十年
御製寄題獨樂寺詩 欲留羲御問遷移便是拈花不
語時丈六金身應好在春風過客偶相思禪心逺逐穿
[114-9b]
雲磬古蹟空傳没字碑烟桞絲絲新緑嫩即看拖地有
長眉
増乾隆十二年
御製過獨樂寺戯題 我是先憂人羞稱獨樂寺獨樂
樂無著先憂憂未塈寂靜彼禪房往者曽題字春風馬
上看自哂成何事 梵宇久凋零落色源流畫佛有十/二原流
僧家多畫/于壁間云胡無礙佛運亦有隆殺闍黎志安飽六檀
非所快頽風不獨兹若曹奚足怪
[114-10a]
  臣/等謹按獨樂寺
御製詩謹繹有闗紀述者恭載卷内餘不備録
原廣福寺在州治北儒學之東薊州/志
  臣/等謹按廣福寺今圮明正統中少傅胡濙萬厯
  中祭酒成憲二碑僅存
增明胡濙賜廣福寺名記畧言夫二儀既判萬物備周/後漢西方生佛不化而善不 而信法雷聲振于中州
佛日光流于上苑順天府薊州城中崇善古刹之基歳/久圮堕敗屋數楹真澤長老募于檀越建殿宇裝佛像
煥然一新經始于宣徳癸丑正月落成于正統戊午二/月寺既成䝉恩賜額曰廣福寺 薊州志
[114-10b]
増明成憲修廣福寺碑記畧億盖聞祗園闡教流法雨/於大千舍衛傳經布慈雲于 刼凡瞻佛日俱免況淪
諸被祥光咸從智慧薊城街北有寺名廣福盖敕賜古/刹也其地西壁學宫南凭州治冠盖徃來士民瞻仰乃
嵗久廢弛日以傾圯畫像或結伊威鐘簴將淪蠨蟻本/寺長老名雲光鄉善人蔣君名菊者憫古跡之凋殘悼
佛刹之荒廢共發菩提之心始葺蘭若之舍日斯邁而/月斯征棄捐無毁寸有積而尺有累誠願愈堅用是恊
謀乃宏兹搆厥工落成之/後爰徵記事之詞 同上
原塔下寺在州治西内同/上
  臣/等謹按塔下寺一名白塔寺今廢塔尚存
補髙承埏宿薊州塔下寺詩露樹色漁陽少僧廊塔下/開爐中分佛火檻外即香臺 草吟蟲苦風鈴怖鴿來
[114-11a]
雞蘇問遺砦覽古思/徘徊 稽古堂集
原靜安寺在漁山之西舊名醴泉院遼道宗賜額淨名
寺金大定間改今名盤山/志
  臣/等謹按靜安寺在城外西北三里今廢
原香林寺在薊州城北二里翁同鵝泉流峙左右薊亭
之勝㮣也盤山/志
  臣/等謹按香林寺明萬厯中重修有翰林院侍讀
  馮有經碑記尚存
[114-11b]
本朝康熈年間重修
補馮有經重修香林寺碑畧鳳香林寺距漁陽約二里/許東則鐵嶺龍蟠西則漁山 翥北則巍峯直矗南則
平臯超忽盖剏自漢繕于唐迨明正統嘗葺治焉日月/易邁殿宇漸頽董君懋修發重修之願邀夫同志各有
所施因基就制揆日鳩工經始于萬厯丙/午之二月落成于戊申之四月 薊州志
原定慧寺在城西二十五里小盤山一名瓦茶寺今廢
盤山/志
  臣/等謹按小盤山在盤山東北盤之支山也定慧
  寺久圯
[114-12a]
原法常寺在亂石莊西惟石幢古井在焉盤山/志
  臣/等謹按亂石莊在盤山南麓
皇上賜名曰玉石莊法常寺久圮石幢古井俱無考
原漁山在城西北三里髙百餘丈周五里郡在此山之
南故曰漁陽水遶山下故曰漁水圖/經
補漁山多泉冬夏歕涌成湖土人因之開為稲田菰蒲
荇藻宛似江南也四正山/居志
  臣/等謹按漁水一名龍池河
[114-12b]
原漁陽本漢舊縣地理志漁陽郡管縣十二一曰漁陽
以北有漁水縣在漁北因曰漁陽清𩔖天文/分野之書
原鮑邱水從塞外來南過漁陽縣東又南過潞縣西又
南至雍奴縣北屈東入于海水經/注
原漁水出漁陽東南平地泉流西逕故縣城南今城在
斯水之陽漁陽之名當屬此秦發閭左戍漁陽即是城
同/上
  臣/等謹按清𩔖天文分野之書及水經注所云則
[114-13a]
  漁陽故縣當在漁水之西北而漁陽郡則在漁水
  之東南也
原避暑亭在州西北五里相傳金章宗避暑於此寰宇/通志
  臣/等謹按避暑亭今無考
原翁同山一名空同山在薊州城北五里上有崔府君
祠又呼府君山舊有日照寺寺有圓覆法師舍利塔金
大定九年進士孫設撰記甃塔之東其西又有小石碣
列建塔居士沙門姓名盤山/志
[114-13b]
  臣/等謹按空同山崔府君寺尚存日照寺久廢金
  時石碣塔記皆無考
原空同山相傳黄帝問道之所名勝/志
原遵化南三十里亦有空同世謂黄帝謁廣成在此非
路史/注
  朱彛尊原按岷州原州肅州汝州薊州贑州皆有
  空同山史黄帝本紀西至於空桐登雞頭世以為
  隴右之山無致疑者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宋景公
[114-14a]
  游于空澤卒於連中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
  自空桐入則汝州之山也山下有廣成城廣成澤
  上有廣成觀宋宣和中汝守林時請于朝建立説
  者謂襄城具茨壤地相接疑軒皇問道當於此地
  然稽之爾雅北戴斗極為空桐空桐之人武司馬
  彪注莊子亦云空桐當斗之山則空桐宜在北矣
  且問道之文載於莊子其初徃見廣成子謂帝不
  足以語至道退而築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復徃
[114-14b]
  要之廣成子南首而卧帝順下風膝行而進當日
  帝邑于涿鹿之阿去薊甚邇故不難復要之又寰
  宇記薊縣有笄頭山空桐笄頭相去不逺而陳子
  昻薊邱覽古詩云尚思廣成子遺跡白雲隈然則
  薊之空桐未可定其非黄帝問道之所也
  臣/等謹按空同山朱彛尊原按據爾雅及司馬彪
  莊子云在今薊州未為無見
原白馬泉在空同山下薊州/志
[114-15a]
  臣/等謹按白馬泉在薊州三里有明時郡人成憲
  記
増明成憲白馬泉記畧府白馬泉在空同山之麓山巔/有崔府君祠在焉俗傳 君常乘白馬飲於此泉以得
名然不知其何所攷也泉源廣丈許深可三四尺水常/以盛夏出厯秋冬始涸其渟涵澄澈鑑人毛髪如寳鏡
之出于匣其清冷爽利沁人肌骨如氷壺之置于室其/流波噴湧而南注激如喧豗行如潄玉聲響清耳迤邐
而不絶上則古木蔽虧有隂可䕃下則豐草/䝉密有藉可眠盖薊門一勝地也 州冊
原薊州邵權平衡於東門之外翁同山之下搆一室命
之曰約齋吳文/正集
[114-15b]
  臣/等謹按約齋遺址無考
原鐵嶺在城北十里石色如鐵懸澗極深薊州/志
  臣/等謹按鐵嶺在空同山之北
原廣漢川俗名黄崖川薊州/志
原泃水在州北四十里一名廣漢川發源黄崖口一支
西南流經盤山之隂入平谷為泃河一支東南流經盤
山之陽過三义口入寳坻縣之白龍港宋廣川郡之名
以此方輿/紀要
[114-16a]
  臣/等謹按廣漢川源出塞外從州北之黄崖闗流
  入境水分為二一支西南流經盤山之隂為獨樂
  河平谷靈山泉水注之入三河為泃水過草橋河
  滙盤山左去之水至三义口入寳坻縣之白龍港
  一支東南流經薊南五里橋滙盤山右去之水入
  溵流河方輿紀要以東南流一支謂入寳坻縣之
  白龍港則仍是西南流一支之水矣謹辨其譌於
  此
[114-16b]
原雄武城故廣漢川也唐書/志注
  臣/等謹按雄武城今僅存遺址
原安祿山築壘范陽城北號雄武城峙兵積榖唐書/本傳
原禄山歸范陽築雄武城外示禦冦内貯兵器飬同羅
及降奚契丹曵落河八千餘為已子又畜單于䕶真戰
馬數萬匹牛羊五萬餘頭安祿山/事蹟
原雄武城在州東北唐天寳六載安祿山築其後置軍
使于此為州境要地會昌二年回鶻部將那頡啜南趨
[114-17a]
雄武軍窺幽州節度使張仲武遺軍敗之廣明初盧龍
帥李可舉吐谷渾都督赫連鐸共討沙陀李克用分兵
守朔州自將其衆拒可舉于雄武軍即此方輿/紀要
補張仲武少業左氏春秋擲筆為薊北雄武軍使舊唐書/本傳
原杜甫漁陽詩時漁陽突騎猶精鋭赫赫雍王都節制/猛將飄然恐後 本朝不入非髙計禄山北築雄武城
舊防敗走歸其營繫書請問燕耆/舊今日何湏十萬兵 杜工部集
原廣明元年七月李克用自雄武軍引兵還李可舉遣
行軍司馬韓元紹邀之于藥兒嶺大破之又敗之于雄
[114-17b]
武軍之境通/鑑
原藥兒嶺在雄武軍西通鑑/注
原五里鎮在州西五里宣徳三年駕至五里鎮遂前行
至石門驛是也方輿/紀要
  臣/等謹按石門驛𨽻遵化州境
原宣徳三年九月上駐蹕薊州西五里橋進州官諭之
曰此漢漁陽郡也昔張堪為政民有樂不可支之歌流
傳至今古今人才不相逺爾曹勉之明宣宗/實録
[114-18a]
  臣/等謹按州西五里橋尚存
原河陽在州西五里亦名五里河源出城西鵝毛臺臺
亦名紙坊山下流入于沽水水性暖遇寒不氷故曰陽
河相去一里有凉泉水出地中方廣丈餘盛暑彌凉因
方輿/紀要
  臣/等謹按陽河俗名西海子
原獷平城在州西漢縣屬漁陽郡東漢因之服䖍曰獷
音鞏方輿/紀要
[114-18b]
  臣/等謹按獷平城遺址無考
原獷平莾曰平獷漢書/注
原建安十三年郡烏丸攻鮮于輔于獷平八月公渡河
救獷平烏丸奔走出塞魏志太/祖紀
原縣入晉廢方輿/紀要
原安逺城在城西北唐末置安逺軍五代晋將周徳威
攻燕拔安逺軍薊州將成行言等降方輿/紀要
  臣/等謹按安逺城今無考
[114-19a]
原雞蘓砦在州西五代梁開平二年劉守文以滄州之
衆并招契丹吐谷渾共討其弟守光戰于雞蘓砦為守
光所獲方輿/紀要
  臣/等謹按雞蘓砦今無考
補薊州舊有黎豁縣廢置皆未詳金史地/理志
原遼會同九年九月閲諸道兵于漁陽西棗林淀遼/史
原元天厯元年九月托克托穆爾與遼東軍戰薊州之
檀子山元史文/宗紀
[114-19b]
原十月雅克特穆爾及陽翟王太平國王多羅台戰于
檀子山之棗林唐其勢䧟陣殺太平餘皆宵遁元史本/傳 按
多羅䝉古語七數也/舊作朶羅今譯改
原尼古勒領軍六百人迎敵通州會丞相雅克特穆爾
至檀子山與圖門岱爾戰敗之同上孽按尼古勒䝉古/語罪 也舊作揑古剌
今譯/改
原沙河在城西二十五里源出盤山經沙嶺之麓東南
會五里河入沽河薊州/志
[114-20a]
  臣/等謹按沙河一名沙流河
原瀑水在城西二十五里出于石山之麓流經塔山之
隂有泉自石竇出極清冷初夏或有氷浮出薊州/志
  臣/等謹按瀑水在州西三十里從盤山之隂而來
  南流合白澗泉入沽河
補薊州三十里至邦軍店三十五里至下店松漠/紀聞
  朱昆田原按邦軍今志作邦均下店今志作夏店
  臣/等謹按邦均店在州西三十里夏店𨽻三河縣境
[114-20b]
增賢渠泉在賢渠莊之東北平地有泉涌出南流至桞
子口入沽河薊州/志
  臣/等謹按賢渠泉在州西南十六里
増乾隆八年
御製過賢渠莊望盤山詩 馬上看山色猶記登臨羙
他年視今朝何以異乎此
  臣/等謹按賢渠莊
御製詩恭載首見之篇餘不備録
[114-21a]
原白澗在城西四十里發源於盤山西峪經沙流河水
色澂碧上有白澗寺
増州西四十里為白澗莊恭建
行宫其東有香華庵州/册
  臣/等謹按香華庵正殿恭懸
聖祖仁皇帝御書額曰香林法界乾隆十五年奉
敕重修有
御製香華庵記勒石庵中
[114-21b]

御製香華庵碑記 白澗行宫之左有香華庵不知其
剏建所自盖舊刹也乾隆己巳秋朕奉
皇太后幸盤山之便
慈輿偶臨此寺詢知為女僧焚修地因其殿宇湫隘且
就傾圮因
命出内帑新之越數月工竣所司立碣石請記歳月乾
竺氏書言佛法譬如大雲遍覆一切其雲所出一味之
[114-22a]
水草木叢林隨分受潤一切諸樹上中下等稱其大小
各得生長根莖枝葉華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鮮澤盖
雨露所覃隨在沾被大小逺近惟其所受此天地之所
以為大而具佛慧性者能之恭惟
聖母崇慶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慈恩溥博周洽海宇
兹庵在畿甸鄉曲中小招提耳而以附近離宫
慈駕經臨得邀修葺
大慈之所流露隨在作佛事即此是香臺鹿苑曽何大
[114-22b]
小之區分用是承
命叙言鐫之貞珉
増乾隆九年
御製白澗行宫晩坐詩 離宫迤邐偶停驂魄月遲遲
上逺嵐象外真詮誰得會環中佳趣我湏諳山容自冩
癡黄幅徑曲遥通古佛庵憶昔閒吟瀟灑地遷無遷處
正宜參
  臣/等謹按白澗
[114-23a]
行宫
御製詩恭載首見之篇餘不備録
 
 
 
 
 
 
[114-23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四
[114-24a]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四舉正
 烏丸原書訛作羣盗今據魏書改天興元/年條
 有馬數千匹原書數訛作乘今據本傳改武徳元/年條
 
 
 
 
 
[114-24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四舉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