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-清-于敏中 (master)


[06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二
  官署一/
  臣/等謹按都邑為四方歸極之所百司庶府拱翊
  宸居躔次星羅上符法象故宋敏求長安志備列
  府寺規模潛説友臨安志亦詳行都廨宇葢即周
  禮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之義也朱彞尊原本凡官
  署建置皆散列於城市義例未臻盡善今謹析出
[062-1b]
  别為一門其叙次悉以今制為準而以前代沿革
  本末分麗其間其或昔置而今廢者則附之於後
  以備考訂其間如内閣六科近依
禁籞與他官廨不同但既増官署一門自應薈萃成編
  以昭畫一其宫室門中不復𤨏綴但各標其方位
  所在而已至諸司條格本與稽考古蹟無關朱彞
  尊沿孫承澤春明夢餘録天府廣紀之例泛為輯
  載因其蒐採頗博今亦並仍其舊至我
[062-2a]
國家立綱陳紀百度惟貞
大清㑹典及各部院則例諸書咸已勒為成典昭示無
  疆凡制度文為實非是編所能臚具茲故不敢泛
  載云
原正統七年四月建宗人府吏部兵部户部工部鴻臚
寺欽天監太醫院於大明門之東翰林院於長安左門
之東明英宗/實録
原宗人府在闕東吏部衙門之上西向攷玉牒所載親
[062-2b]
王二十四郡王二百五十一鎮國輔國奉國將軍七千
一百中尉八千九百五十一郡主縣主郡君縣君七千
七十三庶人六百二十而未封未名與夫齊府之餘高
牆之庶皆不與焉春明夢/餘録 以上二條原在/城市門今移改
  臣/等謹按宗人府署後明碑二一為正徳十四年
  宗人條格記上黨劉闕/名撰一為嘉靖四年宗人府
  題名記餘姚孫清撰今皆已摧剥字畫幾不可辨
増宗人府
[062-3a]
皇城東西向設宗令及左右宗正宗人名一親王郡王
貝勒貝子宗室公將軍為之又設漢府丞一理事官副
理事官各四及主事經厯等員一大清/ 統志
  臣/等謹按宗人府署
國朝順治九年仍舊址而恢廓之左為經厯司迤南為
  左司迤北為右司又有黄檔庫黄檔房銀庫
玉牒庫並在其後堂額曰敦崇孝弟前列
訓辭曰堯舜之道不外孝弟天潢緐衍尤宜親遜恭順
[062-3b]
  風示臣民敦崇不可不講
世宗御筆也
  又按宗人府署理事官以下其初以宗室及滿洲
  兼用近年以來全用宗室惟主事中有漢缺二
増宗學左右翼各一雍正三年特建以教宗室子弟左
翼舊在大市街東今移燈市口右翼舊在瞻雲坊北今
移絨線衚衕有正副總管及教習清漢書騎射各員並
選翰林官稽察之乾隆二十一年裁漢教習九人改為
[062-4a]
繙譯教習一大清/ 統志
増覺羅學八旗各一所雍正十年建以教覺羅子弟大/
清一/統志
増覺羅學左翼在安定門香兒衚衕者為鑲黄旗在南
小街新鮮衚衕者為正白旗在東四牌樓北十條衚衕
者為鑲白旗在崇文門内大阮府衚衕者為正藍旗右
翼在西直門内北衛兒衚衕者為正黄旗在阜成門内
内宫門口者為正紅旗在承恩寺街者為鑲紅旗在玉
[062-4b]
帶衚衕者為鑲藍旗宗人/府册
  臣/等謹按以上各條叙宗人府
原大學士直舎所謂内閣也在午門内東南隅外門西
向閣南向入門一小坊上懸聖諭過坊即閣也永樂初
開内閣於東角門簡翰林待詔解縉為侍讀中書舎人
黄淮王府審理楊士奇為編修進修撰胡廣為侍讀編
修楊榮為修撰户科給事中金㓜孜桐城知縣胡儼為
檢討入直文淵閣辦事以備顧問終永樂之世士奇榮
[062-5a]
官止五品葢宣徳以前内閣與外九卿為平交至宣徳
後三楊眷重漸柄朝政英宗九嵗登極凡事啟太后太
后不欲專多令内閣議行此内閣票㫖之所由始也春/明
夢餘/録
原閣制初甚隘嘉靖十六年命工相度以閣中一間奉
孔子四配像旁四間各相間隔開户於南以為閣臣辦
事之所閣東誥勅房装為小樓以貯書籍閣西制勅房
南面隙地添造捲篷三間以處各官書辦而閣制始備
[062-5b]
同/上
原殿閣大學士雖設自洪武中然同在内閣視事則自
永樂年始其坐次不敢正席者以車駕所嘗臨幸故也
天順中大學士李賢欲正席而坐同列彭時不可乃止
翰林/記
原文淵閣在午門之内迤東文華殿南磗城凡十間皆
覆以黄瓦西五間中掲文淵閣牌牌下置紅匱藏實録
副本儘前楹設凳東西坐餘五間皆後列書匱隔前楹
[062-6a]
為退休所李公令人移紅匱壁後欲設公座予曰不可
殿閣皆至尊所御原設官之意止可侍坐以備顧問無
正坐禮李語塞意猶未已踰數日上遣太監傅恭送笵
銅飾金孔子并四配像一龕來置於中間又數日遣太
監裴富送聖賢畫像一副來懸龕後壁上乃罷不設焉
可齋/筆記 以上四條原在/宫室門今移改
  臣/等謹按舊文淵閣在内閣傍當文華殿之前明
  時已燬於火乾隆四十年
[062-6b]
皇上命於文華殿後度地創建藏書之閣仍名曰文淵
  詳見宫室門
增太和門之左為昭徳門東南隅為内閣公署其正衙
御書額曰調和元氣一大清/ 統志
  臣/等謹按内閣門西向二門南向滿漢本堂葢黄
  瓦票籖房及䝉古堂典籍㕔稽察房皆用常瓦規
  制宏敞較前明所云東閣五間白晝秉燭者氣象
  逈不同焉
[062-7a]
原國初設符璽郎後改曰尚寳司曰奉天之寳惟祀天
地用之凡詔若赦則用皇帝之寳以冊封及賜勞則用
行寳詔親王大臣調兵則用信寳冊上尊號則用尊親
之寳勅諭親王則用親親之寳祀山川鬼神則用天子
之寳封外藩及賜勞則用天子行寳詔外調兵則用天
子信寳曰誥則用誥命之寳曰勅則用勅命之寳奬臣
工則用廣運之寳諭來朝官員則用敬天勤民之寳凡
寳之用必請命而後發焉天子饗祀郊廟視學籍田勲
[062-7b]
衛扈從當值則給金牌虎賁廵城則給銅符九門守衛
則給銅牌錦衣校尉入直則給銅魚京官朝參者則給
牙牌牌有圓花長花長素之别龍湖/文集
原明制各寳皆内尚寳監女官掌之遇用寳則尚寳司
以掲帖赴尚寳監尚寳監請㫖然後赴内司領取西垣/筆記
原每年三月二十九九月二十九為用寳之期請出寳
洗滌尚寳太監用大黄絨縧兩手恭捧挂於項尚寳卿
以金盆盛水濯之次日乃用玉光劒/氣集
[062-8a]
原尚寳司在午門外西兵科之上春明夢/餘録 以上四條/原在宫室
門今/移改
  臣/等謹按明代用寳之制尚寳司以掲帖赴尚寳
  監得㫖乃赴内司領取考明史宦官十二監有尚
  寳監女官六局有尚服局領司四一曰尚寳此其
  職也永樂後女官之職移於宦官遂成秕政
本朝定制内閣奏用寳之數内閣學士率侍讀學士侍
  讀及典籍等官同總管内務府大臣赴
[062-8b]
乾清門總管内監奉寳出閣臣等騐用其外司與内監
  内司之職悉汰除之典守既極尊嚴法制益徴清
  肅矣
原故事禁中不得舉火雖閣老亦退食於外一日宣宗
過城上令内監覸閣老何為曰方退食於外上曰曷不
就内食對曰禁中不得舉火上指庭中隙地曰是中獨
不可置庖乎今烹膳處是也自是得㑹食中堂又一日
過城上覸閣老何為曰方對奕問何以不聞落子聲對
[062-9a]
曰棊用紙上笑曰何陋也明日賜象牙棊一副至今藏
閣中震澤/長語
原成化中始賜内閣兩連椅藉之以褥又賜漆床綿綺
衾褥以便休息閣門則夏秋懸朱筠簾冬春紫氊簾𤨏/綴
録/
原文淵閣印不得下諸司下諸司以翰林院印明憲宗/𩔖編
原文淵閣印銀鑄方一寸七分厚六分其文玉筯篆也
各衙門印皆用於行移中獨内閣印惟機宻文字鈐封
[062-9b]
進至御前開拆始用之翰林/記
原永樂初選翰林文學之臣六七人直文淵閣參典機
務詔冊制誥皆屬之而謄副繕正則中書分直更入事
竣輙出宣徳間三楊始置厨饌於閣之東偏而選能書
者處以閣之西小房謂之西制勅房諸學士則居閣之
東五楹專管誥勅具藁定正於閣老乃付中書繕進謂
之東誥勅房而帶知制誥銜則惟閣老與諸學士而已
中書等官不敢僭也𤨏綴/録
[062-10a]
原翰林舊選學士六七人直内閣掌誥勅居閣之東號
東誥勅房以閣西小房處中書能繕寫者為西制勅房
諸學士晨與閣老㑹食至陳循時劉鉉過自遜避㑹食
之例遂廢後止輪一人專掌多挨次入閣者吳寛以司
制誥久雖不相例稱閣老蘓郡閣老坊見存嘉靖中罷
今為中書官供事之所國史/唯疑
原成化年間中書與閣下如同僚然投刺俱平交葢一
堂共處今之西房即文淵閣也閣臣居中中書居東西
[062-10b]
兩房各辦其事已撤内庫十間以西五間居閣下謂之
文淵閣以東五間藏書籍而東房中書亦遷居之故今
以閣下稱中堂而東西非房矣猶稱兩房者沿舊名耳
明世廟/識餘録
原中書舎人每大朝㑹則與翰林史官上殿東西班侍
立東宫朝賀文華殿導駕侍班其初本與翰林宫坊六
科同為侍從之臣諸司無相並者石淙/稿
原文淵閣本翰林内署非衙門名故朝廷之宣召諸司
[062-11a]
之文移雖事關機務亦止稱翰林院或稱㑹同翰林堂
上官初不以内閣名𤨏綴/録
原王文端直題梁用之詩後謂内閣在東角門内常人
所不能到其外為文淵閣則翰林諸公所處也今内閣
傍文淵而不在東角門之内諸學士所處則在左順門
之南廊而傍為東閣云玉堂/漫筆
増舊制輔臣直閣率辰入申出崇禎間出必二鼓始議
輪一人宿精㣲科候票春明夢/餘録
[062-11b]
原㑹極門在皇極門之東凡京官上下接本俱於此處
南入為内閣輔臣票本地也宣廟賜有文淵閣印一顆
凡封進票本掲帖聖諭勅稿用此鈐之萬厯中為人開
内閣鎻盗去上命補鑄賜之玉光劒/氣集
補東閣五間夾為前後十間前中一間供先聖位為諸
輔臣分本公叙之所閣輔第四員以下則居後房雖白
晝亦秉燭票擬薛韓城當國特鑿一牖復開門構數椽
以通日色及韓城賜死説者謂破壊風水然韓城即不
[062-12a]
破壊風水能免此禍哉明烈皇/小識
補永樂初内閣官遇常朝立金臺東錦衣衛在西後因
不便移下貼御道東西對立後因雨各衙門俱上奉天
門奏事五府立西檐柱外六卿序立東檐柱内内閣遂
無地可立景泰二年秋以户部尚書兼學士陳循奏始
令常朝内閣學士與錦衣衛官東西對立明典故/記聞
補文淵閣在奉天門東廡之東文華殿之前前對皇城
深嚴禁宻百官莫敢望焉吏人無敢至其地閣中趨侍
[062-12b]
使令惟厨役耳防漏泄也禁宻文書一小匣在几上鑰
之而不合大學士暮出鑰其門匙懸門上恐禁中不時
有宣索也震澤/長語 以上十五條原在/宫室門今移改
増永樂初命編修等官於文淵閣參預機務謂之内閣
漸陞至學士諸職洪熈元年或加師保及尚書侍郎卿
仍兼學士大學士銜自後因之稱内閣大學士凡大學
士加三師則為一品加尚書二品侍郎三品若未加陞
而止係大學士者則仍正五品詞林/典故
[062-13a]
原永樂四年上視朝之暇御便殿閲書史問文淵閣經
史子集皆備否解縉對曰經史麤備子集尚多闕上曰
士人家稍有餘貲尚欲積書况於朝廷乎遂召禮部尚
書鄭賜命擇通知典籍者四出購求遺書且曰書籍不
可較值惟其所欲與之又顧縉等曰置書不難須常覽
閲乃有益凡人積金玉亦欲遺子孫金玉之利有限書
籍之利豈有窮也明成祖/實録
原永樂辛丑北京大内新成勅翰林院凡南内文淵閣
[062-13b]
所儲書自有一部至百部各取一部送北京時修撰陳
循如數取進得一百櫃督舟十艘載以赴京青谿/暇筆
原十九年四月三殿災火勢猛烈奉天門東廡切近祕
閣學士楊榮麾武士三百人將御書圖籍舁至東華門
河次是時書籍淆亂無紀典籍周翰理淆葺亂逾二載
而後復舊今館閣書目葢永樂間定也翰林/記
原宣徳四年十月上臨視文淵閣少傅楊士奇太子少
傅楊榮太子少保金幼孜學士楊溥曽棨王直王英侍
[062-14a]
讀李時勉錢習禮侍講陳循等侍上命典籍取經史親
自披閲與士奇等討論已詢以時政從容宻勿者久之
命中官出尚膳酒饌賜士奇等并賜纂修實録等官士
奇等叩首謝上曰朕聞有道之朝願治之主崇禮儒碩
講求治道卿等為朕傅保與諸學士皆處秘閣朕躬至
訪問冀有所聞耳稍暇當復至卿等必有所陳論也已
而親製詩賜士奇等明宣宗/實録
原中秘書在文淵閣之署約二萬餘部近百萬卷刻本
[062-14b]
十三抄本十七閣凡五楹中一楹當梁栱間𥪡一金龍
柱宣廟常幸其地與閣臣繙閲咨詢故史臣不得中立
設坐東湖/集
原正統六年六月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葢殿大學士楊
士奇行在翰林院侍講學士馬愉侍講曹鼐上言文淵
閣見貯書籍有祖宗御製文集及古今經史子集之書
自永樂十九年南京取來向於左順門北廊收貯未有
完整書目近奉㫖移貯於文淵閣東閣臣等逐一㸃勘
[062-15a]
編置字號輯成文淵閣書目請用廣運之寳鈐識仍藏
於文淵閣永逺偹照庶無遺失奉㫖是次日於左順門
用寳訖文淵閣/書目
原𢎞治五年大學士邱濬請於文淵閣近地别建重樓
不用木植但用甎石以累朝實録御製玉牒庋於樓上
内府藏書庋之下層每嵗曝書委翰林堂上官查騐封
識上嘉納之明典/彚
原𢎞治九年三月大學士徐溥以内閣書籍浩繁請以
[062-15b]
翰林待詔潘辰管典籍事仍乞命吏部於教官内選除
典籍一員與之共事從之因以河南息縣教諭夏賚為
翰林院典籍明孝宗/實録
原正徳十年十一月大學士梁儲等言内閣并東閣藏
書年久殘闕必須專官管理方可次第修補誥勅房辦
事中書舎人胡順序班劉偉俱堪委用宜令順仍舊偉
改典籍同原管主事李繼先管理前項書籍從之由是
其書為繼先等所盗亡失者多矣明武宗/實録
[062-16a]
原初永樂大典書成貯之文樓及三殿災上命左右趣
登文樓出大典甲夜中諭凡三四傳是書遂得不毁嘉
靖四十一年選善書人禮部儒士程道南等百人重録
一部命高拱張居正等校理之明世宗/實録
増文淵閣蔵書十九皆宋板但厯朝以来所失已强丰
正徳十年乙亥命原管主事李繼先查校由是更攘取
其精者所亡益多向来傳聞俱云楊升菴太史因父為
相潛入竊去然乙亥則新都公方憂居在蜀升菴又安
[062-16b]
得闌入禁地野獲/編
原文淵閣藏書皆宋元秘閣所遺雖不甚精然無不宋
元板者因典籍多資生既不知愛重閣老亦漫不檢省
往往為人竊去今所存僅千百之一矣欝岡齋/筆麈
  朱彛尊原按宋靖康二年正月金人索秘書監文
  籍節次解發見丁特起孤臣泣血録而洪容齋隨
  筆亦云宣和殿太清樓龍圖閣所儲書籍靖康蕩
  析之餘盡歸於燕元之平金也楊中書惟中於軍
[062-17a]
  前收集伊洛諸書載送燕都及平宋王承㫖構首
  請輦宋三館圗籍宋之實録正史皆完當時勅平
  章政事太原張易兼領祕書監事有詔許京朝官
  假觀由是言之文淵閣藏書乃合宋金元所儲而
  滙於一益以明永樂間南都所運百櫃考正統六
  年編定目録凡四萬三千二百餘冊而列朝實録
  寳訓不下數千卷若永樂大典一書多至二萬二
  千九百三十七卷皆藏諸皇史宬不與焉縹緗之
[062-17b]
  富古所未有其後典守不嚴嵗久被竊萬厯三十
  三年内閣制勅房辦事大理寺左寺副孫能傳中
  書舎人張萱等奉閣諭校理纂輯書目則并累朝
  續添書籍入焉大半殘闕校之正統目録十僅存
  二三爾崇禎甲申之變散佚轉多祕本罕得欲復
  香厨四庫之盛戛戛其難矣
補永樂十七年三月上在北京遣侍講陳敬宗至南京
起取文淵閣所貯古今書籍自一部至百部以上各取
[062-18a]
一部北上皇太子乃遣修撰陳循如數齎送其餘封貯
本閣南京詹/事府志 以上十七條原在/宫室門今移改
  臣/等謹按此條與原採青谿暇筆畧同但奉命取
  書者陳敬宗而陳循則係太子遣送書籍其紀載
  較前條尤明晰耳
  又按明代文淵閣逼邇内閣庳狹暗黒所藏宋元
  以來秘籍典籍官既不知愛惜閣臣又無暇留心
  故積久闕失無復香厨四庫之盛我
[062-18b]
皇上稽古右文搜宛委之奇發嫏嬛之祕
命儒臣纂校四庫全書
幾暇親為釐訂
特建文淵閣為珍貯之府有領閣直閣事及校理檢閲
  諸職文治光昭曠古罕儷矣
原宣徳幸文淵閣命于閣右築石臺植澹紅芍藥一本/景泰初増植二本左純白右深紅 留青日札
原文淵閣芍藥舊嘗有花自景泰增植後未嘗一開天/順改元徐有貞許彬薛瑄李賢同時入為學士居中一
本遂開四花其一久而不落既而三人皆去惟賢獨留/明年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則甚多而彭時吕原林
[062-19a]
文劉定之李紹倪謙黄諫錢溥相繼同升學士凡八人/賢約開時共賞夏四月盛開八花遂設宴以賞之時賢
有玉帶之賜諸學士各賜大紅織衣且賜宴因名純白/者曰玉帶白深紅者曰宫錦紅澹紅者曰醉仙顔惟諫
以足疾不赴明日復開一花衆謂諫足以當之賢賦詩/十章閣院官寮咸和彚成曰玉堂賞花詩集 雙槐嵗
抄玉堂賞花㑹賦詩者四十人學士則南陽李賢安成/原
彭時檇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紹永新劉定之錢塘/倪謙東吳錢溥侍讀則金城黄諌詹事則廬陵陳文長
洲劉鉉侍講則眉山萬安漁陽李泰中允則古杞孫賢/贊善則范陽牛綸修撰則吳中陳鑑博野劉吉錢塘童
縁華容黎淳編修則西蜀李本毘陵王㒜餘姚戚瀾宜/興徐溥瓊山邱濬泰和尹直安成彭華霅川陳秉中臨
川徐瓊四明楊守陳臨江吳滙檢討則嚴州傅宗安成/張業河東邢讓翰林五經博士則天台鮑相典籍則西
[062-19b]
蜀李鑑泰和陳穀侍書則浙江謝昭其二人則禮部員/外郎臨淮凌耀宗中書舎人江東曹冕詩成李賢序之
彭時作後序紅緑水亭雜識宗為太子監國時遇花開/原南大内有 芍葯一本仁
嘗設宴與宣宗賞之後宣宗嗣位移植京師禁中歴宣/徳正統兩朝無嵗不花繁郁無比景泰改元復增植二
本凡厯七年皆不花及英宗復辟之春花忽盛開識者/異之當時賞花諸學士計花開多寡合其同升之數亦
淺之乎為言者矣芍説聽詩本院官皆和之有玉堂賞/原景泰中内閣賞 藥賦
花集盛行於時成化末少傅徐溥在内閣賞芍藥賦二/詩次年又賦二詩本院官亦皆和之正徳中大學士梁
儲楊一清賞芍藥唱和則人各四首按宣徳八年本院/諸寮有文淵閣賞雪詩葢詞林紀事多有題詠不特賞
花而已宣翰林記中書舎人宣宗幸内閣以銀錢撒地/原嘉定 嗣宗為
[062-20a]
令諸從官競取嗣宗俟諸臣取畢徐拾一文/記 寓圃雜/
原内閣二甆缸乃憲廟所賜種蓮者棟謙齋集圖書僲/原明宣宗詩 祕閣𢎞開當巽隅充 之積皆
家蓬山此其處上與東壁星相符罷朝閒暇一臨視衣/冠左右環文儒瓊琚鏘鏘清響振寳鼎馥馥香烟敷維
時日上扶桑初始看曈曨絢綺疏忽已燦爛明金鋪從/容燕坐披典謨大經大法古所訓講論啟沃良足娛朝
廷治化重文教旦暮切磋安可無諸儒志續漢仲舒豈/直文采凌相如玉醴滿賜黄金壺朂哉及時相勵翼輔
徳當與䕫龍俱庶幾致治希唐虞統明宣宗御製集遵/補顧清文淵閣賦 昔我文皇之 萬方也稽往古
舊章攬衆維提要綱謂六典之分雖倣於周禮而百揆/之總實自於虞唐或合而分或約而詳葢不可無樞機
之總疇咨之良也乃眷斯顧禁垣之隅乃崇傑閣翼彼/宸居錫文淵之嘉號擢鑾坡之碩儒職論思於九重贊
[062-20b]
元化於中樞雖官曹之未彰實名體之隠如此其大畧/也若乃其地則日華之右丹鳯之東重門側啟複磴中
通長廊後帶而龍矯層城對起而繚虹非宻勿之有關/葢不得以闖乎其宫其中則有石渠之祕金匱之藏殷
周訓誥洙泗典常班馬之所叙述賈董之所鋪張奎光/璧耀照灼乎虹梁其前則有玉堦珉磩仰接俯延文杏
敷錦碧芸連錢瑶臺植和鼎之卉銅池分並蒂之蓮承/雨露之先及各獻巧而呈妍其為制也䆳宻高閎沉深
肅清黄扉豁其前敝白間疎以通明案有硃墨庭無訟/争希夷乎紫宫逍遥乎玉京邈風雨之何及時仙韶之
逺聆乃有臯䕫之輩稷禹之倫大冠長劒鳴玉垂紳坐/於兩楹敷帝猷而演皇墳萬幾倚以裁决庶績賴以經
綸則有大官供帳天府奇珍湛恩渥禮眷我儒紳至于/睿思時凝事資訪逮中貴傳宣東朝賜對日度晷而徐
還步金扉而緩退其或金根戾止玉輦幸臨畧等級於/堂陛咨失得於古今每先過而陳善亦隨時而獻箴或
[062-21a]
都而俞或吁而咈言皆可書動鮮有慝此則建閣以來/累朝之盛節也嗚呼漢開金馬賢俊雲蒸唐啟學館士
誇登瀛徒取技於雕蟲尚無關于大經然猶耀簡䇿熈/鴻名而况地兼乎木天之重名並乎鳯池之榮酌元氣
以運四時敷王言而令庶正宜乎萬事于此理萬化于/此成而陶冶乎其中者又可闕於頌聲耶于是拜手稽
首敷陳其概而系之以歌歌曰五雲葱蘢黄閣崇兮東/璧流照光□空兮維帝伊佐志浹道同兮政于此成民
物豐兮有隆自今垂之無窮兮閣東江集宫樹露華濃/原胡儼直閣詩 清曉朝回祕 中坐看
緑窓朱户圖書滿人在蓬萊第一峯縈頥菴集苑春餘/原陸粲賦内閣芍藥詩 金門栁色 深緑上
雜花撲夭桃已歇穠李衰紅藥翻堦正芬郁此花初種/自宣皇百曲雕闌七寳妝融光窈窕昭陽殿暖日輕盈
白玉堂玉堂學士看花早賦成芸閣留詩草巻慢頻看/碧霧流揮毫正耐紅雲繞憶昨宣皇居法宫太平樂事
[062-21b]
君臣同宸遊每出濯龍裏曲宴偏臨翔鳯中沉吟此事/六十載當日繁華宛然在紺&KR0955金輿絶幸臨黄扉紫禁
留風采不羡揚州寳帶圍長安紅紫競芳菲五侯七貴/同邀賞寳馬香車疾若飛争似名花出天上霧閣芸牕
儼相向浪蝶游蜂未許窺酒徒詞客空惆悵江南三月/足豪華繡帳圍香富貴家亦有幽姿在空谷風雨憔悴
天之涯燕山遊子江南客獨對名花感今昔草木何知/人自憐逢時亦復升沉隔世間榮辱偶然事不獨此花
堪嘆息集/陸子餘 以上十一條原在/宫室門今移改
増内閣後門東為紅本庫又東為尊藏
實録庫及書籍表章庫俱北向
誥勅房在
[062-22a]
協和門之南一大清/ 統志
増雍正八年於
隆宗門外設
上諭事件處乾隆元年移
昭徳門外東廊議政處内閣/冊
原中書科直房在午門外之西春明夢/餘録
  臣/等謹按今中書科在
午門外西朝房凡六楹
[062-22b]
  又按以上各條叙内閣
増東華門内
國史館南嚮旁列書庫即前此恭修
實録及㑹典處也續三通館在西華門内
咸安宫垣後方畧館在
武英殿垣後俄羅斯文館在東華門外北池街西館/冊
  臣/等謹按㑹典載
國史館在
[062-23a]
熙和門西南葢舊制如此後因
實録館地較寛廣復移置今處云
  又按以上一條叙各館
 
 
 
 
 
[062-23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二
[062-24a]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二舉正
 露華原書訛落花今據頤葊集改胡儼直/閣詩條
 
 
 
 
 
 
[062-24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二舉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