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-清-于敏中 (master)


[120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二十
  京畿霸州二/
原巨馬河自盧溝河分流經固安縣過州治北東合白
溝河後徙流州治西㑹霸水至直沽入海今霸水淤塞
巨馬琉璃諸河復合流經州治北東入東安永清縣界
方輿/紀要
原成化七年十一月霸州知州蔣愷固安知縣賈貴奏
[120-1b]
霸州城北古有草橋界河一道上接渾河下至小直沽
順流東注於海永樂間渾河改西南流道經固安新城
雄縣沿至霸州新河一帶水勢不順漸已淤塞累衝決
為居民患近日決孫家口東流入河又東抵三角淀小
直沽入海乃其故道請因其就下之勢修築堤岸使順
流注海上從之明憲宗/實録
原琉璃河在州西北五十里自良鄉縣合上流諸水東
南流入州界㑹於巨馬河方輿/紀要
[120-2a]
  臣/等謹按琉璃河即古聖水太平寰宇記聖水俗
  名迴城水源出良鄉縣西北玉石山明一統志琉
  璃河在良鄉南四十里金史作劉李河舊志謂古
  聖水自房山龍泉峪流至霸州入拒馬河今按
大清一統志涿州西三十里東岸有渾河決口土人云
  舊時渾河從固安故城村決而西南至茨村東北
  合琉璃河復分為二後渾河漸徙而東至康熙二
  十七年琉璃河南入新城縣界近年隨宜修治凡
[120-2b]
  琉璃河所經涿州固安永清東安霸州故道皆為
  渾河之經流矣
原沙城堤西至臨津固安縣界白廟東抵清口永清縣
界信安緜亘八十里明洪武中知州梁伯常築萬歴甲
戍副使錢藻増修霸州/志
  臣/等謹按沙城堤在霸州北明洪武十六年築以
  障渾河今廢有沙城村
原楊奐晩至青口作燒長年困行役短髪易飄零世事/驚春夢交親散曉星 痕侵路黒栁色夾堤青落日明
[120-3a]
霞底原情動脊/鴒 還山遺稿
原沙城臺山二村皆平壤也土人語云臺山無山沙城
無城臺山村在州東長安/客話
原普濟寺在州東門外至正二年建霸州/志
  臣/等謹按普濟寺遺址尚存
原栲栳圈在州東十五里隆慶戊辰建安濟橋霸州/志
  臣/等謹按安濟橋在中亭河上
増中亭河在霸州南一名新挑河又名栲栳圈河上自
[120-3b]
蓮花臺下達臺山綿亘數十里歳久淤塞明嘉靖間副
使陸坤循故道修濬後復淤
本朝康熙三十八年
聖祖命河臣王新命重濬上接十王堂下入臺山分減
玉帶河水勢築上下六工堤以衛州治雍正四年復開
支河一道以廣灌溉乾隆九年自岔河口至魚津村復
行挑濬二十八年于中亭河北岸設&KR0636洞四座一大清/ 統志
増乾隆三十二年
[120-4a]
御製中亭河詩 中亭入玉帶玉帶即清河中亭洩渾
漲壑窄難容多蕩漾沙逺留至此為澄波受小不受大
此理信不磨嘉淦孫/督直時在乾隆/庚申年謬聽人言訛謂渾
河故道即此實非他建議放乎此千村歎淪濄知誤乃
改為嘉淦議開永定南岸復渾河故道後渾/流下注浸溢田廬旋于辛酉春堵塞民已嗟蹉
跎不十不變法語誠不我詑經過得親見中亭河受永/定金門牐盛
漲分減之水消納無多及至玉帶河則已成清水孫嘉/淦誤聽人言于金門牐之上開放南岸水由牤牛諸河
下注中亭至不能容遂趨窪地村民受潦因命急堵築/決口方不為患今親臨閲視益知嘉淦前議之謬向曽
[120-4b]
有詩紀事因/詳識而正之悔過成新哦
増乾隆三十八年
御製中亭河二首 中亭原是淀支流偶洩渾河水漲
秋誤聽人言昔致患乾隆庚申朕誤聽孫嘉淦建議于/金門牐之上開放南岸水由牤牛
諸河下注中亭至不能容窪地村莊受潦隨于辛酉/春堵塞及丁亥親臨閲視益知前議之謬有詩紀事
經親見事難籌 萬事都胥親見之當無暇給應去/聲
遲重華明目達聰者未必勞勞日若斯
  臣/等謹按中亭河
[120-5a]
御製詩謹繹有闗紀述者恭載卷内餘不備録
増牤牛河即廣陽鹽溝二水之㑹流也二水至良鄉縣
城東南合流為三叉口南流至任村西南入大清河一
遇水漲奔騰衝突土人謂之牤牛河良涿固霸之間累
被其害雍正四年于任村之南開濬新河東南逕涿州
界東固安縣西北循盧溝故道南逕霸州之南孟等村
抵拷㧯圈入中亭河長二百餘里自是潦水有歸清大/ 一
統/志
[120-5b]
  臣/等謹按牤牛河道乾隆九年奉
㫖復加開濬
原㑹同河在州東十八里上接玉帶河下至蘇橋衆流
至此合而為一所謂苑口秋濤也景泰癸酉建苑家口
闗𢎞治甲寅知州事徐以貞造舟三十艘聨以鐡索上
布以板隨水升降以通輿馬霸州/志
増今諸河俱改流上流惟中亭一支與玉帶河南北相
望其下自霸州東三岔口分為三𣲖一東北流逕臺山
[120-6a]
㑹中亭河又東出紀家淀逕勝芳鎮曰勝芳河為北𣲖
一東流由趙家房逕托裏淀出郭家窪㑹勝芳河為中
𣲖一東流由下馬頭逕崔家房張家觜抵左家莊泊石
溝河為南𣲖一大清/ 統志
  臣/等謹按㑹同河即通濟河至蘇橋而下分為三
  𣲖一由千里長堤轉東北入淀名南支河一由趙
  家房村歸淀名中支河其正河由臺山村㑹中亭
  河至文安之勝芳鎮合南中二支河直注入海
[120-6b]
原苑家口洪濤彌望無際或謂之夾河方輿/紀要
原夾河源自上谷涿鹿山合胡良河至州界名勝/志
原通濟河由苑家口達拷㧯圈經闗王堂山川壇折而
北入䕶城河葢逆流也每秋潦溢舟楫直抵城下霸州/志
  臣/等謹按州志通濟河今由苑家口經蘇家橋入
  北股河至文安小河泊其入䕶城河故道今淤
原横堤在城東十八里南抵苑家口北抵拷㧯圈西來
諸水至此壅阻歛入㑹同河河口狹流卒難速泄致上
[120-7a]
游為災副使顧褒議盡决此堤以殺水勢使回臺山注
信安或阻之乃止霸州/志
  臣/等謹按州志横堤
本朝順治年間因河水冲決堤廢
原臨津堤自涿州東境接固安揚先務荆垡至州之趙
家務臨津經州南闗抵苑家口緜延百里𢎞治戊午知
州事劉珩築霸州/志
  臣/等謹按臨津堤今廢
[120-7b]
原普和寺在煎茶舖城東二十五里堤自劉化營經州
城北抵信安鎮知州毛實増築霸州/志
  臣/等謹按普和寺及煎茶舖今皆無考
原平曲城在縣東三十二里漢景帝封公孫渾邪為平
曲侯即此地太平寰/宇記
  臣/等謹按州志城東二十里有平曲村
原平曲侯公孫渾邪以將軍擊呉楚用隴西太守侯漢/書
原平曲城公孫渾邪卒𦵏于此俗名花逹墓在霸州東
[120-8a]
二十五里長安/客話
原莫金口城漢封公孫渾邪為平曲侯即其地九域/志
原莫金山相傳以莫金二姓居此而名宋設莫金口寨
于此俗名口頭村方輿/紀要
増莫金山在州南十二里宋設莫金寨於此一大清/ 統志
原桃花寨去莫金口五里元混一方/輿勝覽
原州東二十里曰臺山九河水所經也臺基三如鼎峙
又五里曰雁頭山名勝/志
[120-8b]
  臣/等謹按州志舊稱南山臺山莫金雁頭諸勝後
  經河水衝齧皆成平陸
原雁頭山在州城東南三十五里明一/統志
原宋有劉家渦刁魚莫金口阿翁雁頭黎陽喜渦鹿角
八砦政和三年改劉家渦砦曰安平阿翁曰仁孝雁頭
曰和寧喜渦曰喜安宋史地/理志
原馬貉堤在城東四十里田家口由棘針墳至信安鎮
霸州/志
[120-9a]
  臣/等謹按馬貉堤相傳宋楊延朗所築堤形尚存
  棘針墳今不可考
原信安城宋之信安軍也名勝/志
  臣/等謹按今州東四十五里有信安鎮
原城在州東五十里唐置淤口闗後没于遼周世宗收
復置淤口寨方輿/紀要
增漢景帝六年隴西太守公孫渾邪封平曲侯即此城
同/上
[120-9b]
原太平興國六年以霸州淤口砦建破鹵軍景徳二年
改為信安宋/史
原信安軍砦六周和軍西五里刁魚軍北三步田家軍
東一十里狼城軍東五十里佛聖渦軍東五十里李詳
軍東六十里九域/志
原元豐四年割鹿角砦𨽻信安軍宋/史
原金初因宋為信安軍大定七年降為信安縣𨽻霸州
金史地/理志
[120-10a]
原興定四年張甫封高陽公以雄莫霸州高陽信安文
安大城保定靜海寳坻武清安次縣𨽻焉金史/本傳
原元光元年伊喇仲夾努移屯信安張甫因奏信安本
臣北境地當衝要請權改為府以重之詔改信安為鎮
安府二年仲夾努及張甫同保鎮安各當一面遂全鎮
安未㡬仲夾努奏鎮安距迎樂堌海口二百餘里實遼
東往來之衝髙陽公甫有海船在鎮安西北可募人直
抵遼東以通中外之意賞不重不足以使人擬應募者
[120-10b]
遷忠顯校尉仍賞錢五千貫詔從之金史本傳剌按伊/喇舊作移 從八
旗姓譜改正仲夾努舊/作衆家奴今對音譯改
原張仁義金末徙家益都元太宗下山東仁義乃走信
安時燕薊已下獨信安猶為金守其主將知仁義勇而
有謀用之左右國兵圍信安仁義率敢死士三百開門
出戰圍解以功署軍馬總管守信安踰十年度不能支
乃與主將舉城内附元史張/禧傳
原楊傑珠格從額蘇倫攻信安信安城四面阻水其帥
[120-11a]
張進數月不降傑珠格曰彼恃巨浸我師進不得利退
不得歸不若徃説之凡三往乃降元史本傳散按珠格/䝉古語閑 也舊作
只哥額蘇倫䝉古語和也/舊作阿术魯今俱譯改
原元時府縣俱廢方輿/紀要
原信安軍有永濟渠宋咸平中置塘濼以為邊備今廢
同/上
原南山在霸州城東七十里喬松修竹周匝十里内有
亭臺為一郡之勝明一/統志
[120-11b]
原髙橋淀在州東七十里周三十里西為拷㧯圈衆流
所聚也州壤卑下西北諸山之水多滙于州境然後東
流出丁字沽注白河以入於海𢎞治中築河堤起涿州
東境接固安至州境之趙村務臨津水口經州南闗長
二百餘里傍植榆栁以為固其間為水口一百六十有
七至文安縣之蘇家橋大成縣之辛家口而止今多崩
方輿/紀要
  臣/等謹按髙橋淀今名大浪淀久淤髙處已成沃
[120-12a]
  壤
原回淀水東西二十七里南北八里霸州至保定軍沿
塘岸行其水最為淺狹元混一方/輿勝覽
原楊應詢知霸州塘濼之間地沮洳水潦易集居人浮
板以濟應詢増堤防為長衢濬其旁以泄流民利頼之
宋史/本傳
原丁罕潁州人淳化中知霸州河溢壊城壘罕以私錢
募築民咸徳之萬姓/統譜
[120-12b]
原伊喇益為霸州刺史郡東南有堤久頽圯水屢為害
益増修之民以為便金史本傳益按伊喇益/舊作移剌 今譯改
原狼臧城去信安城三十里又十里為拆城宋將楊延
朗屯兵拒遼于此名勝/志
補伊喇鼐爾詣太祖軍門獻十䇿帝召見問爾生何地
對曰霸州因號為霸州元帥元史古按伊喇義見前鼐/爾䝉 語和也舊作移剌
湼兒今/譯改
補舒穆嚕拜達勒仕金為霸州平曲水砦管民官木華
[120-13a]
黎率師至霸州迎降同上語按舒穆嚕義見前拜達勒/䝉古 形像也舊作石抹孛迭兒
今譯/改
原大良驛在州東八十里方輿/紀要
  臣/等謹按大良驛今無考
原古南闗城圖經云趙武靈王所築以朝鮮有闗城故
此云南闗城大城/志
  臣/等謹按古南闗城今無考
原沙河在州南與瓦河唐河合流而東葢九河之水滙
[120-13b]
流于安州雄縣之界溢而旁出者也方輿/紀要
  臣/等謹按沙河與瓦河唐河合流處即魚津窪也
原宣徳六年二月順天府尹李庸奏永樂中決新城縣
之髙從周口衝激泥沙遂已淤塞霸州桑園里朱家莊
張貴莊約四里餘毎年水漲無所通泄湧漫倒流北灌
海子凹牛闌佃等處其地不得耕種請量役民丁修理
從之明宣宗/實録
原霸水在州南三里白溝河之支流也自雄縣流入境
[120-14a]
東㑹于巨馬河今湮廢方輿/紀要
原霸去都近去海亦近凡雲朔恒代諸山之水由天津
入海者必經流霸出丁字沽總稱霸水長安/客話
原口外諸山之水自京西盧溝橋而下經固安永清至
于信安滙於三角淀達于直沽入于海良涿九川之水
㑹于胡良河自楊家務而下經北樂店東過辛店至于
信安此霸州以北之水也宣府紫荆白溝諸水自新城
而下滙于茅兒灣經保定玉帶河達于苑家口至于信
[120-14b]
安直沽入于海易安苑肅唐蠡九河之水自雄縣而下
東過茅兒灣入于苑家口山西五臺之水自河間而下
經任邱滙于五官淀亦入于苑家口此霸州以南之水
也南北二川束狹淤淺堤岸蕩蝕不足以容萬𣲖之流
水至則瀰漫無際溢入文安大城積為巨浸民不得耕
治之之法不以壅而以導不先于決口而始于下流按
直沽之上有大淀有小淀有三角淀廣延六七十里深
止四五尺若因而増益之又為之堤以停蓄衆水而以
[120-15a]
委輸于海水有所受然後濬治舊川為長堤以束之髙
廣倍于前功使水有所行又多開支河聨絡相屬使水
有所分見在窪淀不下數十處各深而堤之使水有所
積則雖有淫潦大川瀉之支河析之諸淀瀦之髙堤防
之可以無患矣潞水/客譚
  臣/等謹按朱彛尊引潞水客談所載口外諸水自
  盧溝而下至信安者即永定河下游也今已北徙
  其州北良涿九川㑹于胡良河經北樂店至信安
[120-15b]
  者久淤今則自新城而下㑹于白溝河其州南之
  水自河間而下至苑家口者即滹沱故道也亦久
  淤今則自真定南至深州衡水北折而逕獻縣入
  子牙河達直沽惟宣府紫荆白溝及易安苑肅各
  河之水自雄縣而下滙于茅兒灣入苑家口者故
  道不改
原王世貞霸水夜泊詩廻髙帆去不極天際見人家繫/綱青楓樹藏身白荻花 風喧雁鶩隙日出魚蝦亦有
垂綸地兵戈敢自/誇 弇州山人集
[120-16a]
原漢光禄大夫周堪墓在城南二里九域/志
  臣/等謹按周堪墓今無考
原雙栁東西二寨相去十餘里元混一方/輿勝覽
  臣/等謹按雙栁二寨今無考
原正徳五年九月霸州劉六劉七齊彦名原係謀逆太/監劉瑾門下瑾敗遂紏賊衆流刼地方後又增入楊虎
趙鐩號趙風子劉恵等共二十五名分為二十八營共/有人馬一十七萬五千各授偽官張打奉天征討元帥
旗幟上以金書聨對云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/九五重開混沌之天又于老營以大紅綵縀書英雄吞
海嶽氣勢轉乾坤攻破州縣㡬二百殺死總兵馮禎叅/將王杲都指揮王保詹濟潘翀同知郁采指揮知縣雜
[120-16b]
職數十員姦滛婦女磔挫兇殘不可言也所過獄囚即/放為助庫藏兵甲即取為用又每題詩各地有平欺敵
將虎擒羊縱横六合誰敢捕又有㡬回月下敲金鐙多/少英雄喪膽寒之句大畧劉六劉七齊彦名等多在河
南湖廣而劉恵趙鐩楊虎多在河北山東彼此間奔走/直至山西江南直𨽻方絶時七年冬矣楊虎劉六劉七
為水渰死齊彦名陣亡劉恵射傷自焚獨趙鐩僧服逃/至江夏生擒嗚呼擾亂六省延踰二年豈非數也哉
七修/類藁
補馬録霸州城行霧霸州城外水遶牆霸州城頭戍卒/强四門髙樓接烟 縈迴十里多垂楊去年豺虎滿天
地此城南北皆戰塲至今落日照白骨血霑野草猶淋/浪當時别縣人皆走此城之人苦相守五馬使君身姓
王募招壯士犒牛酒遂令萬夫同一心彎弓罵賊不絶/口固安與霸為隣縣此事分明眼中見乃知設險可守
[120-17a]
邦區區省費非/民便 百愚集
 
 
 
 
 
 
 
[120-17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二十
[120-18a]
欽定日下舊聞考巻一百二十舉正
 霸水在州南原書州訛化川今改霸水在州/南三里條
 束狹淤淺原書束訛作東今改口外諸山/之水條
 
 
 
 
 
[120-18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二十舉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