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-清-于敏中 (master)


[00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三
  世紀二/
原唐武德元年改為幽州總管府管幽易平檀燕北燕
營遼八州領薊良鄉潞涿固安雍奴安次昌平八縣二
年又分潞縣置元州領一縣𨽻總管四年竇建德平以
固安縣屬北義州六年改總管為大總管管三十九州
七年改為大都督府又改涿縣為范陽九年改大都督
[003-1b]
為都督幽易景瀛東鹽滄滿蠡北義燕營遼平檀元北
燕等十七州貞觀元年廢元州以漁陽潞二縣來屬又
廢北義州以固安來屬八年又置歸義縣督幽易燕北
燕平檀六州乾封五年置無終縣如意元年分置武隆
縣景龍三年分置三河縣太平寰/宇記
増萬嵗通天二年擢張仁愿為肅政臺中丞檢校幽州/都督會突厥黙啜入冦攻陷趙定擁衆迴至幽州仁愿
勒兵出城邀擊之流矢中手賊亦引退則天遣使勞問/賜以醫藥 舊唐書列傳
增薛訥左武衛大將軍仁貴子也則天以訥將門使攝/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畧尋拜幽州都督兼安東都
[003-2a]
䕶久當邉鎮之任/累有戰功 同上
原開元元年幽州置防禦大使二年置幽州節度諸州
軍管内經略鎮守大使領幽易平檀媯燕六州治幽州
八年幽州節度兼本軍州經略大使并節度河北諸軍
大使新唐書/方鎮表
増張説元宗初徴拜中書令封燕國公俄坐事左轉嶽
州刺史遷右羽林將軍兼檢校幽州都督舊唐書/列傳
原開元十三年陞為大都督府十八年割漁陽玉田三
[003-2b]
河三縣置薊州大平寰/宇記
原幽州節度増領滄薊二州二十年幽州節度使兼河
北採訪處置使増領衛相洛貝冀魏深趙恒定邢德博
棣營莫十六州及安東都䕶府二十七年幽州節度使
増領河北海運使二十九年幽州節度使領平盧軍節
度副使治順化州新唐書/方鎮表
補開元二十一年張守珪轉幽州長史兼御史中丞契
丹及奚連年為邉患趙含章薛楚玉等前後為幽州長
[003-3a]
史竟不能拒及守珪到官頻出擊之每戰皆捷契丹别
帥李過折斬首領屈剌衙官可突干率衆以降守珪因
出師次紫䝉州大閲軍實讌賞將士二十三年春守珪
詣東都獻捷會耤田禮畢酺宴便為守珪飲至之禮上
賦詩以褒美之詔于幽州立碑以紀功賞舊唐書/列傳
原天寳元年正月置十節度經畧使以備邉通/鑑
原更幽州節度使為范陽節度使新唐書/方鎮表
原范陽節度臨制奚契丹統經畧威武清夷静塞恒陽/北平高陽唐興横海九軍屯幽□媯檀易恒定莫滄九
[003-3b]
州之境治幽州兵九萬/一千四百人 通鑑
原幽州范陽郡有府十四曰吕平涿城德聞潞城樂上
清化洪源良鄉開福政和停驂柘河良杜咸寜城内有
經略軍又有納降軍本納降守捉城故丁零川也西南
有安塞軍有赫連城有宗王乾澗殄冦三鎮城石堆車
坊蒿城河旁四戍檀州密雲郡有威武軍萬嵗通天元
年置本漁陽開元十九年更名又有鎮逺軍故黒城川
也有三义城横山城米城有大王北來保要鹿固赤城
[003-4a]
邀敵石子䴚七鎮有臨河黄崖二戍薊州漁陽郡有府
二曰漁陽臨渠南二百里有静塞軍本障塞軍開元十
九年更名又有雄武軍故廣漢川也東北九十里有洪
水守捉又東北三十里有鹽城守捉又東北渡濼河有
古盧龍鎮又有斗陘鎮自古盧龍北經九荆嶺受米城
張洪隘度石嶺至奚王帳六百里又東北行傍吐䕶真
河五百里至奚契丹衙帳又北百里至室韋帳新唐書地/理志注
原經略軍在幽州城内兵三萬人威武軍在檀州城内/兵萬人清夷軍在媯州城内兵萬人静塞軍在薊州城
[003-4b]
内兵萬六千/人 通鑑注
原天寳三載三月以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兼范陽節度
使通/鑑
増七載授安祿山范陽大都督府長史栁城郡大守持
節范陽節度安祿山/事蹟
増幽州天寳九年改范陽郡屬范陽上谷媯州密雲歸
順漁陽順義歸化八郡舊唐書/地理志
原十五載安禄山偽即帝位國曰大燕以范陽為大都/署其城東隅私第為潛龍宫 安禄山事蹟
[003-5a]
原安祿山反于幽州南向京輔白居易歌之以為漁陽/幣鼔動地來漁陽即謂幽州也唐人多言之 通鑑注
原祿山父子僣位凡三年而滅至德二載史思明奉十
三郡兵八萬籍歸于朝新唐書/列傳
増至德二載以史思明為歸義王范陽節度使通/鑑
原乾元元年復為幽州大平寰/宇記
原二年正月史思明僣稱大聖周王四月更國號大燕/自稱應天皇帝號范陽為燕京 新唐書列傳
原史朝義殺思明僣位以偽太常卿李懐仙為范陽節/度使懐仙以薊縣為節度院 薊門紀亂
原寳應元年范陽節度使復為幽州節度使及平盧陷
[003-5b]
又兼盧龍節度使新唐書/方鎮表
原廣德元年李懐仙因中使駱奉仙請降遣兵馬使李/抱忠將兵鎮范陽縣史朝義至范陽不得入 通鑑
原史朝兼東投廣陽郡不受北取潞縣漁陽擬投兩藩/至榆關懷仙使使招回郤至漁陽過從潞縣至幽州城
東阿㜑門外於醫無閭神廟/中被絞縊死 河洛春秋
原李懐仙盡以所管來降唐/厯
原閏月李懐仙仍故地為幽州盧龍節度使四月制分
河北諸州以幽莫媯檀平薊為幽州管通/鑑
增李懐仙世事契丹降唐後守營州祿山之叛以禆將/從陷河洛史朝義時偽授為燕京留守范陽尹寳應元
[003-6a]
年朝義奔范陽懐仙誘而擒之斬首來獻僕固懐恩薦/懐仙可用代宗復授幽州大都督府長史撿校侍中幽
州盧龍等軍節度使與賊將薛嵩田承嗣張忠志等分/河朔而帥之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于朝廷雖
稱藩臣實非王臣/也 舊唐書列傳
原大厯三年朱希彩朱泚泚弟滔共斬懐仙希彩自稱
留後詔領節度其下李瑗殺之推朱泚為留後泚入朝
以滔權知留後遂領節度滔以祿山思明皆起燕俄覆
滅惡其名以冀堯所都因號冀僣為王改幽州為范陽
新唐書/列傳
[003-6b]
增幽州管郭下西界與薊分治至建中二年取羅城内/廢燕州廨署置幽都縣在府北一里 舊唐書地理志
原建中三年幽州節度復領德棣二州新唐書/方鎮表
原朱滔死軍中推劉怦總軍事俄詔為節度副大使怦
卒子濟嗣節度濟病索漿次子總置毒濟飲而死兄緄
至涿州矯濟命殺之即領軍政詔嗣節度數見父兄為
祟晩年益慘悸請剔髮衣浮屠服上疏願奉朝請且欲
割所治為三以幽涿營為一府請張宏靖治之瀛莫為
一府盧士玫治之平薊媯檀為一府薛平治之穆宗欲
[003-7a]
寵宏靖故全付總地拜總檢校司徒兼侍中賜浮屠服
號大覺榜其第為佛祠總已自髠祝讓節印卒俄幽州
亂囚宏靖詔以劉悟為節度使而瀛冀皆附朱克融悟
不得入朝廷度幽冀未可復取乃拜克融為幽州盧龍
節度使新唐書/列傳
  臣/等謹按朱彛尊原引新唐書藩鎮傳不載總父
  兄為祟晩年慘悸剔髪衣浮屠服之事則賜劉總
  浮屠服句無根今依列傳増正
[003-7b]
原長慶元年幽州節度罷領瀛莫二州置瀛莫節度使
二年幽州節度復領瀛莫二州新唐書/方鎮表
原敬宗初軍亂殺克融次子延嗣領留後大將李載義
殺而代之敬宗即授盧龍軍節度使太和四年為兵馬
司楊志誠所逐文宗用志誠為留後俄擢節度副大使
八年為下所逐推部將史元忠總留後明年為副大使
會昌初為偏將陳行泰所殺邀節制未報次將張絳殺
行泰武宗用張仲武代之大中初卒子直方襲節度留
[003-8a]
後俄進副大使舉動多不法畏變起奔京師軍中以張
允伸總後務未幾為節度使咸通十二年以疾上節印
詔以子簡會為副大使而軍中推張公素為留後簡會
出奔詔公素為節度使為李茂勲所襲奔京師茂勲入
府衆推主州務以聞詔即拜節度使俄以病表子可舉
代遂領留後進節度使可舉死衆推李全忠為留後光
啓元年拜節度使未幾卒子匡威領留後進為使李克
用伐王鎔匡威自將援鎔其弟匡籌據城自為留後天
[003-8b]
子即援為節度使克用攻匡籌下武媯二州敗匡籌於
居庸關匡籌遁去幽州歸克用劉仁恭入城封府庫以
待克用悦留仁恭守之乾寕二年表為盧龍軍節度使
新唐書/列傳
  臣/等謹按朱彛尊原書引藩鎮傳云是年軍亂殺
  克融䝉上條長慶二年為文考之本傳是年二字
  承敬宗初而言乃寳厯元年事也今改正
補張仲武為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回鶻擾邉東逼漁陽/仲武大破之前後收其侯王貴族千餘人降三萬人表
[003-9a]
請于薊北立紀聖功銘勅李徳裕為之文/傳 舊唐書列/
増李德裕論幽州事宜狀右臣伏見報伏見幽州雄武/軍使張仲武已將兵馬赴幽州雄武軍使令日奏事官
吳仲舒到臣宅扶疾與之相見細問雄武只有兵士八/百人在此外更有土團子弟五百人臣問兵馬至少如
何去得仲舒答臣云只繫人心歸向若人心不從三萬/人去亦無益據此説即是仲武得幽州人心又云張絳
初處置陳行泰之時已曽喚仲武欲讓與留務是衙門/内一二百人未肯仲武行至昌平縣去幽州九十里却
令歸鎮臣又問萬一入不得即有何計仲舒云幽州軍/糧並貯在媯州及向北七鎮若萬一入未得却于居庸
關守險絶其糧道幽州自存立不得伏以陳行泰張絳/皆是邀求符節固不可比仲武先布欵誠候朝廷指揮
因此㧞用必能盡節加之恩寵亦似有名緣在彼未獲/面奏謹先密奏伏望留中不出 李衛公集
[003-9b]
增李徳裕進幽州紀聖功碑狀奉宣令臣撰述者北狄/强悍勇于四夷前代聖王莫能制伏昨者回鶻雖乘危
蹙勢已内侵豺狼之師尚餘十萬陛下神聖獨斷智出/萬方震天威以霆聲碎獯戎而瓦解武功盛烈高越百
王豈比周穆犬戍之征荒服不至漢武馬邑之詐羣帥/無功將垂耿光宜命鴻筆臣學藝荒淺久病衰殘絶軒
后之功徒知竭思叙唐堯之徳終愧難名採其功狀稍/似摭實今已撰訖謹連進上輕黷宸扆不仕惶越謹錄
奏聞思同上弟以武勇雄于北邉為幽州節度使李匡/増高 繼兄
威戍將匡威為其弟匡籌所簒思繼等聞晉兵為匡威/報讐欣然從之匡籌棄城走李克用以劉仁恭守幽州
以其兄為先鋒都指揮使思繼為中軍都指揮使弟某/為後軍都指揮使高氏兄弟分掌燕兵克用臨訣謂仁
恭曰思繼兄弟勢傾一方為燕患者必高氏也宜善為/防克用留晉兵千人為仁恭衛而晉兵多犯法思繼等
[003-10a]
數誅殺之克用以責仁恭仁恭以高氏為詐由是晉盡/誅思繼兄弟仁恭以其兄某之子行珪為牙將而思繼
子行周年十餘嵗亦收之帳下/稍長補以軍職 五代史雜傳
増梁初别為十一國北有燕劉仁恭通鑑地/理通釋
原仁恭子守光梁開平元年自外將兵入自稱盧龍節
度使執仁恭而幽之乾化元年自號大燕皇帝改元曰
應天五代史/雜傳
原幽州劉守光錢面文曰/應天元寳背曰万 泉志
原明年晉遣周徳威會鎮定兵攻燕五代史/雜傳
[003-10b]
原守光遣其將單廷珪出戰與徳威遇于龍頭岡德威
奮撾擊廷珪墜馬生擒置于軍門乾化三年正月㧞燕
順州安逺軍二月攻檀州刺史陳確以城降三月㧞蘆
臺軍克古北口李嗣源進攻儒州㧞之四月德威進軍
逼幽州南門劉光睿㧞燕平州十月守光率衆五千夜
出將入檀州德威自涿州引兵邀擊大破之守光以百
餘騎逃歸幽州盧龍巡屬皆入于晉守光獨守幽州求
援于契丹契丹以其無信不救十一月晉王自詣幽州
[003-11a]
單騎抵城下謂守光曰朱温簒逆予本與公合河朔五
鎮之兵興復唐祚公謀之不臧乃效彼狂僭是以有今
日之役諸軍四面攻城克之擒仁恭守光亡去晉王入
幽州以周德威為盧龍節度使守光將奔滄州迷失道
至燕東之境擒之晉王發幽州仁恭父子皆荷校于露
布之下以練[糸*斥]仁恭父子凱歌入于晉陽通/鑑
補劉守光背晉晉兵攻之守光將元行欽牧馬山後聞/守光且見圍即率所牧馬赴援而麾下兵叛于道推行
欽為幽州留後甲五代史雜傳光召元行欽行欽部下/補時燕城危蹙 士亡散劉守
[003-11b]
諸將以守光必敗赴召無益乃請行欽為燕帥稱留後/行欽無如之何謂諸將曰我為帥亦須歸幽州衆然之
祖周太/ 實録
原盧龍藩鎮二十八易帥厯一百四十八年寰宇分/合志
補唐置節度使自幽州始軍士立主帥自平盧始節度
據故鎮自盧龍始其事莫非燕也燕/史
增後唐為盧龍節度文獻/通考
増莊宗初起并州取幽滄五代史/職方考
補明宗天成三年七月幽州趙德鈞敗遼于府西五代/春秋
[003-12a]
増趙德鈞幽州人也事劉守光守文為軍校莊宗伐燕
得之賜姓名曰李紹斌其子延夀本姓劉氏常山人也
其父邧為修縣令劉守文攻破蓚縣德鈞得延夀并其
母种氏而納之因以延夀為子延夀為人姿質妍柔稍
渉書史明宗以女妻之號興平公主莊明之世徳鈞鎮
幽州十餘年以延夀故尤見信任至廢帝立德鈞隂遣
人聘德光求立己為帝德光指穹廬前巨石謂徳鈞使
者曰吾已許石郎矣石爛可改也德光至潞州鏁德鈞
[003-12b]
父子而去徳光母述律見之問曰汝父子自求為天子
何耶徳鈞慙不能對悉以田宅之籍獻之述律問何在
曰在幽州述律曰幽州屬我矣何獻之為明年趙德釣
死德光以延夀為幽州節度使封燕王五代史/列傳
増趙延夀趙德鈞養子為幽州節度使封燕王及改幽
州為南京遷留守總山南事會同初帝幸其第加政事
令晉人背盟帝親征延夀為先鋒下貝州授魏博節度
使封魏王遼史/列傳
[003-13a]
原遼當莊宗明宗時攻陷營平二州及已立晉又得雁
門以北幽州節度管内合一十六州乃以幽州為燕京
改天顯十一年為會同元年更其國號大遼五代史/列傳
  臣/等謹按五代史列傳云德光立三年改元天顯
  又云改天顯十一年為會同元年更其國曰大遼
  注謂據耶律德光立晉高祖册文稱惟天顯九年
  嵗次丙申是嵗乃晉天福元年推而上之得唐天
  成三年戊子為天顯元年又引遼附錄徳光與唐
[003-13b]
  明宗同年而立為三年改元之證今考遼史太祖
  紀天賛四年後即為天顯元年以是年二月壬辰
  改元七月辛巳以後即皇后攝軍國事明年冬十
  一月壬戍太宗即位有司請改元不許其明年即
  書三年十一年十一月丁酉册石敬塘為大晉皇
  帝十三年十一月丙寅改元會同是月晉獻幽薊
  瀛莫涿檀順媯儒新武雲應朔寰蔚十六州是年
  即書會同元年是太宗以天顯二年即位並未改
[003-14a]
  元至十三年始改元會同也按遼紀干支與五代
  史註悉合惟遼史以太祖丙戌為天顯元年五代
  史謂德光立三年改元天顯則以戊子為天顯元
  年故有十一年與十三年改元會同之異至唐明
  宗之立在遼太祖天顯元年四月計遼太宗之立
  實後一年餘七月葢宋時未見遼國史止據傳聞
  于中國者為言如遼太祖年號五代史皆略不書
  其不能致詳可知也再考遼史太宗紀會同十年
[003-14b]
  正月入汴二月丁巳朔建國號大遼改元大同是
  遼滅晉始更國號而歐陽修五代史則書更國號
  於會同元年之下至會同十年改元薛史歐史皆
  不書而書改晉國曰大遼國與遼史皆不符蓋傳
  聞異詞耳
原按巴堅稱帝援立晉名得其所割雁門以北幽州節
度管内十六州其地東北有盧龍塞西北有居庸關中
國恃此以為限界自十六州既割之後河北盡屬平地
[003-15a]
無險可以拒守矣北邉備對作按巴堅滿州語/大理也舊 阿保機今譯改
  臣/等謹按遼史立晉者遼太宗耶律德光非太祖
  按巴堅程大昌北邉備對稱太祖援立晉名得所
  割地者誤也
原天顯十三年以幽州為南京遼史地/理志
  臣/等謹按遼史本紀升幽州為南京在改元會同
  之後是年即書會同元年地理志仍作天顯十三
  年非
[003-15b]
增府曰幽都軍曰盧龍開泰元年落軍額統州六縣十
遼史地/理志
原開泰元年改幽都府為析津府薊北縣為析津縣幽
都縣為宛平縣遼史聖/宗本紀
  臣/等謹按遼史開泰元年改幽都縣為宛平縣紀
  志相符而志稱宛平縣本晉幽都縣清𩔖天文分
  野之書則又謂唐建中元年朱滔立燕都縣石晉
  割地賂遼遼改幽都縣統和二十二年改宛平與
[003-16a]
  遼史紀傳不同
原南京本幽州地自晉割棄建為南京又為燕京析津
府置都總管府節制馬歩軍控鶴指揮使都統軍司牛
欄監軍砦石門詳衮司南北皮室司猛伊喇司並𨽻總
管府備禦宋契丹志伊按詳衮索倫語理事官也舊作/詳稳猛 喇舊作猛拽剌伊喇滿州語黍
也今俱/譯改
原幽州宋為化外州安東上都䕶府領羈縻州十四九/域
志宋太祖别置封樁庫常密謂近臣曰石晉茍利於已/補
[003-16b]
割幽薊以賂遼使一方之人獨限境外朕甚閔之欲俟/斯庫所藏滿三五十萬即遣使于遼約茍能歸我土地
民庶即當盡此金帛充其贖直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/募勇士俾圖攻取爾會晏駕不果 太平治迹統𩔖
増太平興國四年六月以將伐幽薊遣發京東河北諸
州軍儲庚申帝復自將伐遼庚午次幽州城南駐蹕寳
光寺壬申命節度使定國宋偓河陽崔彦進彰信劉遇
定武孟元詰四面分兵攻城以潘美知幽州行府事七
月庚辰知順州劉廷素來降壬午知薊州劉守恩來降
癸未帝督諸軍及遼大戰于高梁河敗績甲申班師宋/史
[003-17a]
太宗/本紀
原永熙既下并州欲乗勝收復薊門咨于衆参知政事/趙昌言對曰自此取幽州猶熱𨫼翻餅耳殿前都指揮
使呼延賛争曰書生之言不足盡信此餅難翻永熙竞/趙幽燕卷甲而還卒如賛言 麈史
增帝既滅漢欲乗勝取幽薊諸將以師罷餉匱不願行/崔翰獨曰所當乗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取之易帝意
遂决通續/資治 鑑
原太宗皇帝自并門乗勝直趨幽燕遼甘心沙漠遯矣
有錫里舊作赦例/今改正郎君裕悅舊作于越/今改正者請得五千騎
以嘗王師不成退處未晩從之乃騎持一幟由間道邀
[003-17b]
我歸路周環往來晝夜不絶帝疑救兵大至宵歸定州
王氏聞見近録于按錫里滿州語選㧞也舊作赦例今/譯改裕悦舊作 越今對音譯改
補太宗自并幸幽乗遼無備其主方獵遊歸牙帳議棄/燕薊以兵守松亭虎北口而已裕悦時為錫里郎君請
兵十萬救幽州人夜持兩炬朝舉兩旂選精騎從他道/自官軍南席卷而北又先以弱兵五十守幽州望風遁
去我師遏之不得及我師已退或勸襲之裕悦曰受命/救幽薊已得之矣不復争利 江氏雜志
  朱昆田原按裕悦之救幽州據王鞏所記止請得
  五千騎若如江休復之言既擁十萬師何用人持
  兩炬兩旂以為疑兵乎未免自相矛盾矣
[003-18a]
  臣/等謹按遼史百官志裕悦班百僚之上位擬三
  公錫里司掌皇族軍政而無郎君之官南北院著
  帳院及各司局郎君又皆無錫里之名惟太宗紀
  有宗室錫里郎君之文而與裕悦無渉王鞏稱錫
  里郎君裕悦江休復稱裕悦為錫里郎君皆誤也
  再考遼史耶律休格傳乾享元年宋侵燕南京被
  圍休格代希逹將五院軍往救遇大敵於高梁河
  與耶律色珍分左右翼敗之休格初為特哩衮後
[003-18b]
  拜裕悦總南面軍務時宋人欲止兒啼乃曰裕悦
  至矣宋人但聞裕悦之名而不詳其為官名王氏
  江氏之書輒誤以裕悦為休格之名至以為錫里
  郎君則尤傳聞之謬也按休格舊作休哥今對音/譯改希逹滿州語門簾也
  舊作奚底色珍滿州語車也舊作□軫特哩/衮䝉古語為首之謂也舊作惕隱今俱譯改
增乾亨元年春三月詔北院大王希達伊什王薩哈等
以兵戍燕己丑漢告宋兵入境丁酉耶律沙等與宋戰
于白馬嶺不利冀王迪里及圖魯卜部節度使都敏黄
[003-19a]
皮室詳衮唐古皆死之士卒死傷甚衆夏六月劉繼元
降宋漢亡宋主來侵丁夘北院大王希達統軍使蕭托
果伊什王薩哈擊之戰于沙河失利己巳宋主圍南京
秋七月癸未耶律沙等及宋兵戰於高梁河少却休格
色珍横擊大敗之宋主僅以身免至涿州竊乘驢車遁
遼史景宗本紀小按伊什唐古特語智慧也舊作乙/室薩哈滿州語 圍也舊作撒合迪里索倫語頭目
也舊作敵烈國魯卜䝉古語形勢也舊作突吕不唐古/滿州語百數也舊作唐䇢蕭托果舊作蕭討古托果䝉
古語釡也/今俱譯改
[003-19b]
  臣/等謹按遼景宗乾亨元年己夘當宋太宗之太
  平興國四年其秋七月高梁河之戰癸未甲申宋
  遼二史干支悉合惟涿州驢車之遁宋史則諱而
  不書
増九月己夘燕王韓匡嗣為都統南府宰相耶律沙為
監軍特里衮休格南院大王色珍權奚王穆濟等各率
所部兵南伐冬十月乙丑韓匡嗣與宋兵戰于滿城敗
績辛未太保舒蘇與宋兵戰于火山敗之是冬駐蹕南
[003-20a]
遼史景宗本紀語按穆濟滿州語大麥也舊作/抹只舒蘇䝉古 高梁也舊作矧思今俱譯改
増乾亨二年冬十月辛巳將南伐癸未次南京己亥圍
瓦橋關十一月庚午朔宋兵夜襲營圖魯卜部節度使
蕭幹及四捷軍詳衮耶律赫德戰却之壬寅休格敗宋
兵于瓦橋東守將張師引兵出戰休格奮擊敗之戊申
宋兵陣于水南休格渉水擊破之追至莫州殺傷甚衆
己酉宋兵復來擊之殆盡丙辰班師乙丑還次南京十
二月庚午朔休格拜裕悦大饗軍士同上渣按赫徳滿/州語 滓也舊作
[003-20b]
㾗徳今/譯改
原雍熙三年詔曹彬將幽州行營前軍馬步水陸之師
與潘美等北伐敗遼于固安破涿州又與米信破遼于
新城戰于岐溝關我師敗績東都/事略
增統和元年春正月以裕悦休格為南京留守仍賜南
面行營總管印綬命罕都舊作懇篤/今改正特送休格下車牓
以諭燕民壬午涿州刺史安吉奏宋築城河北詔留守
裕悦休格撓之勿令就功遼史聖宗本紀懇按罕都滿/州語稻也舊作 篤今譯改
[003-21a]
増統和四年宋復來侵其將曹彬米信出雄易取岐溝
涿州陷固安置屯時北南院奚部兵未至休格力寡不
敢出戰設伏林莽絶其糧道曹彬等以糧運不繼退保
白溝月餘復至休格以輕兵薄之伺彼蓐食擊其離伍
單出者且戰且却由是南軍自救不暇結方陣塹地兩
邉而行軍渇乏井漉淖而飲四日始達于涿聞太后軍
至彬等冐雨而遁太后益以鋭卒追及之衆悉潰追至
易州遼史/列傳
[003-21b]
補遼遣劉六符來求關南十縣其書謂太宗并汾之役/舉無名之師直抵燕薊王拱辰作報書云既交石嶺之
□□有薊門之役遼得報/繼好如初 宋仁宗實録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三
[003-22a]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三舉正
 自號漫天下原書脱王字今按舊唐書増上谷賊/帥條
 薊良鄉潞下原書脱涿字 改大都督下脱為都督
 三字今俱按太平寰宇記増唐武德/元年條
 節印原書印誤作鉞今改正朱滔死/軍中條
 乾寜二年原書誤作乾元元年今按唐書改敬宗/初條
 乾化三年正月原書正誤作三今按資治通鑑改守/光
 遣其/將條
[003-22b]
 改天顯十一年六字原書删 國號大遼號誤作曰
 今俱按五代史増改遼當莊宗/明宗時條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三舉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