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-清-于敏中 (master)


[09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九十二
  郊坰西二/
増京師廣寜門外有普濟堂一所以處夫貧而無所歸
普濟/堂册
  臣/等謹案普濟堂在廣寜門外迤西二里其初居
  民王廷獻醵金為義舉康熈四十四年順天府尹
  錢晉錫以其事上
[092-1b]

聖祖仁皇帝御書膏澤回春額以
賜又
御製碑記建亭勒石禮部侍郎孫岳頒奉
勅書
世宗憲皇帝龍潛藩邸歲
賜銀一千兩迄今奉為定額歲於宣課司支給雍正元
  年
[092-2a]
特頒諭㫖嘉奬尋
賞給孤貧額餘銀米並著為例十三年十二月復䝉
皇上頒賜銀五百兩乾隆八年又
特頒賑米二百石葢自
帑金定額之外頻沐
優施
聖朝之矜恤窮黎者洵有加無已矣

[092-2b]
聖祖御製普濟堂碑記 京師廣寜門外有普濟堂焉
門臨孔道地接神區萃萬國之梯航普兆民之樂利熈
來壌徃之衆胥慶春臺肩摩轂擊之倫咸登夀域然而
川塗䟦渉易興趼足之嗟風雨晦明難遂棲身之願或
徘徊岐路最急資糧或偃蹇孱軀尤需醫藥於是都人
尚義上户輸金託此三乘之津梁用濟四生之疾苦慈
雲法雨資佛力以醒羣迷夕唄晨鐘贊王化以𢎞大澤
寒得衣而饑得食羇旅如歸病有託而療有方疲癃立
[092-3a]
起既安全之甚衆且存沒之皆寜有司以聞深為嘉悦
夫好義輕施乃良民之美行恤災拯患實盛世之休風
喜見我民還敦古道咸能體朕憂民之念推朕救民之
心剏建雖肇乎都城效法期及乎寰宇成比户可封之
俗慰一夫不獲之懷書傳從欲於四方詩咏徧徳於百
姓此則朕之志也爰賜之額曰膏澤囘春而為之記
原真空寺在廣寜門外明景㤗中建正徳年圮世宗入
繼大統羣臣迎於郊外帳殿駐於寺之西太監李某捐
[092-3b]
金修之大學士張治撰碑寺後有古松二其一已枯析津/日記
  臣/等謹案真空寺在廣寜門外迤西五里寺中張
  治碑今存碑署銜尚是其為庶吉士時也外又有
  嘉靖四十二年工部尚書張文憲兩碑寺已圯僅
  存殿數楹二松俱無存矣
原萬厯六年六月大學士張居正抵京上賜宴於真空
明神宗/實録
增張治真空寺碑畧之都城宣武闗西真空寺景㤗初/年司禮監太監興安 所建也迢今七十餘年傾頹圮
[092-4a]
壞正徳十六年夏四月聖天子自封藩入繼火統駐蹕/於寺之西行殿百官迎覲一時從龍近臣隨侍左右御
用監太監李端分憇于住持僧舎顧殿宇僧房惻然思/所以修葺之逾嵗即上嘉靖元年李公以上所賜金經
營工作凡九十餘日告完自後殿及僧房煥然一新不/増其所無不减其所有是為記嘉靖元年秋八月立
原陸可教夏日出郊憇真空寺詩松古刹閒相過西郊/日未曛一燈僧自定諸界鳥空聞 影禪房合烟光驛
道分更憐歸路晩馬足有殘雲空金華詩萃樹曽見先/原高道素題真空寺壁詩 真 寺後雙松
皇駐蹕初三譲豈宜臨便殿百年猶共識遺墟離筵慣/聼悲歌續佛火偏存浩刼餘髙坐道人無恙在願聞第
一義何如集/ 景元堂
原義井庵在天寜寺西十里復十里至盧溝橋義井或
[092-4b]
曰蜜井相傳文皇駐蹕甘其泉故名庵為中涓所修初
剏寳閣髙入雲漢中笵丈六金身稱之長安/客話
  臣/等謹案義井庵在廣寜門外迤西十里明萬厯
  中額曰萬佛延夀寺後有大悲閣中奉大士髙三
  丈六尺閣前為明神宗敇諭碑正殿前有崇禎十
  三年碑河南右布政使周鏘撰井在廟門外今其
  地名大井村
  又案大井村石道嚮建木牌坊一座乾隆四十年
[092-5a]
命改建石工恭鐫
御書額東面曰經環同軌西面曰蕩平歸極
増明神宗敇諭義井萬佛延夀寺碑略供朕發誠心印/造大蔵經頒施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 奉經首䕶勅
已諭其由爾住持及僧衆人等務要䖍潔供安朝夕禮/誦祈無疆夀福民安國㤗天下太平俾四海八方同歸
仁慈善教焉延夀寺碑略/増周鏘萬佛 昔佛住世雪山修行何意/
於人世然而給孤長者金磚布地祇陀太子施樹及園/大都有一代之大修行人即有一代之王公大人供奉
而侍飬之法界大師飛錫義井茅屋施茶有轉大法輪/之願未竟厥施而師先圓寂先是一僧募造大士金身
高三丈六尺功垂成而僧竟不知所徃後李中貴之父/繼募成造内翰孫公成奏聞神祖發帑金若干欽命義
[092-5b]
井供奉賜額名延夀寺繼法界而受成者則無窮大師/拮据之功不小一時善信指不勝屈殿宇樓閣方丈香
厨無一不偹嗣無窮大師而克勝其任者則瓊峰大師/以守而兼創冬湯夏茶四時不絶恐其世逺徴亡亟圖
鐫石屬余搦管崇/禎十三年孟夏立
原濕水即桑乾河至馬陘山為落馬河出山謂之清泉
河亦曰干泉至雍奴入笥溝謂之合口隋圖/經
原濕水出雁門隂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又東過
涿鹿縣北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水經/注
原桑乾泉即溹涫水也其水潛承太原汾陽縣北燕京
[092-6a]
山之大池古老相傳有人乗車於池側忽遇大風飄之
於水有人獲其輪於桑乾泉故知二水潛流通注矣桑
乾水自源東南流右會馬邑川水東南流合濕水桑乾
水濕水並受通稱矣同/上
原盧溝河亦謂黒水河河色最濁其急如箭北轅/録
  臣/等謹案盧溝河舊自宛平縣東經大興縣南至
  東安武清入白河即桑乾故道也元時自宛平分
  流為二後舊渠堙塞其南出者明永樂間改西南
[092-6b]
  流嘉靖初徙固安北東入永清經霸州東北逹信
  安入海萬厯中徙固安西十餘里尋復徙城南泛
  溢固安永清之境後又徙固安北
本朝順治十一年改流縣西與清水合南入新城至霸
  州城南溢為巨浸康熈三十七年
聖祖命撫臣于成龍等疏濬起良鄉之張各莊至東安
  之郎城河别開一渠引河使東行由固安永清之
  北出栁岔口三角淀逹於西沽並築長堤捍之
[092-7a]
賜名永定河設分司管理雍正四年
世宗命于郭家務開渠七十里其下流之長&KR1927河開濬
  三十餘里導河逕王慶坨東北入三角淀並築堤
  自栁岔口至韓家村凡三十餘里以防其衝改永
  定分司為道員専司修濬由是渾河下流不復南
  注清河沿河州縣咸受其利乾隆十六年
皇上命移河之下口自南岸上七工秉教村流經永清
  霸州東安武清界至天津安光村入葉淀歸海嗣
[092-7b]
  因地勢稍狭未能匀沙蓄水二十年春
上親臨閲視指授方略開北岸之六工為下口流經永
  清東安至武清東沙家淀入鳯河逹天津歸海二
  十八年復挑濬永清東安武清舊河孫家坨恵家
  莊諸處於是盧溝下流益暢永慶安恬矣
原盧溝去燕山三十五里宋敏求謂之菰蘆河即桑乾
河也石湖/集
原大定十年議決盧溝以通京師漕運上忻然曰如此
[092-8a]
則諸路之物可徑逹京師利孰大焉命計之當役千里
内民夫上命免被災之地以百官從人助役已而勅宰
臣曰山東嵗饑工役興則妨農作能無怨乎開河本欲
利民而反取怨不可其姑罷之十一年十二月省臣奏
復開之自金口疏導至京城北入濠而東至通州之北
入潞水計工可八十日十二年三月上令人覆按還奏
止可五十日上召宰臣責曰所餘三十日徒妨農費工
卿等何為慮不及此及渠成以地勢高峻水性渾濁峻
[092-8b]
則奔流善崩濁則淤淖成淺不能勝舟其後上謂宰臣
曰分盧溝為漕渠竟未見功若果能行南路諸貨皆至
京師矣平章政事駙馬元忠曰請求識河道者按視其
地竟不能行而罷金史河/渠志
原盧溝河其源出於代地名曰小黄河以流濁故也自
奉聖州界流入宛平縣境至都城四十里東麻谷分為
二派元史河/渠志
原明洪熙元年七月水決盧溝橋東狼窩口岸一百餘
[092-9a]
丈命行後軍都督府行部發軍民修築明仁宗/實録
原宣徳三年六月渾河水溢衝決盧溝河堤百餘丈行
在工部奏聞上命併力用工二月修盧溝橋凌水所決
河口四年四月命侍郎羅汝敬徃督九年六月水決渾
河東岸自狼窩口至小屯厰行在工部請修治從之命
都督鄭銘董其役明宣宗/實録
  臣/等謹案盧溝橋東五里地名小屯又橋北十餘
  里地名小屯村
[092-9b]
原成化七年二月撥官軍五千以少監髙通都督鮑政
工部侍郎李顒修築盧溝橋隄岸明憲宗/實録
原嘉靖四十一年八月盧溝西南隄壞命工部尚書雷
禮徃視禮還上修築事宜謂盧溝橋東南有大河從麗
國荘入直沽下海沙泥淤塞十餘里稍東有坌河從固
安入直沽下海地勢稍高宜先疏濬大河令水歸故道
然後繕築長隄其次口地理土浮水深流急人力難施
而西岸有故隄約長八百丈宜接遺址繕築仍委幹局
[092-10a]
官九人分為九區并力責成又言橋東西岸甃石不堅
當俟決隄工完之日加工繕治報可明世宗/實録
原盧溝河發於太原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馬邑從雷山
之陽發為渾泉而為桑乾河雁門雲中諸水皆會焉過
懐來行兩山間拘束齟齬不得肆至京城西四十里石
徑山之東地勢平而土脈疏衝激震蕩遷徙弗常永樂
正統間狼窩口大決為京師患屢常修築𢎞治二年發
軍民夫治之至嘉靖三十年以後東岸隄決㡬二十處
[092-10b]
於是以三十五年興工次年橋工告成是河安流者數
嵗四十一年西南又決復行修理隄岸始堅水部/備考
  臣/等謹案石徑山亦名石經山又曰石景曰濕經
  詳見後卷許用賔碑略
原盧溝河出太原天池伏流至朔州馬邑從雷山陽湧
為金龍池迤邐東下曰桑乾河雁門雲中諸水皆會由
大同古定橋抵宣府保安州過懐來行兩山間至京城
西四十里石徑山之東地平土疏衝激遷徙不常至看
[092-11a]
丹口分為二一東流至通州髙麗荘入白河是為渾河
一南流至霸州合易水又南至丁字沽入運河吳文/恪集
原桑乾水發源於渾源州經保安之境則自懐來夾山
而下至盧溝橋狼窩地方衝溢為患漫至彰義門先朝
屢經修築為費不貲今保安境上聞有用土牛逼水成
田者若督責有人多方招募使桑乾上流皆引水成田
則豈惟保安之田恃以無患而懐來以下水患亦殺矣
潞水/客談
[092-11b]
原盧溝而下舟楫時有之盧溝而上直逹宣府之保安
州故元運道也自大同縣古定橋起至盧溝橋務里村
止約八百餘里内可以舟行者七百二十七里驢駝般
運者八十八里水部/備考
原蘇軾詩曰北渡桑乾冰欲結心畏穹廬三尺雪南渡
桑乾風始和氷開易水應生波盖桑乾下流為盧溝以
其濁故呼渾河以其黒故呼盧溝燕人以黒為盧水本
一也燕都游/覧志
[092-12a]
原嘉靖十年命工部郎中陸時雍修盧溝河以支流
入於海三十四年命修盧溝河從栁林通雞鵝房導入
大河四十一年命工部尚書雷禮修盧溝河先濬大河
令坌河水歸故道從麗荘園入直沽下海凡三易治而
世宗朝盧溝無患也明水/利考
原大業七年征髙麗煬帝遣諸將于薊城南桑乾河上
築社稷二壇帝齋于臨朔宫懷荒殿通/考
  臣/等謹案隋大業間社稷二壇今無考
[092-12b]
原裴行方檢校幽州都督引盧溝水廣開稲田數千頃
百姓頼以豐給册府/元龜
原過盧溝河伴使云恐乗橋危以車渡極安而速濟不
曉其法使遼/録
補甲戌夏四月金主南遷留太子守中都金主行距涿
遼軍在後至良鄉金主疑之欲奪其元給鎧馬還官遼
軍驚遂殺主帥索琿而叛共推扎逹巴咱爾扎拉爾為
帥而還中都福興聞變遣軍阻盧溝使勿得渡扎達等
[092-13a]
使其裨將貝實勒帥輕騎千人潛渡水腹背擊守橋衆
大破之盡奪衣甲器械牧馬之近橋者聖武親征記語/按索琿滿洲
姜黄色也舊作素温扎達䝉古語石也舊作斫荅巴咱/爾梵語金剛也舊作巴薩爾扎拉爾䝉古語纓絡也舊
作扎剌兒貝實勒唐古特語琥/珀也舊作比渉兒今俱譯改
原元太祖將兵南下中都降王檝進議田野乆荒而兵
後無牛宜差官盧溝橋索軍回所驅牛十其一以給農
民用其説得數千頭分給近縣民大悦復業者衆元史/本傳
原延祐四年盧溝橋澤畔店琉璃河並置巡檢司元史/百官
[092-13b]
志/
原至正十四年四月造過街塔於盧溝橋元史順/帝紀
  臣/等謹案過街塔在西直門外迤西四十里距盧
  溝橋十餘里今尚存
原天啓元年十二月御史李日宣議於都門扺良鄉界
五十里如長店大井栁巷五里店太平堝等處每五里
築墩堡宿兵十名遇有竊發恊力出救又盧溝橋至趙
村十里趙村至良鄉二十里僅有盧溝橋巡檢弓兵二
[092-14a]
十人難以策應宜一體設備以遏亂源得㫖即行明熹/宗實
録/
  臣/等謹案桞巷在廣寜門迤西五里大井在廣寜
  門西十里五里店在盧溝橋東五里長店當即今
  長新店在盧溝橋西五里太平堝無考趙村𨽻良
  鄉縣境
原議者謂盧溝畿輔咽喉宜設兵防守又湏築城以衛
兵於是當橋之北規里許為斗城局制雖小而崇墉百
[092-14b]
雉儼若雄闗城名拱北南曰永昌北曰順治剏於崇禎
丁丑特設叅將控制之破夢/閒談
  臣/等謹案拱北城
本朝更名拱極城復改永昌門曰威嚴屢事修葺設西
  路捕盗同知及巡司游擊各員弁駐守
増拱極城内路東有觀音庵路西有興隆寺五城寺/院册
  臣/等謹案拱極城觀音菴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
  碑一無撰人姓名興隆寺
[092-15a]
本朝康熙六年重修有開建十方院碑吏科給事中趙
  之苻撰磬一明成化六年鑄鍾一上勒萬厯丁未
  勅賜䕶國廣慈寺字葢後人移置兹寺者而廣慈
  寺已廢無考矣
原大定二十五年五月盧溝決於上陽村先是決顯通
寨詔發中都三百里内民夫塞之至是復決朝廷恐枉
費工物遂令且勿治二十八年五月詔盧溝河使旅徃
來之津要令建石/橋未行而世宗崩大定二十九年六
[092-15b]
月章宗以渉者病河流湍急詔命造舟既而更命建石
橋明昌三年三月成勅命名曰廣利有司謂車駕之所
經行使客商旅之要路請官建東西廊令人居之上曰
何必然民間自應為爾左丞守貞言但恐為豪右所占
况罔利之人多止東岸若官築則東西兩岸俱稱亦便
於觀望也遂從之金史河/渠志
  朱彛尊原案二十五年五月世宗紀作二十六年
補大定二十九年六月作盧溝石橋明昌三年三月癸
[092-16a]
未盧溝石橋成金史章/宗紀
  臣/等謹案金史六月作盧溝石橋原書誤作閏月
  是年閏乃五月今改正
増盧溝橋在京南三十里水源出金口即渾河水至盧
溝波濤洶湧狂瀾叠出石齒相角上架石梁有獅子闌
析津/志
原𢎞治三年五月修築盧溝橋成内官監太監李興乞
陞文思院副使潘俊等官吏部尚書王恕謂官匠營造
[092-16b]
乃其職分自成化初年以前修河築隄並無陞官事例
比者營先帝山陵所役軍匠至四萬人亦未有陞職者
此役較之山陵不及三之一顧欲妄濫陞官甚失輕重
之序上從其言命給賞有差明孝宗/實録
原盧溝橋金明昌初建正統間重修長二百餘歩左右
石欄刻獅子數百枚情態各異長安/客話
補朱存器為修内司使嘗夜行盧溝橋獲金一囊坐而/待其主以付之其人請中分存器笑而遣之 元史列
傳/
[092-17a]
原盧溝河水極湍激每候水淺深置小橋以渡嵗以為
常近年於此河兩岸造浮梁建龍祠彷彿如黎陽三山
制度奉使行/程録
 
 
 
 
 
[092-17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九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