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-清-于敏中 (master)


[11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三
  京畿寳坻縣/ 今制分設寧河縣/
  臣/等謹按寳坻縣於
本朝雍正九年分邑之東南境置寧河縣今先叙寳坻
  于前而以境𨽻寧河者列于後
原寳坻縣在州城東南一百二十里明一/統志
  臣/等謹按寳坻縣明隸通州故云在州東南一百
[113-1b]
  二十里
本朝以縣隸順天府在府東稍南一百八十里
原縣東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東至遵化州
玉田縣界六十五里西至香河縣二十五里南至天津
府天津縣一百十三里北至薊州一十七里東南至寧
河縣界九十里西南至武清縣界四十里東北至薊州
界二十里西北至三河縣治四十里一大清/ 統志
原寳坻漢泉州縣地後唐於此置鹽倉金初為新倉鎮
[113-2a]
大定十二年置寳坻縣方輿/紀要
原以香河縣近民附之承安三年陞盈州為大興府支
郡以香河武清𨽻焉金/史
原泰和四年州罷仍為寳坻縣元屬大都路清類天文/分野之書
原劉晞顔新建寳坻縣記略陽幽州秦為上谷郡厯漢/魏至隋唐或為燕國或為廣 國或為涿郡或為范陽
郡廢置更易不常唐末劉仁恭帥燕其子守光僭稱燕王/置蘆臺軍于海口鎮以偹滄州後唐莊宗命大將周徳
威破燕軍于平岡復收蘆臺軍同光中以趙徳鈞鎮其/地遂因蘆臺鹵地置鹽場又舟行運鹽東去京國一百
八十里相其地髙阜平濶因置摧鹽院謂之新倉以貯/鹽復開渠運鹽貿于瀛莫間上下資其利清泰三年晉
[113-2b]
祖以遼主有援立之勞遂以山前後十六州遺遼改為/燕京因置新倉鎮其後居民漸聚成井肆遂於武清北
鄙孫村度地之宜分武清漷縣三河之民置香河縣仍/以新倉鎮隸焉國朝天徳間詔建都于燕京于時畿内
重地新倉鎮頗為稱首以𣙜院自趙徳鈞創始以來厯/遼窒及國朝二百年每歳所出利源不竭以補國用故
也主上中興撥亂反正思補正隆殘弊命有司改𣙜鹽/院署置使司陞為五品設副使之官傔從俸秩視諸刺
郡以重其事于時居人市易井肆連絡加之河渠運漕/通于海嶠篙師舟子鼔楫掦㠶懋遷有無雖千里之逺
旬日而至稻粱黍稷魚蟹不可勝食而材木亦不可勝/用也大定十有一載辛夘冬至郊天後鑾輿東廵幸于
是邦厯覽之餘顧謂侍臣此新倉鎮人煙繁庻可改為/縣明年有司承命析香河縣東偏鄉闓萬五千家為縣
謂鹽乃國之寳取如坻如京之義命之曰寳坻列為上/縣著于版籍是歳春除令丞簿以典具事粤有縣令振
[113-3a]
威將軍王䘰來尹是邑縣丞忠武校尉李願主簿儒林/郎李拱昌縣尉昭信校尉孫告中叅彖連判以備其職
時坊郭居民千有餘家自餘村閭著為四隣東曰海濱/南曰廣川西曰望都北曰渠陽縣署草創未有公廨縣
僚乃相地之宜於渠水之南大覺招提之西卜為縣廨/招提之東縣丞主簿公署次之又于縣北郛郭之外卜
尉㕔焉方營建間史民鼓舞莫不子來不一二/年皆以即叙于是礱石以紀其實 寳坻縣志
原縣治金大定間相地在大覺寺之西元季兵火無存
洪武元年遷於城之西南隅三年縣丞栁青重葢同/上
原縣舊為土城𢎞治間知縣事莊襗始易之以甎髙二
丈六尺周一千二十八丈厚與髙等池濶倍之門四其
[113-3b]
名循金之舊門各建樓東觀瀾南迎薰西拱恩北威逺
水闗二北開源南節流角樓四東北挹青東南環碧西
南慶豐西北樂治合而名之曰拱都城有吏部侍郎王
鏊左春坊吳儼二碑同/上
  臣/等謹按寳坻縣城于乾隆三十一年領
帑重修城門及門樓水闗等名俱如其舊
增明王鏊寳坻新城記略莊維寳坻作固京畿故有城/歳久而惡𢎞治戊午武進 侯襗以進士來知是邑始
謀重作之相方視址程材蕆工法嚴令一衆手競勸經/始于庚申之四月迄辛酉夏孟而城立矣何其速也城
[113-4a]
之周可七里池繞之而貫乎其中為門四東曰海濵南/曰廣川西曰望都北曰渠陽門之上為樓四隅為角樓
作石堰于水者二作浮梁于河者四城髙而堅池廣而/深于是邑之老稚欣欣相告予謂城之設以備患也故
城謝城朔方詠於詩城邢城楚邱書于春秋則城之作/豈可少乎莊侯可謂能用其民矣 寳坻縣志
增明呉儼新修寳坻城記略守縣故城其興廢不可考/自入版圖百餘年四境乂安 土者不思重門擊析之
戒不復修築今則漸復于隍遺址之存者無幾矣武進/莊君誠之出宰是邑顧瞻咨嗟即欲有所為而猶恐民
以為厲己未睱也既二年政成民和乃以白于廵撫都/憲洪公公曰是在畿内保障之計不可緩顧財用安出
爾其毋病小民毋耗公帑惟其富且義者圖之誠之承/命惟謹乃募民出粟受冠帶民皆歡然聼命而貴戚大
族寓于邑者亦皆為之助焉甫期而工畢名之曰拱都/城葢取其密邇皇都也書曰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
[113-4b]
室公實有焉道同上/原儲巏寳坻 中作 黄渡坎西仍渡河行行官樹夕/
陽多客程莫怨黄昏近明/月滿空流素波 柴墟集
原儒學在縣治東北元大徳二年中書省左丞劉深宣
慰使都元帥朱斌御史布延創立至正十年監邑哈斯
彦明重修有雷州路總管府經厯鄭惪撰記洪武七年
知縣事何文信即學宫之右闢地建射圃亭自為記𢎞
治間知縣事武尚信復修之鉛山費宏作記寳坻/縣志
原淤泥河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同/上
[113-5a]
原潮河隄自縣西北金陵口抵縣東南江湟口二百餘
同/上
  臣/等謹按潮河一名薊運河自縣治西北與三河
  縣接壤之新集起流經城東南至寧河縣之江湟
  口又南流出北塘口入海雍正四年
世宗憲皇帝命王大臣相度
頒發内帑修築潮河舊堤截灣取直加髙培厚自新集
  起至料馬莊止計長一百八十里又開濬鮑邱河
[113-5b]
  窩頭河二道以洩境内之水至雍正八年奉
㫖開青龍灣引河自香河至寳坻縣西之楊家埸直抵
  寧河之寧車沽計長九十里又于縣境之繡針口
  開支河一道至八門城止計長八十餘里自是以
  來寳坻境東西北三面皆濵河繞以長堤境内又
  有支河數道以備宣洩潮汐通流灌溉攸資永為
  民利矣
原潮河在縣東二十里一名白龍港其上源一自遵化
[113-6a]
縣之黎河一自三河縣之泃河鮑邱河至縣界三义口
合流亦曰糧運河東南入于海志稱縣治東北有渠河
自香河縣來葢泃水經香河縣而後東入縣界故縣有
渠陽之稱方輿/紀要
原寳坻縣潮河經其東三义緯其北渠水遶西而絡其
南白龍港自薊州而通于天津橋頭由夏店而合于三
义所謂四水瀠洄也寳坻/縣志
原渠河水自香河縣蒲石河東注流經城池内開源水
[113-6b]
闗入城經武曲橋直注文昌閣下過文明橋西抵文廟
之泮池復南流由通津橋出節流水闗蜿蜒百里至八
門城㑹潮河入海同/上
  臣/等謹按渠河亦名窩頭河
原栁沽河在縣東北三十里玉田縣之水㑹流入縣境
曰栁沽河下流注于白龍港方輿/紀要
原縣東南有草頭湖遵化豐潤縣境之水流入縣界溢
而為湖㑹潮河入海同/上
[113-7a]
原自寳坻之草頭沽至豐潤之黑鷄地宜各以衛兵守
籌兵三/十六字
原縣東南有七十二沽寳坻/縣志
原三义城在城東北名勝/志
原秦城在縣南十里秦始皇并燕築城置戍唐太宗征
高麗嘗駐驆焉方輿/紀要
補秦城相傳始皇所築李君虞詩惆悵秦城送獨歸者
葢即此地也薊邱/雜抄
[113-7b]
原城内有金大定十年所建舍利甎塔寳坻/縣志
  臣/等謹按舍利塔旁有石志云前大安間所建考
  大安乃遼道宗年號則建塔當始自遼矣
補李益送客還幽州詩鴈惆悵秦城送獨歸薊門雲樹集/逺依依秋來莫射南來 縱遣乗春更北飛 李益詩
原王甫營在縣北三十里又縣北八里有橋頭店縣東
南百二十里有黄沽店俱官軍廵戍處方輿/紀要
原歇馬臺故址在寳坻縣南五里相傳金章宗駐驆處
長安/客話
[113-8a]
原羅將軍墓在縣北羅村即羅士信也征髙麗經此道
卒𦵏焉名勝/志
  朱彛尊原按新唐書士信從秦王擊劉黑闥洺水
  上得一城守之城䧟不屈死王購其尸以𦵏初士
  信為裴仁基所禮及東都平出家財歛葬北邙以
  報徳且曰我死當墓其側至是如所志然則士信
  之墓當在北邙矣
增大覺寺在縣東街遼重熙時建寳坻/縣志
[113-8b]
原舊縣治在東門大覺寺内有古鐘傳自東海浮來名勝/志
  朱彛尊原按張瓚記鐘為寺僧行超所鑄東海浮
  來之說傳之者妄也
原僧洪源自潁川來居寳坻建彌陀菴于城南後趺坐
而化其徒闍維之烈熖已絶色身如故乃作龕供之髪
鬖鬖長月一削之後為女子摩其頂髪遂不長燕山/叢録
原金張瓚大覺寺記佛下管院在新倉水南始遼重熙/間老僧常住建彌陀 舍後趺坐而化火之不灰夏臘
七十餘其徒二人以師像立于佛側已而髪再生盈月/則削為女子所汚而止二僧傳其法度沙門五人志普
[113-9a]
志言志名志逺志月自是佛宫日廣建毘盧殿尋更為/十方院遼之天慶六年也其後又建彌陀殿與兩廡及
藏經之所又冶鐘既成將建樓而主僧行超遇疾以貞/元初年十二月逝僧善昶主寺建窣堵以葬其師又建
内經一藏漆函金飾工制瑰瑋刻毘盧壇覆以毳幙珠/纓寳幟文采燦然又建東堂及鐘樓開園鑿井甎垣一
周于是僧徒伐貞石屬西來客張瓚書其事瓚為孔氏/學若浮屠非宿所嗜見昶師不忘祖功有足嘉者于是
乎書志寳/坻舊
原廣濟寺有遼碑二一銀青榮祿大夫檢校司徒宋璋
佛殿記太平五年立一重熙五年立寳坻/縣志
增遼宋璋廣濟寺佛殿記畧靈夫聞宏髙威德運大神/通金剛座中果結菩提之樹 鷲山上經宣菡萏之花
[113-9b]
是以明帝夢從于漢室佛寳初光奘公取至于唐時法/輪漸轉故自三千界神化之後五百年象教以來通覺
路于羣生闢空門于歴代粤有僧宏性演武井邑生身/文殊閣院落髪竭總持之力振拔沉淪宏方便之機贊
禆調御屬以新倉重鎮舊邑多人悉謂嚮風咸云渴徳/載勤三清深契四宏此則振錫爰來寧辭越里彼則布
金有待永奉開基因適願以經營遂立誠而興建富庻/傾心賔寮率己材呈而風舉雲摇匠斲而雷奔電擊乃
以鑿甘井樹華亭建法堂延講座累功歳久報力時虧/念光隂之不停嗟羸老之將至乃謂門人道廣曰吾以
撥土匡時踏荒成觧然稍增于締搆奈罔偹于規模今/汝勤修慧炬播植福田度人宜體于三輪證果俾昇于
二梵詎勞謙于後進當善繼于前修廣法師諦聼斯言/恭承彼事應當根之善立匪石之心㑹頭陀僧義宏雅
好遊方同諳化道率王文襲等數十人共結良縁將崇/勝㮣度功量費價何啻于萬緡糾邑隨縁數須滿于千
[113-10a]
室欒栱疊施棼橑複結雲矗花磗霞舒丹雘竒標造立/三門之滿月睟容妙畫鋪題四壁之芳蓮瑞相其基搆
備也如彼其功徳圓也若此香界初就道場永開閻浮/業廣咸歸精進之門兜率觀成悉有開生之路邉謀論
撰可叙因緣庻紀録以具/存用刋修而克永 同上
原寳坻城中有石幢髙三丈凡七級石上雕刻工巧中
貫鐡柱頂以金為之金皇統中建俗傳下有海眼長安/客話
原朝霞寺在縣西五里寳坻/縣志
原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僉大都屬邑編民三百户立屯
于大都之寳坻縣為田四百五十頃元史/兵志
[113-10b]
補正統戊辰寳坻縣民周本家馬生角長二寸/䜃竒 鬟剔/
補崇禎十五年大盜蘇鳴秋結其黨靳時魁姜計民等/聚衆于寳坻之埋珠莊勢張甚時吾鄉髙工部承埏知
縣事以計禽之縣境以安坻黄圖雜志之夏畿生蟲捕/原呉師道陳教授捕蝗寳 歌 去年
除分道疾如風寳坻從事心獨苦調選强力休罷癃焚/香禱神神與通蝗自相食一夕空大書聨帛擁歸馬兒
童父老爭言功我聞開元相姚崇按稽古法畀火攻目/前除患事應爾潜孚乃在㝠㝠中當今明良布徳澤四
錢斗米何難同近聞遺種時出地/若遣督捕無如公 呉禮部集
  臣/等謹按以上各條係寳坻縣
增寧河縣于雍正九年分寳坻之梁城所新設寳坻縣/新志
[113-11a]
  臣/等謹按寧河縣分寳坻之東南鄉置屬順天府
  在府東三百里
增縣東西距一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二里東
至遵化州豐潤縣界四十五里西至武清縣界九十里
南至天津府天津縣界一百二十里北至豐潤縣界十
二里東南至豐潤縣界五十里西南至天津縣界一百
五十里東北至豐潤縣界二十五里西北至寳坻縣界
二十里一大清/ 統志
[113-11b]
原梁城在縣東南境五代劉仁恭築其子守光為燕王
時據之名勝/志
  臣/等謹按梁城即今之寧河縣境守禦千户所今
  改為縣治并立儒學于其旁俱雍正十二年建
原梁城即今梁城所在縣東一百四十里明置梁城守
禦千戸所寳坻縣/舊志
原七里海在縣東南一百三十里同/上
原七里海計二百五十二里有荒地二萬一千五百餘
[113-12a]
頃太監汪直立莊于其中相傳為御用監公物而民墾
其内者一千四百六十餘頃嘉靖初有姦民以水退地
百餘頃欲奪民業投獻内監民訴之闕下遣主事柴儒
往勘還奏曰民之久業輸糧飼馬煎鹽出稅養生送死
出於其中不宜漁奪惟水退堪熟地可入本監然亦當
聼民漁獵樵採上曰地既勘明如擬撥給内監餘悉與
明世宗/實録
増三角淀在武清縣南八十餘里東西五六里南北十
[113-12b]
餘里又東為四汊港四汛可四五里又東為西沽三十
里合運河達天津七里海在寳坻縣東南一百三十里
通志七里海即北運河青龍灣藉以宣洩也一大清/ 統志
原紅心隄在縣東南二百里秦始皇所築潮水雖湧而
隄不没名勝/志
原蘆臺軍在縣東南一百六十里後唐同光中劉守光
所置俗名將臺同/上
原後梁乾化三年三月朔晉周徳威拔燕蘆臺軍通/鑑
[113-13a]
原趙徳鈞祠在蘆臺廵檢司徳鈞鎮蘆臺軍𣙜鹽院其
所置也名勝/志
  臣/等謹按𣙜鹽院舊基元至正間改為儒學見寳
  坻縣志
原金至寧元年八月衛紹王之變是日海水不潮寳坻/鹽司懼其虧課致禱無應九月宣宗即位乃潮 金史
五行/志
原大都之鹽太宗丙申年初于白陵港三义沽大直沽
等處置司設熬煎辦世祖至元二年又増寳坻二鹽埸
[113-13b]
十九年改立大都蘆臺越支三义沽鹽使司一二十五
年復立三义蘆臺越支三鹽使司元史食/貨志
原張斛蘆臺峭帆亭詩雨髙秋客未還何處望鄉闗喬/木蒼烟外孤亭落照間 晴山覺近潮滿水如閒目斷
峒陽路歸雲不可攀及元好問云漁/陽有峒陽故事中多 之 中州集
原蘆臺聖母廟距縣治一百六十里寳坁縣/舊志
原元平州路亷訪趙鑄重修蘆臺興寳聖母廟記跨漁/陽東南三百里有蘆臺焉面海背山左踞曠野右 大
河地僻而卑民勤而野男薪女汲聚土而煮之成鹺而/後已舟車水陸運之于民令貴富賤貧旄倪大小均食
之日獲萬緡以輸公府向者大安末河朔不逞之徒嘯/聚山谷後天下革人獲小康歳次庚寅國朝設十路徴
[113-14a]
収所選通古今練錢榖明儒術嫻吏事者以補之前學/士陳公秀玉為舉首充燕路長前太學正趙徳輝副之
明年辟鑄行提領闗防鹽使司事于是集場中遺民五/七人俾誅茅剪棘拾瓦礫平䧟穽屋而居之一日沿水
而西見有廟巍然牓曰聖母詢諸由來僉曰不知獨一/老能道之昔五代時南北各據限以疆界幽燕之地鹽
絶者歳餘百姓病之忽有姥語人曰此地可煮土成鹽/遂教以煮之之法不數日俄失所在居人神之聖母之
號實自此始由是公私饒足祈祠下者皆如所請鑄因/禱之黎明有告者曰臺南十里皎白如春雪者十數頃
其厚寸餘迫而視之則鹽也盡驅土人挾箕筥収之力/未竟復嬰而為水乃作瑞鹽歌以頌之學士陳公亦留
詩廟壁後二載聶赫公來掌鹽政謁聖母祠仆者起之/闕者補之顛者扶之壞者成之天龍置之于左雷師風
伯安之于右廟貎一新焉屬鑄書之刻于石丁未年二/月望日也 寳坻縣舊志 按聶赫滿洲語鴨也舊作
[113-14b]
粘合今譯改士高鳴興寳聖母廟記/原翰林直學 至元二年大中/
大夫禮部侍郎倪徳政為中都轉運使提領稅使司丹/珠爾丹同知使事寳坻縣鹽使曹嚴臣副之三人共政
動無遺慮而又諮議石慶祥經厯王榮諸掾使交修參/賛盡祛宿弊人誦其徳不輟侯聞之曰方今朝廷清明
法度修舉吾屬第行之惟謹何徳之有若考其所自神/之錫汝不既大矣乎今聖母遺廟雖存風日隤圯茍能
完覆其庻幾矣闔場耆舊聞其言庀徒蕆事不踰歳殿/堂門廡煥然一新歳在戊辰副使崔鶚鹽判張仲智李
士珍李昭管勾李伯俊劉甫等謀刻石以識本末介詳/議張君孝純來請乎惟世之人有片能銖効輙自負惟
恐人之不我與今侯裕俗之能理財之効著人耳目顧/乃温恭恪遜與人言則歸美朝廷歸徳于神之所自可
謂賢也矣答同上今按丹珠爾䝉古語續藏經名也丹/有也舊作 木丁 譯改
[113-15a]
原髙承埏蘆臺聖母廟神絃辭神我擊鼔兮潭如神之/來兮七十二沽我牲牢兮既薦 之去兮九十九澱煮
水兮海堧紛萬竈兮青煙魚龍安宅兮風/霧毋作詔我民兮報祀有恪 稽古堂集
 
 
 
 
 
 
[113-15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三
[113-16a]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三舉正
 朝霞寺原書朝訛作朔今據縣志改朝霞/寺條
 明儒術嫻吏事原書嫻訛作閑今據縣志改元趙鑄/蘆臺聖
 母廟/記條
 
 
 
 
[113-16b]
 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三舉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