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-清-于敏中 (master)


[038-1a]
欽定四庫全書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三十八
 京城總紀二/
增金海陵徒都大興宣宗奔汴元世祖改為燕京路今
舊南城是也至元四年始定鼎於中都之北三里築城
圍六十里九年改為大都洪武北平/圖經志書
原京城方六十里里二百四十步分十一門輟耕/錄 原/在
宮□門/今移改
[038-1b]
原城之正南曰麗正左曰文明右曰順承正東曰崇仁
東之南曰齊化東之北曰光熙正西曰和義西之南曰
平則西之北曰肅清北之西曰健徳北之東曰安貞禁/扁
以上二條原在/宮室門今移改
増九年二月改號大都遷居民以實之建鐘鼓樓于城
元一/統志
増世祖築城已周乃于文明門外向東五里立葦塲收
葦以蓑城每歳收百萬以葦排編自下砌上恐致摧塌
[038-2a]
累朝因之至文宗有警用諌者言因廢此葦止供内厨
之需每歳役市民修補至元間朱張進言自備已資以
磚石包裹内外城墻因時宰言乃廢至今西城角上亦
畧用磗而已至元十八年奉㫖挑掘城濠添包城門一
析津/志
  臣/等謹按據析津志所言則元時都城乃用土築
  葢至明初改築時始加以磗甓也
増崇天門正南出周橋靈星三門外分三道中千步廊
[038-2b]
街出麗正門門有三正中惟車駕行幸郊壇則開西一
門亦不開止東一門以通車馬往來析津/志
  臣/等謹按元時都城本廣六十里明初徐達營建
  北平乃減其東西迤北之半故今徳勝門外土城
  闗一帶髙阜聨屬皆元代北城故址也至城南一
  面史傳不言有所更改然考元一統志析津志皆
  謂至元城京師有司定基正直慶夀寺海雲可菴
  二師塔勅命逺三十步許環而築之慶夀寺今為
[038-3a]
  雙塔寺二塔屹然尚存在西長安街之北距宣武
  門幾及二里由是核之則今都城南面亦與元時
  舊基不甚相合葢明初既縮其北面故又稍廓其
  南面耳
補至元三年城大都張𢎞畧佐其父柔為築宫城總管/十三年城成賜内帑金釦玳瑁巵 元史本傳 原在
世紀門今移改時問於劉太保秉忠定大内方向秉忠/增世皇建都之
以麗正門外第三橋南一樹為向以對上制可遂封為/獨樹將軍賜以金牌每元會聖節及三宵三夕於樹身
懸掛諸色花燈於上髙低照耀逺望若火龍風析津志/補張憲二月八日游皇城回觀走馬歌 春 壓城紫
[038-3b]
燕飛繡鞍寶勒生光輝軟草青青平似鏡花雨滿巾風/滿衣潜蛟雙綰玉抱肚朱鬛分光散紅霧金龍五爪蟠
綵袍滿背真珠撒秋露生猿俊健雙臂長左脚撥鐙右/蹴韁銅鐃四扇繞十指玉聲珠碎金琅璫黄蛇下飲電
掣地錦鷹打兔起復墜袖雲突兀鞍面空銀甕駝囊兩/邊縋西宫綵樓髙挿天鳳凰繚繞排神仙玉皇拍欄誤
一笑不覺四蹄如迸煙神駒長鳴背凝血郎君轉面醉/眼纈天恩剪下五色雲打鼓歸來汗如雪 玉筍生遺
稿黎崱皇慶初元入都城作/補 天象分明散曉霞故令/
騎馬入京華雲開閶闔三千丈霧暗樓䑓百萬家寒盡/宫花初著蘂春深官栁已蔵鴉太平景物今如此始信
皇圖福未涯宮安南志畧改以/上二條原在 室門今移
原元張中丞養浩歸田類藁有登憫忠詩自注云北三
[038-4a]
十里為大内虞文靖集作楊襄敏碑云至元十闕/年始
大城京師于大興故城之北中為天子之宫廟社朝市
各以其位而貴戚功臣悉受分地以為第宅然則元之
大内在今地壇之右矣當時檇李顧淵白獻燕都賦寧
海李洧孫有大都賦惜皆佚不傳也人海/記 原在世紀/門今移改
  臣/等謹按此條引元張養浩登憫忠寺閣詩注謂
  閣北三十里為元大内與析津志北京志及元李
  洧孫大都賦所紀皆不合此三十里當是三里之
[038-4b]
  訛耳據唐景福中重藏舍利記燕城東南隅為憫
  忠寺又北京志至元四年始定鼎于中都之東北
  三里夫中都本唐舊城遼金展拓不過數里見金
  蔡珪大覺寺記當時憫忠寺之在城東南如故也
  元都城周六十里以圍三徑一衡之城中南北相
  直應二十里加以新舊都城相去三里則憫忠寺
  距元之安貞門不過二十三里焉有大内而轉逺
  隔三十里者乎且元大内在太液池東為金萬
[038-5a]
  寧宫苑地此外更别無大内李洧孫賦曰揭五雲
  於春路迓萬寳於秋方則崇文門外東西坊也曰
  山萬歳之嶙峋冠廣寒之崢嶸池太液之浩蕩則
  指瓊華島也曰麗正之所包羅崇仁之所聨絡和
  義之所綱維安貞健徳之所囊括則指都城各門
  也合城坊門囿以觀則元大内即近液池益
  信而揆以憫忠閣北三里約畧相符矣李洧孫
  賦彛尊未之見今從永樂大典内録出已載形
[038-5b]
  勝門
增左右警巡二院領大都在城坊市至元二十五年省
部照依大都總管府講究分定街道坊門翰林院擬定
名號元一/統志
增坊名元五十以大衍之數成之名皆切近乃翰林院
侍書學士虞集伯生所立外有數坊為大都路敎授時
所立析津/志
增福田坊坊有梵刹取福田之義以名阜財坊坊近庫
[038-6a]
藏取虞舜南風歌阜民財之義以名金城坊取聖人有
金城金城有堅固久安之義以名玉鉉坊按周易鼎玉
鉉大吉以坊近中書省取此義以名保大坊按傳曰武
有七徳保大定功以坊近樞宻院取此義以名靈椿坊
取燕山竇十郎靈椿一株老之詩以名丹桂坊取燕山
竇十郎教子故事丹桂五枝芳之義以名明時坊地近
太史院取周易革卦君子治厯明時之義以名鳳池坊
地近海子在舊省前取鳳凰池之義以名安富坊取孟
[038-6b]
子安富尊榮之義以名懐逺坊取左傳懐逺以徳之義
以名太平坊取天下太平之義以名大同坊取四方會
同之義以名文徳坊按尚書誕敷文徳取此義以名金
䑓坊按燕昭王築黄金䑓以禮賢士取此義以名穆清
坊地近太廟取毛詩於穆清廟之義以名五福坊坊在
中地取洪範五福之義以名泰亨坊地在東北寅方取
泰卦吉亨之義以名八政坊地近萬斯倉八作司取洪
範八政食貨為先之義以名時雍坊取尚書黎民於變
[038-7a]
時雍之義以名乾寧坊地在西北乾位取周易乾卦萬
國咸寧之義以名咸寧坊取尚書野無遺賢萬國咸寧
之義以名同樂坊取孟子與民同樂之義以名夀域坊
取杜詩八荒開夀域之義以民宜民坊取毛詩宜民宜
人之義以名析津坊燕地分野上應析木之津地近海
子故取析津為名康衢坊取堯時老人擊壤康衢之義
以名進賢坊取賢才並進之義以名嘉會坊坊在南方
南方属禮取周易嘉會之義以名平在坊坊在北方取
[038-7b]
尚書平在朔易之義以名和寧坊取周易保合太和萬
國咸寧之義以名智樂坊地近流水取智者樂水之義
以名鄰徳坊取論語徳不孤必有鄰之義以名有慶坊
按尚書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取其義以名清逺坊地在
西北隅取逺方清寧之義以名日中坊地當市中取日
中為市之義以名寅賔坊在正東取尚書寅賔出日之
義以名西成坊在正西取尚書平秩西成之義以名由
義坊西方屬義故居仁坊地在東市東屬仁取孟子居
[038-8a]
仁由義之言分為東西坊名睦親坊地近諸王府取尚
書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之義為名仁夀坊地近御藥院
取仁者夀之義以名萬寶坊大内前右千步廊坊門在
西屬秋取萬寶秋成之義以名豫順坊按周易豫卦豫
順以動利建侯行師取此義以名甘棠坊按燕地乃周
召公所封詩人美召公之政有甘棠篇取此義以名五
雲坊大内前左千步廊坊門在東與萬寶對立取唐詩
五雲多處是三台之義湛露坊按毛詩湛露為錫宴羣
[038-8b]
臣霑恩如湛露坊近官酒庫取此義以名樂善坊地近
諸王府取漢東平王為善最樂之義以名澄清坊地近
御史䑓取澄清天下之義以名元一/統志
增福田坊在西白塔寺阜財坊在順承門内金玉局巷
口金城坊在平則門内玉鉉坊在中書省前相近保大
坊在樞府北靈椿坊在都府北丹桂坊在靈椿北明時
坊在太史院東鳳池坊在斜街北安富坊在順承門羊
角市懐逺坊地在西北隅太平坊大同坊析津/志
[038-9a]
增里仁坊在鐘樓西北發祥坊在永錫坊西發祥坊西
北大街磗斗栱扁溥光最為年逺三相公寺前善利坊
樂道坊好徳坊招賢坊在翰林院西北善俗坊在健徳
門昭回坊都府南居賢坊國學東監官多居之鳴玉坊
在羊市之北展親坊惠文坊草市橋西請茶坊海子橋
北訓禮坊咸宜坊順承門裏倒鈔庫北思誠坊東皇華
坊明照坊與上相對蓬萊坊天師宫前南薫坊光祿寺
東甘棠坊遷善坊可封坊在健門豐儲坊在西倉西同/上
[038-9b]
  臣/等謹按析津志所載里仁坊以下諸名不列虞
  集五十坊名之内其名或起元末未可知也
增市三斜街市在日中坊羊角市在鳴玉坊咸宜坊舊
樞宻院角市在南薫明照二坊圖經/志書
增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
二十四步濶小街十二步濶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
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析津/志
增長街千步廊街丁字街十字街鐘樓街半邊街棊盤
[038-10a]
街五門街三义街此二街在南城同/上
增米市麵市鐘樓前十字/街西南角羊市馬市牛市駱駞市
驢騾市已上七處市俱在羊角市一帶其雜貨并
在十市口北有柴草市此地若集市近年俱于此街西
為貿易所段子市在鐘樓街西南皮㡌市同上菜市麗
正門三橋哈達門丁字街菓市和義門外帽子市鐘樓
窮漢市一在鐘樓後為最一在文明門外市橋一在順
承門城南街邊一在麗正門西一在順承門裏草塔兒
[038-10b]
鵓鴿市在喜雲樓下鵝鴨市在鐘樓西珠子市鐘樓前
街西第一巷省東市在檢校司門前墻下文籍市在省
前東街紙劄市省前靴市在翰林院東就賣底皮西甸
皮諸靴材都出在一處車市齊化門十字街東拱木市
城西猪市文明門外一里魚市文明門外橋南一里草
市門門有之舒嚕市一巷皆賣金銀珍珠寶貝在鐘樓
前柴炭市集市一順承門外一鐘樓一千斯倉一樞宻
院人市在羊角市至今樓子尚在此是至元間後有司
[038-11a]
禁約姑存此以為鑒戒煤市修文坊前南城市窮漢市
在大悲閣東南巷内蒸餅市大悲閣後臙粉市披雲樓
南果市和義門外順承門外安貞門外鐵噐市鐘樓後
析津志舊按舒嚕市滿洲語/珊瑚也 作沙剌今譯改
  臣/等謹按元時都城坊巷街市見于析津志北平
  圖經者頗詳皆朱彞尊所未採然舊規雖在而遺
  跡多湮今以其尚可考証者散入五城各條之下
  取其名之彚列者備錄于此以為參稽之助焉
[038-11b]
原至元五年十月勅二分二至即聖誕節日祭星於司/天䑓 元史世祖紀
原先農之祀始自至元九年武宗至大三年從大司農/請建農蠶二壇 元史祭祀志
原至元七年大司農請于立春後丑日祭風師于東北/郊立夏後申日祭雷雨師于西南郊延祐五年乃即二
郊定立壇壝之制土同上后以上三條原在宫室門今移改/原順帝鄂勒哲胡 克皇 京城大饑后出金銀粟帛
命資政院使朴布哈于京都十一門置冢𦵏死者遺骼/十餘萬 元史后妃傳 按卾勒哲義見前胡土克唐
古特語再來人也舊/作完者忽都今譯改
增舊土城一座周圍六十里克復後以城圍大廣乃減
其東西迤北之半創包磗甓周圍四十里其東南西三
[038-12a]
面各髙三丈有餘上濶二丈北面髙四丈有竒濶五丈
濠池各深濶不等深至一丈有竒濶至十八丈有竒城
為門九南三門正南曰麗正左曰文明右曰順承北二
門左曰安定右曰徳勝東二門東南曰齊化東北曰崇
仁西二門西南曰平則西北曰和義各門仍建月城外
閂十座洪武北平/圖經志書
原洪武初改大都路為北平府縮其城之北五里廢東
西之北光熙肅清二門其九門俱仍舊寰宇/通志
[038-12b]
原大將軍徐達命指揮華雲龍經理故元都新築城垣
南北取徑直東西長一千八百九十丈又令指揮張煥
計度故元皇城周圍一千二百六丈又令指揮葉國珍
計度南城周圍凡五千三百二十八丈南城故金時舊
基也明太祖/實錄 以上二條原在/世紀門今移改
增坊三十三五雲坊保大坊南薫坊澄清坊皇華坊賢
良坊明時坊仁夀坊思誠坊明照坊蓬萊坊湛露坊昭
回坊靖恭坊金臺坊靈椿坊教忠居賢坊寅賔坊崇教
[038-13a]
坊已上二十坊屬大興縣萬寶坊時雍坊阜財坊金城
坊咸宜坊安富坊鳴玉坊太平坊豐儲坊發祥坊日中
坊西城坊已上十三坊屬宛平縣
  臣/等謹按此明初未建都以前北平府時所設規
  制也
増永樂四年閏七月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
告成城周四十五里門九正南曰麗正正統初改曰正
陽南之左曰文明後曰崇文南之右曰順承後曰宣武
[038-13b]
東之南曰齊化後曰朝陽東之北曰東直西之南曰平
則後曰阜成西之北曰彰義後曰西直北之東曰安定
北之西曰徳勝嘉靖三十二年築重城包京城之南長
二十八里門七明史地/理志
補永樂中定都北京建築京城周圍四十里為九門南
曰麗正文明順承東曰齊化東直西曰平則西直北曰
安定徳勝正統初更名麗正為正陽文明為崇文順承
為宣武齊化為朝陽平則為阜成餘四門仍舊城南一
[038-14a]
面長一千二百九十五丈九尺三寸北二千二百三十
二丈四尺五寸東一千七百八十六丈九尺三寸西一
千五百六十四丈五尺二寸髙三丈五尺五寸垜口五
尺八寸基厚六丈二尺頂收五丈嘉靖二十三年築重
城包京城南一面轉抱東西角樓止長二十八里為七
門南曰永定左安右安東曰廣渠東便西曰廣寧西便
城南一面長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七寸東一千八
十五丈一尺西一千九十三丈二尺各髙二丈垜口四
[038-14b]
尺基厚一丈頂收一丈四尺四十二年増修各門甕城
工部/志 原在世紀/門今移改
  臣/等謹按
國朝都城之制一因眀舊其各門名亦俱仍之誠以
皇極用建九㝢會歸永固金湯無事名稱之更易爾
原永樂十七年十一月拓北京南城計二千七百餘丈
明成祖/實錄
原宣徳九年七月命都督僉事王彧以五軍神機營官
[038-15a]
軍及民夫修北京城垣明宣宗/實錄 原在世紀/門今移改
原正統元年十月命太監阮安都督同知沈清少保工
部尚書吳中率軍夫數萬人修建京師九門城樓初京
城因元之舊永樂中雖畧加改葺然月城樓鋪之制多
未備至是始命修之明英宗/實錄
原命下之初工部侍郎蔡信颺言于衆曰役大非徵十
八萬人不可材木諸費稱是上遂命太監阮安董其役
取京師聚操之卒萬餘停操而用之厚其餼廪均其勞
[038-15b]
逸材木工費一出公府之所有有司不預百姓不知而
歳中告成東里/集
原阮安交趾人一名阿留刻有營建記春明夢/餘錄
原四年四月修造京師門樓城濠橋閘完正陽門正樓
一月城中左右樓各一崇文宣武朝陽阜成東直西直
安定徳勝八門各正樓一月城樓一各門外立碑樓城
西隅立角樓又深其濠兩崖悉甃以磗石九門舊有木
橋今悉撤之易以石兩橋之間各有水閘濠水自城西
[038-16a]
北隅環城而東歴九橋九閘從城東南隅流出大通橋
而去自正統二年正月興工至是始畢煥然金湯鞏固
足以聳萬年之瞻矣明英宗/實錄
原京師城垣其外舊固以磗石内惟土築遇雨輒頽正
統十年六月命太監阮安成國公朱勇修武伯沈榮尚
書王卺侍郎王祐督工甓之明英宗/實錄
原岳正天眷六章美營建也如天眷皇明誕命髙祖俯/監萬方定都江滸如龍斯蟠 虎斯踞以朝以會以享
以祀逖矣厥謨欽于世世天眷皇明亦啟文祖為厥孫/謀聿又胥宇碣石之西太行之東冇嚴厥宫四海是同
[038-16b]
惟帝既祚夙夜顧諟神即受職民亦冒祉乃繼乃述乃/經乃營戢此土功為萬國宗乃召大臣出任予重曰若
爾總曰若爾董役夫總總工師縱縱鼛鼓□謹人心悀/悀有赫朝堂有翼廟廷𤨏𤨏公府欻忽偕興士方耕矣
女方箴矣曽不驚矣奏功成矣匪臣之功匪民之力匪/民之力維帝之徳帝曰匪予文祖之志天相文祖爛其
營室政類博稿亥營建紀成詩/原陳 正統癸 昭代承平日車書萬/
國同華&KR0642歌至徳民物囿淳風土宇今何廣京師昔所/崇龍飛乗大運鳩聚役羣工郢也操戕斧垂哉主斵礱
經營來子庶奄忽見神功日月光三殿乾坤闢兩宫巍/峩齊景毫煇赫過岐豐帝業垂無極人心仰建中賦詩
紀成績三祝効/呼嵩 東井集
原成化十二年八月定西侯蔣琬上言太祖皇帝肇基
[038-17a]
南京京城之外復築土城以䕶居民誠萬世不㧞之基
也今北京止有内城而無外城正統己巳之變額森長
驅直入城下衆庶奔竄内無所容前事可鑒也且承平
日久聚衆益繁思為憂患之防須及豐亨之日况西北
一帶前代舊址猶存若行勸募之令加以工罰之徒計
其成功不日可待廷議謂築城之役宜俟軍民息肩之
日舉行報可明憲宗/實錄 以上八條原在/世紀門今移改
原嘉靖二十一年掌都察院毛伯温等言宜築外城二
[038-17b]
十九年命築正陽崇文宣武三闗廂外城既而停止三
十二年給事中朱伯辰言城外居民繁夥不宜無以圉
之臣嘗履行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環繞如規周可百二
十餘里若仍其舊貫増卑補薄培缺續斷可事半而功
倍乃命相度興工國朝/典彚
  臣/等謹按金都外郛在今城西南凡七十五里元
  徙而東北凡六十里共應周一百三十五里今考
  明朱伯辰僅云百二十餘里則所縮者約十五里
[038-18a]
  凖以圍三徑一南北相直約縮五里此五里即金
  元城界交會互入之處金之外城包入元城内者
  約有五里從可推也
原閏月丙辰兵部尚書聶豹等言相度京城外四面宜
築外城約七十餘里得㫖允行乙丑建京師外城興工
勅諭陳圭陸炳許論提督工程四月上又慮工費重大
成功不易以問嚴嵩等嵩等乃自詣工所視之還言宜
先築南面俟財力裕時再因地計度以成四面之制於
[038-18b]
是嵩會圭等議覆前此度地畫圖原為四周之制所以
南面横濶凡二十里今既止築一面苐用十二三里便
當收結庶不虚費財力今擬將見築正南一面城基東
折轉北接城東南角西折轉北接城西南角可以尅期
完報報允明世宗/實錄
原張四維京師新建外城記僉上臨御之三十二年廷/臣有請築京師外城者參之 論靡冇異同天子乃命
重臣相視原隰量度廣袤計工定賦較程刻日于是京/兆授徒司徒計賦司馬獻旅司空鳩役總以勲臣察以
䑓諫與夫庶司百職㒺不祇嚴乃遂畫地分工授規作/則制緣舊址土取沃壤竂藩輸鏹以賛工庶民子來而
[038-19a]
趨事曾未閲歳而大功告成崇庳有度瘠後冇級繚以/深隍覆以甎植門垣矗立櫓樓相望巍乎煥矣帝居之
壯觀也夫易垂設險守國之文詩有未雨桑土之訓帝/王城郭之制豈以勞民所以固圉宅師以隆王者居重
之威以奠下民安土之業以絶奸宄覬覦之念此固聖/人因時之政不得不然者爾 條麓堂集 原在世紀
門今/移改
原嘉靖四十一年尚書雷禮請永定等七門添築甕城
東西便門垜口濠池當崇甃深濬上善其言明世宗/實錄
補天啓元年十月給事中魏大中報京城濬濠工竣東
便門迤北員外郎何玉成監濬一百四十丈張時俊監
[038-19b]
濬一百五十三丈主事劉鱗長監濬一百六十一丈主
事張杰監濬一百五十五丈主事張泰階監濬一百四
十五丈朝陽門迤北主事吳時亮監濬五百九十四丈
東直門迤北轉西主事陸之祺監濬五百九十六丈安
定門主事曽櫻監濬門東四百三十丈門西一百十六
丈安定門迤西主事劉鱗長監濬二百六十丈主事韋
國賢監濬一百七十丈員外郎陸化熙監濬二百三十
九丈徳勝門迤西主事劉存慧監濬六百十九丈西北
[038-20a]
角樓迤南員外郎趙賛化監濬一百七十七丈西直門
迤南主事張時俊監濬一百九十三丈主事楊師孔監
濬四百六丈八尺阜城門迤南主事張杰監濬三百丈
主事張泰階監濬二百八十丈員外郎趙賛化監濬二
百五十三丈西便門至正陽門主事李養徳監濬一千
一百二十丈八尺一寸正陽門至崇文門郎中吳淑度
監濬四百九十五丈崇文門至東便門郎中吳叔度監
濬四百九十二丈重城員外郎林寀監濬五千一百五
[038-20b]
十丈藏宻/齋集
原天啟元年十月濬京城九門及重城濠成監工科道
魏大中等因言濠之源出玉泉山經髙梁橋抵都城西
北而𣲖為二一循城之左而東而南一循城之右而南
而東宜按舊牐為地形髙下次第布之未可以丈尺㮣
也徳勝門之水南入闗周行大内出玉河近且北淤南
壅而嘉靖所築重城地勢既髙有掘未及泉而止者宜
清其源審其勢疏其脉達其支以總會于大通橋又須
[038-21a]
理葺諸閘節宣蓄洩以壯金湯之固疏下工部明熹宗/實錄
 以上二條原在/世紀門今移改
原京師雖設順天府兩縣而地方分屬五城每城有坊
中城曰南薫坊澄清坊仁夀坊明照坊保泰坊大時雍
坊小時雍坊安福坊積慶坊東城曰明時坊黄華坊思
誠坊居賢坊朝陽坊南城曰正東坊正西坊正南坊宣
南坊宣北坊崇南坊崇北坊西城曰阜財坊金城坊鳴
玉坊朝天坊河漕西坊闗外坊北城曰崇教坊昭回坊
[038-21b]
靖恭坊靈椿坊發祥坊金䑓坊敎忠坊日中坊闗外坊
每城設御史巡視所轄有兵馬指揮使司設都指揮副
都指揮知事後改兵馬指揮使設指揮副指揮革知事
増吏目昔宋以四廂都指揮巡警京城神宗置勾當左
右廂公事民間謂之都廂元設巡警院分領坊市民事
即今巡城察院也春明夢/餘錄
原嘉靖中生員李時颺監生張岑各疏請舉郊禖之祀
張璁以為言乃設䑓于永安門北震方以夏言充祈祠
[038-22a]
醮壇監禮使春明夢/餘錄
原郊禖壇設于震方皇城東永安門之北臺用木正位
昊天上帝配位皇考獻皇帝西向髙禖設于壇下西向
上位于壇下北向后妃位七于壇南數十丈外北向用
帷弓䪅弓矢如后妃嬪之數質明上祭服后禮服妃嬪
各服其服至壇上就位后以下帷中就位上行禮畢分
獻太常官俱退女官導皇后以下至髙禖神位前跪女
官取弓矢以次授皇后以下受訖納于弓䪅嘉靖/祀典 以/上
[038-22b]
二條原在宫/室門今移改
 
 
 
 
 
 
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三十八